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重门有感
《三重门》这本书已经出版了十年了,我才有机会读它,可见韩寒所说不假。我的确是由于父母很看重学习的缘故,过去很少读小说,像《三重门》这样被许多人称之为遗毒学生的书,自然是读不到。按理说我读了这本书后应成为韩寒的粉丝,因为过去我的处境和韩寒所批判的很相似。的确,我过去也反对我的父母不让我读小说,如今也这么认为,唯一的区别是我对父母多了一些理解。因而,我认为韩寒的《三重门》思想的确深刻,但还是有些偏颇。
首先,我肯定的是如今的教育制度的确有问题。正如韩寒所说,高考取材制度让许多学习不行但能力出众或有其他天赋的同学淹没在人海之中。打个比方,如果我是菲尔普斯,甭说八枚金牌,就是游泳池也不会去几次,我只会把去游泳池的时间贡献给补课。如此看来,高考制度问题很大,但能否找出别的更好的教育制度吗?我觉得不可能。我从韩寒的后记中感受到,韩寒是想让大家在自己的特长方面去发展,而不是去全面发展从而全面平庸。可是,社会选择人才需要标准,需要比较,如何才能让这些在某一方面有建树同学去得到社会的认可呢?很难。打个比方,你说你业务能力强,想有一个业务能力大赛让你脱颖而出,可这很明显不现实。其一,让还未走向社会的同学去比拼业务能力,不妥,其二,人和人的业务能力又能差多少,像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还不是要像考高考那样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因而,高考的存在是必然的,而之所以高考有那么多的弊端,这是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中国人口太多,人人都想过好日子,住洋房,开宝马,怎么办?于是,高考这样的竞争机制就诞生了,高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平台,只要你去努力,就会成功。唯一不好的是那些像韩寒一样的金子大部分都不能像韩寒一样发光。可这赖不到高考身上,这些人不发光的最大原因是没有找到“文化课学习”和“潜能开发”的平衡点,也就是说,这些人没有像韩寒一样找到属于自己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成功道路”。说到底,尽管高考制度有太多的弊端,但从中国的国情看,这个制度是这个社会所能提供的最好的制度。
但是,好归好,缺点还是不少。正如韩寒在《三重门》中所抱怨的那样,如今的教育过于僵化。举个例子,曹禺的《雷雨》,这篇话剧其实怎么看都行,但老师和教参就是要让你死板的理解为社会的黑暗什么的,我就认为雷雨反应的是命运不可阻挡,不可战胜这一主题,但考试时如果这样答,肯定就错了。所以我觉得这样僵化的教育其实是禁锢了我们的思想,使我们陷入一个固定的模式,这对我们思想的成熟是极为不利的。还有,如今的教育官僚化,市场化,花钱进重点就像过去的男子进妓院一样稀松平常。最后再报怨一句,政府能不能像给官员配好车一样在教育的投入再多一点?
其实,我觉得《三重门》这本书适合大人去看,尤其是那些教育部门的权威,那些有免费好车的人,希望他们从中能得到一点毒害。学生呢,最好不要看《三重门》,看了你们会更叛逆,会被遗毒,当然,如果非要看的话,还是先看看我这篇伪书评,得到免疫保护后,再去看《三重门》。
读世间冷暖
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题记
观冷
一个春意盎然的三月。清晨醒来,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推开窗,窗外鸟语花香,碧空如洗,洁净的晨光柔和地洒于大地。正逢周末,晨跑后,回家打开电视,看起了“朝阳新闻”
一则骇人听闻的新闻挤入了眼眶。于昨日,在昆明发生了一起惨绝人寰的血案。竟有不下于十个歹徒在火车站内持着冰冷的弯刀杀害了无辜的路人。这一场杀戮,了却了多少无辜路人的性命。
我不禁义愤填膺起来:这可恶的新疆独立团,为了让大陆人民对新疆人民感到厌恶,为了让新疆独立。竟不择手段,不惜杀害路人。骤然,天暗风起,阵阵寒风穿过玻璃,刮过脸颊。随即,一股莫名的寒冷涌上心头,使身体麻痹。
路人的鲜血溅洒在这温暖的春天,使温暖的春天多了份寒冷,使多彩的春天黯然失色,毫无光泽。路人的鲜血溅在这和谐的社会,让它变得冷酷,无情。
读暖
一个朔风凛冽的冬日,天气暗而阴沉。我与友人身穿羽绒服顶着寒风去书店买书,路经一个工地,几位民工正在吃晚餐。民工的生活可谓是艰苦。有时,一天三餐,竟油水不沾。
有一位民工蹲踞在一张矮小的凳子上,身着一件朴素的大衣。寒风吹过,吹走了大衣上的破棉絮。他干裂而笨重的双手上握着两个热腾腾的馒头,细细咀嚼着。一位蜷缩在角落中衣衫褴褛的乞丐拖着笨重的双腿,蹒跚地走向那为民工。乞丐向民工行了个礼,呆呆的望着民工手中的馒头,咽了口口水。民工望着他,好像明白了他的意思,不假思索的放了一个馒头在布满污垢的手上。乞丐接过馒头,狼吞虎咽的吃完了。那位民工总觉得还不够,又从口袋里掏出两枚热硬币放入乞丐破旧的碗中。乞丐一个劲的说“谢谢!”那位民工只是笑了笑,此笑并非是带讽刺的笑,而是一种心灵满足后的肯定。
一个馒头的热量温暖了整个寒气逼人的冬日,温暖了乞丐整个冬天。
观毕。我的心中油然而生起阵阵暖意。不禁想起了一句话:“这何尝不是一种生的境界,简简单单的向往,踏实而天真,温暖着社会你死我活的残酷。”
一个热腾腾的馒头,一把冰冷的弯刀。把世界,把社会分成了两部分。我们为何不选择前者,去温暖,去感化,残酷与暴力!
