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记忆
那月里的榕城,大街小巷弥漫着浓浓的年味。火红的灯笼挂满街头,热闹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吉祥的春联挂满门帘……好不热闹!
小时候不知“年”的概念,只知道年糕一出笼,年就到了。那时候外婆的身体还算硬朗,每逢过年她总要亲自蒸上几笼年糕,寓意来年步步高升,也正是这种特殊的味道,成了我舌尖上永恒的记忆。
腊月里,黎明总是姗姗来迟,我与外婆来到街上磨米浆时,天还未亮透。但这丝毫不削减镇上乡亲们采购年货的热情——络络不绝的行人和三轮车将古老的小镇挤得水泄不通。吆喝声和鞭炮声此起彼伏,似乎要分出高低来。
回到家,外婆用重物将装有米浆的布袋牢牢压紧,等到第二天水挤干了,外婆把已成块的糯米团取出,放入大盆,加入花生油、红糖、花生、红枣等配料。经过反复的揉捏,让红糖等配料完全融入到糯米团里,直到糯米团变得更有韧性时,尚可将其倒入铺好年糕叶的蒸笼里蒸煮了。
这时候,外婆终于能揩揩汗,靠在沙发上稍适休息。这时候,外婆总是多年如一日地为我讲述她与年糕的故事。当她还是小女孩时,她就帮助母亲制作年糕。在那个没有糖果和玩具的年代里,能吃到一块年糕,便是外婆极大地快乐。“那时候姐妹多,都是抢着吃哩!”说着,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或许是一种特殊的情结吧,每当外婆说到自己制作年糕,总是喜上眉梢,印满褶子的脸上藏不住那不常有的自豪。当我说起最爱吃她蒸的年糕,更是乐得合不拢嘴。
寻着淡淡的香气,外婆走进厨房,揭开锅盖,在九成熟的年糕上撒上红枣,并递了几颗给我:“红红火火,多吉祥啊!”外婆嘟哝着,满心欢喜。没多久,年糕起锅了,外婆切下一块,盛进我碗里,我夹起它,咬下一口,软软的,夹带着一丝清甜,一股浓浓的爱。粘糯可口的年糕唤醒了我每一个味蕾,往昔的记忆又一拥而上。红糖香、糯米香、枣香、还有淳朴的叶香,一齐荡漾在唇齿间,顿时带来味觉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花甲之年的外婆为了满足儿孙的喜好,为了将这份味道传承下去,即使再辛苦、再忙碌,也会雷打不动地蒸上几笼年糕。而她,却因自己患有糖尿病,已多年没有品尝到年糕的香甜,只能将其永远化成回忆了
有人说,一种味道,便可唤醒一种记忆。如今,我总算领悟了这句话的道理,为何我对这年糕有着深深的眷念原来这舌尖上的美味背后,隐藏着外婆对习俗的传承,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爱的延续呢
舍——得
也许是一次偶然,亦或本该就是冥冥之中的注缘。那日的黄昏风雨后,我轻启纱罗丝帘,远处,枝上,点滴,点滴,回忆。我瞻望历史的鹊桥,深思那将年华化作春秋的执伞少年,心领悟:何值否?
无人仍记那一抹悲伤,轮回转阅红尘,暮然回首凝相望,寂寞的我,被夕阳拉长倩影,将历史化作天狼,一杆金戈,独立北方。四十又三年,情殊又岂可一语道破,静闻幽处偏把颜殇,才方悟:轮回帝王 几平常?一代女皇,为值而舍。她是五千年历史中的神话,以一个女子的智慧指点江山,改写了“女子不如郎”的流传,书写了“贞观遗风”的壮丽诗篇。即使面对“狐媚偏能惑主”的骂名,也始终没有放弃她的理想,因为她的清醒。她清醒的坚持了其他女人无法坚持的痛苦,于是,她成就了一般女人成就不了的霸业。此刻,清醒坚持,花开满树即为值。
朔风冷冽,他与冷月为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清醒铭记心间;黄沙漫漫,他与孤冢为伴,放眼远望,将“千金俸禄,高贵官职”的引诱忘却的一干二净;地窖冰冷,将满口的毡毛和草皮一块咽下,心里却沸腾着热血——精忠报国。他用睿智,将光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不朽的佳话。他用清醒,将苦守的羊群定格为一段千古传奇。飞沙刻画出他手掌心的龟裂,他却并没有在这弯道处屈服。此刻,于生命弯道绽放华彩即为值。
君应见,西风烈烈,残阳如血,她素色衣襟卷进大漠苍凉。从此没有丝竹管弦,只能泪湿胡笳;从此家乡化作天涯,只能在心中镌刻大汉繁华;从此花样年华浸润边塞黄沙,独留青冢,用千年的顾盼给家乡回答!美貌如她,却舍弃了一个女子应有的一切;这般舍弃,让我们看见了舍得之间明妃纤弱的背影留下英烈的灵魂,点燃大义的烽火。本应为舍而得即为值,她诠释,此刻,为得而舍方为值。
南山东篱下,五柳先生折菊而闻,一片馨香中放眼望去,满目青山苍脆,重峦叠嶂。云淡风轻的微笔下,是一颗安闲飘逸的心灵。先生无法为五斗米而折腰,终是恋旧林而思故渊。肮脏黑暗的官场容不下先生的高风亮节,青山绿水才是他的天堂。在那片澄澈的天地间,他诗意了田园,于历史画卷上泼墨,挥毫而成素净淡雅的山水图,令人敬仰万世。此刻,为梦寻航已足够。
曾记得,那一人,一生立一志,一世作一书。他,从小习医,立志悬壶济世;他,从来执著,亲手采药煎药。他不懈攀登的一点一点,他毅然决然的无惧无畏,踩过时间,踩过空间,聚成他人生永恒的几何面线。李时珍,三十一年的波澜不惊,以一种前进的坚韧构成了他人生永恒的一面。尽其才而添其香更加塑造了他的永恒,他用生命在践行,值为何物。
曾尺游丝珠帘静,独上西楼,潇潇痴无情。千里寻觅思画影,怎凭泪雨道无明。冰杯欲睡影还碎,紧启纱罗,盈盈以梦回。惜将心妍谁与懂,蝶恋花缘化红泪。愿以生命作度尺,轻量人生何为值。
相似题目
-
