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与道德的天平
当规则与道德被同时放在真理天平的两端,天平会向哪端倾斜?这二者的关系无疑是法理学中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
其实我认为,从本质上讲,人有崇高的道德水准是制定规则的最高目的,大多数人不滑出道德底线是制定规则的普遍要求。换言之,规则本就是维系道德的工具,所以两者实在不必也无法被放在天平上比较,因为它们的性质本就不同,而且互相渗透,相辅相成,实在难以分开。不过这里需要明确的有两点:一是规则的制定需要基于道德,二是道德的维护需要借用规则这一手段。
为什么规则的制定要基于道德?因为规则分善恶。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规则与法律是百分之百完美的。法之善者,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极大程度上促进了种族平等,再例如今日,大部分地区男女平权,保护弱者,阶级平等,自由民主,规则由人民共同制定;法之恶者,希特勒颁布了迫害犹太人的《身份法》、《剥夺犹太人财产法》和《强制劳动法》,并大肆搜捕、残害无辜的犹太百姓,一时间人性崩塌,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举起屠刀,泯灭正义的正是这些所谓“守规则”“遵法律”的纳粹分子,他们用荒谬的规则作为自己恶行的借口和遮羞布,他们只是遵守规则的武器,武器是没有道德的。
我们提倡守法,一定是遵守经过道德判断和选择的善法。只有对规则一步步的选择与改进,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一百年前,我们的英雄们,正是以道德为准则,对封建统治者和军阀政府的规则深恶痛绝,用伟大的革命,换取了我们今天的繁荣民主。所以,只有规则而没有道德是万万行不通的,因为那样,规则就没有道德性,就会被扭曲、利用,以达到少数人的一己私利。规则的终极目的就是实现人性的良与善,若是不以道德为制定规则的基础,反而将规则奉于道德之上,岂非本末倒置了?
为什么道德的维护需要借用规则?因为规则具有更普遍的约束力。绝大多数人是无法做到完全以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的,这时规则就显出其重要性了。所谓“德施于未然之前,法行于已然之后”,如果一个社会只空谈道德而无规矩可言,那么就会涌现出一群人前满口仁义,背后堕落不堪的伪君子。“走后门”“讲关系”的风气就会成为社会毒瘤,难以拔除。
人类社会需要秩序,而维系秩序的,便是规则与道德。规则为刚,道德为柔;规则为客观,道德为主观。只有刚与柔并济,客观与主观结合,才能使社会更加稳定和谐。
莫用道德绑架规则
从小我们的父母老师就教育我们要遵守规则,校规也好,家规也罢,甚至每年开学都要背的中小学生守则。也正是这些琐碎的规则构成了社会规则。
什么是规则?是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文?还是七大章八大节的校规?所谓规则就是“顺者昌,逆者亡。”而哈佛大学的这个例子正是证明了这句话。
哈佛大学的图书馆藏书几十万,学校规定学生只能在图书馆里看书,不得外借,若违反规定,一律开除。一名学生曾偷偷把一本书偷偷带出了图书馆,后来一场大火把图书馆的藏书都烧毁了,那名学生意识到他手中的书本是唯一的幸存品,于是他把它交给了学校。学校非常感谢他,接受了书本,却把他开除了。因为他违反了校规。哈佛大学把规则看得高于一切,违反了校规就是失去了道德。
“让校规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让道德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这是他们的行事态度。“学生将书归还给学校,体现了该生良好的品质。但同时校长“感谢了他,体现了校长对其道德的肯定,但因为该生违反了校规,这是不可宽恕的。所以下令把他开除”,这种行事态度体现了对规则的恪守和捍卫。制度比道德更可靠,是校规确保了哈佛大学的发展壮大。
看到这里你们可能会说这位校长太不近人情了,眼里只有规则制度。而这是因为你们从道德出发,包含着你们对这个学生的同情,你们的重点在于情和道德。那如果站在规则的角度考虑恐怕是完全相反的。这个学生他违反规定偷偷把图书带出了图书馆,幸运的是图书馆遇到了火灾,火灾给他出了一道题,而他选择了道德。如果校长也选择近人情或是站在道德的角度原谅他,那会不会有更多的学生像这个学生一样违反规则,偷偷将图书带出图书馆呢?
