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650字

成全

650字 初三 记叙文

当下痛苦的绝境,是上帝刻意伪装的幸福。现实中不如意者十有八九,唯有成全自己,努力生存,才能挡住风霜雨雪。

想想自己年少时的模样,稚嫩之气袭满全身,遥想起当年怎样怎样,我才发现我们已然长大,也有了所谓的曾经,也有了故事可讲。冬日里的最后一缕阳光来的比任何时候都要慵散,天空像是被物理镜过滤过一样,世界被光线和阴影分为两半,它们之间没有空隙。天空中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雨珠滴落到樱花的花骨朵儿上,出落得是一位美人儿,有时落花入泥,倒衬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而我们,有时懒懒地趴在桌子上,慵散地听着老师的言语,想记就记下笔记,不想就作罢。

而我的视线时不时便会转移到她的身上,心中的妒忌像是蜂巢,即使有一抹甜香的蜜涩滑过味蕾,但也会有蜂群袭击的危险。我最骄傲的舞蹈也都被她占尽了风头,文化周的时候,我们放学过后留下来排练,个个满汗淋漓的,豆粒大的汗珠在额间,不知所措。她跑了出去,过了一会儿,拎了一大包零食,说:“你们肯定饿坏了吧,快来吃吧。”说罢,她便拿了我的最爱——巧克力跟我说:“我特地买了你最爱吃的巧克力呢,快来吃吧,可别累坏了自己。”抵挡不住美食诱惑的我,终究还是吃了,可一吃完我就后悔了,我怎么可以这么没有骨气,曾经的妒忌难道只是纸上谈兵?

其实吧,我也知道妒忌的心那样凉,接受了我所认为的殷勤,也是悄悄地成全了自己。第二天早自修的时候,我递给她一张字条:你的巧克力很腻,很甜。她马上转过头来,不顾老师向她投来严厉的目光,跟我说:“下课,我有话跟你说。”

“感谢所有讨厌我的人,是他们撅凿出更深的痛苦,让以后的幸福更为充盈。可我要和你做好朋友,一起看赏花落,谈笑流年。”

她真挚的话语,把自私的我推入深渊,阳光的我成全了自己,成全自己结束嫉妒心作祟。

成全别人与成为自己

1200字 初一 议论文

最经常的“德”乃是如何对待别人,如何“成全”别人;而最重要的“德”乃是如何看待自己,如何“成为”自己。   

古人说,“天生德于予”,“物得以生谓之德”。每个人从“天”那里得来的东西就是张三之为张三、李四之为李四的属性。我们成为唐宗宋祖、秦皇汉武的机会大概微乎其微,但是,“路在脚下”,我们成为“自己”的几率总应该高得多。   

最经常的“德”乃是如何对待别人、如何“成全”别人,而最重要的“德”,乃是如何看待自己、如何“成为”自己。“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粒瓜子“修成正果”,不是上了天堂或者入了仙境,而是成为它自己的果———有皮有瓤、有更多个瓜子的西瓜,此之谓“生生不息”。“道德”二字无他,无非是我们看待自己,和别人打交道的“法子”、“路子”。“自我实现”是一个漫长而有些艰辛的过程,我们经常面对,又往往是举手之劳的事情是如何与人为善。“与人为善”无非是以下几点:   

以不干涉之心以尊敬之:缺少爱的世界是不可想象的,但是遗憾的是,在“爱”的名义下导演了很多悲剧,至少是冲突和遗憾。因为通常意义上的爱和被爱,往往被理解为给予或者获得,而给予往往会演化为裹着糖衣的强加,获得往往变成了理所当然的占有,于是就有了爱人者和被爱者的不开心、不领情甚至不接受。笔者更欣赏另一种看起来有些“漠不关心”,实际上却是充分尊敬别人的爱法———不干涉、不妨碍别人。这样做最根本的理由是每一个人,哪怕是我们自己的孩子,都是“自在”的人,独立的人,即使我们抚养他们,也不能改变他们归根结底的自在性、独立性。我们对待他们最合理的态度无疑是“生而不有”、“养而不恃”。对于“别”的人,我们更没有理由指手画脚、越俎代庖了———无论我们多么爱他们。   

以不算账之心以帮助之:生活中常常有人需要我们的帮助,如果力所能及,请不要犹豫,尤其是不要算账。总觉得自己有恩于别人,总是“惦记”别人的报答,对别人对自己都是很累的事。“求仁得仁又何怨”,这样的善就是不讲条件和没有负担的,我们要“积德行善”,但是并非积累进入天堂的资本,而只是实现了与人为善而已。   

以不计较之心以宽容之:大家在一条路上,难免磕磕碰碰,所以宽容就是生活中的润滑剂,宽容别人我们不会失去什么,而会收获平和,使得“交”“通”顺畅。宽容因而也是一种自信,一种智慧。   

以不隐匿之心以规劝之:每个个体都有它的有限性,大家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当你确诊了那些毛病,觉得它们可能导致方向性的错误时,应该坦率地予以规劝,所谓“诤友”的难得,正在于此。   

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与人为善”的问题,但当你接受别人的善意和帮助的时候,千万不要认为那是理所应当的。“滴水之恩,以涌泉相报”,实际上,“涌泉”只是一种比喻,你的报答最终应该是对“善”的认同和推广。同时,每个人对于自己行为的负责和最大程度的独立是对社会最有价值的贡献,“寄生”是走向堕落的开始。   

有人会说,你不干涉,小偷会偷东西,强盗会抢钱财;你不算账,骗子会得逞;你不计较,小人会来劲;你不隐匿,朋友会嫉恨。我以为,道德的问题实际上是“君子”的问题,只不过我们强调君子的普遍性(广大民众)和动态性(可以转化)而已,对于那些已经脱离了道德底线的人,不得已,只有用法律来规范或者制裁了。实际上,那些“小人”、“坏人”一般都是从斤斤计较,生怕“与人为善”会损害自己的利益,进而发展为损人利己以至于图财害命的。“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你给别人的最终是一种善的意识而不是什么具体的物质,而你得到的则是境界的提高和心胸的开阔以及灵魂的安宁———你真正“成为”了你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记叙文
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