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阳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傣语叫做“楞贺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历新年”。实际上泼水节就是傣历的元旦,因为傣文历法,新的一年是从六月开始计算的。关于泼水节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呢。
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七个姑娘轮流抱着魔王的头,其他姑娘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并把魔王的头扔进了江里。乡亲们又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从此,为了表示对七位姑娘的怀念和感谢。这项活动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
六年级:877953103
哥哥,我想你了!
那是一个风花雪月的夜晚,也是一个安静的,可以让人觉得害怕的夜晚!那天晚上,风刮的很厉害,仿佛风张开了一张大嘴,想把这一切都吃掉似的!那一晚,我偶然想到了你,你那熟悉的脸庞,好像出现在我的眼前,你在对我笑!你是笑得那么爽朗,那么高兴!不知不觉,我那不争气的两行眼泪又优雅的滑落在那微微有些脸红的脸庞上。这次的泪是甜中带酸的,酸中带甜的。流的很值!你的身影若隐若现,直至消失!这时,我心想:咦,你怎么就这样消失了?我还想和你多呆一会儿呢!呵呵,也许这是我最单纯的想法吧!
初二:我是一缕风
相似题目
-
傣族的泼水节傣族文化深厚远久,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等传统节日都令我大开眼界。我印象最深刻的。还要数泼水节,他让我看到了傣族群众。对吉祥。平安的憧憬。在泼水节当天,我和爸爸妈妈一早就来到了街上,只见街上人来人往,人人手里都拿着“武器”。有拿水枪的,有拿水桶的,有拿盆的……那“武器”可真是种类繁多,在居民门口,还有商店的门前都摆满了装水的大桶。看到这些,我知道一场“大战”就要开始了。时间差不多了,也不知道是谁先开始泼水的,刚刚还很安静的街道顿时就热闹了起来。人们纷纷拿起手中的武器开始进攻,你倒一盆,我泼你一身,各不相让,嘴里还大声的喊着赶快,我要招架不住了。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开心的笑容。我也被妈妈拉进了战斗,不管三七二十一,我拿着水枪就往人群中扫射。就在我暗暗高兴没来人来泼我的时候,突然感到一股凉凉的水顺着我的背后就留了下来。回头一看,是只见一个跟我差不多的小男孩正拿着水枪对着我不停的喷水。我心想,我可不能吃这个亏,于是我开始奋力反击,我们两个打的不可开交,而旁边商铺里的阿姨也被我们俩的战斗逗得捧腹大笑,还一直催着我们到他的商铺里去加油。这时我看见的只有水花和战斗的人群,那场面是非常壮观。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征,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所以是生命之神,泼水节体现了傣族群众热情豪放的性格,以及他们对吉祥平安的憧憬。这次我参加的泼水节,真是受益匪浅啊!2020.9.14550字 初一 日记
-
傣族的泼水节“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去年春天我跟妈妈来到云南,过了一次傣族的春节——泼水节!一路上,我既激动又好奇。妈妈告诉我说:“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在公历四月中旬,傣历六月,为期三至五天。人们互相泼水是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哦!原来如此。”“泼水节可不仅要泼水,还要丢包、放高升、浴佛、赶摆……”泼水节要进行这么多有特色的民俗活动,更加令我期待。泼水节这天,街上都是穿着节日盛装的傣家人。第一个项目是浴佛。首先大家要在寺院中堆沙子造塔,我们手握铲子,把沙子一点一点堆积,这需要耐心,因为沙子又小又细,很容易塌掉。大家精诚合作,终于堆好了佛塔!大家围塔而坐,静心沉气,然后聆听佛师念经。佛像后被抬到院中,我们担着碧澄的清水为佛像洗尘,把采摘来的鲜花和绿叶供奉到佛前,希望佛祖保佑来年多财多福。接下来就是隆重又热闹的泼水活动啦!我们和傣家人一起载歌载舞地拥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傣族人民认为水是吉祥的,幸福的,所以他们逢人就泼水送幸福!“啊!是谁往我脑门上浇!”“哈!原来是妈妈搞的鬼,竟然偷袭我。我可不甘示弱,用力往她背上一泼,哈哈哈!”看妈妈狼狈不堪的样子,我笑得前仰后合。有一位老人从头湿到脚,妈妈说他一定是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因为被泼的水越多,就意味着明年会更幸福!“妈妈,那你可得多向我泼几下!”我笑着说。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映射下形成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云南傣族人民都能歌善舞,泼水结束之后,男女老少围成一圈,和着芒锣象脚鼓点翩翩起舞起来。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玉腊呵",有的即兴而作,边唱边跳,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祝贺新年愉快,万事如意。这次在云南参加的热闹非凡的泼水节,让我们体验到少数民族独特的民俗民风,我们的热情也被他们点燃了。这真是不同凡响的一次“春节”之旅。750字 三年级
-