相关推荐
-
三重门哲学家说:“昨天是通往自满大门的钥匙,明天是希望的眺望台,只有今天是人生价值的所在。在一次不幸中,我掉入不敷出一个充满陷阱的迷宫。翻、爬、滚、打,我安然地度过了十五个春秋。这十五个春秋里的我没有迷路,但此时我感觉前方的路十分黑暗,我开始迷惑、害怕,甚至退缩,这时候我迷失了方向。最后,伤痕累累的我来到了一重门前,在门紧闭,我无法预料门内是怎样的路,我在门外徘徊,犹豫,我该怎么办?哪扇门才是我该打开的呢。终于,我鼓起勇气推开了第一扇门――过去。我又回到了从前,仿佛获得了重生,觉得一切都变得美好。再一次次回到那让人难忘而美好的时光。过了许久,我发现生活枯燥无味。回到从前,重温过去,这样的生活缺少了新鲜的感觉没有了,刺激的味道,一切变得平凡,痛苦的往事也再次经历,伤口越伤越深,让人活在过去的阴影中实在悲哀。犯过的错误再次发生,却一错再错,让人喘不过气。无法主宰命运,我疯狂地冲出了“过去”的世界。几乎崩溃的我来到了第三扇门――未来。正准备迎接未来,探索未知的一切,走过去一推,才发现大门紧紧地封锁住了,推不动的。最后我发现自己进不去了,被拒之门外的时候,只是呆呆地站在门外。终于,我明白了,没有为未来付出过,没有为未来拼搏过,没有为未来赚取到未来大门的钥匙,怎么能打开未来呢?我真是太天真了。逃避现实的我此时已不能再逃了,我要打开第二扇门――现在。站在门外,我深深在吸了一品气,瑞缓缓地把气呼出来。我感觉舒服多了,紧握住门把手,一推,门开了,我走了进去。尽管前方仍然迷茫,甚至可能是一个没有尽头的沙漠,但是我不会退缩,我只想拥有属于自己的路,只想拥有现在。在“现在”的世界里,我开始寻找新的生活。我不再迷路,我将用毕生的努力奋斗来换取未来的钥匙。昨天、今天、明天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熟悉的片断,过去、现在、未来,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在尝试推开这人生的三重门。人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回顾过去,幻想未来,但这只是一个天真的梦。只有把握现在换取未来才会赢得最多的掌声。回顾过去的往事,从中吸取教训。把握现在的机会努力拼搏奋斗,未来的大门才会打开。因此,我确信过去的教训加现在的机会绝对等于未来。800字 初一 议论文
-
我读《三重门》读韩寒的《三重门》是和这萧瑟的天气一起进行的,窗外的雪纷纷扬扬的,天越来越冷,我的兴趣也在骤降,在未读完全书之前就都当了“逃兵”。读上去,韩寒文笔的老成和文风的辛辣的确是让人感到眼前一亮,他的阅历,他的思想很难让人想象这本书出自一个18岁的少年之手,但是总觉得他的深沉是那么不自然,那么辛辣的讽刺从这个少年口中说出是那么不伦不类,不尴不尬。虽然按着韩寒的意图一路笑过来,但阖上书册,却发现能值得回味的快乐并不多。小说中四处伏击的调侃和存在着语法错误的比喻不仅没有加强小说要表达的思想,反而使得主题显得七零八落,语焉不详。真正要引起人心灵震撼的力量,在呼之欲出的时候,却又像退潮一样逐渐暗淡。因为《三重门》,一场有关教育的话题正讨论的如火如荼。韩寒何去何从,教育又回如何,我想时间证明一切。300字 初一 读后感
-
读《腰门》有感“ ……七年,我从这腰门出出进进,我的时光就在它每一次开启和闭合之间一点点地流走。然后,我长大了,走了……”童年无数的往事都在腰门里外发生。七年前的她,叫沙莎,还是一位徘徊在母亲怀中的孩子;七年后的她,叫沙吉,是一位不再无忧无虑的人,沙吉终于明白了人世间的种种情感,她长大了。沙莎的童年充满着欢乐,她经常在家不远的地方一个人玩着沙,也正因为如此,有了她的新名字沙吉。而后来沙吉父母因修铁路而把她寄养到云婆婆家中。从此七年的时光开始了。沙吉先认识了一个哑巴,只会说“水”字,后来大家把他的名字叫“水”,他也是靠卖水来维持生活。沙吉与水共处的日子感到很快乐。有一次,沙吉住的村庄遇火灾重建后,该村用上了自来水,水的生活便没有了着落,从此也离开了沙吉。后来,沙吉又结识了自己的同桌青榴,朝夕相处。青榴虽然性情怪僻,还是兔子嘴巴,但歌唱得好,可惜在同学们面前没有唱过。一次偶然的机会,竟被学校师生知晓。当青榴的兔子嘴巴治好后,却被生母带回了省城。从那以后沙吉变得孤独,还犯上了夜游症。有趣的水给沙吉带来了许多乐趣;难舍的青榴给沙吉带来美好的享受,之后呢?沙吉还认识了一位苗族的女孩宋巧巧,并为她爱好画画的哥哥多次送信,只为付出,不图索取。