舌尖上的记忆腊月月末,爷爷便开始忙活起来,清早驱车去城里,从亲戚到家的杂货店,拿几个新制的钵子,便又匆匆的回乡下。去自家园子里摘上一些新鲜的蔬菜,洗净,存入冰箱,成为下一餐的食材。而这些,都乡里人一贯的做法。钵子菜,也是常德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来都是饭桌上永恒的主角。而钵子,就是展示主角风采的最佳舞台,家家户户的钵子菜,把香味融于一体,年便随之到来了。除夕的夜晚,钵子菜内容丰富,我最爱的是甲鱼钵子,一直都团圆饭的常客。甲鱼肉的爽滑鲜嫩,浓汤的美味,也是一年中最幸福的相遇。甲鱼钵子的甲鱼要选个大,壳黑,力气大的。爷爷总是把这个重担交给我,拿几根长筷子,放在甲鱼旁,它便上前抓,逗它急了,它的倔性便来了,缩在壳里,怎么逗它,它都不出来,在这时,爷爷就抓住这只甲鱼到后厨房去了,再待爷爷喊我之时,我便知趣的跑进后厨房看他做甲鱼钵子。先把切好的甲鱼肉洗净放在一边,往煮好的水里放入佐料,汤渐渐呈现浓白色时倒入甲鱼肉,放入干辣椒等提味,我是一个不吃辣的常德人,故传统吃法的甲鱼钵子我不爱吃,可爷爷的甲鱼钵子却合我味。还要放些胡椒、花椒、八角等,不仅为了提鲜,为了养胃、健康。撒些盐,盖上钵盖,大火焖煮,甲鱼钵子便初步完成,只需要端上饭桌,就可食用了。甲鱼钵子上桌了,新年便来临了。甲鱼钵子便是对去年自己成就的褒奖,甲鱼壳旁的肉,便是最爽滑的地方,晶莹剔透,很嫩,因为与浓汤混合,变成了一种超级味觉享受,一吸,浓汤下肚,暖胃,暖心扉,吃完甲鱼,蔬菜也上桌了,就着浓汤,很快就烫熟了,菜的清香撞上甲鱼汤的浓郁,别有风味,最后饮汤。浓汤,驱走冬日的寒冷,像冬日的阳光,并不是炎热的,是心头的暖,温暖整个严冬。思念融入浓汤,融入那冬天的记忆,永存不忘,愿时光不老,岁月多情,愿爷爷一直是记忆中的模样。700字 初二
-
舌尖上的记忆这是我离开兰州的第九个年头了。人在四川,自然身不由己,川菜的辛麻早已浸透到了我的每一个味蕾当中,但每每看见麻婆豆腐、宫保鸡丁、火锅时,食欲有是有,却始终勾不起我内心深处的悸动,于是,我越发思念家乡的牛肉面,想念那碗醇厚的汤,劲道的面。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回到了兰州。还在火车上时,我就打定主意,到了兰州第一件事就是去吃牛肉面!一下车我就直奔兰州市最好的牛肉面馆而去。原打算只要一两面,可是店里浓浓的肉汤味挑拨着我,勾人食欲,我忍不住点了三两面,并盛了一碗泡菜,找到个空桌子坐了下来。伸出筷子,挑起两根面,洁白的面条缠绕在深褐色的筷子上,说不出的诱惑。面入口的一瞬间,我全身都紧绷了起来,鲜弹的感受通过味蕾直达全身各级组织,灵魂不由得随之一颤,碗中蒸腾而出的热气将我熏出泪来,这就是我舌尖的记忆啊,否则为何会共鸣得如此强烈。然而这之后,却再没有了第一口的震撼与感动,我淡淡地吃完了整碗面,被撑得几乎走不动路。我独自一人坐在空旷的大厅,不禁忧伤:原来我思念了这么久的家乡美食,舌尖记忆,也不过尔尔?返程的火车上,我趴在床上,看着火车渐渐离开熟悉的故乡,心里萦绕的惆怅也越来越浓,我终于想通了。原来,我思念的并不是牛肉面,而是家乡!我对牛肉面不过是一种执念。岁月如绸,执念成茧,但将那茧剥开,有的也不过是一根细丝罢了。有的事,只能放到心底来回温,就好像,有的人,只能在记忆深处缅怀,而如果再见,只不过是失望地叹一声:“不过尔尔”。所谓“舌尖上的记忆”,终究也只是我对家乡的一份眷念罢了。600字 初二 记叙文
-
舌尖上的记忆总会在闻起一些熟悉的味道后,唤醒沉睡的记忆,在脑海中浮现那些久违的画面,心中总是难忘那些甜甜暖暖香香的味道。记忆中,那舌尖总是甜的。小时候,过年时去给左邻右舍拜年,两个口袋被塞得鼓鼓的,里面全是糖。和别的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大家总是你把糖分给我,我把糖分给你。那时候总觉得别人的糖比自己的甜,总想去尝一尝。有时候,还会从储蓄罐里掏出几个硬币,跑到一个对于小孩子来说有点远的商店买糖吃,嘴中的甜似乎驱走了双腿的劳累。吃完的糖纸一般都不会扔掉,我会把把它们一张张铺平,收集在一个盒子里,心中满是欢喜。走在街上,我总是缠着大人给我买各种造型的糖人,那汤勺舀起的金灿灿的糖汁,或浓或薄地流淌在暖阳中,放在舌尖上,那甜而不腻的味道,至今我还记得,记得那有童年的味道。记忆中,那舌尖是暖的。温暖的春风拂过时,我和外婆会一起去村外挖荠菜。喜欢和外婆一起包荠菜饺子,虽然我包的饺子千姿百态,引发大家的一阵哄笑,但我还是十分开心的。咬一口外婆包的饺子,心里暖暖的,如春风拂面而过,如暖阳相照。吃过外婆包的饺子,喝过清香的荠菜饺子汤,闭上眼睛便是怎么也忘不掉,忘不掉那春天的味道了。在记忆中,那舌尖是香的。当金黄色的落叶缓缓地落下,脚下是软软的枯叶,微凉的秋风吹动着奶奶的发梢。在这个美好的季节,奶奶会煮玉米给我吃,因为她知道我最喜欢她做的玉米。她煮的玉米,总有颊齿以外嚼之不尽的清香。我总是拿着刚刚出锅的颗粒丰满的玉米,就要咬上一口,当然,那滚烫的玉米把我的舌头都烫麻了。奶奶在一旁看着我,不停地笑着。但我仍能感到一阵香浓浓的,一股甜滋滋的味道涌入心田,一股清香直碰鼻尖。秋天的舌尖不仅饱尝玉米的清香,还会遇到柿子的香甜。忘不了奶奶在门前种的柿子树,丰收时,那红红的柿子宛如一个个小灯笼,惹人喜爱。摘一个尝一尝,软软的,香香的,甜甜的,那是秋天的味道。事隔经年,每次忆起舌尖的味道,嘴角总是扬起一抹微微的笑。那儿时甜滋滋的糖,暖暖的饺子和香甜甜的玉米柿子,让我思念到如今。800字 初二
-
舌尖上的记忆亦或是山珍海味,亦或是粗茶淡饭。我舌尖上的记忆,最难以忘却的,确实面条。面的做法颇多,种类也不少,诸如拉面,手擀面,刀切面,凉拌面……每一种,都又有各种配菜,鲜味十足的虾,翠绿色的青菜,嚼劲十足的牛肉,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口味,我最喜爱的,是舌尖上感受到的亲切的味道。母亲做的面,看上去朴实无华,但每次都是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色泽鲜亮的汤里,盛放着一根根面条,面上总会有一个荷包蛋,在我吃过的食物中,这是最令我感到亲切,最美味的面了。冬日里,从寒冷的外面回到家中,一碗面条下肚,甚是满足,身上没有了一丝寒意,原本冻到麻木的手也舒缓开来,头上竟渗出了些许汗珠。夏天,天气炎热,她便会做一些凉拌面,先用清水煮过面之后把面捞出,过冷水。这时的面,不沾,且口感也很弹滑,其次,做卤,比如肉末茄子卤,把茄子切成丁,放些肉末,盐等调味品,煮好。卤不咸,佐以一些黄瓜条,拌着面条,吃上去又是一番风味。凉爽的面条仿佛驱散了夏日的炎热,每一口面吃下去,都能感受到母亲对我的爱。后来,我看到饭店里的炒面总想尝尝。于是我便央求母亲,她经不住我的央求,为我做了炒面。面条的做法与做凉拌面时一样,再把煮到八九分熟的面条放入锅中,放入一些小辣椒,肉丁,青菜等,出锅后,端起热气腾腾的面条,扑面而来的是微微的辣气和面条的香气,令人垂涎欲滴,夹起一口细细品尝,味道刚刚好。母亲总是最了解我喜爱的味道,并包容着我的任性,为我做各种我想要吃的食物。一次,我向母亲抱怨,为什么她总是给我放这么多的配菜。她告诉我说,这是为了给我更多的营养。我便慢慢地理解了她。食物,往往承载着一种情感。我舌尖上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母亲做的面,可能这不是最美味的,但是在我心中,这就是最美味的。吃的是面,也吃的是母亲的关心,爱护,对我细心的爱。舌尖上的记忆,最爱不过如此。750字 初三
