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变迁
穿越长长的时空隧道30年弹指一挥间,却能让日月峥嵘,却能让梦飞翔。30年我们伟大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想要说的真是太多太多,真不知从哪说起。不如你就跟着我从我们家的一组旧照片看看我们家的变迁。
首先是一张拍于1978年发黄的照片,照片中是两间低矮破旧的砖瓦房,爸爸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房子里度过的。冬天冻的瑟瑟发抖,夏天热的汗流浃背,遇到雨天锅碗瓢盆就成了接水的工具。几十户人家的大院里只有一个水龙头,一个厕所。人们每天都会为洗衣服上厕所而发生口角。爸爸现在说起来还真是不堪回首。
第二张是拍于1984年的黑白照片,奶奶在单位有幸分到了一套55平方米两居室带厨房的楼房,房屋光线充足,爸爸终于有了自己的房间,家里也拥有了一台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美中不足的是一个楼道的几户人家还要共用一个卫生间。
第三张是拍于1994年的彩色照片,是奶奶在单位集资购买的三室两厅一卫的楼房,家里新买了25英寸的彩色电视机和电冰箱。爸爸在这结了婚,我也在这度过了童年的9年光阴。可是一张大床上睡这我们一家三口让我感觉到空间是那么的狭小。我多么盼望自己有个房间啊。
最高兴的是2008年,我和爸妈搬进了新买的三室两厅两卫140平方米的楼房。精美的装修﹑全新的家具﹑宽大的液晶电视。我也拥有了自己的卧室和书房,爸爸还给我买了一台电脑并上了宽带,它让我学到很多新的知识。我现在非常爱我的新家,欢迎你到我的新家来做客。
爸爸曾经自豪的说他们是幸运的一代人,因为他们见证了祖国改革开放30年带给的实惠。我说我比他们更幸运,有改革开放30年的基础,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美好。从我们的家的变迁与发展的事实,我深刻领悟到一个真理:只有祖国这个大“家”繁荣昌盛,才能有每一个小“家”的幸福美满。家是社会的细胞,折射着时代的影子,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发展,相信我们家的生活,将会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越过越红火。
河南省信阳市明港镇一小六年级:梦s语
致我的童年
“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人的一生,有很多值得自己回忆,第一次上班,第一次成功,美丽的容颜,大学的时光……却谁也忘不了自己的童年。
刚与童年离别不久的我,每天都会坐在窗边幻想自己与它再次相见,走在路上回忆童年的时光,拿起糖果品尝童年的甘甜。
童年,我的童年,在不知不觉中以悄然离去,给我留下了悔恨、欢喜、苦涩、希望,让我爱恨交加。
童年,像一阵清风,一场春雨,一道闪电,一秒的时间;似存在,似虚无,似刚到,似已去。何是真?何又是假?我早已无法分辨。
现在,我只是一名初中学生,没有太多值得自己回忆的东西,唯有童年,能使我破涕为笑,笑中带泪,梦中的童年,童年之中的梦,美好的语无瑕疵,爱不释手。
童年,我现在唯一值得留恋的一段记忆,若无你,我的世界便只有黑白之色;若无你,我的喜与恨又从何而来?
在童年终究会对我说:“再见!”是啊,美好的东西往往不能留存太久,若我可以许一个愿望,我愿意是“再过一年童年”。
你走了,我只能含泪微笑。但在拥有你之际,我并未全心的保护。
童年,我的童年,在你来临之时为何无人诉说你的美妙,当你离去之后为何处处是你的伟大。
你在哪?到哪能在与你相见?但愿,与你再见之时,不要擦肩而过。但愿与你再见之时,不要擦肩而过……
“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
相似题目
-
家的变迁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特别喜欢去外婆家。我的外婆家在美丽的太湖之滨—无锡。离太湖很近的,一个闹中取静的小村庄。那里有外婆外公年轻时就盖好的粉墙黛瓦三层小楼,和邻居们一家连着一家。长长的一排看起来像现在的“联排别墅”。这些小楼前就是很大的一块水泥场地,再往前还有一片小花园。小花园里种着桃树和梨树。边上搭着鸡棚和鸭棚。外婆家可好玩啦!小时候我每次来都在水泥场上追鸡赶鸭,抱猫遛狗。长大后我发现了一种超级好玩的游戏。“外婆,粉笔在哪呀?”等拿到粉笔后,我就迫不及待,兴高采烈地跑到水泥场上,用着五彩缤纷的粉笔在这片大场地上画画。