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喜欢弹古筝
清晨的阳光暖暖的洒在每一个角落,伴着鸟儿清脆的啼叫。断断续续地古筝名曲不断流淌开来,然而这样的局面总也维持不了多久,不一会儿屋内便传来各种训斥声……
一开始我并不是那么喜欢弹古筝。弹古筝也没想象中那么轻松。古筝的弦很硬,需要用手指尖去按,一下、两下没有什么,但要一直这么按下去,指尖便像被虫子咬了一般痛,而且手指尖可能几天都无法碰琴弦了,碰到其他东西也是钻心的疼。有时候练完古筝,手指都是麻木的,可是一碰到东西,便像被针扎一样疼。更别说,我还要用手拍打琴弦,那简直是受刑。冬天更是不舒服,手都冻得不灵活,还需先弹上几十分钟,将手暖和起来。而且,弹古筝的时候若是分了神,那就更不知道老师讲的指法技巧和要点了,回去还要被母亲骂。这样的苦,我真是不寒而栗,心里一直打着退堂鼓。
我的课余时间全部被古筝霸占,我变得郁郁寡欢。眼见我一点进步也没有,整天愁眉苦脸,母亲似乎也想通了,直接告诉我:如果不想学,就不要勉强了。那一刻,我惊呆了,我期待已久的时刻终于到来了吗?
我兴奋极了,终于可以跟这个家伙说再见了,可为什么我的手仍然抚摸着琴弦?终于可以跟这个家伙说再见了,可为什么我的脚却不肯迈出琴房?鬼使神差的,我再一次坐到了古筝面前,它静静地待着,像老朋友一样注视着我,等待着我与它产生共鸣。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相伴六年了。手指不经意触碰了琴弦,悲鸣之声倾泻而来,我不能抛弃它!
我又一次坐到了古筝的前方,沉下心来慢慢地与它共鸣,心里只想着我如何才能将古筝弹好,我们如何才能配合默契。琴音如流水般环绕着我的周身,就连母亲也被吸引过来了,可我无法停止,这一次我忘了时间,只感受着手指那一次次和琴弦的唱和,原来,我爱古筝,在我没意识到的时候,早已爱上了。
如今,古筝是我的知音。有任何事我都可以对它述说。我越来越离不开古筝:她可以打发我无趣的时光,她可以带走我的烦恼,她可以带给从心底发出的快乐。我爱古筝,她是我的最佳拍档。
留白
黑为墨,白为纸,三笔两画神韵皆出。这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留白。
犹记懵懂无知时,美术课,老师给我们展出一张画。画上只有一枝红梅和几点雪花。那一枝淡雅的红梅傲然挺立,好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几点雪落在红梅上又显出一丝柔美,就像外表刚强内心温柔的巾帼英雄。年少的我们只知线条优美,构图精准,却不知这一副画的神来之笔全在与画家的留白。整幅画未见纷纷扬扬的大雪,却是满纸清冷,愈见红梅的孤高。
老师说:观齐白石的虾,可感水之清澈;赏徐悲鸿的马,能体会风的疾速。留白不空,留白不白;以无胜少,以少胜多,留白是画画乃至于世间万物最重要的东西。年少无知,不知其意味,只当画理高深。直到那次旅行--留白才惊艳了我的一方世界。
我坐在草地上看着四周的景象--几株小草从地底里冒出,远处的大树长出新芽,还有些早春的花儿竞相开放,世界姹紫嫣红,被一块块颜色堆得密密麻麻,竟有一分紧促感,早春果然是喧闹的,我有些悻悻然。
偶然转过身去,准备看看又有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却没想映入我眼帘的是一抹素净的雪白。它好好的趴在远处的山顶上,融入自然,自成一派。山腰依旧是与我所处草地上一样姹紫嫣红的颜色,那雪白就那样格格不入,脱离繁杂,却中和了那拥挤的鲜艳。我突然理解了美术老师的那句"留白不白",我突然明白了那淡雅红梅旁大片白色的可贵。
水墨留白虚实相生,惜墨如金计白当黑;何止画画与景色需要留白,人生也得留白。
多少名人都懂得将自己的人生留白。武学大师金庸被采访时曾说:"人生就是大闹一场,然后悄然离去。"初次听到时无法理解迷茫不已。直到现在才有了点点感触:我要将这世界搅得风起雨涌,创造一个属于我的年代,然后不带走一片落叶、不留下一丝痕迹的离去。一代女皇武则天生前功绩无数,造福四方,生后却立无字碑。这何尝不是武则天对自己人生的留白,逝去之后尘归尘土归土,功过是非任由他人评价去吧。钱学森先生在中近程导弹研成后,主动要求辞去自己的职务,给年轻人多一些机会。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留白!
