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故事
屈原,名平,楚国人,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26岁就担任楚国左徒兼三闾大夫。他主张授贤任能,彰明法度,联齐抗秦。他的主张遭到了朝中奸佞小人的嫉妒和诋毁。楚怀王听信谗言,便疏远了屈原、后顷襄王继位,屈原被放逐江南。屈原的政治思想破灭,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于公元前227年5月端午节这天投汨罗江而死。
秭归鸟即子规鸟。相传为屈原妹妹屈么姑的精灵所化,每年农历五月,此鸟叫声“我哥回呦!我哥回呦!”以提醒人们做粽子、修龙舟,准备迎接端午佳节,祭祀屈原。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
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此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节的原始形态是庆丰收,后因屈原投江这一天刚好是端午节,所以这个节日的意义就渐渐让位于对屈原的悼念,也称“诗人节”。
每年端午节,秭归人民还在屈原沱上赛龙舟。这一抚慰屈原忠灵的古俗世代相传并延至今
寂寞.秋..
寂寞.秋....
清醒也好,寂寞也罢.
我仍在一个人品尝生活的味道,
我仍是一个人走在成长的大道.
岁月冲淡了这个秋天,
路旁的梧桐凝聚了一棵树的泪光,
琥珀色的黄昏染红了我的秀发,
那一刻,我知道
故事的帷幕已落下,
叶子飘荡着跌落下,
在我面前组成了一幅飘渺
一幅找不到牵挂的图画.
闭上眼睛,这个秋天,
我成为了一个寂寞的人,
独自漂泊,流浪.
相似题目
-
屈原的故事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著作创作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渔父》等篇是否为屈原所作,学术界尚有争议。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他还以奴隶傅说、屠夫吕望、商贩宁戚的历史事迹为例,说明了不拘身份选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贵,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了他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的尖锐对立,表达了他革除弊政的进步要求,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国危亡,使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祖国的决心。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据《续齐谐记》和《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1200字以上 四年级 状物
-
屈原的故事生平的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全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楚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500字 四年级 状物
-