画出一朵朵争奇斗艳的鲜花,还有草地和蝴蝶,大山和大河……最好玩的还是看小鸡小鸭啦,看,它们长得活泼可爱,身上还都有那嫩黄色的绒毛,真是人见人爱呀。外婆村上的人也都很热情,他们会夸我画的画,也会跟我一起玩。可是自从我上了小学,就一直听妈妈说要拆迁了。再过了一段时间,我来到了外婆的新家。那是一栋栋的高层楼房,外婆住在18楼,在新家里面,我看见了好大的电视,看见了又干净又柔软的沙发,还看见了一盆盆绿植,一切都是崭新的。新家很漂亮,也有大大的阳台。夏天我可以坐在阳台上晒着太阳,没有蚊子苍蝇打扰,冬天我可以不穿鞋子趴在地板上尽情玩耍,因为地板是热的。虽然,我再也不能在水泥地上画画了,不能逗小鸡和小鸭了,也看不到了那些可爱的邻居们了,但是,如今现代舒适的生活我也越来越喜欢。正所谓有得必有失,你说对吗?600字 五年级
-
家的变迁听妈妈说,她搬过三次家。妈妈小时候,与外婆、舅舅租了别人的私房屋住。不久,那房东从中山回来了,外婆他们只得搬家。他们搬到了公房。那间房子又破又烂,终年不见阳光。一到梅雨季节,家具都长出了白白的猫。由于地势低,一下大雨,妈妈一家只能穿着雨鞋进出。爸爸、妈妈结婚后,他们住进了文化宫的办公室楼,虽然比以前的房子结实一些,但是房间很小。煤气柱只能放在走廊上,下雪时,雪花飘到煤气柱上;若是下大雨,飘进来的雨水则把煤气柱淋的湿透,而我妈妈只好穿着雨衣洗菜。我2岁的时候,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家。我们家在繁华的人民路上,有100多平方米。客厅、房间、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米兰花儿在阳光下含笑开放、发出阵阵清香。我们家还有了电脑、电视机、空调、热水器……外婆也有了自己的房间。我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美满。你们说,我们家的变化大不大??300字 四年级 叙事
-
家的变迁今天,我突然心血来潮,想让爸爸带我到我们家以前住过的地方去看一看,爸爸爽快的答应了。我们首先来到位于旧市区的大同路,爸爸指着路旁的一排高楼说:“以前,这一片都是平房,我们家就住在这里。那时住的是旧瓦房,破烂不堪。非常潮湿,墙壁上长满青苔。没有自来水,全家的用水都得到水井去打。没有电,晚上就点一盏煤油灯。”我既惊讶又迷惑:“那么落后呀!后来呢?”爸爸说:“后来,我们又搬到了和平里的新家。那是一座两层楼,用上了电、自来水。在这里,我们家还买了电风扇、黑白电视机。”“我怎么不知道呀?”爸爸笑着说:“那时还没有你呢。你出世时,我们早已又搬了新家了。这回是搬到了五层楼房,家里换了彩电,还陆续买了冰箱、空调等高级电器。”“是吗?”我充满了好奇。“不仅如此,我们家还安装了电话,用上了石油液化汽。生活水平大大的提高了。”说完,爸爸又带着我到几处旧居去逐一看了一遍,那些地方现在都盖起了一座座高楼大厦,再也看不到以前的旧房子了。看完旧居,我们回到了现在的家。这是一座崭新的九层楼,家里更加的漂亮了,光滑的地板、洁白的墙壁、明亮的铝合金窗,精致的壁橱。家里有了电脑,还用上了宽带。坐在客厅宽大的沙发上,回想今天的所见所闻,通过我们家的几次搬迁及故居地的变化,我看到了我们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国家将会变得更加富饶,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加美好!500字 四年级 叙事
相关推荐
-
变迁最近,我有机会读了一本好书。我想应该是其他同学很少读到的书——《东光县志》。这本书优美的文字、丰富的图画,把我带到了过去的岁月。我的爸爸参加工作那会儿,现在的光明广场还是一个大水坑,其周边是绿油油的田地,还有许许多多破旧的小土房,一家好多口人挤在一个二十多平方米的屋子里。弯弯曲曲的土路又窄又洼,人们的穿着单调土气。那时候吃饭是有什么吃什么,吃饱就行。而现在,一片片土地上高楼拔地而起,直插云霄。宽阔的马路干干净净,笔直地伸向远方。人们穿得整整齐齐,特别时尚,吃的都是些绿色食品,要什么有什么。住的是一百二十多平方米的房子。正在我感慨万千的时候,爸爸走过来,接了一杯矿泉水,说:“是呀,这三十年的变化真是太大了,就说这水吧,我小的时候,喝的都是河水,你爷爷为了一家人一天的用水,得跑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挑水,一挑好几趟。再后来,生活好了一点,好几户人家打一口井,每天都是手压肩担。再过上两三年,家里有了自来水。到了你们这一代,喝的都是矿泉水、纯净水。”爸爸喝了一口水,接着说:“再说这电视,我小的时候,经常挤到邻居家里去看一个9寸的黑白电视,人特别多,能把门挤破了,但都津津乐道。