退一步讲,假如当时校长真的站在道德的角度原谅了这位学生,告诉他下不为例。其他学生会不会产生——“他偷书了,但他把书还回去的时候校长原谅他了,那我偷偷把书带出去也无妨,顶多也就警告一次下不为例,反正校长会原谅我的”这种想法?一传十,十传百。这种后果将不堪设想,这种所谓的道德,所谓的近人情也将把哈佛大学毁于一旦。
在警察、律师等这些职场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法律面前永远没有感情!法律条文正是由成千上万条小规则组成的,间接在说“规则面前永远没有感情!”淮南子曾说过“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没有规则的社会更是要方寸大乱。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知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司马迁也曾说过——“德施于未然之前,法行于已然之后。”既然这个学生已经做出了违反规则的行为那他就要受到该有的惩罚,他该面对的是残酷的规则,而不是所谓的道德、人情。
在我们的成长中,耳朵听过多少次的“下不为例”,可真的做到“下不为例”了吗?事实证明没有,没有做到的原因正是道德的宽容,一次又一次的犯错,一次又一次的宽容,从而导致思想上的不以为意。所以规则制度高于一切,让下不为例走开。
理想的社会应是道德与规则是并存的。规则划出了道德的底线,同时道德也填补了规则的漏洞,但这不意味着要用道德绑架规则。
相关推荐
-
调平心中的天平一年说长不长,一日说短不短。人生在世,或喜或悲,或得或失,都是相辅而成。不要祈求多得哪一方,关键是要端正态度,调平心中的那台天平。傅雷先生写信给他儿子时是这样说的:“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庸碌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才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对平衡,不至于受伤害而已。”傅雷先生说得多好啊!过喜或过悲的情绪对人都有害。无论遇到什么,保持淡然的态度去看待处理,保持心中的天平始终平衡,就好了。人们常常还会对得与失的关系看不开。俗话说得好:“太在乎赢了,往往会输得很惨;太在乎得了,往往失去的就越多。”得与失的相辅相成,《塞翁失马》便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丢了马,不一定是失,马会引来了更多的马;得到更多的马不一定是得,会摔坏了儿子的腿;摔坏腿也不一定是失,免去打仗保住了性命……得失相见,相辅相成,有时得即是失,失即是得。患得患失的情绪要不得。“上帝在给你关上门的同时,也给你打开了一扇窗户。”范仲淹也曾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淡然面对一切,不要有过多的欲望,生活便得以宁静。在急匆匆的生活中,任风雨飘摇,将心中的天平调平,便人生不惧。——2014.8.21500字 初三 议论文
-
莫用道德绑架规则从小我们的父母老师就教育我们要遵守规则,校规也好,家规也罢,甚至每年开学都要背的中小学生守则。也正是这些琐碎的规则构成了社会规则。什么是规则?是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文?还是七大章八大节的校规?所谓规则就是“顺者昌,逆者亡。”而哈佛大学的这个例子正是证明了这句话。哈佛大学的图书馆藏书几十万,学校规定学生只能在图书馆里看书,不得外借,若违反规定,一律开除。一名学生曾偷偷把一本书偷偷带出了图书馆,后来一场大火把图书馆的藏书都烧毁了,那名学生意识到他手中的书本是唯一的幸存品,于是他把它交给了学校。学校非常感谢他,接受了书本,却把他开除了。因为他违反了校规。哈佛大学把规则看得高于一切,违反了校规就是失去了道德。“让校规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让道德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这是他们的行事态度。“学生将书归还给学校,体现了该生良好的品质。但同时校长“感谢了他,体现了校长对其道德的肯定,但因为该生违反了校规,这是不可宽恕的。