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文字
对于文字的兴趣,始于我幼时听家中兄长诵读淮南子,其中一句记忆犹新。“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当时我年幼懵懂,正是对世间万物好奇的年纪,便缠着兄长问这句话的缘故。明了之后便心生疑惑:文字,有那么神奇吗?
这个问题直到三年级时,我遇到专攻语文的大方之家,才茅塞顿开。随后便上对写作浓厚的兴趣。在当时的我看来,写作是极其有趣的。
一个个文字,不同的蕴意。把他们紧密书写,使他们释放出我的想法。每一种拼凑都是新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在作文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我喜欢创作,用我的文章编织自己的世界,书写自己的情感。我喜欢投稿,猜想着会不会有人能读懂我的文章。
我常听说,字如其人。而文章,也是这个道理。
我也喜欢阅读别人的文章。看那些或淳朴或清新或明亮或颓废的字句,揣测着作者的用意,推敲着作者的品性。那个时候,品读的哪里是一篇文章呀,明明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未知灵魂的探求。
我喜欢看文章,其中以白落梅最喜。她文字温文尔雅,让人如沐春风。“落梅风骨,秋水文章。”是对她最好的评价。我也喜欢读诗。关乎诗词,我甚至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我为我知识的匮乏而惭愧,也为古人诗词的眉而震撼。我常想,诗词便是世间最美的存在罢?
常听人赞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中华文化,又岂是一个博大精深能概括的。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孕育的文化中,最为杰出的,当数文字。我想即使时至今日,将之称为奇迹,也不会有异议。
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
往事如薄雾般朦胧在心头,吹不散抹不开,总想寻觅点什么,直到那隆隆声又钻进心房,思绪又飘进了那记忆深处。
姥爷一个矫健的身影,弯着腰,弓着背,凝聚全身的力量于手心,快速转动。起初只是“隆——隆”,声音本只是蹦出一个个单音节,随着姥爷的快速转动,便一下从谷地飞向高峰,“隆隆”着冒着热气,似远天边的巨雷滚滚袭来。“隆——隆,隆隆隆隆,噔噔噔噔噔——”车身随着发动机的快速转动而震动着,站在车上的我,扶着车上的栏杆,兴奋的又蹦又跳,车上的铁皮都被我跳的震颤着。这老玩意似乎是受不了我一波又一波的轰击,一声声呻吟着。那本红色的车身也掉了漆,露出白色的肚皮,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白光。
宽大的马路上,一辆拖拉机飞速的行驶着,驾车的老者穿着天蓝色的工作服,干净朴素,车后斗上的妇女坐在车沿边,微笑的望着某一处,时不时的伸伸手,嘴里咕哝几句,随着她的目光望去,只见一个小姑娘手里拿着头巾高举过头顶,金黄色的三角巾宛若一展飘扬的旗帜,那震耳欲聋的拖拉机声也盖不住她的笑声。
穿过层层的树林,曲折的山路,一路颠波,拖拉机驶到了一片农田边上。那农田三面环树,北面是一湾浅浅的小河,记忆中那河里有鱼有虾,偶尔还会飘来几片树叶。那时我总会想,那叶子上是不是会有一只小蚂蚁在这只叶子船呢?从山上出发,一路向东,流过溪水,流过江河,最终到达那广阔的大海。当我沉思时,那拖拉机声又传了过来,姥爷不知何时把那车头卸了下来,装上了耕地的锄头,一圈一圈的耕着那地,树叶沙沙作响,一阵微风抚过,抚走了那人脸上的汗珠……
往事随风,我总在那风中寻寻觅觅,这期许又成空,那拖拉机早已不知在这我的童年在回忆的那片海漂到了哪里,只留下一片“隆隆”声还回荡在心头。
相似题目
-
