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学
在古老的东方之国,文学是他们的灵魂!
——题记
有人说,中国的历史太难学。我认为我们中国的历史太容易理解,因为,文学是我们的第二语言,中国上千年的古国文化就是由一代代的文学艺术大师传承下去的……
旷世奇作出于老朽
不知在那里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了解《西游记》,就当了解半个中国。吴老先生在写《西游记》时,已经五十多岁了,在此之前,他经受了名落孙山,父亲去世的打击,写作中途还中断了几年,后来才断断续续写出了这部旷世奇作。
可能有人会说:“吴承恩写《西游记》只是为我们中国的文学上做出了贡献,谈不上具有什么中国魂。”但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在当时的社会中,经受了那么多的打击,近乎风烛残年,依然凭着自己的毅力完成这部几十万字的小说,这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中不屈不饶的民族精神吗?试想一下,一个连坚强毅力都没有的人,怎么能称得上具有“中国魂”!不错,吴老先生确实没有上战场奋勇拼杀,但在几百年后的今天,《西游记》已经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一提到它,就想到吴承恩,想到中国。一个有着坚强毅力,不屈不饶,用自己的作品让世人都记住中国的人,怎么能说他没有鲜红的中国魂呢?
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只要是中国人,都不会忘记他。是他,在战火纷飞的时刻,用他的“枪”锋利的插入了敌人的心脏。我们现在还记得鲁迅先生引用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严肃的斥责了当时形形色色的敌人。要知道,在当时那个年代,鲁迅先生可是被暗杀的对象,但鲁迅先生临危不惧,犹如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上大骂特务的气势。他依旧用他的笔,写出一篇篇文章,斥责了当时的不平等制度,痛击了当时的国民党。
记得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中写到了这样一幕:一群日本人看日本侵略其他国家,其中有中国人去做卧底,被日本人斩杀,但围观的一些中国人不仅不憎恨,而且还一起起哄,这给了鲁迅先生很大的触动,使得他弃医从文,立志要将国民的灵魂拯救出来。他想了,他也做了,他不顾自身安危,用他的笔唤醒了国民的良知;用他的笔鞭策着中国人民反抗;用他的笔痛击着外来侵略者。他用他的顽强意志,在战火连天的环境下,冒着被特务杀害的危险下,依然写出一篇篇让反动派惧怕的文章,鲁迅临危不惧,冒死解救人民灵魂的精神值得敬仰。鲁迅先生当之无愧是一位革命战士!是最有鲜红中国魂的人!
风靡世界的童话
具有“童话大王”之称的作家郑渊洁堪称得上是当代奇人,他学历不高,只是小学文凭,但他的作品可以说是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为什么他没有高学历却能写出这么多优秀作品呢?记得他在一篇故事中说:想象力,人身上最宝贵的东西。想象力确实是重要的一部分,但还有一部分是他的勤奋和随意应变。就算郑渊洁再怎么有天赋,他不努力,也一事无成,而且他并不是莽撞的在一个毫不知情的文学领域里打拼,他信奉一句话:“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这就是充分应用了当年游击队的战术。
在2008年,联合国为郑渊洁颁发了“国际版权创意金奖”,并且他是唯一获得此奖的人,这是何等至高无上的荣誉!他骄傲了吗?没有,他依旧让自己的想象无边无涯的扩展,。这时,有人也许会反驳,吴承恩让世人记住了中国,鲁迅在革命史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郑渊洁呢?向世人介绍了中国的现代文学,以及他获得的奖项,足以让国际肯定中国文学,肯定中国!
未来想象的开拓者
写作是我的挚友,不知何时我已经选择了今后的人生道路。作家,是我攀上顶峰时荣耀的称号,虽然我不可能成为写出吴承恩几十万字神魔小说的作家,也不可能变成第二个用笔当做枪的鲁迅,更不会成为一个想象力无边的“童话大王”。但我会做我自己,我会努力的向他们的方向迈进,赶上他们,并且超越他们。相信吧,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又将有一只雄鹰将中国的第二语言所形成的艺术,传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世人都由此记住两个字——中国!
美丽的校园一角
我们的校园十分美丽,学校的东南角,有一个Z字形的美丽的花坛。
在花坛里有许多树。春天,一棵棵松树,褐色的树干,足有碗口粗,笔直笔直的,满树的松叶绿的可爱,活像一把张开的绿绒大伞,在风中轻轻地摇曳。桃树也开出了朵朵的桃花,满树的桃花竞相吐蕊、争芳斗艳,远远就能闻到桃花的芳香。有的桃花已经怒放,像一张张俊俏的脸蛋儿,朝我们微笑;有的含苞欲放,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还只有一个个花骨朵儿。这些漂亮的“小姑娘”沐浴着金色的阳光,吸收着甘甜的雨露,引着蝴蝶、蜜蜂在她们身边飞来飞去。放学后,有的同学就在树下看书、嬉戏,可热闹了。
在Z字形的拐弯处,有一个跌水瀑,有两米多高,是半个蘑菇的形状,在水放的时候,水从哗啦啦的,好听极了。池里养了荷花,一株株荷花,大的像一顶顶小帽子,小的似鸭梨。有的花苞像个小喇叭,半睁半闭着眼睛,微露着金灿灿的花蕊。那片片荷叶,像撑开的一把把绿伞,有的轻浮于水面,有的立在碧波之上,似层层绿浪,如片片翠玉。池里还养了金鱼、乌龟。金鱼身体丰腴,穿着闪闪发光的外衣,显得雍容华贵。它们是那么自由自在,就像在空中飞翔。小乌龟的脑袋慢慢地伸出来了,左瞧瞧,右看看,然后摇头晃脑地向前爬去。放学后,同学们坐在跌水瀑旁的长廊上看书,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在跌水瀑的旁边有几座假山,一座座仿佛是拔地而起似的,有的像是一把利剑、有的像一座宝塔、有的像
在跌水瀑的东面,有一大片草坪。春天,黄灿灿的迎春花,一丛丛、一簇簇连接在一起,开放在返青的枝条上面。小草是春的娇宝宝,春用纤柔的雨丝织着的浴巾,洗得草儿绿的发亮、绿得水灵。
我喜欢我的学校。
指导老师:何老师
相关推荐
-
中国文学最美我轻轻叩开中国文学的大门,感受最美的力量。听!是谁在那儿吟诵出精忠报国的豪迈?是苏轼啊!一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咏出多少英雄好汉的豪情壮志。是他,赞颂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良好祝愿!看!是李白!李白道“行路难”,他却一直在走。,“歌遍山河八万里”,“惟见长江天际流”,赞出多少山川美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道出多少豪迈人生;面对挫折,他倔强地反抗着命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谁?在那举杯长叹?是杜甫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你心胸之开阔;“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你忧民之情怀;、“出师未捷身先死“是你豪迈的气概;、“哭声直上干云霄”是你无解脱的哀怨;“感时花溅泪”是破碎的河山带给你的满心沉重,“恨别鸟惊心”是盛唐的衰败带给你的无限惆怅。听,又是谁在那儿诉说着丝丝哀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丝丝绵绵的愁,触动了多少人的心弦?看!是祥子。他拉着来之不易的车,躬着腰,腿脚利索地跑着,一副年轻力壮的样子。谁会知道,正是这样一个年轻力壮的男人,却因生活中的种种压迫变成了整天吃喝赌的禽兽。老舍用真实的笔触写下了老北京下层百姓的多少辛酸苦辣。祥子的“三起三落”又唤起多少人的同情?“成功之花,背后是人们所看不到的血与泪!”是冰心!她高声赞美着母爱的伟大,淳朴的童心与自然的美妙。“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进你的怀里!”朴素一言,又道出多少儿童的真实心声?《阿Q正传》、《朝花夕拾》……鲁迅弃医从文,以辛辣的笔触批判了多少令人唾弃的社会现象。杨二嫂从豆腐西施向“圆规”的转变,又唤起了多少人对这个社会的觉醒?我行走在中国文学的道路上,时而萦绕红楼情殇梦,时而游玩于花果山之间,时而会见一百零八个好汉,时而流连于三国的英雄气概。失意时,中国文学告诉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学习时,中国文学告诉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浮躁时,中国文学告诉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我轻轻关上中国文学的大门,端起一杯香醇的拿铁咖啡,笑着,感慨道:“中国文学,最美!”初三:黄钰宁800字 初三 叙事
-
扛起中国文学的旗帜前不久,在学校借了一本《明月周刊》四十周年的纪念丛书中的一本——《大家》,其中有王蒙、余秋雨、董桥、莫言、李欧梵、王安忆等等几位作家、编辑的文章。我看了很是喜欢,更生出一股冲动与渴望。讲的都是文化,或则说是与文化有关的话题,比如李欧梵的欧洲游记,莫言在耶鲁大学的演讲等,都给予了我很多的思考。一写作真的要说实话吗?这是莫言给我的问题,他说,他是看了福克纳的小说后才知道,原来小说可以是这样的胡说八道,于是把福克纳的书丢在了一边,写起了自己的小说。这么一写,就把他的故乡高密写得不再是高密了。这曾经引来很大的非议,莫言也一再解释,他笔下的高密是整个中国的缩影,并不仅仅是现实中的东北高密乡。我就想,真的可以这样吗?在一片虚构了的土地上进行创作,真的会是一个国家的缩影吗?这好像是一句废话,但是,恰恰是因为我们常说的立足于生活而导致了我们在创作上的束缚。但是,突破了生活就可以胡说八道,连篇谎话吗?二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前苏联或其他东欧国家可以有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而中国却没有?这是李欧梵带给我的思考。他在东欧进行学术访问期间,认识了些学者、文人,他们对东欧的文学发展都有自己的看法,而李欧梵则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慢慢体会东欧文学的变迁与发展。而我,也更多地了解了东欧的文学。我在想,他们能够有自己的诺贝尔文学奖或许是与他们的历史有关。不像中国,东欧从来就没有过一个较为完整的国家——波西米亚人,捷克人,斯拉夫人,甚至是犹太人,他们经常是同在一个地域生活。这就导致了东欧常年的战争与分裂,这对东欧的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因而,东欧人的思维就不会有中国式的谦逊与顺服。所以,在东欧变成是社会主义阵营后,有这么多的反抗者与叛逆者——当然,我澄清我的立场,我是坚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追随者——导致了他们对国家与民族产生了不同于一般人的思维!米兰*昆德拉就是其中的典型。但在中国,竟然会有文革那样荒唐的事情,这也使得中国的文学进步缓慢变得不足为奇。但是在如今,中国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处在一个繁荣发展的阶段,为什么还是不能有一位导师式的文人出现,或者有人能写出堪比《呐喊》那样的小说?这是每一个文学创作者与爱好者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不管怎样,我对中国未来的文学发展还是抱着希望的,我更希望我们这一代能够扛起中国文学的旗帜,把它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900字 初三
-