当他们要分手时,沙吉收到他赠送的一幅画,然而沙吉却没有当初那样无拘无束,她快乐不起来了……一切都这样匆匆地过去了!童年,聚散兼程。聚,让人心旷神怡,散,让人愁眉莫展。仿佛成了人生的轨迹,童年也是如此。然而离别,有的人乐观,有的人悲伤。乐观者说:“童年的一切都是美好。聚也好,散也罢,都能留下美好的记忆,多了一份留恋”。悲观者说:“美好的童年一旦失去,一切的记忆将会模糊。若要寻回,又恐失去”?而平凡的的人说:“美好的童年不过如此,悲伤的童年也只不过是那么回事,干脆顺其自然罢了。”乐者拥有美好的童年,悲者饱尝悲伤的童年,而常人对童年则是无所视视。人的成长要经历从天真无邪到无忧无虑再到不再欢乐的过程,正如沙吉的童年一样,长大了,欢乐也走了。童年到底是什么?无人告诉你,只有你自己知道。《腰门》让我感悟到:童年是快乐的,又是辛酸的,也是难忘的。800字 初一 读后感
-
读《出门》有感你第一次独自出门是什么感受?是兴奋?是惊慌?还是有了一种长大了的自豪感?文章《出门》就向我们讲述了女生凌子在十五岁生日时独自出门的故事。主人公凌子是一位十五岁的女生,她决定在自己生日时去温泉(公园),在更衣室的镜子中,她看见了自己,猛然有了一种长大了的自豪感,在教会小女孩游泳后,这种感觉更强烈了,然而接下的事却让她陷入了迷茫之中,使她很矛盾。作者用细腻的心理描写与语言描写写出了女生凌子第一次出门时的紧张,兴奋,迷茫,矛盾,从而写出了凌子的成长历程。看着女生凌子第一次出门的故事,我不由的推开了记忆的大门,回忆起儿时第一次穿马路的故事。那时,我才七岁,还在读一年级,那天早晨,奶奶正巧有事出门了,我只能自己独自去上学,从家到学校需要穿过一条马路,想着想着,我的心中便多了几分不安。走里许久,我才来到了斑马线旁,望着一辆辆疾驰而过的汽车,我的心“砰砰”直跳,腿似乎被抽空了所有力量,再也抬不起来了,就这样,我在马路边站了好久,还是没有迈出那第一步,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眼看就快要迟到了,我在心里默默的对自己说:加油,你一定可以的!终于,我小心翼翼的迈出了那第一步!接下来的路似乎就不那么困难了,我穿过了马路,回忆起刚才的那一幕幕,我不禁松了一口气,穿马路这件在普通人眼里看来只要一两分钟的事,在我心里却好比一个世纪那么漫长,然而,在穿过马路后,我心里更多的是一种自豪感,我长大了!当时年幼的我还不知道,当我在斑马线旁迈出那第一步时,我在成长旅途中就迈出了一大步。我们每个人都会长大,在成长中,我们总会像文中主人公凌子或我一样迈出自己的第一步,这时候,兴奋,紧张,不安,迷茫,矛盾便会一齐涌上心头,你或许会有点不知所措。但我相信,在无数次迷茫,矛盾之后,你一定会变得坚强,勇敢。如果,你的第一步是在颤抖中迈出的,那么,你以后的步伐一定会越来越坚定。在迷茫中醒悟,在不安中坚强。哦,成长的味道……700字 初一 应用文
-
读三国有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宏篇巨制《三国演义》的开篇词。说起《三国演义》,大家便会很自然的想胸怀大志、仁义备至的刘皇叔;想到智谋超群、神机妙算、为蜀汉大业呕心励血的诸葛孔明先生;想到英武超凡、忠心耿耿、义重如山的汉寿亭侯关羽;想起艺高勇猛、正气凛然、坚不可摧的莽张飞;老奸巨假仁假义、居心叵测得曹孟德;忘恩负义、阳奉阴违的孙权····《三国演义》共一百二十回,回回引入入胜。无论是“桃园三结义”、“过五关斩六将”、还是“草船借箭”、“火烧赤壁”,无不叫人拍手称快,就连我也被书中人物那料事如神的智慧,书中那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所打动、所吸引。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中,诸葛亮的形象深深打动了我。他未出茅庐先知“魏蜀吴三分天下”;“博望坡”设计烧曹营;“新野”留空再败曹营,又是“三寸不烂之舌”舌战群儒是动东吴百官无言以对;智激周公瑾联吴蜀之同力共谋兴汉大业;又以“苦肉计”火烧赤壁而使曹操望而生畏,是周瑜费尽机关“反误卿卿性命”。诸葛孔明智谋略,岂是管仲乐毅能及乎?在读到“诸葛亮三七周公瑾”时,我再一次佩服诸葛亮的谋略,更为周瑜才智出众,但终因心胸狭窄而气绝身亡感到惋惜。在联想我们学的《古代英雄的石像》一课,都是告诫我们做人不能嫉贤妒能,而应虚怀若谷;更不能瞧不起别人,如果想方设法去陷害别人,自己终会尝到苦果的。诸葛亮的雄才伟略,岂是他人所能必乎?孔明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又是长久的,直到现在,他的那些妙计乃是妇孺皆知。他耗尽心血、鞠躬尽瘁,为蜀汉基业无私奉献出了自己的全部力量。可还没来的及享受一下荣华富贵便“大汉丞相归天”了。想到这,我的心里便隐隐作痛,为之扼腕。唉!诸葛孔明先生一身坎坷,不顾身体虚弱,为蜀汉日夜操劳,真可谓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虽然没有诸葛先生那聪明的头脑,但也应该效仿古人,好好学习,将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750字 初一 读后感
