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二胡,真好
昏黄灯光下,一位老人轻拉弦。悲伤的乐曲响起,弦动手移,奏出二胡独有的深沉。
看着老人专注弹奏,我不由地停住了脚步。听着那首熟悉的“二泉映月”。我忆起了已逝去的外公。
小时候,我住在老家。外公的房间是特别的,里面挂着一把二胡,样式如今看来算是老旧。外公通常是捧着本书,戴着眼镜,不时用手扶扶镜框。每当看见这样,我便轻轻跑到床尾,爬上床,笨拙的取下二胡。然后“扑通”一下倒在床上,外公听见声响,放下书,走过来把我抱下去,又小心的拿起二胡,轻轻擦拭。那眼神是我理解不了的温柔。擦拭后又笑着问我要不要听一曲,我点点头,外公取下眼镜,又用手拂尘。确保干净后便奏曲了。
我找来小板凳,乖乖坐好,看着外公手指移动,弦微微颤动着。一种沉重声响便飘出,而外公嘴里说着什么,现在已记不清,只记得那时外公专注弹奏,又轻唱几句,为乐曲添上些忧伤。听完后外公问我:“听懂了吗?”我只会笑着,外公无奈摇摇头,又抱起我说二胡的来历。他讲得那么动情,似乎每次讲述都会勾起他无限的哀伤,我不懂他为什么难过,只因为他难过了而跟着一阵伤感。
后来,外公依旧每次为我拉曲,我依然会沉醉其中。再后来外公生病,家里没人拉二胡,二胡静静地挂在墙上,蒙了几层灰。
最后一次见外公,骨瘦如柴。我知道外公再也拉不了二胡。紧闭的双眼,冰凉的手脚,无不在说外公逝去了。我看着外公没有说话,只是走进昔日的房间,我看看四周,已不见二胡踪影。或许二胡也随着外公离开了。
如今,看着老人手中的二胡,一样的曲调,一样的沧桑,我落泪了。又见二胡,真好。或许二胡并未离去,那种情感也并未离去。听着老人的曲子,我才明白外公其实并未离去,他仍在二胡声响中等我。
老人放下二胡,冲我一笑,抚摸着二胡,专注的样子像极了外公。我请求老人再奏一曲,老人微微一笑,胡茬跟着抖动着,也像极了外公。
老人轻拉二胡,灯光昏黄,曲声飘散。
又见二胡,真好。
坐在路边鼓掌的人_1500字
女儿的同学都管她叫“23号”。她的班里总共有50个人,每每考试,女儿都排名23。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
我们觉得这外号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老公发愁地说,一碰到公司活动或者老同学聚会,别人都对自家的“小超人”赞不绝口,他却只能扮深沉。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出类拔萃,而且特长多多。唯有我们家的“23号”,没有一样值得炫耀的地方。因此,他一看到娱乐节目里那些才艺非凡的孩子,就羡慕得两眼放光。
中秋节,亲友相聚,坐满了一个宽大的包间。众人的话题,也渐渐转向各家的小儿女。趁着酒兴,要孩子们说说将来要做什么。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连那个4岁半的女孩,也会说将来要做央视的主持人,赢得一阵赞叹。
12岁的女儿,正为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揩嘴,忙得不亦乐乎。人们忽然想起,只剩她没说了。在众人的催促下,她认真地回答:“长大了,我的第一志愿是,当幼儿园老师,领着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游戏。”众人礼貌地表示赞许,紧接着追问她的第二志愿。她大大方方地说:“我想做妈妈,穿着印有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里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
亲友愕然,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老公的神情,极为尴尬。