傣族的泼水节照傣族的习俗,泼水节一般在四月十三日就开始了,这是傣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在泼水节的前一天,我早早就来到了西双版纳,准备与傣族人民共度这一届的泼水节,傣族人民很欢迎我,刚刚到”站”,便左手拿食,右手拿物出来迎接我,披着长发的傣族姑娘相继走了出来,这也让我想起了泼水节的起源传说……远古的时候,有个魔王作恶多端,人们都恨透了他,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把他杀死。后来,魔王抢来七个姑娘做他的妻子。聪明的七姑娘从魔王口里打听到他的致命弱点,即用魔王的头发勒魔王的脖子,才能将他置于死地。七姑娘趁魔王熟睡时,拔下他的头发一勒脖子,魔王的头就滚了下来。可是头一掉在地上,地上就燃起大火,姑娘一抱起头,大火也就熄灭。为了避免大火燃烧,她和六个姐姐轮流抱住魔王的头,一年一换。每年换人的时候,人们都给抱头的姑娘泼水,冲去她身上的血污,洗去她一年的疲劳,为新的一年能消灾除难而祈祷。从此形成了送旧迎新的泼水节。第二天,我庄重的加入了泼水节,我发现那些男女老少并没有互相泼水,而是先给神像泼水,已洗去上面的尘埃。然后,泼水狂欢就真正开始了。此水凉爽无比,泼在人身上心旷神怡,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清爽感。水若泼在地上,就像瀑布一样,溅起万朵莲花;水若泼在身上,就表示祝对方吉祥。喧闹声、嬉戏声、水哗声,占据了整个西双版纳。泼水节一般维持三天,差不多在四月十五日就结束了。不过,西双版纳并没有变得死气沉沉,因为傣族人民还是那样的欢乐,那样的欢乐,那样的活跃。我在走时,他们还给我泼了一盆代表吉祥的送别之水。550字 六年级 叙事
-
傣族的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阳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傣语叫做“楞贺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历新年”。实际上泼水节就是傣历的元旦,因为傣文历法,新的一年是从六月开始计算的。关于泼水节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呢。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七个姑娘轮流抱着魔王的头,其他姑娘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并把魔王的头扔进了江里。乡亲们又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从此,为了表示对七位姑娘的怀念和感谢。这项活动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45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
傣族的泼水节傣族泼水节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各种活动。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称此麦帕雅晚玛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是傣历的元旦。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在泼水节中谁被泼的水越多,象征着今年谁最幸福,也表达了傣族人民希望彼此平安幸福的寓意,令人怀念。这泼水还有讲究。分为文泼和武泼。泼水节的内容,除泼水外,还有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斗鸡、跳孔雀舞、白象舞、丢包、放高升、放孔明灯等民俗活动,以及其他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关于泼水节的来历,有这样两个生动的传说,想知道是什么吗?现在就不告诉你了,还是你们自己去看吧!450字 初三 记叙文
相关推荐
-
傣族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新年,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十分壮观。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红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一用力,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后来,魔王的头掉进了小河里,七个姑娘为了不让魔王再危害人间,于是拿着魔王的头,但是魔王头上的脏水流了下来,于是村民们用水来泼掉七位姑娘们身上的脏东西,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从此,每年就有了泼水的习俗。现在,泼水的习俗实际上已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一种形式。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征。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当泼水刚开始时,彬彬有礼的傣家姑娘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一边用竹叶、树枝蘸着盆里的水向对方洒过去。“水花放,傣家狂”,到了高潮,人们用铜钵、脸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戏追逐,只觉得,迎面的水,背后的水,尽情地泼来,一个个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人们兴高采烈,到处充满欢声笑语。一段水的洗礼过后,人们便围成圆圈,在脚鼓的伴奏下,傣族人民不分年龄,不分职业,各自翩翩起舞。激动时,人们还爆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声。傣族的泼水节就是这样喜庆,欢乐,美好的。700字 六年级
-
