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苏通大桥
周日,我们班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向往已久的苏通大桥展览馆。下着雨,但一点儿也没影响到我们。每个同学都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旅程。汽车在平坦的公路上疾驰,我们一路欢声笑语,仿佛眨眼的工夫就到了目的地。
走进景区,抬头仰望,气势磅礴的展览馆展现在眼前。苏通大桥展览馆依江而建,整体呈一个大M形状,像雄伟的苏通长江大桥。老师告诉我们:博物馆是苏通大桥的一个家。 苏通大桥是世界首座超千米跨径斜拉桥,是我国由桥梁大国迈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工程。苏通大桥展览馆真实记录了苏通大桥建设历程,诠释了大桥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及创新构思,是桥梁工程技术交流、科普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我们进入展览大厅。苏通大桥展览馆分为三层,一层为主题区、概况区、关键技术和工艺展示区,展示苏通大桥的建设过程、科学研究、自主研发、关键技术与创新等内容。二层包括纪念文化区、科普互动区、多功能厅等,展示大桥建设者们奉献的智慧与汗水以及不畏艰难与险阻,科学管理、廉洁清正的“苏通精神”。在这里,老师带领我们通过游戏的方式,亲身体验了建桥的“艰辛”与乐趣。三层为屋顶观桥休闲区,面积约900平方米,登高远眺苏通大桥,它刚劲有力地盘旋于黄金水道之上,令人叹为观止。
在苏通大桥展览馆里远眺苏通大桥的雄姿,我心潮起伏,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新精神真是无穷无尽的啊!
母语
上学时,老师告诉我:
母语就是小学课本里的看图说话,
母语就是我儿时镀满月光的摇篮,
母语就是珠穆朗玛离太阳最近的地方,
母语就是航天员遨游太空发出的问候,
母语就是北京奥运会升旗奏响的国歌,
现在,我会自己读书了,我明白了:
母语就是丁香凝结的雨巷,
母语就是傲雪绽放的红梅,
母语就是划开天幕的雷电,
母语就是奏响黎明的号角。
母语就是春蚕吐出的精细的丝绸,
母语就是春鸟歌唱的中国的民歌,
母语就是群星一般的祖先的谜团,
母语就是热血一般的黄河的波涛!
这是一种怎样美丽的语言啊!它承载了那么多悲欢离合,演绎了那么多动人故事,哺育了那么多中华儿女,造就了那么多英雄豪杰!
我爱母语,我爱中华!
相关推荐
-
游苏通大桥“苏通大桥”,一个熟悉的名字。它是从2003年6月27日开始建设到2008年4月5日竣工的,总工期为5年。它享誉了四个世界第一:斜拉桥主孔跨度1088米;主塔高306米;斜拉锁长580米;群桩基础平面尺寸米。这样强大的号召力,谁能抵挡得住呢?所以今天,我要目睹这一切!梦幻与现实,一路都沉浸在美好的想象之中。突然,眼前出现了“苏通长江大桥”这几个鲜红的大字,我知道,苏通大桥到了,激动地我首先跳下了车,包揽风景,一眼望去,这宽敞的桥面笔直笔直的,怎么也望不到边。汽车继续行驶着,哇,长江到了!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一人独自走在长江边上,迎着风,思绪万千,我突然停下脚步,贴在栏杆上,双手展开,拥抱着美丽的长江,呼吸者长江的新鲜空气。我领略着母亲的风采,心想:长江真大呀!与天相接,真不愧为我们的母亲河!你瞧,江上有许许多多的大船和小船,都在母亲的怀抱里畅游。是啊!做儿女的,我们应该要和母亲一样,把心胸放宽,去容纳他人,包容他人,去容纳世界,这样,不是很有意义吗?我们又来到桥墩边,主墩基础由131根长约120米,直径为2.5米米的群桩组成,承和长114米,宽48米,在40米水深下长达300米的软土地基上建起来的,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如土最深的群桩基础。终于驶完了全程共8146米,用了20分钟。这时,我又望了望远处的苏通大桥,心想:这么宏伟壮观的苏通大桥,需要工人们付出怎样艰苦卓绝的努力啊!也许,在我们合家团圆共进晚餐之际,他们还在忙碌着,他们用自己的青春,用自己的汗水与心血,终于用了5年的时间竣工了,离别之际,我默默的感谢这些工人叔叔们,是他们,才有了苏通大桥,是他们,让我们的交通便利了,是他们,让我们的祖国更加辉煌!常熟市报本中心小学六(2)班 曹可勤65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通济桥通济桥又名老江桥。古代的时候,这座桥是由木头建的。这座木桥叫德惠桥,又叫虹桥。在宋清朝代间,又建成了石桥,叫三孔拱桥。清雍正九年间,又重建,取名为通济桥,为姚城南北交通要道。