其实,我们也动过很多脑筋。为提高她的学习成绩,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孩子也蛮懂事,漫画书不看了,剪纸班退出了,周末的懒觉放弃了。像一只疲惫的小鸟,她从一个班赶到另一个班,卷子、练习册,一沓沓地做。可到底是个孩子,身体先扛不住了,得了重感冒。在病床上,输着液体,她还坚持写作业,最后引发了肺炎。病好后,孩子的脸小了一圈。可期末考试的成绩,仍然是让我们哭笑不得的23名。
后来,我们也曾试过增加营养、物质激励等等,几次三番地折腾下来,女儿的小脸越来越苍白。而且,一说要考试,她就开始厌食、失眠、冒虚汗,再接着,考出了令我们瞠目结舌的33名。
我和老公,悄无声息地放弃了轰轰烈烈的揠苗助长活动,恢复了她正常的作息时间,还给她画漫画的权利,允许她继续订《儿童幽默》之类的书报,家中安稳了很久。我们对女儿,是心疼的,可面对她的成绩,又有说不出的困惑。
周末,一群同事结伴郊游。大家各自做了最拿手的菜,带着老公和孩子去野餐。一路上笑语盈盈,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女儿没什么看家本领,只是开心地不停鼓掌。她不时跑到后面,照看着那些食物,把倾斜的饭盒摆好,松了的瓶盖拧紧,流出的菜汁擦净,忙忙碌碌,像个细心的小管家。
野餐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两个小男孩,一个奥数尖子,一个英语高手,同时夹住盘子里的一块糯米饼,谁也不肯放手,更不愿平分。丰盛的美食源源不断地摆上来,他们看都不看,大人们又笑又叹,连劝带哄,可怎么都不管用。最后,还是女儿,用掷硬币的方法,轻松地打破了这个僵局。
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全车人都被逗乐了。她手底下也没闲着,用装食品的彩色纸盒,剪出许多小动物,引得这群孩子赞叹不已。到了下车的时候,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纸。听到孩子们连连道谢,老公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期中考试后,我接到了女儿班主任的电话。首先得知,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不过他说,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诉我,他从教30年了,第一次遇见这种事。
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里的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班主任还说,很多同学建议,由她来担任班长。他感叹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一般,可为人实在很优秀啊。
我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正在织围巾的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我说,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着她。她安静地织着绒线,淡粉的线在竹针上缠缠绕绕,仿佛一寸一寸的光阴在她手里吐出星星点点的花蕾。我心里,竟是蓦地一暖。
