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源自珍爱800字

善源自珍爱

800字 初一 记叙文

黄晕的烛光中,我翻开了那张泛黄的照片:月光洒向湖面,微风乍起,水面泛起丝丝涟漪,好像小生命灵动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周围是一片宁静而深沉的夜。一位少年拿着背心,卷着裤腿,站在浅浅的河滩边,双脚陷在深深的泥滩中,河滩上留下了一串美丽的脚印。

那是大雨初晴的早晨,太阳格外火辣,炙热的地面上蒸腾起迷蒙的水雾,闷热难耐。我赶着路,热的风从脸上刮过,就像热浪一样,刺得脸生疼,为了减少阳光的直射,我低着头,匆匆赶路。

忽然我眼前一亮,我被地面上一片泛起光的东西吸引住了。我走近它,一瞧,原来是一方小泥塘。塘中有数十条小巧的鱼。水并不多,但足够它们生存好几天。小塘也不大,只有一本书的面积,所以鱼不很游动,只略微张张嘴,吐吐泡,十分安静——我不屑多看这卑微的生命,因为世界上这样的生命还少吗?湿墙壁上的苔藓,乱石群下的杂草,荒田地上的野菜……举不胜举。它们的存在,除了要完成一次毫无意义的生命的旅行外,更重要的是它们的渺小可以反衬出别的生命的坚强与伟大。

揣着这样的想法,我径直奔向学校。

但是莫名地,我总不放心那卑微的生命,因为即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有善良的一面——当他站在一个个鲜活的、朝气蓬勃的弱小的生命前时,生命与生命之间的感应会唤醒他良心的发现,更何况我呢?

我越发担心那卑微的生命了:那潭水会不会很快干涸?会不会有人不小心踩进了泥潭?那些颓废的孩子会不会扔石头来填埋它呢?于是我惊慌了……

放学的铃声在盼望中响起,那铃声对那群鱼的生命有两层意义:一是晚到的丧钟;二是救命的音符。

我急奔在回家的路上,越接近泥潭,我就越胆怯。如果它们已经焦渴地死去,那我会无法原谅自己对生命的漠视。在百般挣扎中我终于看到了那群鱼——它们已经奄奄一息了,它们挣扎着,口吐着泡沫,也许是求生的欲望支撑它们坚持到现在。我被深深地感动了,眼里噙着泪水,双手捧着一条条跳动的鱼送往湖中。途中有鱼从指缝间掉落,在地上拼命地翻腾着,翻腾出生命的坚强。

救完了鱼,已近傍晚。此时明月东升,像一轮玉盘挂在空中,那些得救的鱼一碰到湖水就不见了踪影,好像潜游到月亮上面藏了起来……

大自然创造了不同的生命,虽然它们千差万别,但都是自然的精华,都需要相互珍爱。善源自珍爱,世界因珍爱而格外美好!     

走进恢弘富丽的历史长廊——颐和园游记

8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穿过一道拱门,便闻到了一股沁人心脾的花香。紧接着,一片美丽的荷花池跃进了我的眼帘。亭亭玉立的荷花伴着苍翠欲滴的荷叶,让人感觉到一片绿意盎然和蓬勃的生机。

再往前走,只见一条望不见尽头的长廊,弯弯曲曲向前方延伸。漫步于长廊之中,抬头看,天花板上绘着不同的、各种各样的图画,而且绝没有一个重复。穿越了这条长廊,我便惊叹于建筑师的妙手和画师的如椽巨笔,别致而优雅,为长廊增色不少,显得古香古色,真是所谓的“妙笔生花”啊!我仿佛进入了那些画所描绘的意境中……

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长廊,便想去右边的万寿山上体会体会。沿着略有些陡峭的台阶向上走,两边皆是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遮天蔽日的枝叶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绿色的天然屏障,让人顿时暑气全消。来到了山顶,看到了金碧辉煌的佛香阁。站在高高的山顶上向下望去,整个颐和园便一览眼底。山下那美丽的昆明湖上波光粼粼,“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情不自禁地加快了脚步下山去。

来到了昆明湖,我泛舟于湖上,不禁想起了苏东坡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一边吟咏着,一边观赏着周围的美景,真是妙趣横生,奇乐无穷!小船荡漾在水中,一阵阵凉风拂过,让人有种惬意的感觉。

慢慢的,小船接近了十七孔桥。我便仔仔细细打量着它,整个桥呈银白色,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像被笼罩在金色的光环里。可能是因为时间久的缘故吧,它身上还是留下了岁月的痕迹,颜色有些暗淡。不过,这也更能显现出它的古老。

停船靠岸,我亲自登上了十七孔桥,用手抚摸它那被岁月冲刷过的古老的桥柱。很快,我就被桥上那一只只形态各异的小石狮吸引住了,开始挨个儿观察它们:有的在玩绣球;有的和别的小狮子抱在一起打闹;有的用两条后腿站立起来,好像在欢迎游客们的到来……

饱览了颐和园的景致之后,我突然觉得这儿似乎有一种灵性、一种飘逸、一种超凡脱俗、一种令人心醉神迷的美丽。

不知不觉,时间已经不早了。我还意犹未尽,依依不舍地向颐和园挥手告别。再会吧!这美丽的颐和园,再会吧!这恢弘富丽的历史长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记叙文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