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思亲
又是一年冷冷清清的暮秋时节,天气变得越发寒冷,突地忆起一句话,“青山依在,故乡依在,我依在,而您却不在了!”我亲爱的黄老太太,好想你。
她没有子女,一个人孤零零的住在小院里 ,而我总会调皮地叫她“黄老太太”。其实,她本身也不姓黄,只是因为她的名字不为人知,而她总是穿着一件鹅黄的羊毛衫,也就认定她是姓黄的。
还记得第一次见她是在小院里。那天是重阳节,我嚷着要出去玩耍,看见了正在赏菊的她。“孩子,过来。哎呀!都长这样子高啦,小时候,奶奶抱过你呢!”我不曾记得她几时抱过我。我很怕她,还有她手上的老茧。“来呀,奶奶唱歌给你听!你听:菊花黄,黄种强,菊花香,黄种康,九月九,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那调我至今已忘得差不多了,只依稀记得黄老太太的好嗓音。
没过多久,我便与她成了大熟人,甚至对她生日什么的了解的一清二楚。我开始不再惧怕那双手,外婆说,那是她辛勤劳动的象征。我开始对那双手有了莫名的敬佩。“黄老太太,你不是说九月九是您的生日吗?”“是啊,听说小孩子过生都要说生日快乐,你以后也要说。”“好啊!”
无论如何,我都不会想到这一次的离别竟是阴阳两隔……
习惯了被她宠着,在太阳下梳理我的头发。习惯了吃她长做的番茄炒蛋。习惯了坐在门槛上,听她讲述年轻时的英勇。我亲爱的黄老太太,没了您我该怎么办。
菊花黄,黄种强,菊花香,黄种康,九月九,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我再次唱起那首歌,我亲爱的黄老太太。
《南京!南京!》观后感
《南京!南京!》,读这个片名,像是读一份加急电报:捧着电报的双手在不住颤抖,心跳激烈加速,浓浓的不详兆预感在撞击心鼓。当然,史实要这个譬喻残忍无数倍、紧急无数倍、恐怖无数倍,绝望无数倍,伤心无数倍。那种兵临城下的岌岌可危,那种家破人亡的深悲剧痛,那种辱妻杀子的莫大污耻,那种朝不保夕的极度忧惴,那种茫无涯际的杳渺切盼……是今人尽最大所能仍无法完全感受的。今人能做的是,静静坐在影院里重温记忆,劳劳记住曾经的腥风血雨,时时鞭策己身以国难家仇……
果真,这是一部叫人倍感沉重的影片。黑白的胶片、剧烈抖动的镜头,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感。你安静地坐在放映室的角落里,阴郁的氛围立刻席卷全身,将你拉回七十二年前那惨绝人寰的争战里头,然后你开始了观影之旅,因为身临其境的错觉,你随着片中的人物(中国百姓们)一起紧促呼吸、心惊胆战、悲痛哀凄。日军面对古城墙惊呼时,尚有一丝民族自豪感,但是眨眼间,随着震天动地的炮响,美好的感觉飞灰湮灭,转而为死亡逼近的惊恐不安占据。这是影片带给观众的,其实更是惨痛的历史留下的不灭印记。所以,真正为《南京!南京》赢得惊人票房的,不是导演陆川,不是宏大的演员阵容,不是独特的视角,也不是高水准的制作,而是南京大屠杀题材本身。架设在如此严肃、如此沉痛、如此宏大、如此刻骨铭心史的基础上,影片想不成功都难,想不叫座都不可能。
相关推荐
-
思亲转眼间,遍地落叶,已进入深秋时节,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有一种慕名的痛楚。我的爸爸妈妈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靠种地维持一家七口人的生计。我们姐弟三年要上学,然而爷爷奶奶年岁又大,因此,沉重的负担但落在父母的肩上,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记得在我三岁那年,爸爸妈妈就被迫外出打工了,直到现在也不曾回来过,只在逢年过节偶尔打个电话互相问候一声。时间转瞬即逝,弹指间,我已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在这六年里,夜深人静时不禁流过多少泪水。有句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真是不假。