那一刻,我忽然被这个不想成为英雄的女孩打动了。这世间有多少人,年少时渴望成为英雄,最终却成了烟火红尘里的平凡人。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长大成人后,她一定会成为贤淑的妻子,温柔的母亲,甚至,热心的同事,和善的邻居。在那些漫长的岁月里,她都能安然地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作为父母,还想为孩子祈求怎样更好的未来呢?
六年级:韵竹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
-
又见真好时光温柔了仲夏夜,满天星光细数着纷纷洒落在人间的尘埃,平淡日子,已被许多人追忆在似水流年里。清晨,我走过那转角,惊奇的发现那店竟又开张了,时隔了数月。那熟悉的香味随风飘了过来,我的思绪也随风飘到了远方。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和母亲来到这家店时,吃了一碗热腾腾的馄饨,瞧那些可爱的小馄饨在滚开的水里上下翻腾,透过薄薄的皮可以看到里边的肉馅,从腾腾的热气里散发着浓浓的肉香,让人胃口大增。从那以后,那家店就是我每天上学前必去的地方。这是一家并不起眼的小店,在转角处,如果你一不留神个,就走过了。经营小店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女人,矮矮胖胖的,黑发夹着几根银丝束在脑后。但她有一颗年轻的心,她的为人就像她的嗓门,她的笑声一样爽朗大方,让人愿意和她相处,她的小店里,常聚着些人和她唠唠家常。而且她干活麻利,在那间小小的店里走动,来去如风。不过,最出名的还是她的馄饨,一碗碗馄饨,从她的手里包出来,就不一样了,色香味样样俱全,给人以简简单单的温暖,就像家的味道。十几年如一日,她还是每天早早的来开门,到天黑了才回去,有些人也成了她店里的常客。可就在几个月前,这家店突然关门了。母亲告诉我,她病了。我也为她感到深深的担忧。如今,又听到她的笑声传了出来,我便不假思索的走了进去,找了个位子坐了下来。还是如从前那般不大的屋子,只容得下七八人。还是那熟悉的身影走到我面前,对我说,“来了呀,还是一碗馄饨吧,等着,马上好。”我看着她还是熟练地包着馄饨,一只只白白胖胖的馄饨从她的手里跳到了碗里。包好后,开火,烧水,倒入,调味,一步步有条不紊,动作一气呵成。不一会,一碗香喷喷的馄饨就端到了我面前,我迫不及待的拿起筷子,低头闻闻,热气和香味扑面而来。她拍拍我的肩说“多吃点,小心烫。”随后又去招呼另外的客人了。我夹起一只馄饨,大口咬下,熟悉的味道迅速蔓延开来。恩!还是一样的美味。她的馄饨,普普通通,却又不一样,给许许多多的人带来方便,给人们带来了家的味道,淡淡的,暖暖的。“当守门人沉睡,你和风暴一起转身,拥抱中老去的,是时间的玫瑰。”但愿她和转角那店,永留在内心深处,不弥散,不老去。又见小店的女人,真好;又见,转角那店开张,真好。900字 初三 叙事
-
又见炊烟真好飘忽在童年记忆里的,常常是那一束束的炊烟。犹记得,那时炊烟好似号令。出去撒野的孩子们看见自家屋子上炊烟袅袅,便如脱缰的野马冲回家中,等待着开饭。当然我也不例外,在外头看见升起的炊烟,便知道奶奶一定在家中做了我最爱吃的葱油面。可是,渐渐长大,一步步远离了家乡,那屋顶上的炊烟也渐渐离我而去,我开始变得迷茫,心里空落落的。不知这事为何传到了奶奶的耳中,竟打电话给我,对我说:“回家来吧!”回到家乡,我看着空荡荡的村落。房屋顶上没有一丝炊烟,心里有点帐然若失。突然,我看见远处的屋顶上,有着缕缕炊烟,从黑黑的烟囱里袅袅地升起,伴着乡间最清凉的晨风,向上飘动,如一缕薄纱,悄无声息地被织起,又不留痕迹地消失。当缕缕炊烟散尽,我还在原地痴望。向那个地方跑去,心想着那便是我日思夜想的地方——老屋。我轻轻地走进去望见奶奶在老灶前对灶老爷喃喃自语说;”我的小孙女要回来了,希望她永远平平安安……”听到这儿,我的泪水早已溢满眼眶,在心里默默念道:是啊,又见这一缕炊烟,把我带回了家,是“家的方向”。我来到奶奶边上,在后面唤了一声“奶奶”。