通济桥桥长44米,有5米左右宽。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只有三个拱形的桥洞,中间大,两边小。中间的桥墩,足足有15.6米高呢!通济桥上有46个阶梯,每个阶梯都有一米左右宽。两侧还有10对石莲花台,莲花台的下面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小花,有的刻着菊花,还有的刻着浪花。通济桥中央,有两对石狮子,脖子里系着一个铃铛,歪着头向人们张望着,真是形态逼真。桥两侧有对联,东边的对联是:万年独砥大江流,千里遥吞沧海月。西边的对联是:姚城烟雨卧长虹,一曲蕙兰飞彩益。桥两面,长出了许多灌木,枝繁叶茂,凝翠流碧,显得春意盎然。听说,通济桥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呢!从前,余姚有个谢阁老,慈溪有个赵阁老。有一天,谢阁老对赵阁老说:“你们慈溪最大的官也要在我们余姚人的胯下钻。”赵阁老听了,气得火冒三丈,就打算去皇帝那儿去告状,他故意找借口说:“余姚的那条通济桥又矮又小,挡住了官船的去路。再说了,如果船过不去,那这座小桥造着还有什么用?”皇帝听了赵阁老的一番话,觉得有点道理,就册封他去拆桥。谢阁老听说赵阁老要来拆桥,就用十里账篷把通济桥伪装起来,又故意敲锣打鼓的,欢迎赵阁老来余姚拆桥。他坐在大船上,陪着赵阁老喝酒。赵阁老迷迷糊糊的,就忘了拆桥的事情。等他醒悟过来时,船已经到了竹山桥了。这样,通济桥就保住了。通济桥还有一绝——舜江楼。它是用来压桥用的。听说,舜江楼拆了桥就倒了。舜江楼有两层,在清光绪十一年重建。屋顶上刻着“金龙坚固”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在屋顶上,有双龙戏珠,屋檐上,也有飞龙。所有屋檐上的龙都头对屋顶上的珠子,真像活得一样。通济桥真是我们余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我们余姚宝贵的历史遗产。750字 六年级
-
通济桥这星期,爸爸带着我去游览了余姚最古老的三孔石拱桥——通济桥。通济桥又名老江桥。古代的时候,这座桥是由木头建的。这座木桥叫德惠桥,又叫虹桥。在宋清朝代间,又建成了石桥,叫三孔拱桥。清雍正九年间,又重建,取名为通济桥,为姚城南北交通要道。通济桥桥长44米,有5米左右宽。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只有三个拱形的桥洞,中间大,两边小。中间的桥墩,足足有15.6米高呢!通济桥上有46个阶梯,每个阶梯都有一米左右宽。两侧还有10对石莲花台,莲花台的下面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小花,有的刻着菊花,还有的刻着浪花。通济桥中央,有两对石狮子,脖子里系着一个铃铛,歪着头向人们张望着,真是形态逼真。桥两侧有对联,东边的对联是:万年独砥大江流,千里遥吞沧海月。西边的对联是:姚城烟雨卧长虹,一曲蕙兰飞彩益。桥两面,长出了许多灌木,枝繁叶茂,凝翠流碧,显得春意盎然。听说,通济桥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呢!从前,余姚有个谢阁老,慈溪有个赵阁老。有一天,谢阁老对赵阁老说:“你们慈溪最大的官也要在我们余姚人的胯下钻。”赵阁老听了,气得火冒三丈,就打算去皇帝那儿去告状,他故意找借口说:“余姚的那条通济桥又矮又小,挡住了官船的去路。再说了,如果船过不去,那这座小桥造着还有什么用?”皇帝听了赵阁老的一番话,觉得有点道理,就册封他去拆桥。谢阁老听说赵阁老要来拆桥,就用十里账篷把通济桥伪装起来,又故意敲锣打鼓的,欢迎赵阁老来余姚拆桥。他坐在大船上,陪着赵阁老喝酒。赵阁老迷迷糊糊的,就忘了拆桥的事情。等他醒悟过来时,船已经到了竹山桥了。这样,通济桥就保住了。通济桥还有一绝——舜江楼。它是用来压桥用的。听说,舜江楼拆了桥就倒了。舜江楼有两层,在清光绪十一年重建。屋顶上刻着“金龙坚固”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在屋顶上,有双龙戏珠,屋檐上,也有飞龙。所有屋檐上的龙都头对屋顶上的珠子,真像活得一样。通济桥真是我们余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我们余姚宝贵的历史遗产。700字 六年级 书信
-
