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寄泰山
泰山,五岳之首,国山也。所以这几年一直打算携伴朝拜“泰山圣母”。今年闰月重阳节,在女儿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全家5口一行,朝拜了“泰山圣母”。
到达泰山下的天外村换乘游览车,在崇山峻岭之间,沿着崎岖狭窄的山路蜿蜒盘旋,一路听泉揽翠至中天门。在这里我们坐上缆车,空中遥望满山景色,山峦含黛、层林尽染,十分秀丽!到达岱顶,从南天门上两层台阶就是天街,这里不仅风景优美,而且亦市亦街,具有特殊的风俗。
沿“天街”东进,时而平坦,时而登高,直达碧霞祠,这是人们朝山的精神向往。一走进祠内,香炉烟霭弥漫,游客肃严庄重,不由得就产生一种神秘的敬仰。人群熙熙攘攘,程序极为相近,排队,请香,点燃,奉献,跪拜,合掌,闭眼,祈祷,一系列动作都承载着人们的虔诚与祈望。老伴和家人是初次来,置身其境,更是格外虔敬,上香跪拜,不吝奉献,也恳望我们那些心愿成真。在不大的祠院内,有着11个不同“神通”的上香朝拜点。不断有人上香,不断有人许愿,香烟缭绕寄托着不同心愿,缭绕香烟传送着不同秘密,真可谓“香燃九霄,法鼓三通,真灵下盼,虔诚如愿”。我在想,对这种民间风俗不仅无可厚非,还可谓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人们自觉自愿的信仰,她蕴含着多少淳朴善良的情愫,承载着多少现代人的梦想,或祈望、愿望乃至奢望,或还愿、感恩乃至恕罪,都托一缕青烟升腾带向远方,都在叩首静默中走向新生,这不就是精神的力量吗?
离开碧霞祠,登进玉皇庙。殿内祀玉皇大帝铜像,神龛上匾额题“柴望遗风”。门前两侧有“五岳独尊”等著名题刻,格外显眼的是一块硕大的“无字碑”,再前几步有“极顶石”,标志着泰山的最高点,上书“1545米”,护栏上挂满了层层叠叠的铜锁,“寓锁于意”,蔚为壮观,形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涌入庙内的人群,又是一番上香祭拜,这里既不论赵钱孙李,也分不出贵贱高低,都是同样的叩拜祈祷,却藏着不一样的秘密或心愿。这就是泰山的魅力,除了它本身古貌雄伟,能感受到“登泰山小天下”的意境外,人们更多的是赋予她“国泰民安”的特殊意义,也期望能在此祈福中求得平安和上苍的保佑。
天近正午,山头上忽然漫起好大的云雾,又浓又湿,很快又下起了蒙蒙细雨,一家人赶快吃了点随身带的零食,毅然选择冒雨徒步“十八盘”。站在南天门或遥望或俯视,确实悟得“一览众山小”,“十八盘”陡峭雄伟,壮丽气派!来此无论攀登还是走下,都是对体力和毅力的一种考验。老伴身体不是很好,可她最坚强、最有激情,始终领在前面。断断续续的细雨,弄得上淋下滑,走在陡绝的石阶上必须格外小心。上上下下的游客川流不息,盘道两侧的松柏璧刻红绿相衬,景色奇美,可注意力放在安全上,而无暇多思,至到“昇仙坊”趁着小憩之际,再次仰望俯视一饱眼福。此处山势陡峻,悬崖峭壁,上临岱顶天庭,似感腾身云霄,飘然升仙,下近凡间地气,顿觉征服艰难,亲近自然;纵观十八盘,犹如两山崖壁削去一块,陡峭的盘路镶嵌其中,恰似天门云梯。“拔地五千丈,冲霄十八盘。径丛穷处见,天向隙中观”,泰山之壮美,尽在登攀中。我想,游客穿越十八盘无论再累,都是“乐在其中”,而“担山工”为生活为他人的艰辛,是何等不易;再遥想前人当初修建,是多么的艰难而伟大,是他们为后人创造了这宏伟壮观的建筑,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云雾雨滴交替,不能久停,只好一鼓作气来之“龙门”,正好用了两个钟头。平安着陆,我们胜利了,踏过了陡险,超越了自我,此时的兴奋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回来的车上,垂目遐思,景色历历在目,感慨思绪万千。泰山无愧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历史文明的象征。几千年来,从古代的帝王封禅到百姓朝山、文人审美,其崇高、庄严而充满生机的圣神地位无可替代,凡我炎黄子孙无不敬仰,寄“泰山安,则天下安”之情,图攀登中激励人生,奋发向上,这是每个游客的共同愿望。由此我以为,与其说旅游泰山,倒不如说释放泰山情怀,慕名而来,情了而归,受沐着碧霞元君的慈悲圣灵,一路前行!
