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自卑600字

莫自卑

600字 高一 记叙文

看着这个车水马龙,灯火阑珊的弱肉强食的社会,时不时觉得自己如此的渺小,卑微到尘埃里。总是迷茫自己该何去何从,总是畏惧那未知的未来,有人说这是卑微。

生活中有太多的因素会导致人自卑:成绩突然下滑且居下不上使人自我放弃,小心翼翼地维护自卑的心;天生残疾或后天致残总使一部分人一蹶不振,颤颤巍巍地掩藏自卑的心;甚至有人因家庭而自卑……

自卑是病,得治。爱迪生的学业成绩差得让老师想跳楼,但他把这种自卑当成动力,最后成了伟大的发明家;普希金当学生时,他的数学一塌糊涂,无论算什么题目,也不管运用的哪种运算方法,他最后都能使计算结果等于零。为了自我鼓励,他选择了写诗,结果成为一代文豪;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出生于布拉格一个犹太人家庭,他的父亲性情暴躁,而且非常专制,这使卡夫卡从小就形成敏感多疑且忧郁孤独的性格。他也会自卑,事业最不顺的时候,他甚至说过:“巴尔扎克的手杖上写着‘我粉碎了一切困难’我的手杖上写着‘一切困难粉碎了我!’”这该是多大的苦难,然而他们飘摇在自卑里却没有放弃,最终逃出生天。

相较我们而言,以上所述的人都比我们成功,然而他们所受的苦难,曾有过的自卑却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来得强烈。他们自卑却很好地利用了自卑,从而战胜自卑迎回自信,走向成功。沉溺自卑会使你感到筋疲力尽,一文不值。生活中应谨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自信和自卑是尘埃里的双生花,每个人的路都要靠自己去走。

该让路时要让路,该拉车时要拉车,该轻装时要轻装,该快马加鞭的时候别心软,该歇脚时也别硬撑着,莫让风尘迷了双眼,陷入自卑的泥潭一发不可收拾。

自卑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我放弃。走出自卑,走向自信,迎来成功。

莫让“师道尊严”丧失在自己的教鞭下

1200字以上 初二 议论文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陶行知先生的这句名言,大家都耳熟能详,甚至能闭着眼睛背下来。陶先生为什么会拿这三个人说事,大概是因为这三位伟大的科学家小时候的成绩都不怎么样,甚至都曾遭遇过老师和学校的歧视。这句话的重要意义在于提醒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把孩子的未来一棍子打死,一定要充分认识孩子身上的可能性和无限性。

而事实上,如果从另外一个侧面来思量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时,我们也许会有新的发现,即不管你的教鞭下是不是瓦特,你的冷眼里是不是牛顿,在你的讥笑声里低下头的是不是爱迪生,我们都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把这些有违道义和良知,甚至充满暴戾、冷血的行为强加在学生头上。从而让我们警醒:这些教鞭、冷眼和讥笑是善良、美好的儿童世界无法承受之痛。而当学生在承受这份无法承受之痛时,教育也就走向了平庸,我们的师道尊严也会就变得无处可寻。

然而,学生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第一条就提到: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孩子。这就给我们教师的工作带来的挑战—— 爱抽象的学生容易,爱具体的孩子难(作家陈村言)。每一位教师总是处在一种具体而微的“复杂”环境中,这种复杂不是指成人世界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而是从人成长的反复性和长期性的特性来定义的。而且,教师的工作不是一对一的去面对这种复杂性,而常常以一当十,甚至当百。这种复杂性实际上蕴含着教师职业的艰巨性与创造性,也暗示了教师职业的风险性。如何来面对这种现实的挑战?怎样来化解这种艰巨的风险?我以为,这种现实的挑战和艰巨的风险,通常需要教师以一种决绝的勇气和内心的认同感来支撑自己献身于教育这项伟大的事业中去。正如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所言:“如果一项工作是我内心真正想做的,尽管连日辛劳,困难重重,我仍然乐此不疲。甚至这些艰难的日子最终也会使我的生活充实快乐,因为这正是我倾心的工作,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正好帮助我成长!”有了这份认同,有了这种亲身创造的勇气,也许我们的心灵就能够变得平静下来。可以想象,我们面对的地球上最复杂的生物,我们要在这种生物的身心两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是一份充满何等挑战的工作。但当“你找到你的目的,然后方法也就会随之而来”(圣雄甘地),你也就能在这份看似枯燥、琐碎,充满焦虑、压力的工作中体验到“那珍贵的喜悦(柏拉图)”,“你就能不断地将自己所遭遇的一切转化为火与光(尼采)”,“也才能不停地与来自内心和周围环境的混论无序做斗争”。与学生相处,是一门科学的学问,需要我们去不断发现规律,去寻找答案,不能被苍茫的现实所迷惑,而忽略这门学问的种种弦外之音,就像《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米特亚所言:不求百万财富,只求问题答案。与学生相处,更是一种心灵的艺术,教育是一门灵魂转向的艺术(柏拉图),假使我们能够读懂自己和学生的灵魂,学生和我们身上那种不可或缺、意义重大的东西也就必将会呈现。

在这个众声喧哗,师生关系庸俗化、契约化的时代,教育首先应是做正确的事情,然后才是将事情做正确。倘若人心是龟裂的,播种将是一件徒劳的事。因为“在一个充满不敬的文化中,教育遭受的命运最可悲------教育变得平庸了。当什么都不再神圣、不值得尊敬时,我们最多只能达至平庸。”师道尊严,不应用棍棒来维护,而应葆有一份“教学的勇气”,即“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即使力不从心仍然能够坚持,那样,教师,学生和学科才能被编织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帕克·帕尔默)。” 那样,我们的师道尊严,才不会丧失在自己的教鞭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一
记叙文
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