通济桥这星期,爸爸带着我去游览了余姚最古老的三孔石拱桥——通济桥。通济桥又名老江桥。古代的时候,这座桥是由木头建的。这座木桥叫德惠桥,又叫虹桥。在宋清朝代间,又建成了石桥,叫三孔拱桥。清雍正九年间,又重建,取名为通济桥,为姚城南北交通要道。通济桥桥长44米,有5米左右宽。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只有三个拱形的桥洞,中间大,两边小。中间的桥墩,足足有15.6米高呢!通济桥上有46个阶梯,每个阶梯都有一米左右宽。两侧还有10对石莲花台,莲花台的下面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小花,有的刻着菊花,还有的刻着浪花。通济桥中央,有两对石狮子,脖子里系着一个铃铛,歪着头向人们张望着,真是形态逼真。桥两侧有对联,东边的对联是:万年独砥大江流,千里遥吞沧海月。西边的对联是:姚城烟雨卧长虹,一曲蕙兰飞彩益。桥两面,长出了许多灌木,枝繁叶茂,凝翠流碧,显得春意盎然。听说,通济桥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呢!从前,余姚有个谢阁老,慈溪有个赵阁老。有一天,谢阁老对赵阁老说:“你们慈溪最大的官也要在我们余姚人的胯下钻。”赵阁老听了,气得火冒三丈,就打算去皇帝那儿去告状,他故意找借口说:“余姚的那条通济桥又矮又小,挡住了官船的去路。再说了,如果船过不去,那这座小桥造着还有什么用?”皇帝听了赵阁老的一番话,觉得有点道理,就册封他去拆桥。谢阁老听说赵阁老要来拆桥,就用十里账篷把通济桥伪装起来,又故意敲锣打鼓的,欢迎赵阁老来余姚拆桥。他坐在大船上,陪着赵阁老喝酒。赵阁老迷迷糊糊的,就忘了拆桥的事情。等他醒悟过来时,船已经到了竹山桥了。这样,通济桥就保住了。通济桥还有一绝——舜江楼。它是用来压桥用的。听说,舜江楼拆了桥就倒了。舜江楼有两层,在清光绪十一年重建。屋顶上刻着“金龙坚固”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在屋顶上,有双龙戏珠,屋檐上,也有飞龙。所有屋檐上的龙都头对屋顶上的珠子,真像活得一样。通济桥真是我们余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我们余姚宝贵的历史遗产。7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家乡通济桥我的家乡在余姚,那里有一条又长又宽的江河,叫姚江。姚江上还有一座桥,就是通济桥,听说是一位道士最终建成的。通济桥的桥底有三个拱形的桥洞,中间大,两边小。中间的桥洞最大,是因为古代帆船很高,这样帆船不解帆也能过去。桥墩两侧各有一幅对联,东侧一面那幅是”千里遥吞沧海月,万年独砥大江浪”,西侧一面也有,但是因为光照的原因,西边桥身上长满了许多植物,那些字被遮住了,只能看清其中几个字。在通济桥北岸的石碑上刻有文字,让我知道北岸曾有众多渔行、旅馆、饭店、钱庄和老字号店铺,是浙东最为繁华的商贸中心之一。来到石桥中央,我发现中间的四个石柱上雕刻着石狮子的雕像,其他的石柱上刻着各种各样的莲花座。通济桥在我眼中是一座坚固、主观、古老的石桥。300字 六年级 状物
-
苏通大桥(一)长江上迄今已建有164座大桥。除武汉、南京等老桥外,皆为近30年所建。近期的江阴大桥,为世界第四大跨径悬索桥,润扬大桥为世界第三大悬索桥。即将合拢的苏通大桥,则为第165座了。虽时间上绝非最后一座,但空间上却是江尾最末一座。由于地质条件比江阴、润扬两桥更困难,不可能采用悬索,而只能用拉索。这座投资64.5亿的大桥,是当今世界最大跨径的双塔拉索桥。其工程之艰巨,规模之浩大,技术之高精,加上所创四项“世界之最”的纪录,使它代表着中国乃至世界桥梁建设的最高水平,被称作世界桥梁的珠穆朗玛峰。著名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以《无与伦比的工程》为题,对苏通大桥作了专访与报导。因此足以堪称“天下第一桥”。(二)我国960万平方公里领土中,约4万平方公里的长三角,地质上是最年幼的,仅有6~7千年的历史。在这之前,长江出海口位于镇江一带。源于姜根迪如冰川滴水的万里长江,一路东流入海,落差5千多米,在西江段冲下大量泥沙。至入海处,江面开阔,水势平缓,泥沙沉积。每年积沉沙约5~6千亿吨。如此冲积了6千多年,千古沉沙形成约100米厚4万平方公里扇形三角洲。这个由西江飞来的三角洲,如今西起镇江,北至通扬运河,南到杭州湾。这里不仅拥有无穷尽的千古沉沙,还有上千年的文化积淀。由于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骑兵的一次次南侵,黄河流域的文化精英豪门,也就一次次南迁,从东晋“衣冠南渡”,到北宋南迁,清灭南明。一批批豪门贵族,不仅给长江流域带来细软财宝,也带来无尽的文化传承。长三角,虽地质上最年幼,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胜似金瓯,如今已是神州大地上最繁荣富饶的地域。到2010年,这里人均GDP将达6000美元。这里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人民的素质普遍较高,光院士就有220位之多。