所以下令把他开除”,这种行事态度体现了对规则的恪守和捍卫。制度比道德更可靠,是校规确保了哈佛大学的发展壮大。看到这里你们可能会说这位校长太不近人情了,眼里只有规则制度。而这是因为你们从道德出发,包含着你们对这个学生的同情,你们的重点在于情和道德。那如果站在规则的角度考虑恐怕是完全相反的。这个学生他违反规定偷偷把图书带出了图书馆,幸运的是图书馆遇到了火灾,火灾给他出了一道题,而他选择了道德。如果校长也选择近人情或是站在道德的角度原谅他,那会不会有更多的学生像这个学生一样违反规则,偷偷将图书带出图书馆呢?退一步讲,假如当时校长真的站在道德的角度原谅了这位学生,告诉他下不为例。其他学生会不会产生——“他偷书了,但他把书还回去的时候校长原谅他了,那我偷偷把书带出去也无妨,顶多也就警告一次下不为例,反正校长会原谅我的”这种想法?一传十,十传百。这种后果将不堪设想,这种所谓的道德,所谓的近人情也将把哈佛大学毁于一旦。在警察、律师等这些职场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法律面前永远没有感情!法律条文正是由成千上万条小规则组成的,间接在说“规则面前永远没有感情!”淮南子曾说过“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没有规则的社会更是要方寸大乱。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知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司马迁也曾说过——“德施于未然之前,法行于已然之后。”既然这个学生已经做出了违反规则的行为那他就要受到该有的惩罚,他该面对的是残酷的规则,而不是所谓的道德、人情。在我们的成长中,耳朵听过多少次的“下不为例”,可真的做到“下不为例”了吗?事实证明没有,没有做到的原因正是道德的宽容,一次又一次的犯错,一次又一次的宽容,从而导致思想上的不以为意。所以规则制度高于一切,让下不为例走开。理想的社会应是道德与规则是并存的。规则划出了道德的底线,同时道德也填补了规则的漏洞,但这不意味着要用道德绑架规则。1200字 初三
-
摇晃的天平喜欢上阿木,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喜欢他在与喜欢他的本质,透过电视屏幕,我看到了阿木的孤独,阿木的善良。阿木的眼睛不大,但很透澈,完全没有其他快男那样其中充满了浑浊。阿木的眼睛很清澈,但时时透露着孤独。这种孤独只有与他一起尝过孤独滋味的人才感受得到。其实在上一届的超女中,我就很喜欢查娜。喜欢阿木之后也才发现查娜是他妹妹。可是,因为主办方认为查娜在演义圈中没有太远的路和查娜没有太多的粉丝,所以查娜被刷下来了。一副好嗓音就这么地被刷下来了!多么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啊!我情愿相信是查娜厌烦、不屑与这种沽名钓誉的行为,才离开那个所谓的舞台。查娜的光芒不能被金钱、利益所腐蚀。现在,我是关掉演着吉杰唱歌画面的电视而来这边写着一些东西的。阿木刚刚唱完他的歌,用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音乐。评委明知道阿木唱不好中文歌,却还强迫阿木“突破自己”,等阿木唱完中文歌呢,又说阿木的歌没有多少感情的因素。这对阿木公平吗?只要阿木唱的歌能引起我们的共鸣,那又管什么语言的限制呢?阿木是个喜欢安静唱歌的孩子,主办方却要求阿木唱那种活力四射,掺杂着许多肢体动作的歌。跳完,唱完之后,黑楠还跑出来说他唱得不够好,也真够黑的啊。幸而杨二车娜姆及时出来给阿木反驳。不然,还不知道阿木是否会对唱歌失望呢?刚刚在看电视的时候,看见吉杰还没开唱就领先阿木很多票了。心里更是替阿木抱不平。吉杰他是谁啊?他还不是凭着炒作而拥有那么旺的人气吗?人家阿木不炒作,不宣传,阿木靠自己的歌赢得了我们的赞许。可以好不客气地说,整个PK,整场比赛,对阿木是毫无公平可言的。有人对我说过,本来就不存在公平的PK。阿穆隆,查娜,他们是属于有实力的,他们也是属于不公平的一边。可天平不是总处于摇晃不平的,总有一天查娜和阿木会让天平停止摇晃。650字 初三 书信
-