奶奶转过头来,一脸的惊喜。赶忙把我拉起来,开心地对我说:“没吃饭了吧!快点趁热,刚出炉的葱油面。”我狼吞虎咽地吃着面,奶奶慈祥地看着我说:“不急,慢慢吃。”我愣住了,感觉似乎又回到了从前,吃完面,我搁下筷子,和奶奶交谈起来。回家的时间总是快乐的,而快乐的时光又总是那么飞逝如电。转眼间白昼已逝,黄昏降临。我和奶奶道别,奶奶对我说:“你以后再有不开心的时候,就回到奶奶这里,奶奶再给你做你爱吃葱油面……”我的泪又来了,我赶紧背过身去,不让奶奶看见,向奶奶摆了摆手,坐上了回程的车。后来,在梦里,仿佛自己也将化为一缕炊烟,飞向故乡,消散在故乡的空气中,常眠于此。三毛曾说过:“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又见炊烟,原来故乡一直都在;又见炊烟,原来爱与温暖一直都在。又见炊烟,真好!800字 初三
-
又见榕树,真好_750字暑假,又回到了久违的老家,还是熟悉的味道,还是熟悉的土地。那片地方都建起了高楼,唯有那座房子,坐落于东北角,还是那般模样。走到那做房子跟前,抬头仰望,又看到那棵由奶奶亲手中下的年过花甲的老榕树。笑了笑,忆起了童年往事。一二年级的时候,那棵榕树成为了我们小孩的天地。我们并排躺在榕树下,手拉着手,抬头仰望蓝天,天空如水一般清澈,浮云如清水般流过,不留痕迹。我们几个天真的孩子总是拉着手围着大榕树跳舞,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夏天,我们在树下写着作业,唱着歌,歌声振林樾,令路过的大人们都驻足观看,面带微笑,点头称赞。每天放学,我都和几个同学唱着跳着回到榕树下。在那颗榕树下,总有一个跟大榕树年龄相近的老人,她见证了大榕树的生长,弯着腰,驼着背,面朝学校的方向,像在等候着什么,风雨无阻,那,就是我的奶奶。还记得那天下了大雨,我放学也很晚,放学后跟同学挤在一把伞下。榕树下,一个模糊不清的身影,举着一把伞,眼睛极力向远方眺望,似在寻找着什么。近了,更近了,我先是愣了一下,而后跑上前,发现是我的奶奶。她把伞递给了我,我十分担心奶奶的身体,但她不断的说没关系,可到家,奶奶已成了落汤鸡。当时我还小,不懂事,所以没管那么多,直到长大后,才知道当时的我有多么愚蠢。三年级下学期,我回到了深圳。那棵榕树下,宴席散了。那一张张笑脸转为泪水,雨肆无忌惮的飘落,风呼啸而过,榕树不住的摇摆,似与告别,又似不舍。临走前,伙伴们送我礼物,让我常回来,但当我回去,他们又都离我三尺远,仿佛见到了什么见不得的东西。清风拂过,一股味道在鼻前环绕,那是童年的味道,是友情的味道。如今的我,坐在屋内,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我,风吹过桌上的相册,书页轻轻翻动,我将其翻开,照片上有一群小孩,背景是那棵大榕树,照片因放的太久了而散发出年代的香气。望向窗外,烈日当空,清风徐徐,榕树依在。窗外,炎夏,清风,又见榕树,真好!750字 初三
-
又见那药香,真好很久了,没有闻到家里飘逸着的那股发苦的药香,但是比那香更浓的情,却像那一缕药香停留在我心里。我又迎来了一阵闹嗓子高峰期,咽炎、咳嗽、流鼻涕。近一年了,家里都没有这一丝丝“苦”的味道了。不巧,爸爸这几天又不在家,只能再一次辛苦妈妈陪伴我度过“嗓子高峰期”。那是个周六的上午,医院里看病的人格外多,我们排了很长时间的队,直到下午才看了病取了中草药。那段时间,能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那弥漫在空气中的微苦的药香。我喜欢站在妈妈旁边看她煎药。一会儿用筷子搅一搅那些她稀奇古怪的药材,一会儿将火焰调大调小。蒸气一缕缕地升腾到空中,又慢慢地淡化,消失。如此一来,宽敞的屋子里每个用落里都飘着一股令人头脑清晰的药香味。每次喝药,妈妈总是小心翼翼地把熬得药渣挑出来,等药汤温热了让我喝。我边喝还边嘱咐我:“中药要一口气喝完疗效才会最好。”