再过两年,时兴14寸的黑白电视,你爷爷攒了一年的钱,咬咬牙换了一台日本进口的,但来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少了,人们都有自己的电视了。再后来,便换成了彩电。到现在,人们看的都是大彩电、大液晶、大屏幕。”听了爸爸的话,看了书里的文章,我真是感慨万千。“啪”,合上书,虽然只看了一部分,但已让我思绪良多。现在人们的工作越来越忙,精神越来越好,穿的越来越时尚,吃的越来越讲究。总之一句话,时代进步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家乡的景色更加美丽了!是啊,家乡的水在变甜,家乡的屋在变大,家乡的路在变宽……从家乡的变化中,我看到了未来,看到了一个伟大祖国的缩影!河北省沧洲市东光县实验小学六年级 吕相医700字 六年级 叙事
-
变迁假日里,姑姑搬家了,爸爸和妈妈带我去姑姑家,祝贺姑姑的乔迁之喜,用徐州话说,就是叫“燎锅底”。走进小区,我不禁大吃一惊!那里环境幽雅,大片大片的草坪和挺拔的大树,好像高兴的在对我们微笑,四处飘荡着花朵的芬芳,各种健身器材一应俱全,老人和孩子在广场上玩耍着。姑姑家住在五楼,我们按下门铃,姑姑打开了房门。走入房屋,我眼前一亮,客厅的地是用木地板做的。墙上挂着一台50寸的液晶电视,米黄色的沙发,柔软舒适,卫生间里干净整洁,厨房里各种用具时尚豪华。走进姑姑的卧室,一米八的大床,鲜艳的窗帘,漂亮的台灯,好看的家具应有尽有。坐在沙发上,望着气派的电视机,我不由得想起了姑姑曾经住的棚户区。从前,破败的棚户区里有许多低矮的房屋。那里面阴暗潮湿,每逢雨季,那些屋子里都有食物霉变的气味,有一次,我去姑姑家玩,竟然在姑姑的床上发现了西瓜虫,这令我害怕极了。而且,在以前,那道路狭窄。每次阴天下雨,便会污水横流,道路泥泞不堪。更让人忍受不了的是,那里十几户人家共用一个公厕。姑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了十几个年头。一家八九口人要挤在二三十平方米的屋子里,连哥哥的写字台都放不下。我们在姑姑的新家里,她热情的招待我们,虽然她忙来忙去,但是在她的脸上,却挂着满足的微笑。现在,常见的棚户区已经变成了高楼大厦;狭窄的小路已经修剪成了宽阔的柏油马路。爸爸说:“棚户区是凤凰涅盘,浴火重生!”爸爸说的没错。如今,百姓们安居乐业,生活的十分幸福。啊!徐州,你的发展真令我骄傲!江苏省徐州市三十六中附小六年级:胡雯清550字 六年级 叙事
-
小镇变迁我的家乡是一座畔水小镇,地处湖北省松滋腹地,巫山余脉在此交汇,地形多为平原、岗地。北靠长江支流——松滋河,南接森林公园——洈水风景区。版图面积有115平方公里,人口总数超过13.5万人。我就是那十几万分之一,我在那里出生、长大。仍记得,小时候的我和伙伴们穿梭在荒地里、树林间的嬉笑打闹。我们相约在在晚饭后、日落前,在家的后山上。踩在落叶铺成的地毯上,我们感到酥酥的舒服。阳光透过细密的树叶和枝桠落到我们身上,欢笑阵阵,惊动了林中鸟雀。后来,似乎我长大了,那片小树林就不见了。等我再去寻觅的时候,发现眼前的是一条蜿蜒向远方的马路。不止那片树林,这些年来,小镇发生了巨大变迁,尤其是在交通方面。尤记得从前在二环路上有一家很热闹的超市,每每光顾总是喜欢调侃“乍一听二环,还以为多中心呢!其实没有三环了。”十年间,不仅修了三环,还修了四环,五环在建中。就这样,一张交通立体网从小镇中心徐徐张开,开始沟通邻镇,联动四方。三环内主要是本地人民居住活动的地方,三环开外便除了路还是路了,确切的说,主要用作过客的来往交通。要想经济有生机,那么交通必须有活力。事实证明,交通四通八达后的小镇经济更有生命力了。从前松滋的路是经不起春运时期的车水马龙的。印象中很深的是通往小镇的城南桥,堵车堵上十分钟是家常便饭,若是碰上大型货运车,更是令人头大。但是现在,桥不仅重修拓宽,还在桥上安置了灯笼状的红色路灯。堵车的情况少了,回家的心更是暖了。我很高兴,能够看到家乡的小城镇和其他地方的城镇一样,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大踏步地向前走着。650字 六年级 说明文
-
岁月变迁以前常听到爷爷奶奶述说爸爸小时候的故事。在爸爸小的时候,生活很苦,没有现在那么多的高科技,没有手机、电风扇、空调、网络等。那个时候,如自行车、电视机、电话乃至猪肉都是奢侈品。电视机估计整个小村也就那么一到两台,而且还是那种带着一长一短两根天线,仅十二吋或十四吋的黑白电视机。爸爸小时候,一日三餐仅中午能吃饭,基本都是素菜不见荤腥,早晚都是自家腌制的萝卜干或咸菜就着稀饭。因为养猪所以种了好多山芋,山芋藤拿来喂猪,山芋很多时候就当成了主食,混杂在一日三餐中,以至于现在爸爸非常非常讨厌山芋。但如今山芋是非常好的杂粮,山芋藤也是很有营养的绿色食品了。那时候根本没有现在那么多琳琅满目的零食,也基本吃不上猪肉,虽然爷爷家养了猪,但猪养大了都是卖钱的。