文学你是苍茫的大地,是辽阔的天空;你是烟波浩淼的小岛,是萦绕升空的炊烟。你轻轻地拨动琴弦,吸引了众多过路人驻足倾听观看。你用你的心灵呼唤出千百年前的古人,请他们深情地诉说三国,大话春秋。你把人们带入历史的长卷,让人们观看赤壁之战的悲壮与激烈,让人们看到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赤胆忠心和大摆空城计的神机妙算,你让久远的历史在现代的舞台上生动再现,让人们在梦幻的王国中遨游,在自由的天空中展翅翱翔。你用灵巧的双手,谱写出一首首动人心弦的歌曲,编织着孩子们七彩的童年。古往今来,你让多少文人墨士为了你而十年寒窗,又让多少行人在书香中沉沉欲醉。你感化人的心灵,使误入岐途的人迷途知返,使执迷不悟的人弃暗投明,你是人类学习中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你让人们了解了大千世界的五彩缤纷,了解了大自然的雄奇壮丽。你酣畅淋漓的挥洒你那彩色的画笔,栩栩如生的仙鹤,形象逼真的野花便尽在笔下;你用彩色的文字尽情地描绘大自然的美丽,祖国山河的壮丽,语出不凡,字字珠玑;你用清细柔嫩的语调唱出婉转的曲子,歌颂黄河的壮观,长江的源远流长。你也会有感情地低吟一首小诗,或吟诵一篇文章:“山之仁,在于它涵纳了苍天古木,孕育了豺狼的凶吼……”优美的语句无不体现着你那博大的胸怀。你是沁人心脾的清泉,洗净了人们心中的肮脏;你是熏人欲醉的春风,驱散了人们心中的乌云;你是一只无形的手,无时无刻在不鞭挞着人类心中那些卑微的东西。你使肮脏的东西变得干净,让人们不再为卑微的东西停留,你从无边的苦海中救出那些奋力挣扎的人,使人们的情操得到了陶冶。文学,因为你的存在,而让人们的生活变得如此丰富多彩,若是没有你,人们可能现在还停留在那久远的过去,永远也不可能发展到高科技的今天。文学,世界因为你的存在而精彩!700字 初三 散文
-
文学进入学校不久的新生,学校的文学社便召集了一次小小的社员会,准备从这批新生中挖出一两颗闪烁着光芒的钻石。我有幸是这批新生的一员。我想他们有一步是走对了的,他们一见面就发起文学报来,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他们的共同目的是为了扩大影响力也顺便让学弟学妹们认清文学社的实力。而我也借此机会,做了一个决定。一角新闻专栏几篇零碎的小诗文外加一两幅得过奖的画还有几句貌似很新意的英文,简简单单的构成一张所谓“文学报”。这是不是太格式化了。我最看重的那几篇文章也无不令人失望。这种“美好的情操”都是在应试教育中陶冶出来的吧?!这不禁让我想起我的一位姐姐,他现在在市某一重点高中读高二,按常规来说时间应该比较金贵。那是今年的春天,我辍学在家里干点琐碎的乐意干的事情,她也正在为期末考试努力。那个时刻在家里数她书读得最多(最起码我认为我们之间的交流应该最顺畅)。当兴致勃勃地谈着一些蒜皮小事时我把话题一转,怀着真诚的语气问道:“你读过韩寒的书吗?”她眼里有些失神,应道:“看过的。”我于是抓住尾巴似的追问:“你对他的文笔有什么独特的见解?”她的脸色顿时在原来的基础上难看不少,仿佛我这句话触动了她什么重大的创伤,过了好几秒她才说:“他并没有什么,字词间流露着一股玩世不恭的味道,可以说成是文字的堆砌。”听到这句普通得在网上常见的评语,我并没有打算发边我的意见,这已经明显地刺激到她启动内疚感和畏惧感的开关,我又何必去苦苦抓着不放呢?但是对话不是这样就完了,她还“奉劝”我一句说:“我劝你不要读他的书,这样容易走向你虚构似天堂的地狱。”这才是真正促使我义愤的话语。我瞪圆了眼反驳道:“你在逃避现实吗?这样能让你得到什么?”说着我先摔碎宁静,转身走开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出于不礼貌,但这种结束方式无疑是最好的,能让我少扯一些废话也能引起她更高层次的深思。之所以引用这段插曲是因为想借助这个例子说明什么人都要面对现实,文字即使是倾诉的最佳途径,同时却也是体现笔者思想的最佳方式。充分以这样的抒情、滥调陈词能释怀,却更无遗地暴露出内心的恐慌和苟且偷安。我其时、现在也并不知道在文学报上投稿的文章是不是就那类型的,而且还算得上是不错的。不错,是他们打的标准和我无关。一个貌似社长的学生向我走了过来,说他是副社长,向我推荐了几种加入文学社的方法,我认真的做了笔记,他也满意的走开了,再回过头来跟我说在那一周的星期五前把要投的稿件送到学校大门右边的投稿箱且注明“新生参赛”。我点点头,没按他说的去做。文章流转到这里已经平淡多了,我要说的已经说完。我再提一提我对后桌一个有丰富社会经历的学生的对话。他说:“你不是喜欢文学吗?”我说是,他说:“你一定要加入文学社吧!”我说:“是啊!一个名叫浪漫樱花的网络文学社。”他说:“那学校组织的呢?”我说:“我的时间不会浪费在这种事情上,就那些文章发表在创网上一定会被人冷落。”他说:“你怎么那么肯定?”我说:“因为经常在那儿走动的人都知道什么叫真情实感。”那小子现在做什么大决定倒是没有,能证明他是个注重现今效益的平常人。1200字 初三 书信
-
文学文学与人生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没有多彩的人生,就不会产生美丽的文学,所以说:“文学是人生的表现。”但是文学又不完全是人生体验。吴密先生在他的《文学与人生》中有这样一段经典的论述:“文学是人生的精髓”—哲学是汽化的人生,诗歌是液化的人生。小说是固体化的人生—均从各种含水的不纯物质中得来的,戏剧是爆炸的人生。“初读这段文学,并不知其意,但得出一点结论:文学泊于人生,但又作用于人生。一、文学与人生的关系文学样式有多种,谓有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但无论作何种文学,为文者均有其水平之高低,文采之优劣;人生亦有多种,但不论是何种人,均有其人品,所以为文者其人品之高低,谓之曰高尚,低俗,伟大渺小,卑微等等。一部文学作品(或一篇文章)都有它的内涵及思想,通过鉴赏一个人文章的内涵及思想,可以看出为文者的为人。所以说文学是人生的表现。在C?汉密乐顿的作品《小说之素材与方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美国某君,搜集一人之手迹、支票、帐单、照片等,以作小说,试验卒失败。”意思就是说,一人想用真实的人生为写作对象,来写一部小说,但最终失败了。可见文学不是真实的人生经验。(至少小说表现的不是真实的人生)即吴密先生所说的:人生≠真实的与直接的经验。所以,准克地再现人生的做法在文学的做法在文学创作中是不可取的,也是很难做到的。每一部文学着作都是生活细节为对象,再加之以想象,赋之以深邃的思想才完成。四大名着无一不是在历史事件(或家庭琐事)的基础上改编,提炼其精华,投之以作者的感情才形成的:《红楼梦》中作者将自己的生活经历附加在贾宝玉身上,但又加了一些虚幻境、空空道长等),使作品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与广度;《西游记》作者以历史事件玄奘西游为小说线索,加之以孙悟空、猪悟能等传奇人物,使小说主题立刻升华;不是单纯表现唐僧师徒四人如何与妖魔斗智斗勇,而是表现了当时人们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细细品味吴密先生对几种文学作品巧妙的比喻,终于体会了“文学是人生的精髓”。真实的人生是混有杂质的一盆水。但在文学作品中,人生便是已经除去杂质的清水、纯净水,而其中哲学是“汽化的人生”,最好为纯净,所以哲学是人生中最精华的部分—精神;诗歌是“液化的人生”,较哲学次之,所以诗歌表现了人的思想情感,是理想化的;而小说最劣,它只是在真实人生的基础上稍稍加工而成,所以小说重在记事,辅之心肝肤浅的情感表达……所以,“文学是人生的精髓”。文学源于人生,是人生的表现,同样,文学作品也反映了人的思想。现在中国文学有诸多缺失,其中最主要的有三种,即宣传文学——专门作为宣传达室的工具;闲谈文学——缺乏作文的严肃性;消遣文学——低级趣味的文学。从这些文学中就可以看出作者们的低级超味,作文的不严谨,为人的不严肃。读过韩寒的《一座城池》的人,再了解一下韩寒这个人就会真正体会到“文如其人”。二、文学于人生之功用我们为什么要作文学?因为文学于人生有非常大的作用。读《史记》,我们可以了解太史公坎坷艰难的人生;读《离骚》,我们懂得了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读柏拉图的《理想国》我们知道了“公正是灵魂的优点,也是获得幸福的手段,它是其他各种德行的基础“。于是我们学会了公正……所以,文学之于人生等一大功用及涵养心性,培养心志,培养道德。文学还可以促进真正文明。文学改变了人的意识,使人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改变,从而促进人的进步。所以,一切优秀文学都在宣扬与体现人的规律,最终让人进步,促进真正文明。除此之外,文学还可以让人通晓人情:《红楼梦》“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人章“。可以让人了解世事:”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也可以增强人们的爱国之心: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学作用于人生,功效甚广,但一定是好文学才可以促进人养成好品质。最佳文学作品含有人生最大量的、最有意义的部分,而且让读者爱到启迪,得到乐趣,这才是文学与人生的最佳契合点。1200字以上 初三 议论文
-
文学的领袖它是一杯甘醇的美酒,无数的诗人在你怀中醉生梦死。它是一幅连绵不绝的画卷,画出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它是一泓山涧的清泉,流进了大家心中,净化了人的心灵。透过它我看见了大千世界;绚丽多彩的都市,透着人心的险恶;贫穷的山村,有着宁静的闲适;好心的市里人帮助了贫穷的山民,勤劳朴实的山民用一颗真诚的心来报答他们……自从认识它以后,我体会到了它的精彩,体会大批了它的用途,体会到了它的广泛,在那一篇短文中,我对它的爱有更深了一层。那个故事是这样的:我是一个数学家,经常批阅一些高材生的题目,为中国寻找着人才。可是我并不高兴,因为他们有着同样的毛病,那就是忽视语文!小时候,我偏课,喜欢语文,讨厌数学。可是后来我渐渐喜欢上数学并被它迷惑,无法自拔了。从那以后我疯狂地爱上了它,但我也没有放弃语文。现在我经常发表一些文章。那些寄来批阅的题目大多字迹潦草,意思不理解而导致错误。由此看来,语文,生活中,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知识。爱上了语文后,我找到了自信。感谢白居易,那似水柔情的《长恨歌》,而《琵琶行》中的“相逢何必曾相识”则一洗我的无奈感;感谢李白,当我意志消沉是你送拉来了“天升我材必有用”的暖风,让我奋进,直达成功。语文,没有你我不行,没有你生活不行,没有你,大家都不行。语文啊,我是如此深爱着你,爱你带我去知识的海洋遨游,爱你领我走进了另一个世界,爱你把人类推向了另一层更高的阶梯!语文,ILOVE YOU!500字 六年级 书信
-
走近文学赵丽红曾把文学比作一扇大门,任何走进这扇大门的人都不会空手而归。是的,走近文学,我走近了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走近文学,我听到了中华千年的感叹。尤爱坐在洒满阳光的书桌旁,手捧一本诗集,任阳光和幽默的香气充斥着鼻腔。走近中华民族的诗词古韵,我深味孔子“逝者如斯夫”的感慨,李清照“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忧绪,五柳先生“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悠然,苏轼“会挽雕弓如满月”的壮志豪情……千年的感叹,有的深沉,有的高亢,只要你走进文学,便能听到。走近文学我触摸到了那一个个不朽的灵魂。曹雪芹走近文学,一生颠沛流离,终铸成红楼绮梦;高尔基走近文学,成就人生三部曲的名典;奥斯特洛夫斯基走近文学,勇抗病魔,铸造钢铁传奇。走近文学,在他们不朽的灵魂下诞生了又一批不朽的灵魂,予我以坚持的勇气,教我以人生的真谛。走近文学,那些不朽的灵魂一次次撞击我的心灵。阿廖沙教会我要逆境自强,勇于面对人生的困难;保尔告诉我要有奉献精神,要有如钢铁般的意志;简·爱告诉我一早执着专一,有做人的自尊。走近文学,我仿佛看见娜拉的出走,安娜的卧轨,玛斯洛娃的觉悟,欧也妮的付出……书中一个个光鲜亮丽的文学形象,一个个存活多年的不朽灵魂莫如我成长芦笙的明灯,照亮我前行的路。走近文学,我享受到一次次心灵的洗礼。夜阑人静,我在台灯下展开纸墨,在氤氲的茗香中伏案写作。任缕缕感伤和点滴感动自笔尖流出。我走近属于自己的文学,用文字洗涤心灵上的污秽,洗去自己曾经的伤疤,换来一颗明亮晶莹的心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文学是一壶千年的酒酿,我自斟自醉,走近文学,细细品味酒中微妙的味道,熏然又芬芳。感谢文学,伴我一路成长。时光荏苒,对文学的热爱丝毫没有却减。走进文学,我走进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走近了美丽的人生。650字 初三 书信
-