屈原的故事屈原诞生在山青水秀的乐平里。屈原是一位具有远旧卓越的政治家,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大诗人,是三峡里的“第一流才子”。他忧国忧民,最后投汨罗江,以身殉国。屈原留下的《离骚》、《九章》、《九歌》等光辉诗篇,声贯如今,名扬中外。屈原,名平,楚国人,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26岁就担任楚国左徒兼三闾大夫。他主张授贤任能,彰明法度,联齐抗秦。他的主张遭到了朝中奸佞小人的嫉妒和诋毁。楚怀王听信谗言,便疏远了屈原、后顷襄王继位,屈原被放逐江南。屈原的政治思想破灭,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于公元前227年5月端午节这天投汨罗江而死。秭归鸟即子规鸟。相传为屈原妹妹屈么姑的精灵所化,每年农历五月,此鸟叫声“我哥回呦!我哥回呦!”以提醒人们做粽子、修龙舟,准备迎接端午佳节,祭祀屈原。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 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此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端午节的原始形态是庆丰收,后因屈原投江这一天刚好是端午节,所以这个节日的意义就渐渐让位于对屈原的悼念,也称“诗人节每年端午节,秭归人民还在屈原沱上赛龙舟。这一抚慰屈原忠灵的古俗世代相传并延至今1000字 四年级 记叙文
相关推荐
-
屈原你着一玄衣,你睥睨群雄,你将自己至于汹涌的波涛中。就那么一瞬间,你将自己胸中的怒火化作万条钢刃,劈断了奔流的江水。你在浓墨不羁中生,你在水火不容中死。你死在权臣的眼里,你活在百姓的心中。就那么一刹那,你将自己奔放的文思化作千滴水墨,晕染了飘摇的河山。你在飒飒群岚中来,你在黛漫远山中归。你生在铿锵的言辞,你葬在愚昧的人心。你的躯体湮没在江水之畔,你的灵魂萦绕在河山之巅。疆土遍染鲜血,皓水无波无漪。就让王室的悔恨,就让百姓的悼词,就让儒生的追念,佑你安眠。200字 四年级 散文
-
端午节屈原明天是五月初五,是城里人的端午节,而在家乡,端午节却是五月十五。因为五月初五农活正忙,稻田里的秧苗还未插完,棉田里的杂草还未除净,正是农人们播种丰收播种希望的黄金时期,他们哪里会有闲心坐下来过节呢,即使勉强自己将身体坐到了餐桌的旁边,他们依然会魂不守舍,他们的心仍在田间地头,仍在那些庄稼的身上。于是我们的祖先便想出了一个折衷的办法,节也要过,农活也不耽误,只好让端午节作出让步,等农活做完后,就把端午节作为庆祝播种的节日吧。这样的端午节,自然与屈原无关了。在我的印象中,端午节是家乡人每年必过的四大节日之一。根据农活完成情况的不同,家乡人又把端午节分为早端午、中端午和晚端午。早端午是五月初五,在家乡起初是没有的,后来因为农村与城市亲友网络的扩大,有好些嫁到城里的女儿都在这一天回家来过端午节,于是有亲友在城里的人家便把这一天当成他们的端午节了,后来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自然而然的便形成了早端午的概念。更有家道殷实的大户人家以此作为端午节的前奏,于是五月初五也就有小端午之说了。而那些家道殷实的人家多半都是那一方的地主或者富户,家里都请有长工或短工,在五月初五这一天,长工或短工都还在为他们辛勤的劳动,他们有些之所以选在五月初五过端午,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慰劳一下那些长短工们,让他们死心踏地的为他们卖命,同时也是一种积德行善的途径,以此博得乡邻的口碑,可谓一举多得,他们又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即使家乡的早端午是五月初五,是屈原投江的日子,但这一天依然与屈原无关。家乡的中端午是五月十五,也称正端午。顾名思义,这一天才是家乡人真正意义上的端午节,因为到这一天为止,家乡大部分人都把一年的希望播到了地里,农活可以暂时告一段落了,为了纪念他们播种的辛苦,为了庆祝他们阶段性的胜利,他们便借用了这个传统的节日,只是赋予了它暂新的内涵罢了。