我与文字书,让世界简单的人变得丰富;书,让世界喧嚣的人返璞归真。在匆匆的旅途中,在沉沉的行囊里,在紫檀木的小几上……别忘了,留一个位置,给自己最爱的那本书!喜欢读书,喜欢夜读书。虽无红袖添香,清茶一盏亦足矣!静夜在窗外,古书在几上,灯下的人与影成双。轻轻涌来的历史使近在咫尺的我,就像一场久违的夜雨,随风而来,入心而化,来去之间,将蒙尘的心灵清洗得纤尘不染,沏一壶绿茶,在满室的清馨中,就着窗外的夜色,细细品酌昨日的剪影,灯下的孤独及古今一同的情思。从来没有想到,会有这样寂静这样无所欲求的心情。古书翻开在几上,微微发黄的书页上清晰地镌刻着淡远的记忆,轻轻将一种心境,一种绵延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境,穿越岁月的烟尘后,合订为线装的珍本,留传至今。从流走的岁月里,翻开的书页中漫生着洁静的灯光,精致的词汇是一些精致而又自足的灵魂。我们在夜里独自思索,我们在书页里苦苦寻觅,思索那命运的永不可解。寻觅那初始的真挚悸动,其实人生也是一本书,都市生活的人更需要一些古典的心情,温柔的心情和一颗经过污染还能沉静的心去品读回味,桌上摊开的是人生,窗外流逝的是岁月,灯下独坐的,不是过客,是归人。时光如流,夜色如墨,周围的呼吸,渐渐睡去。而我总是倚着床,点着灯,仍痴痴的读着文字,就似读春季的鸟语花香。读夏季的雷鸣雨飘。读秋季的梧桐落叶。读冬季的冰封雪塑。读也读不尽的柔情,如水浸漫我所有的情愫。岁月悠长,我寄情于书我便永不孤独。我与文字有着永久的盟约。时乖命蹇她将我安慰。600字 初中 散文
-
我与文字我不喜欢文字,也可以说我对文字有种畏惧的感觉。没有人会喜欢他害怕的东西,我也是。不过我还得承认,文字很博大也很深奥。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能读懂文字,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了解他,太少了,毕竟历史上只有一个鲁迅,只有一个莎士比亚,只有一个司马迁。我忍不住想问一句:“文字,您是否能承受那高处不胜寒的感觉,永不倒下。”朦朦中我好象听到了答案,他的回答是那样的苍劲有力,以至于让我感觉自己是多磨的多嘴。文字,他就象一位帝王。而我只是他的一个子民,站在他的面前,他的威严另我瑟瑟发抖,他的气势令我感觉到自己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他的而我我不敢正视他,因为这是对他的一种侮辱。有时我觉得自己像个小丑,有时我觉得自己很可怜,有时我觉得自己很无奈,有时太多的有时。我一刻不停的在玩弄文字,与其说我在玩弄文字还不如说文字在玩弄我,有人说我是在发泄甚磨,谁知道呢?玩而已吧,但愿是。有位很了不起得人说过:“书是最与世无争的东西。”可能就是因为书的这一超凡脱俗的本质使我不能自己的喜欢她,也可以说爱她。(请允许我在这里用她而不是它,因为书对于我来说已不是一件简单的物品,她是有灵魂的,她会说话,也会笑。)但,我还是不喜欢文字。因为在文字面前我觉得自己就象一个小丑,东窜西跳,哗众取宠的来博得人们的喜爱。而在书面前我更象一个朋友一位知己。面对秦朝的坟书坑儒我无能为力,面对明请的文字之狱我痛心疾首,面对八国联军入侵圆明园,面对敦煌文化流失海外的现实,我要说一句:中国已被封建体制迫害得体无完肤!600字 初二 议论文
-
我与文字那些在清新淡雅的书香中度过的日子,那些在图书馆低头埋首的时光,那些在感动忧伤总徘徊的岁月,将成为我生命中最为灿烂的印记。文字,我的乐趣,我的生命源泉。在阳光的哺育下,我们一天天成长。在成长的道路上,或许我们失败过,我们伤心过,我们摔倒过,我们难堪过。在那段时光中,我一直用文字来填补心中的洞。我喜欢看文字,即看书。但我不回一目十行地看,我喜欢细细咀嚼,在文字中看出它那细腻脆弱的灵魂,然后心疼地为它们抹去泪水,展开笑容。文字总会牵绊着我的情感。当主人公惨遇时,我便回心疼地咬紧牙关,担忧的皱起双眉,哀怨地望着天;当主人公开心地笑时,我也会跟着莞尔一笑,整颗心都洋溢着喜悦与欢愉,连阳光也似乎格外温暖。不仅看文字,我还喜欢写文字。在我笔下一个又一个的人物,都是脆弱而感伤的孩子。他们常常会进入我的梦中,细放一个又一个慢镜头,就像老式胶片一样,沙沙地印着白色的雪花。我常常在空闲时拿出随身带着的本子,细细刻画,细细描绘每一个想象的细节,创造的情景常常会会有蓝盈盈的天,绿德发亮的小草,以及温暖的阳光。我回沉浸其中,无论经历的是巨大的挫折,还是成功的喜悦,它们都变为了一支婉转动听的柔美的曲子,在我与文字的世界里,轻轻地,浅唱低吟。文字是美妙的,它带走了激昂的情绪,送来了宁静与感动。文字是真挚的,它捧起了你脆弱的心,牵来了一丝一缕爱的关怀。文字是温柔的,它抚平了在你心中凹凸不平的隐疾,拥抱并诉说着催人泪下的故事。文字带来了成长的阳光,托起了爱的桥梁。我爱文字。淡淡的喜欢,浓浓的眷念。这就是我的乐趣,我与文字不可分离的生活。愿成长的道路上有文字陪伴着我一路前行,带给我勇气、信心与鼓励。650字 六年级