文学名著以前,我有一个习惯,每当看书时,都会犯困,总想睡觉。可就在看过一本文学名着以后,我看书就不再犯困了。你想知道我看得是什么文学名着吗?那就由我来告诉你吧!一天,我为了消磨时间,来到了一家书店,租了几本笑话书,不经意的发现了一部四册装的文学作品《三国演义》。我起初有点好奇,是哪三国那?又有什么可演义的呢?在好奇心的作怪下,我退了开始租的那些笑话书,又添了点钱,租下了这套《三国演义》,决定探个究竟。回到了家里,便抄起“家伙”就进了卧室,趴在床上,便翻阅起了《三国演义》。翻开第一页,就看到一句这样的话: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又使我陷入了遐想:古代天下最大的国家不是唐朝吗?而且势力也是最大的,可为什么还要说三国那?我不禁翻到了下一页。我如痴如醉地看完了这部作品后,我才真正地明白了三国的所指,原来是东汉末年时期的魏、蜀、吴三个强国。这本书之所以改变我看书犯困的习惯,是因为《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处处精彩,扣人心弦,耐人寻味;英雄任务刻化的栩栩如生,使我感到身临其境的境界,使我不愿入梦。而《三国演义》中最为我敬佩的是过五关、斩六将、有情有义的蜀国大将关羽。在我的眼里,关羽才是一个大伟人,真君子。官度战役的时候,他为了报答曹操的救命之恩和曹操收留刘备的媳妇、热情款待之恩,杀死了袁绍的几员大将;赤壁之战时,曹操遭战败,从华容道逃跑,正好被诸葛亮事先派遣在此地的关羽拦截住,可关羽是个有情意的人,他不忘曹操的恩惠,放走了曹操。《三国演义》这部文学巨着,不但是医好我恶习的医生,更是我在人生路上的老师,教我做一个像关羽一样的有情有义的真君子。所以,它是我喜欢的一部文学名着。600字 初三 书信
-
感受文学有一幅画,它里面有着书香墨色;有一支歌,它里面含着千头万绪;有一首诗,它里面藏着千言万语;有一出戏,它带你品味着人生的真谛。它是一幅带着情感的画,有“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无奈与惋惜;有“咬着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刚强与坚定;有“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的愁苦与焦急;有“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的哀怨与凄情……它是一支带着情感的歌,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的梦幻与朦胧;有“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的悲苦与烦闷;有“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的抑郁与哀思;有“琵琶弦上说相思”的羞涩与爱恋……它是一首带着情感的诗,有“过尽千帆皆不是,余晖脉脉水悠悠”的孤寂与盼望;有“谁道闲情抛弃久?”的惆怅与失望;有“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的悲酸与怨恨;有“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的喜悦与安闲……有人曾说“人生就是一场戏”。它,又何尝不是呢?在这个美丽而又神奇的舞台上——小鸟是大树上一朵鲜艳的花;树叶是跳动的绿色仙子;花朵是一支小小的船……一个又一个平凡的景物,现在却有了生命的精灵,不得不叫人称奇。还有那苦难的《祥子》,那《变色龙》中善变的警察,那《三国演义》中伟大而狡诈的曹操,那《红楼梦》中多愁善感的黛玉,那《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武松……经这位神奇魔术师之手,一个个人物形象都鲜明地跃然眼前。“它”是什么呢?它,就是文学。比高山还要雄伟,比大河还要澎湃,比草原还要广袤,比天空还要辽阔!感受文学,亲近文学,是我们永不改变的原则!550字 初三 书信
-
文学梦对文学我并不是情有独钟,我并非出生于书香门第,不像别人家有万卷书。然而我的父母及诸多长辈却千方百计地想要培养我的文学情趣。我自幼喜欢看童话故事小说等许多带图的书。在写作文和日记时经常引用那些里面比较有内涵的词句。所以我经常得到老师的夸奖。然而我却不以为然,因为多数是抄的。自从到了初中,我遇见了语文语文老师。他非常重视我的写作能力,他经常单独教我写作,而且让我天天写日记,写作文。老师的教诲于呵护,终于让我放纵了很久的心收了回来。在日记里,常常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在作文里经常写自己深思熟路,琢磨很久的词句。记得有一次,老师准备把我的一篇作文寄到一家出版社。那是在我人生长路上第一次投稿。如果能被选中,那将对我今后的写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帮助。为此我欣喜若狂。为了能成功,我费尽心思,渐进脑汁。在老师的辅导下终于写出来一篇作文。又在老师耐心的修改后。我们一同把它交给了学校教研室。我是多么希望它能够被选中,因为它是我与老师共同的结晶。老师你和我一样吧,一起等待着它的出版,一年,十年。在我文学的长路上永远等待着它的出版。西藏墨竹工卡县中学初三土旦晋美450字 初三 书信
-
文学常识:中国“敬词”一、“令”字一族:尊称他人的亲属,相当于“你的”令尊:称对方的父亲。如:令尊亲手交给我的。令堂:称对方的母亲。如:令堂病体如何?令郎:称对方的儿子。令爱(媛):称对方的女儿。令亲:称对方的亲戚。二、“尊”字一族: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尊上:称对方父母。尊亲:称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托。尊意:对方的意思。三、“高”字一族:敬称别人的亲属或事物高堂:尊对方父母。如:高堂在,不远游。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职位。如:另谋高就。高论:称别人的议论。如:解读金庸的高论。高见:称对方的见解。四、“拜”字一族:用于动词之前表示尊敬。拜访:看望别人。拜望:指探望别人。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五、“先”字一族:表示已死,用于尊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先帝:称已死皇帝。如:先帝乃开国之君。先考(先父):称已经死去的父亲。如:纪念先父郁达夫。先慈(先妣):称已死母亲。如:先慈清苦。先贤: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如:海外游子念先贤。六、“华”字一族:称美之词,通常用于跟对方有关的人或事物。华诞:称对方的生日。如:祝贺巴金百岁华诞。华堂:称对方的房屋。华翰:称对方的书信。七、“谨”字一族:多用于署名下。谨禀:用于祖父母及父母。如:儿子国藩谨禀。谨肃:用于尊长。如:护院会谨肃。谨启、谨白:用于平辈。如:吴将军长白谨启。谨复:用于复信。八、“台”字一族:表示称呼对方或跟对方有关行为。台驾:旧称对方。如:怎奈台驾见了圣上。台甫: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如:见面问我台甫。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台端: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九、“垂”字一族: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为。垂问: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垂爱: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垂青:称别人的重视。如:台商垂青黄帝故里。垂念:称别人对自己的思念。如:伏自将军垂念。十、“贤”字一族:表示对尊辈、平辈或晚辈的敬称。贤宰:称知县。如:寄语河南贤宰。贤家:称对方。贤弟:称自己或对方的弟弟。贤郎:称对方的儿子。如:已与贤郎当面言定。十一、“屈”字一族:表示委屈对方屈驾:委屈大驾(多用于邀请人)。屈就:多用于请人担任职务。屈居:委屈地处于(较低的地位)。屈尊:降低身份俯就。十二、“老”字一族:用来尊称别人,有时特指老年人。老伯、老大爷、老太爷:可尊称老年男子。老前辈:尊称同行里年纪较大、资格较老、经验较丰富的人。老兄:尊称男性朋友。老总:尊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某些高级领导人(多和姓连用);现也指一些公司的总经理或董事长。“老”字用于表示姓氏的词后,也可以表示尊重,如称巴金为巴老。十三、“俯”字一族:旧时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俯察:称对方或上级对自己理解。俯就:用于请对方同意担任职务。俯念:称对方或上级体念。俯允:称对方或上级允许。十四、“光”字一族: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光顾(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称客人来到。光临:称宾客到来。十五、“雅”字一族:用于称对方的情意、举动。雅教:称对方的指教。雅量:称对方的度量大。雅兴:称对方的兴趣大。雅意:称对方的情意或意见。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十六、“芳”字一族:用于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芳邻:称对方的邻居。芳龄:称对方(多用于年轻女子)的年龄。芳名:称对方(多用于年轻女子)的名字。十七、“华”字一族:称对方的有关事物。华诞:称对方生日。华翰:称对方的书信。华堂:称对方的房屋。华宗:称人同姓。十八、“叨”字一族:叨光:沾光(受到好处,表示感谢)。叨教:领教(受到指教,表示感谢)。叨扰:打扰(受到款待,表示感谢)。十九、“玉”字一族:指对方身体或行动。玉成:成全。玉音:尊称对方的书信、言辞(多用于书信)。玉体:称对方身体。玉照:称对方的照片。二十、“大”字一族: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大伯:除了指伯父外,也可尊称年长的男人。大哥:可尊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男人。大姐:可尊称女性朋友或熟人。大妈、大娘:尊称年长的妇女。大爷:尊称年长的男子。大人(多用于书信):称长辈。大驾:称对方。大师(大师傅):尊称和尚。大名:称对方的名字。大庆:称老年人的寿辰。大作:称对方的著作。大札:称对方的书信。二十一、“贵”字一族: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贵干:问人要做什么。贵庚:问人年龄。贵国:称对方国家。贵姓:问人姓。贵校:称对方学校。贵恙:称对方的病。贵子:称对方的儿子(含祝福之意)。二十二、“恭”字一族: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恭贺:恭敬地祝贺。恭候:恭敬地等候。恭请:恭敬地邀请。恭迎:恭敬地迎接。恭喜:祝贺对方的喜事。二十三、“惠”字一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惠存: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惠顾:惠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二十四、“奉”字一族: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奉达:告诉,表达(多用于书信)。奉复:回复(多用于书信)。奉告:告诉。奉还:归还。奉陪:陪伴或陪同做某事。奉劝:劝告。奉送:赠送。奉托:拜托。奉迎:迎接。奉赠:赠送。二十五、“某下”一族:表示对别人的敬称。殿下:对帝王的尊称。阁下:称指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多用于书信中,外交场合)。麾下:指将帅。膝下:给父母或祖父母写信时,常在开头的称呼下面加“膝下”。足下:尊称朋友。1200字以上
-