只有在逢年过节或者有亲戚长辈来的时候,才能吃上猪肉,而且还是那种很肥很肥的猪肉。爷爷说每当烧猪肉时,爸爸和叔叔就围在灶头边直转悠,不停地念叨着“好了没有、好了没有”,直到烧好尝到了才罢休。吃的时候也是狼吞虎咽不带咀嚼的,一块一口吃到满嘴油腻。或许是小时候都是吃的肥肉吧,爸爸现在也很讨厌肥肉。因为爷爷奶奶都忙着田间地头的活计,爸爸上学都是自己走的,不管刮风下雨下雪都没人接送。放学后还要割猪草、做家务,作业也是拿个小板凳在昏暗的灯光下完成的。不过爸爸说他们的童年很快乐,尤其是夏天,各家各户地乱窜,或聚在一起户外到处跑,饿了、渴了就在田边地头采个瓜啃啃,热了就往河里一跳。那时的河水很清澈,可以直接喝,经常在河里一泡就是整个下午,游泳都是自己在河里边玩耍边自学的,就是泳姿不好,更多的是狗刨式。傍晚时分,一手拿个带把的自制塑料袋,一手拿根小竹杆,端头系上线吊着蚯蚓等诱饵,到水稻田间或菜地里钓田鸡、青蛙,用来喂鸡、喂鸭,只为了鸡鸭能吃饱了多下几个蛋。晚饭过后,家家户户在门口拿两张长凳一放,两片大门门板卸下来直接搁在长凳上,大家坐在门板上唠嗑纳凉,人手一把扇子,边扇风边驱赶着蚊子。小朋友们三五成群地到处乱跑,或嬉戏、或追逐着萤火虫,很是热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现在人们的生活有了非常大的改变,吃的、穿的、玩的五花八门,还出现了很多高科技产品,如智能手机、洗衣机、空调、网络等,人们出行都是汽车,孩子上学放学都有家长接送。我们的生活富裕起来了,但这也提醒我们:即使富裕了,也不能忘记贫穷生活时那种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1000字 六年级
-
玩具变迁我总爱追着爷爷问一个问题:你那时候玩什么玩具?爷爷小时候,祖父会带着爷爷上山,寻找好一阵,挑选出那根粗细匀称,长相整齐的“Y”字形树杈,就砍下来带回家做弹弓。那时的弹弓除了要寻找到一根标准的弹弓柄,还用需一根粗粗的、结实的橡皮筋,缠绕在树枝两头,再用废弃的塑料烧成塑胶水,把塑胶水一滴滴小心地滴在皮筋的接头,把皮筋凝固住,剩下的塑料水倒在沙堆上做成拖物皮,一只威力十足的弹弓就制作完成了。爷爷用这只弹弓进山打鸟,下水捉鸭,每次都带着满满的收获得意洋洋地凯旋而归,别提多威风了,邻居的孩子可羡慕了。那只弹弓承载着爷爷简单的童年。那只弹弓一直挂在老家的堂屋里,依然精神抖擞,威风凛凛,只是现在没有人再玩它。爸爸的玩具和玩法就增加了很多。大多是自己做的,有风车、风筝、陀螺、铁环等。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爸爸给我讲自己做风筝。竹子要削成极细长短一致的竹片,固定成“十字架”形状。一张极薄的正方形油纸画上喜欢的画,四角分别剪出小孔,固定在“十字架”上,缠上丝线就可以放飞了。爸爸常带着自制的风筝,逆着风,飞奔在田埂上,风筝随风直上,像是带着爸爸的梦想翱翔空中。现在我偶尔还放飞这只风筝。爸爸看着它飞得这么高,脸上总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我从小就要比他们幸福多啦。我的玩具就琳琅满目,花样别出,溜冰鞋、格式玩具枪、陀螺、积木……很多玩具都具备了,声、光、电的高科技元素,样式也精美了许多。我常拿着些新奇的玩意“请教”爷爷,我们爷俩也因此为了彼此不同的想法而进行讨论,爷俩乐此不疲地玩在一起,乐成一团。爷爷说我的玩具让他增长了不少见识,跟我一起玩玩具很幸福。爸爸也说他比爷爷幸福,我比他幸福。我也这样觉得。爷爷那时是山林里的快乐。爸爸那时是田野间的快乐。而我的快乐来自他们却比他们多得多。经过爷爷那一辈,爸爸那一辈,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我从我最心爱的玩具上体会到了。到了我们这一代也必须抗过祖辈的旗帜,努力奋斗,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800字 六年级
-
变迁“大虎,还不快去挖野菜!”爹大吼着,一脚把他踹了几步远。“爹,全县的人都在挖,都已经挖完了,还怎么挖啊?”大虎踉踉跄跄地爬起来。“去后山,快点,不然晚上汤都不准你喝!”大虎一瘸一拐地来到后山,把眼睛睁得大大的,生怕漏掉一根。晚上了,大虎提着30多根野菜回到了破旧的家中。爹叫大虎妹子洗一半煮了,一家人狼吞虎咽之后赶快上了床,免得一会儿又饿得不行。一家人在床上翻来覆去,攥紧的拳头拼命地抵住那不安的胃……撕扯着狂风的雪越下越紧,那破旧得千疮百孔的棉絮再也遮不住侵入骨髓的寒气……21世纪初的一天,仁怀市酒都新区:“回来了,小虎?”“呃。妈,我的作业多得不得了,你去给我把电脑打开好吗?我要上网查一些资料。”小虎答道。“你先来帮我这鱼杀了再说吧。”“哎呀,又是吃鱼!你换个口味行不?”