我闻着那苦苦的药汤,总会不觉的恶心。每到这个时候妈妈总在一旁给我加油:“蕾蕾最棒,蕾蕾加油!”是妈妈给了我勇气,每次我都会闭着眼睛,一手捏着鼻子,一手端着药汤,仰起脖子一饮而尽。每次回想起来,那苦涩的味道中总能让我能感受到妈妈满满的爱,让我竟能把那苦涩的中药汤喝出了热巧克力的味道。家里依然到处弥漫着药香,还有妈妈买的玫瑰花也依然绽放着,散发出着淡淡的花香。这药香和花香融在一起的时候,那刚好是妈好的味道。自我的成长过程中,妈妈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她的爱就像那中药汤一样,苦中带涩,却又令人回味。又见那药香,真好。600字 初三
-
又见不再受毒日侵蚀,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黝黑的脸庞,硬朗的面容,再见!或许再也不见!终于到达了梦寐以求的高度,品着灯红酒绿,看那车水马龙。璀璨华灯怀抱,怎及那漆黑的夜来的静谧。一朝一暮的思念,一点一点浓烈起来,终于在无穷无尽的黑暗中爆发。又见那里,黑色摇椅在庭院中安静的摇啊摇,手持蒲扇的老人守着嬉闹的儿孙,色愠怒瞥见灶台炊烟中的脸庞,只得咂咂嘴笑意里满是无奈。又见那里,青色石阶承载着时光,绿色瀑布和着阳光一点点地倾泻,是我恋人的柔发。把红色宝石揉碎,送给我的恋人,是最好的发饰,最美的风景。又见那里,是盘绕的青丝藤蔓,是崭新的七块木板,是九个格的房子,是两条板凳的联系,是垂下笑来的丝瓜……那里,柳岸堤上繁花似锦。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却没能留在这里。那里,我的家乡。300字 初三
-
又见真好夏日的乡村,格外宁静,曾经的一切,不曾改变。一大早起床,跟着父母开车回老家。这很突然,毕竟自打我住宿以来就再没回过老家。一路上的我昏昏沉沉,却被突如其来的颠簸摇醒,原来是那段现已不多见的石子路,这条路会一直延伸到我老家。被颠醒的我已没有了睡意,只是呆呆地看着窗外。车子开到了村头,那棵老桑树站在那里,最为显眼。由于村内的路太窄,车停在了自家的田旁边。田里的水稻才插下去,大片的嫩绿,勾起了我对儿时的回忆。跟着父母走进了院子,奶奶正坐在门口剥南瓜藤,父亲喊了声,妈,回来了。奶奶微笑着看着我们,说,扬扬长高了也懂事了,知道要回来看奶奶了。说罢,便起身准备去杀鸡。我头一扭,便看到了院子后面用竹竿拦起来的小路。我记得小时候最喜欢到那里玩。趁着这个空闲的时候,我重又踏上了这条充满了童趣的小径。这条小径十分宁静绿树成荫,即便是毒辣的阳光也只能透过树叶间小小的空隙钻进来,为这条小径增添了一个个圆形的光斑。头顶上经常传来鸟叫声,大概是麻雀吧,“唧唧啾啾”,清脆悦耳。地上是大片大片的兰花:几个一朵组成了一大朵,随后又由几个一大朵,这样便组成了一片,犹如一条花毯,让人不忍下脚。树上爬着丝瓜藤和四季豆的藤,绿绿葱葱,中间有时还会夹一朵黄花。再往前走右拐,便是一棵桑树。这棵桑树虽不知何时种下的,却给了我整个儿时的乐趣。那时候,我会骑在奶奶的头上,让奶奶带我去摘桑果。每到了桑树下,我会用那双稚嫩的手在树上一颗一颗地采,装不下了便塞在嘴里,等到再也吃不下的时候我才会想起给奶奶吃,并用被桑果汁染黑的手在奶奶的脸上写字,而奶奶则是笑着夸我真聪明。站在桑树下向村西边望过去,正好能看到自家的田,一簇簇的嫩绿在水中摇晃,这景色竟如此动人。耳边传来了父母的呼喊声,看来是叫我吃中饭了。我奔跑在这小径中,两旁的景色匆匆而过,仿佛回到了儿时,那份天真,令我回味无穷。时势变换,唯有故乡,永远不变。750字 初一 记叙文
-