大桥西侧82公里的江阴,有块石头,刻有“江尾海头”四字,这是两千多年前的写照。如今江之尾,海之首,已移到大桥东侧了。这里江面宽达6公里,水深30米,一片烟波浩淼。无风时浪高也达1至3米,巨澜陡峭。南北公路,到此戛然而止,形成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来往车辆,只能靠滚装船渡江。若遇大风,常封江数日,车积成龙。如今修了这座大桥,将使南北车潮物流,自由畅通。我们乘工程汽艇,向江心驶去。只见合拢在望的苏通大桥,贯若长虹,挺拔洒脱,但江面上却笼罩一缕乡愁。这不只是游子归来的思情,还使我想到70年前,这里曾有过壮烈的战事。早在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侵华日军的百川大将,就指挥其海军陆战队,从大桥东侧的浏河口登陆,迫使十九路军退出上海阵地。1937年“八·一三”上海保卫战。中国投入最精锐的师团,伤亡达30余万人,包括10位将领。虽使日军遭到伤亡10万人之重创,但终未能守住上海。在大桥西侧的江阴要塞,又展开惨烈的海战。当年9月下旬,中国海军拥有两艘主力战舰的第一舰队,在击落20多架敌机后,全军覆没,20多艘战舰与上百艘民船沉于江底。11月12日,上海失守,但日军仍无法突破江阴要塞。12月间,江阴炮台在牺牲200多将士后,奉命东撤。不久日军直驱南京,竟屠杀我30万同胞。(三)历史随江水东逝。我遥望天际,只见云水悠悠一色。时空变换,蓝天碧水间,一座蜿蜒32.4公里的苏通大桥,眼看就要合拢了。113座桥墩构成的跨江大桥,长达8146米,有92座桥墩立在江水之中。其中第68与69两座为主塔桥墩,每墩耗资约6亿元,工程最为壮观,墩长114米、宽48米,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厚约9米,灌注混凝土达5万立方米,墩下由131根,长达120米,每根直径2.5至2.8米的钻孔灌注桩组成,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入土最深的桥梁桩基础,因此创下第1项世界纪录。世界斜拉桥最大主跨1088米、最长斜拉索577米、最大群桩基础131根、最高主桥塔300.4米。两座主塔桥墩上,各竖立一座“人”字型的巨塔,每塔高达300.4米。这远远超过日本多多罗大桥的桥塔,它高达224米,目前排名世界第一。它也比在建的香港昂船洲大桥的桥塔高出6米,雄踞世界最高桥塔的宝座,创下第2项世界纪录。每座桥塔,向两侧双面延伸各68根钢拉索,总共136对、272根,组成4组“人”字形,每组有34个“人”字,2088米的主桥,就靠这136对勾成“人”字的拉索,牵引着4.6万吨重的桥面钢梁。两主桥墩的跨径为1088米,比世界目前最大跨径斜拉桥(日本多多罗大桥)的890米,要长出198米。比在建香港昂船洲斜拉桥的1018米跨径,也要长出70米。这是第3项世界纪录。这4组“人”字形拉索,越向外越大,其最外端的4个“人”字最大。这8根拉索每根长达577米、重达59吨,比日本多多罗大桥的最长斜拉索要长出100多米。这就创下第4项世界纪录。蓝天下的4组“人”字钢索,犹如西乐器中的竖琴,中乐器的箜篌。在阳光照射下,是那样整齐、匀称、优美。江风徐来,似乎风拨弦鸣,发出漫天的音响。这是交响诗,又是进行曲,奏出了讴歌伟大时代的华彩乐章。从江面上翘望这136个大小不等的“人”字,让人联想,这不正是“以人为本”的向征吗!每个“人”字正好代表着1千万个中国人。由于大桥远离城市,以两岸广阔田野为背景,给人以平宁静远、高华飘逸的审美意境。气势如此伟岸,线条如此流畅,造型如此优美,韵律如此和谐,色彩如此靓丽。风景即心境,这样壮丽的风景,正反映当代中国人蓬勃向上的心境。(四)我们从北主桥墩处下船,乘施工电梯升到桥面。桥宽35米,共有6条车道,同两岸高速路相接。在宽广平坦的桥面上散步,脚下是滔滔江流。此刻方顿悟出“天堑变通途”的意境。对面就是苏州地区,待些天合拢后,我们就可径直走过去。苏州拥有十万绣娘,苏绣名闻天下。大桥带来通途,通途将把大江南北化为一片富丽堂皇的苏绣美景。大桥车流如梭,每天将有4万辆次的流量。南通早就是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从纬度上讲,比镇江还靠南。但因一江之隔,造成“南通向南难通”,竟不属苏南之列。这几年经济增幅,越发比不上苏锡常地区。其它苏北地区就更不用说了。我常把京、津与河北的发展比作版画,黑白界线十分明晰,贫富悬殊,缺少互动。而把上海与江、浙的发展,比作水墨画。水墨在宣纸上向四周浸溢渲染,没有明显的界限。上海与整个长三角,互济互动。但因这道天堑,阻断水墨的渗渲浸染,使江北地区发展滞后。长三角,拥有世界第六大城市群,但多集中于江南。全国百强县中的前十名,大多分布于此。大桥贯通后,南通到上海仅需1小时。大桥北接“连盐通”高速,南连“苏嘉杭”高速。