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现代中国人的文化焦虑
百年中国,以变为主。中国的现代化,在文化领域,是以激烈反传统为基本特征的。古非今是、中劣西优的价值观念和“传统”与“现代”非此即彼、水火不容的思维方式主导着中国人的文化实践。孔子,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首当其冲成为千夫所指、横眉冷对的靶子。“打倒孔家店”、“不读中国书”、“拼命往西走”,一度成为文化上的主要流行色。
“高上仰止,景行行止。”激烈反传统、批孔子的文化现象,不期然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和不可回避的问题。越是批判他,越是说明他深深地影响着国人。换而言之,国人必须回答孔子的价值观念何以是或何以非的问题,必须回答孔子的文化理想是否还有价值或生命的问题。这种围绕孔子而展开的“传统”与“现代”的紧张与冲突,集中说明了孔子成为国人在文化上的一种内在焦虑。
西方有这样一句俗语:一个青年人若不激进,是没有心脏;一个老年人若还激进,是没有大脑。虽然现代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但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一个现代化进程中的懵懂的青年人。如果说,对于中国文化,顽固保守应该也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话,那么,极端激进也必须和迟早会退出历史舞台。事实上,国人已经在用宽容和理性的态度来重新定位孔子,来重新审视中国文化。“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已经成为历史的绝响,而对孔子保持必要的“温情和敬意”,对中国文化采取“了解之同情”的态度,成为大部分国人的基本共识。
然而,准确定位孔子和正确对待中国文化,特别是在具体的文化实践上,仍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毕竟,国人要走出反传统的历史情结,还需要时间。由庞朴、张立文、郭齐勇、蒋庆、陈明5人发起的由海内外、老中青50余位知名学者联合署名的《以孔子诞辰为教师节建议书》引发的热烈讨论和不同反应,再次印证了国人在如何对待孔子和中国文化的问题上,仍然存在着一些分歧。
毫无疑问,《建议书》的发布,应该看作和必会成为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文化事件。它虽然以呼吁把孔诞作为教师节作为直接诉求,但是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却是对孔子和中国文化的整体的、高度的肯定性评价。比如,《建议书》明确主张中国文化的复兴,明确承认中国文化对于化解中国社会乃至人类世界的各种危机与冲突的合理价值与积极意义。就此而言,毋宁说《建议书》乃是就中国文化的某种立场性宣示。或者至少可以说,《建议书》之意既在“酒”,也在乎“山水之间”,即试图把以孔诞为教师节和促进中国文化复兴两者巧妙地融为一体,借教师节谈中国文化,诚可谓是“极高明而道中庸”。
很多现象是利于《建议书》赢得国人同情和支持的。最明显的是,有些国家和地区已把孔诞作为法定教师节,比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教师节、美国加州的教师节、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教师节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的教师节等,而孔子的故土却反而不得实行。墙里开花墙外香,从国人的感情上来看,这是说不过去的。《建议书》中的一个反问很有意味:“难道需要等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再把孔子诞辰抢注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时,我们才会感到危机和不安吗?”这个反问,看似轻巧,但四两拨千斤,有效地触动了国人心头的一大伤口:韩国抢注端午节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
可以这样说,如果现在中国是首次确立教师节,那么孔诞这天无疑是首选。问题在于《建议书》生不逢时。关键还在于中国已经把9月10日作为法定教师节,而且有22个年头了,因此,《建议书》直接和现行教师节撞车。而更改教师节日期,就既涉及到民意支持的问题,也涉及到立法程序的问题。然而,《建议书》在民意问题上也不是没有胜算。其一,许多人是支持该建议的,诸多学者署名和大批网友支持《建议书》就是一种表现。其二,还有许多人认为,最重要的是尊重教师和尊重教育,而不在于以具体的哪一天为教师节。也就是说,这些人并不必然地反对《建议书》。相反,如果使教师节既能有尊重教师和尊重教育之实,又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蕴,那么,以孔诞为教师节又何乐而不为呢?至于立法程序,这是一个技术操作的问题,不会有太大的困难。毕竟,民意不可违。
当然,《建议书》也受到一些批评和压力,主要是来自一些把孔子和中国文化与“古代文化”、“封建糟粕”、“集权专制”、“愚民政策”联系起来甚至是等同起来的观点。这说明国人在对待孔子和中国文化的问题上,仍然有一些分歧。分歧不完全是坏事。
无论如何,还是那句话,准确定位孔子和正确对待中国文化,仍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或许,以孔诞为教师节,也是一个需要时间的问题,而不是一个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同桌三绝招
同桌三绝招
龙江小学龙凯
本人同桌乃是一天到晚流鼻涕、在男同学中“恶名远扬”的女中“恶霸”--张婷。她的身材很高(跟我相比,她算高),头发一直乱得像鸡窝一样,整天奸笑个不停,真是烦死了。是朋友的千万不要把我说她的坏话的事告诉她(耿不耿直就看你这一回了),知道我为什么要怕她,告诉你吧,只要谁惹她,谁就会被扁成“肉酱”,因为她有三个绝招,想听她的三个绝招是什么吗?那么就请看下文。
第一招乃她祖传的“九阴白骨爪”她可练到了第八成了,她的手指甲与别人不同,好像“几万年”也没有剪指甲了,所以她的“九阴白骨爪”很凶猛。光说大话没有用,我就给你们讲讲她的九阴白骨爪显威力的时候吧。有一次,我因不小心在她的练习本上弄了几滴墨水,她发现后立即火冒三丈,使出了她的“九阴白骨爪”,我刚想跑,脸上就出现了三条疤痕,你说她的“九阴白骨爪”吓不吓人?
第二招是她自称是杨过教给她的“揪肉爪”,我靠,杨过啥时学的这种阴险而下贱的武功?即使学过也不可能传授给这个小人,起码得传授给我这种君子呀,真是重女轻男。这杨过可真够贱的,交一成就算了,居然教了她整整十成。杨过,你可把我们害惨了,现在联合国宣布你立刻回老家写一份检讨,知道为什么吗?那就请听下文,在一节英语课里,她和她后面一位同学发生了争执,眼看老师就快走过来了,我怕自己受到牵连,就提醒了她一下,没想到我提醒的“正是时候”,由于她那时火气大,竟不分青红皂白的使出了她的“揪肉手”将我的大腿足足揪了两分钟,知道结果怎么样吗?当然被揪得发紫了。你说你该不该写检讨?
第三招“无敌飞毛腿”乃三招中的“精英”,本人有幸,亲自目睹了,她使“无敌飞毛腿”的全过程,那可是百年一见啊!。她先是慢跑十米,然后在慢慢加速,最后再猛冲五米,在猛冲的过程中,双脚合并,向目标蹬去,砰,只见两人双双倒在地,厉害吧!