文学在拉美文学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许多不同的流派:智利诗人聂鲁达对人性的思考,委内瑞拉文学家卡斯帕斯对自然和谐美德赞叹,都曾深深地感染过人们。而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则以其对现实世界魔幻般的思索和诉说,开创了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文学流派,而作者也因之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刚刚开始阅读《百年孤独》时,我们会发现作品中有两处奇怪的地方,其一是书中诉说的故事大都荒诞不经;其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复出现和相同怪事的重复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会有持续了四年多的雨,一个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会因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间但这一切都发生在了这个家族的身边。更令人奇怪的是,书中这个绵亘了百余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卡迪奥就是叫做奥雷良诺,而家族中各种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创始人阿卡迪奥直到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的身上反复的发生着。联系到作者的创作年代和生活环境,我们不难发现这象征了什么。拉丁美洲,这片广袤的土地,蕴含着无穷的神秘,创造过辉煌的古代文明,但拉美的近代史却充满了耻辱与压迫,血腥和悲剧。自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多世纪,这片神秘的土地经历了百年的风云变幻。在作者进行创作的七十年代,几乎整个拉美都处在军人独裁政权的统治下。作者凭借其深刻的政治见解和敏锐的洞察力,发现拉丁美洲百余年的历史,并不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而只是一个不断重复的怪圈。这也就是为什么书中的那些人那些事情总是在不断重复的原因。作者在《百年孤独》中用梦幻般的语言叙述了创业的艰辛,文明的出现,繁衍与生存,爱情与背叛,光荣与梦想,资本主义的产生,内战的爆发,垄断资本主义的进入,民主与共和之争等足以影响拉美的大事,却让他们集中发生在一个小小的名叫马贡多的乡村中。把布恩迪亚家的每个成员都深深的牵扯了进去。在故事的结尾时。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阅读了记载这个百年世家的命运的羊皮卷后说:“这里面所有的一切,我都曾经看到过,也早已知道!”作者正是借这个总结性的人物之口,表达了自己对拉丁美洲百年历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余年的历史是重复的,拉美的发展和历史进程都停滞不前。老布恩迪亚,即家族的创始人,和他的妻子乌苏拉,带领他们的亲眷和朋友历尽艰辛来到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那个时候这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尚未命名,而这片新天地的主人,也从未想过要确立统治者来管理这里,他们过的是一种类似于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经历了创业的艰辛也体验到了收获的欢乐,他们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文明并为他取了名字:马贡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老布恩迪亚渐渐的丧失了对未知的好奇和探索的勇气。不只是由于自己预感到了什么还是只是单纯的无意义行为,老布恩迪亚开始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做起了金属金鱼,但是他每做到二十条就熔掉他们重做。这象征着他所开创的马贡多,乃至整个拉美的近代史,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循环的怪圈中。阿卡迪奥和奥雷良诺是家族的第二代,可是这两个人却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阿卡迪奥幼年时即与马戏团出海,十余年不归;而奥雷良诺则走上了军人的道路,并掀起了几乎影响全国的内战。而内战的起因则是由于政府将强行管理马贡多这个“世外桃源”。这象征着在文明的初创后,即开始了对压迫的反抗。奥雷良诺,即书中的布恩迪亚上校,是一位有着传奇经历的人,他带领部下经过无数次战斗,终于使政府坐在了谈判桌的对面。可是他所争取的和平很快即葬送在下一代手中。当他发现这一切时已经锤垂老矣。他打算再次战斗来扞卫人们的自由却发现自己已经力不从心。终于他也陷入了循环烧制金鱼的怪圈中。家族一代代的承传着。美一代的成员都经历了历史长河中波涛汹涌的时刻,又渐渐的老去,第三代的阿卡迪奥曾见证了垄断资本的兴起和剥削的凶残。而之后的奥雷良诺则见证了自给自足的农业在这片处女地上最后而短暂的繁荣。原始的繁荣很快就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垄断资本主义的侵入和自给自足的消亡。当家族的男子死去时,这个百年世家很快陷入了衰败,直到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在羊皮书卷中发现这一切只不过是家族不可避免的宿命,是永远也走不出的循环,才恍然大悟。而这个百年世家也终于在这个世界中完全消失并再也不会出现。家族中的另一个贯穿始终的人即是乌苏拉,她从未看过羊皮书卷,却远比所有人都先知先觉。早在羊皮书破译之前,她就曾经在内心中对自己说“这些事情在他们发生之前我就曾经见过,也早就知道”。这个智慧的人象征了什么?是普通的人有着永恒的智慧,抑或是历史循环的真谛?只有作者知道。《百年孤独》是一部有趣的作品,她没有波澜壮阔的情节,故事的发展更是令人费解。担当你读完他,掩卷长思,你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历史的重复。对拉美的孤独百年的思考。并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我想,这也是这部作品如此引人入胜的原因吧!1200字以上 高一 议论文
-
我国的文学我中国的文学我国的文学,即中华民族的文学。中华民族,是汉民族和蒙、回、藏、壮、维吾尔等55个少数民族的集合体。中国文学,是以汉民族文学为主干部分的各民族文学的共同体。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有大约5000年的文明史。有文字的历史至少要从商代算起,那时距今也有3500年。中国文学,以特殊的内容、形式和风格构成了自己特色,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学异轨同奔。中国的文学有自己的审美理想,有自己的起支配作用的思想和文化传统,有自己的理论批评体系。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文学有各自发生、繁衍、发展的历史,也有各自的价值和成就,它们之间相互渗透和交融。作为与汉族文学相对称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例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三部史诗,早已被列入世界著名的英雄史诗之林。还有维吾尔族的叙事长诗《福乐智慧》,傣族的《召树屯》、《娥并与桑洛》,□族的《阿诗玛》,蒙古族的《嘎达梅林》,以及苗族、侗族的诗歌等,都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由于少数民族文学与汉族文学互相补充,中国文学表现出极大的丰富性和多层次性。中国文学在其文字诞生以前就已经产生了。以汉民族文学而言,从战国时期诗人屈原的诗作《离骚》、《天问》、《九歌》中就能发现,中国曾经有过非常丰富的神话和传说。象“大禹传说”、“羿神话”、“女娲神话”之类神话传说,足以同世界上最优秀的神话传说媲美。可惜这些丰富的神话传说没有能在上古时代得到整理,大多散佚了。但是,在各少数民族中,却保存和传承了不少神话、英雄叙事诗(又称英雄史诗)、古代歌谣等。这些珍贵的文学遗产,填补了中国文学史的某些空白,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与审美价值。诗歌,是中国文学中产生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中国文学中得到最为充分发展的体裁。《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最早的诗篇产生于西周初年,最晚的产生于春秋中叶。四言为主的句式和重叠反复的章法,是那一时代诗体的主要特色。紧接着,在南方的楚地又兴起一种新的诗体──楚辞。楚辞是在楚地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并以伟大的诗人屈原为其光辉代表。自古以来,“风”“骚”并称。《诗经》中的《国风》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两个典范。以创作方法而言,“国风”和《离骚》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随着楚辞逐渐向接近于散文的赋体演变,另一种诗体──乐府,带着民间文学特有的刚健清新的风格步入了汉魏六朝诗坛。乐府民歌无论是长篇还是短制,都“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班固《汉书·艺文志》)。强烈的现实感,是它们的一个重要标志。这种现实主义精神直接影响了尔后诗人创作的“乐府古题”,以及唐代的“新乐府运动”。在汉魏六朝乐府民歌中产生了象《陌上桑》(《艳歌罗敷行》)、《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等中国古代长篇叙事诗中的瑰宝,给“诗歌大国”增添了异彩。在乐府诗的发展过程中,五言、七言的句式日渐引人注目。到了汉末佚名诗人作的《古诗十九首》出现,五言诗体便基本成熟了。到齐梁时期,中国古代著名文学批评家钟嵘在《诗品·序》中已经确认“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七言诗的产生稍后于五言诗。它的广泛流行,大约在晋宋之际。经过了齐梁间以沈约为代表的“永明体”诗歌在声律方面的充分准备,到唐代,近体诗确立了,诗歌进入了鼎盛时期,这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黄金时代。在这个时期中,古体诗与近体诗全面发展,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中国的诗歌同音乐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二者关系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从“以乐从诗”、“采诗入乐”和“倚声填词”三个阶段。“倚声填词”是诗与乐各自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进行的一种更为高级的形态的结合。后来的词和散曲都是沿着“倚声填词”的途径发展过来的。词,原被称为“曲”、“曲子”,或“曲子词”,是一种音乐化的文学样式。词起源于民间,盛唐以后,文人才士填词渐成风气。五代时,中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问世。到宋代,词这一特殊的文学样式,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欢迎。宋代艺术家在词中“言诗之所不能言”(王国维《人间词话》),表达其“动于中而不能抑”的欢愉愁怨情绪(陈子龙语,沈雄《古今词话·词品》卷上),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完善统一。宋代的词,达到了可以和唐诗并列的中国文学的另一座高峰,出现了一批大诗人,如苏轼等。南宋后期,词逐渐失去了和乐的能力。同时,北方少数民族的乐曲不断传进中原地区,带来了“壮伟狠戾”(徐渭《南词叙录》)的粗犷的格调,引起了人们的新的兴趣。这种“胡乐”结合北方民间的“俚曲”,配入通俗化的语言,就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散曲。