春韵
相关推荐
-
寄情凄凉雨似泪,花乱蝶纷飞。声声伤涕零,朵朵艳难归。不如随云去,心碎亦不回。忽现南飞鸟,一鸣思成堆。50字 初三 诗歌
-
情寄万物1.芦荟的牺牲我从来就喜欢芦荟那种代表生命力的色彩,那种催人向上的颜色,让人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或许是因为它拥有这样的情调,才让它有如此惊人的繁殖力。几乎隔上几天,在大芦荟的旁边,就会生出几支小芦荟。小芦荟特别招人喜爱,像晶莹剔透的玉石。于是我便精心照料,希望它早日成熟,好减轻芦荟妈妈的负担。一开始,大芦荟还能够承受,可慢慢地,它开始体力不支,看着它一天天变地憔悴、枯黄,我开始于心不忍了。看来妈妈孩子只能保一个了。可如果芦荟妈妈死了,孩子也未必能活的下来。无奈之后,只能牺牲那些“玉石”了。当我将小芦荟从大芦荟身边割走时,我甚至能感觉到大芦荟的心再流血,其实我的心又何尝不在滴血呢?我把小芦荟的尸体埋在大芦荟身边,也是希望它“化做春泥更护花”。几天过去了,大芦荟的气色显然好了很多,这也算是给我的一点慰籍吧。也许过两天,又有许多小芦荟生出来,也许,我又得把它们残忍地割掉,可这一切都是为了大芦荟的茁壮成长。毕竟,做一切事情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2.落花有意家中也有一些娇而不媚的花。当花蕊满枝,或鲜花怒放的时节,站在花边,闻着扑面而来的香气,难免有一种成就感。可当花枯而落,花瓣尽散的时候,便难免有些伤感。时常安慰自己“花落未须悲,红蕊明年有满枝”,“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可从未想过真正去体会一下这些词句的意思。直到有一天,夕阳西挂,独坐窗前,看着窗外萧条的秋风扫落叶,真想寄情于这凄凉之景。忽然瞥见窗台边的一盆正要凋零的花,才发现,这花有一种令人心痛的美;才发现,这落花成为秋风秋雨中最应引人注目的风景。其实,将目光放远一些,就会明白,落花并不仅代表本身生命的结束,还代表着另一个生命的萌芽与开始。也许,人因为能思考而显得多情。世间万物本无情,又因为人的存在,因为人的寄情,无情的万物便如此亲切,如此生动。如芦荟,如落花700字 初三 记叙文
-
冬日寄情涧水轻吟风戏雪,林间赏月撒梨花。 松针绿意欺人眼,醉卧山峦掩素纱。50字 初三 诗歌
-
冬日寄情冷月西移闻犬吠,晨晓尽舞雪飞纷。 霜寒竞点窗花艳,夜半悄推月下门。50字 初三 诗歌
-
一剪梅 寄情枯叶飘零细雨织纤瘦身姿,落寞谁知今生缘尽泪别枝残梦依稀,还惹情痴烛影搖窗映砚池墨韵消香,难赋新词相思总在夜阑时苦恋红尘,每叹春迟50字 初三 诗歌
-
心雨寄情夏的小雨淅沥沥沥的下个不停,夏的小溪哗啦啦啦的留个不停。小雨陪伴我,小溪听我诉……可知我满怀的寂寞?一场小雨打破了谧夏的宁静,电线上嘤嘤相鸣的鸟儿,此时也不见了踪影。而那电线的孤寂,那没有音符映衬的折戟独彷徨也倒映了我心!殇!为何,这般迷惘感。叹!只有,繁华落尽谜。羊肠小道边三三两两的行人,有的形色匆匆迹,有的雨中漫步,有的胜似闲庭散步,仿佛都在倾听雨儿的唯美,雨儿的幽静!目着,一辆辆疾驰呼啸的车,心一震,嘀咕着:四年后的我,能否搭上梦想的长途列车,到达梦想的清华园呢?也许,这是一个亦真亦假的梦吧!但,它给了我前进的信念,朦朦胧胧的告诉我: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人生"质”的飞跃“啪.啪……”又有两滴雨水落在了心里的某个地方。一个生命的结束就意味着另一个生命的开始。回忆自己漫长的人生历程,数 数,只有四步就要步入神圣的高考殿堂,梦想在那刻绽放,青春在那刻飞扬!心中,涌起层层涟漪,似雨滴,化作两行泪!我想:我拥有了这么多的回忆。取一抹,芳香四溢;拮一枝,沁人心脾,也不枉今天的雨水泠泠了!400字 初二 散文
-
情寄于书每当夜阑人静之时,难改手不释卷的习惯,尤爱与一位友人在灯下交谈。多少年风风雨雨,一路同行,与我分享快乐和忧愁。手捧一本书,如痴如醉的啃着,此时的我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尽情享受着书本带给我的无限乐趣。生平第一次接触书本,大概要数幼儿时期。那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我知道了: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古代新星人用钻木取火,万里长城是世界七大遗迹之一……书带给我这个幼小心灵无限遐想。步入小学,那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世界。《大海的女儿》教我做人应该诚实,《钢铁是这样建成的》教我做人应该有坚强的意志,《丑小鸭》教我做人应该有强烈的自信……书带给我无限的乐趣。我会因故事主人公的遭遇悲惨而潸然泪下,也会因为世间的奇闻怪事彻夜难眠。也许手不释卷的习惯从这里养成。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懂得了更多的道理:孔子教我“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范仲淹教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书中我学到了古人的为人处世态度,陶冶了情操,开阔了视野。如今的我,拥有了更多的知识。带着对知识的无限渴望,插上意志坚定的翅膀,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飞翔,书带给我无穷的动力与智慧。如果说愚昧是乌云,那么书就是冲破乌云的万丈光芒,总有一天,乌云也将烟消云散。如果说愚昧是黄河,那么书就是冲破黄河的万丈巨浪,总有一天麻黄和将成为岸边的黄玄。如果说愚昧是迷信,那么书就是推翻迷信的万丈长茅,总有一天迷信将被科学取代。书山淼淼,情结于书,无怨无悔!550字 高三 散文