又见真好老街是我上小学时的必经之路,我又一次地走进了老街。黛青色的砖瓦,古铜色的石板路。历经沧桑的老街,在夕阳的映衬下,造就一番别致的风景。西门老街在我的记忆中算得上古老了。那石板做成的路,砖瓦高翘在围墙上,路两旁是做买卖的人家,各个招牌都很显眼。小时候,总是牵着父母的手,在老街上逛。走在西门老街上,抚摸着石块,在老街两旁的店家买根裹了芝麻的糖葫芦,一边吃着糖葫芦一边走,很童趣。那时记忆最清楚的三思桥。一块块石头堆砌的桥,凝聚着人们的心血,母亲带着我走到桥上告诉我,做事要“三思而后行”登上了这座桥,就应该事事考虑周到。那时并不懂什么“三思而后行”,但我却记住了这句话。来来往往的人,天天通过这座桥,虽没有别处那么热闹,但却别有一番味道。自从离开小学,西门花街已从我的记忆中淡淡忘却。曾经古铜色的道路不见了,只剩下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但老街的大门却没有改变。早晨,走在烟雾蒙蒙的花街上,顺手拍了几张照片,一同前来的父亲被居住在这里的人问道:“西门老街什么时候拆啊?”当时,父亲笑而不语。为什么要把历史遗迹拆了呢?记得,在街边有买早餐的小店面,热心的老板娘卖着新鲜出炉的烧饼,见我们站着吃,便会端来了板凳。老街现在还遗留着老浴室,木门上已经残破,上面用红漆刷的字也已模糊了,但透过这,分明能感觉到当时热闹的场景:一群群人相拥着,走进浴室,各自端着盆子。浴室门口的人,或站或坐,聊着瓜子。街巷里,到处是晾晒的衣物,问过在这里长住的老人,他们会自豪地说:“这里进进出出的都是老丹阳,我们天天守在这里,安逸。”老人那沧桑、有劲的声音,至今还回响在耳畔。从民国始,一直到现在,如今还有多少人保留着这份情呢?现在,为了市容许多历史古迹,拆得拆,重修得修,但庆幸的是,老巷这些重要的古迹还是有选择地保留下来了。看着眼前古今并存的平常生活情景,我感到一阵暖意!此时,漫步在西门老街,感觉真好。750字 初一 记叙文
-
又见时光的流逝,是为了一次又一次的又见……什么时候,我长大了?想去追随曾经的过往,却发现,曾经已不属于我。漫步于细雨中,我再一次见到了它……阳光折射进教室,每一位学生都认真地听着老师的诲诲教导,脸上都洋溢着青春的笑容。下课铃早已响过。可每一位学生都不愿意起身离开座位。“老师,这道题怎么理解?”“学霸,求解。”“在这道题明明是这么做的!”恍惚间,又想起这些。呵,最后一学期了……微风徐来,落日的余晖挥洒在大地上,人行道上,有脚步匆匆的我,赶向学校。“门卫叔叔,我家庭作业落学校了,可以进去拿吗?”“不行,放学后不可以在学校逗留,这是学校的规矩。”门卫毫不客气地拒绝了我。“我是六(1)班的学生,我这有班级的钥匙,现在我可以进去了吗?”“……”门卫还在犹豫着,“舅舅,这是我同学啦,让他进来吧!”“小A,谢谢你啦!”说完这句话,我便飞也似的跑了。次日到学校后,我再一次地感谢了小A。“不用啦,举手之劳而已。”悠然中,又想起这些。呵,倒计时十天了……知了在不停地叫着,就连这拂面吹来的微风也带着烦闷,却一点也影响不了千万学子手中笔的运动。随着哨声的响起,我放下手中的死神之笔,交上了那份六年的答卷。与此同时,我心中的那根弦也随之绷紧。“小B,这次考试考得怎么样?能考好吗?”“唉,应该不会被老班吃了。”我一如既往地‘谈笑风生’,殊不知,我的心正吊在嗓子眼。猛然间,又想起这些。呵,就这样,毕业了?致过去静静的你已离开我的身旁当我觉察寻找徒留一片空白放肆的六年是我的青春在激荡胜利中喜悦,失败时忧伤涌上心头的是——无尽心酸等到今天,我发现这只是浮梦一场迷惘与悲伤已离我远去只留下青春的梦想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文章有详有略,言之有序,内容生动具体,不失为一篇佳作。750字 六年级
-