-
人生三重门滴答滴答,表的分针与时针的夹角刚好成180度时,清晨的阳光透过玻璃斜射到我的脸上。我揉了揉眼睛,环顾了一下四周,一切都好陌生。“咦,我怎么会在这里?雪白的墙壁、雪白的被子还有我身上这件蓝白相间的衣服……衣服?好眼熟啊,难道说我在医院里?我这是怎么了,什么都想不起来了。动了动胳膊,抬了抬腿,活动自如没什么毛病啊。于是我起身下地,穿上鞋子推开了门。看到护士,我朝她走了过去:“请问,我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在这里?”她居然没理我,仿佛我是透明人一般走了过去。“不理我,也罢,我去问问别人。”我走到这个楼层的询问台,“请问8号病房的病人怎么了?”又没理我,这次我耐不住了,用手在她眼前晃了晃。这一晃我才明白,原来我真的是透明的。想到这我忍不住笑了出来,而且还笑出了声,我急忙用手捂住嘴,看了看周围的人。我意识到我现在与空气混合在了一起,没有人能看到我啦。于是我向前走了去,走到了那个挂有“请止步”牌子的那条走廊。心想“哼,我倒要看看这里究竟是什么。”寂静的走廊昏暗的灯光,让这个面朝阴面的“止步区”更加有一种神奇的色彩。突然一声啼哭打破了沉寂,我推开门走了进去。看到一群人围在病床旁,兴奋、喜悦这一刻全部绽放在他们灿烂的笑容之中,原来是喜添贵子呀。婴儿还在不停地哭闹着,躺在床上的母亲与坐在一旁的父亲双手紧握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抱着孩子的奶奶和想要抱孩子的爷爷小声地争吵着……一切的一切我都觉得我都不应该来打扰,于是我轻轻关上房门留下对小婴儿的祝福记下了病房的号码--1号。我继续向前走,又是一阵哭声引我走入了第二间病房。几个穿军装的年轻士兵笔直地站在病床前,床上躺着的是他们的战友,坚强的他脸上看不出一丝痛苦反而带着丝丝笑容。“哭什么哭,有什么可哭的,不就是少了条腿么。好不容易请天假赶快回去休息吧,这次演习可把你们累惨了。”我没敢再多看他一眼,他的乐观触到了我心中的暗礁。于是我轻轻关上房门留下对年轻军官的鼓励记下了病房的号码--30号我又向前走去,一阵嚎啕大哭让我急切地想知道屋内发生了什么。我推开们,一群衣着素黑的人围在病床前。床上静静的躺着一位老人。每个人脸上写满了悲伤,没有任何词藻和语句可以形容这人世间最大的痛苦。我也有些不忍再去看到这样的画面。于是我轻轻关上房门留下对古稀老人的哀悼记下了病房的号码--70号。一,三十,七十,我想这就是人生吧……大庆市第四十四中9年级:孙林浩900字 初三 书信
-
我看《三重门》花了好一段时间,终于读完了《三重门》,却没有一种释怀的感觉,因为里面有太多东西值得让“我”思考……很多人讽刺着说韩寒是个“愤青”,就算是这样,又有何不可?至少别人敢爱敢恨,敢想敢说,总比那些虚伪来得实际。当我们穿梭在城市街头时,总覆盖一层华丽的外壳,这外壳既是人心所造,更是社会所造,它使人们在抉择的一瞬不加思索地选择了虚伪,却又开始为自己的角色感到迷离……人活着,或多或少为的就是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而快乐,为亲人、为朋友、为他人的快乐而快乐,而对于韩寒,他所希望得到的快乐是“更多人”的理解,这里是“更多人”而不是“所有人”,因为他更需要在他身旁的人的离解,至于那些高踞在“高等教育”上人云亦云的人,也就渐渐地无关紧要了,毕尽他一个人的力量终究难以改变几个时代的力量。在回到“愤青”的话题,我同样也有当“愤青”的欲望,但我没有那个资本,我难以将自己所有的“敢爱敢恨”毫无顾忌的诠释出来。站在自己的天空望着韩寒,发现自己这儿比他的世界小了好多,他那里的暴风烈日使他拥有了更多绚丽的彩虹,我默默退后了脚步。