-
明月寄乡情孤身在外,哪怕周身灯火通明,却也不是家的温暖,想托高高挂起的明月,寄我满腹乡情。——题记少年不知愁滋味,也只有离开故乡,才能体会到淡淡的却萦绕不怠的乡愁,借那九尺银辉,诉说不尽乡情。(一)他在夜中醒来,已是三更,月光从未关上的窗子里倾泻而出,清凉的光芒竟似在空中流动,他低下头沉思不语,忽而又抬起头仰望悬在天边的银盘,皓月之下,他竟有些飘飘欲仙的感觉,可眼神,却愈发地黯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光下那一道狭长的身影,似又添了几分愁思,几分惆怅。李白,千年来被人们称诵赞美的浪漫诗人,外边的洒脱与豪迈却隐藏不住他此刻的遐思,他在思念着一个他出生、成长的地方,一个盛放他所有儿时的记忆的地方,它就是那故乡。他只愿把心中浓浓的乡情,托一轮明月,寄向遥远的地方。(二)江南初春,一片美好的风光,他恬淡的身影在堤岸边慢慢踱着,时而抬头拈上一朵快要盛开的花,时而观赏快要抽芽的树,时而却道出一声低低的叹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像是在质疑,又像是自言自语,又是新的一年,明月,我又何时才能归乡?明月不语,却把更加明亮的光毫无保留的洒下,似在安慰一颗思乡的心,又似把他的乡情传至某个他念念不忘的地方。作文吧王安石,身处明媚的春中江南,却也无法感到家乡的温暖,只得借一轮明月,寄出所有的乡情,所有的牵挂。古代诗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这些远离故乡的学子呢,在一个个寂静的月明风清的夜晚,我们也将会邀一轮明月,请它听我们诉说我的乡情;又有多少个不眠之夜,我站在窗前,仰望夜空,思念故乡的情感在不断地滋长;又有多少次的梦里,寻找故乡的方向,缠绵的思愁,揉碎在心里,化作泪千行。人在他乡,心系故园,对故乡那份深情,那份牵挂往往不能释怀。650字 初二 散文
-
吟诗写作以寄情那轮月,让古今多少人心绪波动。吟诗写作以寄情,对月空怅然。那是我在北戴河的一天,从早晨到晚上,沙滩是那么美丽而温柔。也许只有这美丽而又温柔的沙子和吞云图月的大海相知相融,才造就了一种特别的心境。月光下的流沙就更似水非水了。当太阳落下的那一刹那,月亮也驾云而起。欢快了一天的我,到了夜晚也一样欢快。海,黑黑的,吓人,月光洒在海面上,让海面一下子星光点点。我站在海水里,又笑又闹,和我们一起来看海的那个小弟弟在海水里“扑通普通”地游泳,而我却看着月亮入了神,身心也仿佛要进入月亮中。月真圆,不知那月亮上的影子是不是我。月亮啊,你上面是否记得在绥芬河的那个我,我俩是一个人呀。当一个浪花打到我腿上时我才发现,我的双脚还站在海里。当我用手托起月亮时,不知是谁在“暗”中吧我的形象印到了照相机里。月亮为什么这么圆?奥,我缓过神来了:原来今天是八月十五啊。一年一度的迷人中秋,奥,我又想起了去年的那个中秋节。那天晚上,是几个要好的同学们,在洒满了月光的学校院子里,一个大约二十厘米直径的大月饼,我们一个人咬上一口,月亮仿佛就被我们咬出了一个个牙印。因为,S同学他要走了,他妈妈在这里对俄罗斯人卖货,已经只赔不赚了,不得不回南方的家乡。此时,面对大海,面对海上的明月,我依然痴痴地想着:他会回来的,他是我们的铁哥们呀。在外面分手的那个月夜,他走了,走得那么突然,我们都无语,他回南方的家乡了。当时我们有个约定,上初中时回来看我,但是到现在也没见到他的身影。月啊,你还是那么圆;心啊,你还是那么软;人啊,还是永远地留在了记忆里;我啊,还是空望明月;你啊,还是没回来。古今二字距千里,变化万千月犹在。对月情愁,莫名心绪。650字 初二 散文
-
朵朵桂花寄思情秋风又轻轻吹送,相聚的光阴匆匆——题记又是一年秋季,秋风萧瑟,大雁南飞。枯黄的叶似飞舞的蝶,在微冷的秋风中无奈的飘落。凉爽的秋风吹落了一地的花瓣,桂花香便弥漫在这朦胧秋色中。仰望飘零的桂花,曾经那一种思情又一次涌上心头。犹记曾经与外婆在一起的美好时光,那段日子成为我记忆中最快乐的时光。无论是什么时候,外婆那慈祥的笑容与宽厚的手掌都会给我带来无尽的温暖与力量 。家中院子里的桂花树是我们共同的天地 。每当金秋九月,桂花便随着秋风飘落在地。满地的桂花成为了我童年最大的玩伴。我与外婆一起,将地上的桂花一朵朵捡起,轻轻的展开,小小的桂花拥有着大大的力量,让我爱不释手。朵朵的桂花在秋风中摇曳,发出浓浓的芬芳。玩累了,靠在树下,安安静静的享受美好的秋日,嗅着秋风送来的桂香,在外婆的温暖陪伴下甜甜的入睡。美好的时光有时太短暂,还没来得及享受就匆匆逝去。当我读初二时,父母将我接入了他们工作的地方。从此,我便离开了这个生活了10年的乡村,离开了养育我10年的外婆。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我都久久的伫立于清纯月光之下。皎洁的月光倾泻而下,秋风拂过,吹落一地花瓣,也吹来了我的思情。独自返回乡村,再次来到家里的那颗桂花树下。树还是树,只是耳畔少了那熟悉温柔的呼唤。桂花的淡香飘入空气中,熟悉的味道传来,曾经的回忆漫上心头。曾经的时光啊,终究一去不回,我再也无法感受到昔日的快乐。起风了,桂花在那熟悉的萧瑟秋风中肆意舞蹈 我仰望着,曾经的一幕又浮现眼前,一种淡淡的牵挂与思情在心头翻腾。在这繁密的桂花雨中,我立于秋风,任风吹起我的发丝, 吹走心里的思情。我在桂花树下彷徨,在纷纷扬扬的桂花雨中牵挂 牵挂着曾经带给我温暖 辛勤抚养我的那个人。此时,她已在另一个地方,一个人生活着 同时也似乎牵挂着一个正在异地的游子——伫立在一颗桂花树下同样牵挂着她的孤独者。小小的桂花呵,寄托了我那深深的牵挂与思情。秋风乍起,桂花依然舞蹈,我心依旧怅惘。桂花树依然挺拔,秋风又轻轻吹送。只是耳畔少了那静静绽放的笑颜,多了一份永存心底的思情。800字 高二 散文