傣族泼水节“五十六个名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名族是一家。”是啊!中国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民族就像每个子女。而我,却对傣族的泼水节很感兴趣。相传在很久以前,傣族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平静。后来,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个火魔。火魔无恶不作,她抢走了七个如花似玉的姑娘。人们对他恨之入骨,但谁也没有办法。七个姑娘得知用火魔的头发可以勒死他的消息后,便开始行动起来。可是火魔的头却到处乱滚,滚到哪里,哪里就受灾,只有火魔的妻子抱住才可以停下来。姑娘们便轮流抱火魔的头,每轮一次是一年,这样,村民才免于灾难。后人为了纪念这七位姑娘,就在这一天相互泼水,这就是泼水节的由来。泼水节那天,人们早早地为佛洗了尘,接下来就是相当精彩的泼水活动了。傣族女子本就貌美如花,穿上五彩缤纷的服饰后,更像孔雀一般美丽。男女老少纷纷赶来,他们拿着各种装水的器具,尽情地相互泼洒,最终一个个都变成“落汤鸡”。天空中,一朵朵象征吉祥、幸福的水花在绽放。人们的头发被淋湿了,衣服被淋湿了,可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在活动中享受到了无穷的快乐。人们在你泼我、我泼你的过程中泼出了感情,泼出了对新年的期盼与向往!节日期间,人们除了泼水,还有很多其它节目,如划龙舟、丢花包、放孔明灯、放烟花等。人们纵情欢呼歌舞,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我想,这朵永不凋零的“花”,一定会越开越盛!550字 六年级
-
傣族泼水节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一般傣历的六月中旬,阳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间举行。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在泼水节流传的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其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了泼水节更为神奇的意味和民族色彩。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了,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把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他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索性一头扑到江水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傣族人民为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间,相互用青松蘸水洒身,吉祥幸福的水相互泼洒,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放孔明灯是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入夜,人们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气球”内,利用热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泼水节期间还要进行划龙舟比赛。比赛在澜沧江上举行。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在“堂堂堂”的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把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吸引到澜沧江边,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和欢乐的气氛。这些活动一直延续至今,成为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成为傣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北京延庆县第四小学六年级:李翔宇700字 六年级 散文
-
傣族泼水节“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影响力最大的,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又叫“浴佛节”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四月中旬;一般持续三至七天,第一天用傣语叫做“麦日”于农历除夕相似;第二日叫做“恼日”(空日);第三天叫做“叭网玛”竟为守岁。人们把“叭网玛”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水去佛像前浴佛,然后就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古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四处飞溅,在这一天谁身上的水最多,谁今年就更幸福,更美满!每到泼水节,傣族人民就去山上采集一些鲜花和树叶,到了节日这一天傣族男女老少到佛寺浴佛是,拿着采集的花叶沾水,开始互相泼水,一朵朵水花在天空胜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大家互相泼呀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赞歌,水的祝福,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幸福的世界。欢声笑语在耳边回荡,一支支舞蹈在眼前浮现。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入夜、村寨鼓乐想闻,人们纵情歌舞、热闹非凡。整个节日期间有赛龙舟、放高升、放孔明灯、泼水丢包……水花象征——吉祥;水花象征——健康;水花象征——幸福!450字 六年级 说明文
-