记得我最初看到韩寒的文字,是从《像少年啦,飞驰》中的序开始的,(我更喜欢看序或者后记,因为那里会有一个相比而言更真实的雕塑出现在眼前,我们能做的,就是从雕塑已固定的神情中感受它的心声)接着便是《三重门》,以及他的“博客”,其实他的东西我所看的并不算多,说起来难免会有些主观。在《三重门》里,我能感受到韩寒在描写青少年单纯、幼稚却又自认为成熟的爱情背后,更多展示的是当今素质教育“成果”,一个个老师敷衍、“清高”、片面,而学生也是高傲、虚伪、所写的文章矫揉造作、盲目追求方框中的个性,学校里的领导做足了表面文章,把素质教育当成了玩RPG游戏,平时随便搞点这样那样的小活动,站在高处看似乎每个学生都忙得不亦乐乎,心想所有人的“素质”的“数值”一等都有不小的上升了,然而学生们的确在这些活动中收获了不少――是经验(在老师、校领导面前受点罪、演点戏,回过头来三五成群拼命地骂)……不明白为何很多人总是在大力宣扬我国的“素质教育”多么多么的成功,取得了多大多大的进步,我想也只能敷衍地用每个人心中的“比例尺”各有长短不同来解释罢。我正跻身于当今“素质教育”的长龙之中,是社会、是家庭堵拦得让人只有这一条出路,又或许我又更多的出路,只是我不敢于承认罢了。就好像我正站在“素质教育”高塔上,看到窗外或喜或悲的他,只能油然而生一种同情、一种敬佩,却不敢从高塔上向下跳,走进他的那般世界,只能继续迈向一切未知的塔顶。这或许就是我最痛恨的地方,窗外的光景和塔顶的神秘都让我留恋,以至于难以完全投身于任何一个选择之中,我还在徘徊,由于我的不敢于爱,不敢于恨,不敢于想,不敢于说,简单的归结便是“虚伪”,我不想归罪于谁,因为选择比埋头努力更能让人在成长中成熟。我不想现在就做出我的选择,因为随着对自己的不断认识,我会更加理性地面对未来。我不想用“点评”的语气去谈韩寒,因为谁都没有资格去评价他人的人生,我也不想在文章中出现“中国”这样的词,因为我知道,我很渺小,和所有人一样那么平凡,一辈子也望不尽它。轻舒口气,终于,外面天亮了,又要开始踏上走往校园的征程,之前的话仿佛是在睡梦中写下的。好了,我现在能做的只有上学了……我确确实实没有勇气去当一名反对现行教育制度的小混混,只能在梦中默默地祝福韩寒,真的,快乐就好。与其不断地为未来的选择而烦恼,不如踏踏实实的过好每一天,未来的让未来去选择吧……这才是真正的我,反正我是金子,总要闪光的……1200字以上 初三 应用文
-
读《三国》有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着而成的。由题目可知,这部小说是依据《三国志》写的,但是不像正史那样庄重,而是古代的白话文小说。长长的假期终于让我再一次啃完了它——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虽然在小学时就已看过它一两遍,但都是粗略的阅读,没有细细品味,自然也就没什么收获,现在细细地品味文章内容,觉得这真是一本值得一看再看的好书。《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胆忠肝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老实的刘备、勇谋兼备的赵云、狡诈多疑的曹操、忌贤妒能的周瑜等等。这本书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在这本书里,我喜欢的人物有诸葛亮,刘备,曹操,关羽,张飞等。先说“卧龙”诸葛亮,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没想到这样的一个大人物在书中描绘的却很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再说刘备,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优点是多方面的:爱民爱材、宽厚仁义,待人公正真诚。他十分注意自身品德人格的修养,树立贤德之君的风范,临终时仍不忘留下遗诏告诫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正是这个基本政治理念,使得刘备一生受人敬重,成就了刘备的一生霸业。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他的军事才能仍没被抹杀。