-
寄情Vae有一种旋律,总能溢出淡淡的情感;有一种曲调,总能如天籁拂去心头的烦恼;有一种辞藻,总能引起人们灵魂上的共鸣……那,便是许嵩的音乐。Vae,多想对你说:谢谢你,用歌声伴我成长!——题记我喜欢文字,从前几乎都是不听歌的,可前一阵听说了一个网络歌手,据说他的歌迷住了好多我的同学。出于好奇吧,想看看究竟,从此我的生命里便闯进一个纯净如水的男孩——许嵩。他用那淡淡的忧伤告诉我:有时,一段好的歌词就像是一首诗,一幅唯美的风景画,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初春的早晨,独椅窗棂,思绪同歌声一同飞扬——天使你静静坐在教室/等着老师来上课/嘴角挂着微笑/听说考试得了满分/你抬头看看窗外/这个世界很美丽/没有太在意/一切和往常一样平静/突然发生的一切/你根本来不及反应/世界黑了灾难来了/你也乘着风飞走了……忧伤的旋律还在空气中氤氲着,抬头,望了望灰压压的天幕,似乎在预告有什么不幸的事将要发生。都是早春了,却依然找不到半点生气,轻声嘟哝了一句:“这是怎么了?!”4月14日7时49分,玉树地震,又一批天使离我们远去。心痛了,泪落了。零八年5月12日13时28分,四川汶川地震,遍地的废墟,到处的鲜血,无不像一把利剑在祖国母亲娇弱的身躯重重的刺下。然而,两年后的今天伤口还未痊愈便又被无情的撒上一把盐。痛过了,哭过了,远在河北的我,只得双手合十祈愿:“天使,一路走好!”许嵩,多想和你一起唱,用真心谱一曲爱的旋律,用真情呵护永远的天使!我想你已经化成天使/张开双翅/是哭着离开的/有太多的不舍/太多不舍/永久成遗憾了/我想你已经化成天使/张开双翅/是笑着离开的/这短暂的旅程/温暖缤纷/梦里有爸妈疼你的样子……清明雨上窗透初晓日照西桥云自摇/想你当年荷风微摆的衣角/木雕流金岁月涟漪七年前封笔/因为我今生挥毫只为你/雨打湿了眼眶年年倚井盼归堂/最怕不觉泪已拆两行……倾听着舒缓古典而略带悲伤的曲调,一幅凄美的画卷在脑海中展现——浅浅的朝晖透过小窗;淡淡的阳光透过晨雾斜射缕缕尘埃;西桥上的书生着一袭白衣,忆着她随荷风微摆的衣袂;伴着悠扬的古琴声两行清泪随风摇荡……山盟虽在,许誓之人早已离去;笔墨虽在,值得挥毫的人却在远方。只得任雨“打湿眼眶,倚井盼归堂”。还记否,人间彷徨的孤影;还以否,清明雨中的一朵折菊;还记否,烟雨江南那段爱情的凄婉……时光之罅,唯有用梦来弥合,然而梦醒,依旧独自一人听着古琴垂泪思念。红尘旧梦已成空,真爱随风已凋零……我在人间彷徨寻不到你的天堂/东瓶西镜放恨不能遗忘/又是清明雨上折菊寄到你身旁/把你最爱的歌来轻轻唱/远方有琴愀然空灵声声催天雨/涓涓心事说给自己听/月影憧憧烟火几重烛花红/红尘旧梦梦断都成空……断桥残雪寻不到花的折翼枯叶蝶/永远也看不见凋谢/江南夜色下的小桥屋檐/读不懂塞北的荒野/梅开时节因寂寞而缠绵/春归后又很快湮灭/独留我赏烟花飞满天/摇曳后就随风飘远……断桥孤立,残雪徘徊。傲骨梅花凌寒独放,寂寞缠绵,妩媚妖娆,却总会伴随春渐进的跫音消失殆尽;独赏烟花寒空绽放,璀璨炫目,照明天宇,然而瞬间的美丽总会转瞬即逝,绚烂摇曳,随风飘远……怎样一个安静而凄美的画卷!是啊,折翼枯叶蝶不会开花,又怎能凋谢?江南夜色下的小桥屋檐宁静致远,又怎能读懂塞北的荒野?你有你的孤单,我有我的落寞。闭上双眼,断桥残雪,徐徐展开……思乡的游子,独钓的老翁,分手的情人,到底谁,才能读懂这断桥的残雪?或者李煜,黛玉,还是你许嵩呢?不知从何时起,竟发现自己十分喜欢这段溢满激悲伤的歌词。从曾经的蹙眉搔头,难以理解,到今天的心领意会,大概只有一瞬而已吧!总感觉这其中有着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以至于让我又是会心一笑,又是怅然感伤。笑的是读懂,伤的是内涵。断桥,残雪,叹息,酸楚,都已斑驳。肠断的人儿,羁旅,抑或回首?断桥是否下过雪/我望着湖面/水中寒月如雪/指尖轻点融解/断桥是否下过雪/又想起你的脸/若是无缘再见/白堤柳帘垂泪好几遍……依然是那份淡淡的忧伤,划过天宇,留下弥笃的馨香。一遍一遍的放,一曲一曲的听,覆水般难收。永远寄情于你——Vae!1200字以上 初二 散文
-
寄情之所西坠的夕阳,造就一段金路,而在这条路的尽头,是一间陈旧而并不起眼的图书馆,它背对夕阳,在霞光中隐隐灭灭。旁边种着一棵银杏,树下有一张藤条编织的老旧躺椅。“找到了!”这是兴奋的叫喊声,于我口中发出。真没想到,这么古老的书籍居然能在图书馆中找到。我的目光火热,透露出内心的急不可耐。我在图书馆中环视一周,这里几乎没有什么人,只有一位年过七旬的老者拿着一块抹布,极为小心地擦拭着图书馆内的一桌一椅一柜一书,似对着心爱之物。我拿着这本书走过去,略有忐忑地问:“呃……老先生,这本书……”老人用浑浊但不失锐利的双目望了我一眼,又扫过这本书,微愣,后了然地笑笑。他慈祥地说道:“我们这儿的书不外借。”我有些泄气,也是,这种书在市面上几乎绝迹,如此珍贵,安能带回家?可耳边又忽然响起老人沧桑又略带嘶哑的声音:“你可以经常来这儿读,我十分欢迎。”我微愣,紧接着是如海浪般汹涌而压抑不住的欣喜。我再三道谢,将此书视如珍宝般抱在怀中,任意找一处可坐的角落低头阅读。日暮低垂,归巢的鸟儿才将我从书中拉出。我放下去,与老人道别离开。离开途中,似听老人轻语:“是时候了呢。”从这以后,每过几天,我有空就直奔图书馆,拿出那本书,继续上次的阅读。老人不是在打扫,就是坐在银杏树下的藤椅上,手抚过一本书的封面,似在怀念着什么。是什么美好回忆吧,他那扬起的嘴角是如此幸福与满足。一天,我再次来到图书馆前,看到门口多了两位中年男女,似与老人很熟,又似在争辩着什么。那男女西装革履,似是社会中上层人士,很难想象他们与衣着简朴的老者有什么关系。片刻之后,争论似是有了结果,老人脸上有挣扎之色,而后摆手让他们离开。