“吃鱼能补脑,你小子还嫌?”“蕨粑的营养价值那么高,跟你说了那么久了,你不去买来给我补补,就是鸡呀鱼的。妈,我求你了!”“那是饿饭年头的人吃的东西,你以为好吃得很。想吃的话明天我就去买来你尝嘛。”小虎喜形于色,心花怒放,眉毛扬得老高,哼起了“咱们老百姓,今儿真高兴”,脚在木地板上打起了拍子。窗外的花园里,蜜蜂哼着小曲儿,花儿随风跳起了秧歌,一切显得是那么的生机勃勃。21世纪20年代,周末,仁怀机场:“爸爸、妈妈,我们还是不出去玩了吧,每个周末都飞来飞去,这人挺累的。我们去山野里玩玩吧,反正都是玩儿?”“好吧,我们改道!”一家人沿着田间小道轻快地走着。风儿轻轻的吹拂着,柳絮在天空自由地飘飞。欢声笑语随风飘散,直达云霄。享受生活,已经成为虎子一家及很多人在这个时代的生活方式。650字 初二 叙事
-
变迁中秋夜,我们一家团圆,我这个小记者要采访家人,说说自己眼中我们家的变迁。没牙的太公颤巍巍地说:“记得我们小时候,一家八个人,就挤在两间茅草房里,灶台占去了一半的空间。晚上你太婆就在油灯下给你爷爷姑婆们做布鞋,我在旁边搓绳,到集上拿去卖了替补家用。外面下大雨,家里淋小雨。八个人钻一个被窝,你爷爷他们常常为了抢被子、争抢稀饭吵起架来。那真是家徒四壁呀!想读书,只有做梦了。”满脸皱纹的奶奶清了清嗓子说:“我们小时候住上了砖瓦结构的平房,每到夜晚,爸妈总是忙着给我们打扇驱蚊,最有趣的就是小伙伴一块,用自己做的木头枪,玩起打仗的游戏。有时候,我们也抽陀螺,也打水仗,玩捉迷藏。要想父母买玩具,没门!父母问得最多的是今天打猪草了吗?晚饭烧了吗?美孚灯下,我们翻弄着揉皱了的课本。课外书,根本买不起。读书,那完全靠自己努力,父母从不过问。”一旁的爸爸顿了顿接着说:“今天我们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大楼房,家里添置了大彩电,坐在家中就能了解天下事。烧饭,电饭煲;炒菜,煤气灶;衣服脏了,交给洗衣机;天气热了,开空调;想吃冷饮,冰箱里找。要联系亲朋好友,或打固定电话,或打手提电话,或上网发电子邮件,开个QQ视频,任你多重要的信息,几秒钟就传递完毕。科技发展了,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有,越来越方便。”采访完长辈,我大开眼界,科技发展让人们生活幸福的观念深深地扎进了我的心田。550字 五年级 叙事
-
变迁江苏在全国来说可以算是一个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而其中的常州及武进地区也毫不逊色。在如此繁荣的地方,其饮食问题肯定不容忽视,因为餐饮业也是一个地区繁荣的标志。今天我们就餐饮问题问了几位“当事人”,看看他们是怎样看待与对待的。首先是摆在街头的活动小摊,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他们服务周到,其食品味道也好。我们问过小摊的“老板”――一位老伯这摊子的历史,他说这摊子是他父亲留下来的,他们老俩口全靠这些资金过日子,说到这他拿出了“合格食品”的红带了。一个小摊就如此令人满意,我们的目标便转向了较大一点的摊位――祖传煎饺子店。这也是一家历史悠久的老店,其饺子以价廉物美而出名,以卫生干净而招众,以服务周到而得心,这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早晨买饺子当早餐,中午买饺子作午餐,上午买饺子当点心,半夜买饺子当夜宵,其乐无穷。紧接着我们的目标转向了更大一点的地方――比萨饼店,此店环境优美,服务员素质很高,老板也为其电忙得不亦乐乎,以至于没空接待我们,害得我们白白等了3个小时。最后我们从他口中了解到此店开张不久,顾客不多,所以正在忙着做宣传工作。坐在这三层楼的餐厅里享受着比萨饼的美味,真是别有一番滋味。通过对低中高档的餐厅的调查,普遍有一个优点:就是食物卫生搞得好,而且营养丰富。卫生搞好了,疾病自然就少。但对于高档餐厅来说,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价格太贵。比如比萨饼店,我们才吃了几块饼,就有100多元从我们手中溜走了。此地方只能高档人享受,普通老百姓消费不起,这也是比萨饼店冷清的原因之一。不过常武地区餐饮业的总体情况还是不错的,我想明天常武地区的餐饮业将更加辉煌。650字 初二 叙事
-