画家的留白,可得磅礴之气;风景的留白,可以震撼人心;人生的留白,才可使你揽一份诗意,留一份淡定,少一分遗憾,多一处广阔天地。
留白又何尝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相关推荐
-
古筝古筝,中国传统乐器,它并没有五千年那么悠久的历史,但也是历经了两千年沧桑。不知为何仿佛在冥冥之中早就安排好的,我就是爱上了这个饱含中国文化的乐器。我的第一节古筝课终于开始了。我听着老师给我介绍的古筝的每一个部分。看着这么多弦我觉得我的脑袋一个都比两个要大了,何况还要看着谱子上一个个数字来找到相应的弦弹出乐曲,当时的我完全不敢想象以后会怎样。刚开始几节课,我的手就像“鸡爪”一样十分僵硬,然而找弦我也不能很快找到,在我手下发出的声音就只有零零散散的那么几个音,一首简单的小曲子就这么被我毁得面目全非。不过即使这样,我也从未想过要放弃。当时我的脑海里只有练琴,没弹好就继续,完全没有过要放弃的念头,就像我从来都不知道有放弃这个词语一样。皇天不负有心人,在我的努力下还是有所进步的,古筝我手下演奏出一首首悠扬的乐曲。弹《渔舟唱晚》时,我的脑海中会浮现渔人在夕阳西下湖光山色风景无限美好时,满载着丰收的喜悦,荡桨归舟的欢乐情景。弹《春苗》时便呈现了一幅万物复苏、春意朦胧的早春图。眼前仿佛有嫩苗在悄然探出头,有小鸟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弹《高山流水》时,眼前便有着巍峨、苍劲、峻峭的高山,高山上一片白雾蒙蒙,高山若隐若现,带着一丝神秘的色彩;渐渐地,隐隐约约好像听见了水声,水声越来越汹涌越来越清楚了,突然好像转了个弯,刚刚还汹涌澎湃的水这会儿变成了涓涓细流,然后越来越静越来越静,一切都消失了……古筝,这个迷一般的乐器,透过它,我可以看见各种场景,伤感的、喜悦的甚至是愤怒的或者有忧愁的。古筝现在已经深深融入的我的生活,时常坐在古筝面前,与它谈谈,何乐而不为呢?650字 初三
-
古筝古筝已陪伴我七年有余,它与我是密不可分的,听我筝即听我心,我爱它,因为它时而引我进入绿野仙踪般奇幻的梦境,时而带领我奔赴沙场征战,时而使我心情舒缓,时而令我激动高亢,它是我心头的太阳,照亮我整个心房。小的时候,总是在电视上看到古筝表演,当时觉得它的音色特别有韵味,于是下定决心要学习它。第一节课我印象特别深,古筝原老师教我缠假指甲,而我在弄自己的,老师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把我吓得一哆嗦,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下课后,我低着头和妈妈走在公园的小道上,沉默了许久,妈妈轻轻的问了一句:“还学么?”“学!”我也不知道我是有多大勇气说出这句话,“因为我喜欢它。”从此,我便进入了古筝的世界。那时我聪明伶俐,一些没学过的指法,自己摸索着就能会,常常受到原老师的表扬,也渐渐地开始关注我。我越来越优秀,伴随着级别越来越高,原老师对我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可谓精益求精。严师出高徒,我凭借稳牢的基本功和极强的表现力逐渐成为了原老师众多学生中的名人。其实我有的时候也觉得弹琴很枯燥,在一个阶段总是弹一首曲子,时间久了,就烦了。可我从来没想过放弃,因为信念。这一学,就是六年。最后的一次演出,我第一次独奏一首较难的曲子,说来也奇怪,我并不想常人口中的“经历的越多越不会紧张”,而我正好相反,经历的越多就越紧张。上台前,我的手心都是冷汗。到我了,原老师帮我摆好古筝,冲我微微一笑,说了句“加油”,这是原老师第一次在演出前给我鼓励,当然,也是最后一次。我心想:这是最后一战,我一定要把握好!