他们走出门时,看见我并不显惊讶,随和地笑笑:“可以借点时间吗?”我点点头。那名中年女子带我来到银杏树下,抬头望了望银杏树,似感叹又似怀念道:“当初种下时才这么小。”她用手在腰间比划了一下,“没想到转眼就这么大了。”从她的话中,我了解到老人是她的父亲,而这座图书馆是当年她父亲和已过世的母亲共同管理生活之处。在她六岁那年,他种下了这棵银杏树。她母亲喜欢看书,闲暇之余便拿着一本书,坐在藤椅上看。儿女渐渐长大,都有了自己的事业,母亲却因病去世。老人悲痛欲绝,将图书馆作回忆之所,依旧独自管理着,不顾儿女的劝阻,直至现在。老人日子过得贫苦,每月微薄的收入不足以支撑他的生活,依靠着老朋友的帮助才得以过日子。最后,她悄悄对我说:“其实,我们也偷偷出点钱,不敢太过明显,他自尊心强,怕他知道了会生气。”我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心微沉。回到图书馆,老人看到我后,拿起一旁的书向我走来,将书递给我。我低头一看,正是我读的那本书。老人语气依旧温和:“十分报歉,今天怕是不能接待读者了,作为补偿,这本书你就带回家,读完了再带回来便可。”我欣喜若狂,再三道谢后离去。几日后,我回来还书,可当来到图书馆时,那抹苍老的背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位中年人。而图书馆也再无曾经的痕迹,全部重新装修,唯有那棵银杏依旧。我赶忙去问了那位中年人:“他啊,回乡养老去了。”人走后,我依旧站在原地。回到图书馆门前,银杏树下,我看到似有什么东西被一块石头压着,取出,是一封信。拆开,是老人苍劲有力的笔迹:“我走了,那次我女儿来了之后,我想了很多。我在图书馆花费的时间太多,我想我也不能再给他们添麻烦了,他们偷偷出钱的事我都知道,毕竟他们是我看着长大的。既然他们不说,我也就不提。至于那本书,就当是我送你的。你选那本书也是一种缘分,当年,我老伴最喜欢看的也是这本书。你借这本书后,我也想通了,知道我也该放下了。而我们有缘再见吧。”我看着这封信,心中有千万种情绪闪过,最后化为那一点丁酸涩。而身旁的银杏摇着新长出来的叶子,似乎是预示着新的开始。1200字以上 初二 记叙文
-
情寄龙首山写景作文:情寄龙首山从辽源返回泉州已经有三个多月,我的脑海里,却一直无法挥去魁星塔下的情景。2008年的第一场雪刚停,阳光象金色的细流,柔和地照耀着辽源的山山水水。这天,我在松叔的陪同下,去古色古香的龙首山看风景。天气虽然寒冷,但并不影响我们爷儿俩游玩的情趣。走进老山门,似走进霞光普照的凯旋门,伟岸的雄姿使我惊叹。踏在曲径通幽的山路,似俯在腾飞的巨龙身上,使我泛起龙首山远古的思绪。一路走来,我们看到三五成群的游人,悠闲在乐育亭边,戏玩在老凉亭旁,逍遥在龙门亭下。在微风中,皑皑的白雪,渗透着世纪的启迪与构想,诉说着煤城的今昔。煤城辽源,是东北的一座小城,矿产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农民画、剪纸、琵琶音乐和“二人转”等民间艺术最为特色。以前这里成片的棚子房,楼房屈指可数,汽车寥寥无几,交通极不发达,到处是土道,晴天是扬灰路,雨天是泥泞路,到了冬天烧煤取暖,空气更为浑浊。随着新一代辽源人务实创新、永不言败的创业精神的形成,辽源的面貌日新月异,高楼林立,道路宽敞,交通发达,经济飞腾。这时,我用宏观的思维激发着务实的想象,沿明媚的阳光展翅,沿时代的大道滑行,沿图强的思路飞翔,去体验辽源人的奋斗历程。站在古老的龙首山上,清新的新年之风,象慈母温情的双手,频频轻抚着游人们泛红的脸颊。我举目远眺,一座座旅游度假山庄,一处处心旷神怡的风景区,一排排外观靓丽的建筑群,点缀在蓝天白云下,傍依在青山绿水间,实现在宏伟的气魄上,并向世人展示着东北腹地美丽富饶,钟灵毓秀。你看,东辽河的河水欢畅着,淳朴豪放的子民们高昂着,外来投资者们笑纳着。这些,让我这个离家多年的游子,发出内心的、时代的、生机盎然的感叹。站在美丽的魁星塔下,龙首山的雪景尽收眼底,玉树琼枝,银鳞闪烁,一个洁净的世界。我凝视着那条由东向西、生生不息的东辽河,凝视着河上那座凝聚着辽源人民智慧的斜拉桥,凝视着河边那魅力无限的景观彩带,凝视着辽河半岛正在崛起的一栋栋楼宇,感受到充满现代气息的辽源,感悟着辽源人锐意进取、勇于竞争的意志和豪迈、勇敢的气魄。我在想,辽源这几年的社会发展确实来之不易,这主要取决于新一代辽源人用宽广的胸怀和执着的追求。我站在龙首山的魁星塔下,鸟瞰辽源全市,更是感慨万千。脚下,是龙山区——科技工作先进区,以区域优势,强力打造科技兴区战略,实现了辽源的最终梦想。再环视那环绕整个辽源市的东辽县——国家商品粮基地,其于自然生态,不断丰富发展内涵,强势打造主导产业品牌的绿色农业。往东,是莽莽林区东丰县——中国梅花鹿之乡,畜牧业的发展,成为辽源经济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往西,是建设中的辽源经济开发区,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厂房,解读了辽源人的时代内涵。往北,是和谐的西安区,棚户区的改造,大大地改变辽源的面貌,体现了民生与福祉。漫步在泉州繁华的街头,任凭春风吹拂,整个心思都被这次回辽源探亲的情景所拔动。此时此刻,我心仍然沉醉在龙首山上,情景是难忘的,心境是抒怀的……从辽源返回泉州已经有三个多月,我的脑海里,却一直无法挥去魁星塔下的情景。2008年的第一场雪刚停,阳光象金色的细流,柔和地照耀着辽源的山山水水。这天,我在松叔的陪同下,去古色古香的龙首山看风景。天气虽然寒冷,但并不影响我们爷儿俩游玩的情趣。走进老山门,似走进霞光普照的凯旋门,伟岸的雄姿使我惊叹。踏在曲径通幽的山路,似俯在腾飞的巨龙身上,使我泛起龙首山远古的思绪。一路走来,我们看到三五成群的游人,悠闲在乐育亭边,戏玩在老凉亭旁,逍遥在龙门亭下。