天平的砝码杠杆两头有小盘,左头放砝码,右头放要称的物体。杠杆正中的指针停在刻度中央时,砝码的重量就是所称物体的重量。——天平正当此时天平两端平衡,意味着两端一样得重。准确地说,应该是两端物体的质量相等。偶然间,从眼前的一本杂志的封面上发现了奇怪的一幕:在一个木制的跷跷板上,一端停着一只美丽的蝴蝶,另一端则是一头巨大无比的犀牛。令人无法想象的是,这跷跷板并没有向犀牛那端下沉,而是平衡着。这当然是太离谱了,不过傻子都知道这是利用电脑技术合成的,并不是什么希奇事。但也许正是这一点,恰恰忽略了我们对其的欣赏与见解。我便对此有着自己的看法。这就像是一架天平,只有两端的质量相等,才会出现平衡。但这仅仅是物质上的,就如一个500克的砝码,它永远就是500克,无法改变。而我所想讲的,便是这心中的天平。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架天平,而且时时刻刻都在与它打交道,离不开它。比如说,一个橘子和一个苹果放在你面前,任你挑选,你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橘子。这就说明橘子更重,而且还重不少;再比如说,一本《西游记》和一本《三国演义》放在你面前任你挑选,你也许会犹豫,《西游记》中孙悟空神通广大,法术高强,善于斗争,勇于杀妖;而《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沉着冷静,足智多谋,胆识过人,令人敬佩。但你最终还是选择了《三国演义》。这又说明两者之间,《三国演义》更重一些,且仅重一点点。而这心中的天平的称量砝码则各有不同,选择橘子和《三国演义》多半是因为你的个性和喜好。时时刻刻我们都在面对着两者之间,三者之间,甚至多者之间的选择。而这时给你正确答案的便是这心中的天平,唯一不同的是,它们用了各自不同的砝码:亲情的砝码,友情的砝码,爱情的砝码……600字 初三 散文
-
天平的公正“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便易于被迷失双眼。这时惟有理性的火光才能照亮黑暗混沌的未知世界;人类要到更高更远的地方去,健全的理性才是可靠的阶梯。”天平,是理智的天平,公正的天平,正义的天平。人的内心深处需要有一座天平,天平的左端摆放着道德、良知、责任与理智,右边是人情感的尤物。有时它是人心中的阴翳,似一层胶膜透明而不清晰,是一种心中油然而生的冲动,是一种尚未顿开的蒙昧。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金钱观就是天平上不同质量的游码和螺母,它们的趋向大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天平的平衡,置防在不同台面上都必须再次调节,哪怕只是轻微地挪动,不因外物变化而造成影响,正所谓“外化而内不化”就是要在与外界通达顺应的同时,也要坚持内心的那一份秉性。正如同《智子疑邻》中那个有钱的宋国富人,仅从个人感情出发去判断是非,用主观臆测去鉴别事物,认定了邻家的老人一样。要知道,每一个人都必须把自己当作一个雅丝托利雅――正义的化身,因为你的每一个言行举止都将为事物的变化产生影响,因此你得为自己,也得为别人负责。我们需要理智,需要勇气和一种大的境界。我们往往以世俗的眼光,墨守陈规地判断事物的价值,然而,只有那些高瞻远睹的人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和事物真正的价值。“有五石之大瓠,何不虑以为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也。”同样的,如老子所言“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我们要从一种思辨的角度,辨正的看待问题,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发散性的思考,以求不误断事件。但是,即使是天平,也总是有感性化的一面,它需要用我们的道德和良知去支持与权衡,但也切勿被思想的极端所感化。在《易经》中有这样一种思想,即是“把简单复杂化,把复杂简单化”,这便是一种从理性和感性双重方面判断事物的方法。这是对外,而对内呢?我们需铭记这样一种恒久的法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付出,才有结果,“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架天平,只是个人的意愿不同,标准不同,所以结果不同罢了。但我们都必须遵循同一个法则“既有利于自己,也不损害他人的利益,更要时刻注意‘公正’”!800字 初三 议论文
