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培根随笔》有感
很多人都喜欢这个伟大的哲学家——培根,但我却不!!我讨厌这个站在贵族立场与男权视角的培根,我讨厌这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我讨厌这个拥有着功利主义思想、深谙于官场运作的培根!
不过,前两天读了《培根随笔》后,我才发现了另一个与我想法完全不同的培根。我看到他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困难决不轻言放弃、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态度。
我恍然明白:“噢!原来还有这样一个培根!”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论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避开这文章中写的都是美、德兼备的男性帝王不说,这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它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展开评述。“善犹如宝石,以镶嵌自然为美;而善附于美者无疑最美,不过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须气度端庄,仪态宜人。”不错,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内涵,光有外表,只是一个躯壳,行尸走肉,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美丽呢?所以,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而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
读完这书后,我忽然想起,人是没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个人的理想与信念不同,当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梦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别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来评判他人。况且人是有两面的嘛!应多看看别人的优点,吸取精华之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为将来漫漫人生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本好书可以使人明白一个道理,一本好书可以为人建造一条捷径,一本好书甚至可以改变人一生的命运!如同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不得不肯定,从某一方面来说,这是一本使人上进的好书!
培根随笔》读后感
《培根随笔》是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这位被马克思称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科学家,出生于豪门,自修获得律师资格并步入政界,几经波折后成为了国家重臣,最后又因一桩受贿案被国会弹劾去职。《培根随笔》主要讲叙培根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的态度和想法。本书的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对于各种方面的内容培根都写出了自己的想法,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培根的人生态度和处事方式。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论友谊》。他在这篇随笔中写到:“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角色,他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色彩。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朋友是一个可靠的支柱,让我们可以得到依赖;当我们跌倒时,朋友是一枝拐杖,扶助我们站起来,并告诉我们:“从哪里跌倒就从那里站起来!”当我们做事想半途而废时,朋友是一本备忘录,提醒我们一定要坚持到底;当我们获得成功时,朋友是一本字典,教我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做,且时刻告戒我们“胜不骄,败不馁”。朋友是可以倾诉、可以依赖、可以寻求帮助的人,我们应该珍惜身边所有的朋友,他们不仅是一种角色,他们还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在这五十八篇随笔中,我们可以看出各有各蕴涵的深远意义,而且弗朗西斯·培根曾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一个好学深思的读书人,往往是一个才情并茂,文采飞扬的人。而培根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随笔展现了他的文采,展现了他的人格,也展现了他的论点。
读《培根随笔》有感
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十七世纪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说起他的名字,大家都会想到他的《培根随笔》。在这个暑假,我有幸拜读了他的文章,从书中我看到了他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困难决不轻言放弃、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态度。
《培根随笔》这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语言简洁,短短的一小篇就可以让人受益匪浅。
《培根随笔》读来给人一种享受,简洁优美的辞藻让人忍不住读完全文,让每个读过的青少年受益匪浅。这本书工有58篇随笔,包括“论逆境”、“论善良”、“论自私”……很多都联系到了我们的生活,与我们息息相关。所以它深受各国读者欢迎,据说还有不少人曾受到这本书的熏陶。
对于这本书我也有许多的感触,毕竟这是我第一次认真读完一本书。
其中,最让我感慨的还是“论死亡”这篇随笔。因为,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人如果没了生命,那还谈何友谊,谈什么幸运、财富呢?因此,只有活着,才能实现你的愿望。然而,人活着并不是虚度年华,而应该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一分、一秒都不可以错过。人生在世就会得使你的生命有意义,所以要为自己的目标、追求不懈努力,你要相信:胜利的曙光时刻在等待着你的凯旋。然而我还有另一种感悟他也是我慢慢品出来的。
“采菊冬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悟出了人生的真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宁死不屈的浩然正气;“享受人生,并且帮助别人享受人生”,这是茅于轼在晚年思考出的人生意义;“从今天开始,做一个幸福的人”,郑海啸明白了人生是有意思的……古今中外,很多人都感悟了人生,明白了人生,懂得了人生的真谛,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而我们呢?真正明白了吗?虽然很多人都很畏惧死,虽然这个字眼会让我们的恐惧油然而生,可是如果你的人生已经很充实、很美好了,“死”又算得上什么呢?你已经不枉此生了,你会觉得人生好幸福。聋哑盲人海伦。凯勒,这是一个众所皆知的大人物了,对待她,你抱什么样的态度,心里应该很敬佩吧,我想只要有一点点怜悯之心的人都会感动,甚至为她而哭泣。这样一个残疾人和我们这些正常人相比,我们当然占了上风了。那又畏惧什么呢?我们为什么就不如她呢?照理说,我们有能力学得比更好。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命运会因你而改变,人生会因你而绚丽多彩。所以,挑战是必不可免的。生命本是一泓清泉,只有挑战自我的人才能体味出它的浩荡;生命就像一首优美的歌曲,只有挑战自我的人才能谱出优美的旋律。
所以要把握你的生命,努力奋斗,撒下汗水,不断耕耘,为你的人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广元市实验中学高一:卟良的承诺
相似题目
-