我面带微笑的走上台,深深地鞠躬,坐好,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演奏开始。我的手指轻盈地在二十一根弦上跳动,我沉浸在美好的筝音中,音符舞动着,我的心也随之舞动着,此刻想想一路走来,是何等的艰辛,它将成为回忆,永远的刻在记忆的石头上。一曲终了,我起身,又是深深地一躬,我流泪了,那是收获的泪水,六年来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已听不见台下经久不息的掌声,只觉得自己好开心好开心,终于熬过了这场考验。这些年来,大大小小的演出、比赛我已数不清有多少次,假指甲不知换了多少副,弦断了不知多少根,证书、奖牌也在书柜中占了近一格的位置,它们是这六年来的证明者,也时时鞭策着我有付出就有回报。如今我已不学古筝了,它仍旧放在书房的一角,午后闲暇时,我还是会饶有兴致的弹上一会儿,享受一下它那清脆的琴音。感谢它这些年陪我一路走来,让我领略到与众不同的美。900字 初三 散文
-
古筝古筝是一件古老的民族乐器,战国时期盛行于“秦”地,司马迁的《史记》所记载《李斯列转.谏逐客书》中所引资料,颇有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李斯《谏逐客书中》述及秦国乐舞的一段说:“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叩缶、击瓮而就症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筝乃“真秦之声也”,故而历来就有“秦筝”之名,但是若从行文来看,又有值得我们推敲的地方,那就是“击瓮、叩缶”与“郑卫桑间”对举,而“弹筝、搏髀”又与“韶于、武象”对举,因此接下去就有“今弃叩缶,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的犯戒。这儿的对举显然不是为了文采,而所对举的乃是“乐”于“舞”的形式和内容,所谓“郑卫之音”,就是“桑间濮上”,乃是郑过和卫国的民间音乐,就由此可见“叩缶、击瓮”乃是秦国当时的民间音乐,就是“韶虞”就是“韶箫”,也就是孔子听了后赞之为“三月不知肉味”的《韶》。据说此乐为大虞所作。以上所指的乃是音乐;这音乐显然不是民间音乐,而是宫廷音乐。由此可见,至迟于嬴政当政之时,秦国已用“韶箫”替代了筝,筝当时属于宫廷所用的乐器了,它理当比缶、瓮高雅一些。至于“搏髀”,于之想对举的乃是“武象”。这《武》,也就是《大武》,乃是乐舞,是周人歌颂武王伐纣的。由此可见,“搏髀”当是秦国的宫廷乐舞。李斯所举之例,证明秦国宫廷所用的歌、舞、乐都是别国的,为反驳政治上不用客卿张本。其那文已经提及,李斯进呈《谏逐客书》乃是公元前237年,因此,筝在秦国的流行当是在此之前。筝的产生就相对完善也就理当比李斯书《谏逐客书》要早一些。关于筝的命名,有两种说法,一说乃是有瑟分劈而来,另一说乃是因发音铮铮而得名。《集韵》就持“分瑟为筝”之说:“秦俗薄恶,父子有争瑟者,人各其半,当时名为筝”。当然除了父子争瑟的说法而外,还有兄弟争瑟,以及姊妹争瑟的说法。这些大同小异的传说也正好说明这些说法的不可靠。此外就常识而言,瑟分为二就就成了破瑟,岂能算筝?若将瑟破为二而修补成筝,恐怕远比制作筝、瑟要难吧?另一种说法是因为其发音的性质而得名,刘熙《释名》中“筝,施弦高,筝筝然”,就持此说。说筝因“施弦高”而发音“筝筝然”,这音色显然乃是对瑟的音色舒缓而言的,这就把筝与瑟联系起来了。确实,我们的民族乐器可以因乐器的来源而命名(例如胡琴),也可以因研制方法而命名(例如琵琶),更可以因为音色而得名(例如巴乌),这儿的筝因音色发音“筝(铮)筝然”,而得名也未尝不可。从后文来看,起初的筝与瑟并不密切,这就失去了筝瑟音色对比的意义,从而使此说显得难以使人全信。