这一天,姑娘多的人家可就热闹了,因为在这一天,姑娘女婿都携着子女回娘家过节,其实也没有谁作出一个什么规定,只是大家都这样,于是便有了一种约定俗成的默契,后来在家乡便有了这样的一种说法,端午节便是姑娘回娘家的日子,当然也就与屈原无关了。家乡的晚端午是五月廿五,也称末端午或尾端午。也就是说到这一天为止,家乡的端午节才算过完了。据说之所以有这个末端午之说,一是为了与早端午相呼应,二是照顾那些田多劳少又无力请工的人家,他们往往在正端午这一天还在地里劳作,等到他们收工上岸,人家的端午早过完了,于是他们便在五月廿五这天过晚端午,也算是坐上了端午的末班车吧,只是节日的气氛淡了许多,但亲情依旧,庆祝的心情依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他们为端午节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只是,这样的端午节,依旧与屈原无关。从早端午到晚端午,家乡的端午节足足要过二十一天,而家乡的春节从腊月廿四过小年开始算起到正月十五花灯\ 穿过岁月的河流,还有什么痕迹不被淹没?还有什么东西能够沉淀?不同时间,已经没了相同的河流;同一河流,已不见了往日的宁静。自从那个载着一腔悲愤的诗人投入狂涛巨浪中,汨罗江就开始以咆哮代替忿怒,以呜咽代替不平,两千年,屈原的孤影就在这浮浮沉沉的江水里/飘荡,游走。1200字 四年级 叙事
-
屈原·渔父·理想历史的波涛,会卷走河底的沙尘,但深沉巨大的磐石却稳稳地沉淀下来供后世瞻仰。我似乎又听到屈原在吟诵着《渔父》向我走来……——题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在《渔父》中,屈原这样向渔父也向我们解释着他被无情流放的原因。此时他已颠沛流离多时,身心潦倒不堪,却仍然骄傲地诉说着自己的“清”、“醒”。他难道还不明白正是自己孤行到底的“清醒”把他推向了潦倒的边缘吗?他当然知道!面对渔父的善告,他再次激昂愤慨地大呼:安能身之察察而受物之汶汶者乎?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实际上,这是坚守理想的他在告诫疲惫不堪的自己,在鼓励几近崩溃的自己!这不能不让人以之动容啊!屈原,他的一生都在为实现“美政”的理想奔走呼喊,即使遭人排挤,即使被贬流放,即使失意一生,也不改初衷。也许有人会像“渔父”一样,认为他这样做有些不值。可是,如果人人都为了享乐苟活而放弃自己的理想,这世界将变成怎样?350字 四年级
-
屈原故里行屈原纪念馆坐落在湖北省秭归县的一个半山腰上。一进山门,高达四米的屈原石就映入人们眼帘,石像两旁的石壁上,刻满了这文先人流传百世的名著。穿过石像,步入纪念馆,一幅震撼人心的画吸引了我,当地讲解员用略带沙哑的乡音传来:”屈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两次被楚王流放。后来,楚王不听屈原的忠告,战败死在秦国,屈原听到祖国的不幸时,心里十分悲伤,并于当年的五月初五,投入汨罗江。于是,我国民间每逢五月初五,人们就以吃粽子的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忠臣。”屈原故里的划龙船也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划船前要先唱“招魂歌”,当我们坐船来到屈原的家时,波涛滚滚的江面上不时传来那家喻户晓的悲苍歌声:“三闾大夫啊,你听我来讲......”250字 四年级 诗歌
-