-
舌尖上的记忆深巷中,一竿扁担,一团炉火,一个风箱……伴随着“砰”的一声火炉边的孩童开心的地捂住耳朵,一颗颗香脆的爆米花出炉了。——题记小时候总听外婆说,在她的童年时期,常闹灾荒,粮食匮乏,没有什么可以吃的东西,对爆米花的记忆更是少之又少,一年之中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吃到肉食,玉米在当时是稀罕之物,在那个年代填饱肚子都很困难,所以很少有人会将玉米做成爆米花。吃上爆米花,那时极为奢侈。想到这儿,外婆总会露出笑容,一口泛黄的牙齿记录了当时外婆苦难的生活。身为50后的外婆至今还回味着当年偶尔可以吃到爆米花的快乐与幸福。“砰”的一声,玉米爆开了。“每人都有份咯!”中年师傅解开爆米花机后长长口袋上的绳子,一股香味扑鼻而来。小小的女孩就忙不迭地拎着口袋冲上前去,每次总要买上一“炒”,等不及都装进口袋,就抓起一大把往嘴里一捂。妈妈总是不厌其烦向我讲述她小时候买爆米花、吃爆米花的情形。妈妈的童年刚好吹起了改革开放的春风,经济的开始飞速发展,这濒临黄河的港城大丰也焕然一新。爆米花,成了当时人们最好的零食,大街小巷中不乏炒制爆米花的师傅和徒弟,就算是身在偏远农村的母亲也能时常尝到美味的爆米花,村中许多调皮的男孩还向老师傅讨要手艺,想要长大后靠卖爆米花赚钱。身为70后的母亲每当想起吃爆米花的经历都会情不自禁地咽起了口水,但那早已成为了舌尖上的记忆。“买爆米花咯,香喷喷的爆米花!”循着声音,我和母亲来到了路边,一位老人正坐在炉旁。眼前的这位老人约摸六十几岁,古铜色的脸上布满了皱纹,眼神关注着眼前的炉火,右手有节奏地摇着火炉,左手用风扇轻轻扇着炉火,在他的眼中仿佛只有那燃烧的火焰。在他的摇动下,炉中的玉米粒奏出了富有节奏感的旋律。一滴又一滴的汗珠从他的面颊旁滑落。五分钟后,爷爷用了一只大布袋套在了炉子上,伴随着“砰”的一声,爆米花出炉了,一阵香气扑鼻。爷爷告诉我,现在人都爱吃那些不健康的零食,也没有年轻人愿意学做爆米花,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门手艺可能会失传。身为00后的我们不再在意这没有零食好吃的爆米花了。多少年后,我可能再也不能吃到这香喷喷的爆米花了,这一切可能只成了舌尖上的记忆。800字 初三
相关推荐
-
舌尖上的记忆人很多的记忆都和味觉联系在一起,而味觉的记忆会是内在的感受,因而也会更长久些。从小到大,舌尖上也积累了些许细碎的滋味,驻扎在记忆中。每当到了某个时候就会跳出来,勾起你记忆深处的记忆,勾着你去回味、去寻找、去想念。孩提记忆里,那时天天想着的就是糖果了。那味儿酸酸甜甜的,吃上甚是甜蜜。还有那糖纸,五颜六色的,那时好像还当收藏来着,但现在已没有了,想必是物是人非……还记得,小时候想吃糖想得要命,一天到晚都想着,什么水果糖、奶糖、棒棒糖、巧克力等等都尝了个遍。正因如此,惹来爸妈不少责骂,一本正经地跟我说:“少吃点糖,小心蛀牙。”那时的我不太懂什么蛀牙,只见父母严肃认真的神态便觉得蛀牙一定是什么坏东西,我一听这话便觉得浑身发冷,可吓了一跳,要是蛀牙了,以后可怎么吃糖呀。所以我不再吃糖成痴,学会克制,以至于现在的我几乎不怎么碰糖,只是在妹妹买糖回来时吃上一颗,原因么,也许是渐渐地长大,会让我们失去一些东西,比如纯真……糖果的味道已驻扎在记忆中,每当再次品尝时,童年的味道也随之出现,然后勾起童年往事。回味着,留恋着……如果你从不曾尝过糖果的美味,那你也就不会惦记它的味道。可是正因为已经知道它有多好,所以才会更舍不得忘掉。450字 初一 散文
-
舌尖上的记忆最近几个月,《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在全国大红大紫,也让不少人勾起了小时候自己的亲人给自己烹制的令自己终生难忘的美味佳肴。这之中既有美食的香味,又有对家人的最美好的记忆。犹记得小时候,家里面最疼我,最爱我的是我爷爷。爷爷有一手好厨艺,我们家的早午晚三餐多是爷爷负责,而爷爷最擅长的一道菜是海蛎煎。这道菜从我记事起就基本上天天吃。我是个不怎么喜欢吃海鲜的人,可唯独对这道菜情有独钟,百吃不厌。不仅仅因为这道菜的味道好,更因为这是爷爷对我满满的爱。小时候,每当我因受到挫折而哭泣时,爷爷总是会笑着摸摸我的头,然后端上一盘炸得金黄的海蛎煎。海蛎煎那浓郁的香气,金黄的颜色。一下就把我心中的不快驱赶得一干二净。吃完之后,爷爷又会跟我讲起他年轻时的故事,和我一起怀念他当年的光辉事迹。每当这时,我都会感到十分幸福,为自己有这么一个爷爷感到幸福。时间如风一般飘过,一切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是爷爷的海蛎煎。现在的爷爷,虽然脸上又添了几道皱纹,但他做的海蛎煎仍是我的最爱,可每当我在受挫时吃它,已经吃不出当年那种能将不快一扫而空的滋味了,爷爷也不再讲他年轻时的故事,他变得更安静了。无聊时,他喜欢坐在椅子上看书,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和我一起玩。小时候的幸福时光都成了回忆,随着海蛎煎的香味一同远去。虽然往事已随风飘散,但那海蛎煎的丝丝香味,并着我对爷爷的回忆,一起在舌尖上盘旋。550字 初一 记叙文
-