在微风中,皑皑的白雪,渗透着世纪的启迪与构想,诉说着煤城的今昔。煤城辽源,是东北的一座小城,矿产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农民画、剪纸、琵琶音乐和“二人转”等民间艺术最为特色。以前这里成片的棚子房,楼房屈指可数,汽车寥寥无几,交通极不发达,到处是土道,晴天是扬灰路,雨天是泥泞路,到了冬天烧煤取暖,空气更为浑浊。随着新一代辽源人务实创新、永不言败的创业精神的形成,辽源的面貌日新月异,高楼林立,道路宽敞,交通发达,经济飞腾。这时,我用宏观的思维激发着务实的想象,沿明媚的阳光展翅,沿时代的大道滑行,沿图强的思路飞翔,去体验辽源人的奋斗历程。站在古老的龙首山上,清新的新年之风,象慈母温情的双手,频频轻抚着游人们泛红的脸颊。我举目远眺,一座座旅游度假山庄,一处处心旷神怡的风景区,一排排外观靓丽的建筑群,点缀在蓝天白云下,傍依在青山绿水间,实现在宏伟的气魄上,并向世人展示着东北腹地美丽富饶,钟灵毓秀。你看,东辽河的河水欢畅着,淳朴豪放的子民们高昂着,外来投资者们笑纳着。这些,让我这个离家多年的游子,发出内心的、时代的、生机盎然的感叹。站在美丽的魁星塔下,龙首山的雪景尽收眼底,玉树琼枝,银鳞闪烁,一个洁净的世界。我凝视着那条由东向西、生生不息的东辽河,凝视着河上那座凝聚着辽源人民智慧的斜拉桥,凝视着河边那魅力无限的景观彩带,凝视着辽河半岛正在崛起的一栋栋楼宇,感受到充满现代气息的辽源,感悟着辽源人锐意进取、勇于竞争的意志和豪迈、勇敢的气魄。我在想,辽源这几年的社会发展确实来之不易,这主要取决于新一代辽源人用宽广的胸怀和执着的追求。我站在龙首山的魁星塔下,鸟瞰辽源全市,更是感慨万千。脚下,是龙山区——科技工作先进区,以区域优势,强力打造科技兴区战略,实现了辽源的最终梦想。再环视那环绕整个辽源市的东辽县——国家商品粮基地,其于自然生态,不断丰富发展内涵,强势打造主导产业品牌的绿色农业。往东,是莽莽林区东丰县——中国梅花鹿之乡,畜牧业的发展,成为辽源经济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往西,是建设中的辽源经济开发区,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厂房,解读了辽源人的时代内涵。往北,是和谐的西安区,棚户区的改造,大大地改变辽源的面貌,体现了民生与福祉。漫步在泉州繁华的街头,任凭春风吹拂,整个心思都被这次回辽源探亲的情景所拔动。此时此刻,我心仍然沉醉在龙首山上,情景是难忘的,心境是抒怀的……从辽源返回泉州已经有三个多月,我的脑海里,却一直无法挥去魁星塔下的情景。2008年的第一场雪刚停,阳光象金色的细流,柔和地照耀着辽源的山山水水。这天,我在松叔的陪同下,去古色古香的龙首山看风景。天气虽然寒冷,但并不影响我们爷儿俩游玩的情趣。走进老山门,似走进霞光普照的凯旋门,伟岸的雄姿使我惊叹。踏在曲径通幽的山路,似俯在腾飞的巨龙身上,使我泛起龙首山远古的思绪。一路走来,我们看到三五成群的游人,悠闲在乐育亭边,戏玩在老凉亭旁,逍遥在龙门亭下。在微风中,皑皑的白雪,渗透着世纪的启迪与构想,诉说着煤城的今昔。煤城辽源,是东北的一座小城,矿产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农民画、剪纸、琵琶音乐和“二人转”等民间艺术最为特色。以前这里成片的棚子房,楼房屈指可数,汽车寥寥无几,交通极不发达,到处是土道,晴天是扬灰路,雨天是泥泞路,到了冬天烧煤取暖,空气更为浑浊。随着新一代辽源人务实创新、永不言败的创业精神的形成,辽源的面貌日新月异,高楼林立,道路宽敞,交通发达,经济飞腾。这时,我用宏观的思维激发着务实的想象,沿明媚的阳光展翅,沿时代的大道滑行,沿图强的思路飞翔,去体验辽源人的奋斗历程。站在古老的龙首山上,清新的新年之风,象慈母温情的双手,频频轻抚着游人们泛红的脸颊。我举目远眺,一座座旅游度假山庄,一处处心旷神怡的风景区,一排排外观靓丽的建筑群,点缀在蓝天白云下,傍依在青山绿水间,实现在宏伟的气魄上,并向世人展示着东北腹地美丽富饶,钟灵毓秀。你看,东辽河的河水欢畅着,淳朴豪放的子民们高昂着,外来投资者们笑纳着。这些,让我这个离家多年的游子,发出内心的、时代的、生机盎然的感叹。站在美丽的魁星塔下,龙首山的雪景尽收眼底,玉树琼枝,银鳞闪烁,一个洁净的世界。我凝视着那条由东向西、生生不息的东辽河,凝视着河上那座凝聚着辽源人民智慧的斜拉桥,凝视着河边那魅力无限的景观彩带,凝视着辽河半岛正在崛起的一栋栋楼宇,感受到充满现代气息的辽源,感悟着辽源人锐意进取、勇于竞争的意志和豪迈、勇敢的气魄。我在想,辽源这几年的社会发展确实来之不易,这主要取决于新一代辽源人用宽广的胸怀和执着的追求。我站在龙首山的魁星塔下,鸟瞰辽源全市,更是感慨万千。脚下,是龙山区——科技工作先进区,以区域优势,强力打造科技兴区战略,实现了辽源的最终梦想。再环视那环绕整个辽源市的东辽县——国家商品粮基地,其于自然生态,不断丰富发展内涵,强势打造主导产业品牌的绿色农业。往东,是莽莽林区东丰县——中国梅花鹿之乡,畜牧业的发展,成为辽源经济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往西,是建设中的辽源经济开发区,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厂房,解读了辽源人的时代内涵。往北,是和谐的西安区,棚户区的改造,大大地改变辽源的面貌,体现了民生与福祉。漫步在泉州繁华的街头,任凭春风吹拂,整个心思都被这次回辽源探亲的情景所拔动。此时此刻,我心仍然沉醉在龙首山上,情景是难忘的,心境是抒怀的……1200字以上 高三 写景
-