可使南北经济千丝万缕的扣织在一起,编织巨大的城市网,形成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龙头。这可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带,如巨龙般腾飞起来。大桥之所以斥巨资修建如此巨大的塔桥墩,就是为了整个长江黄金水道的通海航运。主跨1088米,使主航道净宽891米,桥净高62米,可通过5万吨级的集装箱货轮。目前每天最多通船6千艘。沿江两岸,群港林立,昼夜繁忙。这里的码头,已通达160个国家、地区的300多个港口。长三角的经济已通向世界,融入全球,正为构建和谐世界而贡献力量。(五)据最近报载,江苏省交通厅提出了“十年路面百年桥”的口号。对大桥的基础结构、质量标准,皆以百年大计来要求。苏通大桥前期工作始于1991年,工程可行性研究始于1999年,于2003年6月27日开工,真是“十年磨一剑”。有各方面中外专家200多人,包括68名院士,以及30多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参与。针对“十大关键技术”开展多领域、跨学科的研究,广泛采用各种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等。制订了详尽方案,还进行风洞、抗震、材料等等各种试验。由于采取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制,使工程拥有大量自主创新知识产权。这不仅保证大桥各项工程指标获得全优,也为设计、施工、管理、运营等各方面,积累丰富经验,并培养一大批人材。特别是创新体制的形成,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苏通大桥,科技创新是苏通大桥胜利建成的基础与原动力。这座大桥的建成,标志中国的造桥技术,已达到国际顶级水平,我国已跨入世界桥梁强国之行列。今后可以从容进入国际桥梁市场,去投标揽活了。中国不仅在2500多年前,建有留存至今的赵州桥。还在1705年(康四十三年),于大渡河上建成当时世界最大的泸定铁链桥,桥长200米,宽2.8米。300多年了,仍在使用。欧洲直到1741年,才在蒂斯河上出现第一座铁链桥,仅长20米、宽0.63米。但当西方完成工业化后,桥梁技术日新月异,创下各项世界纪录。至今跨径最长的仍是英国1981年建成的恒比尔大桥,达1410米。但它是悬索桥,至于拉索桥,仍由苏通大桥领先创下4项世界纪录。在工艺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代,任何建筑的世界纪录,皆不可能保持永久。我们衷心期待,有人能破叩这4项纪录。苏通大桥是中国的骄傲。由于同高速路一样全封闭,行人不能上桥,故在两岸将建有桥头公园。其中有观景台,供游人观桥留影,也设有大桥展厅,定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我留下《苏通大桥序》手稿,离开南通后,仍忐忑不安。回京不久正好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会上碰到金炳华委员,就请他过目指正。他给以较高的评价与肯定,认为文字通俗,境界高雅,朗朗上口,便于传诵。故借贵刊一角,公布于众,供大家评勾。现录全文如下:1200字以上 四年级 状物
-
通济桥我是个土生土长的余姚人,每当我走过余姚最繁华的一条街,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历史悠久的通济桥和美丽的舜江楼。通济桥是一座余姚家喻户晓的石拱桥,建于明清年间,距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就像一个巨人,横卧在姚江上。通济桥整个是由石板搭建而成的,石板上坑坑洼洼的,这也足以说明年代的久远。通济桥经过了多次的整修,现在看上去还是有修补过的痕迹。比起白天,晚上的通济桥更是热闹。吃完饭,一些老人拿着一把大蒲扇,端着一把木椅,坐在拱桥旁,背对着水平如镜的姚江,悠闲自得地聊起了家常。还有些老人拿来棋盘,正准备和别人下棋呢。通济桥的桥洞也很特别。桥下有三个洞,呈弧形,中间的一个最大,旁边两个较小,那坚硬笔挺的身躯似乎正保卫着姚城的安宁。站在通济桥上,往北看展现在眼前的是那古色古香的舜江楼。从远处看,舜江楼矗立在姚江边,与周边现代化的建筑融为一体,成为姚城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夜晚,通济桥南面的南雷路一带灯火辉煌,四周栽满了绿柳,绿树成荫,郁郁葱葱,给行人带来美的享受。美丽的余姚,有桥、有楼、有山、有水,真是人间天堂,美妙绝伦。通济桥450字 状物
-