这就是阴险,狡诈的同桌!这就是同桌凶猛、毒辣的三绝招!
相关推荐
-
焦虑焦虑是一种情感,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因素,它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样,可以让我们大杀四方,所向披靡,也可以让我们自乱阵脚,变得遍体鳞伤。有时候,焦虑是一种莫名的情绪,它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恐慌,对未知充斥了恐惧;而有时候焦虑又是一种可怕的力量,它让我们深陷在战战兢兢的黑暗里,迷失在犹犹豫豫的纠结中。可有的时候,焦虑又成为了一种神秘的力量,它会在无形中给予我们压力,逼着我们做好万全的准备,以至于让我们在困境中爆发潜能,得到我们最初所无法预估的结果。而对于我们这些学生来说,焦虑情绪真可谓是如影随形,尤其是在考试的时候,这种焦虑带来的恐慌与害怕更是让我们心神不定,甚至于发挥失常。而正是因为有这个因素存在,所以有些人就单纯片面的把焦虑当成了自己失败的唯一因素,而不去考虑自身的不足很其他客观的条件。因此,面对人们这种怪罪焦虑,责备焦虑,厌恶焦虑的心理,我想告诉人们,焦虑情绪是一种正常的东西,它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可怕。相反,只要我们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他,我们就可以轻松的战胜它,如愿的击垮它,更甚至于在它的压力逼迫下,我们会把事情做的更完美。其实,焦虑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无论一个人有多么强悍,多么卓越,在做事的时候,在谋事的时候,他的内心深处总是会有一丝不安的动乱分子在搅动心神。当然,我们所说的这种焦虑不仅仅是一种生理上的自然反应,也不是一种身体激素的正常刺激,而是一种来自自我精神上的恐吓。事实上,焦虑与一个人的内心承受能力有关系,也与一个人的精神抗压能力有关系。事实上,如果一个人足够坚强,足够自信,足够强大,那么他的焦虑情绪就会减少很多,这些焦虑感也不会成为他取得成功的阻碍。相反,如果一个人的能力不出众,精神不剽悍,自信不充足,那么他就会随时随刻充满了恐惧,而且会下意识的把这种焦虑感放到到一百倍,乃至于让自己举步维艰,根本无法触碰到成功的大门。因此,我们必须客观的对待焦虑,正确的看待焦虑,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被焦虑控制,被焦虑摆布。800字 高三
-
中国文化不知于何时,你幽然出现;不知于何处,你开始熠熠发光。从历史的深远处走来,带着先哲们的不朽之作,轻轻地靠近了我,不得不说是精灵。也许是在远古,或许是在更远的时代,你便流行于民间。但我真正地认识你,便是在读《诗经》的时候。305首诗歌的确是一种文化,开创了现实主义诗歌之路。在战国七雄的争战中,你曾一度消沉,而等到战乱平息,始皇一统天下之后,你便悄悄地带上了《离骚》上路。这对你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笔极为可观的财富,因为《离骚》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直到今日,她还在闪闪发光,像黄金一样。不得不佩服你,因为经得住时间沉淀的,往往是永恒的东西。而你独具慧眼,早在千年前,就收容了《离骚》),带着屈原的怨愤与不平。屈原沉入汨罗江,但我知道,就在他沉入水中的那一刻,分明有一个升腾的灵魂随你飘走。这些可谓民族文化大仓库中的先期珍品。你独具慧眼,与《诗经》、《离骚》携手,深味了民族的苦难,理解了屈原的怨愤。经得住时间沉淀的,往往是永恒的。时至今日,它们还在闪闪发光,如黄金一样。跳荡在“坎坎伐檀”声里的“苦难”犹在耳边,“怨愤”随汨罗江水流转千万年。中华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可在数千年的沉淀中,你——传统诗歌文化的分量最重,包罗最为全面。不仅表达出人民的疾苦、人民美好的向往,还将文人那种柔弱的文人蕴于其中。实在不能不说是你是精灵,古怪、亲近却又让人摸不透。但你这个精灵,不知怎的,却总爱与文人做搭档,他写了,你便检查,值得欣赏的,你便悄悄捎上,没有一丝的犹豫,尽管你的囊中已是沉甸甸的了。还记得你在途径宋代的时候吗?你一路风尘仆仆,到达宋朝时,包裹早已是满满的。但你仍旧不满足,腾云驾雾,来俯视苍生。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朝代,但最显眼的地方便是赤壁。于是,不辞劳苦,你来到这里。“一道天光射向赤壁,便产生了前后赤壁赋的千古绝唱。”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写道。也许正是这道天光,使你惊喜万分,像哥伦比亚发现新大陆一般。你在宋代稍做停留,又收集了大包的诗歌,而后又匆匆地踏上了征程。实在不得不说你是精灵,行得匆匆,却从未遗漏过哪一朝、哪一代。恍若隔世,现在你悄悄地靠近了我们。等到你又起程之后,我们及现在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但你依旧前行!因为有了你,我国成了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诗的成就,灿烂辉煌;诗人词者,星光灿烂;诗的风格,艳若群芳!我心中的精灵啊,你如同岁月水流里的白莲,愈加古老,就愈发清香!我心中的精灵啊,望你能够地久天长!900字 高三 议论文
-
孔子高考作文议论文人物素材:孔子高考作文议论文人物素材:孔子——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关于孔子的高考作文写作素材有很多,小编整理了写作素材,考生们在写作高考时可以应用,更多高考作文议论文万能素材尽在。1、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儒家学派的一大特点是保守、守旧,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而孔子则是一个方正迂腐的学究。其实,“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白己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的。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极其诗意地阐释了“变”,而且身体力行,收授弟子,用实际行动改造灵魂。如果他畏惧“变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会成为一位灵魂工程师,不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教师。他作为中国哲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变化”如同万物生长,是一种无声而自然的过程,他心目中理想的发展,不是斩断传统的脉络,而是以传统为根基,如山中树木,生长不息。2、挫折孔子一生不得志。但孔子不畏惧,不逃避,以一种达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在乐天知命、通达自得上孔子并不比老庄差。“孔颜乐处”是对这种处世态度的概括。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被匡人围困,当时形势非常紧急。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宋司马桓魋欲害孔子,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魁其如予何?”《论语·述而》表现了孔子兼善天下的志向。同时,也是孔子在遇到挫折时对自己的安慰与鼓励,是一种自我调适的做法。3、理解现在我们一谈到孔子与《论语》,便有不少人脱口而出:“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半句话出自《论语·阳货》第二十五章,后半句是“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很多人特别是女人都非常反感这句话并由此反感孔子。也有人替孔子打圆场,说这里的“女人”不是指女人。我认为,退一步讲,即使孔子在这里是指的女人,那也只能解释为在男性中心主义的社会,对女人的歧视,是一种通病,是时代的印痕或时代的局限。