-
我与文字我不喜欢文字,也可以说我对文字有种畏惧的感觉。没有人会喜欢他害怕的东西,我也是。不过我还得承认,文字很博大也很深奥。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能读懂文字,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了解他,太少了,毕竟历史上只有一个鲁迅,只有一个莎士比亚,只有一个司马迁。我忍不住想问一句:“文字,您是否能承受那高处不胜寒的感觉,永不倒下。”朦朦中我好象听到了答案,他的回答是那样的苍劲有力,以至于让我感觉自己是多磨的多嘴。文字,他就象一位帝王。而我只是他的一个子民,站在他的面前,他的威严另我瑟瑟发抖,他的气势令我感觉到自己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他的而我我不敢正视他,因为这是对他的一种侮辱。有时我觉得自己像个小丑,有时我觉得自己很可怜,有时我觉得自己很无奈,有时太多的有时。我一刻不停的在玩弄文字,与其说我在玩弄文字还不如说文字在玩弄我,有人说我是在发泄甚磨,谁知道呢?玩而已吧,但愿是。有位很了不起得人说过:“书是最与世无争的东西。”可能就是因为书的这一超凡脱俗的本质使我不能自己的喜欢她,也可以说爱她。(请允许我在这里用她而不是它,因为书对于我来说已不是一件简单的物品,她是有灵魂的,她会说话,也会笑。)但,我还是不喜欢文字。因为在文字面前我觉得自己就象一个小丑,东窜西跳,哗众取宠的来博得人们的喜爱。而在书面前我更象一个朋友一位知己。面对秦朝的坟书坑儒我无能为力,面对明请的文字之狱我痛心疾首,面对八国联军入侵圆明园,面对敦煌文化流失海外的现实,我要说一句:中国已被封建体制迫害得体无完肤!550字 初二 议论文
-
我与文字那些在清新淡雅的书香中度过的日子,那些在图书馆低头埋首的时光,那些在感动忧伤总徘徊的岁月,将成为我生命中最为灿烂的印记。文字,我的乐趣,我的生命源泉。在阳光的哺育下,我们一天天成长。在成长的道路上,或许我们失败过,我们伤心过,我们摔倒过,我们难堪过。在那段时光中,我一直用文字来填补心中的洞。我喜欢看文字,即看书。但我不回一目十行地看,我喜欢细细咀嚼,在文字中看出它那细腻脆弱的灵魂,然后心疼地为它们抹去泪水,展开笑容。文字总会牵绊着我的情感。当主人公惨遇时,我便回心疼地咬紧牙关,担忧的皱起双眉,哀怨地望着天;当主人公开心地笑时,我也会跟着莞尔一笑,整颗心都洋溢着喜悦与欢愉,连阳光也似乎格外温暖。不仅看文字,我还喜欢写文字。在我笔下一个又一个的人物,都是脆弱而感伤的孩子。他们常常会进入我的梦中,细放一个又一个慢镜头,就像老式胶片一样,沙沙地印着白色的雪花。我常常在空闲时拿出随身带着的本子,细细刻画,细细描绘每一个想象的细节,创造的情景常常会会有蓝盈盈的天,绿德发亮的小草,以及温暖的阳光。我回沉浸其中,无论经历的是巨大的挫折,还是成功的喜悦,它们都变为了一支婉动听的柔美的曲子,在我与文字的世界里,轻轻地,浅唱低吟。文字是美妙的,它带走了激昂的情绪,送来了宁静与感动。文字是真挚的,它捧起了你脆弱的心,牵来了一丝一缕爱的关怀。文字是温柔的,它抚平了在你心中凹凸不平的隐疾,拥抱并诉说着催人泪下的故事。文字带来了成长的阳光,托起了爱的桥梁。我爱文字。淡淡的喜欢,浓浓的眷念。这就是我的乐趣,我与文字不可分离的生活。愿成长的道路上有文字陪伴着我一路前行,带给我勇气、信心与鼓励。600字 六年级 散文
相关推荐
-
小北方与文字{零}他说;“文学不能当饭吃。”我说;“那拉面呢??”{壹} 〈只是在梦中〉很难想象,这两个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在我的生命里居然有那么一丝联系。还是如影随形的那种,于是我决定在一个无风的夜晚把这些回忆逐渐舒展开来。就好比电影里的倒退手法,它总能把本已结局的故事拉回到重新开始。我也何尝不想这样?记得上初一的时候那个从华东师大刚毕业的年轻女老师在我作文本的扉页上写过这样一句话;“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那时未谙世事的我当然不懂这四字的确切含义,只能大致把它理解为保持纯真,杜绝恶念之类的范畴之中。之所以写下这句话我认为是第一次作文的缘故,以至于我到现在还记得那次作文的题目—我就是我。是的。我就是我,我不敢想象我会在一觉醒来之后置身于另一片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天空,陌生的人群来了又隐。