变迁早上阳光灿烂,妈妈要我和她一起回老家,我不乐意,妈妈就对我说:“家乡的变化可大了,路也不在是以前的泥泞的小路了。”我不相信,就勉为其难地答应了妈妈。我们在离老家不远处下了车,我的脚踮着地,生怕又踩进烂泥坑里,等我站好了,一看真是熔光焕发呀!百鸟齐鸣,鲜花盛开,绿树成荫。“好美的景象啊!”我不禁赞叹到。“那个脏池塘到哪去了?”我默默地想到。啊!那个脏池塘现在干净多了,水清清的,连里面的鱼游来游去都能看到,这里也是人们洗衣服的好地方。我都被这景象迷到了,都忘记去奶奶家了。踏进家门,一看,彩电,冰箱样样齐全,破旧的沙发也换成新款的了。我愣一会儿,突然想起奶奶要做饭,我赶紧去问奶奶木柴在哪里,奶奶笑嘻嘻地说:“孙子,你到厨房看看。”我跑过去一看,电饭锅摆在柜桌上,豆浆机也在那摆着……我出来笑着说:“奶奶,咱家也赶上新时代了呀。”奶奶笑着说:“你来的路上,没有看见水泥坑吧。”原来是这样,来的时候只顾欣赏风景,连踩在脚下的新修的水泥路都没在意呀。家乡的变化真大呀。我越来越爱我的家乡了。400字 初一 叙事
-
我们家房屋的四代变迁偶然的机会,从奶奶的百宝箱里翻出了几张老照片,吸引了我的眼球。有草棚、平房、楼房、别墅,那可都是我们家曾经的住房,于是,在奶奶的讲述下,我了解到我们家房屋的四代变迁。第一代:茅草屋时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地点:桐乡××村特点:遇风易倒,遇雨易潮,遇火易着那个年代的村里,人们住的大都是茅草屋。稻草扎成的墙,稻草盖成“人”字形的屋顶。住在茅草屋遇到雷雨交加,里面的人往往胆战心惊,担心连夜的阴雨冲跨了屋顶。雨过后,生活用品全浸泡在水中,潮湿发霉。一到冬天,凛冽的西北风从草缝中直穿而入,甚至掀掉屋顶,露宿在无尽的绵绵长夜之中,人躲在被窝里瑟瑟发抖。在干燥天气的时候,做饭也成了特危险的事,一不留神,一点火星就能家毁人亡。第二代:砖瓦平房时间: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点:老地方特点:光线不好,常常漏雨在当时农村到处可见灰白色的平房。土砖砌成的墙,黑瓦盖的屋顶,并使用木材作为柱子和顶架,增加了牢固度。地上铺了砖块或大石板用于防潮。与茅草屋相比,砖瓦房“夏可避暑,冬可御寒”。但时间一长,土墙会脱落,屋顶也不密封,“黄梅时节家家雨”。屋内抵不了潮气,生活在里面的老人常会犯风湿病。傍晚时分,人们只能用煤油灯或蜡烛照明,昏暗而且不便。一家十几口人,一到晚上挤在几间小房子里,睡觉是打发时光的唯一办法。那个年代,每家的人口很多,随着儿孙们的长大,在这有限的地基上,平房越来越满足不了需求。爸爸及几个兄弟要结婚了,为了有更多的空间,大家便要向空中发展。第三代:两、三层的楼房时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地点:扩大几倍的地基特点:牢固宽敞、缺少美观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都想迫切改善自己的生活。600字 高二 叙事
-
小镇变迁我的家乡是一座畔水小镇,地处湖北省松滋腹地,巫山余脉在此交汇,地形多以平原、岗地为主。北依长江支流——松滋河,南傍森林公园——洈水风景区。版图面积有115平方公里,人口总数超过13.5万人。我就是那十几万分之一,我在那里出生、长大。仍记得,小时候的我和伙伴们穿梭在荒地里、树林间的嬉笑打闹。我们相约在在晚饭后、日落前,在家的后山上。踩在落叶铺成的地毯上,我们感到酥酥的舒服。阳光透过细密的树叶和枝桠落到我们身上,欢笑阵阵,惊动了林中鸟雀。后来,似乎我长大了,那片小树林就不见了。等我再去寻觅的时候,发现眼前的是一条孤寂却又繁忙的公路。不止那片树林,这些年来,小镇发生了巨大变迁,尤其是在交通方面。尤记得从前在二环路上有一家很红火的火锅店,每每光顾总是喜欢调侃“乍一听二环,还以为多中心呢!其实没有三环了。”十年间,不仅修了三环,还修了四环,五环在建中。就这样,一张交通立体网从小镇中心徐徐张开,开始沟通邻镇,联动四方。三环内主要是本地人民居住活动的地方,三环开外便除了路还是路了,确切的说,主要用作过客的来往交通。要想富先修路。事实证明,交通四通八达后的小镇经济更有生气了。从前松滋的路是经不起春运时期的车水马龙的。印象中很深的是通往小镇的城南桥,堵车堵上十分钟是家常便饭,若是碰上大型货运车,更是令人头大。但是现在,桥不仅重修拓宽,还在桥上安置了灯笼状的红色路灯。堵车的情况少了,回家的心更是暖了。我很高兴那天,我拿着报告书欢欢喜喜的站路队,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小孩子在草地上玩耍,他们玩得好开心,无忧无虑的,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小时候喜欢在草地上悠闲的躺着抬头静静的仰望着那蔚蓝的天,看着那雪白的云,看着那自由飞翔的小鸟,仿佛无忧无虑的。那个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年代,像是蒲公英,吹散无影踪树叶由绿变黄。一阵风吹过,叶子翩翩起舞,欢快地投向大地妈妈的怀抱。树叶由绿变黄。一阵风吹过,叶子翩翩起舞,欢快地投向大地妈妈的怀抱。孩子们采集着千姿百态的树叶,颜色也丰富多彩。一缕阳光优雅地穿过树叶缝隙投射在书面,形成一个又一个精致有趣的图形。800字 五年级 写景