散曲和传统诗歌的显著区别,就在于它大量地吸收民间的方言俚语。散曲作品具有浓厚的市民通俗文学的色彩,大量的散曲作品还具有以往诗歌中所少见的诙谐和幽默,这给诗坛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散曲在元代得到迅速的发展,在不长的时间内就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最兴盛的体裁之一。当宋词、元曲在文坛上居于主导地位的同时,传统的诗歌仍创作有大量作品。宋、元、明、清的诗,其数量十分巨大,并有自身的特色,但从总的成就上说,没有超过唐代。在中国传统的文学观念中,与诗词并列为文学正宗的,还有另一重要文体,即散文。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几种不同的概念:1“散文”相对于“韵文”讲,是广义的,泛指一切无韵的文字。2“散文”相对“骈文”讲,也是广义的,指那些单行散句,不拘对偶、声律的语文体,即唐宋以后所称的“古文”。3现代的“散文”概念则与诗歌、小说、戏剧同为文学体裁之一,包括记叙散文、抒情散文、报告文学、杂文等样式。为了区别于古代的“散文”概念,也称文学散文。4单指记叙、抒情散文,这类散文,有时又称“纯文学散文”。因为中国作家讲究文采,即使是章表书奏之类应用文字,也决不苟且为之,而是精心结撰,充盈着浓厚的文学色彩。所以要概括中国散文的发展线索,应以采用广义的散文概念为宜,同时又要把握住文学性这一基本特征。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记叙文和论说文的集子是《尚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其中所收集的大都是一些誓词、政府文告、贵族的告诫之词以及一些记述文字。据说原有百篇,年代“上断于尧,下讫于秦”(《汉书·艺文志》)。《尚书》的文字大都佶屈聱牙,不过已初具文学特质,并略能叙事。战国时代,七雄争霸,士人们纷纷著书立说,献计献策,谟猷筹划,一时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散文也在这种时代气氛里迅速地成长起来。首先得到较大发展的是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历史散文以《左传》、《国语》、《战国策》为代表,诸子散文以《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为代表。不过,由于儒、道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两大流派,所以,《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在文学史上的影响是最大的。这时期的散文基本特点是:1感情激越,论辩性强;2文章宏丽,辞藻华美,结构谨严;3多用寓言和比喻。到这时,散文的基本形式已经确定,散文史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奠基礼。汉代继承了战国时代的散文传统,但更讲究文采,而且偶句增多,有辞赋化倾向。在进入这个小高潮的同时,也暗伏着骈文的生机和散文的危机。然而,正是在汉代,产生了司马迁的《史记》这部巨著,达到了史传文学的高峰。《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规模宏大而又结构精严,无论是写景状物,还是刻画人物性格、抒情议论,都获得极大成功。因此,《史记》不仅被视为史书的杰作,而且其传记部分也是中国传记文学的典范。骈文兴盛之后,散文式微。直到唐代,韩愈、柳宗元大力提倡“古文”,反对“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的过于矫饰、渐趋空洞的骈文,散文才重新恢复它的生机与地位。唐宋散文(古文)基本上直承秦汉的传统,但在杂记文、书信、序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尤其是游记散文,更显得清新隽逸、生动活泼。后世的纯文学散文一直沿着这条轨道前进。明清的小品文是纯文学散文的一种重要样式,这时期的小品文吸收了唐代以降游记散文的精髓,又融入了魏晋南北朝笔记文的谐趣和隽永,具有十分独特的艺术魅力。赋与骈文,是中国文学中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两种体裁。赋导源于楚辞体,流行于两汉,它有诗的韵脚,尚铺张扬厉。骈文则兴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追求句式的整齐,强调对仗的工稳乃至音律的和谐,不要求押韵。现代的伟大文学家鲁迅曾说:“小说和戏曲,中国向来是看作邪宗的。”(《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的传统文学观念中,分正宗的文学和邪宗的文学。“文以载道”所尊崇的“文”,指的是散文。曹丕所谓“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典论·论文》)也是对散文而发的。“诗言志”,抒发个人心中的情志,虽不能经天纬地,但也有“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的功效,所以也还属正宗。至于小说,总是被当作街谈巷议之言,“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荛狂夫之议也”(《汉书·艺文志》)。戏曲一般也被当作不可登大雅之堂的东西,一直未受到重视。所以,中国的小说戏曲发展得比较晚。在元、明、清时代,小说和戏曲才迅速发展起来,并出现了一些伟大的作家和作品,如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戏曲中的《窦娥冤》(关汉卿)、《西厢记》(王实甫)、《牡丹亭》(汤显祖)、《桃花扇》(孔尚任)等,都是不朽之作;小说中的《三国志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聊斋志异》(蒲松龄)、《儒林外史》(吴敬梓)等也都是艺术中的珍品。《红楼梦》(曹雪芹)更是辉煌的纪念碑式的作品,它把中国文学推向了新的高峰,并可以和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小说媲美。《红楼梦》对二百年来的中国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红楼梦》研究已形成了一门专门性的学科──“红学”。尽管如此,小说、戏曲在中国文学的传统观念中,总的来说地位还是比较低下的。中国古代文学尽管在不断发展,但其特点显得异常稳定和凝固化,与西方文学相比,表现出一种相当明显的统一性和单一性。这种特点是与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紧密相关的。这种密切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命运:1中国文学大部分是在封建社会的、小生产土壤中产生的,并经过漫长的时间而获得了辉煌的成就;2中国文学几乎一直在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中,在重视文化思想、并对之实施严格控制的国家中获得发展;3尽管改朝换代,但中国文学在三千多年中始终没有中断过;4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的联系相对说来比较少,在大部分时间里处于封闭的自生自灭的环境中;5除某些特殊的历史时期之外,总的说来与宗教的关系相当淡漠,主要是世俗的色彩。这样的背景和命运,使中国古代文学表现出凝重、稳健的性格。开始打破这种性格是在19世纪后半叶和20世纪初,也就是近代。这个时期,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开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中国古代文学的正宗诗文,发展到清代中叶,作家作品众多,风格流派各异,但大都因袭旧的艺术形式,缺乏新的思想内容。因此,已走向末路。鸦片战争之后,清王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陷入空前的危机,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本民族经济文化上的弱点,文学上出现了以龚自珍、魏源、林则徐为代表的“开明派”;在戊戌变法运动的前后,中国文学在观念上产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方面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梁启超、黄遵宪等提出“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的明确主张,同时还主张“崇白话而废文言”,由于和政治上的改良运动相配合,梁启超还特别提倡政治小说,主张用小说的形式号召人民起来革命;一方面产生了以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为代表的,以揭露当时的社会黑暗为主的“谴责小说”。与此同时,当时为了救国图存,出现了以柳亚子、秋瑾为代表的一群忧国忧民而慷慨悲歌的爱国诗人,形成了近代文学中新的文学潮流。经过近代文学阶段的准备,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中国文学进入了光辉的现代时期。“五四”时期与“五四”以后的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一个独立的阶段和特殊的部分,被称为“现代文学”。这不仅因为它在时间上属于现代,更因为它反映了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进程,是现代意义的文学。它的特征主要表现为:1文学从一般的文字文章以至于文化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自觉的、独立的,同时又是面向整个社会的艺术。2以改变文学语言为突破口(以白话替代文言),对文学的形式、表现手法、内容,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变革,产生了不同于传统文学的新的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还引进和创造了散文诗、报告文学、电影文学等新的体裁。3创作主体的个性、自我意识和描写对象社会化的广度与深度,都得到从未有过的强化,成为作家迫切的自觉的追求,并且相辅相成地结合在一起。4现代意义集中地表现在对于人的命运和人民、民族命运的关注(不同于传统的“仁”和传统的爱国主义)。现代的民主主义(包括个性主义、人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是新的文学主潮的思想基础。5作品一般都具有强烈的理性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从20年代中期起,单纯着眼于宣传鼓动的作品大量出现。抒情文学在最初的10余年里有过繁荣,30年代中期以后却日见萧条,直到70年代末期才复苏过来。6知识分子的道路、农民的痛苦—抗争—解放、武装斗争(阶级的和民族的战争),是作品中最常见的题材。历史人物和事件得到新的描绘,外国题材比较多地进入中国文学作品,关于人物内心生活,包括潜意识的渲染也开始出现。7作家和读者之间有更为广泛和亲切的交流。大众化和化大众(教育群众)这既矛盾又统一的双重任务加强了文学与人民群众广泛深刻的联系,并在现实生活(主要是政治斗争)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不过同时也相对地忽略了艺术本身的提高和文学多种功能(特别是审美作用)的全面发挥。8现代文学诚然是几千年来的中国文学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但也是广泛地接受了世界文学新潮滋养的产物。通过外来影响的民族化和文学传统的现代化,才创造出新的民族文学,并且成为现代世界文学的自觉成员。由于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的各种复杂原因,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自“五四”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一直处于艰难的探索和实践中,但这个时期的文学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出现了以鲁迅为代表的一群世界性的作家。