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800字

传承与创新

800字 高三 议论文

“板桥体”看似单个字形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如果有人因此而羡慕郑板桥的成就,想借模仿他的风格来出名,那么他必定会走入一条死胡同。因为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说“不可无一”,是肯定了“板桥体”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不朽的艺术地位;说“不可有二”,则揭示了艺术创作中的真理。正如贾平凹在信中对小妹所说:“对于大师,你只能学习,不能效仿。”

“板桥体”与“扬州八怪”的其他艺术风格的诞生,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在那个压制人才发展、摧残人才天性的清王朝,“扬州八怪”用一种不合乎世俗审美标准的艺术风格,表达自己的人格理想、高尚情操,是对自由的追求,也是对于权贵的蔑视和抗争。可以说,“板桥体”的“非隶非楷,非古非今”是挣脱束缚,思想和心灵获得自由的象征,这也便是郑板桥作品的韵味所在。后人如果模仿“板桥体”,只能有其形而无其神。这样的作品,当然“不可有二”。然而,许多人并不信奉这个原则。当文学与时尚产生了关联,似乎文学创作也能产业化发展,作家也能按一个模子批量生产了。书店里,占据“畅销书架”的一会儿是悬疑小说,一会儿又是通俗哲理。花样总在翻新,却大都千篇一律。那些书虽畅销一时,不久却被遗忘在角落,蒙上尘垢,挂上蛛网。马克思说过:“所有的价值最终都只剩下时间。时间会滤去所有跟风的作品,最终只留下一部或几部体现时代精神,关注人类和人生的作品。”

这么说,我们是否就不要学习他人的作品了呢?当然不是。那些肤浅的跟风之作,正是因为对文化艺术传承、研究不够,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落于俗套。因此,传承是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创新则为之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不仅艺术创作如此,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许多方面,都要传承与创新并重。改革开放后,我国与外界的科技、文化等交流频繁,汲取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尝到了甜头。但是现在,我国的创新实力却比较薄弱。前几日的《文汇报》上说,上海的服务业管理照搬制造业管理模式,阻碍了服务业起舞。在此,制造业管理模式也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吧。有变通与创新,才有突破。

不论从事什么行业,我们都要广泛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并充分认识自身特点,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勇于创新。传承与创新并重,是科技和文艺等发展的根源。 

依赖

400字 初二 日记

在街上偶遇一个地摊,一时兴起买了一颗传说中的“魔豆”,它的奇异之处就在于长出来的种子上依旧刻有几个字。

很快,它就被掩埋在了土里,开始了自己的人生,但我却很快遗忘了它。

无意间瞟了一眼那个花盆,里面的植物让我惊喜无比,那颗种子已经发了芽,一颗巨大的嫩绿的豆子遨然挺立,上面两片幼小的叶子随风晃了晃,又稳住了,但上面的字却被泥土覆没,依稀可见一个大大的笑脸。而那两片嫩叶上的尖茎却努力向上冲着。我立了一根木棒在它的旁边,让它蜿蜒而上。过了一段时间,那根细细的茎早已冲破木棒,我又急中生智,将它牵引到旁边的黄葛树上。正如我所料想的,它又依赖地靠在黄葛树上。若没有了这依赖的树木,它又会是什么样子呢?也许它会东倒西歪,而不再是蜿蜒而上的美感。

如今祖国的花朵们,依赖着属于自己的木棒——父母,活得有滋有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总以为自己是多么的了不起,可离开了这些依赖的“木棒”,他们又能做什么呢?

涪陵第九中学校2011级 鞠芮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高三
议论文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