屈原、端午节、粽子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没月有处五、十五,二十五三个五日,“端”是开始将每月第一个五日称为端五。端午节也可以称为“浴兰节”和“地腊节”。从古至今,一般端午节人们多要包粽子,并摘许多的葛藤挂在门口的两旁。今天,奶奶买了许多粽子回来,说今天的午餐就吃粽子了!吃午餐是,每人拿到了一条粽子,这粽子是三角体的,外面是用几片苇叶包成的,外形十分精致,还用几条绳子绑了起来,为了不让苇叶掉下来。闻着看喷喷糯米味,让人垂涎三尺。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粽子,赶紧用筷子夹了一块,啊,味道还真不赖!但是,在吃粽子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在公元278年前的爱国的伟大诗人——屈原。楚国在秦国在举进攻中惨败,秦国一举攻进成都,大肆烧杀和抢夺,顷见大势已去,便于五月五日抱着一块石头投入汩罗江。楚国人民听到这个消息,从四面八方赶到汩罗江边,纷纷驾舟寻救,但还是未能找到他们心目中的爱国诗人——屈原,人民为了使让他们尊敬的屈原的遗体不被恶吞食,人们就自发地做好粽子投入洒中供鱼儿食用。这还是我第一次这么正式地过端午节哩!400字 四年级 叙事
-
的故事关于狗 动物的故事动物有灵性,是人类的亲密伙伴;动物有感情,它们的世界精彩无限……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表哥家的小狗——欢欢。欢欢是一条纯正的贵宾犬。它全身毛茸茸的,两只耳朵分别被染成了一蓝一红,连四只小爪子也被染成了粉红色,可爱极了!每当我们到表哥家时,它总会第一个冲出来,“汪汪汪”地向我们打招呼,仿佛在说:“欢迎!欢迎!”一次,我们去表哥家玩。吃晚饭时,只见餐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金灿灿的炸猪排、绿油油的炒青菜、香喷喷的排骨汤……当我正闷头大吃之时,我突然感觉小腿上痒酥酥、湿漉漉的,低头一看,原来是小狗欢欢在用舌头舔我呢!我俯下身去,轻轻抚摸着它那柔软的毛发,悄声问道:“欢欢,你饿了吗?”它冲我“汪汪汪”地叫着,仿佛在说:“我好饿呀,给我吃块排骨吧!”于是,我用筷子夹了一块排骨肉,对它轻轻的说:“欢欢,那你给我们表演一个节目吧,我请你吃排骨!”还将肉在它眼前晃了晃。欢欢仿佛听懂了我的话,只见它轻轻一跃,就跳过了一个小板凳;接着,它整个身子一发力,就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两只毛茸茸的小爪子抱成一个拳,似乎在向我作揖。我看后,连忙将排骨扔给了它,笑眯眯地说:“你真棒!”欢欢不仅可爱,而且也十分调皮。它常常顶着表哥的网球满屋子跑,还会将外婆织毛衣的绒线球当皮球玩……这就是可爱、机灵的小狗欢欢,同学们,你们喜欢它吗?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650字 初二 状物
-
故事人生最大的乐事莫过于寒暑假,虽然学习仍是依然,但心情不自觉的放松了下来。随后就发生了许多见闻许多趣事。一会六旬老人的故事,一位子孙满堂的老人,诉说着历史的年代。建国初年的中国是落后的,更是战乱的年代,人们的贫苦,人们的思想以及劳动的成果都有着让人难以忍受的痛楚,吃饱穿暖的生活是他们眼中的希望,祈祷贫困的结束,富裕的来临,是他们一生的愿望,听着老人的讲述让我不禁幻想到那些人们,毒辣的太阳下仍有他们的背影,不论早晚,看到的仍是他们劳作的背影,艰辛的工作只因为有着梦一般的希望。他们抬起头看到的是东边的朝霞,在抬起头看到的则是第一颗星星的两起,那个年代的艰辛似乎成为了片段,一幕幕似乎成为了内心深处的记忆。老人说不完讲不完,坐在旁边的我一直认真聆听,努力的想象,再抬眸,眼前的老人有了历史的见证,那满脸深沟是她岁月的见证,满头苍白的头发是他那生命流逝的痕迹。面对现在的这个社会,还有谁会想到,那见证中国成长的老人,背后的艰辛与痛楚,那是历史遗留下的孤儿让他成为真正历史的传播者,他们苍老是见证中国的成长,见证中国繁荣发达的。当你见到满头白发的老人时,请您尊敬的对待他们。因为他们是历史遗留下的果他们是中国的历史,是我们值得尊敬的人。。450字 初二 状物
-