多少次靠在火堆旁被爷爷从睡梦中叫醒逼着自己洗脚,朦胧的小眼睛半睁半闭着,多想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多少次受了委曲无处诉说,多想有个忠实的听众;多少次一双冻得通红的小手在盆里揉着自己衣服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滴下伤心的泪水,这个年龄的我,该是这样生活的吗这时,该是围在火堆旁,依偎在妈妈怀里撒娇的时候啊,想到这些我多少次热泪盈眶,也正因为这样,我现在已是一个洗衣做饭样样精通的好手了。自我走进校园后,便知道了重阳节。老师告诉我,重阳节就是思亲节,每到重阳佳节,便会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于是,我便把重阳节看作是一种期待,期待重阳节尽快到来,让远离父母五六年的我好好地思念怀场。去年重阳,我刻骨铭心。就在这天,我盼望已久的思亲节到了。于是,我特地起了个大早,准备了一桌子丰盛的饭菜,忙了整整一个上午,心想要是爸爸妈妈也能回来,该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就这样,一个人呆呆地看着这一桌饭菜,许久许久。爷爷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走过来抚摸着我的小脑瓜说:“傻孩子,过年他们就回来了嘛!”这句话更是让我那忍了好久的热泪夺眶面出。满肚子思念的苦水一下子全倒翻过来,心里真不是滋味。就在这时,一个电话里熟悉的声音叫着我的乳名,门开了,我连眼泪都顾不上擦,定睛一看,果然是我的妈妈,我一头砸进妈妈的怀里,失声痛哭起来。年盼月盼,终于在思亲佳节盼来了我六年没见面的妈妈。750字 初三 叙事
-
重阳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重阳节的传说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900字 初三
-
重阳节遇重阳懒登高,晨起庭院细洒扫。携来蒲团倚篱坐,一壶浊酒对菊浇。50字 初三 诗歌
-
抒情哲理散文:重阳佳节倍思亲_800字孩子永远都是无拘无束的,无忧无虑的。那是一段快乐的时光,我依然可以在活泼乱跳的孩子身上找到当年自己的影子。那时候,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我和奶奶相依为命。懵懂的我一个劲哭着闹着要爸爸,妈妈。奶奶从来不会生气,她会从早到晚的哄我,逗我,仿佛永远不知道疲倦。使我逐渐消除对父母日积月累到辜负地步的思念,说到底那些过份的思念只是因为自己过份的依赖。是奶奶让我学会独立,坚强,勇敢。学会忘记烦恼,摆脱阴影,健康的茁壮成长。最记得奶奶最拿手的舞蹈是“扭秧歌”。据说很多年前直到现在,这种舞蹈都是风靡全国的,奶奶更是担任过村子的“文艺部长”。当然,那时候的那种部长就和现在的队长没什么区别,不过大小也是个官啊。反正我对奶奶是万分敬佩,敬佩万分的。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的这,当然不会错过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软磨硬泡甜言蜜语再灌迷魂汤,一定要拜师学艺。奶奶也是无可奈何,迫不得已。最后我终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其实我心知肚明。奶奶是绝对希望我继承她的生平所学的,然后开枝散叶,发扬光大。只是奶奶对任何事情都是极其认真,容不得半点马虎。对我也不例外。她首先慎重其是的决定,先给我一个星期的试用期。虽然有点不近人情,一家人还要试应期这么麻烦。但是丝毫不影响我的壮志雄心,那气势不亚于“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起初几天我还有模有样的学,奶奶一个步伐一个动作的教我。后来我就开始感觉力不从心,枯燥乏味,灰心丧气啦。我几次想放弃奶奶都是鼓舞我,激励我。可是最后的结果依然是半途而废,无疾而终。奶奶却安慰我说没有关系,没有关系。以后你有兴趣的时候奶奶再亲自教你。我知道奶奶的心里一定非常非常的失望,而奶奶终究没有机会再教我她最拿手的舞蹈“扭秧歌”。往往最最后悔莫及的都将成为自己这一生中的遗憾,我想,“抱憾终生”这个成语大概也是这么由来的吧。中小学写作指导、写作素材、优秀作文以及有奖活动750字 初三 散文