以上所说筝的命名,也涉及到筝的起源。既然“分瑟为筝”之说不可信,那么出事的筝呀就不是破瑟而成的了。那么筝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汉·应邵《风俗通》载文:筝,“谨按《礼乐记》,五弦,筑身也。今并、凉二州筝形如瑟,不知谁所改作也。或曰蒙恬所造。”从应邵的《风俗通》所载可知,汉以前的筝其制度应为“五弦,筑身”,但是当时“并(山)凉(甘肃)二州筝形如瑟”,应邵不知何人所作的改革,还记下了“蒙恬所造”的传闻,这又是说明,汉代在西北地区已经流传瑟形的筝了。唐代的杜佑在《通典·乐四》中说:“筝,秦声也。傅玄《筝赋序》曰:“以为蒙恬所造”。今观其器,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准六合,弦柱拟十二月,设之则四象在,鼓之则五音发,斯乃仁智之器,岂蒙恬亡国之臣关思哉。并有附注说:“今清乐筝并十有二弦,他乐肯十有三弦。轧筝,以竹片润其端而轧之。弹筝用骨爪,长寸余,以代指。”以上两条资料颇值得我们注意,应邵乃东汉末年(二世纪末,三世纪初)人,他所记的“五弦、筑身”,乃是按照《礼乐记》的记载,并非亲眼目睹,而他所见的“并、凉二州,筝形如瑟”,却未提及其他地区筝形是否有异。唐代末年的杜佑,乃是九世纪人,他在《通典》中比较详细地说明了当时筝完全如瑟的形制,这形制也符合正统礼器的标准。当然,杜佑同时也提出了对“蒙恬造筝”这一传说的疑问。筝究竟是否为蒙恬所造?近年有人认为蒙恬乃文武全才,他造筝也完全具有可能性。但是根据年代来看,蒙恬造筝并不具备这种可能性。蒙恬祖父蒙骜,死与公元前240年(秦王政七年),此时蒙恬不过是20多岁的青年,即使青年的蒙恬有制筝的才华,制成后却要它在短短数年内就流行秦国,并成为当时秦的宫廷乐器,看来不具有这种可能。更有人说,筝乃蒙恬筑长城时所造。这一说法就更不具备可能性。因为蒙恬修长城,乃是秦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国以后之事,这比李斯呈《谏逐客书》至少要晚十六年! 亦有说蒙恬所造为“笔”,古繁体“笔”与“筝”近似,因为记载失误,于是以讹传讹有此说。应邵《风俗通》说,筝乃“五弦、筑身”。但“筑”是什么样式,历代文献都语焉不详。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具汉筑明器。这具筑之所以说他是明器,是因为该器虽然髹以黑漆,却是用独木雕成。实心,不利于共鸣,若用来演奏,无法获得足够的音量。此外,该器通长约34厘米,用来演奏显然太短小,而《同典》载,唐代的筑长四尺三寸,汉筑演变至唐代虽然有异,但相差也不至于如此悬殊。这些理由都足以证明它是明器,该器犹如有柄的小瑟,筑面首位各钉以横排竹钉,一排五个,这就与《风俗通》的记载相符。这具明器筑的样式与瑟相同,似乎又说明瑟、筑、筝的样式是极其相似的。假如真的瑟、筑、筝的样式雷同,那么我们只能认定筝与瑟的差别除了音色有别而外,外在的差别主要在于弦数,即:瑟有二十五与五十弦之分,而唐代的筝仅为十二弦与十三弦,当时的筑也发展成为十二弦与十三弦,那么筑与筝之间的区别又在何处呢?《通雅》在筝下注明“踏步筝用骨爪,是、长寸余,以代指”;而在注筑时引《释名》的说法:“筑,以竹鼓之也”。如此看来,其实、差别主要在于筝是弹拨乐器而已。当然,《通雅》还在筑下注明:“似筝,细项”,这“细项”便成了筑与筝形态上的主要差别。原来初试的筑,是要以左手握住颈部而用右手击奏的,故而“细项”,唐代已长四尺余,显然无法握持,这细项看来乃是保存了旧有体制而已。《通雅》在筝这一条目下还注上了“轧筝以竹片润其端而轧之,弹筝用骨爪。长寸余,以代指”的说明。这一注释在于说明CHOU(手部 诌去言)与轧筝本是同一器物,其名称的差异仅仅是一为弹奏、一为拉奏而已。