参观汉江大桥今天中午,我和爸爸去看汉江大桥。天下着小雨,我们只好打着伞,穿过热闹的大街来到桥头。原来满身灰尘的大桥,现在被雨水一冲洗,显得干净、清爽,比原来美多了,真像一幅刚画的彩色图画。桥高大极了。波涛滚滚的江水中,八个巨大的桥墩整齐地排列着,就像八个巨人稳稳地托起桥身,桥身像一道彩虹横跨汉江两岸。桥面上,中间是公路,水泥路又平。公路两边是人行道。人行道边缘安装了铁栏杆,虽然下着小雨,打着雨伞的行人和客运拉货的车辆仍然穿梭似的来来往往,热闹极了。我好奇奇地问爸爸:“这样高大的桥墩原来是怎样安装的?”爸爸说:“这都是工人叔叔用钢筋和水泥浇铸成的。”我想:工人叔叔真了不起啊!我走到桥中央,手扶栏杆眺望江水:远处江面上的船像一片片尖尖的树叶,随着江水漂去;近处有几艘大船装满了货物,从桥下驶过。忽然,我听见呜呜的叫声。抬头一看,上游又有几艘大轮船向下游过来。汉江水日夜不停地流着,宅像一条巨大的传送带,为国家建设默默地做着贡献。350字 初三 状物
-
参观郑州黄河公路大桥“到了!到了!”车厢里,我旁边的几位同学兴奋地嚷起来我一下子蹦起来,一边探着头朝前望,一边着急地问:“哪儿!在哪儿?”“喏,在那儿!”我顺着身边同学手指的方向望去,啊!看到了,看到了,那横跨大河南北的郑州黄河公路大桥!那银灰色的桥身像一条宽宽的腰带,束在一眼望不到头的黄河上,给汹涌澎湃的黄河增添了风采。“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出龙门。”如今人们正在征服黄河,又一座现代化的大桥竣工了!我们乘坐的汽车顺着引桥越升越高,地面上的房屋越降越低,我向车窗外望去,远远地,看到了矗立在桥头右侧的桥名碑。黑色大理石上,镌刻着邓小平爷爷的亲笔题字:“郑州黄河公路大桥。”这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流金溢彩,光耀夺目。汽车“呼”地一下开过桥名碑,驶上正桥,在宽阔的可以并排行驶四辆卡车的公路上向北疾驶着。迎面开来的车辆,一辆接着一辆,两侧的灯柱弓着腰,一对对流水似地向后闪去。前面的路望不到尽头,好像永远也走不完似的。不知什么时候,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数起路灯的个数来了:“37、38、39……”车厢里很快又有许多同学加入了他们的行列:44、45、46……”举目向远方望去,一幅美丽壮观的“画卷”跃入我的眼帘,只见黄河水滚滚向东流去,水面上波光粼粼,反射出耀眼的阳光。远处,水天融为一体,只有天边的水流反射出一道刺眼的白光。这“画卷”让人觉得是一首立体的诗,是一曲凝固了的音乐。不知不觉,汽车行驶到了桥的北端。老师讲,桥有5公里多长呢!我不禁吃了一惊,暗想:怪不得走这么长时间。汽车又往回行驶到桥中央停下来,我们依次下了车,站在桥面上,手扶着栏杆往下看,看到了稍稍突出桥面边缘的桥墩。又侧过身子向前看去,这一下子可看清楚了:一个个巨大的桥墩,恰似一只只巨龙的爪子,深深地插进急流之中,稳稳地托住了这条钢铁巨龙。这时,老师向我们介绍说:“这座大桥有138个桥墩,都有65米深,相当于20层的大厦那么高。下面,我来给同学们讲一下工人叔叔建造桥墩的故事……”听着老师讲的故事,看着那坚实的桥墩,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情景:造桥墩用的钻头被石片卡住了,潜水班的叔叔们主动请求下水搬石片。石片被陷在烂泥里,搬不动,叔叔们就用手一点一点地抠,戴的双层手套都被磨破了,两手也被磨出了鲜血,但工人叔叔还是顽强奋战。就这样,轮番下水98人次,叔叔们用双手抠出了50多万斤石片,终于建造好了一个个桥墩。我不禁为工人叔叔那种顽强拼搏的精神所感动。在建造过程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英雄人物,正是这些英雄人物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业绩!假如不是这样,建桥的工期怎能如此神速,比原计划缩短20个月呢?站在桥上,手扶栏杆,我不禁浮想联翩:48年前,国民党反动派在这里扒开了黄河大堤,致使河水泛滥,黄河两岸的劳动人民受尽了苦难。今天,就在当年决口的地方,一座雄伟的黄河大桥越激流,跨险滩,巍然飞架在黄河两岸。在这座大桥上,凝聚着多少工人叔叔的汗水和心血呀!我们的祖国正在向着“四化”大踏步地迈进,这座在世界上居第二位的黄河公路大桥的建成,不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吗?啊,大桥,你是一个伟大时代历史变迁的见证;是人民向现代化迈进的壮举;是矗立在人们心中的丰碑!“上车了!”喊声把我从沉思中惊醒。汽车往回行驶着。我透过车窗,又回头望了一眼那雄伟壮观的黄河公路大桥。啊!再见了,时代的骄子;再见了,一座造福于人民的大桥!【简评】黄河之水天上来。作者却选择人造的黄河大桥与之相匹配,相映照,象征着人对自然的利用,人对自然的征服。文章一起手就十分有气势,用几位同学兴奋的嚷,“我”急切的问,造成一种悬想,渲染一种气氛,然后写:“那银灰色的桥身像一条宽宽的腰带,束在一眼望不到头的黄河上,给汹涌澎湃的黄河增添了风采。”就像大将军出场前先来了一通锣鼓。文章的后部分又通过建桥工人的故事和旧时代的黄水泛滥,使主题得到了深化,让读者对大桥有更深厚的感情。1200字以上 四年级 状物