读《培根随笔》有感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十七世纪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说起他的名字,大家都会想到他的《培根随笔》。在这个暑假,我有幸拜读了他的文章,从书中我看到了他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困难决不轻言放弃、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态度。《培根随笔》这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语言简洁,短短的一小篇就可以让人受益匪浅。《培根随笔》读来给人一种享受,简洁优美的辞藻让人忍不住读完全文,让每个读过的青少年受益匪浅。这本书工有58篇随笔,包括“论逆境”、“论善良”、“论自私”……很多都联系到了我们的生活,与我们息息相关。所以它深受各国读者欢迎,据说还有不少人曾受到这本书的熏陶。对于这本书我也有许多的感触,毕竟这是我第一次认真读完一本书。其中,最让我感慨的还是“论死亡”这篇随笔。因为,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人如果没了生命,那还谈何友谊,谈什么幸运、财富呢?因此,只有活着,才能实现你的愿望。然而,人活着并不是虚度年华,而应该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一分、一秒都不可以错过。人生在世就会得使你的生命有意义,所以要为自己的目标、追求不懈努力,你要相信:胜利的曙光时刻在等待着你的凯旋。然而我还有另一种感悟他也是我慢慢品出来的。“采菊冬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悟出了人生的真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宁死不屈的浩然正气;“享受人生,并且帮助别人享受人生”,这是茅于轼在晚年思考出的人生意义;“从今天开始,做一个幸福的人”,郑海啸明白了人生是有意思的……古今中外,很多人都感悟了人生,明白了人生,懂得了人生的真谛,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而我们呢?真正明白了吗?虽然很多人都很畏惧死,虽然这个字眼会让我们的恐惧油然而生,可是如果你的人生已经很充实、很美好了,“死”又算得上什么呢?你已经不枉此生了,你会觉得人生好幸福。聋哑盲人海伦。凯勒,这是一个众所皆知的大人物了,对待她,你抱什么样的态度,心里应该很敬佩吧,我想只要有一点点怜悯之心的人都会感动,甚至为她而哭泣。这样一个残疾人和我们这些正常人相比,我们当然占了上风了。那又畏惧什么呢?我们为什么就不如她呢?照理说,我们有能力学得比更好。““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命运会因你而改变,人生会因你而绚丽多彩。所以,挑战是必不可免的。生命本是一泓清泉,只有挑战自我的人才能体味出它的浩荡;生命就像一首优美的歌曲,只有挑战自我的人才能谱出优美的旋律。所以要把握你的生命,努力奋斗,撒下汗水,不断耕耘,为你的人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1000字 高一 读后感
-
读《培根随笔》有感昨日趁着阳光慵懒,倚在大树旁,绿荫掩着脸庞,指尖轻抚书页,《论青年与老年》自顾呢喃:我的青年时光是否也会转瞬成为老年,两鬓斑白?《论青年与老年》这新颖的标题让我为之深深触动,青年与老年似乎是两盏截然不同的灯,一个闪着强烈而火热的白光,另一个却泛着淡雅柔软的暗光;一个让人活泼,一个让人沉稳。青年与老年正是如此,两个不同的时期,两个不同的观念。青年必要变为老年,而老年也曾是青年,看似相互对立的两个时期,其实他们都经历过那段岁月,但岁月沉淀下来的并不是青年的创新而是老年的守旧。青年也好,老年也罢,他们都是不同时代的产物,我们不应该反驳任何一个,我们要渴求他们宝贵的特点,要将他们慢慢磨合,最后融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不必感慨青年时没有老者们的成熟与稳重,而老者们也不必在年老之时驳回青年们的一腔热血与炙热情感,只因要相信青年是你早期的的模样,老年是你被塑的样子。你们必定不要成为敌人,因为你们万万不可仇恨过去的你和未来的你。青年与老年应成朋友,若还不是,那只是尚未互相了解与汲取罢。阳光散去,飒飒风声吹得满树叶落,合上书,“青年时我处处碰壁,老年时我怨恨自己,当然,那不是我想要的。”青年是能量,老年是方向。45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
读《培根随笔》有感《培根随笔》读来给人一种享受,简洁优美的辞藻让人忍不住读完全文,让每个读过的青少年受益匪浅。这本书工有58篇随笔,包括“论逆境”、“论善良”、“论自私”……很多都联系到了我们的生活,与我们息息相关。其中,最让我感慨的还是“论死亡”这篇随笔。因为,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人如果没了生命,那还谈何友谊,谈什么幸运、财富呢?因此,只有活着,才能实现你的愿望。然而,人活着并不是虚度年华,而应该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一分、一秒都不可以错过。人在世就得使你的生命有意义,要为自己的目标、追求不懈努力,你要相信:胜利的曙光时刻在等待着你的凯旋。“采菊冬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悟出了人生的真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宁死不屈的浩然正气;“享受人生,并且帮助别人享受人生”,这是茅于轼在晚年思考出的人生意义;“从今天开始,做一个幸福的人”,郑海啸明白了人生是有意思的……古今中外,很多人都感悟了人生,明白了人生,懂得了人生的真谛,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而我们呢?真正明白了吗?虽然很多人都很畏惧死,虽然这个字眼会让我们的恐惧油然而生,可是如果你的人生已经很充实、很美好了,“死”又算得上什么呢?你已经不枉此生了,你会觉得人生好幸福。聋哑盲人海伦.凯勒,这是一个众所皆知的大人物了,对待她,你抱什么样的态度,心里应该很敬佩吧,我想只要有一点点怜悯之心的人都会感动,甚至为她而哭泣。这样一个残疾人和我们这些正常人相比,我们当然占了上风了。那又畏惧什么呢?我们为什么就不如她呢?照理说,我们有能力学得比更好。“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命运会因你而改变,人生会因你而绚丽多彩。所以,挑战是必不可免的。生命本是一泓清泉,只有挑战自我的人才能体味出它的浩荡;生命就像一首优美的歌曲,只有挑战自我的人才能谱出优美的旋律。把握你的生命,努力奋斗,撒下汗水,不断耕耘,为你的人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700字 初三 书信
-
读《培根随笔》有感《培根随笔》中隽永简洁的笔力,饱含哲理的文字令我感触深刻。这本书包括58篇散文随笔,重在对人性中某个涉及真理、宗教、信仰……看完这本书只需一天,但真正透彻灵魂却要十年之久。我本是一个非常有嫉妒之心的人,看不惯那些比我优秀的同学,就排挤他们,不愿与他们为朋,作伴。但随笔中的嫉妒篇说:嫉妒是=最为惑人心智、最顽固、最持久的了,使我们认识到嫉妒是一种卑劣下贱的情欲,是一种属于恶魔的品质。这句话给力我心灵以深深的洗礼。是的,嫉妒之心是不好的表现,即使有时它可能成为你走向自强的催化剂,但嫉妒之心给予我们的弊处是不容置疑的。许多年轻人都是因为嫉妒心爆棚,而从耿直变得堕落,从坚毅变得怯懦,甚至使人生的理想面临倾覆。于是,我开始避免嫉妒,学会把嫉妒转变为羡慕,以激励自己前进。青春的道路上也愈发轻松、自由、阳光。随笔中,论嫉妒使我坦率诚恳,学会放开,论礼貌亦让我懂得礼节,学会拘束。此篇说:只有内心品德很高的人,才可以不计较小节,犹如没有衬景的宝石,必须自身珍贵才会蒙受世人厚爱一样。这使我们知道了礼节的重要性。可是就在这样一个社会里,礼貌却得不到人们的重视。现在,每逢过节,人们都会看到亲友们团聚时的一种普遍现象:大家甚至都不与对方寒暄几句,就只顾沉浸在手机的聊微信,刷微博之中。大家都没有了以往那般热闹活跃的气氛,亲情变得冷漠,礼貌甚至让嗜于电子的人们笑话,这是可笑而可耻的。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是十分有气节的,居然在这个科技蓬勃的年代遗忘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人性的美德!培根在随笔里也提出“要使自己举止文雅,只要做到细心就可以了”。是这么简单的事情,我们炎黄子孙却不能做好,这是多么令人悲哀呀!所以,在礼貌方面,我们应当时刻鞭策自己,对待亲友一样,对待陌生人也一样,几千年的华夏文明也不会失传。有了礼貌,我们的举止也优美得体,生活也会自如。当然,书中还有许多值得去感受和体会的地方。在这里就不一一去解读了,希望众多读者们能好好感受这本书,它可以带你遨游哲理的世界。800字 初二 应用文
-
读《培根随笔》有感读过培根的散文随笔,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文艺复新时期的情况,得知培根是如何在旧的社会结构和思想体系日趋瓦解之际,致力于探讨并树立新的信念。规范和道德。他的散文清晰明了,很容易就能理解,文章关注现实,集中的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学文章中运用了许多对比和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并讲述了许多人生哲理,可以让我们从中学习到很多道理,我们也可以把散文中的优美语句积累下来,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写作水平。培根随笔语言凝练优美,意蕴深刻,不多的文字中,却蕴含了许多丰富的哲理,所以我们应该向培根学习,把他这种写作手法运用到我们的作文当中,并且学会如何用小故事来描绘出深刻的道理。赣州二中初三:孤寂的泡泡250字 初三 读后感
相关推荐
-