-
变迁作文我记得小时候回姥姥可谓是一波三折,首先,交通不便是最大的难题,先是乘8个小时的火车,再中转长途汽车颠簸4个小时,来到县城,然后就没有公交车了。得自己想办法,一般人们都会租乘一辆两轮摩托车,手里拎着大包小包,往村里赶。回想整个回家的路程,就像行军打仗般的场面一样轰轰烈烈!其次,就是生活条件艰苦,每天做饭取暖都用劈柴,整个屋里就像天宫一样烟雾缭绕,让人睁不开眼。其次就是没有电视看,还老停电。就连蜡烛和煤油灯都变成了生活必需品!今年过年,我们又回了一趟姥姥家。总体而言,与几年前相比,现在的交通便利程度可谓有翻天覆地的变化!简单地说:从纺织城上高速公路到姥姥家县城下高速,时间也大大缩短了整整5个小时。一路上车辆都整齐有序,有条不紊的行驶。特别是从县城到村里之前要租乘两轮摩托车的那段乡村公路,如今也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大道。走进规划好的新农村,家家户户红瓦白墙,一片片现代化的建筑物拔地而起,天然气.数字电视.互联网络一应俱全。再也看不到几年前的茅草屋了,山坡上原来人们住的房子也不见了。站在村头田间放眼望去:一座座白色的蔬菜温室看不到尽头,里边全部种植着反季节蔬菜,让姥姥一家人告别了几辈人都在重复做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田间劳作时代!晚饭过后,外公一边摸着我的头问我这一路上的感受,一边又兴高采烈的给我们讲起了家乡这几年各方面为何有如此大的变化,姥姥也不停地在旁边补充,生怕外公讲漏掉什么细节似的!原来呀!我们一路上所看到的巨大变化与国家支农惠农的政策息息相关,正是有“村村通公路”“农村五通”“稻田回收统一管理种植”“山顶不能有住户统一规划住所”等好政策的出台,才使外公外婆家能迅速告别过去,享受当下的小康生活。外公似乎也非常满意如今的生活,因为他们每月都能按时领取工资,所以嘴里不停的说:“都是政策好!都是政策好啊!”听完,我在想:这可能就是老师常说的人民富强吧!我们国家8亿农民,如果都能过上这样的小康生活那该多好啊!但愿这样的富强能一直延续,直到永远!五年级:张文渤800字 五年级 叙事
-
凡事变迁光阴荏苒,斗转星移,短短几十年间,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前的家乡是一个色调的,灰色的瓦,黄色的墙,偶见不同的便是几间小平房,门前一片小空地上,旁边堆着一些杂七杂八的物品,有刚从地里驮回来的犁,去年留下的玉米杆,还有准备去栽种的土豆块……前些年,政府颁布了新政策,要求每家每户必须在屋外墙上刷一层白石灰,实现迈向小康的坚实一步。然后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大家面带欢色搭好架子,提上石灰浆便开始了。几天过后,村子里变了,变得让外出打工回家的叔叔婶婶们都很难认出来了。房屋布局一如既往,但从前的灰色调已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的白,有些如雪一般,在蓝天白云,绿树红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明亮。近几年来家乡的变化越来越大,村子向外扩建了,在政府的一系列政策下,房屋变的紧实了,款式变得多样了,电视剧中的小洋房在村子边周围建起了几栋,上面缀着精美花纹,龙形虎态。村中央贯穿着一条白色的带子,那是前不久新修的马路,不时有几辆车从上面飞驰而过。清晨和傍晚,好些孩子在路面嬉戏打闹。村口也多了个环保垃圾箱,大家也会将垃圾放进去,不再丢进臭水沟了。从前过节,都是杀只鸡,炖锅汤就凑合着吃了,吃饭过后,便聚到某家或是某处,扯扯家常,嗑两把瓜子,偶尔打点牌,一个重大的节日就这样平淡地过去了。近些年家乡在此方面可谓焕然一新,家宴上多了好多自己都叫不出来名的菜,边上还备着罐凉茶,我们总是美美地吃了个饱。新年时,晚饭后,只听屋外传来几声炸响,天空中顿时洒满五颜六色的花朵,大家乐滋滋地坐在房上看着,漫天的色彩映照在村落里,显得格外艳丽。烟花散尽后,大家就各自去玩了,小孩买烟火棒点着四处窜,大些的我们则是抱着手机和异地他乡的朋友聊天打游戏去了,大人们则是去串门子了。偶尔在马路上闲逛,还能看到外出打工的几位叔叔和大我们一些的青年。近年在国家政策的完善下,村里外出务工的人不少,平日里根本见不到,只有在春节才能见到。在一片片热闹的纷杂声中,晚冬的寒风也似被感染一般,渐渐暖和起来……自打改革开放后,听老辈人说,这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了。确实,这日子过的一天比一天好了。800字 高三