他是三位霸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他没有杀刘备,虽然刘备已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像不到的,周瑜嫉贤妒能,一心只想除诸葛亮和刘备,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关羽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他的义,他的忠,他的英雄气概让人敬佩。粗中有细的张飞,可怜他一世英雄,竟在醉酒熟睡时被范疆和张达不明不白地杀害,我真为他鸣不平。赵云品性忠良,直言敢谏,有贤者之风,能体恤民情,慈爱百姓,他的高风亮节至今仍为人们所称赞。《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上几人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看完三国演义,才感觉到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写作能力,罗贯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关羽的义、张飞的直、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让读者随着剧情的发展而起伏,《三国演义》属于章回小说,故事具有连续性,让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故事编排得宜,紧张刺激,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所以,《三国演义》真是一本值得一看再看的好书,每阅读一次,就感觉多了一次不同的体验,文学素养也提升了许多。1200字以上 初三 书信
-
读《三国》有感“三国”,这是个闪亮的字眼,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让我们回眸过去,一睹三国的风采,品味三国争霸的乐趣。现在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张角率众多百姓起义,准备推翻无能的汉灵帝,推翻腐败的汉朝,可这梦想终没能实现,袁绍、何进等朝中大臣率众英雄平息战乱,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汉灵帝退位,之后董卓操控年幼的汉献帝操纵大局,又恃有猛将吕布不畏众元老大臣的反对,王允让义女貂蝉用美人计离间董吕关系,导致吕布怒杀董卓,之后大局无人操纵,英雄豪杰们各自占地为王,一时间局势混乱。经过一番激烈角逐之后,刘备、曹操、孙权脱颖而出,至此呈现三国鼎立的状态,吴国依靠天险,蜀国则靠着山川之险,魏国则依靠着济济的人才养精蓄锐。一开始吴蜀联盟合力攻击魏国,火烧赤壁,打得曹操大败,只携几人逃出重围,要不是关羽义薄云天,曹操恐怕命丧于此,可之后吴蜀分裂,形成对立状态,魏国坐收渔翁之利,但是如果蜀国至此韬光养晦的话,也能坚守不破,可由于刘备的意气用事,导致陆逊火烧连营,元气大伤,蜀国开始衰败,之后刘备在白帝城托孤,让诸葛亮当顶梁柱,可诸葛亮再怎么努力,蜀国灭亡已成定局,再加上五虎接连逝世,蜀国再无人才,只能灭亡。再看吴国,虽然依靠天然屏障,但是因为蜀国的灭亡,魏国将矛头指向吴国,其实吴蜀唇亡齿寒,蜀国一灭,吴国离灭亡也就不远了。而魏国这儿人才辈出,相继涌现,没几年魏国合三为一,成为晋朝,天下终于再次统一。500字 六年级 应用文
-
读《三国》有感今天,阴雨绵绵。我闲得无聊,走到家中老旧的书桌面前,读起了三国演义,顿时,有感于怀。三国演义这本书可以说是精彩纷呈,每一个人物的神态,思想,动作,精神都写得淋淋尽致,这本书把曹操的奸滑,刘备的仁义,孙权的善劝描写的惟妙惟肖,深刻而不反复,真实而不现实。它是百年以前,三国时期的见证,是罗贯中老先生一生的心血。我个人认为,书中说刘备的仁义,不如说是假仁假义,因为刘备刘向庞统说:“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则事可成”这句话是他内心深处藏着的一句大实话的确曹操在当时是公认的汉贼与汉贼相反就肯定是英雄所以刘备的“仁义”是通过曹操的“奸诈”对比出来的。若他真的仁义,就不应该赖着荆州不走,若他仁义,他就不应该在汉献帝死后称帝,若他仁义,他就不改装着把自己的儿子阿斗摔在地上。因为古人云虎毒不食子。罗贯中老先生书中刘备的仁义,只是曹操衬托的。刘备不善于打仗,他最擅长拢略人才,擅长哭,哭,已经成为他的一种精神上的武器。