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瑰丽的崂山1200字以上

神奇瑰丽的崂山

1200字以上 初一 记叙文

983年8月4日清晨,我和表哥、表姐三人乘上了从青岛市区开出的“崂山一日游”旅游车,直奔崂山。

汽车似乎被我那颗剧烈跳动的心所驱遣,在柏油路上飞驰着。我闭着双眼,一次又一次地想象着我幻想中的崂山。哦,崂山,蒲松龄在《香玉》中描写的书生还在吗?他的恩妻白牡丹花仙是否还陪伴他在太清宫读书?《崂山道士》中的白发老道还健在吗?他是否在继续向世人传授仙术?“崂山!”忽听有人惊叫.啊!崂山,我神往的崂山就在眼前了。它宛如一只披着绿甲的大鳌,趴在前方,无怪乎元朝道教领袖邱处机称之为“螯山”呢。

汽车将我们这些游客送到崂山脚下,就不再前行了。看来要饱览崂山的风采,只有靠我们自己的“11路”便车了。我们沿着石级小路,蜿蜒而上。前行不远,在一片蓊蓊郁郁的大树的掩映中,一座古老的庙宇映入眼帘,这就是崂山最古老的道观—太清宫。据导游介绍说,早在道教建立之前,汉武帝的上大夫于公元前一四〇年来到崂山、修建了一处茅庵,名“三官庙”。两年后又增建了三清殿,正式命名为“太清宫”。

出了太清宫,我们西折而向北,去寻找崂山有名的飞瀑—龙潭瀑。沿着长长的石阶,穿过一小片树林,我们来到了龙潭瀑下。只见瀑水分两股悬在陡壁上飞流直下,碰着憐峋的山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撒在回旋的水面上。看到这一幅壮景,我不禁想起古人的一首诗:“百尺峭壁高无巳,左右青山相近比,一练高挂悬崖巅,玉龙倒喷西江水。余波流沫随风飘,如抛珍珠坠还起。只见泉源直上通,仰视去天不违咫。”这时,表哥对我说:“莉莉,你去尝尝,这水可好喝了。”我急忙用手掬了一捧送进口中。啊,真甜透了心!只觉得五脏六腑里,无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无一个不畅快。难怪用这泉水配制的青岛啤酒在国际上享有那么髙的声誉呢!望着这清冽的泉水,我真想畅饮一通,可是表哥已在喊我开始登山了.我只好用水壶盛了满满一壶水,一步一回头地告别了这迷人的龙潭瀑,向我们的最后一个目标—巨峰攀登了。

路,越来越难走;景,越来越奇丽。山坡上,青松翠柏,茂竹丛生,沿途鸟语花香,山风习习,使我们忘记了疲劳,我们边爬山,边称赞“崂山怪石多”。此话一点不假。大大小小的山石,比比皆是,而且多种多样,千姿百态:有的似王母娘娘蟠桃宴上的玉桃,有的宛如一只跪伏的山羊,有的极象正在攀缘的飞猴,有的好象亭亭玉立的少女……真是无奇不有,令人赞叹不止。尤其是那个“狮子峰”,多么象朝天怒吼的醒狮,这不正象征威武不可侵犯的中华民族吗?离顶峰还有一段路,我已是气喘吁吁,走不动了,真想坐下来歇歇,但是表哥、表姐在一旁不断给我鼓劲儿,于是我蹩足了全身的气力,直奔顶峰—巨峰。

终于上来了,心还在跳,腿还在抖,我终于登上了崂山之巅的巨峰.向下望去,西北面那重重叠叠的山峰,众星托月般簇拥着主峰;远近山头,雾气升腾,白云缭绕,东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碧波粼粼,浩浩荡荡。正如蒲松龄在《崂山观海市作歌》中描写的那样“山外水光连天碧,烟涛万顷玻璃色。”山下,平整的农田,绿的、黄的,象给崂山围上了一条彩色的裙带;海边,鳞次栉比的工厂,是给大海镶上的一段奇异的花边;山脚下的崂山水库,宛如嵌在梳妆台上的雕刻着的山水画的铜镜。我的心又一次激动起来:崂山啊,你是何等奇伟、何等壮观!你曾吸引了多少国内的游人、海外的侨胞和异国的騷客;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为你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元朝的邱处机在《崂山七绝》中写道”重岗复岭势崔嵬,照眼云山翠作堆,路转山坳三百曲,行人一步一徘徊。”是啊,崂山,你是胶东半岛上的一颗珍珠,你激起我对袓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我真想对着苍山大海高喊:“袓国啊,你的河山多么壮美,多么可爱啊!”饱览了山巅的风光之后,我们便觅路下山,别了,崂山;别了,你那雄伟的山姿。崂山,将永远地留在我的心中.

返回的路上我疲劳极了,不觉合上了双眼.朦胧中,我似乎看到了牡丹花仙正在用她双灵巧的双手打扮着崂山,使崂山更美、更迷人;似乎看到了白发老道正在施展仙术,使崂山的泉水更清、更甜;我似乎看到了蒲松龄正在那里挥笔疾书,为崂山谱写更加壮丽的诗篇。

看谁反应最快

600字 三年级 叙事

上课了,张老师这节课会干什么呢?不过这个谜底很快就有了答案。原来这节课要玩反话游戏,游戏规则:一位同学说动作,另一位同学做出那位同学的相反动作,如果做错了,就会被淘汰下去。听到这儿,我想比赛一定很激烈,很有趣,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玩了,我有百分百的把握赢,不过自信背后都是输,加油吧,只要我们动脑子,就可能赢。

随着张老师的一声开始,我的心情就像肚子里有几只蹦蹦跳跳的小兔子。终于开始玩了,第一次是全体起立,我站起来,一想,不对,应该座下,我又赶忙座下,差一点儿就淘汰了,张老师说:“再给你们一次机会。”同学们做错的太高兴了,因为他们不会被涮下去了。第二次没有同学做错了,因为教师说的座下,那些第一次做错了同学也都反省自己了。

第三次是向后转,我刚要转想到后的反意词是前,我于是站在那儿纹丝不动,有一位前面的同学想看看有人转没有转,把头扭过去,同学们轰堂大笑。

第四次是举右手,这次套住了2个人,一个人举着右手丝毫不动,另一个同学举了不到3秒钟就换了一只手,同学们认为那个同学不动举右手的同学不分左右,而张老师却不那么认为。

第五次是举手,同学们有一半同学放下了手,有一半的同学没放下手,我属于放下手的一部分,听到一声“结束”,我们垂头丧气了结束了这个游戏。

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了,听力很重要,游戏是残酷了一点儿,但是我今天玩的很开心,兴奋!

教师点评:文章以一个反问的语气开头,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同时,篇幅很长,看得出是经过仔细、认真的观察思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记叙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