章鱼的故事它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将自己的身体塞进海螺壳里躲起来,等到鱼虾走近时,就咬破它们的头部,注入毒液,使其麻痹致死,然后美餐一顿。章鱼几乎是海洋里最可怕的生物之一,然而渔民却有办法制服它。他们把小瓶子用绳子串在一起沉入海底,章鱼见到了小瓶子会争先恐后地往里钻,不管瓶子有多么小、多么窄。结果在海洋里无往不胜的章鱼,成了瓶子里的囚徒。囚禁章鱼的是瓶子吗?当然不是,瓶子既不会走路,更不会去主动捕捉它们。是章鱼自己囚禁了自己。它们会向着狭窄又黑暗的路一直走下去,直至死亡。200字 四年级 状物
-
风的故事风的故事可多了!看,风娃娃又在做好事了。春天的风是温暖的。春天刚来到,花草树木都不敢出来,风来了,轻轻地说:“出来吧!春天来了!”它们听了,高兴极了,纷纷出来了夏天的风是凉快的。农民伯伯在田里干活,一滴滴汗水从脸上流下来,他们说;"有点风多好啊!"风听了,赶紧跑来,吹起凉快的风。秋天的风是五彩的。它钻近了果园,吹过了葡萄架,葡萄紫了,风吹过桃园,桃子红了。冬天的风是寒冷的。小朋友非常想滑冰,可小河和小溪没有冰,他们说:“要是小溪结冰了多好!”风听了,吹起了大风,让孩子们在冰上愉快地滑冰。风是多么善良啊!250字 二年级 状物
-
虎门的故事我的遐思,曾追寻过气势磅礴,横贯南北的长城;追寻过金碧辉煌,豪华非凡的凡尔赛宫;还追寻过气势雄伟,响遏行云的黄果树瀑布。可最让我心潮澎的是那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虎门了。虎门坐落在广州的东南边,是一座历史名城,为了目睹虎门的风光,我乘着车兴致勃勃地去虎门游览。一路上,我看见绿油油的草地上有大簇的鲜花在迎风招展,花坛下那些落花的花瓣被风吹起,到处飞舞着,仿佛是一个个小仙女在跳着轻快的舞。蜜蜂闻到了花香,便急忙赶来采蜜。看到这美丽的景色,我便想:“路上的景色都这么美丽诱人,那虎门岂不更美了。”想到这儿,我便迫不及待地想“飞”到虎门去。终于到了,微风扑面而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团竹子在微风中摇摆着身子,它们在微风中翩翩起舞,连树上的叶子也飘落下来欢迎我们的到来。仔细聆听,你会听到蝉与鸟儿的大合奏,它们好似迎接我们这些远到的贵客。继续向前走,我们看到了十几棵又粗又高的大榕树,它们的“胡须”很长。特别壮观。向远处望去,我看到了一匹骏马雕像,它的前两只脚向上抬着,好像在扬鞭起航。接着,我们就看到了名垂青史的虎门炮台。那些我从未见过的大炮,显得威武而又沧桑。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二百多年前那些英雄的故事。站在炮台前,我想:如果我是这炮的主人,不知有多少人会叩拜在我的脚下。数量最多的一座大炮台,它有6个小炮,左边三个,右边三个,中间有一个大炮,全身红绿相间,据说这都是林则徐当年抗击敌人用过的。这让我对它们产生了崇敬之情。在这些炮台的中间,就立着林则徐的雕像,他目光炯炯,神圣而又威武。虎门是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硝烟的地方,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在那次战争后由清政府签订的。当我知道这段历史后,我便更加敬仰林则徐这位历史伟人的丰绩,更加感受到了林则徐那种热爱祖国的情怀!游览完虎门,我不仅得到知识上的收获,还得到了许多的快乐。我们在虎门留下了一张张倩影。我要衷心地祝福虎门:你的明天会更好!800字 初一 状物
-
屈原古人不远:烛里忆屈原古人不远:烛里忆屈原突来的停电,并未能打破晚自习的静谧,跳动的烛火此刻也颇为可爱。思索老师写的作文题,微觉头疼;千百年来,广为传唱,流芳百世的圣贤之人实在太多,一时竟无何令我怦然心动之人。罢了,转眼看向红烛,已淌了一滩蜡油,恍乎间,竟在隐隐灯光间,看见他——“大夫,你若不如此固执,何苦落至这般境地?这世间太平和乐,做个清高之人也罢,可在这乱世,举世皆浊,就要随波逐流,才不至落魄啊!”滔滔江水,一次次冲刷着江岸,一渔夫望定那卓然立于江畔之人,不禁动容,半响开口。却见那人缓缓转身,继而高呼:“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坚定的声音冲破九霄,回荡宇宙之空。