曹操,是这本书中奸诈的代表,乱世之奸雄的他说出了具有他个人代表性的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他胸怀大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正是最好的见证,曹操性格多疑,但是,他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他十分豪爽,但又嫉妒英才,杨修就是因为自作聪明,才被曹操所杀。我个人认为曹操聪明绝顶,又愚不可及;狡诈奸滑,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我认为孙权亦是一代英雄,世人大多来争论曹操、刘备,而很少提到孙权,其实他很有才干!在三国演义里,他充当了一个犹豫不决,总是听周瑜与张昭的意见,认为他没有曹操的霸气,刘备的仁义。但他可以与曹操刘备成三足鼎立之势,当然不可小觑。孙权15岁被举为孝廉、秀才,可见其才;年仅二十六岁,孙权就继承了哥哥孙策的位置,在二十七岁时联合刘备在赤壁大战中大败曹操,奠定了自己的霸业,可见其能;孙权劝学与吕蒙,可见他饱览群书,实际正是如此,他予历史、文学各方面都广泛涉猎。曹操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这是最大的证据证明了孙权之能,向曹操一代枭雄,都能让他对敌人发出如斯感叹。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的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在三国演义这本书里,我读到的不仅仅是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决战,它更是人生的哲理。900字 初二 应用文
-
读《卡门》有感卡门是一个悲剧性人物,她死在爱她的朋友刀下,尽管我读这个故事感到很吃力,但是却舍不得放下它,我感到激动、震惊,又在激动震惊中追逐着这位波西米亚姑娘的各种奇特的思想和行为。卡门像一股不肯循规蹈矩的流水,愿意奔向哪里就奔向哪里。她狂放到了荒唐和刻薄的地步。她由于讨厌一个女职工夸耀自己非常有钱,竟然江那为女职工的脸上用刀划了个“十”字。她可以为所爱的人付出一切,又可以随便的抛弃他。她不顾一切帮助朋友反抗死亡的命运,但同时也江他拉上了罪恶的道路--当强盗。她像一股惊心动魄的“祸水”,把动乱和牺牲带到它流经的地方。但是,多少年来,肚子并不把卡门当做一个批评的对象。相反,卡门的故事都被改编成歌剧广为流传,我也被卡门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是因为可闷的所作所为恰恰与那个伪善的社会相对立。我感到卡门对当时社会束缚的突破,感到她的逆反中充满向上的追求。我对卡门感到惊奇,又不会忘记。我合上书时在想,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文明发达的社会,生活在道德和法制不断完善的今天,我们还能像卡门那样去追求个人的绝对自由吗,我思索着:答案是否定。但是,卡门不断向往和不断追求新生活的精神难道今天不适用了吗?我思索着:答案是肯定的!45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
读三国有感今天,我又一次读完了三国演义.这以经是我第5次合上这本书了.无论我看多少遍我都看不腻.多有很深的感受,尤其是对诸葛亮这个智慧的化身,更加是敬佩有加.他精通三韬五略,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神机妙算,只可惜他没有统一中华,复姓岁汉,这当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憾事.有一句话,不知大家听没听说过:“少不看红楼’,老不看‘三国’”,我去不赞成三国演义,这本书不是像有些人说得那样,教人老谋深算,三国演义这本书是重写蜀汉,而最后,蜀汉却打出拉白旗这么没劲的故事情节,有什么艺术可言.我们本来想看到的却没有看到,但这是一种“撕碎的艺术”,它的悲剧结尾比大团圆的结尾更耐人寻味.不是么?三国演义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能因小失大”,“一失足成千古恨”嘛.书中刘备因东吴杀了自己的二的关羽和三弟张飞,就一赌气率领七十五万蜀军进攻东吴,结果被陆逊火烧联营,且片甲不留.那一仗,就关系到蜀国的命运.七十五万大军,为了一口气没争到的气而命丧黄泉.可惜呀!本来属国粮食充足、兵多将广、武有五虎,文有卧龙,但自从那不明不白的一场仗后,就开始走下坡路.做人就应能屈能伸,刘备就为了二弟三弟的死儿赔上了更多的兄弟,这是在不值得.能屈能伸,还得谨慎;否则,你就会失去很多很多!450字 六年级 演讲稿
