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孝好少年》观后感_450字400字

《仁孝好少年》观后感_450字

400字 初二 观后感

我看了《仁孝好少年》的教育片,里面的故事感人至深,平凡而美丽,也教育了我们应该怎样孝敬长辈,孝敬父母。  我看着片中那感人的一幕幕,心里有所感动。他们跟我们年龄差不多,也应该享受着来自父母的宠爱,但他们早早担起了家庭重担。每一位孝心少年的故事都震撼着我的心。  “妈妈,我愿付出所有只为看到你的微笑”,这是赵文龙对妈妈的誓言。妈妈生病了,8岁的赵文龙照顾妈妈,每天都要买菜做饭,捡塑料瓶来换钱买肉,做成肉丸,把肉丸藏在碗底给妈妈吃。看着母子俩推来推去的肉丸,我心里有所感受。我也爱吃肉丸,妈妈经常给我做,有时我还挑毛病,嫌肉丸做得不好吃,想着这些我真惭愧。11岁的女孩黄凤推着400斤的铁板车带着爸爸去看病,她独自照顾爸爸,给他喂饭,翻身,按摩,换尿片。她从来不曾放弃!她说:委屈时看见我爸笑了,我就没事了。  每一位孝心少年,他们的仁孝之心多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像他们一样要学会坚强,学会独立生活,从点滴做起,不要让父母做所有的家务,要学着分担。爸爸妈妈,辛苦了,儿子长大了,让我来回报你们。

无问西东观后感_1500字

1200字以上 初二 观后感

2018年1月20日观看了电影《无问西东》。  这部影片主要是通过四个故事,来讲述故事中的五位青年,在不同时代人生道路上的选择。  故事之一:现代白领青年张震,面对有四个婴儿的贫困家庭,在帮与不帮中的选择。到影片最后他还是决定选择帮。  故事之二:六十年代,三个青年王敏之、陈鹏、李想在人生道路上的选择。通过他们介入班主任老师与其妻子感情不和这根导火索,而引出一场人生观与道德观的碰撞。在这场撕裂的斗争中,他们的师母自杀,老师懊悔,王敏佳差点丢了生命,李想在关键时刻,为了实现自己去大西北的目标,而放弃了王敏佳。陈鹏在感觉追求王敏佳无果的情况下,选择了服从学校分配。最后李想为了救同事,把自己的生命留在了大西北,到死他都在懊悔自己的逃避。而王敏佳在陈鹏的帮助下,终于敢于面对现实,而选择了主动到大漠中去寻找自己的爱人。陈鹏在王敏佳需要帮助的时候,做了那个无怨无悔给王敏佳托底的人。  故事之三:也是电影最精华的部分,讲述了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故事。1937年北平沦陷,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的学子奔向昆明,组成了西南联大。这所存活了8年的最穷的大学,却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拉玛峰。故事之三:也是电影最精华的部分,讲述了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故事。1937年北平沦陷,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的学子奔向昆明,组成了西南联大。这所存活了8年的最穷的大学,却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拉玛峰。  在炮火中,没有教室,在山洞、沟壑中席地而坐,挂一块黑板就是教室。瀑雨声盖过先生的教书声,先生在黑板上写下了"静听雨声"四个字。雨水淋湿了先生、学生的衣服,打湿了先生、学生的头发,但没有一个人离开。  翻来西南联大的历史,朱自清吃糙米度日;闻一多靠治印换钱,2年留下1400多方印谱;华罗庚住牛棚;邓稼先的父亲邓以哲教授叮嘱儿子"好好读书,将来力图报国"。邓稼先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为祖国的强大做出了重大贡献。临终时他还说:"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的太远"。 他们的身上具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是"身处逆境而正义必胜的永不动摇的信念,对国家民族的前途所具有的高度责任感,支撑了联大对敬业、求知的追求"。  吴岭澜在选择专业时感到迷茫,梅校长对他说"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最后,他在听到泰戈尔的演讲后找到了答案。  故事之四:面对国家山河破碎,西南联大的学子们投笔从戎,"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沈光耀在经历了空袭,经历了死亡之后,激发了国家情怀,背着母亲报名参军,空投食物给那些忍受饥饿的孩子。在战场上以微笑面对死亡,在最后关头,驾机迎头撞向敌人。 他的原型就是清华学生沈崇海,当沈崇海发现自己的飞机受损,不能返回空军基地时,他驾机撞向了敌舰。 抗战时期,有1200名联大学子投笔从戎,其中14人以身殉国。  影片《无问西东》,表达了一种精神,就像西南联大校歌中写的"赶紧学习,赶紧准备,抗战、建国,都要我们担当!" 整部电影通过四个故事的相互穿插,和年代的交替,把四个故事中的人物相互关联起来。就像一部散文诗,形散而神不散。  在讲述的这四个故事中,"选择"始终贯穿在其中,它想表述的就是: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无论是张震,还是沈光耀,还是陈鹏,还是李想,他们都在选择中追逐着自己的理想,这种理想表现出来的是善良,是国家情怀,是一种责任担当。 爱你真爱,行你本真,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观后感
4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