在西方,耶稣骂夏娃,亚里士多德骂女人,尼采骂女人,非常严厉,其程度大大超过了中国的男性思想家。就是休谟、黑格尔,对女性的歧视也很厉害。当然,无论东西方人士,对女性的歧视、蔑视、轻视,都是错误的。儒学、儒家中有对女性不尊重的表现,是需要批评的,但我们要放在时代的背景上加以理解与检讨。我们要学会容忍、理解、欣赏、研究外来文化,同时也要学会容忍、理解、欣赏、研究自己的固有文化。百多年来对于儒学的批判,有许多是非理性的,感情用事的,浅层次或直线性的,以致于今天中国大陆的多数中青年仍然沿用上世纪70年代批林批孔的方式和80年代“河殇”的方式来对待儒学。我们需要以同情理解的心态和理性批判的方法来面对这些复杂的问题、4、选择古人柳下惠曾被迫宿于城下,晚上刮风下雪,气温骤降,同宿城门下的一女子冻得快不行了,柳下惠将其抱在怀中,靠体温为之取暖,一直到次日天亮,没有非礼之举,留下了坐怀不乱的美誉。无独有偶。鲁人有独处室者,邻居是一个寡妇,也独处一室。半夜,暴风雨至,寡妇室坏,想进鲁人室躲避,鲁人闭户不纳。寡妇在窗下哀求道:“你怎么不懂得仁爱,不让我进去?”鲁人说:“我听说男女不到六十岁不能同居一室。你现在年轻,我也年轻,所以不敢让你进来。”妇人说:“你怎么不学学柳下惠?”鲁人说:“柳下惠能做到,我是万万做不到的,我现在是用我的做不到,学柳下惠的能做到。”孔子说:“善哉!要学习柳下惠者,没有像鲁人这样会学的,希望向善的方面发展,却不因袭别人的行为,算得上智了。”在孔子看来,柳下惠的选择是对的,鲁人的选择也是对的。5、幽默公元前496年,焦急的子贡四下询问走失了的老师孔丘,这时候有一个郑国人对他说:“东门口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膀像子产,可是从腰以下比夏禹差三寸,瘦弱疲惫的样子好似丧家之犬。”子贡找到孔子后把这话告诉他。孔子笑着说:“他说的形状,那倒未必。但说我像丧家之犬,是啊!是啊!”这就是孔子,一个浑身上下充满幽默细胞的老头儿,全然不是千百年来端坐在画像中,端坐在中国人意识深处的“大成至圣先师”的形象。在孔子眼里,要想真正不朽,不在于权力,而在于文化与教育。所以后来儒家称誉孔子为“素王”。没有土地、没有人民,只要文化存在,他的王位就永远存在。6、源泉了解孔子的人都知道,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是什么样的处境。他所宣扬的仁爱和礼教,有时候被抛在一边,可有时候,又搞得登峰造极。不是吗?直到今天,几乎是全世界都有研究儒学的人,可研究什么?我想:不过是为我所用罢了。可是,无论如何,孔子是伟大的。是的,绝对是伟大的。他的经典的论述,是人性,是人伦。有人说:地球上的万物是共生的,是平等的。所有的报应,是因为人类打破了生态平衡,不顾一切地满足人类自己的欲望。所以,人类呼唤人性,呼唤平等。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是在呼唤人性。是的,封建的历代王朝,都在以儒学治国还是以法治国上,显现一个天子的抉择的。是的,直到今日,孔子的伦理道德观念仍不过时。道德沦丧,必然是四面楚歌:理智的时候,就会向孔子讨教。点评: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文章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形象。1200字以上 高三
-
孔子最近《百家讲坛》的收示率应该说是挺高的,易中天,纪连海,王立群,于丹这些名师也因此而"一炮走红",给现代社会生活在奔波、忙碌中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毕竟嘛,现代人的显着特点就是一个字--懒.每天坐在电视机前就能了解古代名人名家的生活和兴趣,何乐而不为呢?本人对《百家讲坛》也是非常喜爱的,毕竟嘛,老师上课时才不会讲那么多东西呢,而且作为一名理科生,对历史的了解就知之甚少了.平时都没什么什么时间,节目看得也不多,主要就是去年暑假看了看纪连海老师讲的"正说纪晓岚",当时就感觉到纪老师讲得太生动了,即使在困,纪老师都有办法让你笑起来.就那么听了几十分钟,对那一讲的记忆就已经是特别深了.搞得老爸都说,如果这儿有一位这么好的老师,干脆让我读文科算了。说了这么一大堆的废话,似乎真的和写此文的意图没多大的关系,不过终究是本人所想,也算是一个纪念.《于丹<论语>心得》是我在书店里瞎逛时买的,当时就是被封皮上的那画话所打动。初一的时候的第一篇文言文就是《论语十则》,老师介绍孔子时说孔子被尊为孔圣人,当时真的有点不明白,孔子是生活在几千年以前的人了,在他以后还有那么多的名人,为什么偏偏把孔子当作圣人呢?自从看了这本书后,对孔子真的是有一种慕名的敬仰了,觉得孔老夫子的确是非常了不起,在两千年前就能总结出两万多字这么有深度的语言,真的是好了不起啊。读完一小节后就特别地感动,觉得生活中的万象似乎都包纳了进去。在“处世之道”中,孔子说不论是什么不能太过亲密,即使关系再好,到最后也不能好聚好散。凡事都要有个度嘛,如果一旦超过了这个度,离灾难应该说就不远了吧。说了这么多,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写些什么,看来作文水平真的是有待提高吧。不过大家如果有时间可以看看这些书啊。700字 高三 议论文
-
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人物事略尽善尽美 孔子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非常重视的,它赞美古代乐舞《韶》及《九辩》完善的艺术形式。《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而对周朝乐舞《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以高度赞扬外,对其表现周武工伐纣灭商的战争功绩的内容却给予批评:“《大武》,尽美未尽善也。”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信任,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白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君子固穷 孔子到达陈国,寄居在司城贞子家,居住了三年。楚国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便使人聘请孔子,准备把有户籍的民社方圆七百里之地封给孔子。孔子前往拜见回礼,从陈地往蔡地迁徙被围闲,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诵弦歌不绝”(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孔子说:“君子同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闲就胡作非为了)。”告诫君子任何艰难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也应该维护自己的操守和道德。逝者如斯夫 孔子伫立于尼山脚下,望着滚滚辽河,触景生情,禁不住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于司空见惯的流水绿波之中发现了深奥的道理,懊丧的情绪也如水般流去了。后来庄子在《庄子?知北游》中也有类似感叹:“人生天地间,如白驹之过隙,忽忽而过。”形容时间流逝得非常快,这也是“白驹过隙”的来历。苛政猛于虎 孔子路过泰山,见有一位妇女在坟莹旁痛哭哀号,于是询问。妇女回答说:“我的公爹被老虎吃了!”孔子让子路问道:“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呢?”妇人回答道:“因为这里没有苛捐杂税的暴政。”孔子对随从的弟子们说:“苛政对人的危害,有甚于猛虎啊!”待价而沽 孔子游说诸侯,想得到重用,却四处碰壁,十分感伤,常暗中自怨自艾。某日,子贡得一美玉,来问孔子,是要收藏,还是找个识货的卖掉。孔子大声叹道:“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意为:卖掉吧,卖掉吧,我正等着识货的人哩。比喻等待有了赏识自己的人才会出来效劳出力。名家点评(战国)孟子: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汉)司马迁: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己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唐)唐玄宗: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槛奠,当与梦时同。《经鲁祭孔子而叹之》(明)朱嘉: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明、清)顾炎武: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斯文垂彖系,吾志在春秋。车服先公志,威仪弟子修。宅闻丝竹响,壁有简编留。俎豆传千叶,章逢被九州。独全兵火代,不藉庙堂谋。老侩当庭发,清洙绕墓流。一来瞻阙里,如得与从游。《谒夫子庙》(现)钱穆: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1200字以上 高三