舌尖上的记忆有时候,一些美味佳肴可能会被我们记住,但有的时候,家中那平扑的食物可能会被我们铭记在心。——题记从前,我脚一踏进门,喊一声“我回来了”,迎接我的就是母亲那淳朴的笑容和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每当我看着那香气四溢的美味时,内心就油然生出一种异样的感觉,恨不得把它们一扫而光。吸饱了它的香气,然后美美地端起盘子。将他一股脑儿地吞下,美滋滋地摸着涨鼓鼓的肚子,怀着满心欢喜,到书桌旁开始做作业。每天,我就怀着这样喜悦的心情迎接每个晚上的作业。但是,同样的东西,吃多总会腻的,我开始抱怨母亲做的菜、拒绝这些我从前认为的佳肴。有一次,我去外地旅游。据朋友说,这个地方有很多有名的小吃,去此地游玩,不品尝此地的名小吃等于白来。于是我决定去看看朋友们所谓的名小吃。来到小吃一条街,看着琳琅满目的吃食,我不禁眼前一亮。快步跑到小吃摊前,果断买下了这个东西尝一口,那个东西品一品。第一天吃着这些所谓的名小吃,果然不错,第二天还能再品尝这些吃食,到了第三天这些美食再也勾不起我的兴趣了。突然很想吃母亲为我做的家乡菜,恨不能立刻放弃继续旅游,回家让母亲为我做一大桌子使我现在口水直流的家乡菜。终于,我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家中,看着久违的家乡菜,心中不觉一震。闻着那浓郁的香味,眼中那浑浊的眼珠也突然明亮了起来,看着那鲜亮的菜肴,我禁不住迅速拿起筷子,风卷残云般把菜送往嘴里,隐藏在我心中的那份激动又被激发了出来。我忽然领悟到,原来我舌尖上碰撞的不仅仅是美食,而是对母亲的记忆,对家的思念呀!舌尖碰撞着美味的菜,我内心里那份对母亲的回忆也渐渐涨了出来,溢到了心头。舌尖上与母亲做的菜的碰撞,并非只感受到美味,还有我对母亲那爱和宠的浓浓的思念。这种思念,就像梦寐以求的食物一样,在舌尖上回味无穷。650字 初一 记叙文
-
舌尖上的味道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这是巨变的中国,人和食物,比任何时候走得更快。无论他们的脚步怎样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欢,来的有多么不由自主,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而在我的记忆里,就数外婆用那双巧手制作的米浆糕最为美味。在去年回老家过暑假时,我十分幸运,能够再一次吃上外婆做的米浆糕。清晨,天还未亮透,我便被妈妈叫起来,一同观看外婆的制作过程。只见外婆先是将头天夜里泡好的米再次过了遍水,然后捞起,抓一把米便放到旁边的米磨上,开始磨米浆。磨米浆是个漫长、枯燥且辛苦的过程,但外婆却仍然是那样游刃有余,当她的右手将磨盘推得“咕噜”转的同时,左手还可以随意地抓起一把把的大米喂进磨心里,迅速而又准确;还不时就加一勺清水……右手推累了就换左手,动作仍然是那么自如优美,尽管我已经多次看外婆做这些相同的步骤,可依然十分感叹,感叹外婆动作娴熟自如,也感叹外婆虽是“鬓已星星也”,却仍然是精神矍铄;固然是“老矣”,但仍然十分强健。约摸着又过了一个多小时,外婆的磨米工作终于是接近了尾声。我走到那石磨前看了看,只见原本那白花花的大米已然不见了踪迹,取而代之的,是那顺着边沿,“滴答滴答”滴落至凹槽中的白而透亮的米浆。至此,我不禁开始期待这好久未吃的米浆糕的滋味。外婆将米浆导入一口大瓷缸,又将缸里的米浆分出了些倒入一口大碗中。我十分疑惑,这是为什么要将米浆分成两个部分呢?我将疑惑问出了口,外婆却是一脸高兴的模样,笑得眉眼弯弯,道:“这次要做的,是你最喜欢吃的红糖夹心的米浆糕,瓷缸里的用来做上下两层的白米浆糕,大碗里的待会就放上红糖……”很快,所有材料准备好了。外婆先在蒸笼里倒上了一层白米浆,便放入大锅中开始蒸,待到已半熟时,浇上一层红糖米浆,在将要出锅时最后再浇上一层白米浆……整间厨房都被雾气缭绕着,可外婆那辛劳忙碌的身影,在我的眼中、心中却并没有因雾气的笼罩变得模糊,反而愈发清晰……时至中午,一蒸笼米浆糕总算是“新鲜出炉”了。外婆将米浆糕放到通风处自然凉透,而后倒出,切成一块块规整的长方体,放进一个个盘子里,又在盘中浇上蜂蜜水。这时的米浆糕,卖相甚佳,在两层如同雪一般白的白米浆糕中,夹杂着一层鲜艳的红,而淋在这块米浆糕上面的蜂蜜,正闪烁着光芒……也当真是使人食指大动。我笑嘻嘻地对外婆说了声:“外婆,我开始吃啦!”就随手拿起其中一盘,舀上一勺放进嘴里。这味道,冰冰的,凉凉的,柔柔的,软软的,米香四溢,甜而不腻。而这跳跃于舌尖上的味道,是美味,更是一份柔软的思乡之情,一份甜而不腻的亲情。1000字 初一
-
舌尖上的爱深圳市翠园中学初中部初一(11)班丘小芷从小到大我都是吃妈妈的菜长大的,姐姐们小时候被送到了外婆家,也就只有我从小在爸妈身边,至今也XX年了。妈妈的菜没什么特别,可是我却最喜欢妈妈的菜,因为有家的味道。妈妈在普通的家庭主妇中,也算是比较手巧的了吧。她喜欢在手中捏着她的面皮,慢慢地做包子、南瓜饼还有饺子。但我唯爱那道金黄的南瓜饼,喜欢那放进嘴里便能听到脆响的感觉。听起来简单,其实这可不是什么容易的活。我常坐在妈妈旁边,和她一起做南瓜饼。妈妈先把面粉捏的起筋,然后把煮好的南瓜和面团混一起,让面团呈现南瓜的黄色,然后放在一边,开始制作馅料。馅料是芋泥,妈妈常把煮好的芋头放在锅里,让我趁芋头刚煮熟很软的时候使劲压碎它。这活还真的很费劲,我总是压到一半手便酸了,妈妈就接过手继续压,压好了就下糖,小心翼翼地包进面皮里,最后压扁放进刻花的板印里,一个个金黄的南瓜饼就做好啦!妈妈将它炸起来,就像几个圆圆的黄金放在盘子里一样,又可爱又迷人。我放进嘴里,可以清楚地听见脆响,享受着食物在舌尖上跳动的感觉,真的好幸福,妈妈的南瓜饼永远是我最爱的甜品。当然妈妈的主食做的也很好。可能由于我爱吃肉的原因吧,我最喜欢妈妈的猪扒。这道菜比较简单,可也是要用到力气的菜。妈妈要买猪肉最嫩的地方,用刀背把肉打的松软,然后下锅炸至微黄即可。这道菜最重要的就是酱汁。先把蒜头碎爆香后和番茄酱一起翻热然后把猪扒放下去,让酱汁渗透进猪扒里,就可以上盘了。姐姐也很爱吃,每当妈妈做这道菜,我们就经常争先恐后地抢,但我一定会抢着吃最多!你知道当酱汁伴着饭一起送进嘴里,蒜头的香味和番茄酱的酸甜一齐在嘴巴里回荡,美味极了。或许妈妈的菜没有餐厅的大厨们做得那么好,但我只爱妈妈的菜,因为那是舌尖上的爱。700字 初一 写人
-