还未从震撼之中回过神来,场景忽又一转,依旧是头束高冠,腰饰佩剑,只是惊见他泪流满面,哀恸无声,最终,一切风起云涌都化为沉寂,他抬起头,再望一眼国都——已经被秦国攻战,楚国灭了吧。似乎身子怔了怔,然,他走向江边,抱起江畔一块大石,随即怀抱着国土上的石头,投进了祖国的汩罗江…这个年已花甲的老人,在经历了风霜雷雨的生命之程,坚强如斯的老人在听到国破人亡之讯时,泪满衣襟。“屈大夫,屈大夫…”附近的渔人都撑起船杠,在江中打捞遗体,一夜无眠,却没有收获。最后,只得投下菱状的食物,祈愿江中生灵不吃他的尸体——由此,我国独具特色的粽子形成。他便是屈原,六十余岁的生命之途是忐忑的,只可恨那佞臣小人,对楚君谗言,他被流放南方,满心的雄心壮志,伟大抱负,满腹的良言妙策,化为月夜沉重的叹息。他将自己全都献给楚,楚在人在,楚亡人亡。一本《离骚》写尽千万愁绪。想起屈原与渔夫的对话,略有此怔肿,现在却似乎有些理解。屈原不愿与世沉浮,是因为他本就是一朵莲吧,高洁傲岸,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而不妖。烛影渐模糊,心下黯然,终是远去了么?不是!一个声音蓦而响起,惊抬头,——是啊,你并未远去,烛光里又显现了“你”,千万个你,以不同的姿态,不同的方式,谱写了你的精神赞歌:有在台湾致力于两岸重圆的同胞,有为国家人民献出人命的战士,有远在海外为中国扬眉吐气的华人学生…烛光依旧摇曳,摇落斑斑泪迹,可是在为屈大夫哭泣?江水千年滔滔,狂浪涌动之声可是在为屈原缅怀?透过红烛看屈原,看那些继承屈原精神之人,其间,亦在看自己。900字 初二 记叙文
-
关于屈原他就是这样站在我们面前,犹如一株开花的树,缀满鲜花,浑身饰物闪烁夺目,散发着兰花的清雅。整个春天,我仰望他,像凝望一株心灵丰富而姿态美好的树,用梦幻一般的花朵抒写生命的颂词。在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信仰完整活下去的时候,死就背负起意志和尊严的神圣使命。屈原以他的死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著名的范例:华丽的词汇,飘逸的诗心,无边的寂寞,挚情的闪烁;不会等到敌国军队的俘获之后,屈辱地死。他的心中,羞辱他就是羞辱他的楚国。不如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的而独立的死。曾是一位身居要职的大夫。他的身份和他的心灵形成强烈反差:有奇特的性格,有巨大的矛盾。世俗对他不能相容,指责、唾骂、丢官:他的唯美染上了难言的凄苦。然而他的本性已是既定,就任何力量都难以改变。对自己这种的难以改变,他非常清楚,所以他说"虽九死其犹未悔"。但他依然痛心而生怨。这痛这怨,让人品咂不尽;这痛这怨,让他一生追随,不舍昼夜。与其说他是内心刚强,还不如说他心存执拗。但他是因执拗而强大,又因强大而生出不尽的怨诉。这种怨诉只有死亡才能让其停止。至此,他脱离了惯常的规则,从渺小之中脱颖而出,走进一种永恒的伟大。他的柔弱与刚强,使他充满矛盾。他不仅有怨诉,还自我申辩;又一再强调和自诉自己的忧愁烦闷和失意不安,特别强调自己的孤独和贫困。然而,害怕贫穷一直作为一种时代倾向,深深融入世界潮流之中,但他却言辞铿锵:即使马上去死,也不做媚俗的事以求苟安和富贵。淹死诗人的常常是世俗的浊水。楚地多水,汨罗幽深。世俗之水流转不息。但它所裹挟的却是一位千载难逢的人物。在浊流中,他能俯仰自如,情感之火不可遏止地燃烧,燃烧情感徐徐延展为一条闪亮的生命痕迹。他的独特远不止于正直、抱负、强烈的道德感之类,而是难以囊括的丰富与神秘,是一个伟大灵魂的全部--不可思议的清澈,强大的自恋,对肉体和灵魂的双重惋惜,连叹息都散发着芬芳;集一切美妙、孤傲、钟情、哀怨之大成,是纤细的豪放,是柔弱的顽强。沉浸在晶莹的清流芬芳的花蕊之中,他满怀希望地开始,忧心忡忡地踌躇……苍凉不安的心情,无法言说的愤懑,让他忘情装扮,装扮那份深藏于心、尽情绽放的唯美之树。江山、社稷、国家、民生,一切都太过沉重与巨大。他一再昂然的勃发,又一再遭遇沉重的打压……但是,依然挺立成一株开花的树!屈原,那唯美的心花,在冷冷的风中,在凄凄的雨里,开得凄美而繁华!900字 初二 写人