-
现代的中国中国,好一个古老传统的名称。中国,是我们中国人民历经磨难才换来的解放,中国这个神圣的名字,在我记事开始就萦绕耳畔,我对中国挥之不去的敬佩,与我身为一位中国人民而感到自豪!虽然我不知道中国这个古老的名称是怎么来的,但是我身为中国人,我就有责任去负责国家的危难,虽然我还是一个小学生,但是我可以从小做起,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因为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就像爱我的家人一样!抗日战争从1937年7月开始,1945年9月结束。(根据远东军事法庭裁判:“中日战争”应从1928年皇姑屯事件开始)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19世纪有许多伟大的革命前辈,他们能够团结起来,一起齐心协力打败侵略者,中国人民与中国人民和睦相处,不管是战士还是炊事员,他们都很团结,关心村里的老百姓,不管是伟人还是一个小小的战士。虽然他们那里有战争,但是他们坚贞不屈,临危不惧,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精神永远活着,定格在我心中!永远的永远!现在的祖国在大家的努力下越来越强大了,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我们非常以身为中国人而感到自豪,与此同时,21世纪祖国的花朵却不再纯洁,不再刚正不呵,中国人民与中国人民之间自相残杀的行为,让我感到厌恶,富裕的生活宠坏了祖国的花朵,不良的社会风气让祖国的花朵慢慢少了一分正义的心,多了一分叛逆的情!以前有那么多令人肃然起敬的革命前辈,他们是多么伟大啊!是多么无私啊!为什么现在却有那么多懦弱的中国人?烧杀抢掠是日本人的特色,祖国的花朵们我真心的一句劝;日本人是我们中国人的过街鼠······人人喊打,但是日本的特色我们中国人不要去学,记住,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以祖国为傲!不要再让那些侵略者有机可乘,我们中国人是勇敢、坚强、进取、临危不惧的中国人!我们不能让他们嘲笑我们的祖国!因为祖国是我心中奋斗的目标,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要让中国一强再强,富强!富强!同胞们,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让我们让中国这个神圣而伟大的中国这个神圣的名字是用多少人的性命与鲜血换来的名称,到我们这一代的时候要更加富强!富强!记住,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中国人!让我们携手创造更美好的明天,让我们开拓祖国的明天!中国,我爱你!江西赣州安远县版石中心小学六年级:曾舒怡【6年级3班】1000字 六年级 议论文
-
文化-中国依稀记得小的时候和爷爷一起练毛笔字,爷爷那苍劲有力的毛笔字总是让我隐隐的感受到一股力量,爷爷说这是文化给人们带来的震撼,中国文化独有的力量。——题记转眼间从小学到了初中,知识面广了,对祖国的了解不仅仅是那一张地图,我愈来愈感受到那股力量的强大,我试图去寻找它独有的魅力,却一次又一次的迷失了寻找的方向,它是怎样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扎根发芽的呢?又是怎样带给世界以震撼的呢?我来到了美国,这里的一切都使人感到新鲜,让我不觉的把美国和我的祖国作对比。的确,美国很先进,很干净,人民也很热情,他们的日子简单,轻松,我想,他们的生活是自由的。但我却觉得在这片异乡的土地上少了些什么——那种富有强大力量的,那种深厚的文化。虽然他们拥有着人人平等的理想,他们拥有着水平极高的生活,但他们没有中国,孩子孝顺父母,老人享受天伦的快乐;没有中国文化礼、义、谦的熏陶。美国的每一家,似乎都是国家里独立的个体,而中国,所有的家连起来就是国家。这是文化的力量!“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谁能逃过李白编织的乡愁,“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谁又能坦然走出杜牧心中的悲凉。易经对炎黄子孙留下的解开宇宙密码的钥匙;“人之初,性本善”在中国人每个人心中留下的烙印,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文化传承的结果。祖国和祖国的文化不可分开,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是因为中国在东方屹立不倒,炎黄子孙之所以没有被历史残忍的中断过,像是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是因为那种充满团结力量的文化始终传承在国民的心中,文化让我们审视自己,文化告诉我们该如何去做。大学的格物之道,中庸的做人之道,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他无时无刻的在我们的心里,让我们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勤、俭、宽、恕。这么一种伟大的文化,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我景仰他的文化,我更敬仰他的精神,他就像一颗夜明珠,会在世界都陷入黑暗的时候,放出他璀璨的光明照耀世界。700字 初二 议论文
-
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文化,绝版的文化,我们来迟了。天空,流动岁月的云。那场火还在烧吗?美得心痛的风景固化为刺,鲠在您的咽喉,红肿、发炎、结疤。之后,成了不堪回首的耻辱。飞溅的血泪湿透你最苍白的灵魂。飘的风轻轻地,翻越沉重的黄袍。看,记忆之外的笑容,没有了内容。中国的文化,绝版的文化,我们来迟了。你用含泪的声音,一千次一万次地呜咽,辗转于历史的莽莽余音。你在永恒中相思、相望,你在这迷茫的世界中,不可抑止的流泪,泪水缓慢地坠于地上,忧伤难诉。中国的文化,绝版的文化,我们来迟了。袅袅的萧声撞击着你酸涩的痛楚,一双女人的手锁住了一个崩溃的王朝,一个男人不小心输掉了半壁江山。所有抗争都成了徒劳,生命不可承受离别的凝重的伤痛,沉闷的绝望笼罩着你那脆弱的心灵。中国的文化,绝版的文化,我们来迟了。风雨千年,沉默千年。你那沉默忧郁的灵魂,孤独地跋涉着,那凄婉的故事在风中流传,在水中漫朔。穿过苍苍莽莽的地平线,飞越泪水斑斑的守望,悲怆而来。在时光的隧道里,一群群石匠,弯下腰,挥动着凿刀,一刀,便凿开一个泣血的故事。一切,便凿开一段圣洁的伤感。中国的文化,绝版的文化,你流着泪,淌着血,穿越了千年的风雨,也震憾着千年的沧桑。450字 初三 议论文
-
谈谈中国文化可以说中国的文化是很少能有国家与之比拟的,因为它们都是中国古代人民汗水与智慧的结晶,应算是整个华夏民族的骄傲。例如长城吧,不看内在,光是长度就让人为之震撼;在看看圆明园,不想原样,光看现在一些残园,也让尔等大吃一惊,——所以说中国的文化是不可估量的。但是,任何事物有利必有弊。想想现在的中国,已在世界上有了一些地位,而其中一部分是靠中国古文化所影响的,就像国人与外人交谈,内容大多是:以后有时间一定要多去长城参观参观,去长江黄河游览游览。谈到这些时,大多中国人都感到自豪,但谁又曾想到如果一寐靠着先祖留下的一些财产而扬名,那中国迟早会再次落后,那这些财产又有何意义呢?其实不免可以这样看,中国的古文化建筑让世界注意我国,那我们就应借势发展中国,展现中国。所以我们应把中国历史看作是一次壮大中国的机会,而不是一个结果。再者从中小学生的教科书来看,其中有一半是在写旧社会或中国历史的吧,仔细想来又有何太多意义,倒不如想想现在或未来,了解了解新时代——不是吗?以上不过是以一个中学生的角度去看待现在的中国,而不是妄自尊大,要求中国应怎样做。400字 高二 议论文