这是我不敢去想的,也是我不想去想的,因为这确实很糟糕。我想着当自己在一无所有的时候还会有文字,如果连文字都没了的话,拉面应该是有的吧?我不敢去想象自己一无所有的情况下还能拥有文字与拉面,这对我来说是一件说得上是幸福的东西。这的确是一件奢侈的事儿。所以我只希望有朝一日他们俩儿在一起的时候会听见人群中的我虔诚的朝许,然后不约而至向我奔来。然后猛地睁开眼,明晃晃的阳光撞进我怀里。我紧了紧眉头,擦掉残留在嘴角的闪光物质,结束了这场盛大的臆想。继续挣扎在高一天书般的数学课上,痛不欲生。{贰} 〈若真如初见〉这段时间我开始频繁地写字,希望能以此找回四年前初写文字时的那种感动,可最后换来的却是一阵一阵的手抽筋。在每个周末放学回家时,会在路边的所谓正宗兰州拉面馆里吃大量的牛肉拉面。每次被那些我认为是粘假胡子的人用诧异的目光望着我时,我总会把那碗热腾腾的拉面“簌簌”地从头吸到尾,其实在吃完过后我总是想说,一点都不好吃。对啊,一点都不好吃。跟小北方比差远了!这,仅仅是想想罢了,况且说出来只会让那老板一头雾水。踏出店门的一刹那身后绝对会响起“欢迎下次再来啊”之类的话,然后是我能想象出的那个穿素白衣服戴假胡子喜笑颜开的表情。我总会在宽幅的蓝色招牌下踅来踅去,接着折回去跟那个笑道露出几颗大黄牙的老板说,我好想回去!又转过身大步的向家走去,身后老板匪夷所思抓头的样子湮没在我背影后。这些,我都能想得出。真的。 我能想得出,就像我能想的出四年来我所写过的文字一样。它们于我的记忆中宛若淡湿的墨迹,轻轻地晕成水墨画上的一点。可我却生疏了那起笔的一瞬。我忘记了那初识的感动,那泼墨的瞬间。于是若真如纳兰所说人生若只如初见,那对我来说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像所有的肥皂剧一样,结局往往是事与愿违的。所以文字跟拉面,的确早已在我心中虬须纵横,恍若隔世。并不能如纳兰所说。所以若真如初见,这也仅仅成为了我一瞬的臆想罢了,不能当真,不必当真,不会当真。{叁} 〈小北方〉已经淡忘了和他是在哪一天开始爱上吃拉面的,不过能确定那的确是在刚到深圳时的画面。那时的天空蓝得诡异,空气会很张扬的弥漫着一种称之为孤独的东西。就好像被谁无端端泼了一盆沥青,粘稠的飏在风里,触体生寒。以至于在每个被风吹过的周末的晚上都会跟他一起去面馆里海吃一通。有时候回点两瓶冰到彻骨的金威,而且要声明是“老金威”。在发出清脆的碰杯声后,一饮而尽。于是那些苦涩冰冷的液体顺流直下,流窜在身体的每个角落。暖暖的。于是这个小小的南方拉面馆便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我跟他的小北方。昏黄的暖色灯光摇曳着两个人的背影,一瘦一胖。此情此景让我联想到了朱自清的《背影》。他会在工作不如意的时候拉上我去小北方发泄,尽管那时候我会执着在最后一个BOSS身上。他会在出差回来的第一时间拽着我去小北方找老板瞎侃,尽管那时候我在苦思冥想着最后要结尾的短句。尽管在这个没有四季的城市中感受不到一丝家乡的温暖,才至使我跟他固执的把那里,当成了第二北方。名唤小北方。我初中三年来所写的文字几乎都是在小北方里构思的,尽管有很多时候都会纠结在开头的立意中。他会在以极快的速度吃完面的情况下跟我探讨文学,或者为人处事。他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喝完最后一口汤摸着肚子含糊不清的对上“腹有拉面气自华”。浅斟低酌之间,醉谈文学;低颦浅笑之间,逍遥红尘。小北方,我,他便形成了另外一个空间。那是充斥着暖黄色的阳光与夏之笑容的空间,那是属于我跟他的小小宇宙。弥漫在氤氲而来的亲情之中,一片气旖旎。{肆}〈再见,我的小北方以及那些人儿〉就像所有励志剧一样,主人公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一番之后,方能有所成就。很显然,在小北方搬迁一个月之后这几项几乎都被我占全。你一定能成为作家的!我这样在心里安慰自己。并希望用阿Q这个百试不厌的方法来使自己好受一点,结果却出人意料的悲伤。有很多次在路过小北方的时候抬头会看见浅灰色的麻雀愤怒地驶向北方,留下几片浅灰色的羽翼,像结痂的伤疤一样点缀在原本蓝得诡异的天穹。我会在小北方略显锈迹的卷闸门前撕掉贴在上面的店铺出租,撕成碎片抛向天空,看着它们在空中凌乱地打着旋,被风一点一点的吞噬。然后孑然一身地站在曾经与小北方老板吹牛的地方,怅然若失。最后蹲在门前暗自的流泪。