这些作家中既有出身于汉民族的,也有出身于少数民族的。鲁迅创作了《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药》等富有高度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小说及大量杂文,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最伟大的里程碑。鲁迅以他具体的创造实绩,成为中国新文学运动伟大的旗手。他的作品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人民成了文化的主人。从此,中国文学便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它一方面发扬了“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传统,一方面又表现出新的历史时期的时代特色。在这个时期中,中国文学在更广和更深的程度上与人民相结合,新的作家带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表现中国人民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的革命精神,努力反映社会主义时期中国人民新的生活风貌,出现了一大批富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文学停滞时期,从7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文学又出现新的转机,大群的新作家走上历史舞台,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获得恢复和发展,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方法获得多方面的开拓,文学内容获得很大程度的深化,这是中国文学新的繁荣,这种繁荣仍在继续发展之中。这个时期的文学通常被称为“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由于政治上和历史上的原因,台湾省的文学及港、澳地区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另一轨道上相对独立地发展,也为丰富祖国的文学宝库作出了贡献。1200字以上 一年级 抒情散文
-
我们的文学文学走到今天已经不再神圣,但文学并未消亡。它今天不会消亡,明天仍会充满勃勃的生机。随着物质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精神需求也就越来越高,这使得文学的继续存在成为可能。文学就是生命的一种需要。我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同大家交流文学,换句话说,我们交流的是生命的一种必需品。我们今天在这里谈论的是“文学”,而不是“应试作文”。我对学生的应试作文的要求十分明确:主题要鲜明、语言要流畅、结构要明朗,总之是要“戴着镣铐跳舞”。但对文学创作,却不能如此简单粗暴地作出要求。我判断一个学生的文学根底如何,主要看两点:一是看你是否具有充满个性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是看你是否具有出色的思维品质。我觉得这两点很重要。在这次校园作文大赛的评选中,刘波老师将他初选出的好文章让我再审读,我就是基于以上两点来看待大家的作品的。因为大家的作品各有优缺点,我不好在这里一一作出评点。我只能这样说:大家的成功也就像“新概念”的许多成功者一样,就是能够以自由活泼的语言准确地“渲泄”出个人的情绪,并且能让许多人产生共鸣。这是80年代后作家的长处,也是80年代后作家能够走红的重要原因。80年代后作家的作品,我断断续续地看了一些,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韩寒和张悦然。韩寒的杂文写得十分出色。他给人的感觉是不喜欢正面看人,偏偏从侧面去审视你,偷偷摸摸地记下你的缺点和弱点,然后再杀你个措手不及。张悦然的小说写得十分好。在我的印象中,她是唯一一个被正统文学刊物接纳的80年代后作家,从去年到今年,《上海文学》、《青年文学》、《人民文学》等刊物纷纷推出她的作品。从她精微的语言表现力和出色的想象力可以看出她是有着极大的天才。但今天在这里,我要提倡“我们的文学”,而不是“别人的文学”。“我们的文学”又是怎样一种文学呢?这不是一种理论主张,而是一个认识问题,甚至仅仅只是一个常识问题。像“别人的文学”一样,它也必须是一种“不拘格套,独抒性灵”的文学。所谓“不拘格套”,就是要提倡自由,提倡天马行空;所谓“独抒性灵”,就是要提倡真实,提倡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的真实。总之,要用我手写出真正传达出我们的生命感受的文字。但我们的校园文学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从我的阅读感受包括对这次参赛作品的感受来看,我认为当前的校园文学主要存在以下两种弊病:一是模仿的情况十分严重。现在的青少年喜欢有个性,可不少人正是在对个性的追求上丧失了个性。很多人只知道像韩寒那样写作叫个性,却不知按自己的方式生活,按自己的感受写作也叫个性。单说语言方面,我们很多同学喜欢像80年代后作家自由自在地玩弄词语,但为什么别人玩弄出的语言像朝阳下的露珠,自由自在地放射五彩的光芒,而我们不少人玩弄出的语言却像满地玻璃碎片杂乱地反光呢?因为我们模仿的只是形式!我们提倡自由,但我们写作的语言只能忠实于作者本人,而不是摹仿的范本。语言问题是当前校园文学创作的一个突出问题。我只想对大家说:我们的文字应该是美的语言,是有着作者独特感受的语言。我们的文学语言应该跳出模仿的牢笼,应该拒绝杂乱无章!当前校园文学创作存在的第二大问题就是我们这些校园文学爱好者缺乏真正的现实感和历史感。前面已经说过,当前校园文学的成功在于它做到了对我们这代人的情绪的痛快渲染。但情绪毕竟是一种表层的东西,能将它表达得淋漓尽致的人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写手”,但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是对生活和生命敞开胸怀的人,有着强烈的现实感和历史感的人。正因为如此,我喜欢陕西和山东作家,而中国当代最优秀的作家大多是生长在这两片土地之上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亲情”这个现实生活中处处存在的话题,有几个人围绕它写出了好的作品呢?我当老师快一年,但我没有读到一篇关于这个话题的优秀之作!在这里,我想提到我曾在南京的《青春》杂志上发表的一篇写亲情的文章。凡是读过我这篇文章的人都十分感动,我的一个朋友甚至紧紧握着我的手,好半天才说:“你的作品让我看到了我的父亲。”我的文章肯定没有写到他的父亲,但正是作品中所具有的现实感让他产生了深深的感触。因为我在写我父亲时,始终把他和大地联系在一起,大地的痛苦也就是我父亲的痛苦,是千千万万父亲的痛苦。这样,我父亲的形象也就是千千万万父亲的形象。也许正因为作品中的现实感所具有的感人力量。前些时日,我读了文学大师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书中有这样两个人物:一个是为了赈济穷人而成为杀人犯的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一个是为了养活全家而沦为妓女的索菲亚。拉斯柯尔尼科夫因为帮助索菲亚而与她结为好朋友。小说有这样一个细节:有一次谈心的时候,拉斯柯尔尼科夫突然跪在索菲亚脚下吻她的脚趾,索菲亚吓得大叫起来:啊,你这是干什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拉斯柯尔尼科夫回答:我不是对你膜拜,我是对人类的一切痛苦膜拜!这个细节太感人啦,几乎让我睡不着觉!可是我从没有在中国作家笔下读到这样动人心魄的细节。这是大师的笔法,更不可能出现80年代后作家的笔下。面对这样的细节,80年代后作家编织的那些庸俗的爱情故事显得多么苍白多么虚假!80年代后作家还普通缺乏历史感,他们以为凭借自己的才气巧妙地玩弄几个词语就能开创一个全新的文学时代。其实,人类的历史何其漫长,谁能抛弃得了呢?我说这话的目的是希望大家多读前辈们的名着,而不拘泥于流行的文字。我们要从前辈的作品中领悟人类的智慧。还要多读历史书,培养开阔的眼光,不要老是陶醉于自我的情绪之中。我提倡“我们的文学”,着眼点不在于早点使我们出名,而是从根本上增强我们的文学素养。文学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它从自由而真实的心灵出发,又指向自由而真实的心灵。它不仅能满足作者本人的需要,更能满足千千万万读者的需要。自由而真实的心灵是拒绝模仿的,我们的义务就是要用一枝真诚的笔传达出这种真实和自由。尽管这是一个物欲横流、价值迷落的时代,但我依然想对所有文学爱好者说:文学依然神圣,而且永远神圣!1200字以上 高三 议论文
-
文学理论1、选择题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A哲理性B荒诞性C象征性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2、“风格即人”的提出者是()A亚里士多德B钱钟书C王夫之D布封3、“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者()A黑格尔B姚斯C刘勰D布封4、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者()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5、孔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欣赏活动中的()效果。A领悟B延留C净化D共鸣6、理想型文学的特征是()A再现性B逼真性C表现性D虚幻性7、象征型文学的艺术特征是()A表现性B象征型C暗示性D朦胧性8、按照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由四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与读者。9、与绘画、音乐相比,文学的长处在于:()A、善于描绘空间形象B、有极强的节奏感C、善于传达人的情意和思考D、能直接呈现人和事物的形象10、文以气为主出自曹丕的《典论·论文》。曹丕所说"文以气为主"的"气",指作家个性、才能构成的精神气质。“文以气为主”的解释是:文章表现出的是作者的个性和才能。11、肯定在文学作品中形式不能脱离内容而孤立地存在,并不是说形式没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形式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它的发展演变与内容之间往往会出现时间差,二者并不同步进行。文学作品的内容是直接从现实生活中提取出来的,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相对密切,往往随着现实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的变化比较快;而文学作品的形式虽说归根到底也是从现实生活中来,但是它更主要表现为一种历史的积淀,是许多代人的审美经验和艺术规范的结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普遍性,它的形成需要许多条件,有一个逐步成熟和完善的过程,因此往往并不是有了新的内容,就马上就会有新的形式出现的,新形式的形成往往是许多人、甚至是许多代人努力的结果,总是需要充分的准备和酝酿的时间,有时这个时间还是相当漫长的。12、“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此语出自:[]A、白居易B、柳宗元C、周敦颐D、顾炎武13、文学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这种思维方式叫做:A、艺术直觉B、艺术灵感C、艺术情感D、艺术想象2、名词解释1、灵感是艺术构思阶段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外在形态是对问题突然顿悟。