傣族泼水节(2)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一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比如:京族的哈节、纳西族的火把节、汉族的春节……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傣族的Water-SplashingFestivd(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相当于我们春节,在公历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传说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有一个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都困在寨里。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和村民,他不畏危险,冲出“火网”,去江边挑来一桶桶水,把火泼灭。经过一天的奔波,火终于灭了,但李良却累得不行,他一头扑进江中,变成了巨龙。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开创了泼水节。每到泼水节,人们就会拿着脸盆,来到场地,接一盆水,向上或向别人泼去……你瞧!那位男士正用颈向周围的女士泼水,那水还没落地,在空中变成了无数个水滴,非常调皮地往人们身上溅。再看看那些女士:有一个女士弯下身子,狼狈地躲避着别人的“攻击”;旁边的两位小姑娘则快速躲开,立马弯下腰准备拿水“反击”,她们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看那两个胖墩墩的妇女,还在擦前面被泼的水珠,毫无准备的被泼了个落汤鸡模样,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小朋友们也在起哄:“哦——哦——,洗澡喽!”大一点便显出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准备参加下一轮。围观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好多人都举着相机,围着场地转,想照到自己的亲人,口里还不停的大喊:“前面!小心!攻击!”整个场地充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那欢乐也印在了我们的心里……各地民族的风俗各有不同,它们传递着人们的祝福,让人们在节日中感受欢乐,在欢乐中增递情感……“朋友们,让我们在快乐的殿堂里,盛起幸福的水珠吧!”这句话又在我耳边响起,我也在心里默默的想:让我们衷心祝愿这美丽的民族奇葩永远绽放!700字 六年级
-
云南傣族文化游览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有人口1025128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靠边境的弧形地带,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元江、新平等自治县。少部分散布于其他县区。傣族地区处于云贵高原的西端,高黎贡山、怒山、哀牢山等形成天然屏障,澜沧江、怒江、元江蜿蜒宽阔,湍流不息。在这山水之间,散布着许多峡谷平坝(小平原),是傣族人民居住的地方。在这美丽的平坝里,河流纵横、土地肥沃,生长着许多热带、亚热带作物和珍贵药材。稻谷生产是傣族的主要传统作物,西双版纳和德宏素有“滇南谷仓”的美誉。傣族历史悠久。在汉代,傣族先民称为“滇越”,魏晋称为“濮”、“越”、“僚”、唐宋称为“金齿”、“银齿”、“白衣”,清代多称“摆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傣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傣族。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傣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在不同的傣族地区使用着不同形式的四种文字,即傣仂文、傣那文、傣绷文和傣端文。这四种傣文都从印度字母脱化而来,但字母形体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属于中南半岛系统的梵文变体。长期以来,聪明智慧的傣家人用这些文字,记载着傣族深渊的文化和历史。傣族有“旱傣”、“水傣”、“花腰傣”之分,不同的装饰代表着其支系的服饰文化。尤其是新平“花腰傣”服饰和金平清代傣族服饰很有文化价值。欢乐的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阳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傣语叫做“楞贺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历新年”。实际上泼水节就是傣历的元旦,因为傣文历法,新的一年是从六月开始计算的。关于泼水节的来历,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轮流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从此,便有了逢年泼水的习俗。现在,泼水的习俗实际上已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一种形式。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泼水节历时三日。第一天,划龙舟、放高升、文艺表演;第二天泼水;第三天,男女青年在一块进行丢包和物资交流。泼水节一般在风光旖旎的澜沧江畔举行。当晨曦映红“黎明之城”的时候,各族群众便穿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汇聚这里。一声号令,一支支高升腾空而起,直穿云宵,一艘艘龙舟箭一般,直冲对岸。此时,千万只金竹“(上竹下必)”一起吹奏,(钅芒)锣、象脚鼓一齐敲响,澜沧江两岸顿时变成欢乐的海洋。