又见那一角的摊位,真好秋日,阳光便似白雾般流泻下来,透过树叶缝隙,一缕又一缕,地面上斑斑驳驳的,就像那一角摊位上的点点油漆般……经过了一个小时在商场的闲逛,我甚是疲劳,便向母亲提议出去透口气。跺了跺酸疼的脚,走出了繁华热闹的商场。路牙边上的一片枯叶被风吹得打转儿,随着它的腾起,我看清了那个小小的摊位,依旧是如此的破烂啊!在很久之前,在繁茂的商业街的一隅,便蜷缩着这样可怜、脏兮兮的摊位,那时我便看到了感人的一幕,现在又见这一角的摊位,真好……以前这摊位便破破烂烂几块看不出原先颜色的布耷拉下来,被秋风吹着一晃一晃的,一块巨大的广告布上满是大大小小如星点的油漆,丑丑的用油漆写着"修车”。秋风吹过,风中夹杂着那一般的油漆味,令每个过路人不禁皱一下眉。突然眼前闯出了一个孩子,他坐在梧桐树的阴影下,似乎埋头苦干着什么。我向前走了几步,哦,那孩子是在写作业啊。小小的男孩,穿着补丁的衣服,穿了许多衣服,鼓鼓囊囊的,像一个小土疙瘩,皮肤也黝黑黝黑的,完全不像一个城里的孩子。周围很喧闹,几乎每家店门前都有音响,行路的路人们大声交谈着,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下,耳朵吵得几乎要炸。而那孩子却一心一意的沉浸在他的书本世界里。坐在他身边的应该是他的爷爷吧,慈爱的看着小男孩,手里忙活来忙活去的,在给一双球鞋做缝补。少时,爷爷腿脚不便地又过去修理一辆破烂的自行车……是这样的旁若无人。孩子抬起头,一双明亮清澈的眼睛看了我一眼,眼神中没有羞涩与胆怯。又低下头,去翻看另一本书。他才多大啊。他还不及我半身高,小小的年纪,却没有他这个年纪应该拥有的童真岁月,只能现实面对这样家庭贫困的问题,而我们,是太幸运了啊!却又不好好珍惜现在这样好的环境。思绪漂浮于现在,眼前依旧有这一隅的摊位。只是,孩子的爷爷十分开心的在和周围人说孩子今年考的不错,真争光了。我淡然一笑,又见这一角的摊位,真好。750字 初二
-
又见春天你听到春天的脚步了吗?她时而悠闲如野鹤闲云,时而急促如思归游子;时而凝重如苍石卧地……是啊,无论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无论你是一种怎么的迎接它的心情,总之,春总在你经意不经意间,来到你的面前。春天的到来,总是让人生出些许美好的向往或无端的惆怅,于是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喜悦;于是也有“年华已伴梅梢晚,春色先从草际归”之嗟叹。穿越古今中外的文人骚客浩如烟海的咏春名句,我们在感受到春的妩媚春的温情春的绚丽多姿时,也看到了人类生生不息中对未来始终如一的憧憬与描摹。在这个让人期待让人浮想连翩的季节里,或有精致如斯的小秘密破壳而出,或有宏伟壮丽的大手笔横空出世,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便山花烂漫,便香气扑鼻,便充满了不息奋斗不止的生机。春给我们辉煌的远景,也给我们无限的勇气;春给我们前行的方向,也给我们无穷的动力。在春的温柔的目光中,所有过去的成功者和失败者都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紧跟春的脚步,向未来的日子起势、奔跑。一个新的季节开始了,成功者,也许会因为懈怠和疏忽走向死胡同;失败者,也许会凭着勤劳和智慧走向金光道。开始了的春天一分一秒都是生命的流逝,无论成功失败,春天的流逝给我们每一个人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稍纵即逝!是的,春天会稍纵即逝。生命会稍纵即逝,只有踏踏实实地走过生命的每一天,当又是一年春来到,我们才可以迎着春的脚步无愧地说:“我没有虚度!”是的,没有虚度!只有这样,我们生存的天空才越来越蓝,我们行走的马路才越变越宽,我们居住的房屋才越变越亮丽,我们获得的感受才越变越温暖。当下岗的兄弟重新上岗,当贫穷的姐妹脱贫致富,当失足的游子改邪归正,当贪婪的心重新坦荡……我们就听见了,听见了又一个春天的脚步声。听吧,春的脚步伴随着小贩的吆喝声来了!听吧,春的脚步夹杂着农耕的犁铧声来了!听吧,春的脚步从下眼校园琅琅的读书声中、从城市的车水马龙里……来了。750字 初一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