-
大桥广西省德保县有一座闻名德保的桥,叫大桥,他是以前一位聪明能干的石匠设计和参加建造的。距离现在约有几十年了。大桥非常雄伟。桥长三十多米,宽三、四多米,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是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鉴河的河面上。大桥洞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五个小桥洞。平常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水还可以从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就像一千三百多年前李春设计和建造的赵洲桥一样,有丰富的观赏价值。值得我们自豪。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左右两侧有石栏,石栏上刻着精美的图案。每当夜幕降临,在桥两边的灯“散发”出亮丽的光芒。灯下面那笔直的电杆,就像一为士兵,站在那里,保护着大桥的安全。“士兵”头上的灯光连起来就像一条长长的蛟龙,在大桥那来回的“巡视”。大桥为它周围的居民带来方便,也是我们德保不可缺少的交通要道。350字 五年级 状物
-
雄伟的苏通大桥今天我和爷爷到常熟去旅游。我们的大巴行驶在宽阔的道路上,天是格外湛蓝的,路边的树木、小草是碧绿的,几只小鸟也欢快的跟随着我们的大巴,好像也要和我们一起去旅行似的。正当我入神地看着车窗外的美景时,随行的导游忽然兴奋地对我们说:“快看!前面就是‘苏通大桥’了。”我顺着导游手指的方向入前看,只见一座雄伟的大桥出现在我的眼前,它像一条玉白色的巨龙穿行在江面上。不一会儿,我们的车就行驶在了桥面上,我探出头往江面上一看“哇!这座桥好高啊!”只见在江面上行驶的船儿就像一片片飘落在江面上的树叶。导游向我们介绍说:“这座大桥的总长是32。4公里,它跨江长度是8146米,要知道这座桥还有好几个世界第一呢,它创造了世界最大主孔1088米的跨度;最长577米的大桥斜拉索;最高300.4米的主塔高度……”导游又对我们说:“这座桥还是今年5月25日通车的呢,不过最激动人心还是5月26号奥运圣火经过大桥的那一刻。那天整座大桥上彩旗飘飘、礼花鸣放,欢乐的人群簇拥着激情的奥运圣火从这座雄伟的大桥上完成交接仪式。”啊!我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那激动人心的场面。听了导游的介绍,我想建造这座大桥的建筑师可真了不起啊,他们创造了人间奇迹,我们伟大的祖国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强大。我回去后还会多查阅一些关于“苏通大桥”的相关知识,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我为我们的国家有这么雄伟的大桥而感到自豪。500字 二年级 写景
-
雄伟的苏通大桥今天我和爷爷到常熟去旅游。我们的大巴行驶在宽阔的道路上,天是格外湛蓝的,路边的树木、小草是碧绿的,几只小鸟也欢快的跟随着我们的大巴,好像也要和我们一起去旅行似的。正当我入神地看着车窗外的美景时,随行的导游忽然兴奋地对我们说:“快看!前面就是‘苏通大桥’了。”我顺着导游手指的方向入前看,只见一座雄伟的大桥出现在我的眼前,它像一条玉白色的巨龙穿行在江面上。不一会儿,我们的车就行驶在了桥面上,我探出头往江面上一看“哇!这座桥好高啊!”只见在江面上行驶的船儿就像一片片飘落在江面上的树叶。导游向我们介绍说:“这座大桥的总长是32。4公里,它跨江长度是8146米,要知道这座桥还有好几个世界第一呢,它创造了世界最大主孔1088米的跨度;最长577米的大桥斜拉索;最高300.4米的主塔高度……”导游又对我们说:“这座桥还是今年5月25日通车的呢,不过最激动人心还是5月26号奥运圣火经过大桥的那一刻。那天整座大桥上彩旗飘飘、礼花鸣放,欢乐的人群簇拥着激情的奥运圣火从这座雄伟的大桥上完成交接仪式。”啊!我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那激动人心的场面。听了导游的介绍,我想建造这座大桥的建筑师可真了不起啊,他们创造了人间奇迹,我们伟大的祖国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强大。我回去后还会多查阅一些关于“苏通大桥”的相关知识,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我为我们的国家有这么雄伟的大桥而感到自豪。500字 四年级 写景