当泼水刚开始时,彬彬有礼的傣家姑娘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一边用竹叶、树枝蘸着盆里的水向对方洒过去。“水花放,傣家狂”,到了高潮,人们用铜钵、脸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戏追逐,只觉得,迎面的水,背后的水,尽情地泼来,一个个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人们兴高采烈,到处充满欢声笑语。一段水的洗礼过后,人们便围成圆圈,在(钅芒)锣和象脚鼓的伴奏下,不分民族,不分年龄,不分职业,翩翩起舞。激动时,人们还爆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声。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如醉如痴,通宵达旦。“丢包”最富浪漫色彩,往往是傣族未婚青年的专场游戏。“包”是象征爱情的信物,由傣族姑娘用花布精心制作,内装棉籽,包的四角缀有五彩花穗。丢包时,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将包掷给小伙子,小伙子再掷给姑娘,并借此传递感情。如此,花包飞来飞去,最后感情交流到一定程度,双方悄悄退出丢包场,找一个幽静的地方依肩私语去了。改革开放的春风,给泼水节注入了新的活力。每年泼水节期间,都有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来此观光。当地政府也利用这一优势,举办物资交流会。奇特的婚礼每年的七月十五至十月十五期间,正值农忙季节,傣族青年一般不谈恋爱,也不办喜事。这一古老的传统习俗一直保留至今。农忙季节一过,就会在幽静凉爽的竹楼上,绿树成荫的地头边,热闹欢乐的丢包场上……看到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身影。傣族青年常用歌声来表示自己的爱慕之情,一问一答,羞涩而不俗套,十分委婉、纯朴、巧妙。男女青年相爱,定情之后,便由男方父母请媒人去女方家里提亲,只要两相情愿,父母一般是不会阻挠的。定婚之后,选择良辰吉日,举行婚礼。傣族婚礼,古老简朴,按照当地风俗,婚礼必须在女方家竹楼上举行。“拴线”仪式是傣族婚礼的主要内容。宽敞的竹楼堂屋摆着一张婚礼桌,桌面上覆盖着芭蕉叶,上面放着芭蕉叶做成的帽子,下面放着雌雄鸡各一只。桌上还放有红布、白布、芭蕉叶盒子等。主婚人坐在婚礼桌上首,亲友们靠近主婚人围桌而坐。新郎新娘跪在主婚人对面,准备接受“拴线”仪式的洗礼。主婚人致完贺词,新郎新娘从桌上抓一坨糯米饭,蘸上酒,掸向四周。之后,举手作揖,以示对祖先的怀念和祭典。接着,主婚人从桌上拿起一根较长的白线(有的地方是红线)从左至右,绕过新郎新娘的肩,把线的两端搭在桌子上。然后,又用较短的白线,分别拴在新婚夫妻的手腕上。表示他们的灵魂和心已经拴在一起,相亲相爱,永不分离。同时,在坐的老人也纷纷拿起白线,重复地将线拴在新人的手腕上。并祝福他们婚后幸福。生出儿子会犁田、盖房;生出姑娘会织布、插秧……拴线后,桌子上的一只鸡献给念祝辞的老人,另一只让年轻小伙子拿去分享,预祝他们早日找到钟情的姑娘。在竹楼的另一端,主人摆设丰盛的佳肴,招待前来贺礼的宾客。新郎新娘举杯向来宾们殷勤地敬酒。此时,客人往往提出各种问题,让新郎新娘当场作答。幽默的问答,有时引起哄堂大笑,气氛异常热烈。婚宴中,还要请“赞哈”(歌手)来唱歌。“赞哈”有男有女,大都是口齿灵俐,通晓本民族文化,善于表达感情的人。当“赞哈”唱到精彩之处,人们不时爆发出“噢!噢!噢!”的欢呼声,将婚礼推向高潮。筵席场合,既是对新婚夫妇的祝贺嬉戏,又是来宾中那些未婚男女谈情说爱的良机。在筵席桌旁,青年们总是和自己的心上人坐在一起,互相把酒谈心。一对新人的结合,另一对新人又在悄悄地孕育之中。来年的这时,不知有多少青年结合为伴侣。漫话竹楼傣族人住竹楼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顾名思义,竹楼是以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西双版纳是有名的竹乡,大龙竹、金竹、凤尾竹、毛竹多达数十种,都是筑楼的天然材料。传统竹楼,全部用竹子和茅草筑成。竹楼为干栏式建筑,以粗竹或木头为柱椿,分上下两层。下层四周无遮栏,专用于饲养牲畜家禽,堆放柴禾和杂物。上层由竖柱支撑,与地面距离约5公尺左右。铺设竹板,极富弹性。楼室四周围有竹篱,有的竹篱编成各种花纹并涂上桐油。房顶呈四斜面形,用草排覆盖而成。一道竹篱将上层分成两半,内间是家人就寝的卧室,卧室是严禁外人入内的。外间较宽敞,设堂屋和火塘,既是接待客人的场所,又是生火煮饭取暖的伙房。楼室门外有一走廊,一侧搭着登楼木梯,一侧搭着露天阳台,摆放着装水的坛罐器皿。傣家人的习惯进屋都要脱掉鞋子,光脚踩在竹席上,天长日久竹席就变成亮锃锃的。当人们步上木梯,坐在金黄色的篾席上,喝着主人送来的茶水或米酒,眺望着窗外绿茵茵的油棕、椰子和香蕉树,听着鸟儿的歌声,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傣族喜欢独家独院,当孩子成人娶亲,便有新的院落出现。谁家建造新竹楼,全寨子的人都会来帮忙,送草排,赠青竹,来帮工。因此建房速度相当快,一幢楼一两天即可竣工。新楼落成,男女老幼前往祝贺。傣族人民喜爱的“赞哈”,更是以自己的歌声,祝福主人迁入新居后的美满生活。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竹楼也在演变进化。不少竹楼已不是全竹结构了。有的用木板作墙铺地,有的用砖块砌墙,有的屋顶已不用茅草而用油毡,青瓦或铁皮铺成。楼下不再饲养畜禽,只供堆放杂物。室内的陈设,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彩电、录音机、音响等家用电器,已习以为常。傣家井傣族村寨的水井,上面都建有保护井水不受外界灰尘污染的井罩,千姿百态,精巧美观,极富民族文化特点,成为傣族村寨一景。景洪县曼勐寨子里有一座既与佛塔相似,又不全像佛塔的精美井罩。这眼傣家井的井台是一块平整的水泥地,井筒用青砖砌成,井台和井筒接合处是一道防止井外污水倒流入井的井栏,井栏上还放着用竹子做成的公用打水工具--水瓢。更为别致的是,这眼井的上面,建有两只并列的大象作底,上置一座彩绘佛塔,当地人称这种造型的井罩为大象井。轻风徐来,塔尖上的风铃叮当作响,悦耳动听。