当然也有人认为中国的筝乃传自外国。日本的田边尚雄在他的《东洋音乐史》中就提出了筝是战国末期从西方传入秦国的观点。日本的另一学者林谦三则认为田边尚雄的论据不足。从以上讨论可知,无论是筝似筑还是筑似筝,筝的初试形态至今并未弄清楚。因此,筝的起源至今依然还是个谜,还需要我们继续探求。关于筝的起源的探求,显然是无法从文献中寻求根据的,看来必须求助于考古的新发现。总之,筝很可能来源于一种大竹筒制作的五弦或少于五弦的简单乐器。年代当在春秋战国时期或春秋战国之前,不可能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秦代。筝、筑、瑟的关系,既不是分瑟为筝,也不是由筑演变为筝,而很可能是筝筑同源,筝瑟并存。五弦竹制筝演变为十二弦木制筝,筑身筒状共鸣结构演变为瑟身长匣形共鸣结构,可能是参照了瑟的结构而改革的。1200字以上 初三 说明文
-
古筝和我我从小就喜欢中国的古乐器我与二胡有过凄惨的故事,与葫芦有过凄惨的故事,与长笛有过凄惨的故事。但我印象做深刻的是我与古筝的故事。初遇古筝是我八岁的时候,我经过一家乐器店看到一位娘炮,正坐在古筝旁美妙的琴音从他的手指如泠泠泉水潺潺流出,时而如巍峨大山深深地吟,我被这动人的琴声打动了不愿离开最后,我还是不得离开,在路上回味着刚才动人的音乐心里做了个决定。在我的强烈要求下,爸妈为我报了古筝班,我与古筝的故事开始了每天我都去上课,总忍不住去拨弄它。听它醉人的歌声。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突飞猛进,不久我就能自己弹奏一首简短的筝曲了。那一天我兴奋的弹奏着我唯一一首回弹的歌曲一遍又一遍。在我与古筝相识的七年里,古筝给我带来了许多感动。快乐幸福。我将与古筝永远相伴共同弹奏我们动人的乐章300字 初三 叙事
-
学古筝每当我听见一曲曲优美的琴声,看见一根根手指在琴弦上跳动时,我的心就开始痒痒了,一个个音符由远而近,将我带入另一个世界……我从三年级开始学习古筝。记得那时,体验课下课后,顺着优美的琴声,我来到二楼,那是学姐在弹奏《高山流水》。那曲调和谐悦耳,听着听着,我像被牵到了空灵静寂的大山中,仿佛看见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雄伟山峰!我深深地醉了。一泓泓清泉汇聚,我好像看到一条小河从我身边流过,还“咕嘟咕嘟”欢快地哼着小调,冒着泡儿呢!最后,歌曲在泉水般的“叮咚叮咚”声中结束了。学筝的初体验因为有它而兴趣倍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首曲子带我迈出了学筝生涯的第一步。学筝一年了,开始学习经典曲目《渔舟唱晚》,琴友们都是按照老师教的考级曲目指法学习,而我却有了奇特的想法。我听过古筝笛子合奏版本,所以在学完这曲后,我在家常常尝试用左手代替笛声,右手古筝主旋律,效果很不错。学习不应该是一味地机械模仿,融入点自己的想法,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筝有快乐,也有烦恼的时候。一次,碰上一曲名为《浪淘沙》的潮州筝曲。枯燥的指法与没有规律的音符令我几近崩溃。老师耐心的教导,鼓励我和琴友可以相约抽空到琴行一起磨合练习。于是,我振作了起开,和琴友一起扬长补短,迎难而上。古筝,是一种民乐,虽说它没有二胡的悲凉,没有大鼓的铿锵有力,但是,那种余音缭绕,令人回味,弹拨之间,让人思绪如泉涌,不由自主地想提笔。这不,前段时间,我就自己谱了一曲“随笔”。这是一首以“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刚劲气概的意境改编而成的。虽说被许多朋友称赞,但我知道学筝路还很长。