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眼中的“文革”700字

我们眼中的“文革”

700字 初三 书信

(一)巴金爷爷看“文革”

“拿起笔来,尽管我接触各种题目,议论各样事情,我的思想却始终在一个圈子里打转,那就是所谓的‘文革’,……住了十载的‘牛棚’,我就有责任揭穿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骗局,不让子孙后代再遭灾受难。”

(二)我们眼中的“文革”

历史的呻吟

读罢《随想录》,我们看到巴金爷爷用苍老有力的手翻开了历史的长卷中,那布满风尘的一页——文化大革命。

那是何等样的年代呵!在那历史的奉风尘中,在那褪了色的照片中,我们似乎还看见那隐隐血光……

30年来,很多人不愿谈文革,这隐藏着他们太多太多的痛苦,太多太多可怕的梦魇。30多年后,当我们这一群生活在改革开放中,享受着春光沐浴的孩子回顾这段历史时,当我们看到历史中无数个父辈们的缩影时,当我们看到巴金爷爷痛定思痛的自我忏悔时,当我们走进当时人们的心;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那一个时代痛苦与挣扎,听到的不仅仅带巴金爷爷那义无反顾地大声疾呼,更是充满沉痛感的历史的呻吟。

“随众性”的历史教训

一谈起文革,大约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四人帮。从某方面来讲,文革的罪魁祸首是四人帮,许多人也一股脑把所有责任全往四人帮身上推。

但是,我们仔细想想,文革带来的痛苦,不仅仅全缘于四人帮,还有中国群众身上普遍存在的随众性。

当四人帮一方面高举“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一方面正在全面否定建国十七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鼓吹“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极左思想?掀起“普遍夺权?全面内战”的逆流?残酷渤海革命干部?群众知识分子时,有一大群人在支持?确切地应该是盲从。以至于即便有人在呐喊?在批判,那一大部分也会盲目地和四人帮一起去压迫?打击那一小部分,使很多人被迫投降。

然而可悲的是,至今,这种可怕的随众性还在我们生活中延续。在《新读写》2009年第1期的随众性一文中,我们看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上演的一出舞台戏。

最后,我想引用《新读写》中的一段话:

“空位可以随从盲从,但若事事盲从?人人盲从,恐怕社会的进步?发展,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100字 六年级 书信

在梦中

我是一位小天使

自由自在的飞翔

多麽欢快

多麽快乐

在梦中

我变成了蝴蝶

一会儿飞到那儿

一会儿飞到那儿

快乐极乐

在梦中

我变成了蜜蜂

帮人们采蜜,

人们夸我好帮手

我快乐极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书信
7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