-
读《三国》有感读罢>之后,让我对三国人物有了渐渐的认识,我觉的曹操这位孤独的三国的一代霸主,让我觉的有许多的悲凉。让我不禁萧然泪下,毕竟他的背后有着太多的无奈和辛酸。有很多的人认为曹操是一代枭雄,可是并不其然。在三国这个乱世之中,纷纷扰扰战火边垂,董卓的残暴无度人们为了逃避战乱和皇朝的黑暗统治下,疲于奔波,这时应当有人揭竿而起,曹操这位位功臣以七星剑刺杀董卓而打开了三国的乱世。诸侯纷纷起义,终于打倒了董卓,后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来帮助他完成霸业。他收罗许诸,郭嘉等一批骁将和智士,来帮助他从丞相逐步走向魏朝的开国先帝,这不是因为他拥有贤臣名士所得的。在看刘备他年轻之时十分仁义,更兼有关,张,赵,黄,马之勇和卧龙诸葛亮的智谋,取得大业应不难,他还拥有大汉皇室的血统,可是由于他晚年急燥,导致蜀国一步步走向灭亡,诸葛亮空有一身智慧,可惜后主不明事理,使的诸葛亮心有余而力不足。一颗巨星在五丈原坠落。导致诸葛亮死去。关,张两员虎将真可真为是死的悲壮,他们虽有冲天之翼可却冲不出敌人所布的天罗地网。最后起死于58岁。导致汉中王悲愤成疾,死于白帝城。450字 初三 议论文
-
读《三代》有感今天我无意间翻到课本上《三代》这篇文章,使我有了不少感想。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在一个岔路转弯时,作者用自行车把一位先生的右脚倮压伤了。本应那一家三口人谁也撞不到的,而那位先生怕压到小孩或者老人,所以自己毫不犹豫地挡在小孩和老人的前面,被压伤了的事。文章中有许多词句令我深受感动。例如“我不怪你,是我自己撞上的……也许是我顾虑太多,我以为车子如果不会撞上我的孩子就会撞上我的父亲,所以下意识地上前阻挡。”伏案沉思,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生活中的事。每当遇到危险,我总会把爸爸推在前面,他也总会逗我:“儿子,不错嘛!遇到危险把我推在前面。”的确,我现在能把爸爸推在前面,那么这样又能推几年呢?当我长大成人时,难道我还能把爸爸推在前面吗?让他一个老头为我阻挡危险,岂不是会让人耻笑。到那时,只有我挡在父亲前面,为他克服危险。这才是好男儿的作为!读了这篇文章我才知道,如果遇到危险,不管怎样都应该挺身而出,不应畏首畏尾,总让别人来保护自己。朋友,如果你也是让别保护你的人,那么你现在就要改正,如若不该,将来你又如何保护你的家人呢?你又怎么不会被别人耻笑?你又怎么才会成为一个好男儿?就趁现在改正吧!450字 初三 读后感
-
读《一日重生》有感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与她母亲的故事。文章说了“妈妈为我挺身而出的事”与“我没有为妈妈挺身而出的事”详细地说明了妈妈的爱。文章从情感方面写得很动人,把母爱细细地描写出来,突出了重点。作者把从小到大与母亲的争执,也对自己所做的一切的悔恨一一表现出来。突出了母亲对作者的爱。读完这篇文章,我想:妈妈为我们做了多少?而我们又为妈妈做了多少呢?也许真得要列一张清单。我们向妈妈索求很多很多,而她对我们,却几乎没有什么要求!妈妈对我们的爱是纯洁的,而我们却常常坐视不理,甚至有时会埋怨母亲。记得有一次,我窝了一肚子火回来。母亲问我发生了什么?我不耐烦地对她大声呵责。母亲“知趣”地离开了。看到这篇文章后,我突然愧疚难当。一个孩子对一个母亲是这么的态度,是不是太过分了。母亲为我们做了那么多事情,而我们却冷漠而不知情。而母亲的根根白发毫不掩示地露了出来,她即要上班又要料理家务,又得关心我们生活和学习,我们使得母亲不能喘一口气来。我们是否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文中的母亲回答过:“一个孩子不应该面对那样的选择。”母爱是清泉,滋润、养育了我们,而泉水确一天比一天少了,牺牲了青春的受伤人——妈妈。450字 六年级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