表现为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2、艺术概括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与认识,对个别或特殊性的事物加以处理,在主体与客体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出既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又具有普遍性的艺术形象。3、象征型文学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予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暗示与朦胧性,具有多层不确定性的意义。以欧洲象征主义为代表,这是法国文学史上的一种流派和文学思潮。4、诗文学体裁之一。一般认为,诗歌借助于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高度凝练的语言,创造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意境和形象,表现诗人的情致。中国古典文论主张“诗言志”,“诗缘情”,“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特别看重诗歌抒发诗人主观情志的特点,即使是叙事诗,其抒情性也相当明显。诗人的主观情志自然导源于外在现实,但外在现实必须内化为诗人的心理现实即变成诗人情志的一部分才能发而为诗。在形式上,与散文、小说、戏剧文学相比,诗歌更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无论中国诗歌还是西洋诗歌,通常都是通过语音的有秩序的排列而形成有规律的抑扬顿挫;并且大部分诗歌要押韵,即使中国现代自由诗也注意押韵,只是押韵方式比较自由。此外,相对而言,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更讲究凝练;语言含蓄而富于跳跃性。诗歌是各种文学样式中出现最早的一种体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不同种类,如抒情诗,叙事诗,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十四行诗,民歌等等。5、典型典型是西方文论创立的一个概念,发展三个阶段。17世纪以前的类型说、18、19世纪的个性典型说、20世纪之后,西方艺术中心转向,典型研究相对沉寂,但是马克思主义典型说在社会主义国家得到发展,成为中心议题。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它比一般形象更有艺术魅力,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美学特征有:文学典型的特征性、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6、特征化文学典型的特征性:特征概念是由德国艺术史家希尔特(1759-1839)提出来的,所谓“特征”就是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从外延看,特征可以是一个细节、一个场景、一种人物关系、一个事件等。从内涵看,特征有两个特征:其外在形象极其生动、具体、独特;它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又极其深刻和丰富的。7、文学风格是通过作家的一系列作品反映出来的作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独特性,是作家创作个性打在作品上的印记。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景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8、文学消费文学消费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是指文学阅读和文学欣赏,狭义则指近代以来文学作品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供人们的消费。9、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本文的既有心理图式简称期待视野(expectationhorizon)。在具体的文学阅读活动中,这种期待视野主要呈现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与意蕴期待这样三个层次。10、文学批评所谓文学批评,也就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观点和趣味标准,对于文学现象,特别是文学作品从理性的角度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评判,是对文学欣赏所得的感受和体验的一种理性上的把握。文学批评是在文学阅读中伴随着欣赏而出现的。11、艺术生产艺术生产就是艺术创造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是人对世界的—种审美掌握方式,即主要通过情感体验和直观的方式掌握世界,形成对世界的审美意识并运用艺术符号将其物化、创造一个独特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世界的活动。在各种精神生产活动中,艺术创造突出地表现为“精神个体性的形式”保持着“精神的自律”,因而是一种最富于创造个性的“真正自由的劳动”。“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的?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就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他指出:“全部人的活动迄今都是劳动”,“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又一次指出:“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了精神生产的资料”,在这部书中,还有“关于意识的生产”、“语言中的精神生产”等提法,在《共产党宣言》中直接提出“精神生产”,说:“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马克思在《“政治缀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了人类对世界的四种重要的掌握方式问题,其中就包括对世界的艺术掌握方式问题。与此密切相关,马克思正式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他在指出“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之后还说:“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酷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例如,拿希腊人或莎士比亚同现代人相比,就某些艺术形式,例如史诗来说,甚至谁都承认,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因此,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的阶段上才是可能的。”相对于人类其它形式的创造性实践活动而言,专指艺术创造活动。它标志着人类精神文明的成熟程度,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一种活动方式。艺术作品是这种生产劳动的直接成果。12、文化市场既是一个属于文化学范畴的概念,又是一个属于经济学范畴的概念。文化市场是文化产品生产、交换、消费的场所,又是市场经济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谓文化市场,是指按价值规律进行文化艺术产品交换和提供有偿文化服务活动的场所,是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中介。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能供人们消费并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和活动;二是要有组织这种活动的经营者和需求者;三是要有适宜的交换条件。文化市场是市场经济在文化领域的延伸,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从狭义上讲,文化市场是指以商品交换的形式提供精神产品和文化娱乐服务的场所。从广义上讲,文化市场是指文化商品和服务在交换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服务关系的总和,体现着文化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管理者之间及不同文化生产者资料所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整顿、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时,我们一般指的是狭义上的文化市场;在制定文化市场政策法规时,我们一般指的是广义上的文化市场。13、大众文学现代文学中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或通俗性的文学的总称。大众文学和“纯文学”相对应,在商品经济流通过程中,侧重于追求群众趣味,注意消遣性和娱乐性。现代题材小说、传奇小说、剑侠小说、冒险小说、侦探小说、打斗小说、政治小说、言情小说、推理小说、科学幻想小说等,在广义上都可以列为大众文学。3、简答题1、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有什么区别?艺术真实是指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在其营造的假定性情境中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认识与感悟,显然,这是一种特殊的真实它不是一种如生活真实那样与生活本身同一的真实,是一种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内蕴的真实是指文学不是对社会生活的模仿,而是与挖掘和表现社会生活的本质是联系在一起的。假定的真实,是艺术真实的外在特征。2、什么是形式创造?文学创造中,形式创造要遵循哪些原则?形式创造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赋予自己的创作对象以艺术形式。形式创造既体现为对内容的内在结构的把握,又体现为利用语言材料及艺术手段使之呈现出外在形态。要遵循的原则有第一从内容出发去选择与创造形式;二发挥形式对艺术表现的能动作用;三重视形式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3、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有哪些?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它比一般形象更有艺术魅力,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美学特征有:文学典型的特征性:特征概念是由德国艺术史家希尔特提出来的,所谓“特征”就是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从外延看,特征可以是一个细节、一个场景、一种人物关系、一个事件等。从内涵看,特征有两个特征:其外在形象极其生动、具体、独特;它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又极其深刻和丰富的。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显然,富于艺术魅力是文学典型观的应有之义。