-
天平的两端一切因为小说开始,一切在小说中结束,可是,与现实交错的小说里面,是什么结局?在夕阳的余晖中,一场美丽的邂逅……都是上天的安排,都是老天的捉弄。有美丽的开始,为什么不能有美丽的结尾?天平的一端是满满的思念,一端是沉沉的感动;一端是无怨无悔,一端是痴心一片;一端是潇洒,一端是羞赧。孰重孰轻?也许,天平的两端,本是公平,可是,一片羽毛,打破平衡,人生改变。在多年后,翻开那本厚厚的笔记,那本写满了爱意,写满了希望,写满了所有心情的笔记,你会有何感触?在多年以后,想起年少时的那些草莓,想起自己真正一见钟情的对象,想起自己阴差阳错的爱情,你又会否感慨?一见钟情,真的能换成天长地久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时间才能告诉你――其实,本该是你告诉自己……那么多的机会,那么多的故事,那么多的回忆,忘记吗?付出那么多,没有回报,值得吗?当现实已经放在眼前,逃避,遗忘,可以吗?依然记得跟你在一起度过的那些无拘无束的日子,还是不能忘记跟你一起谈论剧本的快乐时光,始终不能很正式的告诉你我对你的爱恋。唯有在演戏的时候,才能吐露出自己真正的感情,而你,还是装作不明白。为什么要装?明明已经在一起经历那么多事情,我们早已了解对方,为什么要装?因为不能确定?还是因为确定了以后又重新推翻以前的那个决定?你的不确定,让我也不再确定……能看出你对我的关心,可是你跟我的距离,为什么忽近忽远?能感觉你对我的感情,可是你对我的言语,为什么闪烁其辞?能了解你对我的呵护,可是你对我的行为,为什么忽冷忽热?感情的天平,不定因素太多,永远不会平衡。你自己的那块砝码,虽然微不足道,可是却能够影响整个的结果……时间的先后,太会捉弄人生,也许只是一秒的滞后,却永远改变了自己的名次,感情世界,只有第一,没有第二……自己的性格,让自己痛苦,早一些表达出来,也许,天平将永远倾斜,但是,这只是也许……只有在你睡着时偷偷向你索取一个思念以久的吻。虽然被你抱着,耳边听到的名字是西野……但是,眼泪不再,心中的满足充斥了每个空间,已经没有办法妒忌,已经没有办法后悔,已经没有办法伤心,因为,因为――我喜欢你!原来,当木已成舟,当真正接受现实,朋友,才是我们最好的定位,我们的世界的交点,不在感情,只有友情。梦想,才是将我们紧紧联系的红线,只是这根红线,不如她跟你的鲜艳……900字 初二
-
心中的天平你会因喜爱北国的皑皑白雪而对南国的椰林海风不屑一顾吗?你会因沉迷于江南的小桥流水、青瓦白墙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吗?你会因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经典名著《红楼梦》吗?你会因钟情流行音乐而厌烦″沉闷乏味″的古典音乐吗?--古希腊哲人曾说,人是感情的动物。因此,面对大千世界,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喜好憎恶往往会影响到对人、对事的看法。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架天平,有个自己的标准,用来衡量周遭的一切。感情如同天平一端的重物,选择什么作为量度显得尤为重要。在我看来,道德、理智、责任、信仰等都很重要,关键在于,你选择的量度是否能既有利于自己又不损害别人的利益。一个人如果能用理智控制住感情,会使他显得亲切而又冷静;一个人如果能用道德控制感情,会使他显得高尚而又真诚;一个人如果能用责任感控制感情,会使他显得坚毅而又可信。我欣赏李白的狂放洒脱:爱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爱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自尊。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更能理解并接受杜甫的现实感、沧桑感。人,不能总活在梦想中,更不能活在自己随意释放的感情中。不盲从自己的感情,在现代社会显得更为重要。以商界为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曾涌现出多少一夜暴富的企业,却总因抛不开″任人唯亲″的用人机制,任意进行而最终分崩离析,被市场经济的洪流卷走。