-
中国的年文化在中国,最深广的文化,莫过于年文化了。鞭炮、春联、扫巡、元宵等,这些都是祖先流传下来的最宝贵的年文化。贴春联、放鞭炮放鞭炮、贴春联的由来是因为一种叫“年”的怪物。传说这种怪物特别凶猛,严冬到来时候的,年就来抢夺过冬的食物,有时还伤人。人们在战斗中了解到了年的弱点:一怕红色,二怕火光,三怕声响。于是人们一到严冬家家户户就在门口挂个桃红色木板,烧起木柴,敲锣打鼓,把年驱赶到别的地方。后来,就演变成铁春联,放鞭炮了。现在,人们贴春联、放鞭炮,则是寄予一种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扫巡,是莆田人的传统。据说我们祖先曾经以船为家,过水上生活。每年岁末人们都要把所住的船打扫洗涤一遍,名曰“扫船”。后来虽移居岸上,筑屋而住,这一习俗却遗传了下来。因为莆田方言“船”与“巡”同音,逐渐变成扫巡,其实就是扫除的意思。一年到头,的确该进行一次大扫除。这些习俗是祖先们传承下来的,我们应当好好继承和发扬光大。而现在,年文化遭受到空前的猛烈冲击。现在,人们对闯入生活的外来文化更有兴趣,不愿再遵循传统的繁缛习俗,现代人的观念与年文化的传统含义格格不入,各种习俗从年的活动中“撤退”。有一种说法,过年只剩下吃合家饭,看春节联欢晚会和拜年三项内容了。引用作家冯骥才先生的一句话:建设年文化,是一个太大、又不容忽视的文化工程。我说,年文化是最传统的传统,我们应当发扬光大。500字 初一 议论文
-
中国“和”文化当今,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趋同。中国早在万隆会议的时候就已经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世界是多样的,而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包罗万象。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称之为“和”。这大概就是和谐文化的起源吧。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了以和为贵,儒家思想也相应诞生了。孟子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儒家思想,提出了“民贵君轻”,为启蒙运动时期的伏尔泰所用。由此可见,儒家思想在世界上颇有些影响力的。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来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这便是最早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和,是兼容并蓄。自西汉佛教传入,儒家思想又有了新的发展。它得以代代相传,就是不断继承,不断发展的结果。到了今天,现代社会,虽然英雄时代已悄然离去,不崇拜主席,也更不去感悟孔子。人们除了崇拜金钱,再无精神寄托。但我们依然能理解“和”,理解和谐,借着《论语》,来保持心灵的一方净土。于丹说的好:“当今社会,不只有GNP,还有GNH。”GNP就是grossnationalhappiness――国民幸福指数。不去深究幸福的定义,至少我觉得那并不仅仅是金钱。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里,理解金钱不等于幸福的人真很稀有。“拿文凭为了赚钱,赚钱为了结婚,结婚为了生孩子,生孩子为了拿文凭……”有人说那是都市真理。我觉得不是。那是单调,不是和谐,更谈不上幸福。《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幸福快乐的生活。和谐为美,这个时代里,我们更应该学会感悟孔子。记得子贡问政,“足兵,足食,民信之矣。”这似乎就是一个和谐社会的理念:“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子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由此观之,和谐并非妥协,和谐恰恰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我同意于丹的看法,孔子没有颜色,但他有温度。他的话经的起几千年的推敲。我们可以从社会的发展,政治理念中时时刻刻感受到他的话的重量,那是一种怎样的历史厚重感啊!穿越了几千年,孔子温度尤存,时间与空间的交错,组成了历史。“兼爱”、“非攻”、“尚贤”这是小生产者寻找和谐的表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追求和谐的声音。这些不能不说是受了儒家的影响。在《论语》里,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那便是如何做君子。“和为贵”这是君子的准则。如果说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小部分的话,那么要做到和谐社会就得有大部分的君子。他们的作用不只是感悟人生,传承儒家思想。首先,他们得保证自身的品质,提高自身的修养,才会有点化所谓凡夫俗子的可能。毕竟不是谁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总是拿小人做对比来完善自身修为。但古代君子多偏执,因为被太多游戏规则束缚了。“君子不忧不惧。”“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太累了……但也不能不说,他说准了一句话:“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今人学习是为了炫耀、取悦于人。这违背着和谐的原则,但它是个事实。就好象半桶水听哐响,谁让人家是半桶水呢?他有空间,空间就是他炫耀的资本。而肚子里的墨水越多越沉默。漫谈许久,总觉得古老中国的“和”文化,虽然简约,但值得细品。清茶幽香伴书卷气,没比这更优雅的了。品味书香,体会和谐文化,是当今都市人生活中最高雅的享受!点评:说理充分透彻,立意鲜明。适当地运用对比、比较等手法,通过事物相互间的悬殊与差异,有力地佐证文章的中心。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1200字以上 初三 议论文
-
中国忍文化中国忍文化,少不了讲两个故事:“韩信胯下之辱”、“张良圯(yí,桥)上拾履”,后一个故事,引发苏轼感叹:“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留候论》)你到禅宗圣地天柱山三祖寺旅游,可以抄得一段文字,“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忍文化,中国传统文化重要部分,忍的意义、价值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概念,忍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儒、道、释均有大量论述,许多哲言、警句和故事、经典,元代许名奎、吴亮还编了一本《劝忍百箴•忍经》。忍的意义、价值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修养。“要做人,先学忍”,惩忿窒欲、自我克制,能忍人所不能忍,是修身养性的一种精神境界。《书》云,“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容忍仁也,强忍义也。”(《广雅•释言》)二是策略与生存之道。为了达到目的积蓄力量的一种手段,舍小取大,“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韩信忍胯下之辱而终以封王拜将,勾践卧薪尝胆而以三千越甲吞吴”。生存之道,“能忍耻者安,能忍辱者存”,延伸到治国之道,有了忍才有和谐稳定,此乃“王道”也。中国忍文化,对国民影响力极大,个人成败与国家兴亡,无不讲一个“忍”字,“忍之一字,自宰相至于士庶,人皆当以为药石”,(许名奎)药石,禅门晚餐也。五四以后,人们更多从批判角度数落忍文化的不是,认为忍文化,是国民劣根性形成,使中国沦落为外强中干的弱国的根本原因,国弱民更弱,全是忍文化闯的祸!忍文化不是中国独有的,谁说国人只有忍,没有血性?日本、西方均有忍文化。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都是受儒家学说(孔子,孟子,王阳明)、佛教(禅宗)思想影响极深的,所以日本忍文化相当盛行,有些方面不亚于中国,可以修行到极至,达到“无我”境界,类似“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也不少。