在井罩外壁上还镶嵌着一面面反射着阳光的小圆镜,这是建井时全寨子每户人家献出来的,这不仅起美化水井外观的作用,还象征井里的水,象明镜那样干净;傣家人的心灵,象明镜那般纯洁;也为那头戴鲜花,身着彩裙的姑娘舀水时,顺便看看自己漂亮的身影。面面小圆镜,在阳光的反射下,犹如点点碎金。婀娜多姿的傣族姑娘,姗姗来到井边,从井栏上拿起长柄竹筒,把清亮的井水舀进铁皮桶里,然后重新挑起扁担,悠悠然地消逝在通向竹楼的小径深处。一些寨子的傣家井,水井的井台,井栏,井筒建筑大体上跟曼勐寨那眼差不多,均为青砖,水泥筑成。但井罩的建筑风格却各具特色。有的是飞龙作底,上置一座独立的佛塔;有的是孔雀作底,上置同样大小的三座佛塔,有的是大象作底,上置一座大塔和四座小塔。每座井罩外壁上,大都同样镶嵌着耀人眼目的小圆镜。有的还雕绘着各种细腻的图案。傣家人对水格外虔诚,对水井建筑格外重视。水井一般都坐落在绿荫丛中或大青树下,环境清洁优美。还把每眼井建成的那一日定作“祭井日”,每到祭井日这一天,寨子里的男女都来到井边,共同把井里的淤泥淘尽,把周围的环境收拾得干干净净,将井罩彩绘一新。僧·寺·塔傣族笃信小乘佛教,小乘佛教源于古印度。公元前三世纪经斯里兰卡、泰国、缅甸,传入西双版纳,至今约有1000多年的历史。当小乘佛教刚传入傣族地区,由于傣族群众信仰原始宗教,曾对佛教进行过抵制。但它得到权势者的支持,并在傣族地区建立了大批佛寺,逐渐在傣族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占了主导地位。历史上傣族文化都荟萃于佛寺,仅古老的贝叶经书在西双版纳佛寺中就有84000多卷。许多和尚精通傣文经典、天文历法、医药卫生,被当地群众尊为最有学问的人。百姓有疑难往往去寺庙请教和尚。佛寺的吸引力还在于宽松的戒律,剃光头而不烧戒,还俗后可以结婚。在傣族人的传统观念中,认为男人一生非得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成为受过教化的人,才有资格结婚娶妻。根据傣族的宗教习俗,男孩一到七八岁就要削发为僧,开始过宗教生活。妇女虽然不入寺为僧,但也都是虔诚的信徒。送孩子入寺为僧是件大事,合家欢乐,举行隆重的入寺仪式。孩子一旦踏入佛门,便吃往在寺庙,每天诵经习文,学习各种功课,不参加社会劳动,靠群众斋僧生活。功课完毕,便可上街访友探亲,但不在外过夜。根据自愿,二三年后还俗。西双版纳地区现有佛寺120多处,这些佛寺在建筑风格上类似竹楼,层层叠叠,涂红抹彩,势若欲飞。佛寺一般都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大殿,是香客咏经、拜佛的地方,正中的台上供有一尊涂金佛像,称为“帕召”,即佛主。二是僧侣住处和学习的地方;三是藏经房,藏有很多佛教经典和其它书籍。寺内悬挂着匹匹长达丈余的傣锦,上面绣着猎人王子,大象孔雀等。图案简洁得体,色彩华丽高雅,体现了献佛者的虔诚。每座佛寺都各自有和尚住守,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讲学传经,烧香点灯,迎送前来朝佛的客人。由于宗教的缘故,傣族人民还特别喜欢塔。诸如白塔、水塔(塔井)、葫芦塔、笋塔等。更为有趣的是少数傣族群众纹身图案也是塔的造型。塔作为一种宗教建筑,在西双版纳随处可见。但最为雄伟壮观的首推曼飞龙笋塔。笋塔坐落于允景洪南部70公里一个叫曼飞龙的傣族村寨的后山上。傣语叫“塔糯”,译成汉语就是“笋塔”的意思。此塔始建于傣历565年(公元1204年),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笋塔,由一座母塔,八座子塔组成,像九根破土而出的春笋,塔身洁白,塔尖金黄,塔的周围遍植胶树和修竹。远远望去,犹是万绿丛中一点金,景色颇为绚丽。笋塔基呈多瓣梅花状,周长426米。母塔雄伟秀丽,通高达1629米;子塔小巧玲珑,通高83米。每座子塔下都有一座佛龛,佛龛上有众多浮雕佛像,龛内供着一金佛。龛檐上有一只腾空欲飞的彩塑凤凰。母塔尖端装有铜制“天笛”,子塔顶上挂有铜制铃铛。微风吹来,天笛悠扬,铜铃叮咚,悦耳动听,成为西双版纳的旅游胜地。傣族服装展示W插花~这种类型的很少见,一般不穿这个.可能在盛大的节日宴会上才有.W插花~这种是最常见的水傣裙,泼水节看见穿的人多一点.我找到的图都不是很漂亮,实际上傣族的裙子比这些图上的漂亮多了.特别是跳舞时穿的那些,很有特色的.以后用照相机拍了再发.1200字以上 初二 议论文
-
写作的目的写作,对于我、大家,是一个不陌生的词。文章,到底为了什么而写。曾经不只一次想到,也许,在岁月的寻找中,会有一个答案吧。为了表扬和父母,写作那时后总还小,写作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朦胧的词,或许,那时写的还不算是文章吧,只是段落,很少的一段,3,4百字就够了。那时作文的分数总是很高,所以语文的分数也很高。因为那时候总是规规矩矩的写作文,基本上是老师刻出个模子,然后我乖乖地在里面添些个优美的字,词,句子,段落罢了。枯燥的文字,单调的模仿让我总是得到老师很多的表扬,同学们羡慕的目光,和镶金字的作文奖状。那时侯的我虚伪的很,习惯了表扬而机器般的写作。那时写作的题材很多都与父母有关,似乎离开了父母就什么也写不成了,幼稚的我还想着:“我的爸爸妈妈是全天下最好的爸爸妈妈,所以我应该写他们,要让同学们都知道他们。等我长大了,就专门以写他们”并且我为自己有这种想法而自豪。如果不是老师说不能一直写父母,也应该写些别的,或许我就会一直写下去,出一本书。也许那时候实在太天真了一点。为了考试,写作后来就长大了那么些许,写父母的文章就渐渐少了,也不在重复着一句句老套,新鲜一时的成语和句子,段落。老师布置的所有的作文作业都是为了备考,应付一大堆杂七杂八的考试。老师不再像从前一样固定我们写作的格式,一切自己把握。于是我开始翻大量的作文选,遇到好词、句,就模仿下来。渐渐的,写作成了应付语文作文考试的工具,写出来的句子越来越枯燥,不那么生动。我感到失望,写作从我的生活中一步一步消失,只有在为考试准备的时候,考试的时候像挤剩下不多的牙膏一样,绞尽脑汁的“憋”出一篇一篇称的上是垃圾的文章。为了考试,只能写。为了写作,写作再后来,就是现在。写作这个词似乎又到了我的记忆脑海里。现在,没有从前老师控制的格式,没有从前老师逼迫的考试。也许,一切都变新了,可以自己编织一些词汇,句子,段落。开始有了写日记的习惯,开始写自己的文章,任由自己的感觉,写出来如诗境般飘渺,虽然是一些凌乱的文字,但是如果把它们有机的融合,也是一篇好文章。于是加入了一个作文社,于是与社里的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文章。如此这般,便头一回找到了写作的乐趣,那么投入的写作,头一回为了写作,写作。也许正是这样,才会“下笔如有神”吧。我的写作,在也不像从前一样挤牙膏了。也许,为写作,写作。会更好。为了……,写作……在岁月中寻找中,不同人有不同人写作的目的,不同的时段也有不同时段写作的目的。兴许,文章,为了什么而写,是一个说不清的迷。1000字 初中 议论文
