支持我生命的日记本1200字以上

支持我生命的日记本

1200字以上 初二 日记

真的没有童话的绚丽,没有童话的完美无缺,但是,幸福的女神还是在对我微笑。

——题记

幼儿园时的记忆,模模糊糊,只记得园里花圃里的丁香花,紫色的,不知道为什么,看到它,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动,每天妈妈下班来接我,我总是喜欢跟它道别后才回家,这已是我的一种习惯。

在读幼儿园的最后一天放学,妈妈来接我回家,她牵着我的手,走在回家的路上,她指花坛里的紫丁香,对我说:“妈妈好喜欢紫丁香,你喜欢吗?”我点点头,忽然发现妈妈像紫丁香散发着高贵、典雅的气息。虽然她的衣着朴实无华,但那种气质,流露出她的尊贵。

在过马路的时候,我和妈妈还在看着那旺盛的紫丁香。“吱—”地一声,我还没回过神来,就被妈妈推了一把,只听见一个凄惨的声音,然后一个身影倒下……

我不记得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只知道从那以后我再也没看到过那个披长发、有着高贵气质的、被我叫做“妈妈”的女人。

上了小学,但我不喜欢那里,那里没有紫丁香,更重要的是,没有像幼儿园那样,有个妈妈来接我。爸爸不会来接我,因为我是女孩,他不喜欢我。也从来不关心我的事,他只管我的物质需求,我就像个傀儡一样活在他与一个时髦的女人家里。一到暑假、寒假他就把我送去外婆家住。

每天放学,我总会跑到幼儿园门口,双手握着门口的铁栏杆,呆呆地望着园内的紫丁香,直到夜幕降临,管门的老头把我轰走,我才不情愿地离开。我爱紫丁香,因为它能让我看到妈妈的身影。

失去妈妈的日子是痛苦的,因为除了外婆,就只有妈妈疼我了,我不拥有那些同龄人的正常家庭,我比他们低级,我没有那份勇气站在他们中间。从上小学起,我就没有被足够温暖的亲情滋润过,就这样,背负着沉重的阴影,我走过了好几个春夏秋冬。

在外婆家的日子是我最开心的时候,虽然外婆是个哑巴,不会和我说话,但我还是感觉到一丝温暖。外婆的家在农村,破破烂烂的房子,阴暗的房间,开始腐烂的木头家具……这一切都没关系。我喜欢那个阁楼,妈妈以前就睡这里。每个晚上,我都喜欢趴在窗台上,看着星星,伸出手,勾画出妈妈的脸、头发、眼睛……

有一天,我在阁楼的角落找到一个大箱子,好像是妈妈生前的东西,这些东西让我感到那么多年来从未有过的温暖,在箱子的最底层,我翻到一本厚厚的日记本,上面布满灰尘,我用手拍掉上面的灰尘,打开,里面的纸已经泛黄,但上面的墨迹还是可以看清楚的。

年6月15日

星期五

今天,我的女儿已经1个月大了,样子很可爱,我会把的爱全部倾注在她身上。”

……

年12月7日

星期一

我的女儿已开始学走路了,看着她摇晃的样子,我开怀大笑,看到她,是我最幸福的时候。”

……

原来妈妈每天都记日记,或多或少,都关于我,直到她去世的前一天,还记着“女儿好像喜欢紫丁香,我很欣慰,明天我打算去买几支紫丁香回来,她肯定会很高兴,她笑的脸蛋是我最想看到的,我真的很对不起她,不能给她正常的家庭,这孩子缺少父爱,我会试着用更完美的母爱去呵护她,希望这样能减少一点对她的负面影响。“

我的泪,肆无忌惮的汹涌而下,我抱着妈妈的日记本,哭得天昏地暗。

妈妈……我真的好想你……为什么你要离开我?我顿时淹没在思念的旋涡中。

但在哭过之后,我却想通了,我并不是被上帝抛弃的孩子,我还有我的精神支柱——妈妈的日记本,我并不比其他孩子低级,我也拥有妈妈对我的爱,我终于有了勇气挺起胸,站在其他孩子面前,因为我并不缺少爱,妈妈的日记本就是最好的见证,妈妈依旧是妈妈,只不过换了个地方,她依然在天堂思念我,爱着我……