舌尖上的记忆下了一夜的雨,下了一夜的情节。那舌尖上的记忆还在那里,你给我的爱还停留在老地方。散漫的行走在这小巷里。刚刚下的雨将风也夹杂上了泥土的气息。湿润的沥青路向远方伸长,伸长……是要去那属于我太奶的,叫做天堂的地方吗?巷,却是不变,人早已离开。找到一个面馆坐了下来。我呆呆地凝望着这沥青路,才发现——那一双双皮鞋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走动。我想,还有多少人在回味属于自己的舌尖上的记忆?“面来咯!慢吃啊!”还是那个人,那碗面……在白色的面条之中夹杂着几抹绿,由于刚下过雨,便可以看见衣服氤氲的景象。持勺,那舌尖上的美味一直驻留在我心中,旋转,升腾,经历了一个个的风花雪月!我,早快倏然泪下,大眼里踱着一圈金光……“太奶!太奶!你看!有面馆哦!我们进去吧!”我瞪大着眼睛看着太奶。尽管小时候家里穷,但太奶还是会满足我。牵着我的手走进店里。风吹过,太奶的头发迎风飘散。走进店里,她总会为我点青椒肉丝面。因为她知道我无辣不欢。他也总是会为我选择有窗口的位置,因为她知道我吃辣时回流汗,又喜欢自然风。我所有的习惯,她都知道。再次举起勺子,将汤送进嘴里。口腔里,舌尖上都是美味。顿时,一股暖流涌入心头,向那心灵最深处缓缓流动,直到冲破那久违已久的舌尖上的记忆。而香,还在口腔里蔓延……“太奶。你为什么不吃啊?”我盯着太奶问道。太奶说:“太奶不爱吃。你吃吧!孩子!将来一定要记住这舌尖上的美味!”我建议地点点头。那时,我们都笑了,像三月的花一样灿烂。顿时,泪流下。那是句善意的谎言。因为,有次过节,家里煮了青椒肉丝面。我看见了,清清楚楚地看见了,太奶在喝我剩下的汤。又是一阵雨,打在我的心头上,太奶给我的爱还在全身蔓延……那份舌尖上的记忆早已镌刻在我的心里。那份未完的爱,还在蔓延……650字 初三 记叙文
-
舌尖上的记忆我有一个堂姐,她有着一双善解人意的迷人大眼睛与一个厚嘴唇的小嘴巴。让人看过去很舒服。在我的记忆中,她一直关心我,爱护我。但是她在几年前移民了,在这分别的时光里,我常常想起我和她在一起的快乐回忆。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的那段舌尖上的记忆。阳春三月,万物复苏,但我却病了,妈妈让我喝中药。我坐在餐桌前迟迟不肯下口,那一大碗浑浊的苦水仿佛正对着我呲牙咧嘴呢!没办法,我只好闭上眼睛,一鼓作气,一大口苦水“咕噜”下肚。顿时,我感觉胃里翻江倒海,有一只大手把我的消化系统翻腾搅拌,又酸又苦!当我正难受时,便见我堂姐在一旁犹豫不决。突然,她像做出了什么重大决定似的,大踏步来到我面前,语气铿锵有力地说:“诺,这是我珍藏的棒棒糖,给你,吃了就不苦了。”我顿时双眼冒光,三下五除二地含进嘴里,乐开了花,好甜好甜的糖汁顺着舌尖滋润了我的嘴和胃,也滋润了我的心田。于是,幼小的我心中不由地升起一丝甜蜜:堂姐真好!堂姐的作文很好,偶尔有发表,也获得一些稿费。一次,为了小小地庆祝一下,疼我的堂姐拿着钱和我去超市买东西。我兴奋地领着她跑向玩具专柜,但她提前声明,要留下点钱买学习用品。我毫不客气的把她允许用的钱全花光了。这时正值夏天,我又求堂姐用留下的钱买一个冰棍吃,堂姐不忍心拒绝我,只好网开一面买了一个。回家路上,我迫不及待地撕开包装,轻轻舔了一口,顿时,一股冰凉甜蜜的幸福感顺着舌尖通遍全身。堂姐看我这么开心,也笑了。我们一人一口瓜分了冰棍,一路上也洒下我们的欢声笑语,我觉得,这是我有史以来吃过的最最好吃的冰棍,从未有过的感觉。因为这是堂姐最后网开一面满足我的小肚子而买的,也是堂姐用劳动换来的。冰棍冰凉凉的,甜蜜蜜的,荡漾在心田,好满足!第二年初,她出国移民了,这一走不知何时再相见了。去机场送她时,她又送给我一盒糖,说:“想我的时候,就吃一颗吧。”看着她身离去的背影,我的心抽紧着!我用手遮住了脸颊,许久,指间有湿热渗出,浓浓的亲情无法割舍。现在当我每次打开冰箱,看到那盒我一直舍不得吃的糖我就想起了堂姐,想起了我们之间浓浓的亲情,想起了她留给我的甜蜜记忆。再见了,我的堂姐!等你回来时,我一定带你体验舌尖上的中国。800字 初二 记叙文
-
舌尖上的记忆酸甜苦辣咸,五味是最基本的味道,五味交错编织,让舌尖触到了世界的丰富多彩。品尝过许许多多的美食,品味过许许多多的味道,但舌尖上始终保留着那一缕挥之不去的记忆——外公的油酥饼。外公常与我们说起,他和油酥饼的情缘。在外公小的时候,逢年过节,太外公便会拿出他的看门手艺油酥饼,这是太外公的同事、战友们来拜年时必备的年货,每个人都对油酥饼赞不绝口。后来,外公接过了这门手艺,油酥饼同样是很少做的,是只有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外婆、妈妈、阿姨也成了外公的助手,一家人为油酥饼热火朝天地忙碌着。做出来的油酥饼照例是不留多少的,大多是送给来拜年的街坊邻里亲朋好友的。但外公总会很开心,不仅是成就感,外公更享受这种难得的亲情、友情、邻里情。而到了我和弟弟这里,油酥饼就成了一道日常尤其受欢迎的主食点心。到外公家,外公常常笑着让我们拿好些带回家吃,盘子一样圆的是白糖芝麻,鸭蛋一样椭圆的是咸味葱花,每一枚都由外公倾心制作。轻轻咬一口,细小的碎裂声伴随着层层酥皮粒粒内馅落入口中,香味便怦然弥散在口腔中,仿佛节日里飞向天空的朵朵烟花,光影只有几秒的存在,但盛开过的印记久久留存。现在,我和弟弟也开始跟着外公学做油酥饼。外公将发面团和油面团揉成条,摘成一个个小剂子,两种小剂子各取一枚,发面小剂子擀成饼状包入油面小剂子,擀平,卷成团,再擀……然后包入馅料揉搓成形,最后,放到大锅里炕。对油酥饼追求完美的外公掌握着面团恰到好处的湿度、韧度,适当的火候和刚刚好的时间。外公一边手上麻利的做着活儿,一边向我们讲解着一个个步骤的诀窍。外公笑着说:“你们俩是我的心头肉,一想到给你们做东西,我就充满了快乐和力量!”此时,小小的屋子里满满的洋溢着我们的欢声笑语和甜美的温馨。望着锅中被小火渐渐热得发黄膨胀起来的油酥饼,我的心也随着它们渐渐膨胀,温馨四溢。屋外的金黄阳光浅浅的洒进厨房里,给所有的静物都铺上了一层淡淡的宁静,光芒勾勒出外公逆光的剪影,外公银白的头发泛着淡淡的光晕,脸上带着胸有成竹和慈爱安详的微笑,伴着锅中油酥饼渐渐散发出的面香,萦绕心间,成了心底最美的意象。我把温热的油酥饼小心地捧在手里,仔细端详着,巴掌大的微黄饼儿上有点点金黄中泛着棕黑的焦处,多像那碧天里的月儿啊!游子们望着圆圆的月儿,思望故乡,泪湿衣襟,而这油酥饼,也包含着外公对父亲的多少思念和儿女孙辈的多少疼爱和深情!人间美食何止千万?但我最忘不了的就是外公的油酥饼,那种甜香的味道和亲情的美好萦绕在舌尖,留存于记忆深处,在时光中凝成永恒的温馨……1000字 初二 记叙文