-
[我的亲爱的]我的亲爱的,我在小荷的亲爱的,你们好吗?时间不只一次向我证明,一切都会遗忘。但,即使一切淡化,我也不会遗忘。我,有轻微健忘症,会忘记很多琐碎的事。你们,我努力记住。努力。——题记 【壹】曾经想要快快长大的,现在,却又害怕长大了。长大后,可以拥有自由,可以独立。可是,长大后会有很多很多麻烦,长大后,还会老的呢!我从来都不知道,看着自己一天一天老去,是什么滋味。看着那些女人,为了留住青春,不惜一切代价。老,真的很可怕吧。我开始珍惜着这劳累的青春了,试着去寻找一些快乐。在外面的世界,我可以很灿烂地微笑,真的。至于一个人独处,悲伤会铺天盖地,或许,是习惯了吧。一个人的时候,总是会想很多吧。累。其实也说不出究竟哪里很累。或许,只是心累了。也或许,是自己刻意让自己那么累,这样,就没有机会胡思乱想了。其实,这样也挺好的。 【贰】初中,我真的习惯了。习惯了增多的课程,习惯了写不完的作业,习惯了频繁的考试,习惯了同学们的流言蜚语,习惯从容地去面对。真正成为一个有着双重性格的人。这样的人,不怎么好过的。值得我信任的人很多,但是却没有我愿意倾诉的一个人。心底留着一些东西,或许压抑,但也会有一些淡淡的美好。很多很多事,其实心里也都明白,只是不想点明。怕当一切明了之时,会失去最初的那一份纯真。想想曾经,怪可笑的,现在,看清了。可是,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怀念最初的自己,即使那时候的自己并不好。 【叁】写出来的文字,渐渐脱离了“轻快”这个词。轻快。轻松快乐。并不是写不出这样的文字,只是已经不习惯写了。有时候,写了一半,就突然写不下去了。我这是怎么了?我这个人真的很奇怪吧。娇情。我想,我的杂感,是些的。只是,无关做作。写我自己想写的文,并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对我的文给予肯定的人,真的很谢谢你们,你们喜欢就好。讨厌我的文的人,也谢谢你们。是你们让我明白,没有完美,我会离完美更近一些的。是你们让我更加努力。 【肆】小荷。我一直都在默默地看着。不爱在小荷上发言了,应该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吧。曾经的我的亲爱的,一个都不见了。像是一场华丽的电影,结束了,没有了。除了变的成熟了一些,我想,我并没有变。我还是那个嫣然。只是,我再也找不到你们了,我甚至没有一点儿,你们的消息。我的亲爱的,我在想你们。 永远 不要忘记800字 初二 议论文
-
谦让的美丽的阳光灿烂,坐在香气怡人的桂花树下,泡上一杯龙井茶,这本是一个与家人团聚一堂的好日子,可就因为一点小小的摩擦,兴致一下子被浇灭了。 下午约3时许,在柳莺宾馆露天茶室,两个堂堂男子,为了抢占一块 “风水宝地”——桂花树下,在众目睽睽之下,竟大打出手,周围的人拉也拉不开,劝也劝不动,在美丽的西子湖畔,这岂不大煞风景?为了这样一桩区区小事,双方各退一步不就海阔天空了?又何必那样斤斤计较呢?人呀!要学会处处宽容与谦让。宽容,别人占领了你认为的本应属于你的某一事物时,你会控制住心灵的“火山”——一笑了之还是决不让别人占到一丝一毫的便宜?换个角度来说,这个事物并非属于你,是大家所共有的,但你非要据为己有,难道一旦别人占领了“你的地盘”,你就少块肉不成?谦让,《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如果当时大家各退一步,岂不是拥有一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美好结局?但为什么偏偏要选择“互不相让,两败俱伤”这条路呢?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学会互相谦让,这世间的一切自私自利的行为会在瞬间的记忆中变得如此渺小,身边的一切事物会随之而变得美好!400字 四年级 议论文
-
开始的 结束的在你意识到开始之前,一切就都结束了。于是有了感怀,有了慨叹,有了遗憾……最后都变成记忆的一部分,伴随着你一路走下去。当我意识到16岁已经过去时,才发现自己原来什么也没做。16岁那年,中考失败,顿时明白我的初中生活已经结束了,自己是失败者,纵然不能奢望什么,但我希望自己还有自信,还有勇气。开始的即将结束结束又将开始从未想过要停下来,因为那是毫无意义的,不会因为你的一刻停留,地球就停止一时的转动。记忆,总是美好得让人不忍忘记。那些曾经都成为了未完成的遗憾。原来遗憾也是一种美,不完满的故事会在下一个故事开始时得到延续。我们的确一起在花香弥漫的风中慢慢长大,然后站在苍穹下,看着阳光灿烂、月光如水,看着流年,笑着回忆曾经的浮华,曾经的童话。在喧哗中,我选择沉默的方式去沉淀一些回忆,不管喜怒,不论哀乐……只是一切都成曾经。有种承诺可以抵达永远,而用爱心塑造的承诺可以穿越尘世间最昂贵的时光。我们曾经在一起共同生活了三年,有一种东西是不能被抹杀掉的,那就是我们曾经许下的美好承诺:长大后的时光,我们再一起走下去,不离不弃,彼此惺惺相惜。开始的故事,我们去尽情书写,结束的故事,我们让它在记忆里沉淀永远。因为――记忆与想念,不会比我们的生命更长。所以――结束的时间只有一瞬,但过程很长,只是在不知不觉中时光荏苒,年华老去。于是,生命就只剩下一声叹息了。500字 高三 议论文
-
傣族泼水节“五十六个名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名族是一家。”是啊!中国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民族就像每个子女。而我,却对傣族的泼水节很感兴趣。相传在很久以前,傣族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平静。后来,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个火魔。火魔无恶不作,她抢走了七个如花似玉的姑娘。人们对他恨之入骨,但谁也没有办法。七个姑娘得知用火魔的头发可以勒死他的消息后,便开始行动起来。可是火魔的头却到处乱滚,滚到哪里,哪里就受灾,只有火魔的妻子抱住才可以停下来。姑娘们便轮流抱火魔的头,每轮一次是一年,这样,村民才免于灾难。后人为了纪念这七位姑娘,就在这一天相互泼水,这就是泼水节的由来。泼水节那天,人们早早地为佛洗了尘,接下来就是相当精彩的泼水活动了。傣族女子本就貌美如花,穿上五彩缤纷的服饰后,更像孔雀一般美丽。男女老少纷纷赶来,他们拿着各种装水的器具,尽情地相互泼洒,最终一个个都变成“落汤鸡”。天空中,一朵朵象征吉祥、幸福的水花在绽放。人们的头发被淋湿了,衣服被淋湿了,可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在活动中享受到了无穷的快乐。人们在你泼我、我泼你的过程中泼出了感情,泼出了对新年的期盼与向往!节日期间,人们除了泼水,还有很多其它节目,如划龙舟、丢花包、放孔明灯、放烟花等。人们纵情欢呼歌舞,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我想,这朵永不凋零的“花”,一定会越开越盛!余杭区良渚中学初一:郎丹500字 初一 说明文