-
清明思亲清明相思念故亲登山远眺梦难寻遥望儿时旧居处家人不见泪纷纷50字 初三 诗歌
-
思亲皎夜如水夜尽黑,身站繁星下后思。每每如此总伤感,不知远亲今如何。四年级:神奇美月50字 四年级 抒情
-
思亲月光如水寂静夜,繁星闪烁多快乐。触景生情我伤感,不知远亲今如何。四年级:藤堂尤里卡50字 四年级 抒情
-
思亲月光如水寂静夜,繁星闪烁多快乐。触景生情我伤感,不知远亲今如何。四年级:藤堂尤里卡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50字 四年级 抒情
-
思亲“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到了,天会下雨吧,会有很多人去扫墓吧,林中的鸟儿会为他们带路吧。他们也很悲伤吧,逝去的人们或许会高兴吧,可以和家人团聚一会儿。那爷爷、奶奶,你们是否开心,是否孤独,是否在伤心?清明节了,我却不能来给你们扫墓,只能在心中为你们祈祷,愿你们在天国开心,我合起手掌,面朝着远处的山心中默默地祈祷着。心是多么疼痛。奶奶,您离开我三年了。1三次清明节我都没有来看您,心是多么的痛,含蔗糖也是苦味,梦里也是您慈祥的笑。睁开眼,看着远处那浮动的白云,模糊的身影愈来愈近,愈来愈清晰了,抬起手,呜咽道:“奶奶。”手指还没碰到,您就这么无情的消失了。泪再也忍不住了,埋头哭了起来。奶奶,您知道吗,我真的好想你,那年幼时,您陪我走过多少个春夏秋冬,那铭心刻骨的记忆我怎能忘记?静静地走在那林子里,草因我伤心而垂下头,树因我流泪,在风中呼呼作响的安慰我。风静静地为我抹干那一次又一次掉下来的泪,心却飘到了远处,远处的鞭炮声却把我的魂儿给震了回来,是要惩罚我吗,惩罚我的不孝顺吗?奶奶,您可知道?那一天您所给的承诺,却是一个永远也不可能实现的诺言。我多想它能实现,一直努力着,可最后换来的却是您的死讯。您知道我有多难过吗?一个人常常看着您的遗像哭,您那慈祥的笑容常常击碎我眼泪的墙角,任泪不止。清明,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清明的前前后后都在下雨,我知道,老天爷虽无情,蛋也会有难过的时候,他哭泣的时候无疑让悲凉的气氛跟悲凉了。奶奶,就让我在心中为您扫墓吧。天空为我哭泣,鸟儿为我悲伤。世界顿时沉寂在悲凉的气氛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正印证了这句话,愿我的思恋能乘着风带到天国。600字 初二 记叙文
-
重阳节思亲金黄的树叶离开了树梢,在空中如蝴蝶样飞舞,最后以柔美的弧度悄无声息地落在地上。一片片的金黄,为冷寂的街道作了最美的点缀,渐渐的,秋天的韵味浓了起来。秋天又来了。“每逢佳节倍思亲”枫叶正红时,又是重阳节到了。我踏上了家乡的路。往日泥泞的小路。如今还十分亲切,路旁的景物依旧。只是觉得更添了一份愁绪。因为睹物思人,而物是人非。是的,重阳节,难免让人回想起过往的人,过往的事,过往的一切。更难免让人触景伤人,不经意间,我又想起了我那已故的、亲爱的外公。往日外公的欢声笑语,又在我脑海中浮现,让我对他的思念在秋风中更加强烈。几年前的一个重阳节。那时外公还在我们身边。他是一个很活泼很可爱的“老小孩”,因为他有一颗常青的心,又有宽广的胸怀。他的笑。是那么爽朗、清澈又慈祥,他的一切,都感染着身边的人。可生老病死—这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终究让外公从此成为过去,只给我们留下似枫叶般的回忆,徐徐的落下,沉甸甸地压在心头。那爽朗的笑容从此定格了。那一刻,我似乎长大了,明白了人世的悲欢离合,明白何谓亲情,明白在世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一切。如今重阳节,我站在往日的小路上,习习秋风,夹杂着思念,吹乱了我的思绪,古往今来,人们都喜欢悲秋。又值重阳,我终于明白这“悲”从何而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此时此刻,我反复咀嚼着这句诗的韵味,尝到“少一人”中包含的那份沉甸甸的思念,其中有对现实的无奈和对过往的追忆。我于这迷离的秋色中,试图寻找昨日一幕幕珍贵的画面,不知不觉,太阳已滑到了山间,像一只泛黄的大石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心里默念着,踏向了归途……600字 六年级 写人
