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读后感600字

阿Q正传读后感

600字 初三 读后感

影片中的“革命”事件是一出闹剧,也将阿q的“精神胜利法”推向了新的高度。阿q狭隘的小农观点以为革命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痛绝。并在显示自己见过杀革命党时冒出“革命党当然该杀”这种观点。

但当他看到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与未庄人对革命党的害怕慌张时,却对革命有些神往了。最终大喊“我革命了!我要什么就有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冲出酒店,一路高唱着戏文,好不得意。

其中前一句自语揭示了阿q心中革命的目的:要什么就有什么,喜欢谁就是谁。反映了他对革命的不理解;而《龙虎斗》戏文的吟唱表现出阿q心中的得意和盲目性,也揭示了他对革命的无知和盲目乐观。在他眼里,只要他想革命了,他就能革命。因为他太苦太穷了,所以他一心向往革命,他所想要的只是改变自己的地位。

从后来他的美好梦境中不难看出,他对革命的本质,性质以及对象根本不了解,对革命对象也极端混淆,而且留有非常浓厚的封建思想。但后来阿q失望了,因为革命并不如他想象的那样,去尼姑庵革命不成,假洋鬼子也不准他革命,他的“革命”只好就此结束了。我们可以看到阿q性格中的“精神胜利法”是他精神领域的主导,而且这一性格一时一刻也没有离开过他的躯体。

甚至是后来被当做替死鬼抓进监狱,游街。他竟也能坦然地想成“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抓进抓出的,要游街的”。这种“精神胜利法”此时却让观众有点心生敬意了。

狱中的阿q认真地画着圈,他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也将走到尽头,不免让我们心生一丝怜悯。当他真的要枪毙时,他终于恐慌了,颤抖地闭上了双眼,“精神胜利法”在他人生的最后一刻没有奏效了。

不亦乐乎

700字 高三 叙事

迈过教室的门槛,我忐忑不安。

我是异乡人,班中虽然有一个韩国一个澳大利亚的,但我,也是无锡人,不会说南京话,不懂南京人的俚语习俗,我害怕,融不进班级中。多少小说中都有,主角从异乡来被班级中排斥,那种感觉,对于冷眼旁观书中人物的我来说没什么,最多叹一声可怜作孽罢了,但如果发生在我身上……我无法想象一向喜欢温馨的我会如何。

我害怕别人说话时我插不上嘴的孤单,就像是被人遗忘了一样。

于是我小心翼翼地,慢慢地,挪到座位边,转头,想看看同桌的脸。那是张怎样的脸!胖乎乎的一个小孩子,可爱的神情,一笑,鼻子嘴巴眼睛全皱到了一起,连眼睛都弯成了一条缝,原本小的眼睛更加看不见了。真的不是我想象中的那种清高孤傲的形象。我对他不知不觉产生了亲近感。

好像,从外形上来看,很好交往呢。

然后我俩互相介绍,他的名字一点儿也不拗口,严禹,言语。我记得小学时有个同学叫吴言,无言呵,而他呢,叫言语,叫起来顺口,还真好记。果然人如其名,他跟我说得不亦乐乎,他爱说话,可以说到天昏地暗天花乱坠,他博古通今,可以说到天南海北,不管说到什么,都难不倒他。可他也从不影响上课,不论说到什么热门话题,不论争得如何面红耳赤,上课铃一响,他便闭口不谈,眼睛直直地盯着黑板,一时间互不干扰。

认真的男孩子啊!

有一次我们谈到家乡,他是本地人,而我呢,我是无锡人。当我惴惴不安地说出地点,害怕听到他的嗤之以鼻时,他却好奇地哦了一声,问起了无锡的好东西,特别说到水蜜桃时,他的眼睛里一闪一闪的全是蠢蠢欲动的馋虫因子,我的尴尬,多日的忧心忡忡,竟然就这样云淡风轻地解决了。

看到他那小小的眼睛,小眼珠子一直转个不停,不知在打什么鬼主意,但我却从那眼波微转中读懂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好客如他,我懂了。

心中的那些一直困扰我的东西,霎时烟消云散。

在日后与别人的交往中,我放得开了,也能够与别人无忧无虑地嬉笑打闹,我明白,他为我打开了一扇窗,阳光溜进屋中,满满的温暖啊!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读后感
6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