在为数不多的放学日子里自己从来都是这么踽踽地踢着石子回家的,每次经过那里时仿佛那个老板在用他惯用装酷的POSS抽烟。走近一看,只剩下飘扬着的尘埃,被阳光无限放大。于是那一颗颗微小的尘埃,便成了我的每一个关于小北方的回忆,恍若隔世。这些都是被风遗忘的日子了,被他告知要转学去惠州时我恍若看见小北方于我渐行渐远。就像两辆火车一样,轰鸣而来的相遇,相交。最后也只有在湮没彼此的轰鸣声中,各奔西东。与深圳的别离,在这个三月后。我开始学会隐忍一切的悲伤于笑容之下,但真正离别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掉下了眼泪。有人说当你想哭的时候,睁大眼睛,你会看到世界由清晰变成模糊的一瞬间。我照做了,在班上语文老师宣布我的事后点击播放了一首《永远的画面》,全班默然。我开始一个一个拥抱那些陪我走过两年半的可爱的家伙们,最后拥抱着语文老师。睁着如铜铃般大的眼睛,溢满了泪水。终究还是哗地一声涌了下来。后来小C悄悄跟我说能遇见我是他活到目前为止最幸福的一件事。我笑着锤他胸口;“还没发现你肉麻的时候居然能这么肉麻。”可一说完我就莫名的悲伤起来,原来友情的力量是这么催人泪下。以至于我再一次的噙着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嗔骂他道;“都是你!人家好不容易才平息了过来……都是你!”头顶上的天空蓝得澄澈,阳光轻轻地打在我们脸上。那是一张散发着青春气息的脸庞,被阳光照射显得轮廓分明。恬静的午后,阳光与风共舞了千年万年,延伸了无尽的繁华与忧伤。我站在这座有着我太多值得回忆的城市中,潸然泪下。三月九号,背着满是回忆的沉甸甸的背包,作别了这个曾经有过小北方有过你们的城市。我微笑着把自己咧着嘴站在世界之窗前的照片埋在了土里,我想着多年以后在回来时能看见我的笑容已日渐盛大。湮没过了那些曾经的悲伤与芥蒂,跌宕起伏的凤凰花充斥在那个多年以后的相遇。我会记得我曾与他坐在小北方里豪饮,与他们一起学习,与自己一起写着那些文字时的点点滴滴。那么,再见了。我的小北方,以及那些人儿。{伍} 〈文字,我的拉面梦〉三月十号,带着满满的回忆来到了鹅城。我开始大量地写文字并发表,并希望以此能弥补我日渐壮大的空虚。无数个夙兴夜寐换来的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在我眼前跳跃,我从显示屏里看见了久违的自己。那是刚到深圳时的自己。我一直觉得有些事是冥冥中早已安排好的。经历了别离,懂得了珍惜。失去了一些东西,又会有新的东西弥补进来。我开始发现人的一生原来可以这么美妙。六月二十一号。我以体育特长的资格被一所称之为百年名校的高中特招进去。顺理成章的,我进了第一届由体育生合起来的体育班。在这个连教室都充斥着汗液粘稠气息的体育班里,茕茕孑立地写一些不被理解的文字。挣扎在早晚的训练之中。周末有两天时间待在家里,突然发现自己变得多愁善感起来。常常兀自地望着窗外铅华落尽的天空发呆,直到瞳孔失去了焦距,于是一切光源都浓缩在那个逐渐变大的黑点上,直到将整个黑暗拥抱。再一次的路过那家兰州拉面馆,一身素白的老板若有所思地打量着自己,直到他恍然大悟地拍了一下脑袋,原来是你呀!是啊!就是我啊。我开始一次又一次地对着镜中的那个人想着一些未来的事情。我发现表面看似阳光外向的自己在镜中是那么悲伤,以至于苍白。我开始不那么经常的吃拉面了,因为它在这里的确很不好吃。我把手机主页面的备忘以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左手体育,右手文学。于是小北方,便成了我魂牵梦萦的地方。于是文字,便成了我用一生去为之付出的东西。十月十号,参加了新概念。直觉告诉我我的选择是对的,哪怕结果是事与愿违。我的一生何其短暂,如蜉蝣一般寄于天地之间,值得欣慰的是有那么多的亲人、同学、朋友的支持与鼓励,让我不能放弃,不会放弃。为了那个关于文字的拉面梦。寄出稿件的一瞬间,父亲拍着我的背说;“文学不能当饭吃。”我笑了笑,那拉面呢1200字以上 初一 散文
-