-
重阳感悟重阳感悟重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就是重阳节。重阳节在秋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每到重阳节,我国都有登高赏秋,敬老的传统。故而重阳节又称老人节。我国唐朝的大诗人王维,曾作过一首关于重阳节的诗,名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描绘了在重阳节这个传统节日作者对亲人的加倍思念。今年重阳节,我和爸爸妈妈为了感悟中华传统节日---重阳节,我们来到了北京最有名的一坐山---香山,我们沿着山麓攀爬,看到了山上美不胜收的景色。我们也看到了许多老人都在沿着山麓攀爬,我们登上山顶,看见了许多老人在香山顶峰上庆祝自己的节日---老人节。他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庆祝。在他们中间坐着一个老爷爷和几个老奶奶,老爷爷坐在凳子上用手风琴拉着《欢乐颂》,曲调欢快、优美,令人陶醉;旁边的老奶奶则用小镲和小鼓等乐器为老爷爷伴奏,乐曲在这个小乐队的演奏下显得非常动听。周围许多老人围者这个小乐队尽情地跳呀、唱呀,使人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一般。游览完香山,我和爸爸妈妈就出发去了奶奶家和姥姥家,把我们深深的祝福送给了老人。按照每年的习俗,今年重阳节村委会又给爷爷奶奶发放了慰问品,这体现出全社会对老人的关心和关爱,敬老、爱老之风传遍了神州大地。500字 六年级 叙事
-
欢度重阳今天是九月初九重阳节,是属于老年人的节日。我放学一回到家,就立马放下书包直奔奶奶家。我在路上边走边想:在这重阳节来临之际,我能为奶奶做些什么呢?不知不觉我已来到了奶奶家门前。在我举起手正要敲门的刹那间,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咦,奶奶不是最爱吃水饺吗?我可以做水饺给奶奶吃呀。这一想不要紧,我差点高兴的叫出声来。我快速敲响了奶奶家的大门。奶奶一见是我,就高兴的打开大门,把我迎进去坐下,给我吃这个吃那个,还让我看电视。我放下东西站起来,对奶奶说:“奶奶,你平时那么疼我。今天是重阳节,就让我来为你做顿水饺吧。”听到这番话,奶奶高兴的露出了笑容。说干就干。我来到厨房,从冰箱中拿出一块肉,用菜刀把它剁成极细的肉浆,然后在肉浆中拌入香菜等配料,将肉浆分成多份包在饺子皮里,再在饺子上折出波浪形的花纹。这样第一步就完成了。可接下来该怎么做我就不知道了。奶奶正在门口瞅着呢,见我笨手笨脚的不禁笑出声来。于是便过来和我一起做。奶奶先是煮开水,她麻利的打开煤气,打着火,再在锅中加入适当的水。不一会儿,锅内的水就沸腾了。我慌忙把饺子倒入锅内,盖上锅盖,静静的等待饺子煮熟。只一分钟,锅内就冒出阵阵香味。奶奶迅速打开锅盖,往里面撒了把葱花、味精和盐,可以出锅了。我立即盛了一碗给奶奶。奶奶吃着我们一起做的水饺,乐得合不拢嘴,还一个劲的夸我乖,对我说:这是她过的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个重阳节。50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
