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文字550字

我与文字

550字 初一

对于文字的兴趣,始于我幼时听家中兄长诵读淮南子,其中一句记忆犹新。“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当时我年幼懵懂,正是对世间万物好奇的年纪,便缠着兄长问这句话的缘故。明了之后便心生疑惑:文字,有那么神奇吗?

这个问题直到三年级时,我遇到专攻语文的大方之家,才茅塞顿开。随后便上对写作浓厚的兴趣。在当时的我看来,写作是极其有趣的。

一个个文字,不同的蕴意。把他们紧密书写,使他们释放出我的想法。每一种拼凑都是新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在作文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我喜欢创作,用我的文章编织自己的世界,书写自己的情感。我喜欢投稿,猜想着会不会有人能读懂我的文章。

我常听说,字如其人。而文章,也是这个道理。

我也喜欢阅读别人的文章。看那些或淳朴或清新或明亮或颓废的字句,揣测着作者的用意,推敲着作者的品性。那个时候,品读的哪里是一篇文章呀,明明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未知灵魂的探求。

我喜欢看文章,其中以白落梅最喜。她文字温文尔雅,让人如沐春风。“落梅风骨,秋水文章。”是对她最好的评价。我也喜欢读诗。关乎诗词,我甚至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我为我知识的匮乏而惭愧,也为古人诗词的眉而震撼。我常想,诗词便是世间最美的存在罢?

常听人赞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中华文化,又岂是一个博大精深能概括的。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孕育的文化中,最为杰出的,当数文字。我想即使时至今日,将之称为奇迹,也不会有异议。

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

700字 初一

往事如薄雾般朦胧在心头,吹不散抹不开,总想寻觅点什么,直到那隆隆声又钻进心房,思绪又飘进了那记忆深处。

姥爷一个矫健的身影,弯着腰,弓着背,凝聚全身的力量于手心,快速转动。起初只是“隆——隆”,声音本只是蹦出一个个单音节,随着姥爷的快速转动,便一下从谷地飞向高峰,“隆隆”着冒着热气,似远天边的巨雷滚滚袭来。“隆——隆,隆隆隆隆,噔噔噔噔噔——”车身随着发动机的快速转动而震动着,站在车上的我,扶着车上的栏杆,兴奋的又蹦又跳,车上的铁皮都被我跳的震颤着。这老玩意似乎是受不了我一波又一波的轰击,一声声呻吟着。那本红色的车身也掉了漆,露出白色的肚皮,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白光。

宽大的马路上,一辆拖拉机飞速的行驶着,驾车的老者穿着天蓝色的工作服,干净朴素,车后斗上的妇女坐在车沿边,微笑的望着某一处,时不时的伸伸手,嘴里咕哝几句,随着她的目光望去,只见一个小姑娘手里拿着头巾高举过头顶,金黄色的三角巾宛若一展飘扬的旗帜,那震耳欲聋的拖拉机声也盖不住她的笑声。

穿过层层的树林,曲折的山路,一路颠波,拖拉机驶到了一片农田边上。那农田三面环树,北面是一湾浅浅的小河,记忆中那河里有鱼有虾,偶尔还会飘来几片树叶。那时我总会想,那叶子上是不是会有一只小蚂蚁在这只叶子船呢?从山上出发,一路向东,流过溪水,流过江河,最终到达那广阔的大海。当我沉思时,那拖拉机声又传了过来,姥爷不知何时把那车头卸了下来,装上了耕地的锄头,一圈一圈的耕着那地,树叶沙沙作响,一阵微风抚过,抚走了那人脸上的汗珠……

往事随风,我总在那风中寻寻觅觅,这期许又成空,那拖拉机早已不知在这我的童年在回忆的那片海漂到了哪里,只留下一片“隆隆”声还回荡在心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5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