-
舌尖上的记忆在我看来,年味是凝结在舌尖上的,一年又一年,我们就在这样的年味中,慢慢长大了.“进了腊月门,就是过年”老话虽是这么说,但在现在,过年的热闹喧腾,似乎是从小年开始的.在小年这个春节的盛大开始中,饺子第一次揭开了她的面纱.饺子永远是过年餐桌上最重要的角色.饺子寓意着更岁交子,无论这一年过得怎样,春节的饺子永远是一家人的年终盛宴.“舒服不过躺着,好吃不过饺子.”饺子美味,饺子馅更是变化多端,令人多吃不厌.在我的老家,饺子馅总是经典的韭菜猪肉馅.韭菜是新下的,鲜嫩多汁,刚买来摘来的韭菜更是青翠欲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地上铺着几张报纸,一起摘韭菜,年味与家的味道就在这里,慢慢升华.猪肉最好是手切的,可以一粒粒清晰地嚼到,最好有些肥肉,猪肉的肥而不腻与韭菜的鲜辣融合在一起,正是对年味的最完美诠释.韭菜猪肉饺子本是最佳组合,可年三十晚上子时要吃的饺子却是素馅.老一辈人说这象征着来年朴素平淡、平平安安.我对这种说法不太相信,但素馅饺子的确也别有一番风味.把胡萝卜、粉条、豆腐切碎,摊一个蛋饼切成小块,有时加些木耳,素饺子馅基本上脱不了“这一套”,但就是这几味简单的食材,却能调出美味的馅儿.素馅没有了肉馅的那种浓烈的肉滋味,多了一股清淡的感觉,也可以对春节期间的大鱼大肉起到一个很好的调节作用.不过令我疑惑的是,有时素馅里也加些海米虾仁,这还叫素馅吗——也许素馅只是人们的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寄托与尝鲜的满足罢了.饺子皮也颇有讲究.必须要用死面的那是一定的,放了酵母就变成煮包子了.这几年新出了一种“饺子粉”,据说是专门用来做面皮用的,其实味道嚼劲与一般的饺子皮没什么差异.擀面皮真是门手艺,擀面皮讲究中间厚,边上薄.要想擀得又快又好,挺不容易.现在,肉店里有卖机器压的饺子皮,两片皮之间扑上点面粉,显得死气沉沉,口感也一般.每当吃完饺子,总要喝上一碗煮饺子的清汤,说是“原汤化原食”.其实抛开营养不讲,清汤的味道品相还是不错的:清汤的色泽是有着谷物气息的淡黄色,味道既有一种饺子皮的清淡,也有露馅饺子肉馅的鲜美——所以煮饺子时,露馅饺子还是必不可少的呢!喝下一碗汤,感到周身热乎乎的,寒冷驱散殆尽,也冲淡了刚才吃饺子的咸味.在吃饺子时,总少不了几个翠绿色的身影,那就是腊八蒜.吃一口饺子咬一口腊八蒜,感觉那种辣味在鲜味里散开的感觉,缓解了肉饺子的油腻以及腊八蒜的辛辣,可谓是两全其美!米醋、绵白糖、大粒蒜,把它们种在玻璃瓶子里(原来是用瓷罐子以及玻璃罐子的),小年时便可收获一瓶翠绿腊八蒜.今年我家的腊八蒜是翠绿色的,可醋却成了草绿色,没达到老舍先生“色味双美”的标准啊.说到小年,似乎还有一种沉寂已久的习俗:祭灶、吃关东糖.在济南城区里,祭灶的习俗早已无影无踪,关东糖、糖瓜也越来越少.不过我今年有幸寻觅到了杆状的关东糖.关东糖很脆、很酥,有时咬一口还会迸溅出许多渣渣,不过那甜味是沁人心脾的,与厨房里柔弱无骨的绵白糖是没法比的,多了一层过年的香气,让人很是舒畅.我在福建吃过一回白年糕:味道虽不错,可口感是单一至极,好像在咬糯米团子.山东的黄米年糕就不一样了.原材料是黄糯米面,和面时直接把洗净的大枣整颗放进去,正好随着和面被绞碎一部分,进到黄米面里面,捏成窝窝头状,上锅蒸熟.吃黄米年糕时,离大枣越近,枣味越浓,还要时刻提防着,别被枣核咯了牙,多么有趣!说到年糕,就不能不说豆包了.豆包讲究心里美,其实也是馅料的重要性.做豆包前一天晚上要把大红枣以及红小豆放糖放水,煮沸了再焖.第二天上午馅料已焖得差不多,甜糯软香,直接吃更是美味无比,即刻用发面包了放进蒸笼里,还要一同做些馒头.蒸出来的豆包外表普通,里面却是红彤彤的,煞是好看、煞是美味.最后要介绍的,也是我最为喜爱的,就是酥锅了.酥锅这手艺,我的亲人里只有我姑姑有,而奇怪的是我奶奶却不会.酥锅之做法,我也不清楚,大概就是把喜欢的食物煮熟了加某种香料炖吧.最后收了汁,放凉以后,每种食物既保存了些许原味,也有一种互相联通的不可名状的香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酥锅凉了才好吃,可地冻天寒的,不免令人不太适意,也是春节美食中的特色一员了.我们小区来了个卖酥锅的,掀开锅盖,冒出的竟是阵阵热气,这算什么酥锅!他那酥锅还有哩啦的汤水,味道一般,竟然还有人买!于是我便决定再也不吃他家的了.酥锅有酥白菜酥豆腐酥鱼酥鸡酥豆角酥海带酥肉酥口蘑酥木耳等等,什么都可以往里放,我最爱的是酥海带.过年,其实不仅是一个盛大节日,也是亿万中国人的心灵寄托.我衷心希望这些美食,凝固成舌尖上的年味,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一年又一年期盼下去.1200字以上 高一 记叙文
-
舌尖上的记忆从小到大,舌尖上也积累了些许细碎的滋味,驻扎在记忆中。每当某个时候就会跳起来,勾起你记忆深处的记忆,勾着你去回味,去寻找,去思念。记忆中的温馨一到过年,不管多少琐事缠身,父母亲和我都会到奶奶家吃团圆饭。那时,一锅热腾腾的饺子总能让我垂涎三尺。夹起那饺子,带着刚出锅的热度,放入嘴中一咬,浓郁的汁水瞬间溢满口腔。再仔细一嚼,菜与肉瞬间让我忘记了跋涉的疲倦,陶醉在无尽的温馨之中。也许,饺子带给家人的,不仅是口齿之间挥之不去的香味,还有一股充满了家的味道的香甜,让我为之心醉。饺子——那舌尖上的美味,像小溪般缓缓流过心田,带给我家乡的亲切感和团聚时的温馨回忆。记忆中的母爱夏日炎炎,我背着沉重的书包,拖着精疲力竭的身体回到了家。这时,母亲会递给我一杯冰爽的柠檬汁。一口饮下,清凉的气息如清风般拂去了我心头的燥热,仿佛置身于森林中,忘记了烦忧,浸没在无尽的清爽之中。这柠檬汁,给予了我动力,更有母亲那爱的力量,让我勇往直前。柠檬汁——那舌尖上的清新,带给我对母爱的甜蜜回忆。时间像雪花般飘落手心,还来不及观赏就已融化。在匆匆的人生旅途中,也只有那舌尖萦绕的温暖味道未曾消逝,带领我打开记忆的大门,回味着,留恋着……450字 初二 记叙文