反观海外的大企业,能成功立于商场不败的原因,正在于引入了用理智而不是感情管理企业,用市场作为自己的风向标。香港首富李嘉诚,送两个儿子出国留学,却在儿子们学成归来后让他们从公司底层干起,有人说他冷酷,而事实上,正是这种排除掉亲情干扰的“冷酷”,真正使他的儿子得到了锻炼,成为香港新一代年轻有为的富豪。心中的天平应架设在稳固的基石之上,感情虽不可或缺,但最重要的,还是选择好自己的量度,只有这样,才能拨云见日,选择到自己应走的那条通往成功的道路。(推荐老师:向贤湖朱昌华江国民)点评:文章紧扣主题,抓住了情感和认识。开头写得精彩,虽是以提问的形式,实际上,问题中就隐含了自己的观点:不会以感情否定其中任何一方面的美。这将情感和认识都顾及到了。下文从哲人谈到李白、杜甫,又举出现代事例,统统是为了道出观点:情感是基石,但是需要有个量度。这使得文章论证的道理单一、集中,明确得易让人接受。并且,作者的语言基本功相当不错,开头一段的排比句用得好。(武汉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二中语文教师李金焕场外点评)900字 五年级 说明文
-
道德与利益道德与利益应如何权度?长江大学的10名学生和宝塔江的船主都做出了各自的选择。江水汹涌,阻不住大学生舍身救人的决心;生死未卜,挡不住大学生的大爱无边。大学生们关键时刻将生死置之度外,船主却大发人难财,将自身利益摆在首位。“不给钱,不捞人”,多么让人痛彻心扉啊!大学生在道德与利益面前,毅然选择了以道德为先,不愿看着两个生命就此消亡。对比之下,船主自私、自利的表现为人所不齿。社会需要像长江大学大学生这样的人,他们向我们诠释了道德高于利益。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自古以来,对道德与利益二者应如何权度虽颇有争议,但他们也作出了各自的选择。屈原满腔豪情,纵身一跃;朱自清饥饿而死,放弃美国救济粮;钱学森满腹抱负,毅然海归,放弃了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这些豪杰们为我们作出了榜样。道德是开在芸芸众生中的一朵奇葩。那难道利益就都不可取了吗?并非这样。其实道德也是一种利益的追求。西方那些哲学家在冷眼看遍历史变迁后,得出个结论:道德也是一种利益。的确,道德是人们在权衡了各自的利益后制定的一种行为准则,是一种利益的制衡,以便让大家都能得到利益。从这方面看,君子与小人同是追求利,只是“利”的性质不同罢了。君子追求的是“大利”,小人追求的是“小利”。若换用一句名句来说,道德与利益的关系便是:“道德取之于利益而高于利益”。但如今社会上却滋长了把自身利益放在首位的风气。他们卖假奶粉、他们卖人造鸡蛋,他们卖假药……他们只是想着如何把钱从别人的口袋装进自己的口袋,不在乎手段是否道德。他们将别人的生命安全抛到九霄云外,信奉“金钱至上”的“真理”,让他们扪心自问,他们做这些是否有感到一丝的愧疚,是否晚上都睡得安稳?道德是维持社会安全的手段,是维护各自利益的保障。道德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群体的根据之一。试想,若一个民族道德沦丧,人人为自身利益相互抢夺、厮杀,那又何异于兽?那么这个民族必将沦落。因此,我们希望社会上见义勇为者愈来愈多。让道德的浪花在我们这个社会中翻涌。滔滔历史,奔流不息,道德是浪花;芸芸众生,繁华似锦,道德是奇葩。道德生于利,而高于利,面对道德与利益的决择,让对道德的理性追求战胜对私利的本性追求,让生命焕发出人性的光辉。900字 六年级
-
金钱与道德孔子不愧为圣人,在两千五百年前那个商品意识尚未分化,原始道德观念冰封的年代,能够将道德善举同经济回报联姻,其观点无疑是极具前瞻性的。而将这种前无古人的联姻扩充为一种极具广度的积极的社会效应(“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更是难能可贵。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孔子的观念是打破了那个时代的一种社会群体的道德桎梏和精神枷锁,将商品的“秤杆”作用又继而巧妙的融入了人文道德这一精神体系中来。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回报在道德善举中所发挥的度量衡作用日趋明显化。