西方忍文化,提到最多的是《圣经》打脸之说,“耶和华告诫众信徒,‘当别人打你左脸时,你要将右脸伸给他’”。骑士精神,十分讲究修养,看重一个忍字,如英国骑士授衔有一个程序,领主用剑背在被授衔者颈部或背上敲击三下,有时还扇一个耳光,作为被授衔者忍辱负重的象征。(阎照祥:《英国贵族史》)“士可杀,不可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生当做人杰,死即为鬼雄”,谁说中国只有忍,没有血性,没有尚武精神,没有抗争?历史上有刺客聂政(刺侠累)、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有蔺相如在“完璧归赵”中与秦王斗智斗勇的故事,“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跟这块宝玉一块儿碰碎在这根柱子上!”有“大丈夫本该死于疆场,就算马革裹尸,也是光荣的事!”(马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清”(文天祥)的豪言。从商周开始,就出现了为民请愿、拚死谏言的壮举,如商纣王时期的比干,“历经秦汉以来,谏争而死,盖数百人”(苏轼),以死进谏,又叫“尸谏”,明代有青文胜,清朝有王鼎、吴可读等,“杀身成仁,以身殉道,流芳千古,永载史册”。中国人曾是尚武的民族,何时变异的?忍的边界问题中国人曾是有血性、崇尚武力的民族,如此民族,应是一个刚强不屈的民族,何时“退化,沦为他人手中的‘玩物’的”?(林语堂)何时变得堕落、甘当奴才的?(鲁迅)有学者对这种“相当复杂的变异过程”难以理解。“忍字头上一把刀,说明忍是意志坚定的表现,而不是丧失意志的懦弱表现。本来是具有崇高精神的修养状态,变成浑浑噩噩,逆来顺受,无可无不可;本是富有牺牲的精神状态,会变成充满心机的谋略。”(落瑛)批评者对忍的正面价值也是充分肯定的,修身养性,本是文明、理性的象征;策略也是成功的一种手段,问题只是出在忍的边界问题上,即度的把握上。日本,西方,不论是骑士精神还是武士道精神都重视修身养性,所不同的在于对忍的度的把握远远低于中国人,“美国二战时对日本人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给日本人施加侮辱,只要达到中国人的十分之一,就会立即导向战争”。(邓蜀生:《美国与移民》)有学者提出日本人具有双重人格特质,日本有一个民谣:“花是樱花,人是武士”,为名誉而战,为名誉而死,“当它最终死亡时,是死在美与力之中。”(新渡户稻造:《武士道》)中国人喜欢引用《圣经》打脸之说,但在《圣经》上,还有这么一段文字,“以命偿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圣经•旧约•申命记》十九篇)“忍字头上一把刀”,超出忍的限度,刀即出鞘,有限度的忍是一种修养,无限度的忍是一种怯懦,这是日本人,西方人的解读。变异过程,过犹不及,“圣武主义”,“霸道”与“王道”以中国的忍的边界为标准,骑士精神与武士道精神的忍是绝对“过”。过犹不及,过、不及都是违背中庸之道的,实际上,中国人对“不及”不感兴趣,对“过”却耿耿于怀,所以往往选择“过”的另一极,即“无度”,一味的忍让,修身养性“过了头”。不关注“不及”,包含在“不及”中的抗争、自卫等正当、合理的东西也就不在话题之内了。(陆震:《中国传统社会心态》)中庸之道,过犹不及,只限于子民,历代王朝的开国皇帝,都是靠武力(刀与火)“取而代之”的,鲁迅称之为“圣武主义”,打天下的不忍与暴力是“替天行道”;一旦坐上皇帝宝座,十分忌讳老百姓的“效仿”,要求子民忍,并强权迫使子民不得不忍。儒家认为,事有可忍不可忍之分,孔子有“是可忍,孰不可忍”感叹,“忍与不忍,断之于义矣。”(许名奎、吴亮:《劝忍百箴•忍经》)忍以“礼”、“义”为度,成了统治者要求子民忍,实行“霸道”与“王道”可以不忍的理论依据,忍文化也就成了对付子民的精神枷锁。“力者,德之役也”(荀子),不为德所役之“力”,孔子是不会提及的,“子不语怪、力、乱、神”,统治者基础在力,只是以德的名义出现,崇礼与严刑、礼法合一,力保江山不倒!忍文化作为国粹,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弱民,形成了恶性循环中国人毫无节制的忍让退缩,“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忍之忍之再忍之,忍到忍无可忍之时再忍一次,当能绝路逢生,转祸为福”(《增广贤文》),“以一种退缩、回避、逃入,遁隐等方式对付生存的挑战”。“在一个忍言充耳、忍水灌顶的环境之下”,使人们产生一种强烈的自卑心理,“奴性驱入潜意识”,冷漠,麻木,懦弱,缺乏自信,精神萎靡,听凭命运的摆布,“社会失去了前进的生命原动力”。毫无节制、无条件性的忍,要求子民忍受人世间一切苦难与不公,形成一种胆小怕事,忍气吞声,独善其身的国民劣根性特征。没有血性,决不犯上作乱,死也不抗争,“反抗也是死,何必反抗”?谁也不会因忍无可忍“去闯祸”,忍字头上一把刀,刀是根本用不着出鞘的,在“以强凌弱”的、“残忍”的恶势力与官府面前,成了任人宰割的可怜虫。忍能感化“残忍”“立地成佛”当然好!不能,一点辙都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缺失,助长了恶势力的毫无顾忌与官府的肆无忌惮,如此,又进一步强化了人们的冷漠、懦弱的性格,进一步强化了人们的卑微、渺小意识。维护权利,看成是“刁民”行为;正当防卫,看成是“以暴制暴”;提出维护权利,认为是煸动对社会的不满,是对现行体制的仇视,是对稳定局面的破坏。“中国传统文化根本上缺乏独立的个性价值观和人权意识”(李大钊:《守常文集》),没有权利意识,更不能抗争,何来社会责任感?!权利只有权力的恩赐,求得“暂时做稳了奴隶”,只有寻求强者的保护,期待、希望明君、清官、侠客为自己作主。因为有了忍文化,天下得以太平,社会得以和谐稳定,因此,“王道”、“霸道”将中国的忍文化与帝王文化、清官文化、武侠文化,以及宗教文化融为一体,为统治者所用。“中国的脊梁”可以进入“正史”,以死谏言,来个“厚葬”,立个“祠堂”,“尸谏”就从“以死抗争”变成了“忠君义举”了!“不管怎么样,中国能混五千年,这就很了不起了”(梁启超)。这五千年,中国总是跳不出恶性循环怪圈,中国人总是在“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与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交替循环(鲁迅)。中国人的确能忍,物极必反,从忍的无度、极度,最终发展到难得的“忍无可忍”程度,“在极度绝望中,什么事都可能干得出来”,此时一根稻草就能把一只骆驼压垮,一点小火星就会引起燎原之势。“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再来一次“汤武革命”与“圣武主义”,暴力改朝换代,中国就是在这种非理性、破坏性、毁灭性的恶性循环中“不断进步”!1200字以上 高二 议论文
-
中考焦虑中考焦虑对同学们的确影响很大,有的紧张过度,焦虑不安,严重者头疼脑胀,小毛病不断,吃不下睡不着,严重影响学习效率。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期望值过高或是对自我提出不恰当的要求而造成心理压力过大;有的是因为对自己缺乏自信,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而造成了自卑;也有的是因为学习时间安排不科学,加班加点,睡眠时间减少造成过度疲劳;当然还有认知的错误,夸大了考试的作用,以及个人性格等因素。有没有办法改善这种情况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笔者在这里给考生几点建议:悦纳自己的现状。据心理学家的调查,有75%的学生在考前都有紧张、焦虑、恐慌的情绪,他们还归纳出“考前心理脆弱期”、“考前心理敏感期”的说法,说明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紧张总是难免的,焦虑反应是正常的。事实上,适度的紧张是必须的,因为它有助于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集中注意,激活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可是,我们有的同学,不允许自己有一丝紧张情绪,高度关注自己的情绪,结果就对自己的正常紧张而产生了过度紧张,由此开始恶性循环,以致于影响学习。多和师长、同学沟通,寻求援助。