-
舌尖上的新年年来了,年味浓了。除夕将近,家中便已做好了迎新的准备。一进家门,准能闻到阳台上挂着的腊肉的香味。近观,一根根泛着红里透黑的色泽,显然已经成熟,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干香的气息,让人垂涎欲滴,真想咬上一口。终于盼来了除夕。年夜饭之前的一两个小时,爷爷奶奶就已经在厨房间忙碌起来。不一会儿,饭菜的味道已充满了客厅的每一个角落,填满了每一寸空气中。六点整,我们一家人围坐在圆桌旁。平时吃惯了鸡鸭鱼肉,我对蔬菜还是情有独钟。我的眼前是一盘“菜娃娃”,她们浑身散发着翠绿的光泽,清新可人,周围还点缀着几块白中微黄的豆腐,看上去素洁、淡雅,真可谓“一清二白”。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颗“菜娃娃”,脆脆的,还带点甜味。虽然没有大鱼大肉的“重口味”,但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时,一盆热气腾腾的糯米糕端了上来。我夹了一块,轻轻一咬,黏黏的、软软的、甜甜的、香香的,热乎乎的,一直暖到我的心底,温润着我的心房。散发着淡淡香味的糕,在屋里飘撒开来,润酥了大家。糕即为“高”,寓意步步高升,这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盼,是对新年的美好祝愿。今晚的“重头戏”羊肉终于登场了。灯光下,肥嘟嘟的羊肉泛着点点亮光,是那样诱人,搭配着几颗碧绿的香菜,煞是好看。奶奶说,这是乡下二姨婆家自己养的,绝对好吃。要知道,我们海门的山羊肉可是闻名遐迩的。说时迟那时快,我瞄准一块羊肉,果断下手。顿时,鲜美的肉汁充斥于口腔中,肥而不腻,酥而不软,刚刚好,很有嚼劲。一块下肚,还意犹未尽。奶奶在旁边还一个劲地催着我多吃几块。我知道,奶奶把她的爱都盛在了这满满的一碗羊肉中。年夜饭中,还少不了馄饨。虽然平时也吃,但过年的味道不一样。这不,这几个馄饨在奶奶秘制的汤料里是那样的饱满可人。一个个就像是金元宝,象征着新的一年财源滚滚。我夹起一个,滑溜溜的,晶莹剔透,一口吞下。咦,怎么是甜的?原来我吃到了一个糖粉馅的。奶奶说这可是个好兆头。我眯着眼砸吧着嘴,糖甜到了我的心里,年也钻进了我的心里。年年过年,总少不了美食。包子、年糕、花生、糖果……这些虽然平时也吃,但唯有到了过年,才感觉到有年的味道。当代社会,人们越发忙碌,但每每与家人坐在一起,吃一顿年夜饭,才能体会出浓浓的年味,给人以年的记忆。新年,藏在舌尖,更藏在心底!900字 初三 记叙文
-
舌尖上的新年菜肴,年夜饭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各种各样的菜肴,成了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味。我来到厨房端饭,厨房里烟雾弥漫,四姑正在麻利的洗净鸡肉,我便饶有兴趣地站在旁边观看。四姑首先将洗净的鸡肉放入锅中,大火煮15~20分钟,将漂浮的浮沫倒去,接着盛出鸡肉。然后四姑向炒菜锅内倒入少许油,加了三四勺白糖,糖热后,四姑放入鸡肉,快速翻炒,鸡肉上的色泽变成均匀的酱红色的时候,四姑向锅中倒入满满一锅热水,然后像变魔术一样取出一个调料袋,变戏法啦:葱段、姜片、花椒、大料、葱、辣椒、大蒜,依次放入,接着倒入料酒、酱油,满满一锅鸡汤里顿时像极了天女散花时撒下的花儿一样,煞是好看。汤汁烧开的时候转小火慢慢炖,大约20分钟左右,最后加少许盐,就大功告成、新鲜出炉啦!随着大家共同举杯,共同祝福“新年快乐!”终于开吃了!我高兴地大夹特夹,来了满满一碗菜,呼噜呼噜吃了起来。大家高高兴兴,互相敬酒,聊这一年的开心事,脸上写满了笑容。整个屋子充满了浓浓的亲情。“上菜喽!”最后一道菜端了上来,大人们也开动了,老人们先夹,接着是大人夹。“小孩要多吃点。”姑父笑眯眯不停地往我们碗里夹菜,满脸的“岁月”---皱纹堆积在了一起,脸上写满了慈祥。大家都笑逐颜开,互相关心,互相照顾,满满的都是亲情。我们吃下去的,不是美味的菜肴,而是大人们对我们的关心,对我们的希望。另一桌,正在高兴地看着手机里的朋友圈,看着这一年我们经历过的记忆,看着这一年的回忆做成的音乐相册,看着一个个真挚的祝福。姐姐们都咧着嘴发新年的祝福:红包。激烈地抢红包,抢到的围着餐桌炫耀,没抢到的紧张地等待,不管红包是多是少都很开心,浓浓的年味环绕着大家,我和其它孩子吃完了饭,毫不犹豫地冲出了四姑家,买烟花去了。拎着一大袋烟花回来,还真有点像凯旋回归的战士。我们把烟花一扔,蹲在烟花旁边翻出了自己想要的炮,放了起来。不一会儿,大人们也出来了,看着烟花璀璨的火光,听着烟花清脆的响声,不由地笑了起来,已经长成大人的哥哥还跑了过来和我们一起玩,仿佛回到了童年。愉快的年夜饭很快就结束了,大家给了压岁钱,纷纷离开,可是,这满满的亲情却缭绕在我身边,久久不散。是呀,这种骨肉亲情,是再锋利的刀,再长的时间,都难以割舍的。我期盼着下一个新年再快快到来,让我们再次欢聚一堂!900字 五年级 叙事
-
舌尖上的成长每个一秒钟,我们就会长大一秒钟,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成长,成长的途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在此过程中,我们又能学到很多,感受到很多。这个星期五生物老师给我们留了一个十分“变态”的家庭作业,要我们为家人做一次正餐。要拍照留念,瞬间全班同学一阵哀叹声。回家的途中,我一直在思索这个任务该如何完成,要知道我是从来没有下过厨房的呀!我回到家的第二天,就开始着手准备这件事了,我和外婆先到超市想买回些原材料,买菜时我不能认识杆称的计量,也很难快速计算出菜品价格来,我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外婆只要几秒钟,并能正确计算出所购买食材的价格来,这让我十分惊讶,我外婆是如何做到的。