我相信大胆地捕捉自己脑海里不时冒出的灵感,且及时写下,用自己独特的感受去体味经典的曲目,会走出一条不一样的学琴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传承民乐文化,我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诠释古筝艺术,去探索古筝新篇章!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本文内容生动丰富,语言新颖清爽,结构独特合理。800字 初三
-
我的拿手好戏弹古筝那琴声忽如潺潺细流般轻柔,忽如海浪般浩荡,忽快忽慢,忽强忽弱。缓缓流淌的音符雪花般精致娇嫩、晶莹剔透,一个个犹如芭蕾舞者,踮着脚尖,跳跃着、旋转着。这就是古筝,也是我的拿手好戏。我六岁时,被一部电影吸引—《六指琴魔》。片中女主一袭白裙,青丝飘飘,眉若轻烟,指如削玉。她坐在一架古琴前,左手随意弹拨几根弦,右手上下摇晃,不知怎地,就有一连串平稳光滑的长音飘入耳中。抬手、点头、俯身、每一个动作看似漫不经心,却又优雅动人。我被深深吸引住了,开始学习古筝演奏。第一堂课,古筝老师给我们讲解古筝基本知识和基本指法。我瞪大眼睛,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下一排排歪歪扭扭、稚嫩的字。回到家,一遍遍跟着节拍器弹奏第一首歌—《丢手绢》。时光如梭,转眼7年过去了。这个暑假,我就要考古筝演奏9级了。进入考场,我报完姓名和考级曲目,坐下。一男一女2名考级老师端正地坐着,表情严肃。那21根琴弦紧挨在一起,我仿佛稍不留意就会碰错琴弦。夏日阳光从窗外射进,窗户被关上,空气变得燥热,仿佛要凝固了。我的背上一下子渗出一层汗,深呼吸,抬手,找准第一个音,开始演奏。渐渐地,一些场景开始浮上记忆的水面。古筝老师给我做示范,一次次耐心地纠正我的节奏和姿势的错误……不知不觉间,我的手指似乎被唤醒了记忆,左右手不同的节奏和谐流畅,跳跃性的旋律忽高忽低。考级老师,教室似乎不见了。我融入到音乐之中,感受每一个音符的跳跃,随着每一个重音自然地微微点头。我感觉自己化身为一条小鱼,顺着音乐的波浪自如地游弋。随着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周围突然安静,我缓缓抬手、落下。女老师微笑着给我点评:“整体不错,旋律很动听,强弱和快慢也处理得很好。再注意一下姿势就更好了。”我起立,鞠躬:“谢谢老师!”我的拿手好戏——弹古筝,从此更是名声在外,我也更加勤奋的苦练。因为在拿手好戏的背后,是对这门技艺的热爱,更是坚持不懈的练习。750字 六年级
-
一个会弹古筝的小女孩乌黑的头发,弯弯的柳叶眉,小巧的鼻子,还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这就是我啦!外表恬静的我有一项技艺,让我引以为傲。此技艺源于一次音乐会,期间一阵优美的琴声响起,我不禁往台上一望,一个人正在弹奏着一样乐器。那人手法娴熟,弹出的曲调让我如痴如醉。妈妈告诉我,那种乐器叫古筝,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拥有悠久的历史呢!我听后,心中萌生出一个想法:我要学古筝!我把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一口答应了。于是,我踏上了学古筝之旅。第一次去学古筝,虽然有点紧张,但更多的是兴奋和激动。老师教了我一首简单的练习曲,我回家后刻苦练习,但是在弹奏泛音的时候,却让我犯了难。当我的左手小拇指按在泛音点上,右手触及琴弦时,我的左手总是不能及时离开,从而无法发出泛音。我一遍遍回想老师在课堂上强调的关键点,在妈妈的鼓励下,经过反复练习,我终于掌握了泛音的技巧。