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的我500字

爱看书的我

500字 三年级

我的最大的爱好是看书。听妈妈说,小时候我要是哭了,她只要给我讲个故事,我的小脸就会小雨转多云再转晴了。

三岁时,我喜欢让妈妈给我读那些书上的文字,因为是妈妈读给我听,所以,妈妈非常累了。上了小班,我就不让妈妈给我读了,我开始自己阅读了,虽然还有些字不认识,但是我就一边结合图片、一边来猜一猜书里的故事。等到了六、七岁时,我已经可以自己阅读《格林童话》这样有很多文字的书,虽然还是有许多字不认识,但是我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让我们一起学拼音和汉字》,我就一边学拼音、一边学识字。虽然当时很难,好多次都想放弃,但是我最终还是坚持下来,经过自己的努力,我在上小学之前就已经可以自己阅读有拼音的书了。

上了小学,我又加入了蚌埠市的小记者团队,成为一名光荣的小记者。每天报社的工作人员都会将当天的《淮河晨刊》投送到我家的邮筒里,每天放学最期待的就是去取邮筒里的《淮河晨刊》阅读报纸上有趣的新闻和故事,看看自己的文章有没有登上报纸。我今年三年级,班级里已经有很多同学的文章登上《淮河晨刊》,我也希望有一天我的文章也可以登上《淮河晨刊》。妈妈一直鼓励我,给我加油!我相信,只要努力,终有一天我的文章一定会被发表的。

爱看书、爱看报的我已经渐渐长大,相信自己一定能乘着书香的翅膀,越飞越高!

你好对联

900字 初一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一种装饰品,也是一种文学作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联的世界,问候一句:“你好,对联!”

对联的前身是桃符,在古代,每到过年时,人们都在大门两边挂两块用桃木制成的木板,上面雕刻着神像或神的名字,用于驱鬼辟邪。到了宋代,对联还叫桃符,有王安石的诗为证:“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而真正的对联,则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当时的蜀主孟昶突发奇想,有一年过年时,在桃符上写下了一副对联:“新春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就是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副对联了。在这之后,对联逐渐在王公大臣间流传,不过还是没有普及。

到了明朝,对联得到了广泛普及。有一年过年,明太祖朱元璋命令,在过年时,都城金陵每家每户都要贴对联。而他自己,则微服私访,去巡视欣赏对联。当走到一家门前时,朱元璋见门上没有贴对联,心有不悦,就问手下的大臣缘由。问后才得知,这家主人是屠夫,因过年时人们争相买肉,便没有时间写对联。朱元璋听后,就欣然提笔,为这户人家写了一副对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然后就离开了。

又一时日,朱元璋再次光顾这一家,见仍没有贴对联,勃然大怒,于是把屠夫叫来,质问他缘由。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原来屠夫认为这是皇恩浩荡,御赐对联,挂在门外是暴殄天物,便挂在堂中,日日供奉以示尊敬。皇帝听后,龙颜大悦,便赏了屠夫三百两白银。其他人见有如此福利,就积极粘贴对联,对联由此进入鼎盛时期,迅速在全国传播开来。

到了现代,对联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过年时家家户户贴春联;结婚时,大红喜字旁边还有配上一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婚联;家里的老人过寿时,寿堂两边也要贴上“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的寿联;更有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志向追求的自题联,例如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孙中山的“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等等。除此之外,还有挽联、风景联、行业联、交际联和谐趣联等等。

可以说,对联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中国传统文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从古到今,流传千年,摇曳多姿,独放异彩,让我迷醉其中,不能自拔,我要衷心的说一句:“你好,对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三年级
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