老彭说真跟你们读书一样啊,多读,多写,自然熟能生巧了。几番周折下来,总算是买齐了各类所需的食材。买完菜回来,我们连忙赶回家中,我原想要外婆帮我做完这些事,我就摆几个造型就好,但外婆坚持要我独自完成这份作业,自己顶多在旁边指导,没办法,我也只好硬着头皮上了。我决定先从容易的做起,先弄一个青椒炒肉,就在我准备把一大块猪肉扔入锅中时,老婆赶忙阻止:“你在干什么?肉都不切就下锅,准备吃生肉呀!”她连忙夺过我手上的肉坨拿出菜刀,手把手的教我将肉切成丝块状,在切完这些肉后,我已大致学会如何切肉丝了,欣喜的又拿了一块猪肉独自尝试一下,嘿!还别说,切地还不赖,过了大约15分钟我便切好了肉丝和青椒,这道工序下来,整个手都在痛,还来不及想疼痛的事,又被逼着开始炒菜,外婆教我先放油,热好油后再把肉丝放进锅里爆炒,翻炒一会儿后再放入青椒,最后再翻炒几下便可以出锅了,于是我遵从外婆的方式,认认真真的把一盘青椒炒肉丝做的出来,到后来一试吃,惨!忘了放盐。接下来的时间我又尝试着自己做了几盘菜,但总是会出现些差错,不是没放酱油就是炒干了些,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做出了六道有“缺陷”的菜。这顿大餐,总算是完成了,但全身酸痛不已,手脚发软。想想这顿大餐,虽然味道不咋地,但毕竟是自己辛辛苦苦劳动做出来的,吃起来却也别有一番风味。这次生物作业,我觉得很有意义,不仅让我学会了一项生存的技能,也让我明白了做菜的艰辛,明白了外婆之前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更让我感受到外婆无私的爱。900字 初二
-
舌尖上的回忆十年前,仲夏傍晚,巷道集市。阳光多了一丝倦意,懒洋洋地铺在地面上,余晖收起金黄,留下点滴红晕,行人踱步慢慢走,清风拂面徐徐流,我的小手攥住妈妈的右手,大包小包在妈妈的左手,收获满满。转过一个路口,一个年过六旬的老妪靠着她的“机器”,上面插着五彩斑斓的棉花糖。“小朋友,想吃一个吗,特别甜!”她的皱纹折成一个笑容。“吃吗?拿一个?”妈妈凑到耳边问道。象征性点点下颚,眼珠直勾勾盯着那个最大的“粉红云彩”。“好,我们就要这个了!”妈妈摘下我的“宝贝”,递到手中,藏在怀里,生怕被风给刮散了。“你看,他是不是极像天上飘着的红云朵!”妈妈的话语闪烁笑意。带起头,心想,天上的云朵何及它的美味?一口撕下了大片“云彩”,一番咀嚼后,麦芽糖在口腔中施展她的魔力,结成糖丝如锦幛,舌的搅拌拉出一缕一缕丝绸般顺滑,在舌尖绽放盘旋点点香甜,舌尖微微溢化,唇齿间弥漫开来,化成粘稠的糖水布满了食道。这种美味少不了与妈妈分享,甜蜜绽开了你我浅浅的微笑。糖汁化尽后,路途还长。可惜甜蜜只能满足嘴巴,无法满足肚囊。脑袋开始模糊,手脚有些无助。散漫的斜阳,惹人的光,洒在我的脸庞,仿佛飘入仙界,昏沉沉的进入梦乡。再次睁开眼,阳光没了暑气,灰头土脸地想要躲到山脚。而我,正在攀着妈妈的肩膀。感受她的脊梁。“刚才晕倒真是吓死妈妈了,可能中暑了,也可能低血糖。今天是辛苦你了!走了那么远,是不是累了啊!作为奖赏,喏!大白兔奶糖。”妈妈把糖递倒了我嘴边。打量它白净的身子,我一口吞入口中,含在嘴里任丝丝奶香深入口齿,沁入心脾。糖水一圈一圈在舌尖上旋开,丝滑柔顺地流入脑中,融化了疲惫与倦意,就让丝绸的醇香在舌尖滑过,但不想让点滴时光在身边溜走……“一周三块大白兔,只要不馋不长蛀!”妈妈总在耳边唠叨,不厌其烦的控制糖量,我只得收集好一张张糖纸,用鼻子感受它微弱的香来聊以慰藉,可香味也仿佛在舌尖飘荡。如今,卖棉花糖的老妪早已不见了身影,“红云朵”寻不见踪迹。大白兔奶糖也不是什么馋嘴的宝贝了,可现在放在嘴里也说不出它的滋味了。不是那些糖在舌尖留下了甜,而是那段时光酿成了蜜,令我魂牵梦绕,脑海中时时萦绕,把它包裹成一块精致的方糖,永远不打开包装,只因为那是味蕾中的甜蜜,舌尖上的回忆。900字 初二
-
舌尖上的滋味林清玄曾在《人生最美是清欢》中说道:“清欢,是一个人品尝山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许多人吃遍天下美味佳肴,却从未体会过“清欢”的滋味。“清欢”在老爷爷烤的红薯中。一日放学,我独自在校门口等父母。凛冽的北风一阵阵刮来,冻得我两手缩在校服中,下巴埋进衣领里,恨不得把整个人都装进校服。站了许久也不见父母来,身体冻得瑟瑟发抖,肚子也“咕咕”叫起来。望着不远处的便利店,摸摸口袋里屈指可数的硬币,便打消了去吹暖气的念头。这时,伴着寒风有一种食物的香气扑来,似乎是烤红薯的香味。顺着香气飘来的方向,我看见一个穿着厚厚军大衣的老爷爷推着一辆破旧三轮车正慢慢过来,那香味正从他车上所放置的大铁筒里传来的。老爷爷冲我咧嘴笑:“孩子,来一个红薯吧!”我正欲上前,却又害怕钱不够,连忙推辞:“不、不用了。”老爷爷仿佛看出了我的窘境,笑道:“孩子,我已经收摊正准备回家,就剩没几个了,这个红薯就当我送给你了。”我不好意思地接过红薯,连声道谢。我看看周围冒着一圈圈白腾腾热气的红薯,把它紧紧地捂在手里,红薯的温度瞬间从手心传导到全身,我感受着珍贵的暖意,轻轻将它剥开,小心翼翼地品尝这冬日的温暖,一股暖意有上心头。红薯每一口都是松软的,入口即化,在那个寒冷的傍晚,那只红薯的味道胜过了肯德基,麦当劳,它暖了我的胃,暖了我的心。“清欢”还在母亲熬的小米粥中。临考前夕,挑灯夜读,学习压力大,我上火了,吃不下东西,精神有些不振。母亲心急如焚,听说小米粥能去火,于是母亲买来食材,准备熬粥给我吃。熬制小米粥是很费时间的,母亲那几日都要比平日早起一小时,守在灶头前熬粥。待我醒来,满屋里是小米粥的清香。闻着这味,我人都感觉清爽不少。待我坐到桌前,一碗冒着腾腾热气的金黄的小米粥,几碟开胃的小菜,一杯牛奶,早已摆在餐桌上,等我“宠幸”。小米粥不烫,入口的温度刚刚好,每一口都是糯糯的、稠稠的,整个屋子都飘着淡淡的香味。小米粥配以一口口每日不同花样的酱菜,那感觉令人一天都神清气爽,似乎肚里的那些污浊之气,也一道排出体外,让我每一天都有了精神。舌尖上的“清欢”就是一剂良药,让人们在世俗中返璞归真,找寻最初的那份感动,舌尖上的滋味就是人情味。900字 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