文字错过了夏花绚烂,必定会遇见秋叶静美。每一次的文章,有人会问“这次中心是什么?你准备怎么写?你好厉害,怎么写的?教教我……”却不知,每一次的文章的段段落落,都是自己的感受,想法。我记得,我写过一篇文章,名为“错过”,可我相信,错过了的无法挽回,可终究会遇见另一次的对的事,对的人。此时的空中,飘荡着人们的碎碎细语,有欢乐的,悲伤的……文中的每一字,或多或少,也都表达着作者的心情吧?或欢喜,或悲凉;或无忧,或惆怅;或寂寞,或……人生的事,也许,也不是一言两语就能说清,变幻无穷,谁能预料?任命运摆布吗?谁又能反抗?可习惯了与天作对,谁又能改变?一滴水,他储藏着回忆。一页书,它记录着忧伤……数不清的雨,飘不散的云,感叹着世间的凄凉。那么,文字背后的故事,谁又能知道?我总感叹时光过得很快,却从来没学会去珍惜时间;我总埋怨事情我不能掌握,可为什么不学会去改变自己?人生,短暂。我用我的方式学会明白,学会体谅。我用我的做为学会改变,学会快乐。照片泛黄了,往事已成烟。用文笔,畅游在文字的世界,谱写着这淡漠年华。400字 初一 散文
-
文字至今仍记得七堇年的一句话。文学什么都不是,因为文学就是一切。如今渐渐对文学产生了新的认识,尽管我才十二岁。一个人选择了文学之路,就要执着的走到尽头,哪怕摔得血肉模糊。我们应用心去写字,将自己的感情换成文字,而不是将文字应安上自己的感情,否则即使写出来,也是枉然。曾经有一同学,暗恋某女生好久,始终不敢开口,满腔爱意化为三字:我爱你。我们还小,真的还小。可动辄说爱、世界这些字眼太过厚重,我们无权去亵渎它。我们曾把许多抽象意思的、甚至连自己也不理解的词语强安在作品里,意为这便会产生优雅之美,还洋洋自得的向同伴们炫耀!现在想想是多么可怕和可笑!那些用艰深晦涩的词语拼凑而成的不完整的句子,竟成了我们炫耀的资本!作家很穷,穷的只剩精神。曾经认为作家高于生活,现在认为生活高于作家。生活是作家们养家糊口写作的源泉!能是一幅画变成它,能是一幕场景变成它,这便是文字的魅力。不仅如此,文字还能给予人想象的空间,不像电视以及一切可视视频,一上来就束缚了思想。饶是这样,大部分人仍心甘情愿的给思想加上许多本不必加上的枷锁。这里借用郑渊洁的一句话:作家都是用笔说话的,用嘴说话的不是作家,是作假。我鄙视藐视不重视一切爱出风头的作家。喜欢质朴简约没有浮华气息的作家。七堇年就是代表之一,一本《大地之灯》我读了七遍,掉了七遍眼泪。即使家里失了火,只要拿到她的作品,我也能立刻安静下来。这边是文字在她手中的风采。至今不知她长什么样子,应该很美吧。550字 初一 散文
-
我爱文字文字我挚爱的情人!她总是于无形中流露出最真挚的情感,轻易地触动我的心弦,令我深受震撼。我爱文字!文字似乎是我暗淡无光的星空中那颗一闪而逝的流星,璀璨夺目,闪烁着希望与笑对人生的动力。大多时侯,恼人的事没办法马上解决,当然,某些事听起来像是庸人自扰,但容易想得很多,所以心情很混乱。往往在这时侯,我会选择将自己埋进文字中,寻找心灵的慰籍。独自窝在书房里,手握一本散发油墨香的书,懒懒的,舒服的,放松的让自己的心情跟着书里的人走,跟他们去冒险,跟他们去旅行,跟他们一起成长。于是一本书看完,经历的其实是梦想中的人生。而我的目的,就是为了能从字里行间寻求心灵的慰籍,放松压力,恢复精神。然后,继续笑对人生。我爱文字!望着出现在报上,网上,书中那些优秀的作品,我既羡又悲,感叹自己的无能为力,我是多么希望自己的作品也能成为印在报刊上的铅字啊!但光想没有用,必须以行动来证实自己的能力。当我写好了稿子,却又迟迟不敢发表,怕写了一堆没有意义的流水帐,一不小心就破坏了自己在大家心目中的印象……真是爱也文字,恨也文字啊!爱它,因为它让我稍稍肯定了自己的存在,并且有个努力的目标。恨它,因为它让我于无形中否定了自己,怀疑自己真有所谓的“能力”吗我爱文字!细细地翻阅,细细地品味。不可否认,每种文字都有其本身所蕴含的哲理,那些才华横溢的作家,将每一景每一物都描写得淋漓尽致,或者渊博,或者致远,或者心得,或者从文字中读不透的一个人的真善恶。我如痴如醉的沉浸在文字的爱河里,从文字之间找到快乐的需要,生活至此,从容弯!文字我的情人!想她时,随性翻上几页,便可以感悟,便可以会心一笑的感觉。600字 初一 散文
-
我爱文字文字------我挚爱的情人!她总是于无形中流露出最真挚的情感,轻易地触动我的心弦,令我深受震撼。我爱文字!文字似乎是我暗淡无光的星空中那颗一闪而逝的流星,璀璨夺目,闪烁着希望与笑对人生的动力。大多时侯,恼人的事没办法马上解决,当然,某些事听起来像是庸人自扰,但容易想得很多,所以心情很混乱。往往在这时侯,我会选择将自己埋进文字中,寻找心灵的慰籍。独自窝在书房里,手握一本散发油墨香的书,懒懒的,舒服的,放松的让自己的心情跟着书里的人走,跟他们去冒险,跟他们去旅行,跟他们一起成长。于是一本书看完,经历的其实是梦想中的人生。而我的目的,就是为了能从字里行间寻求心灵的慰籍,放松压力,恢复精神。然后,继续笑对人生。我爱文字!望着出现在报上,网上,书中那些优秀的作品,我既羡又悲,感叹自己的无能为力,我是多么希望自己的作品也能成为印在报刊上的铅字啊!