有的同学感到自己已经陷入过度紧张的陷阱而无法自拔,那就应该主动寻求帮助,千万不可独自忍受。老师和家长不仅关心爱护学生、孩子,非常乐意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也有足够的阅历和能力来帮助。更何况“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们可以更客观的分析造成现状的原因,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议。多和同学沟通。经受考前焦虑煎熬的不是个别人,大多数同学都会有相同的感受,向他人倾诉这种感受,会引起共鸣,从而减轻不安感和孤独感。当然,自己也要善于倾听他人的倾诉,“助人者自助”,同学间的互帮互助,就能找到归属感,可以很快的调整好状态。还可以用写日记的方式,把目前所经历的苦闷作为丰富人生的经验,积累下来。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当闯过了人生种种关卡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看考前经历,一定会觉得“呵呵,不过小菜一碟而已”。适当调整目标,科学制定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很多人的自卑缘于对自己过高的要求。考前的复习,不应再追求能力的提高,而是注意查漏补缺和巩固原本掌握的知识。从理智上说没有人会要求自己每门功课拿满分,但在复习的时候却没有适当的取舍,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会感到收获甚微,从而对自己不满。有了目标,就不要计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是赶快行动起来。克服焦虑,最好的方法是“行动”。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可使自己的行动减少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计划尽量细致,完成一项勾一项。这样,当夜幕降临,可拥衾入眠的时候,望着打满勾勾的计划书,心里会涌起巨大的成就感,这种感觉是晚上绝佳的“催眠剂”。有的同学觉得时间紧张,于是用缩短睡眠时间或取消文体活动时间来延长学习时间,以致于使得自己过度劳累。其实努力学习不靠延长学习时间来体现,而应集中精力,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劳逸结合、一张一弛是学习之道,充足的睡眠、适当的文体活动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保证,不必有负罪感,“磨刀不误砍柴功”。同学们要注意倾听来自身体的呼唤,并尊重它的需要,这样才能保证身心俱佳,努力学习的愿望得以实现。总之,只要身心调节好了,平时学习踏实了,就不用担心考试。即使考场发挥失常,结果也不会太差,因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1200字以上 初三 叙事
-
中国文化的根树木如果没有坚固的根枝,怎么会在狂风暴雨中屹立不动呢?人类如果没有充实的精神家园,怎么会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中坚守自我,保持初心呢?同样,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其特有的民族文明,又怎么会在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中占据一席之地呢?习近平主席曾道:“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文明是中华各民族优秀文化所共同熔铸的灿烂文明,是“礼仪之邦”的内涵,是中华民族特有的魅力名片,并且还是世界上古老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它是漫漫五千年中先人智慧的结晶,这结晶在当代社会仍能发挥出其耀眼的光芒。它赋予了中华民族上善若水的品性,温文儒雅的品格,赋予了国家强大的精神动力。如今,我国已然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在成为超级大国的路上,不仅要注重硬实力,还要注重软实力。中国的生存和发展不能抛弃中华文明。借用一句当下流行的话:“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那么中国人的气质在哪呢?当然是在中华文明里。正是因为中华文明具有深厚的底蕴,独特的气质,才会让这个古老的国度充满神秘感。而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身的个性——优秀文化熔铸的民族文明,就会在异彩纷呈的世界里变得黯然失色。在这个帝国主义文化四处蔓延的当代,抵制文化渗透,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如果中国的生存发展抛弃了中华文明而空谈,便如同没有地基的高楼大厦,一碰,瞬间倒塌。要知道,只有适宜的土壤上才能开出烂漫繁盛的花。中华文明能增强中国人的精神力量。只要人们有正确的思想,才会做出正确的事情。正是因为有绚丽的中华文明,才让我知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民之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执着追求,“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豪情壮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之情,才会让我知道在中百年屈辱史中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一种怎样的誓言,梁启超先生的“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是一种怎样的期盼!“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所以我不会忘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先生是怎样用一支小小的笔,来唤醒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我不会忘记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翻过雪山、强渡大渡河的共产党人是怎样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的!要知道,中华文明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它始终不竭为中华人民注入精神动力。中华文明能够建立良好的社会风尚。从古至今,我国一直有着良好的重视读书的风尚。无论是从狭义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还是到今天的“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都是因为人们以史为鉴从而深深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不仅能改变自身的命运,还能对社会、国家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文化大革命时期,知青纷纷下乡上山,学校学制被改变,导致中国出现人才断层,文化断层的现象,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化、教育事业和文化遗产遭受灭顶之灾,使得国民素质、经济、科技水平同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大了。中华文明对社会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今我们提倡的核心价值也是在中华文明的基础上而来的。要知道,中华文明是一盏永不熄灭的灯,始终指引着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中华文明能够使国家富强。