《培根随笔》读后感“进步的阶梯,人生的镜子”——题记。培根,是英国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学家。培根是近代哲学史上首先提出经济论原则的哲学家,被罗素尊称为”给科学研究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他一生追求真理,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的始祖,并且他也是第一个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人“。培根随笔在”论真理“曾说道:”人们宁愿追求诡言,也不去追求真理的原因,不仅由于探索真理是艰苦的,真理约束人的幻想,而且是由于诡言更能迎合人性中的恶习。“其实,这只是人类的一种弱性。”论死亡“人们畏惧死亡,是因为死亡的神秘”,也正如培根所说:“伴随死亡而来的一切,甚至比死亡本身更可怕。” ”论逆境“ 人人也都处在过这种不顺利的环境中,因为相对我们或者各个层面的人来说,逆境也有助于激发我们的潜力。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与安乐“我们只有在逆境中,把压力变为动力,然后努力。”论家庭“所罗门曾告诫人们:”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父母对孩子不要太过于苛刻,应以对孩子的成长是否有利为标准。《培根随笔》 中还有许多为人所赞赏的至理名言,真理犹如珍珠,它要在阳光的照耀下才变得明亮。真理不是那种红玉或钻石,需要借助摇曳不定的烛光而焕发出五彩缤纷的色彩;复仇之心可以压倒死亡,爱情之心能够蔑视死亡,荣誉感可以使人献身死亡,哀痛之心可以使人奔赴死亡……而怯懦软弱却会使人在死亡尚未来到之前,心灵就先死亡了。还有许多至理名言,这里就不多做解释了。大部分的名言都能穿透事物的表层,引发人类的深思,并且让我们从中吸取到这些启示。总而言之,《培根随笔》可以说是一部少有的“世界书”中的一部,这种书不是为一国而作,而是为万国而作;不是为一个时代而作,而是为一切时代而作。650字 初三 读后感
-
《培根随笔》读后感刚开始接触《培根随笔》,是语文书上的一篇节选《谈读书》。说实话,我对他的印象并不怎么好。总是站在贵族和男人的立场上,以宗教信仰、创世之神、以及什么所谓的真理来提笔,说话云里雾里,总是让人费解。我带着些许烦躁的心情读完了整本书。但结果却令我惊讶。从《培根随笔》的诸多篇章中,我看到了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一个热衷于政治的培根;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 这本书共收录培根随笔59篇,篇篇标题意指鲜明,使人一目了然。每篇随笔结构自由,读者既可以通读,也可以跳读。在这本宝典优美的的文字及无比深刻的哲理下,我好好的领悟了一番,结果受益匪浅。在众多的随笔中,我最欣赏的一篇是《论逆境》。“顺境带来的幸运固然可贵,逆境造就的品质更令人折服。顺境的德行是节制自律,逆境的德行是不屈不挠。”这两句话是全篇的主旨,亦是全片的精华。遭遇逆境是人生的不幸,它会让人不思进取,消极怠工,一蹶不振,给我们带来挫折和痛苦;同时,它也是人生的万幸,它考验人的意志,磨练人的心智,从而让一个人从默默无闻直至飞黄腾达。可以说,正是逆境的磨练,造就了历史上一批又一批的伟人。例如屈原经历放逐的逆境,才有《离骚》传世;司马迁遭遇宫刑,乃有史家之绝唱;勾践卧薪尝胆,创造“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奇迹;苏轼历经贬谪的郁闷,从此留下千古辞话……他们无不是遭受逆境并且战胜了逆境,最终名垂青史,为后人所景仰。逆境虽然会使人痛苦,使人绝望。但不遇到逆境,何来奇迹?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难,才能感受到天堂般的幸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是蝴蝶,就不怕翅膀上的雨水,不遇到逆境怎能成功?一本好书犹如是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照进来,照亮美的心灵。正如同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之学使人能言善辩。”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本使人上进的好书!700字 初三 读后感
-
《培根随笔》读后感暑假,我阅读了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编著的《培根随笔》,当我刚刚看见这本书没有深入了解的时候,我想“随笔”是不是随意写的日记?于是,我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了《培根随笔》的精神世界……首先,我看见了目录,本书拥有着五十八章内容。培根随笔里有几篇人们脍炙人口的名篇,如《论家庭》、《论美》、《论友谊》、《论韬晦》、《论野心》、《论帝王》、《论贵族》我印象最深刻的事“论家庭”此篇文章,此篇文章的中心内容是围绕着子女与整个家庭之间的关系,夹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是一个充满了满满的爱的一个字眼,如果说家庭是一道美味可口的饭菜,父母则是伟大的厨师,我们将可以感受到,这两位厨师用尽了毕生的心血来完成这一道光芒四射的美味的料理——这就是父母的爱。 第四十三章——论美。也引发了我新一轮的沉思,它的主旨是:没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败而难以保持的,美德比美貌更重要。为:人的美是主要指两个方面的:一是人身上的外在美,就是指外貌。二是指人品内在美,要忠告年轻人不仅要注意外在美,更要注意内心深处的内在美。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就连写这篇文章的培根也是。于是培根书写了这篇文章,告诫人们外在美并不是永恒的,一个人永恒的美是内在美。有些人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内心优美的教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的。 《论友谊》这篇文章里我最喜欢的一段话是:“由此可见,友谊在人生中是何等的重要,它的好处是无穷无尽的。总而言之,当一个人面临危难的时候,而他平生又没有可以信任的朋友,那么我只能告诉他一句话——自认倒霉吧!”而且,在培根的《论友谊》之中,有一句话是广泛流传的: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分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想一个朋友倾诉,你将会分掉一半忧愁。所以,我觉得,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个可以值得信任的朋友在,那么他就是全世界最可怜的人啊。 后来,经过了解,我弄清楚了“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并不是什么随意写的日记。弄明白了这个问题,我才明白我原先的思想真是可笑,但是没关系,我也学到了很多培根爷爷的思想,嘿呦!读一本好书真的是受益匪浅啊。900字 初三 读后感
-
《培根随笔》读后感睿智的人在许多事上都有与常人不同的见解。培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最近,我读了他所著的《培根随笔》一书,对于培根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 首先,在观念和视角上它具有独到之处。对于死亡,培根告诉人们不要心生畏怯,凡是坚定执著且一心向善的有才有智之士都能避免死亡的痛苦。对于生活中的艰难挫折,他总是把它们当做上天给予人的磨砺白己的机会。他相信不懈的努力总能将厄运变成好运。其次,在此书中,作者不仅提出了独到见解,还引用著名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语句加以论证,这大大提高了文章观点的可靠性。除此之外,《培根随笔》语言优美,层次清晰,让人读后有一种回味无穷之感。 出于对培根本人的敬仰,我在阅读此书时十分专注,也从中受益匪浅,特别是在思想观念方面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读罢此书,我发现:其实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解决不了问题的人。只要有对待问题的正确态度,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就好比一位登山运动员在爬山,倘若他抱定信心要爬上山顶,就定能攀上顶峰。正如培根先生一样,他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社会中的不良风气,用理智从根源上分析并解决问题。这显然是做人做事应有的态度。在此书中我还学到了思考及看待事物的方法,即:要全方位多角度地看待问题,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也应看到不利的一面。不仅如此,我还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是虚伪的,而应该是坦诚的。虚伪的假面具只会使这个世界变得黑暗,而只有真城的桥梁才能将人心与人心连在一起。550字 初三 读后感
-
读《培根随笔》有感_300字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过培根的散文随笔,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文艺复新时期的情况,得知培根是如何在旧的社会结构和思想体系日趋瓦解之际,致力于探讨并树立新的信念。规范和道德。他的散文清晰明了,很容易就能理解,文章关注现实,集中的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学文章中运用了许多对比和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并讲述了许多人生哲理,可以让我们从中学习到很多道理,我们也可以把散文中的优美语句积累下来,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写作水平。培根随笔语言凝练优美,意蕴深刻,不多的文字中,却蕴含了许多丰富的哲理,所以我们应该向培根学习,把他这种写作手法运用到我们的作文当中,并且学会如何用小故事来描绘出深刻的道理。赣州二中初三:孤寂的泡泡300字 初三 读后感