凡是在文学史上可以称为典型的文学形象,都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啥姆雷特、堂·吉坷德、林黛玉都是超越时空,而富于永久的艺术魅力的文学典型,然而艺术魅力却是一个模糊性概念,它是文学作品的诸种审美素质衍生出综合审美效果。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可以从魅力的表现和魅力的实质两个方面来考察。一般表现为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而它实质上是由文学典型、的真实性、新颖性、诚挚性和蕴藉性造成的。4、怎么理解文学意境的特征?意境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其特征有(一)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意境创造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由于它直接关系着意境的生成,所以古人在这方面研究得十分深透。有了三种情真交融的不同类型:第一是景中藏情式。虽不言情,但情藏泉中!往往更显得情深意浓,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二情中见景式,第三情景并茂式。(二)虚实相生。意境包括两个部分:一方面是“如在目前”的较实的因索;亠方面是“见于言外”的较虚的部分。意境从结构上看,正是二者的结合。所以后人干脆提出了“全局有法,境分虚实”的主张,把意境中较实的部分称为实境,其中较虚的部分称为虚境,实境是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又称真境、事境、物境等;而虚境是指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它一方面是原有画面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另一方面是伴随着这种具象的联想而产生热对情、神、意的体味与感悟,即所谓言不尽意,所以又称神境、情境、灵境等。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与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和统帅的地位,因此才有神境、灵境的别名。(三)韵味无穷,这是意境的审美特征,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回味不尽的美的因素它包括情、理、意、趣、味等多种因素,因此有情韵、韵致、兴趣、兴味等多种别名。而所谓“韵味”,就是由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语言等因素共同构成的美感效果。5、风格的特征与形态主要有哪些?特征有独创性、稳定性和多样性。形态有:简约与繁丰,所谓简约是力求语词简洁扼要的风格形态;繁丰则相反。刚健与柔婉,刚健是刚强、雄伟的风格形态,柔婉则是柔和和优美的风格形态。平淡与绚烂,绚丽力求富丽,用词华美。平淡则相反。疏放与谨严,谨严是指从头到尾严严谨谨。疏放则循乎自然。6、怎样理解文学风格的时代性?时代性也称为时代风格,它是民族风格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种历时性的形态,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代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所形成的文学作品的时代特征因此,在同一时代作家作品中,又必然带有某种共同的为该时代所特有的思想情调和艺术特色。这种文学时代的风格,,一般也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在作品题材的时代特色上。其次,表现在作品中所体现的时代主题和时代精神上。再次,反映在作品形式的时代特色上。4、辨析题1、“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不正确。不能说“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因为“主体”的特定含义,即必须具有主体性。所谓主体性,就是人在与客体的特定关系中体现出来的主动性、主导性即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没有主体性的人包括作家就不是真正的主体。“写作的作家”不一定具有主体性,如成为自然的奴隶或屈从于金钱而写作的作家就不是真正的文学创造主体。2、一个时代或社会的经济发展必然导致文学的发展,二者是一致的。5、论述题1、试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观。该题主要考察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观的整体掌握程度,重点考察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美学的观点,就是要求把文学作品当作艺术品,一种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按照文学本身的规律来加以认识和评价。所谓历史的观点,就是要求把文学看作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放到它产生的历史环境中去进行考察,而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环境,孤立地就作品而论作品。要求学生从这两个方面具体阐述并且要特别把握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辩证的统一关系。2、怎么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是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形式,从目的看,文学既是无功利性的也是功利性;从方式看,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从态度看: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1)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确定了文学在人类社会系统中的坐标。文学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属于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部分。文学源于生活又改造生活。马克思:“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德意志意识形态》)文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产物”(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社会生活是文学的源泉。但文学不等于社会生活本身,社会生活必须经过作家头脑的能动的反映、认识、体验、感悟、描写和改造,才能转化为文学。文学活动中“心”与“物”的关系。刘勰的论述。歌德的论述。“物理境”与“心理场”的区别。要求深刻理解文学源于生活又改造生活的内容,能举例说明。(2)文学是人的一种审美活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都存在“审美”。但只有文学艺术活动把审美作为基本的功能,文学艺术活动是审美的高级形态和典范。1.审美的含义及其实现的条件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审美实现的过程是创造的过程。审美的实现需要四层面的协调合作:(1)主体心理层。审美关系的建立,有赖于有审美感觉和能力的人。“审美”的“审”也就是“审者”及其动作,他的愿望,他的感觉,他的能力,他的动作,即指主体的观照—感悟—判断。在审美的观照—感悟—判断中,人作为主体的一切心理机制处于活跃的无障碍的状态。(2)客观对象层。审美关系的建立,还有赖与审美的对象及其属性的呈现。“审美”的“美”,是“审”的对象。美的对象很复杂。有美、丑、崇高、卑下、悲、喜等。不同的对象引起不同的感受和感情。虽然这些感受和感情不同,但它们仍属于同一类型,即以情感评价对象。(3)心理时空层。审美关系的建立还有赖于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和人的特定心境的契合。(4)历史文化层。审美关系无法孤立建立,它的每一次建立都必然渗透了人类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审美活动的根本精神是人的心理器官的全部畅通,是人的内在丰富性的全部展开,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审美的瞬间,人们暂时摆脱了周围熙熙攘攘的现实,升腾到一个心醉神迷的境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审美是自由在瞬间的实现,是苦难人生的节日。要求深刻理解审美的含义和实现审美的条件。2.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文学作为审美活动的高级形态,是审美关系的典范,是审美活动根本精神的集中体现。与其他艺术的审美相比,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有:(1)文学审美活动具有生活的包容性;(2)文学审美活动具有思想的深刻性。要求理解文学的审美活动的特点。(3)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1.审美意识形态的独立性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世界上并没有纯粹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只有在各种具体表现中——作为哲学的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法的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才会现实地存在。审美意识形态自身是一个系统。文学和其他艺术集中体现了一个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的内涵:(1)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的共通性。(2)是认识又是情感(3)无功利性又有功利性(4)假定性与真实性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是人对现实审美关系中的精神意识,它是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通性的统一,是认识与情感的统一、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统一、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要求深刻理解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和内涵。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渗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具体地说,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其直接的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总是与深层的功利性、理性和认识性等缠绕在一起。第一,从目的看,文学不带有直接功利目的,即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有某种功利意图;第二,从方式看,文学处处以形象感人,但也含有某种理性;第三,从态度看,文学富于情感性,但也带有某种认识性。3、说明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意识形态性质。1200字以上 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