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应该被尊重750字

经典应该被尊重

750字 高一

不久前,一位喜剧演员因在节目中恶搞了花木兰,被“木兰文化研究中心”揪住不放,强烈要求其道歉,因此有道士针对陈凯歌的新片,同样要求其道歉,六小龄童也要求恶搞《西游记》的影视剧道歉。

对此,网上也展开了讨论,有人赞同道歉,有人不赞同。我认为应该道歉。无论是花木兰还是孙悟空,都是我们从小便知道的经典人物,如果肆意改动,经典又如何成为经典?

木兰不复,何以为孝?木兰替父从军,是因父老弟幼,是因“孝悌”二字。恶搞了花木兰,将木兰的高尚品行变成了诱人发笑的行径,中华民族的美德变成了一个笑话,若被青少年看到,他们对木兰从军的概念会固于此,就失去了经典的意义。经典不应被“恶搞”。

经典不存,何以明史?如果经典能被肆意改动,我们的许多历史都会被掩盖,我们又从何处研究历史呢?我曾看过一篇恶搞文章,其中的内容,只能以“不知所谓”来评价。唐太宗曾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若《史记》也被后人恶搞,又如何以史为鉴?因此,经典应该被尊重。

经典不存,何以为国?我们常说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国家的文化典籍如同夜空璀璨的星星,照耀着历史的长河。正是由于《论语》《中庸》《大学》《孟子》等典籍,才会有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由于有《孙子兵法》等,我们在外国的侵略中才能屹立不倒;正是由于《史记》《资治通鉴》等,我们才能借鉴历史的经验;正是由于《柳毅传》《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我们才能了解祖先们的精神生活。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在于它对现在人们的生活仍有作用,经典可以进行创新,但绝不能被恶搞,绝不能失去其积极作用。

希望恶搞经典的现象不再发生,也希望那些对经典进行恶搞的人能够公开道歉,并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经典不能被恶搞,经典应当被尊重、被学习。

以经典为师,尊经典之实,创经典之新,尊重经典,尊重历史。

创新铸就的繁荣

800字 高一

他曾捧着名家经典研究数年。蓦然发现,巨人肩膀上的视野,是注定不同后才能领略的体验。

——题记

前人,是后人永远应当敬仰的巨人,而我们,是拿着时代的戒尺,改造巨人的人。

传承,不是一切;创新,才能成功!

曾经,池田菊苗发现了谷氨酸钠,铃木三郎助改造了提取方法。而中国的吴蕴初坚持了一年的时间,用创新的光照明了另一片天,取得了前人难及的辉煌——味精。

翘首回看,当年的革命先驱,生吞活剥苏俄经验,盲目攻打大城市,却接二连三的失败;当年,他们听着博古李德拿着外国的方法,指挥中国的战斗,被逼无奈开始长征;当年,他们跟着苏联,不切实际的进行大跃进等运动。这些无法忽视亦不能抹杀的教训将“农村包围城市”、“实事求是”、“反对经验主义”写成了批判继承前人经验的创新;这些永远不能抹杀的历史用革命先烈的血嵌刻在中华民族的脊骨里:要用创新铸就新时代的繁华。

百年前,齐白石先生不也曾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数十年前,毛泽东主席不也曾说过:“马克思不能预料到身后的事,中国的问题,还要中国人自己解决。”

四大名著无休止地翻拍,古代文明不加择地滥用。也许有人在说,我们是对传统的继承!好一个神奇的继承!继承到甚至不分对错只为收视率,能让纳兰容若和康熙一起擒鳌拜,那时候有纳兰么!是编剧脑洞太大一不小心把自己吸进去穿越成了纳兰么?

创新是将曾经活过的死水搅动,让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生,是为民族文化的繁荣不断洒进如今的精神,是繁荣中华文化的必由之路。

可是,当某些教师依旧拿着以不变应万变,生生将教育掰成应试的偏信题海战术不顾一切增加学生负担时,创新课堂在哪里?

当某些名校依旧用保护当地的旧思维漠视着高考不公时,创新在哪里?

当人们一遍遍重复着同样枯燥的生活,没有活力没有希望,甚至连其中暗藏的美好都难以发现时,创新思维又在哪里!

这是一个不断向上的时代,这是一个连接过往的时代,这是一个呼唤创新的时代!

只有创新,才能不败;

只有创新,才能发展;

只有创新,才能繁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一
7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