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400字

读《三国演义》有感

4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翻开书页,嗅到了中国文化的芳香;看到了中国文化的璀璨;听到了中国文化那轻巧的步伐,向日渐强大的祖国迈来。这是我对《三国演义》最初的印象。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着之一,它开创了历史小说的先河,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作者罗贯中用他那如椽的大笔,描绘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艺术地再现了这一段历史画卷。作者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部属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民众的苦难和他们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小说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人物,宽厚仁爱的刘备,多疑奸诈的曹操,正气凛然的关羽,勇猛异常的张飞,还有头戴纶巾、手摇羽扇的诸葛亮,以计谋见长的司马懿。《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经典故事,如:曹操“官渡战败袁绍”、陆逊“连烧七百里”、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巧摆八阵图”等,他们斗智斗勇的故事早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的典范,是研究历史的根本。是你值得信赖的历史导师,走进他,会让你受益匪浅。

多少给子孙留点什么

70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有识之士怎能不痛心疾首,人类的精英怎能不补充满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类需要聆听中国的这句格言!一个小孩给1992年世界环境大会的信中写到:“我希望我张长大后,世界依然存在着。”可是一些满嘴仁义道德的老板、政客们也许心里想:“我死以后,哪怕它洪水滔天!”

不管在什么国家,只要事实上没有全球觉悟,没有彻底人道的理想,则那个国家的最大,环境受难者就一定是下层苦难者,而富翁权贵们都有最好的生活环境。

正是这样!所以,任何社会要求改善环境,控制环境污染的最强烈的冲动总是存在于群众,尤其是有较高认识能力和较强使命感的知识分子中间,世界环境保护运动无一例外地表现出了首先由群众自发发起的规律。

要问人属不属于自然,是,再问人类的行动是不是亦属于自然属性,当然亦答是,既然如此为何分自然与人为?人类的破坏哪有违反自然?逻辑上有无吊诡?又问,保育专家、文化雅士高倡回归自然,是否回归茹毛饮血,生吞活剥,拒绝文明?读了许多关于环境方面的书以后,不得不修改以前的观点,然而,草枯了可以再长,春去了可以再来,可一旦破坏了环境,会使整个地球都黯然失色了。“沧浪之水清,可以灌我足”屈原的这句话,早已成为历史的感叹了。

真可惜啊!人类永远也不会爱惜自己目前所拥有的事情,但当失去了那事物时,人类才懂得去珍惜。现在的地球受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污染,二十世纪末,只有少部分的人类去珍惜,保护它……这样下去,到了二十世纪后半期,由于地球受到了各种污染,最终地球只会成为炼狱。

如果这一代人任意以过度开发和破坏为代价,为中华腾飞打好了基础,当下一代人准备“飞”的时候,却发现没有资源可用了,那是不是也很悲哀呢?日本留给后代的有森林和海洋;美国;留给后代的有东西海岸和中部,中国留给后代有什么呢?只有一个不太完整的西部,能不能饶了西部,多少给子孙留下点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六年级
读后感
4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