虽然商品回报不是道德善举中唯一的衡量手段,但它在这种社会道德体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是毋庸置疑的。而这种特定关系在当今社会中自然也是数见不鲜的。我们很容易在报纸中电视里看到一些类似的报道。如某某同志见义勇为立功受奖,被当地政府部门奖励人民币XX元。98年的抗洪抢险战斗中,“人民的好战士”高建成不幸遇难,党和国家除了给予了他很高的荣誉外,还另外拨了几十万元赠给其家人。从某种程度上说,金钱回报这种商品回报中最广泛的方式无疑成了当今社会对善举予以肯定的表达方式。而这种方式在人们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来认同道德善举之前,其地位是不会动摇的。然而在号称“商品经济时代”的现行阶段,商品回报的“超值”现象也大行其道,与两千五百年前的“贬值”现象无疑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在道德善举中充当的度量衡作用被人为的不切实际地抬高了。《环球时报》上一幅漫画一针见血地讽刺了这种现象:一个掉进河里的人大喊救命,眼看就要没顶了,而岸上的人还在讨价还价,看他出多少钱才去救他。当然我们不能说这是一种社会道德沦丧的群体表现,但毕竟是一种社会存在,他无疑折射出了我们社会中一部分人的道德倾向和思想蜕变趋势。两千多年前孔子的一席话旨在教会后人如何用金钱去阐释道德,在金钱与道德之间铺设了一条康庄大道。然而我们的一部分人在这康庄大道上迷失了方向,我们不能也不应该怪罪孔圣人,毕竟正如我们不能因为有人拿刀去杀人,就怪罪发明刀子的人。如果孔圣人尚未仙逝的话,他一定会说,他是要教会人们用金钱去阐释道德,而不是用金钱去收买或交易道德。——记住,这才是孔圣人的初衷。如果读了几辈子古书的中国人竟连如此简单的道理都不明白,岂不是一种悲哀。900字 初二 议论文
-
关于社会道德与道德修养东西需要道德来体现。比如:有很多的坏人做那些不知羞耻的丑事。也有一些人在政治方面做的很全面,那些好人们不是为了我们的世界在不断的做着好事吗?这些人是值得敬佩的,在现在的世界里已经有很多的了。只有我们都为我们的政治的做出自己的选择,不过,你们的选择是怎么样的?是要做一个被人骂的狗血淋头的恶人,还是做一个名垂青史的善人。不管怎样;不管那种选择;不管你认为是对是错。都是你的选择。我记得以前有过这样一件事,这事也许能给我们这些人做一些政治影响。两年前的一个中午,太阳炙烤着大地,知了在树上不停的叫着,没有一丝风。我和小伙伴陈威相约在河边的桥洞下乘凉。我想那里可能凉快一些。来到河边,果然,一阵阵凉风从河边迎面吹来,真舒服啊!我们躺在桥洞里美美地睡了个午觉。醒来以后,我们没有什么事情可做,觉得有些无聊。我俩商量着:“去河边岩石里找螃蟹玩吧。”我们俩一拍即和,于是一人划分一块河滩,开始仔细寻找起来。我正专心致志地拨弄岩石,突然听见陈威大声呼叫;“救命呀!救命呀”我寻声望去,只见他已经掉到水里了!水不断的向他嘴里猛罐,呛的他喘不过气来,我吓坏了,连忙大声叫起来:“救命呀!救命呀!”我一边喊一边向河边跑,看有没有大人经过。正在这危机的时刻,有一位大伯路过这里,看见我又哭又喊,他马上明白了怎么回事,冲到河边,他来不及脱衣服就一头扎进了河里。大伯在水里面摸索了好一会,把头露出水面吸了几口气,又扎进去,这样反复几次才终于找到了陈威,并把他从河里拉了上来。一上岸,只见大伯脸色苍白,呼吸急促,双唇发紫,身子软软地倒在了地下……这就是道德,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所以品德是我国的第一思想政治,如果我们的社会没有品德和思想的话就别提什么在世界发达了。想要在世界壮大起来大家就都要有思想理念和道德政治。记得我从小就见过很多的好人好事和很多不好的人做的“蠢人蠢事”。做好事的人总是让人敬佩他们,因为他们有着好的思想品质。那些做“蠢人蠢事”的人就让大家从心里面瞧不起他,因为他的思想品质是让人打心里面瞧不起。以前我就想过我一定要做一个好人让人引起注意,这种思想是我在读小学一年级的想法。可是到了我读三.四.五年级的时候才知道为什么世界上会有那么多的坏蛋了,因为——好人是不是那么容易当的。现在的好人的人渐渐变少了。因为当好人也会被人骂的狗血淋头但是好人他是值得的。900字 初二 议论文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