-
房屋的变迁那是一个偏僻的郊区,家里的生活十分贫穷,可以说是穷的叮当响。爸爸兄弟二人,时常穿着的都是破旧的衣服,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并且都是吃玉米、番薯等杂粮的时候多,吃米饭的时候少。奶奶、舅公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忙碌在生产队的田中,能填饱肚皮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奶奶爷爷祖父祖母一家人合住着祖辈们留下来的低矮潮湿的土屋中,那时房屋只有三个房间,爷爷奶奶住一间,祖父祖母住一间,我的两个舅公住一间。由于土屋太窄,只能几个人合住在一间房屋中,一家人受尽委屈。由于房屋建造数年,遇到下雨天,常常是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那时一家人都在想:要何时才能有一个自己的房间呢?有一个自己的书屋,那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可是那时温饱都成了问题,哪里又有钱建造房屋呢?到了1978年,落实了农业生产责任制后,我们家开始有了剩余的粮食,也有了积蓄。1983年,我家审批了地基,开始建造第一幢房屋。房屋从开始审批,到动工建造,再到正式完工,前后经历了将近三年的时间,花了大概八千多元。1986年1月,终于,我们家拥有了自己的房间,虽然还不是二层楼房,只不过是农村常见的三间六,但是在那个年代也已经是很不错的了。1994年,我们家又建造了一幢二层的新房子。1997年,父亲也在城区购买了三室二厅的商品房。我们有了自己的房屋,自己的房间,自己的书房,实现了我们一家的梦想。不知道从何时起,家乡的小镇里,那些低矮简陋的土屋全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亮堂整齐的砖瓦房,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幢幢别具一格的小别墅。前年,幺爸家也花了20多万元在城里购买了一套商品房。农村的政策好,农民的腰包也鼓了,农村家中的摆设和城里人也差不多了,有些还超过了城里人,城里人有的,农村人有,城里有没有的,农村人也有了。三十年的时间,只不过是一瞬间,我家的房屋从又低又矮又潮湿的土屋,变成了砖瓦房,变成了小洋房,变成了城区的商品房。这变化之大,发展之快,怎能不让人欣喜,不让人欣慰,不让人感慨和高兴呢!800字 四年级 状物
-
电灯的变迁许多年前,我的家乡是没有电灯的。我童年的学习时光几乎都是在那昏暗如豆的油灯下度过的。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村寨里的家家户户就点亮了煤油灯,随着风儿的吹动,煤油灯一亮一灭,一灭一亮,犹如夜空中的萤火虫闪闪烁烁,忽然间,让人觉得它们漂亮起来。母亲经常在昏暗的油灯下缝补破旧衣服什么的,往往一不小心就被衣针刺破她的指头,钻心的痛。我们小孩子也是常常在油灯下读书学习到深夜。有时,飞蛾或者其它昆虫也会勇敢地飞向油灯,演绎飞蛾扑火的悲壮。在油灯下学习,脸上难免要擦上煤油的“胭脂”了。偶尔,煤油灯也会不小心亲热一下你的眉毛和头发,这要等到第二天上学的时候,小朋友们对你莫名其妙地笑过不止的时候才会发现。然而,就是这么简陋的灯具,却伴随着我度过了小学时代,也伴随着祖祖辈们走过了沧桑岁月。曾几何时,村子里栽起了木电杆,从几十公里外引来了小水电,那时乡亲们着实高兴了一阵子,总算用上了电灯。由于电压的不足,电灯常常是“红红的”,通常是电灯和煤油灯双管齐下。尽管如此,电力的供应还是时有时无的,到了枯水季节干脆就没有了,煤油灯又成了主要的照明工具。又曾几何时,我的家乡开始了农网改造。在“嗨哟,嗨哟”的热火朝天的干劲声中,一根根高大的水泥电杆在田野、在山川竖立了起来,一条条载着强大电流的金丝银线架到了农村山寨,电灯亮了起来,犹如颗颗璀璨的夜明珠,光芒四射,驱走了山区的黑暗。在通电的日子,父老乡亲们脸上堆满了笑容,男女老少奔走相告,“通电了”,他们由衷地敲起了锣鼓,放起了鞭炮,用乡亲们的话说,有了电,农村的夜晚和白天一样。有的老人眯着眼睛,看着电灯,感叹地说“我还以为我这一辈子都见不着电灯了呢!电灯这玩艺还真好。”通了电,乡村宁静的夜晚被打破了。父辈们日出而作,日没而归的生活习惯被“搞乱”了。到了夜晚,大伙就围着电视机观看精彩的电视节目。有的还开起了自家的打米机,搞起了加工……随着时代的变迁,煤油灯完成了自己特殊的历史使命,进了家庭博物馆。只是偶尔在人们的记忆中想起来罢了。800字 初二 叙事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