但光想没有用,必须以行动来证实自己的能力。当我写好了稿子,却又迟迟不敢发表,怕写了一堆没有意义的流水帐,一不小心就破坏了自己在大家心目中的印象......真是爱也文字,恨也文字啊!爱它,因为它让我稍稍肯定了自己的存在,并且有个努力的目标。恨它,因为它让我于无形中否定了自己,怀疑自己真有所谓的“能力”吗?我爱文字!细细地翻阅,细细地品味。不可否认,每种文字都有其本身所蕴含的哲理,那些才华横溢的作家,将每一景每一物都描写得淋漓尽致,或者渊博,或者致远,或者心得,或者从文字中读不透的一个人的真善恶。我如痴如醉的沉浸在文字的爱河里,从文字之间找到快乐的需要,生活至此,从容转弯!文字------我的情人!想她时,随性翻上几页,便可以感悟,便可以会心一笑的感觉。6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
文字人在十八岁的时候,一定会有一次彻底的心痛,然后就会抱着对世界怀疑的态度,成为一个大人。我以我心碎的代价,换来一次成人的机会,我觉得很不值,但却无可奈何……曾经也是一个会常常心痛的人,为了太多纯粹的自以为是的情感,把心疼得滴出血来。我一直以为自己的个忧郁的人,并且会一直这么凄艳地甜噬自己苦涩的生活。无奈,我学会了麻木。因为我已经无心可伤,无血可流。也许,我真的变成一个大人了。难忘儿时期待长大的情形,现在,又异想天开地想象着有一天,能回到从前,从前那种只有纯纯地甜的童年,但谁都知道,这只是空想而已。长大了的我们,无休止地用华美的凄艳蓝装饰自己的模样,因为害怕别人看到自己那颗支离破碎的心。成长的伤痛,注定会成为极其锋利的匕首,也许还是淬了毒的匕首,它一刀一刀划去曾经的锋芒,削去叛逆的触角。于是,用鲜血淋淋的灵魂,我换来了一张合格证书。这是一个讲规矩的社会,不安分的人只能有两种结局:被改造或被毁灭。我选择,不,是被迫选择了前者。我无能为力,但我还是会尽力在浑身血流不止的时候,把血浇灌在文字的墙角。我相信总有一天,它会让这个简陋而华丽的地方,开出一方嚣艳的蔷薇,血红血红的颜色,像极了我此刻的心脏……我知道文字再美也只是一个暂时寄存自己的地方,即使伤痕累累,人也不能躲藏自己,但是,除了嚣艳的文字,我那单薄的青春里,似乎什么也没有留下……550字 高三 应用文
-
文字雪花纷纷扬扬地飞下,晶莹剔透,我捧起《唐诗宋词鉴赏》含着生花生,躺在床上,享受老舍笔下的极乐世界。“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我细细吟哦至爱的辛词,望着窗外未若柳絮因风起的白雪,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幅景象:“电视机前,及父母在训斥看球赛津津有味的孩子,于是,孩子笔下立刻有了一篇撕心裂肺的文字。我真的好想对辛弃疾说,你错了,现在的孩子,比‘这时识尽愁滋味,却道好个秋’的人,更多了一层不是味儿的愁。”以前,我对这此文字向来是不屑的,生活是阳光的,美好的,这些阴暗的文字,就让它到阴暗的角落里去吧,如今则对这种飘渺的文字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至爱。我的初中生活,有着数不尽的愁,成绩太差了,父母的皮鞭,愁;同学的风言,更愁;他人的白眼,愁上加愁。被愁煎熬时,我有了“莫道不消魂”的痛苦,心碎了,于是,清词的典雅情致代替了辛词的豪迈、奔放,吟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有种想哭的冲动。但是我没有哭,“愁”字了不得,经过了它的煎熬与过滤,我的一切惰性都没有了,取之而代的,是勤奋带给我的优异成绩。愁,又何常不是一种财富。家愁,愁得李清照成了千古风流人物;国愁,愁得苏轼、辛弃疾成了百年难得一见的才子,家愁、国愁、心愁,筑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词人。我不是一个威名显赫的千古名人,可是我想学一学高尔基,“愁啊,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们这些少年啊,在风暴中更加坚强。”550字 六年级 议论文
-