清明,忆思亲仍是那青山,仍是那梅雨小时候不懂什么是永远的离别,只知道那人脸上的笑,永远也不会出现了。墓前,是一捧万寿菊,那是他最喜欢的花,因为雨滴的拍打,万寿菊有些许焉,硕大的花头垂到地上,和他闭目的那一刻,竟也有着几分相似。童年可以很淡坦然地享受他对我的好。那是他总爱骑着一辆三轮车,载着我们兄弟俩,到田间采花,到公园玩耍。我们小时候很是吵闹,一会儿囔囔着要吃糖,一会儿又吵着采花,他总是面带笑意,掏出他那个布制的钱包,从里面抽出几张一元的钞票给我们买糖,夏天,我们兄弟俩特别不安分,总是拽着他的裤脚,一个劲吵着要吃冰棍,他仍是笑嘻嘻的给我们两个买赤豆冰棍。暗地里,我不止一次看见他大口大口地喝着凉白开,心中倒也生出几分苦涩,后来才明白,那凉白开里,蕴含的是几分心酸,邻居大娘每次看见他带我们出来买吃的,总会嚷嚷一句:“你可劲儿宠他们吧。”而他只是嘿嘿一笑。不知何时,那个睑上的笑容暗了下去。他有一双大手,粗糙的大手向他脸上的皱纹被岁月爬满了,那时候他总是喜欢揉我们的头,我们也会不满地叫起来。只是岁月在流逝,他的身子也在不如以前,看到我们,只是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最后,他躺在病床上合上了眼睛,所有人都以为他只是睡了一觉,直到他发现他双手发冷,才知道他已经走了。山还是那山,雨还是那雨,人,已不在?500字 四年级 散文
-
重阳的电话早上,我就在想这个重阳节我该给爷爷奶奶什么样的惊喜呢?从上午到中午都没想好。下午大队部提出要给老人过个有意义的节日。这时我有主意了。一放学,我就急匆匆的跑回家,一进家门,我就对爷爷奶奶说:“我回来了!祝爷爷奶奶重阳节快乐!”爷爷奶奶会心的笑了。奶奶正准备端水洗脚时我连忙说:“奶奶,今天就让我给您洗一次脚。”奶奶被我这突如其来的话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她笑着说:“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了?”我连忙解释:“今天是重阳节,我给您洗一次脚也是天经地义的事啊!”经过我再三请求,奶奶终于答应了。看到奶奶那双冷露的脚,我心中油然升起了一种歉意。我以后要经常给奶奶洗脚,让奶奶享乐子孙的快乐。我拿起电话,打给了外婆。“喂,您好。”外婆一听就知道是我的声音,说:“扬扬,你找我有什么事啊?”我说:“祝您重阳节快乐!”外婆听我这么一说,在电话另头开心的笑了。外婆说:“扬扬真懂事。”我说:“外婆您身体还好吗?”外婆说:“好!”我们还聊了一些有关学习上的事。看到外婆这么关心我,我在心中暗下决心,以后要经常给外婆打电话,让她少为我操心。今天,虽然是重阳节,但我也从中感受到了老人对我的关心与爱护,我也想从心中赞美老人。我希望爷爷和奶奶外婆能天天快乐!500字 五年级 叙事
-
重阳谈孝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也叫老人节,是中华民族孝敬、关爱老人的传统佳节。今年的重阳节,秋高气爽,天气特别好。我和妈妈来到江南春堂给外公、外婆和奶奶买铁皮石斛。我们精心挑选了许多汁水丰富的新鲜石斛,装进袋子里,欢天喜地地向外公家跑去。送完礼,我们又邀请老人们去饭店吃一顿丰盛的晚餐。爸爸考虑到外公血脂高,给他点了炒青菜、炒丝瓜。听说南瓜可以降血糖,又专门为糖尿病的奶奶和外婆点了金瓜煲。我先为长辈们一一盛好了饭。香喷喷的金瓜煲上桌了,我马上把菜转向外婆、奶奶,让她们先吃。晚风习习,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好像天上的月亮,亮堂堂的。“妈妈,今年的重阳节过得可真有意义呀!我们做了那么多孝敬老人的事,可以算一个孝子了吧?”我喜滋滋地问道。妈妈微微一笑,说:“要说孝子啊,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呢!”我一脸疑惑。妈妈接着说:“有一次,子夏问他的老师孔子,什么才是真正的孝顺?孔子告诉他,主动帮父母做事、给父母送上好酒好饭,仅仅这样难道就可以称是孝了吗?还不够!‘色难。’就是说,不论什么时候,在父母面前都要始终和颜悦色、不发脾气,才是真正的孝顺呢。你想想,我们平时有没有做得不够的地方呢?”听着妈妈的话,我的脑海里依稀浮现出几张画面:外婆唠叨时我皱起了眉500字 高三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