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后感1200字

西游记读后感

1200字 读后感

在《西游记》这部书中人物众多,刻画细腻,性格鲜明,而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他聪明勇敢,嫉恶如仇,敢作敢当。

孙悟空是这本书的主角,也是这本书的灵魂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孙悟空,这个角色更是家喻户晓,深受青少年喜欢。他敢作敢当;不畏强暴,嫉恶如仇;不畏艰险,忠心保护唐僧;神通广大有勇有谋

但是,孙悟空在书中前半部分的形象,在我看来与妖没什么太大区别。比如说,孙悟空出世后蔑视天庭,不尊礼数,大闹天宫。他目中无人,自视有七十二般变化,做了齐天大圣,还妄想做天宫之主,书中自言:“因在凡间嫌地窄,立心端要住瑶天。凌霄宝殿非他久,历代人王有分传。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然而,理想很远大,现实太骨感,孙悟空的实力比自己的想象相差甚远,就连凌霄殿外的王灵官也不能取胜,最终逃不出如来的佛掌心,被压五行山下。

又比如第二十八回中,孙悟空回到花果山,使了个妖法就杀死了上千猎户。书中这样描写的:“大圣道:你们去南山下,把那打死的猎户衣服,剥得来家,洗净血迹,穿了避寒;把死人的尸首,都推在那万丈深潭里;把死倒的马拖将来,剥了皮,做靴穿,将肉腌着,慢慢食用”。从这里看,孙悟空丝毫不把人命放在眼里,和其他妖怪一样伤人性命。

另外,孙悟空在取经之路上,初期意志不坚,受不了委屈,因师傅见他杀人说他几句,一生气,身子一纵便走了,全然不顾当初答应观音菩萨保师傅西天取经的承诺,忘记了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在书中,孙悟空先后离开唐僧三次,给妖怪可乘之机,因小失大,表现出孙悟空不够成熟。

而到了后期,通过取经之路的磨练,孙悟空逐渐成熟起来了,便显出与先前的不同。他不再目中无人,听不进劝告。在真假美猴王那回后,孙悟空在除去六耳猕猴的同时也抛弃了自身的妖性,一心向善,全心保唐僧西行。孙悟空对自己的实力和位置也渐渐有了正确的评估,对众神都尊重起来,不再盲目自大了。在六十三回孙悟空请二郎神治服九头怪时,言道:“向蒙莫大之恩,未展斯须之报,虽然脱难西行,未知公行何如,今因路遇祭赛国,搭救僧灾,在此擒妖索宝,偶遇兄长车驾,大胆请留一助。未审兄长自何而来,肯见爱否。”言语恳切,非常尊重。表现出孙悟空日渐成熟。

孙悟空还造福百姓,替民求雨。比如说,第四十七回,通天河挫败要吃童男女的灵感大王;第七十九回,比丘国降魔孙悟空救了众婴儿;第八十七回,凤仙郡冒天止雨,孙大圣劝善施霖,书中孙悟空多次上天庭了解实情,为一方百姓造福求雨。

同时,孙悟空在面对可见,通过许多磨练以后,孙悟空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有勇有谋。

最终,孙悟空保唐僧完成了取经大业,修成正果,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孙悟空正是在取经道路中得到了锻炼,磨炼了意志,增长了才能和智慧,辨清了善恶,改掉了妖性的凶残,最终修身成佛。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做事应不怕困难,勇于面对挑战;不能骄傲自满,目中无人,只有虚心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强大;做事不能蛮干,应多用智慧,智慧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多做对社会有益的事,这样学的本领才有价值。

学农有感

650字 初一

艰苦的军训结束后,我们来到果园,开始了短暂、简单、充实而又快乐的学农活动。

“收集纸袋,把掉下来的果子捡起来……可以得到苹果、南瓜奖励。”一提到“奖励”我们瞬间两眼发光,冲进了果园。

找到一棵无组认领的果树,就可以开工了。拔草的、捡树枝的,收集纸袋的……大家忙的不亦乐乎。弯下腰,低下头,捡起掉在地上的纸袋摸索摸索,如果纸袋里硬硬,而且袋子还没破,打开袋子,就能找到一个没有斑点的、完美的苹果。很快我们整组都投入“寻宝”之中来,两人负责撑起校服上衣做盛具,其他人找苹果,不一会儿就装满一大袋子。这儿一个、那儿一个,多得都抱不住,这是大自然给军训后的我们最贴心的体贴。

随便拿一个,用手摩挲摩挲就可以吃了,虽然皮还是青的,个头也小,但是劳动的果实最香甜。脆脆的,每一个果肉细胞都吸满了汁水,沁人心脾。清甜中的青涩,更给人带来别样的感觉。甜中浸着一丝清爽,隔着果皮似乎嗅到了冰糖雪梨般的味道,如同一勺果酱、一杯美酒、缓缓流入心头,带来时间的祝福。

有的时候,也能发现南瓜,抱着一个比盆儿还大的南瓜,拍一拍,砰砰直响。有时我们还会走到人多的地方,把盛满苹果的校服解开,往地下一洒,“呀!竟然这么多!1、2、3……60、70、80……”我们高声地数着,故意炫耀起来。看着别人羡慕的表情,我们心里美着呢。

不小心踩到烂了的南瓜上,鞋子上全是泥,衣服上挂了好多苍耳……这些都不算什么,倒是逗得人哈哈大笑,娱乐了自己也娱乐了大家。简单也是快乐,也是幸福,这一天果园中留下了一群天真少年的身影。让我们珍惜当下,用心去体会生活中那些点滴的美好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读后感
12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