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推荐与阅读1200字以上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推荐与阅读

1200字以上 初三 读后感

关于名著推荐与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梅岭中学张春梅

一、文本探究:

[名著的诠释]:

古今中外,书海茫茫,不读书,不行,读吧,要讲究方法。

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头扎进书海,即使成了书呆子,也难以成就什么。读书是最耗人时间的,穷极一生,也是读不完的。没有选择,就没法把握精髓。

时间的长河,寰宇的奥秘,造就了星光灿烂的夜空。惟有那闪烁着光辉的星,在时间的冲刷中,不仅没有黯淡,反而越发引人注目。它们就是名著。站在遥远的现在,看无垠的夜空,满天繁星,这个时候,我们感到庆幸。这是自然的恩惠,能成为经典名著者并不很多,于是,我们对自己阅读它们又充满了信心。

名著是时间检验出来的,不是权利和金钱推举的。名著是整个人类的精神财富,不是哪个时代,哪些人的精神寄托。

事实上,无论哪个时代,人类选定名著的标准竟能够统一起来,不谋而合。

什么样的著作能成为名著呢?我个人的理解是:

1、名著的读者是广泛的。

也许名著在刚刚问世的时候,并不出名,甚至还遭到政权的压制。但它终究能凭借自己的魅力,赢得越来越多的读者。

2、名著的形式是通俗的。

名著都是面对大众的,而且都是探讨人类的普遍性的问题,比如人性等,因而,它总是以通俗易懂的面孔,追求大众的喜悦。

3、名著的内涵是创造的。

名著都拒绝引经据典。它们是特定时代人类创造的缩影,它们从以往人类的智慧中走来,并超越了以往。在它们面前没有权威,它们也无须权威的扶持,它们竟凭借自己的力量来接受时代的检阅,在时间的冲洗中脱颖而出。

4、名著的生命是永恒的。

有些书籍也曾风靡一时,但名著绝不会因时代的变迁、思潮的改变而过时。它在每个时代读者的面前都是老师和最忠心的朋友。因为,一方面,个人的精神成长往往和整个人类的精神成长的轨迹是吻合的。我们可以加快生活的步伐,但终究无法改变生活的必由之路。名著系列构成了人类从小学到大学的课程,所以它对每个时代的读者都是有用的。另以方面,在历史的各个时代,人类的基本问题都是相同的。名著告知读者的是人类的天性中应该知道的东西,象每个母亲告诉儿子如何做人的道理一样,它永远不会变成废话,它们永远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文明力量。

5、名著的内容是立体的。

名著通俗易懂的形式中,压缩了无穷的智慧。名著都隽永耐读。不仅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且只要读者愿意,就能在反复的阅读、反复的收获中,教导读者走向成熟。

6、名著的主题是永恒的。

名著记载着人类无法遗传的精神和智慧。世世代代的人,都需要探究的问题,是名著的主题。这个主题源于人类的惊奇,又终于人类的惊奇。这个主题,能跨越时代的界限,对它的探讨是上帝交给人类发展智慧的钥匙,它不仅不损害人类的智慧,反而能增长人类的智慧。这个主题,还能跨越民族和国家的界线,成为人类共同的良师益友。

[作者简介]: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俄国戏剧家。1823年4月12日生于莫斯科。中学时代就对戏剧产生强烈兴趣。1840年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三年后离校到法院工作,经常接触到商界诉讼,这使他熟悉了商人世界,为他日后戏剧创作提供了素材。奥斯特洛夫斯基在法院任职时开始创作。1850年发表喜剧《自家人好算账》,讽刺商人的愚昧无知、唯利是图,提出宗法式商业道德的危机。读者反响热烈,却遭到商界反对和检查机关查禁,作家受监视。《贫非罪》(1854)受斯拉夫派影响,车尔尼雪夫斯基批评了它。《肥缺》(1856),特别是《大雷雨》(1859),标志着奥斯特洛夫斯基戏剧创作的成熟。60年代他的戏剧题材多样,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其中喜剧《智者千虑必有一失》(1868)塑造了为升官发财而不择手段的钻营家的形象以及反对改革的农奴主和夸夸其谈的自由主义者的典型。70年代的作品有《森林》(1870)、《狼与羊》(1875)、《没有陪嫁的女人》(1878)等,主要反映贵族道德的没落,资产阶级掠夺的实质。他还写了取材于民间口头诗歌的童话剧《雪女》(1873)。晚年戏剧家非常注意社会对待艺术的态度,写了表现演员生活的《名伶与捧角》(1881)和《无罪的人》(1884)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剧本情节开展缓慢、平稳,语言精练,能反映人物个性。