之后,我又学了好几首练习曲,但都很短,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曲调,时间一长,渐渐地厌烦了,甚至想过放弃。但我心想:每个人都要先学习,才能品尝成功的果实,学习越努力,果实就越甜。加油!我给自己加油鼓劲,终于咬牙坚持了下来。虽然学习难度逐渐增加,但我从不气馁,卯足劲,一直坚持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我已通过了七级考试,学会的曲子数不胜数,不管什么风格都能尝试。来我家做客的人听了我的弹奏都会鼓掌称赞。因为我古筝弹得很好,老师让我去参加一个古筝比赛。比赛前,我天天在家用心练习。比赛时,我坐在台上,弹奏出优美的音乐。手指间流淌出来的音符轻盈地舞动着,有时如同春风拂过,有时如同秋雨悄降;有时如同嫩芽萌出,有时如同鲜花盛开,场上所有的人都陶醉在我弹奏的乐曲中了。直到尾声,人们才反应过来,台下掌声雷动。我获得了这次比赛的第一名。大家都说:“你真棒!”现在我可以自豪的说:“我是一个会弹古筝的小女孩。”你们喜欢我吗?750字 四年级
-
古筝一年前,我路过一家琴行,听见了一个清脆而动听的旋律,我站在门口听着,直到那首曲子弹完。心想:真是太好听了,这是什么乐器啊!往琴行里仔细看,原来是古筝啊。这声音是那么悦耳。从那时起,我就深深爱上了古筝这种乐器。回到家后,我告诉妈妈我想学古筝,妈妈说学习古筝要有耐心、还要有恒心。我告诉妈妈我一定会坚持的。妈妈同意了。我如愿以偿,心里甭提多高兴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进入了古筝培训班,就只知道这种乐器叫古筝。老师开始从头教我。首先教我坐姿,要身体坐直,坐椅子的四分之一,一只脚踩在架子上。我想坐姿都这么麻烦,那弹琴岂不是更麻烦。不过我我已做好了心理准备,我一定会坚持到最后。然后老师又教我每一根弦是什么音和一些基本的指法。我先从练习曲开始弹起,每次都很认真的对待。可是时间长了就觉得有些乏味了。老师看出了我的心思,开始教我学曲子,还不断地鼓励我,我的信心又增强了很多。就这样一天一天地练习,我的技术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老师让我报名参加考级。刚到考场,我就手心出汗,来参加考级的人还真不少,看着比我小的人脸上挂着笑,我的心也就平静了许多。我是最后一个参考的,看到别人都轻松地考完。心里很焦急,什么时候才到我啊!终于轮到我了。当我面对平时熟悉的琴时,手都紧张得发抖,老师看到我紧张就对我说:“放轻松,没事的。”我鼓起勇气弹奏曲子,谈着谈着,优美的旋律把我带到了浏阳河边,看到了小小竹排、渔帆点点。我完全陶醉在优美的曲子中了。不知不觉考试曲弹完了。老师微笑着对我说:“弹得不错。”我为自己的正常发挥庆幸。过了三个月,果然不出我所料。我通过了第一次考级。高兴之余,我不由地想:“真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古筝需要很大的恒心、耐心。以后做什么事我都会像学习古筝一样认真对待。古筝我爱你!以后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古筝!750字 初一 叙事
-