抬起头,看着天,仿佛看到了妈妈慈祥的笑脸,妈妈的日记本支撑着我的精神,我的生命,它让我在愤怒时平息怒火,在悲伤时得到安抚,在喜悦时找到自豪感……也许这一切常人无法体会,但妈妈的日记本确实是我的精神支柱,是我活在这世界上的勇气。

妈妈,谢谢您,您的日记本改变了我的生命,我的灵魂……我会为你好好的活下去……

后记

又是丁香花开的世界,我在妈妈的坟前种下了一片紫丁香,把日记本埋在坟前,在这里唱着《丁香花》,妈妈,您在

天堂能听到吗?那本日记本,也深埋在我的心中……

支持高中文理分班

1200字 高一 议论文

记得在空间,曾有朋友问起:为何无人谈及教育事业?上网时便留意了关于教育事业的话题。文理分科利弊之争再次掀起波澜。网上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我个人而言,我支持现行的高中文理分科制度。

文理分科的原因最终就是为了与社会接轨。社会分工已经分出约1838个职业。在最初人类的生活中,大家一起做事,一起收获。后来经过三次社会分工,做事渐渐分门别类,使得人们现今的生活日益便捷。则其“擅”者,效率高。例如一辆汽车它的原件来自各个国家,汽车及很多行业的国际化,不难看出社会分工的精细,利于一个社会的发展。而如果独自完成,且不说质量,规定时内能否完成需再议。社会越细分工更利于社会进步,生活提高。文理分科则是为了在早期培养、雕琢各行业的专才生。而如果学到二十多岁都没有一个择业方向,进入大学再进行文理选择,则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不利于各行业的进步,更谈何与国际接轨,在竞争中求存地位?

其次“减负”的口号喊了多年。却一直呈只加不减的趋势。有同学开玩笑说:数学课本告诉我减负就是加。虽是玩笑,也不难看出对教育部门减负工作的不满。对于高三的学生而言,六门功课已经苦不堪言。挑灯夜读,加班加点,有的甚至周末都排满课程。十二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三天的高考,为一个本,为前途,说到底是为了生活。那些课本与资料垒起来足有3、4尺。再添加三门课程的资料,谁知道这对学生而言意味着怎样的生活。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中,已有不少学生因为不堪其累,而导致厌学,泡网游戏,自毁前途。还有学生,当大学录取通知书飘至家门,却早白发人送黑发人。我们常说学习要劳逸结合。而今有劳无逸,压力之重,真不知取消文理分科后学生命运如何?究竟是培养人才?还是迫害人才?

再来,教学量能否完成?质量如何?现在高三的学生。为了在高考前做总复习。不得不利用假期、周末补课。六门功课已经让许多学生常开夜车。如果再加三门学科。考试难度不曾下减,进行更深的学习不可避免。九门功课,有文有理。试问:这么大的教学量,师生能完成么?即使完成了。高三总复习能完成么?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又如何?

最后,人类科学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有人精于文科,有人擅长理科。有人不精于学习,但在艺术、体育等学门有过人之处。而如果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制,高考已经有失公平性。

我们不能漠视每个人的特性。各行业不需要通才而需要专才。通才,怕是门门平平。一个人一年学3门,和一个人一年学一门,学出的效果质量相比较,很浅显。一个搞科研的,没必要学习琴棋书画。应聘服装设计师,也没必要学会微机分。如果培养了通才,却没有需要通才的职业,实际是对教学资源和资金投入的浪费。现行的知识体系,已足够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使用。所谓素质,也并不代表博闻强识。比如季羡林,百分制的卷子只考4分,但他的修养和内涵不了怀疑。

此外。有很多人把中国诺贝尔奖缺失归罪于文理文科。我不这样认为,应试教育才是罪魁祸手。我问学生,你们的目标是什么?考个理想大学占多数,而争得诺贝尔奖荣誉的却没有。考大学为什么?还是有大多数人回答为了挣钱,而很少有人说为国争荣,在自己行业得以顶尖。有素质没有一定人生价值观又能怎样?实际点说,进了大学门还是为了生活。一个人的基本生活都不能满足,谈何理想。物质生活到达一定层次,文明程度才能进一个台阶,现在中国国情如此,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没有到达一定层次。文理成为陕西诺贝尔奖项缺失的祸手,实在冤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日记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