-
傣族泱泱华夏,五十六朵鲜花竞相开放,每一朵鲜花都有自己独特地风情与魅力。最令我心驰神往的是那“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傣族了。傣族主要居住在西双版纳地区,这里山川秀丽,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有大片的热带原始森林。森林里栖息着珍贵的野生动物,大个头的非洲象,漂亮的孔雀都是这里的“居民”。傣族十分钟爱美食,尤其喜欢糯米。竹筒饭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傣族的特色小吃。把新鲜的糯米装进竹筒并加水以后,封上口,再烧烤。那味道当然清甜可口,不言比喻。望着那些美味佳肴,谁不垂涎欲滴呢?傣族的竹楼又是一大特色。竹楼通常是傍水而居,这竹楼能带你走进一个清新的世界,你会感觉神清气爽。傣家主楼的屋顶用茅草排成,透气消凉,光线明亮。这样的特色住宅怎能不让你心旷神怡呢?人人皆知的泼水节是傣族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是当然少不了的。人们拿起水盆,往对方身上泼,这位是幸福之水、快乐之水,更是勇气之水!人们在互相表达对他人的祝福。如果你来到傣族部落,恰好与上泼水节,被别人洒的身上“遍地开花”,千万不要大惊小怪!这对于傣族来说早已不足为奇。傣族的风情是那样清新,那样令人心驰神往。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我们民族文化如此富饶,这正是我国的特色啊!500字 五年级 说明文
-
泼水节说道庆祝新年,大家想到的是什么? 放烟花 ,拜访亲朋好友……… 不过在傣族朋友那儿,庆祝新年,却有一番别样的精彩!傣族朋友的新年实际上就问我们口中常说的泼水节,在泼水节的遮天,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水花放,傣家狂”,“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之前就有我们著名的周总理参与了傣族朋友的泼水节,留给我们一个“难忘的泼水节”。我至今都没有参加过泼水节,但我心生向往,我愿与傣族的朋友们一起相互的尽情的泼洒,让我的笑声融合在他们的笑声中……我更愿全身湿透,让朋友的热情充实着周围,让这热情似空气一样四处都弥漫着……我最愿我所有的朋友们每天都拥有这样的心情,迎接新年的快乐,对未来的憧憬……其实泼水节在泰国、缅甸等很多国家都有这个习俗,记得在《人再囧途之泰囧》中那个欢唱的泼水节的场面,王宝强与泰国的当地人们一起尽情的泼水,最后王宝强用大桶的水倾倒在徐铮身上,让许多观众乐欢了.现在国内也有很多地方设置了水上乐园,很多人都乐在其中,体会着泼水节的乐趣。年年都有过新年,我愿明年我也能度过一个个整版的泼水节!500字 初三
-
泼水节泼水节这个节日是我第一次亲眼看到的,是我自己第一次参加的节日,让我了解到了很多,让我了解到了傣族人的这个节日。泼水节这一个节日里有划龙舟、放高升、文艺表演,泼水,男女青年在一块进行丢包和物资交流,真还不知道泼水节会有这么多的有意思的事情啊。这是一次与叔叔到当地来办事的时候,正好赶上了当地的这个节日,叔叔和我毕竟是个外乡人,什么都不懂,听一位老人给我们讲,才知道,老人说, 泼水节一般在风光旖旎的澜沧江畔举行。当晨曦映红“黎明之城”的时候,各族群众便穿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汇聚这里。一声号令,一支支高升腾空而起,直穿云霄,一艘艘龙舟箭一般,直冲对岸。此时,千万只金竹“(上竹下必)”一起吹奏、铓锣、象脚鼓一齐敲响,澜沧江两岸顿时变成欢乐的海洋。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做丢包游戏。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过丢包、接包,互相结识。等姑娘有意识地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真还不知道这泼水节会有这么多的有趣味的事情啊。这次泼水节让我和叔叔看到了精彩,看到了傣族人这泼水节的真正欢乐,和真正的泼水节是真么样的。500字 初二
-
泼水节我们在景洪渡过了一个“泼水节”,这到底是怎么一会事,让我来告诉你吧。今天,我们一听说可伊妈妈要带我们去能玩泼水的地方,我们顿时兴奋起来————因为能玩泼水就等于我们能体验泼水节。我们上了车,准备迎接新的旅途,一路上,我在车里想:泼水节,泼水节,我真开心能体验到泼水节。我们到了门口,家长给我们买了几串上面写着“猫哆哩”“哨多哩”的项链,“猫哆哩”是代指男生“哨多哩”代指女生。我们先去了泼水广场,那里的气氛刚开始不怎么滴,冷冷清清的,给人一种好像没有什么要举办的气氛。我们继续逛,在逛街的路上,我们吃了一些菠萝蜜,可惜我不喜欢吃菠萝蜜,所以我就不吃了。我们吃完中午饭之后,发现泼水广场那里火热十足,我们匆匆忙忙的跑过去,之见很多人在换衣服,我们也不例外,我们换好服装,跑到观众席那边等待开始。过了50分钟,我们听到主持人说:“‘猫哆哩’‘哨哆哩’,在泼水前跟我念:“水!水!水!水!水水水!”我们也念:“水!水!水!水!水水水!”紧接着泼水开始了,我们拿起盆子,冲向中间的水池,勺一盆水,向别人泼去,我们玩了两队大战,非常激动人心,你泼我,我泼你,在这里泼水,吉祥如意。今天让我感受到了泼水节的欢乐,泼水节万岁!500字 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