古筝和我古筝,是我从小到大的好朋友,我和它有着不解之缘。在我五岁的一天,妈妈带我走进琴行,准备让我学习钢琴。可是,当我踏入琴行,就听见一阵优美的旋律是那样的好听,我顺着声音开始寻找,我看见了一位琴师,优雅地坐在古筝旁,手指轻轻地弹奏着,好像在古筝上跳舞。她的动作是那样得轻盈,一俯一仰,好似仙女下凡。看着她那优美的动作,听着那悠扬的琴声,我深深地喜欢上了古筝,央求妈妈我要学习古筝。妈妈见我如此地执着,就给我买下了这台漂亮的古筝。从此,我就踏上了学琴之路。刚开始学习古筝,我觉得古筝的声音非常好听,当然,我也无不厌烦的一遍一遍地练习。我每天抱着古筝爱不释手,恨不得抱着它睡觉。连老师也夸奖我学得快,我当时真的是开心极了!可慢慢的,古筝那些枯燥的指法练习让我开始厌烦起来,我不愿意看见古筝,就连走路也要离它远远的,仿佛它就是一个地雷。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的古筝老师给我报名参加了“金色童年”的古筝比赛。听到这个消息的我简直不敢相信,要知道,上台演出那可是我最大的梦想!在比赛的那一天,我迫不及待地换上漂亮的演出服,等待着上台表演古筝。我紧张得不行,手脚冰凉,思索着曲子的旋律,走上了期盼已久的舞台。啊!好漂亮的舞台,五颜六色的灯光照在我身上,使我充满了信心,我信心百倍地弹起曲子来。一曲终了,掌声、夸奖声、欢呼声朝我涌来,当然一等奖的奖项也非我莫属。我又重新喜欢上了古筝。现在,每当我学完一首曲子,我都会弹给爷爷、爸爸、妈妈听,他们的鼓励使我更有信心!在亲人和老师的鼓励下,我已经学习了六年的古筝,现在学到了古筝组最高级——十级!在古筝的陪伴下,我慢慢长大了,也让我明白了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因为坚持才会胜利!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文章杂而不乱,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75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
弹,弹,弹力球今天晴空万里,路两旁的行道树也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似乎唱着愉快的歌曲,一如我的心情一样的欢乐。下午一点三十分啦,我们小记者要做弹力球了。在大家的期待中,活动开始了。我和周、许、沈被分在一组。我们分工合作,周和沈首先将天平小心翼翼地放在桌子上,就像捧着一颗珍贵的珍珠一样,生怕碰坏了它。在我们直勾勾的眼神下,她们俩按老师的要求,左边放上杯子,右边放上5克砝码,然后拨动天平中间的小刻度,一点一点地挪动刻度盘,天平也随之上下波动,终于左右平衡了,我们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在周憬怡手指的移动中我们齐声喊“7、6克”。然后倒入了早已量好的放在量杯里的350克水,在另外一个杯子里倒入了2克硼砂,在第三个杯子里放了胶水。然后把三个杯子里的东西倒在一起,许突发奇想,在杯子里滴入了一滴果浆,绿绿的果浆真是漂亮极了。接着大家派我出马来搞大工程——搅拌,我一拿起搅拌棒,三个小伙伴着急地喊道“要顺着一个方向搅拌哦”。“知道,知道。”我刚搅了几下,一块一块碎碎的像水晶一样美丽的小块在杯子里生成。“哇!”大家都发出了赞叹声。接下来,我们把美丽的水晶泥从杯子里挖出来。准备一人搓一个弹力球,“哇!黏黏的!”这些小东西恨不得把我的两只手都粘起来。不过搓着搓着就不粘手了,被我搓成了一个小圆球。果酱色的小球就制作出来了,我们都开心地跳了起来。老师说最好一人三个小气球,减掉头把“弹力球”放进去,再包上二层气球,过几个小时后就可以把球拿出来。也可以选择不包气球,一个“弹力球”就制作完成了。如果干了加点水就可以再捏。最后老师说“记住,球越湿弹得越低。”哦,是吗?嘿嘿,那我的回家试试!点评: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75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