-
读《培根随笔》有感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十七世纪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说起他的名字,大家都会想到他的《培根随笔》。在这个暑假,我有幸拜读了他的文章,从书中我看到了他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困难决不轻言放弃、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态度。《培根随笔》这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语言简洁,短短的一小篇就可以让人受益匪浅。《培根随笔》读来给人一种享受,简洁优美的辞藻让人忍不住读完全文,让每个读过的青少年受益匪浅。这本书工有58篇随笔,包括“论逆境”、“论善良”、“论自私”……很多都联系到了我们的生活,与我们息息相关。所以它深受各国读者欢迎,据说还有不少人曾受到这本书的熏陶。对于这本书我也有许多的感触,毕竟这是我第一次认真读完一本书。其中,最让我感慨的还是“论死亡”这篇随笔。因为,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人如果没了生命,那还谈何友谊,谈什么幸运、财富呢?因此,只有活着,才能实现你的愿望。然而,人活着并不是虚度年华,而应该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一分、一秒都不可以错过。人生在世就会得使你的生命有意义,所以要为自己的目标、追求不懈努力,你要相信:胜利的曙光时刻在等待着你的凯旋。然而我还有另一种感悟他也是我慢慢品出来的。“采菊冬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悟出了人生的真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宁死不屈的浩然正气;“享受人生,并且帮助别人享受人生”,这是茅于轼在晚年思考出的人生意义;“从今天开始,做一个幸福的人”,郑海啸明白了人生是有意思的……古今中外,很多人都感悟了人生,明白了人生,懂得了人生的真谛,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而我们呢?真正明白了吗?虽然很多人都很畏惧死,虽然这个字眼会让我们的恐惧油然而生,可是如果你的人生已经很充实、很美好了,“死”又算得上什么呢?你已经不枉此生了,你会觉得人生好幸福。聋哑盲人海伦。凯勒,这是一个众所皆知的大人物了,对待她,你抱什么样的态度,心里应该很敬佩吧,我想只要有一点点怜悯之心的人都会感动,甚至为她而哭泣。这样一个残疾人和我们这些正常人相比,我们当然占了上风了。那又畏惧什么呢?我们为什么就不如她呢?照理说,我们有能力学得比更好。“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命运会因你而改变,人生会因你而绚丽多彩。所以,挑战是必不可免的。生命本是一泓清泉,只有挑战自我的人才能体味出它的浩荡;生命就像一首优美的歌曲,只有挑战自我的人才能谱出优美的旋律。所以要把握你的生命,努力奋斗,撒下汗水,不断耕耘,为你的人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广元市实验中学高一:卟良的承诺1000字 高一 读后感
-
谈财富读《培根随笔》有感财富,被培根称之为“德行的包袱”。在当今社会,财富对于人们来说并不陌生,但人们对于财富的看法却不同。有的财富是人们人生价值的体现,有的财富是人们内心丑陋的根源。“德行的包袱”,大概就是好品德的累赘,好行为的验证品吧。所谓包袱,我认为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好的一面体现在财富之源的充分涌流可以推动个人及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坏的一面,是人们心中对财富的过分向往而起的歪念。或许很久以前,人们的社会是平等和睦的。生财之道,方法甚广,可为了“万钟”,多少人为了得到而“不辩礼义”。所以邪门歪道和不良的风气在社会上大行其道,人们不择手段,使道德底线崩塌,又合乎什么“礼义”呢,这恐怕就是包袱了吧。“财富如果从魔鬼手中得来(如蒙骗欺压等不正当手段)就来的很快”,正所谓此,但得到财富的同时,心也被魔鬼控制了。那么,人们心中就有了一种情绪——贪欲。个人认为贪欲是这个世界上非常可怕的东西。人们有时因为它而丧失了理智,可它又是人之常情。谁都无法做到像庄子那样清高自守,真正的淡漠名利,把其看作身外之物,但人们一旦无法控制自己渴望财富的心,后果也不堪设想。财富可以是带着光环的怪物,它可以让你光芒四射,也可以让你顷刻灭亡。故对于财富,总是要客观看待,事物总有它的两面性,对于财富更是如此,不要盲目,学会满足,学会分享,试着淡泊,一个人享受的财富是有限的,但当反哺社会时,它会变得无限大。去尝试在物质世界找到财富的正确的存在意义。但愿人们可以觉悟,把财富摆在正确的位置上,找到对待财富的正确方式。但愿人们在不安的财富世界里安静的淡泊。600字 初一 读后感
-
读《培根随笔集》有感文章短小却不失精彩,语句简练却引人深省。——这是《培根随笔集》与众不同的闪光点。融入文章的世界,文中信手拈来的名言警句总能让你意犹未尽。在《谈友谊》中,培根说:“向朋友倾诉衷肠可以产生两种相反的效果:它可以使欢乐加倍,又可以使忧愁减半。”是啊,朋友是你忠实的伙伴,他可以和你一起分享快乐,也可以为你分担忧愁。记得有一次我的考试成绩不理想,自个坐在座位上看着成绩单上的红色大叉,一个劲地烦恼为什么当初没有想到这么简单的解题方法。平时要好的朋友在我身旁坐下,拍了拍我的肩膀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下次肯定会做得更好。”她还为我分析了这道题的错误原因和解题思路,脑海中的黑云一下子就拨开了,不过一会儿就和她一起嬉戏打闹起来,把烦恼的缘由也忘得一干二净。友谊,是人生之路上陪伴你的重要力量,没有友谊,世界只不过是一片荒原。“不要追求耀眼的财富,而是去追求你可以正正当当地获得、合情合理地使用、高高兴兴地分配、心安理得地留下的那种财富。”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应该脚踏实地地去诚实劳动来获取财富,而不是走歪门邪道去谋取利益,即使这样可以令你财源滚滚,那也只是厄运来临前短暂的满足罢了。现在社会上也有一些人为了钱财违背道德去干违法的事情,最终也只能在监狱里悔过。总之,做坏事是没有好下场的,我们应该本着自己的良心去做事。读《培根随笔集》就像品茶,要细品,才能知其味。初二:蔡晓烨点评:从读后感的角度而言,其实本文的语言和思考都不是出类拔萃的,但是这篇文章的亮点在于作者是利用所读的内容进行现实生活的印证,也就是说,当读到一句有触动的话,作者不仅仅是对于道理本身进行延伸,而是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这样的联系其实就是我们阅读的一大目的。好的书其实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看一会,就忍不住停下来想一想,因为书中传递的思想很有启发性;一类是看的过程中“根本停不下来”,说明书的情节非常有吸引力。而作者本篇读后感,无疑证明了《培根随笔》属于前者。$(".zkC p:last").css("margin-bottom","0");$(".btn_li a:last").css("margin-right","0");点评老师:马娟娟800字 初二 读后感
-
培根随笔读后感《培根随笔》这本书刚开始接触它时,只觉得它是一本简单议论事物的书。可当我从新温故这本书时,却又发现这本书教给了我很多的人生哲理。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时,会更加从容地解决。《培根随笔》的作者是英国的弗朗西斯?培根,他有一句遐迩传扬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培根的散文随笔共有五十八篇。文章的内容涉及哲学、伦理、处世之道等。多数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学"。从书中我看到了他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困难决不轻言放弃、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态度。其中有一篇是"论拖延"的,他说"幸福就像市场,如果你能多待一会儿,价格就会降下来;有时他又像西比拉卖神谕集那样,起初整套的出售,然后一次次地毁掉其中几卷,余下却仍然要全套书的价钱。"这也就说明了在不同的时间,拖延一会儿所带来的会有所不同。有的是拖延一会儿,能受益更多。有的是拖延一会儿,则会错失良好的机会。而要抓住机会,是要讲究时机的。正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在事情初起之际,抓住最佳时机,绝对是至高无上的智慧。他还说"时机的成熟与否必须缜密裁察"我们要想成功抓住机会,就得考虑时机是否成熟。而这取决于我们是否缜密思考过。机遇的出现绝非偶然,抓住机遇也并非巧合,这其中也是需要深思熟虑和选择的。我最喜欢的一篇是"论幸运"。他有一句话说的好,"每个人都是自己好运气的设计师。"的确,好运气不是靠偶然得来的,而是自己争取过来的。"炫耀于外表的才干徒然令人赞美,而深藏不露的才干则能带来幸运,这需要一种难以言传的自制与自信。"而这就叫做"潜能"。"幸运之神虽然是盲目的,但并非无形的。幸运的机会好像银河,他们作为个体是不显眼的,但作为整体却光辉灿烂。同样,一个人也可以通过不断作出细小的努力来达到幸福,这就是不断地增进美德。"幸运之神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得为自己去争取幸运,而不是等着好幸运来找我们。成功并不完全是属于我们的,它也有幸运的一部分。与其说那些历史人物是伟大的,不如说他们是幸运的。《培根随笔》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哲学、道理,还有智慧。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按照原计划在进行的,我所能做的则是发现并继续探索。800字 读后感
