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蛋鬼“张小涵”600字

捣蛋鬼“张小涵”

0
0
6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一米六的身高,超一百斤的体重――一个强悍的身材。没错,这就是咱们班篮球队出了名的“捣蛋鬼”――张小涵。

说起他的“光荣事迹”,那可真是一言难尽。套用周星弛电影台词的一句话就是:I服了U!

说实话,他是个打球好手,加上独一无二的强壮身材,可以说班上的中锋位置非他莫属。但是,他却有个令人恼火的问题――打球时爱“捣蛋”。

记得不久前,是节体育课。吴老师刚说“解散”,咱们这群篮球爱好者们就像离弦之箭般直奔球场,打起球来。双方打得很激烈,场面不分伯仲。比分直到快下课时都僵持不下。就在这时,我方进攻。我们将球交给了张小涵。张小涵打得特兴奋,迈着“霸王步”一条龙般杀入对方禁区。我本以为他进这个球如探囊取物般轻松,并使我方一举确立胜势。却不料此时他的老毛病又犯了:只见他高高跃起,拿着球在空中来了个优美的360度大身――对方同学笑了,因为球“应声出线”。我当时差点晕过去。

过了不久,又有体育课了。我又和张小涵分在一队。开赛前,我对他千叮嘱万嘱咐:千万不要再乱打了!可一上场,他又将我的话抛到了九霄云外――一个劲儿地乱投超远距离三分,结果可想而知――命中率低得不堪入目。到了最后阶段的关键时刻,我们队只落后两三分,为了打成功率,我们将球再次交给张小涵,想让他强打内线。然而,他竟又一次乱来――从中场仍了一个歪得离谱的三分,我晕,还是个三不沾!这还没完,无辜的老好人万宵成又成了他的发泄对象,由于那时他恰巧在内线,张小涵在回防时便噘起嘴,大声地吼:“你怎么傻愣在内线辜负我的妙传?”这句话逗得我真是哭笑不得。

唉,没办法,这家伙就这个样。谁叫他爱“捣蛋”呢?

捣蛋鬼的日记

1000字 初一 日记

关于《捣蛋鬼的日记》

《捣蛋鬼的日记》在意大利读者、特别是孩子和家长中很有影响。作者万巴是意大利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和诗人。

万巴的真名叫露易基·贝台利,一八五八年生于佛罗伦萨,卒于一九二○年。万巴当过铁路职员、记者,后来主要从事儿童文学的创作,一生写过许多作品。一九○六年,他为孩子们创办了《星期天日记》报,不久就在这份报上发表了他著名的小说《捣蛋鬼的日记》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捣蛋鬼的日记》自一九二○年汇集成册后,共重版过一百零一次,是继《木偶奇遇记》后又一本在意大利深受孩子和家长喜爱的书。《捣蛋鬼的日记》还曾被拍成电视剧和电影,书中的主人公加尼诺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捣蛋鬼的日记》是部日记体小说,主人公是一位九岁的小男孩,人们称他为捣蛋鬼加尼诺。加尼诺受到姐姐的启发学写日记,决心把自己的想法和经历的事情都记到上面去。日记记载了他在半年时间里怎么把家里搅得天翻地覆,甚至毁掉了他姐夫的政治声誉和前途,终于成为“不可教诲”的祸星的经过。

在《捣蛋鬼的日记》这部喜剧性的小说中,小小的加尼诺是一位悲剧人物。作者对他的不幸寄予深切的同情。作者尖锐地指出:在儿童的教育上,许多过错来自大人,而不是孩子们不肯改正错误。作者认为,对大人来说,要了解孩子的心理,不能过于自信,不能总以大人的身分训斥孩子;作者认为,在不少情况下,孩子的意见和想法是有其道理的,一味地对他们压制往往收到相反的效果。作者强烈反对对孩子搞粗暴的体罚和殴打,因为棍棒只能伤及皮肉而不能抹去他们的思想。作者提出,要教育好孩子,大人的表率作用很重要。言行要一致,说一套做一套或者遇事采取实用主义,只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产生消极的影响。

加尼诺生于一八九七年意大利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作者通过加尼诺周围的环境和人物的描写,暴露了那个社会许多丑恶的现象。书中,作者表现了比较鲜明的爱憎,他不仅对被视为穷要饭的巴罗佐悲惨的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而且无情地鞭笞了自私残暴的寄读学校校长、校长老婆以及他们的帮凶厨子;愤怒地控诉了他们对孩子在精神上的折磨和在生活上的虐待。作者还活龙活现地勾画了加尼诺的姐夫,那个不择手段谋取遗产、向上爬的马拉利律师,以及加尼诺朋友的父亲——一个在讲演中大谈为劳动人民谋利益,而实质上却想让面包归他一人所有的资产阶级政党领袖人物的虚伪嘴脸。此外,作者也抨击了资产阶级的竞选制度,揭露它不过是一个骗局,一场闹剧。

《捣蛋鬼的日记》充满幽默感,但读者在发笑之余还将回味其中的深刻含义,从而获得一定的教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记叙文
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