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至今,最重要的原因是其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正是因为有它,中华文明才会在向外交流的过程中吸收外来优秀成果,并为我所用。不断丰富自我的中华文明,高度繁荣的中华文化反作用于我国的经济建设。2015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就是个例子。“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三年以来,“一带一路”使得中国经济飞跃发展。只有一个国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增强,才能提高中国的综合实力,使国家繁荣富强。要知道,中华文明是一本富有内涵的书,它始终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习近平主席说:“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文化自信。”中华民族有着共同的精神理念和信仰,在当代我们我有个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梦想就不得不要求我们坚持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自觉投身于现代化建设中。而在当代,有些人热衷于过“洋”节目,有些人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明,这些错误观念是不值得提倡。我们青少年更应该树立这种观念,自觉做中华文明的弘扬者,使中华文明更进一步地发扬光大!水立于源则长其河,树立于根则繁其叶。中国只有“饮其流者怀其源”,不忘可鉴世的中国历史,不忘可润心的中华文明,才能使我泱泱五千年华夏,更加繁荣昌盛!1200字以上 高二
-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一个具有传统文化的国家;一个具有数亿人的国家;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经过五千年的时间长河的积累沉淀,已经是非常之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但是,我最喜欢的有两样,一是节日,二是道德。节日,这个词语对我们华夏儿女来说非常熟悉,因为一年四季都有许多的节日、例如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重阳节等。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因为它是可以让所有的亲人团聚,也是拥有重要意义的节日。春节俗称过年。每年过年,每家每户都会吃团年饭,大街上都是人山人海,每个店铺旁边都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彩旗飘扬,所有的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们的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眼睛里包含着浓浓的关爱之意,这时,在广场上每个人都会拿出许多的烟花、鞭炮来放。在晚上时,一起冲上深黑的天空,迸发出五颜六色的光彩,犹如彩虹般美丽。好看极了。到了晚上8点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人们坐在电视前观看。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在每年的正月十五,这一天人们会、吃元宵,猜灯谜。还会到公园里观礼。重阳节,是农历九月九日,对于这个中国的古老传统佳节,还让我想到了一首诗,一首对他乡兄弟思念的感情诗。那是唐朝时期王维的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每当是重阳节时,就会想起王维那种思念他乡亲人、兄弟的情景,让我也不禁地感伤起来。中国的传统节日何其之多,每一个都有故事,述说了节日的来源。每个节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它阐述了中华民族古人的智慧结晶。但是,现代又有多少人能够完整的记住这些节日了。每个人都差不多都觉得中国的节日低俗、无趣,只知道盲目的追求外国的节日。例如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但是在他们心中是不是有想过,自己是不是中国人,是否能忘本。或许在他们心中已经没有心里的那份坚持,对于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坚持,只知道一眛的效仿别人,反而舍弃了对于自己的民族来说重要的东西—文化。当然,不是一定要抵制外国文化,只要我们能够取其精华,弃其糟耙,为自己所用,这是可以的,能够让我们借鉴他人的长处,来弥补己身的不足,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变得更加完美。道德是一个底线,提醒我们做人的道理。我们人类为什么站在食物链顶端,就是我们心中有那份道德。学习争先虽重要,文明礼貌也要好。学校规定都遵守,见到老师要礼貌。同学之间相友爱,友谊小手锁的牢。爱护动物放心上,树立新风我做到。这是一首文明礼貌歌。礼貌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它的意义是: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意念和行为,是言谈举止对别人的尊重与友好的体现。现代社会的各行各业之间都离不开礼貌这个词语。它代表了一个人的涵养标准,品性等。一个好的礼貌态度,留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在小时候,父母总是说见到人一定要叫。小时候的我天真烂漫,很听父母的话,一见到认识的人就会叫个不停,什么叔叔阿姨啊,姑父姑母啊。现在的我已经是一个高二的学生了,现在的我已经变得不爱叫人了。只有在父母的逼迫下才会开口叫人,一般的时候也就会见到熟人才叫一声,这还是老妈一直在我耳边唠叨的缘故,这是礼貌问题。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在学校老师教导我们要守礼貌懂知识,见到老师要问好,遇到熟人也要打招呼,要做一个乖孩子。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可是现在的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大人了,嘴边一直挂着叔叔、阿姨什么的,会被我自己得朋友、同学笑话,会觉得自己仍然是一个长不大的小孩子。这也是现代社会上青少年的通病。中国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各种商品日益更新。但是,很多东西已经在人们的心中失去。但是,有好就有坏,人也有好人,比如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两弹一星邓稼先”这些都是中国人的榜样。为什么他们都会被很多的人牢记,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对祖国的热爱和心中的坚持。正是因为这份心他们能够做出让人敬佩的事,克服困难取得成功。从他们的身心上我学习到了一些十分可贵的东西—谦虚、待人友善,更是有着自己的道德底线。时刻要求自己做到心中的最好。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但是礼貌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它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国民精神,代表了中国人的自豪!礼貌不用花钱,却能赢得一切,礼貌能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是那些受人礼貌相待的人喜悦!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个有礼貌的人,来继续传承中华的传统美德。1200字以上 高二 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