-
《培根随笔》读后感弗兰西斯·培根就是这本书的作家,他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作家和科学家。他竭力倡导“书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他推崇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进着社会的进步。他还有许多著作如《学术的发展》、《论说文集》、《论事物的本性》等。在这数十篇随笔中,《论真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理是什么东西?”彼拉多当年玩世不恭地取笑说。他提这个问题是不指望得到答案的。世人多数心随境变,他们认为坚持一种信念就等于自戴一种枷锁,会使思想和行为无法自行其是。虽然作为一种学派的怀疑论早已消逝,但持这种观点者仍大有人在——尽管他们的观念未必像古人那样清晰而透彻。谎言--虚伪的代名词(不包括善意的),文中说的一句话我很认同,人们之所以愿意去追随诡言是为了是“由于诡言更能迎合人性中的那些恶习”,人性,一个强壮到不能再伟大的事物,,却又同时渺小到不能再脆弱,追随诡言,是在逃避,去逃避那些内心中的某些事物被活生生、血淋淋地揭开。文中说得不错,气炸地行为像蛇,只能靠肚皮爬行。没有任何罪恶比虚伪和背叛更可耻的!所以蒙田在研究“骗子”这个词为何如此可憎时说得好:“深思一下吧!说谎者是这样的一类人,他敢于狂妄地面对上帝,却不敢勇敢地面对世人!”正是如此!曾经有一个预言,说基督返回人间的时刻,就是在大地上找不到诚实者的时刻——而谎言就是请求上帝来执行末日审判的丧钟之声。对于虚伪和欺诈者们,这乃是一个严肃的警告啊!别真的让童年成为最“纯真”的时光,然后永远尘封在回忆最深的角落里。读完这书后,我忽然想起,人是没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个人的理想与信念不同,当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梦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别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来评判他人。况且人是有两面的嘛!应多看看别人的优点,吸取精华之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为将来漫漫人生路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本好书可以使人明白一个道理,一本好书可以为人建造一条捷径,一本好书甚至可以改变人一生的命运!如同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不得不肯定,从某一方面来说,这是一本使人上进的好书!900字 初二 读后感
-
培根随笔读后感【篇一:培根随笔读后感】很多人都喜欢这个伟大的哲学家——培根,但我却不!我讨厌这个站在贵族立场与男权视角的培根,我讨厌这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我讨厌这个拥有着功利主义思想、深谙于官场运作的培根!不过,前两天读了《培根随笔》后,我才发现了另一个与我想法完全不同的培根。我看到他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困难决不轻言放弃、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态度。我恍然明白:“噢!原来还有这样一个培根!”在这数十篇随笔中,《论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避开这文章中写的都是美、德兼备的男性帝王不说,这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它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展开评述。“善犹如宝石,以镶嵌自然为美;而善附于美者无疑最美,不过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须气度端庄,仪态宜人。”不错,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内涵,光有外表,只是一个躯壳,行尸走肉,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美丽呢?所以,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而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读完这书后,我忽然想起,人是没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个人的理想与信念不同,当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梦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别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来评判他人。况且人是有两面的嘛!应多看看别人的优点,吸取精华之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为将来漫漫人生路打下坚实的基矗。一本好书可以使人明白一个道理,一本好书可以为人建造一条捷径,一本好书甚至可以改变人一生的命运!如同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不得不肯定,从某一方面来说,这是读《培根随笔》有感。【篇二:培根随笔读后感】对于这一本书,我还很陌生,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一本书,所以这一本书,我是怀着一种好奇的心理去阅读的,而再读过这一本书之后,我从这一本书中获得了很多,其中许多语句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是一本好书,这是我读完之后的感觉。这一本书所涉及的范围非常的广,语言简洁,而常常有名言警句是我猛然惊醒,在惊醒过后,往往能够引发我深深的思考,这一本书有这非常多的分类,《论美》,《论善与性善》,《论真理》,《论家庭》,《论友谊》,单看名字就可以看出这一本书所说的内容范围之广,而且这些只是这本书的一部分,还有许多的书目分布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在不同的角度给我们不同的警示,所以这本书着实适合我这样的人去阅读,相信不光是我,任何中学生在阅读完这一本书之后,都会受益匪浅,从中能斩获非常多的道理,同时能够下意识地与我们的生活作比较,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查漏补缺的方法,从而让我们干煸一些生活习惯的可能性提到最大,所以,这是一本好书,所以,这一本书可以在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散发着那特殊的,不可改变的光辉,一直在影响着后人,不曾改变。总的来说,这一本书读完之后给了我非常多的警示,相信这一本书也会影响的我的生活,让我更加注意生活中的细节,这一本书,也给了我的生活一些指引,虽然在我的一生中,这些道理如九牛一毛,但这一些道理在这个事件所给我的,是我一生都不能忘得,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哲理书籍,也是一份我值得回忆的回忆录,这是一本好书,无可争议。【篇三:《培根随笔》读后感作文】《培根随笔》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可以说,《培根随笔》中的随笔篇篇都是精品,篇篇都值得我们一便又一便地阅读、一便又一便地细细品味。而其中,我最喜欢的,就要数《论美》和《论友谊》两篇。我觉得,人生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友谊,所以,我特别将这篇《论友谊》读了好几遍,其中,我特别喜欢那句:“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将是一片沙漠,因此那种乐于孤独的人不是属于人而是属于兽的。”这句话将“喜欢孤独的人不是野兽便是神灵”和“一座城市如同一片旷野”这两句谚语概括起来,而且十分之精湛,令人折服。然而他在《论友谊》中的另一句话也是我们所熟悉的:“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句话将友谊的真正含义描写了出来,而且使我们切身体会到,即使刚刚吵完架的朋友看到了这句话,也回不由自主地想对对方道歉,因为友谊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太重要了,然而培根又将友谊的真谛描写的那么自然,无论是谁,都不会否认这两点。第二篇是《论美》,这一篇不得不说同样是一篇佳作中的佳作。美到底是什么,其实没人能真正说清。我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无论未来如何,但见到一个人的第一面一定是看看他(她)的外表如何而不是立马探究他(她)的内在。