泰山我们一起走进泰山,开始走过一家家卖工艺品街,卖一些小玩意儿,还有卖登山拐杖和遮阳伞的。很多人都买了拐杖,估计山高路陡,提前做好准备。我的身旁走过一个大胖人,头上紧紧地扎个红头巾——好像下了决心,再难也要登上泰山!泰山,真有这么难登吗?一行人中,我是最年轻气盛的,我充满信心地窜上了好几段阶梯……我有大家介绍一下泰山吧:泰山壮观、雄伟,主峰高1545米,环绕主峰的山峰有112余座,崖岭90余座,溪谷102条,名泉72处,如玉液泉、王母泉、来鹤泉等等,所以泰山的水系十分丰富。泰山山脉由东向西有东、中、西三条大谷;北麓自东而西有天津河、扫帚峪、桃花峪三条大谷。六条大谷溪流各向六个方向辐射,分成六个区域,形成了着名的幽、旷、奥、秀、妙、丽六大景区。这就是泰山……就这样一边说一边走,我们走一会,歇一会,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泰山最险处---泰山十八盘。这里是泰山最陡的地方了,仰望山顶,直插云霄,所有的人都在头顶了。远远望去都能看到玉皇庙了,我真是兴奋极了,一下子忘记了疲劳,飞快地跑了起来。真想快一点目睹泰山极顶,欣赏玉皇顶上的美丽景色。可是跑了一小段,我的腿脚便不再听使唤了,脚酸酸的,腿痒痒的,既舒服,又有点儿难受!喉咙里有点干涩,呼吸急促,这时我又有点退缩了。“但是不能半途而废”我对自己说。于是我又一次鼓起了勇气,咬着牙,弯下腰,手脚并用,往上爬,这才是真正的爬山呀!就这样,凭着坚强的毅力和信心,我终于登上了玉皇顶,看到了玉皇庙。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真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我们又上到了高锋,在泰山顶上,日出是吸引游客的景观之一。早上,火红的太阳带着一股蓬勃之气,六点零八分准时与大众见面。太阳两边,泛着“彩色”的雾,下面一层是白色的,中间一层是微红色的,上面一层,是浓浓的红色,与上升的太阳混成一片。太阳越升越高,终于露出了它害羞的脸庞的全部。泰山之行五岳至尊的泰山,令人向往。暑假,我有幸与妈妈饱览了泰山的雄姿。这天天气很热,我们上山时是上午9点钟,太阳炙烤着大地。山脚下,游人云集,我感到一阵阵燥热。坐上游览车,打开窗户,一股清新的山风吹进来,还带着一丝丝树叶的气味,让人心旷神怡。我向车窗外面望去:“好深的山谷啊!”郁郁葱葱的树林高耸人云,满山的青、满眼的绿。阳光从树叶的缝隙照射下来,斑斑驳驳。山谷深处,那些高大粗壮的杨树、松树的根部竟是从石缝中挺出来的,我不禁赞叹:“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啊!”中天门,真正的登山是从这里开始的,那石级又窄又陡,我出于兴奋,蹦蹦跳跳,还一路欣赏着古代文人墨客在山石上留下的“大作”,不知不觉已经把大人们甩下了很远。在升仙坊的平台,我停下来一边休息,一边等着落在后边的妈妈和老师们。听山下人讲,过了升仙坊就是最难走的“十八盘”了,中间没有休息的地方,只能一口气登上去。我鼓足了劲儿,向望不见顶的十八盘“进军”。刚走了一会儿,额头上就渗出了汗珠,抬腿都很累,哪有力气再往上登。我扶着石栏杆一步一步地挪,两腿像灌了铅一样重,腿肚酸痛,刚开始的兴奋和勇气这时都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我实在走不动了,蹲在石级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向下望去。猛然间,人流中一位清瘦的老爷爷吸引了我,他白发银须,腿脚利索,谈笑间显得很有精神。“小朋友,走不动了吧。”“嗯,老大爷。”说话间他已经走到我跟前。我轻轻地点点头,站了起来。“小朋友,我们一块儿上山吧。”于是,我跟着老爷爷使足了劲儿往上登,边走边和老爷爷攀谈起来:“您这把年纪了还登山?”老爷爷摸着我的头,眼睛望着前方说:“是啊,我是想试试我老了没有。”“您登这山,可够费劲的。”“那我也非登上去不可。”老爷爷望着我十分吃力的样子,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我说:“这人啊,无论干什么,都要有一股子韧劲,有了这韧劲,就不信有干不成的事。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就更不能缺少这种劲儿。我用力登上台阶,静静地听着,身上似乎疲劳顿消,我也说不清楚,脚下为什么突然有了力量。我紧跟着老爷爷,渐渐地,接近山顶了。老爷爷高兴地指着高处说:“看,那就是顶峰。”“老爷爷,我知道,我知道只有登上顶峰才能看到这里独有的奇观异景。”“对,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嘛。”老爷爷若有所思地说。上了泰山顶峰,我拉着老爷爷的手,要和老爷爷合影留念。我高声地告诉老爷爷,告诉这雄姿勃勃的泰山,告诉我自己:“我今生不会忘记此行!”要下山了,人们纷纷走向空中缆车的售票处,我却执意和妈妈徒步向山下走去。如今,我和老爷爷的合影就在我的玻璃桌板下,每当我看到它,总会想起老爷爷那一番意味深长的话来……1200字以上 初中
-