-
参观九狮大桥铅山快乐作文学校二年级 董书君今天没有太阳,是个阴天,外面非常舒服。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新建成的九狮大桥。九狮大桥的位于县城东北角,它横跨在信江河上。为什么要叫九狮大桥呢?因为它的北边就是九狮山呀!九狮大桥不仅雄伟坚固,而且还古朴典雅。大桥长430米,宽18.5米,两旁3.2米的人行道上铺着花岗岩。大桥两侧的大桥头堡高达10.5米,有三层楼那么高,共有六个大桥头堡,桥两头的大桥头堡上刻有“铅山县九狮大桥”七个金光大字和大桥简介,中间大桥头堡雕刻着铅山名人或者来过铅山的名人头像,左边三个是宰相费宏、陈康伯、王安石,右边雕刻着:辛弃疾、朱熹、杨万里,以及他们赞美铅山的诗。这些名人名诗,向人们展示了铅山深厚的文化底蕴。桥两侧的小桥头堡一共有72个,2.7米高,最顶上是灯箱,下面刻着一百多只狮子,就是百狮闹江的意思。有的狮子踩着球,慢慢地滚着,一不留神,差点摔下来,真是滑稽;有的狮子相对着,好像在讨论什么。有的狮子手挥着大刀,一手抓着树枝,好像要把树叶砍下来,真是栩栩如生。桥灯柱有8米高,一共有28根,上面挂着古色古香的宫灯,灯柱上刻着春桃、夏荷、秋菊、冬梅。桥北端是辛弃疾大雕像,他一手拿着书卷,一手拿着宝剑,面向北方。桥上行人熙熙攘攘。我听一位老奶奶说:“我做梦都没想到,在这里还能建这么美的桥!”听了老奶奶的话,我非常开心。九狮大桥真是太美了!下次我还要去。500字 二年级 记叙文
-
参观杭州湾跨海大桥这天下午,天气非常热,嫩蓝色的天空飘着几多白云。爸爸带着我去参观令人神往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一路上,我像一只活泼快活的小鸟,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大概乘了半小时的车,放眼望去,隐隐看见桥的一角,那就是“杭州湾跨海大桥”,气势雄伟,只见桥墩一个一个地接了过去,一眼望不到边,真是一派“长虹卧海”的景象。下了车,两辆中铁二局的工程车像两条蜈蚣一样停在那里,看起来特别醒目。这就是运输建筑材料的工具,多么庞大呀!旁边还有很多大吊车,铲车等等。虽然天气比较热,但工人们还是汗流浃背地在辛勤劳作。我站在长长的大堤上,一望无际的大海看起来特别平静。强烈的阳光把大海照的红通通的。海鸥在海面上快乐地飞舞,时而发出叫声,好像在对建筑工人们说:“你们辛苦了!你们辛苦了!”据大桥控制中心的介绍,大桥全程36千米,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总投资118亿元,使用寿命100年以上。预计2008年完成,2009年通车。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桥的一端是慈溪,另一端是嘉兴。有这座桥,宁波到上海的距离缩短了120千米,也促开了两地的经济发展。另外,海中平台的设计,会吸引很多人来旅游观光。真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多么伟大的工程啊!站在大桥上,看着辛勤劳动的工人们,听着隆隆的机器声,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每项伟大工程的建成,凝聚了多少人的智慧和汗水呀!我爱杭州湾跨海大桥。500字 一年级 叙事
-
参观姐妹桥新北江小学二(1)班 陈乐童“姐妹桥通车了!姐妹桥通车了!”人们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都涌向了姐妹桥。 我和妈妈随着人流来到了姐妹桥头,这里彩旗飘扬,人山人海,好一派节日的气氛!简短而隆重的剪彩仪式后,姐妹桥正式通车了。踏上了姐妹桥,气势磅礴的双桥立刻展现在眼前,像两条巨龙直插北江对岸。桥面十分宽阔,无论是姐姐桥还是妹妹桥都可以并列走三辆大汽车,妹妹早以穿上了沥青新衣。工人叔叔正在姐姐身上忙碌着,给已经二十二岁的姐姐换装。妈妈告诉我:“XX年2月,姐姐桥就会以新的姿态和我们见面了。”人行道也十分宽阔,还用大理石铺得十分平整,里面还有盲人道哩,建筑姐妹桥的设计师和工人叔叔想得可真周到呀! 最引人注目的是两边的桥栏,听妈妈说,桥栏用花岗岩石材制作,每隔一定的距离就有一幅清远八景的浮雕,桥栏柱子饰以北京奥运祥云和狮子浮雕,充分显示了祖国的文化。夜幕降临,我和妈妈又来到了姐妹桥。这时北江两岸华灯初上,姐妹桥也换上了夜装,柔和的桥灯亮了,倒影在清清的北江水中,微波泛起,倒影一晃一晃,真像两条火龙在北江上下舞动哩。最有趣的是这些桥灯会变魔术呢,每周一天变一种颜色,为美丽的北江夜景增添了又一道亮丽的风景。500字 二年级 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