培根的想法应该也是如此,但在他写的《论美》中却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的确,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不错,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事实上,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人亦却是如此——每天关注着自己形体和颜色之美,对于自己的内在的美却一点也不关心,就出现了很多很美丽的女生却出口脏话连篇,让人觉得很没教养,很不稳重的情况了。正如培根所说:“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培根能对世上的很多事情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并写下来让后人们一代一代传阅不是一朝一夕便可成的,也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如果想要像培根那样成为一位有名的作家的话,也要多读、多练,让自己的作品也成为作为人的一生中的“卷首语”。【篇四:《培根随笔》读后感】以前我并不喜欢培根,不过,前两天读了《培根随笔》后,我才发现了另一个与我想法完全不同的培根。我看到他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困难决不轻言放弃、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态度。我恍然明白:“噢!原来还有这样一个培根!”在这数十篇随笔中,《论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避开这文章中写的都是美、德兼备的男性帝王不说,这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它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展开评述。“善犹如宝石,以镶嵌自然为美;而善附于美者无疑最美,不过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须气度端庄,仪态宜人。”不错,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内涵,光有外表,只是一个躯壳,行尸走肉,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美丽呢?所以,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而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读完这书后,我忽然想起,人是没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个人的理想与信念不同,当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梦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别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来评判他人。况且人是有两面的嘛!应多看看别人的优点,吸取精华之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为将来漫漫人生路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本好书可以使人明白一个道理,一本好书可以为人建造一条捷径,一本好书甚至可以改变人一生的命运!如同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不得不肯定,从某一方面来说,这是一本使人上进的好书!【篇五:培根随笔读后感】前几天翻开了很久没看的培根随笔集,记得我曾经以培根所写的|《论读书》写过一篇口头作文参加过比赛,那次比赛对于我来说使一次新的挑战,记得,那位老师和我说了题目后,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培根的那篇文章,论读书中讲到读书之用有三:一是:心旷神怡、二是:增趣添雅、而三是:长才益智。这三点我深有体会,但却不觉得如此,我深感的是,我从来不会如此认为,但是这确实真正的原理,爱学、想学那就一定会觉得所讲的没错。我这次,我所看到的这篇就是人人都有的——愤怒。培根的笔者翻译得很好,人之所以会有怒是因为人很脆弱,经不起波折,但是易发怒者,脾气就必定会很暴躁,但是大部分人却无法克制发怒的倾向,所以培根就说“愤怒乃人之常情,但不可因发怒而犯罪。”其实,笔者认为,要克制再一次发怒,就应该反省每一次发怒的原因,从而改变。到哪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只有用时间慢慢的改变。不可急于一时。看完这篇文章,我发现自己也如此,易发怒,但却从未反省。也学这就是人吧。而《圣经》里说人要有耐心。我给大家一个小小的建议“要保持冷静,耐心等待”这样,你一定可以打败愤怒的。【篇六:培根随笔读后感】《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在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论美》。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每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篇七:培根随笔读后感】《培根随笔》为英国17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在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论美》。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话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绽放出真正的光辉。1200字以上 六年级 读后感
-
培根随笔读后感【篇一:培根随笔读后感】《培根随笔》为英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学家的弗兰西斯·培根所著。《培根随笔》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思想家》、《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在《论猜疑》中,培根说道:“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先作了准备而不爱其害。当这种猜测疑无道理时,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误会了好人。可见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乱。在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论美》篇。这是一篇关于“美”之作,语言简洁,内涵土独特,充满哲理性。“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人生观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每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论嫉妒》中,我也领会不少彼此越了解,嫉妒心将占据越高。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绝不能容下让身边人的种种上升的趋势。一个循序渐进地高升的人也不会招来嫉妒。因为这种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当的。嫉妒在人的生涯中是毕竟的道路,同情心总是医治嫉妒的一味良药。但有多少人能明白文中的道理呢?【篇二:《培根随笔》读后感】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人们独具或退隐的时候,最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谈话的时候,最能表现出读书的文雅;判断和处理事务的时候,最能发挥由读书而获得的能力。那些有实际经验而没有学识的人,也许能够一一实行或判断某些事物的细枝末节,但对于事业的一般指导、筹划与处理,还是真正有学问的人才能胜任。耗费过多的时间去读书便是迟滞,过分用学问自炫便是矫揉造作,而全凭学理判断一切,则是书呆子的癖好。学问能美化人性,经验又能充实学问。天生的植物需要人工修剪,人类的本性也需要学问诱导,而学问本身又必须以经验来规范,否则便太迂阔了。机巧的人轻视学问,浅薄的人惊服学问,聪明的人却能利用学问。因为学问本身并不曾把它的用途交给人,至于如何去应用它,那是在学问之外,超越学问之上、由观察而获得的一种聪明呢!读书不是为着要辩驳,也不是要盲目信从,更不是去寻谈话的资料,而是要去权衡和思考。有些书只需浅尝,有些书可以狼吞,有些书要细嚼烂咽,慢慢消化。也就是说,有的书只需选读,有的书只需浏览,有的书却必须全部精读。有些书不必去读原本,读读它们的节本就够了,但这仅限于内容不大重要的二流书籍;否则,删节过的书,往往就像蒸馏水一样,淡而无味。读书使人渊博,辩论使人机敏,写作使人精细。如果一个人很少写作,他就需要有很强的记忆力;如果他很少辩论,就需要有急智;如果他很少读书,就需要很狡猾,对于自己不懂的事情,假装知道。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富于想象,数学使人精确,自然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和修辞学使人善辩。