泰山十余岁时便知“有眼不识泰山”一词,但至今仍是“有眼未识泰山”。对位居五岳之首的泰山始终深存向往与崇敬之情,因而离开孔老夫子之家曲阜便满怀不登泰山非好汉之志乘车直奔泰安市。为了能在日出之前登上泰山,凌晨两点我们便乘车来到登泰山的始点——岱宗坊。虽然山下有电动缆车可乘,有人力滑竿可坐,但我还是选择了徒步登山,借以检验一下自己的体质与毅力。3点40分,正值黎明前的黑暗,夜色深沉,我随着众多游人一起迈上了登山的第一个石阶。起初,上山的路阶要比想象中的平坦得多,人们走得都很快,有些人与我一样边走边数着台阶。路上很静,除了夜风偶尔送来松涛之声外,能听到只有同行人登山的脚步声、微微的喘息与窃窃的私语声。过了壶天阁以后,山势渐陡,回头望去,远处的泰安市万家灯火,五彩缤纷。向上看,夜色中朦胧可见的泰山,像无边无际的城墙横在眼前,大有与地同大、与天齐高之感。走着走着,原来拥成几个方阵同行的游人渐渐拉开了距离,步轻腿快的窜到了前面,心跳脚软的不断停步喘歇。路边上,抬滑竿的山里人三三两两地散坐着,两眼紧盯着那些一步三喘的登山人,大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之势。越往上,同行的人越稀疏,越显得寂静,此时此地不由让人想起了“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诗句。气喘之中早已忘记踏过的石阶究竟有多少,问同行人也皆笑曰只知其累不知其许多了,无奈只好放弃数一数泰山到底有多少级台阶的念头。登至对松亭时,天色微明,虽有云雾笼罩,但山势仍依稀可辨,尽管山路更加险峻,好在已非“睁目盲行”,便再鼓起勇气,直登南天门。站在门亭之下抬腕看表:5点25分,从岱宗坊登至南天门耗时1小时45分。初秋的泰山充满寒意,再加上登山之时汗透衣衫,被山风一吹不禁直打冷战。好在善做生意的泰山后生在此开设了一个个专门承租棉大衣的铺店,便不顾新旧,挤租了一件穿在身上随人流登上了泰山的最高点——观日峰。此时观日峰的“观日长廊”已密密麻麻地站满了静待日出的游人,二、三千人十有八九身着草绿色仿棉军大衣,面东而立,真像一支列队待敌的“绿色军团”。此时,众人都怀着一个共同的心愿——盼望那轮虽几乎天天可见但在此地尚未见过的太阳早点跃出地平线。那种等待与企盼的焦急,绝不亚于在产房外踱步徘徊的父亲急盼婴儿哇哇坠地、母子平安时的心情。站在观日峰,举目四望周围云雾环绕的群峰,果然是“一览众山小”,远山近岭皆入眼低,仿佛唯我独尊。遥望东方,天际中几抹灰色的浮云中露出薄纱般光洁、柔和的晨白,而且不断升腾、扩大,上部渐渐泛出了淡淡的红色,使刚才还很灰暗的云雾变成了白色。随着那红色越来越深、范围越来越大,把整个东方都变成浓浓的红色。猛然,像是一双巨手拉开了天边上的帷幕,比红色的云雾更火红、更光亮、更鲜艳的太阳露出了一条边弧,并缓缓上升。四周的云雾似乎忍受不了她那光茫的照射而淡化、隐退,而太阳则以更勃发的生机迅速上升,并很快挣脱云雾的缠绕、夜色的挤压而跃出地平线。不知是视觉的偏差还是光线反射的结果,在这轮巨大的“火球”跃出地平线的一刹那,圆弧的底部好似拖着一根系在地平线上的粗大红线,随着“火球”不断上升,那根红线也越来越细直至扯断,使太阳终于露出了她圆圆的、红红的脸盘,光芒映红了天地江河、映红了山峰树木、映红了观日峰上的你我他……。此时我领悟到为什么人们都以能登上泰山观日出为幸事与自豪,因为泰山日出的确是一幅难得赏见的绝妙图画。我在平原、在江边、在湖畔曾数次观赏过旭日东升,但与临泰山绝顶观日出东方,不论气势、色彩和心境都迥然不同,如果把在平原上、江湖边观赏到的日出比喻为温柔多情的少女,那么,在泰山观赏到的日出就是婀娜多姿的天仙,其美、其艳、其妙你怎样形容都不过分。观罢日出奇景收眼四望,但见朝霞映照下的泰山,群峰起伏,云雾如海,涛涌波浮,九曲十八盘的石阶小路似戏水游龙,在峰峦间若隐若现。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南天门缓步下山,我这个走惯了平路坦途的人简直比蹒跚学步的孩童强不了许多。登山之时,一是天黑路暗不知其险,二是逞一时之勇不觉其难,只恨不能“一步登天”早抵山顶。下山之际,陡峭如天梯的山路之险尽收眼底,险峻之处虽有铁栏相护仍不免心虚冒汗。饱尝了“上山容易下山难”的滋味,待一步一石阶地挨至回马岭,一段举目可望的路程已累得脚痛腿软。喘歇中从几个挑山工身上受到启发,只见他们不论上下,行走的路线都是“之”字形——从山路石阶的一侧起步斜行上下,行走了十余个台阶就到了山路的另一侧,再转身仍斜行十余个台阶又到了山路的那一侧。初见时不解其意但仿之一试,不但身体容易保持平衡,而且也没有“挫脚”之痛,这一“偷”来之艺使下山之难容易了许多。归途的路上,我还领略了泰山的另一景观——碑刻。记不得一本什么书中曾赞誉泰山碑刻为华夏名山之最,堪称中国历史长卷的缩影,早在夏商时代就有70多个君王到泰山封禅刻石立碑。果然,沿途石壁之上,从古到今,篆魏楷草字体各异的碑刻随处可见,尤以玉皇顶为最,四周山石上凡可视可凿之处举目皆是,足有几百幅之多,有的洋洋数百字,有的仅一、二字,内容多是形容、赞誉泰山之雄伟隽秀,也有的抒发登山之豪情意趣,百态千姿甚为壮观。在岱宗坊候车返泰安时,听到许多游人在高谈阔论登山之得失。有人抱怨自己登山是花钱买罪受,太不值。我不知这些人是不是“有眼不识泰山”?诚然,从岱宗坊一步一个石阶地攀至观日峰,九曲十八盘遥遥十余公里,7000多级台阶一步一个新高度累在必然。然而当你迎着飒飒山风,凝目注视旭日冲破黑暗撕裂云雾喷薄而出之时;当你站在泰山之巅举目远眺把“崇山峻岭几多秀,云锁高峰水自流。黄河千里飘玉带,一轮朝阳滚金球”的绝妙景色尽收眼底之时;当你伫立在古今文人墨客留下的碑刻面前抚今追昔之时,你是否与我同感不虚此行!因为只有亲临泰山绝顶,方能领悟孔圣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叹,才能真正释透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绝句。泰山,不仅历史悠久,景观雄伟,而且文化灿烂。难怪凡夫俗子、平民百姓都对泰山那么尊崇,因为雄伟的泰山无愧于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缩影。齐鲁行,游蓬莱仙境,赏崂山秀色,谒曲阜孔圣,登东岳泰山,令我更爱锦绣之中华苍翠神州,也令我增知长识,饱饮情趣。啊,难忘齐鲁地,不枉齐鲁行!1200字以上 初二 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