文字很久以前我就看安妮宝贝的烟火看她的寂寞,和许多的读者一样只在安静的时候读。她的文字很警觉很灵敏,用我在博客里写的一句话就是:那样的文字,可以刺穿一个人的心脏,让人一不小心就心血横流了。最初接触的文字就是这样的悲伤和寂寞,于是自己就开始爱上文字,只是因为它的那份难过和心伤。后来知道了四维写《幻城》出了名,写到全国去了,自己就给自己发问了:人家老四都靠着这文字找到了饭碗,我干嘛还在这里苦苦叫穷呀?后来就更是自大的告诉自己我也要在这文字上混它个诺贝尔!行动决定一切,说干就干,第二天凌晨六点二十分背起包包就往新华书店奔,由于起的太早书店还未开门就只有可怜巴巴的坐在石凳上等着天明。我在书架上狂翻以至于服务员都说小妹妹你在找金子吗?好一半天才把卡夫卡和尼采请回家,顾不上吃饭就蹲坐在墙角啃起来。书原本就是一碗饭,一碗永远吃不腻的香米饭。知识就是这米饭里的维生素,结予营养。文字也便是这一粒粒的米饭了,只是我在吃的时候吃到了伤感。很多时候我写悲伤的文字,比如:“伤口会怎样平复,记忆的伤该怎样疗治,那潮起潮落间泪水又该怎样去流?失去与拥有的天平该偏向哪一边?是谁在黑夜来临的时候躲在墙角哭泣?”有时我也很想像乐观很想积极的去抚慰我的文字,只是我没有想到改变是可以杀死人的,尤其像我这种寂寞的人。我不看安妮了也不看四维了,我现在要继续我的文字继续我的生活。今夜,是谁的眼泪失去了愉悦的节奏?谨以此文悼念我的文字!550字 初二 议论文
-
文字不管怎样,恒久的只有文字。还有一成不变的是对揣摩文字内涵的那份执着。真的是到了对文字痴狂的地步,而对随笔也到了迷恋的程度。所以,每到周记就想把憋了一周的话全吐出来,却发现永远也吐不净,吐不完。而当文字间那些美妙的组合诠释出了一篇精美的散文时,有种快感,微妙萌生。小学每日一记,初中每周三记,高中每周两记。不是老师布置的,是我自己乐意的。时间慢慢推移,但却不会使记忆风化,当稚嫩的文字开始日趋成熟化,我是否也在慢慢长大,牵着我的记忆,一起膨胀…现在翻看幼时的文字,不禁莞尔一笑。稚嫩,童真。没有艺术的成分,却也没有框框架架的束缚,大胆,自然,脱缰野马般的真实豪放。。当练笔开始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养分后,我上了高中,那支笔下开始多了公式与运算。我努力的偷着时间想多来记录些什么,但这种想法终会被“还是多做道数学题”的想法所代替。所以,在心里日渐成熟化,认识渐渐清楚时,生命之于我每分每秒奇妙的感受,我只能思考,只能感悟,却不能记录。只得浓缩成一篇周记和两篇自己喜欢的感受与心得。三篇而已。不够,但在加多一篇又是一种多么奢华的享受。就像现在,好难受。有人以为我热爱而文字是出于对高分作文的渴求,错了,当没有人能理解你,没有人能懂你,没有人能真正倾听你的心灵的时候,只有文字是永恒的旋律,是永远值得你书写的咏叹调。你我不能分享内心,但你我可以共享文字所来的心理最强悍的生命力。就像现在。你在倾听我内心深处最原始的声音,清晰而明亮…那是属于我的,也是属于你的。550字 高三 叙事
-
做人与做文做文章难,做人更难。做文章是用笔杆子塑造第二个自我,类似于网络中那些虚幻的那些东西,很多人都热忠于让别人通过文章来了解自己。通过看我的文章可以了解我,可为什么要绕这个圈子呢?因为做个好人要比做篇好文章难得多,在文章里,你可以用手中的笔把自己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粉饰一下,调侃一下,让自己趋于完美。还可以重新塑造一个自己,赋予高尚的人生品格,享受别人的景仰,使自己心理上获得满足。但是做人不同,我们生活的这个环境有太多的人情世故,虚弱的我们腹背受敌,它实实在在,来不得半点虚假。如果有谁在每个人眼中都是好人,那他肯定是圣人。那样的人太会做人了,他肯定拥有大智大慧,可能每个哲学家都是作家,如果他们肯写的话。善于做人的人往往写得一手好文章,而写不出好文章的人往往不会做人,或者说不会做个好人。做个好人难,但做个坏人很容易,甚至比做篇坏文章还简单。做坏人无须学习,只要你把人伦道德从最重要的位置上拉下来,你就能“光荣”地成为坏人。人一生下来就得学一件事,那就是“做人”,即便是哑哑乱叫的婴孩,也具有不同的做人方式,而其中一部分就回成为坏人。坏人往往活得比好人轻松,因为他们的道德可以败坏,人性可以沦丧,他们没有必要因为偷吃了别人的奶酪而耿耿于怀,因为对于他们来说,那是理所应当的。写出坏文章的人不一定是坏人,但也决不会是好人,不懂如何将自己的文章写漂亮的人,肯定不懂把自己的人格写漂亮。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文章就是人性的通道。做文如做人,做人胜做文。做出好文,做个好人。550字 高一 议论文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