总之读书能陶冶个性。不仅如此,读书并且可以铲除一些心理上的障碍,正如适当的运动能够矫治身体上某些疾病一般。例如:滚球戏有益于肾脏;射箭有益于胸部;散步有益于肠胃;骑马有益于头部等等。因此,假若一个人心神散乱,最好让他学习数学,因为在演算数学题目的时候,一定得全神贯注,如果注意力稍一分散,就必得再从头做起。假若一个人拙于辨别差异,就让他去请教那些演绎派的大师们,因为他们正是剖析毫发的人。假若一个人的心灵迟钝,不能举一反三,最好让他去研究律师的案件。所以,每一种心理缺陷,都有一种特殊的补救良方。【篇三:《培根随笔》读后感作文】我是第一次读《培根随笔》,刚看了个开头,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学家。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培根随笔》全书共分为五十八篇,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第五篇——论逆境,里面有一段令我印象很深:顺境中不乏恐惧与厌恶,逆境中也不乏安慰与希望。刺绣时,将生动的图案绣在黑布上,比起阴暗、忧郁的图案绣在浅颜色的布上,更让人愉快——悦目才会赏心。美德犹如珍贵的香料,只有当焚烧或碾碎时,才最为芳香。顺境最能显示邪恶,逆境最能显示美德。这段话,使我想起了一个曾经看过的故事《你应该做一颗豆子》,篇幅很短却哲理十足,其中有段很有趣:犹太人说,这世界上卖豆子的人应该是最快乐的,因为他们永远不必担心豆子卖不出去。卖豆人在豆子卖不出去时,可以拿回家,磨成豆浆,向行人兜售,如果豆浆卖不成功,可以制成豆腐,豆腐卖不成功,变硬了,姑且当做豆腐干来买。且豆腐干也卖不出去的话,那么就把豆腐干腌起来,变成腐乳。第二种选择是卖豆人把卖不出去的豆子拿回家,加入水让它发芽,那么更加妙极。几天后,麦豆人可以改卖豆芽,豆芽如果卖不动,那么干脆让它长大些,卖豆苗。而如果豆苗卖不动,就再让它长大些,移植到花盆里,当作盆景来卖。如果盆景卖不出去,那么就再次移植到泥土里,让它生长,几个月后,就会结出许多新豆子。你想想一颗豆子现在变成了上百颗豆子,那是多么划算的一件事。文章的最后一句是这样的:一颗豆子在遭遇冷落的时候,都有无数种精彩选择,更何况人呢。我们在遭遇不顺时,至少应该比一颗豆子更坚强吧。它让我明白了正是逆境给予人的压迫,才使得人不得不再一次鼓起勇气,放下忧伤,发现新的希望,所以逆境才更容易体会到美德,若把它当做是自己的一个特别的机遇、一个磨练自己的机会,从而也就会得到许多做人与处事的道理,更会使自己在人生的画卷上绘上了独特且绮丽的一笔,我想论逆境就是要表达这个意思吧。【篇四:读《培根随笔》有感】睿智的人在许多事上都有与常人不同的见解。培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最近,我读了他所著的《培根随笔》一书,对于培根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培根的一生为哲学和文学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本《培根随笔》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首先,在观念和视角上它具有独到之处【篇七:《培根随笔》读后感】《培根随笔》读来给人一种享受,简洁优美的辞藻让人忍不住读完全文,让每个读过的青少年受益匪浅。这本书工有58篇随笔,包括“论逆境”、“论善良”、“论自私”……很多都联系到了我们的生活,与我们息息相关。其中,最让我感慨的还是“论死亡”这篇随笔。因为,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人如果没了生命,那还谈何友谊,谈什么幸运、财富呢?因此,只有活着,才能实现你的愿望。然而,人活着并不是虚度年华,而应该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一分、一秒都不可以错过。人在世就得使你的生命有意义,要为自己的目标、追求不懈努力,你要相信:胜利的曙光时刻在等待着你的凯旋。“采菊冬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悟出了人生的真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宁死不屈的浩然正气;“享受人生,并且帮助别人享受人生”,这是茅于轼在晚年思考出的人生意义;“从今天开始,做一个幸福的人”,郑海啸明白了人生是有意思的……古今中外,很多人都感悟了人生,明白了人生,懂得了人生的真谛,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而我们呢?真正明白了吗?虽然很多人都很畏惧死,虽然这个字眼会让我们的恐惧油然而生,可是如果你的人生已经很充实、很美好了,“死”又算得上什么呢?你已经不枉此生了,你会觉得人生好幸福。聋哑盲人海伦·凯勒,这是一个众所皆知的大人物了,对待她,你抱什么样的态度,心里应该很敬佩吧,我想只要有一点点怜悯之心的人都会感动,甚至为她而哭泣。这样一个残疾人和我们这些正常人相比,我们当然占了上风了。那又畏惧什么呢?我们为什么就不如她呢?照理说,我们有能力学得比更好。“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命运会因你而改变,人生会因你而绚丽多彩。所以,挑战是必不可免的。生命本是一泓清泉,只有挑战自我的人才能体味出它的浩荡;生命就像一首优美的歌曲,只有挑战自我的人才能谱出优美的旋律。把握你的生命,努力奋斗,撒下汗水,不断耕耘,为你的人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篇八:培根随笔读后感】前两天读了《培根随笔》后,我发现了一个培根。他有着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困难决不轻言放弃、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态度。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在《论猜疑》中,培根说道:“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先作了准备而不爱其害。当这种猜测疑无道理时,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误会了好人。可见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乱。在这数十篇随笔中,《论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它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展开评述。“善犹如宝石,以镶嵌自然为美;而善附于美者无疑最美,不过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须气度端庄,仪态宜人。”不错,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内涵,光有外表,只是一个躯壳,行尸走肉,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美丽呢?所以,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而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论嫉妒》中,我也领会不少彼此越了解,嫉妒心将占据越高。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绝不能容下让身边人的种种上升的趋势。一个循序渐进地高升的人也不会招来嫉妒。因为这种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当的。嫉妒在人的生涯中是毕竟的道路,同情心总是医治嫉妒的一味良药。但有多少人能明白文中的道理呢。一本好书可以使人明白一个道理,一本好书可以为人建造一条捷径,一本好书甚至可以改变人一生的命运!如同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不得不肯定,从某一方面来说,这是一本使人上进的好书!1200字以上 五年级 读后感
-
读有感墨脱。莲花隐秘的圣地。在看安妮宝贝的《莲花》之前,我从未听说过世上有墨脱这个地方,更没有在地图上见到过,但却一下子喜欢上那里,那个隐秘莲花的圣地,超脱凡俗。佛家里,莲花是不可取代的宗教圣物,观音与如来的莲花座就是一种圣明的象征,所以听说有一个隐秘莲花的圣地,自是神往。纪善生与庆昭前往墨脱的路充满了艰难险阻,有着路经许多城市乡村都无法面临的危险情况,安妮的描写与叙述让人身临其境。或许墨脱真的是圣地,所以远离尘世,让世俗之人无法接近,也只有庆昭、纪善生、苏内河能够到达。他们的目的地不是圣地,只是墨脱,到达与不到达都不会有太多的兴奋或是遗憾,因为他们一定会到达。想起那句古老的话,心诚则灵,心若是不诚,即使再怎样身体力行,也无法到达梦的彼岸。所以当许多人都无法到达墨脱而望尘莫及的时候,他们可以不畏艰难地走过一道道阴霾,穿越风沙,划破手掌,坚定希望,一直到路的尽头。他们可以算是墨脱最虔诚的朝圣者。他们的虔诚,他们墨脱的目的地,只因为一个爱字,是爱,不是爱情。当一个男孩与一个女孩之间只有爱而没有爱情的时候,我会想到纪善生和苏内河,所以后来看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的时候,看着齐铭和易瑶,我想到了《莲花》。纪善生因为年少时父亲的死去,生活在母亲的阴影里,内心苦苦地想要挣脱却又一切顺从母亲,从不会反对什么,不做违背母亲心意的事,即使是要牺牲掉自己的什么。因此他是寂寞的,是他的寂寞接纳了苏内河。他从不和别人交朋友,从不试着接受一个女孩的爱慕,自闭,沉闷,忧郁,与众人隔绝。他和内河同是天涯沦落人,只是不同的是内河勇于接受,寻觅所有,而善生,只会冷漠地拒绝。