蓝夜漫笔

1200字以上 高一 写景

黄昏已尽,暮色像一条毯子,愈织愈厚,愈织愈蓝。很快地,山也朦胧,树也隐约,屋里的小虫子,不知在哪一个角落开始了照例的吟唱。月亮还没有升起,星星也不曾闪亮,我没有开灯,只是轻轻地将窗前飘动的帘幅拉开了一些,好让更多的夜色进来,我好更贴切地感受它温柔的气息。

我喜欢这样的夜,喜欢这份舒适,喜欢这份宁静。看到窗外,无边无垠的是夜的胸怀,纯净的天空闪烁着蓝丝绒一样的光泽。近处的枝丫给它印上黑色的倩影,远处的一抹深黛依稀是远山的形象,这时,微微流动的空气,也似乎呈现出淡蓝色。在这样清怡的氛围之中,即使没有月华,天际的那几颗小星星也会闪动着淡蓝色的光芒。即使有雨,也无妨,透过细密的珠帘,仍可感受到这一份晶莹的蓝色的梦。这样的蓝夜,我不知看过多少,想过多少,梦过多少,却从未厌弃过这份情怀。

其实,我曾是个怕夜晚的孩子。那时,心目中的夜,是黑色的,是神秘的,是令人迷茫的。直到几年前的一个夜晚,我到学校参加新年晚会。散会了,我带着狂欢未尽的余兴,带着教室里炉火的温馨,走上了回家的路。啊,这难道是我心中的黑夜吗?站在广阔的夜色中,我不觉伫立凝望,那夜色仿佛是一块启蒙的天地,直到这天晚上,才向我开放。它分明是蓝色的,这是何等美丽的蓝色啊!地上的一层薄雪,闪动着动人的点点光泽。在我看来,那是用一种梦幻一般的蓝色浸过了的颜色。头顶上,是交错着的纤细的枝条,它们将深蓝色的天空分成许多细碎的闪亮的小块,这时的夜色愈显清爽而静谧。是的,在那一夜,在那一时刻,我忽然觉得有一种诗一般的情感从心底涌出,慢慢地充溢周身。此时,我什么也说不出来,只觉得自己深深地沉浸在一种情境之中。我为从前自己对夜色的误解感到愧疚,那夜的蓝色亲切而温柔地轻抚着一切,当然也包括我,仿佛它广博的胸怀并不在意任何曲解。

从那时起,我开始惊叹夜的美丽,并依恋起夜来。

曾经有一个晚上,父母外出,将我独自留在家中。四周一片沉寂,我不敢朝暗淡的角落看,唯恐出现什么幻影。孤寂,就像闹钟那清晰而刻板的声响一样,不停地袭来。忽然,我想起了什么,走到窗前,我急切地拉开窗帘。啊,我看见了,远方的几颗小星星正在冲我微笑呢,几缕浮云在宝蓝色的背景下变幻着图案。我也听见了,草叶和树梢在沙沙地诉说着动人的故事,隐约中,还有夜鸟的低吟……夜啊,仿佛要拥我入怀;风啊,轻柔地拂过,仿佛要将夜的无限的爱注入我的心灵。这时,我仿佛又依偎在母亲的怀中,还有朋友真诚的鼓励,于是,原来的孤单、寂寞以及莫名的恐惧,都悄然远去了,留下来的,是与灯光融合的蓝色的月光,就像是那蓝色的夜的爱与关怀。于是,我坦然地坐了下来。可以说,是这蓝色的夜色赋予了我力量和勇气。父母回来时,已经夜深,他们问我一个人在家怕不怕,我笑了,并摇摇头。

我喜欢这万种风情的夜色,我喜欢在和暖的春天的夜里,闻着稻田淡淡的清香,想象着田野里那茸茸的带着微蓝的嫩绿,路边的浅草也悄悄地开着星星点点的雅致的蓝色的花。我喜欢听夏风送来青蛙殷勤的鸣唱,喜欢听雨滴轻轻打在芭蕉叶上的韵律,并让那悦耳的合奏送进我淡蓝色的梦境之中。我喜欢看秋雁整齐的剪影描画在杏黄色月亮的边缘,并拜托它们将一串问询带给远方的朋友,他们是否也正在无尽的蓝色的夜空里头。冬夜的雪,沉睡在宁静的天幕下,被细致地衬出一种晶莹透明的纯蓝。

蓝夜,你没有太阳光芒四射的气势,没有高山名川的矜持,没有云的漂泊无常,没有风的强悍突变,你却拥有蓝的深沉、蓝的广博、蓝的纯洁。从天地形成到现在,你美丽的颜色曾给了人们多少遐想、多少梦幻、多少鼓舞、多少力量。虽然诗人们极少抒发对蓝色的感受,虽然画家们很少描绘蓝色的风采,我却喜欢这蓝色,这蓝色的夜。

夜色愈浓了,我拉亮了灯,窗外的一切仿佛已嵌在一块微有紫黛的深蓝色的水晶中,月亮已悄悄升起,月光朦胧如水,而那蓝色,却是永远不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读后感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