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自己的生命650字

珍爱自己的生命

650字 五年级

生命是脆弱的,许多人是因意外而死亡,他们也不会意料到这将是他们的结局。“死亡”这个沉重,敬畏的词语让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不禁会害怕,但当一个对生活失去希望,已经消极到了一个极点的人,就会选择自杀来结束这一切。

维特,这本书的主人公因遭遇工作与情感上的困难,最终用自杀来结束他的生命。这是歌德早期的著名作品,这是以他自己的经历写的一部小说,而结局则采用了好友耶路撒冷的恋爱悲剧。这个故事虽是反映了当时德国鄙陋腐朽社会,但我觉得不应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文革时期,许多文人选择自尽,那是他们不甘于被侮辱,他们高傲的自尊不允许那些违背内心的事情出现,他们是怀着“宁可玉碎,不求瓦全”的悲壮。狼牙山五壮士跳下山崖,用他们五个的生命换取了一个连战士的安全,这是为他人着想,不惜牺牲自己而保全别人,是英雄的做法。但维特只是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在爱情上得不到满足,这并不能支撑一个人为此自杀的理由。他一方面不想让自己爱的人嫁给别人,另一方面又不想让她为难,他觉得自己能做的就是成全她,他希望自己彻底的“离开”会让他爱的姑娘幸福,让他们的家庭过得安宁、幸福。这是一个极端的做法,或许是他内心支撑不起压在身上的痛苦;或许他无法释怀;或许……一切的一切让他有了死的决心,让他不再惧怕死亡,带着对这世间的遗憾永远离开了。

每个人的生命都来之不易,孔子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年轻人因为自己的痛苦而放弃了生命,那么活着的亲人又该如何痛苦!虽然生命中有许多不能承受的狂风暴雨,但我们只要坚信雨后会有彩虹,这一切也就不会变的那么难过了。

珍爱生命,从我们做起!

看见读后感

550字 读后感

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

二零零三年,“非典”爆发。

而现在,“非典”对我来说,不过就是教科书里一个好像听到过的名词,一个要背的年份日期。

直到,我本周读到了柴静的《看见》里,一篇关于她做“非典”新闻调查的文章。

本文通过许多真挚动情的环境心理描写,让读者清晰地认识到“非典”,看到了“非典”的背后——那是人类坚强的意志,“我要活下去”,那颗最温热的跳动。

如果,死到临头,活着的日子屈指可数时,你会害怕吗?你会觉得死亡是一种解脱吗?如果,你面前有无数人在倒下,一个接一个倒下,就如多米诺骨牌,你会惊慌吗?你会担心下一个是自己吗?

当每早,太阳升起,睁开眼能看到万丈金光,是否会感叹“活着真好”?

封面是一张照片。有三种人。小孩,中年人,老人。小时候经常猜一个谜语:“什么东西小时候是四只脚,长大了二只脚,老了以后是三只脚?”谜底是人。现在的我们,有时会有“当一个退休老人多好”这样的想法。可当我们老了,转回头看自己的漫漫人生路,又是一种什么感受?是羡慕之前孩子时的青春活力,还是享受快到终点了?

有一种人,认为人生的目标就是活着。不管成功与否,有意义与否,即便处在社会底层,即便人生不如意,只要能活着就行了够了,哪怕当牛做马。

有一种人,比如革命英雄,认为活着必须要有尊严,否则还不如死亡,所以才会宁死不屈。他们坚持认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是他们的人生哲理。

活着,真好。活着,真不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五年级
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