所以她带着他在夏令营的一个晚上去看蝴蝶,他可以陪她去打掉孩子,他可以和她背对着背睡在同一张床上,他枕着她的长发。后来,即使两个人已经十几年不见,依然通信,见了面,依然谈笑风生。再后来,即使内河死去,唯一可以帮她取走遗物的,仍是善生。他和她没有爱情,却有爱,是彼此一生唯一的朋友,纵然彼此的人生之路,永远地截然不同。善生为了自己工作上的利益和一个自己不爱的女子结婚,几年之后有彼此离开。第二个妻子为他割腕自杀,虽然不曾死掉,可是爱情已经不在了。纪善生不会爱别人,不爱他的母亲,不爱他的妻子,他只会爱自己,如果还有,那就是内河,苏内河。而苏内河,那个十几岁便与一个大她很多的美术老师私奔的女孩,也是不幸福的。童年的过去让她在别人的心里不再贞洁,加上没有父亲的阴影,除了善生没有人愿意和她在一起。内河,她曾轰烈烈地爱过,美丽过,挣扎过,但到头来,最最受伤的,仍是当初爱得最深的,内河。当年幼的苏内河在黑板的角落写下她的名字的时候,善生与她的一生,便注定终将颠覆。几番的风雨周折,寻觅挣扎,爱,受伤,一次次地躺在善生的床上,与善生背对着背,彼此难过,然后黎明的时候,悄悄地离开,又一次寻找没有成果的爱。爱,她一直寻觅,却一直无法得到。两个人彼此温暖,只有爱,没有爱情。因为没有爱情,所以无需彼此折磨,因为有爱,所以善生在内河死后,回去一个陌生的地方,领回她的遗物。有爱而没有爱情的彼此。我相信安妮是想告诉我们,或者是我读到,世间种种万象,也许有些朋友同事同学,只会永远爱你,关怀你,给予你无尽的温暖,为你提供不需回报的帮助,可是,不能给予你爱情。爱情不是爱,爱是一个人的事,而爱情,是两个人的事。苏内河与纪善生都只是一个人的爱,所以会感动,不会感伤,不为爱情的爱。莲花代表一种新生,超脱凡尘。18岁,不曾有过爱情,不晓得爱情的纯洁,但是,爱的纯洁,感谢安妮,我懂得了。1200字以上 初二 读后感
-
因为有根根!那纤细绵长的是花草的根,那粗壮蜿蜒的是树木的根。它们,得以枝繁叶茂。而我的根——却是一个小山村,那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村子。——题记在远离市区的偏僻之所,有我生长的小山村,宛若世外桃源。那里,是我的精神家园;那里,有我深深的根。“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小村中贯穿着一条小河,从东向西,将村子割成了南北两半。一边是人们居住的村落,另一边是人烟稀少的丛林和原野。沿着崎岖的小路向南走,那里有一个小水洼,水边青树翠蔓,蒙络摇缀;水中游鱼往来,群虾狂舞。小时候常常和姥姥一起去洗衣服、戏水、捉鱼,那便是我童年最快乐的地方。长大了,我带着城市的朋友去姥姥家,带上那条大狗,让朋友像个十足的农村娃一样去疯。我们一起挽起裤腿去捉鱼,和姥姥家的大狗一起打闹,任凭那狗甩水而将我们溅得个个成了落汤鸡。水塘边,留下阵阵咯咯的笑声,笑声那么纯粹、那么开心,一直飘到云彩上。在那里,我变得纯真、善良而质朴。“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小村里,长着许多树,遮天蔽日,有些压根儿叫不上名来。天热了,家家户户都拿出小板凳,聚在那棵树冠最大的老槐树下,一起天南海北地聊天。小孩子们坐不住,跑跑跳跳,摘朵小花,玩会儿泥土,在祥和安宁的天空下很惬意地度过一个下午。姥姥家的大狗,屁颠儿屁颠儿地跟在我身后,形影不离地陪着我。它太熟悉我了,我的心思它似乎都懂。我有时会撒野,追着大狗跑得汗流浃背。看它跑远了,我大喊一声它的名字,就地坐下。它马上飞奔回来,用湿漉漉的鼻子碰碰我的脸,好像表示有它在,什么也不用怕。我便立刻跃起,不敢耽搁,生怕它下一秒张开嘴,用舌头舔我。在那里,我变得惬意、自由而机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关地……”各种各样的名字,早就记不真切了。只知道那里有姥姥家的地,只知道那是好多好多作物生长的地方。我跟着姥姥去过几次,每次心思也全在周围的小草、小花、蚂蚱身上。有一片地的旁边生长着野草莓,草莓并不甜,大概是图新鲜吧,我一个劲地往嘴里送;有一片地旁边有别人家长出围栏的桑葚,我摘下些握在手里,总是弄得满手紫黑;有一片地旁边是一个池塘,站在旁边就可以听见青蛙呱呱的叫声。我喜欢用一根野草拂动那池水,看它荡起一圈圈五线谱般的涟漪。在那里,我变得活泼、调皮、亲近自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在那里,我从不抱怨,因为我知道姥姥的辛苦与劳累;在那里,我从不郁闷,因为我学会了自得其乐;在那里,我从不惹事,因为我懂得保护自己,懂得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现在的我,仍喜欢独自一人走在寂静的村子里,看日出日落,听鸟鸣啁啾。喜欢拿着相机,抓拍我所能看到的一切美妙的瞬间。在手指按下快门的那一刻,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儿时在那里玩耍的场景,那些快乐的镜头,刻骨铭心。那个简单却不单调的小村,那个热闹但不吵闹的小村,那个古老却不衰老的小村——那里,就是我的根。,成就了现在这个与众不同的我!点评:景物描写传神逼真,遣词造句贴切得体,景随情生,情景交融,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恰似一幅生动传情的写生画。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特写镜头别开生面,情趣盎然。全文充满童心童趣,读来倍感亲切。1200字以上 高二 抒情
-
因为有根雪花又飘了,袅袅娜娜,带着浓重的抒情味儿。不经意间,就可以听到四处洒落的鞭炮声和孩子们快乐的尖叫声。年,就要来了。心灵深处,有一个深沉而亲切的声音在呼唤:“回来吧,回来吧……”我知道,我该飞向何方——因为,那里有我的根。带领家人背起行囊,把能想到能买到能带上的礼物都一一置办妥当,大包小包塞进车子,迫不及待地投进老父亲的怀抱。我还有一份特殊的礼物送给父亲——几篇发表在小报上的文字,真实记录小时候老父亲对我的厚爱与影响。这,就算是我送给老父亲的精神上的小奖励吧。回想起来,我之所以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小有成绩,正是因为我血管里流淌着父亲善良、勤劳、热情、认真、坚忍与执着的血液。这些美好的品质,已经在我身上深深扎根。我缓缓读着小报上有关他的文字。八十多岁的老父亲眼睛亮晶晶的,微微笑着,目光渐渐锁住了报纸,一脸的沉醉与满足。他,是在为自己女儿不忘本而高兴,还是又想起了那些陈年往事?一会儿,他居然随着我轻声读了起来。我笑着停下,听他老人家读吧,能读多少是多少,只要他愿意。虽然有些结结巴巴,还有点半土半洋,但几乎所有的文字老父亲都能认得。老父亲兴高采烈,竟然越读越顺溜,连面颊上的老年斑都荡漾着说不完的自豪——这场景,确实让我们大大小小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十几口人都为之惊诧。听到儿子在忙不迭地问老父亲怎么识那么多字,老父亲笑了。千言万语,就是一个词——“自学成才”。读高中的儿子好像一下子被震撼了,肃然而立。老父亲出生在上世纪30年代初。那时兵荒马乱的,作为家里的长子,他一天书也没念,稚嫩的双肩早早扛起帮父母养家糊口的重担。他的弟兄们都念过书,也因此一个个跳出农门,有了一份好差事;只有他,一辈子困在几亩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悉心伺候着村里的双亲,是有名的孝子。一双大手青筋裸露如蚯蚓盘踞,腰身被风雨铸成一张铁色的弓,整个躯体就像一株伛偻的老槐树,风一吹就颤巍巍的。但他,却一直是个有心人。年轻时在听广播、看大字报、背毛主席语录等富有时代特色的政治学习中,他借机认识了很多字。在外地“出工”的日子,白天干着十分劳累的重活,晚上还要在油灯下读书看报,不像其他农民无所事事或倒头便睡。父亲还特别喜欢看戏。旧时各村经常演戏,别人可能就是瞧热闹罢了,可是父亲却能够把故事情节、人物情感以及自己的想象全部融会于心。怪不得儿时,父亲总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故事讲给我们听。那时,只要哪村有戏可看,父亲都会用脖子载着我去看。虽然看不大明白,但是非善恶美丑,还是分得清的。真善美的种子,也许就是那时撒播到我心田上的。有人说我求知若渴,善于接受新事物——我想,这要么是遗传父亲的,要么是父亲言传身教的结果。说实在话,让我惊诧的不仅仅是老父亲的识字能力,还有他绝好的视力——不近视就罢了,还不花眼。村里玩具厂总爱送手工活给他,父亲穿针引线的能力绝对堪称一流,恐怕让巧手的女子都望尘莫及。父亲勤快了一辈子,任凭我们怎么劝说,直到现在都不肯让自己闲着——这不,干不动体力活了,就转向“技术”活。在他眼里,人只要能动弹,就应该自食其力;在他心里,人只要能劳动,就是最快乐的……瞧,刚刚念完报纸上的文章,他又开始“噼里啪啦”给玩具打标签了,就不知道给自己放一会儿假。不知不觉间,我们一家三口全部加入到这个行列,屋子里“噼里啪啦”奏起了交响乐,火辣辣的气氛乐得老父亲合不拢嘴。榜样的力量啊,是无穷的!老父亲一辈子与人为善、热情厚道、慈悲为怀,最见不得别人受苦,自己却受多少苦都能忍耐。他十几岁就入了党,晚年做了“大官”——村里的党小组长。我们常笑他因心地善良上了很多的当吃了很多的亏仍痴心不改,真是个最合格的党员,但他却从没放在心上,仍是乐呵呵的,该咋地咋地……这不,我和儿子也是,看到行乞的人或身边有需要帮助的,都会伸出援手。帮助了别人,自己心里也是美滋滋的……思忖中,我向窗外望去,长满虬枝的老槐树身子有些歪了,铁色的肌肤皴裂出一道道深深的裂口,但它的根却深深地、深深地扎进土壤深处。春风一起,又将是一树绿色的嫩叶,又将是一树雪白的槐花,让整个小山村都醉在了花香里。这,不正是老父亲的写照吗?幸福,在我的心头涌动。我们幸福,我们活得有价值,是因为我们有根——亲爱的老父亲啊,您就是我们深深的根!点评:心理过程真实细腻,人物的想法、态度在读者面前一览无遗。从多方面多角度选材,充分体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人物形象丰满。叙述详细具体,细节描写生动逼真,人物个性鲜明突出,形象丰满,跃然纸上。1200字以上 初三 写人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