-
遇见屈原常常不禁问自己,如果那时不与你相遇,我的故事又会有怎样的结局?……——题记汨罗江畔,夏的微风夹杂着几滴冰冷的雨吹打下来,沾染了我轻薄的衣襟,不远处的岩石旁只有单薄的背影映着繁星。“灵均……”那人被我这一声呼唤惊到了,暮然回首。“小九,你怎么来了?”“你这是……”我没有回答他,却是那一袭青衣与那疲惫的面容抢先映入了我的眼帘。“楚国,是不是没了……?”“灵均,对不起……”他突如其来的这一问像,是一阵寒风钻入我早已承受不住的心。今晚的天空没有月亮,厚重的云层遮住了它最后的光。“小九,谢谢你。”他低下头,用衣袖轻拂额前被风吹散的几缕青丝。“这么多年来,只有你对我不离不弃,”“我……”一阵剧烈的喘咳打断了他的话语,我急忙走过去扶着他,一瞬间,他的青衫上几滴鲜红的血,格外刺眼。人们常说,世间万物都有它们自己的命运轨迹。只可惜灵均的命运轨迹是断掉的。就如这轮明月一般,它再怎么挣脱也奈何不过愈发深厚的乌云。旁边那颗耀眼的星却无法帮助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场闹剧。人生中最快乐的日子,应该就是青年时与灵均兄共同探讨诗词的时候了吧。灵均兄与我志趣相投,算得上是很好的朋友了,这也能给予我们在乱世的我们一些安慰。可如今,家已破国也亡,还有什么安慰和快乐可言?有的只是无尽的孤独与悲伤。夜深了,远处若隐若现出点点渔火。微弱的光亮照亮着波光粼粼的湖面。屈原的青衫被晚风吹起,被星光渲染出一抹淡金色。“对了,小九那首离骚我把结尾写完了,你记住: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恍惚间,他纵身一跃,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这汨罗江。几个渔夫和过路人,听到落水声纷纷赶来,我却呆在原地没有动,被人群挤到了最后。疲惫压制住了我的本能。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我拔出腰间的长剑,径直刺向我的喉咙。那一刹那,我的眼前浮现出遇见灵均后的一幅幅画面。月亮,从乌云中挣脱出来,月亮又暖了小楼,不知是谁弹奏着琵琶,发出端午节。我看着繁华街道旁伫立着一个个关于屈原爱国事迹的报刊栏和那青色的杨柳,胸口忽然一阵剧痛,我仿佛又看见了他,穿着一袭青衣,站在我面前对我微笑呢。我其实一直都没有离开。我一直陪伴在你身旁。——后记900字 初二
-
品读屈原我是屈原身边的一只小鸽子,可那“讨厌”的史学家却从没提起过我。其实,我是常见屈原的“人”。我看到他写的每一句话,每一部著作,感受到他那真切的爱国情怀……我为你感动!在微弱的灯光下,我陪伴着主人完成他的《涉江》,“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坚定不屈之志向,化为一篇瑰美绮丽的文字。这是一首让人百读不厌的诗章,每次阅读,我总被如潮的感动淹没着。你如一颗流星,闪烁着凄惨的美丽,划过我的心空。你只将凝聚着忧愤的血泪以及自己的抱负从心底流出。你的一腔热忱,让我回想起我们一起经历的苦难,我一直相信你是假诗章来抒写自己苍凉的人生!诗章中那悲愤、抑郁的倾诉,不正寄寓了你深藏于心底的血泪和情浓于血的忠贞吗?你为什么离我而去?站在汨罗江畔,我站在你的肩头,四周依然是那般凄寒,你是否依旧一步一回头地望着你的家乡、望着你的祖国?你是否依旧在汨罗江畔守望着能回到祖国再献出自己的一切?那么,能有谁去撷取你散落在汨罗江畔的叹息?那么,又会有谁能彻悟你凝固在深山之中的沉痛?那么,你真走的一路安详吗?你那伟大的思想及高远的理想都随滔滔不息的汨罗江水一同远去了吗?你是否看到站在你肩头的我眼中所含的不舍的泪珠?当你跃身一跳的时候,我悲凉地仰天嘶鸣着,眼睛里的泪珠与汨罗江水混为一体,伴你前去。我努力让自己振作起来,我又从你那瑰奇绚丽的篇章中读懂你的思想,读懂你那颗滚烫的爱国心,读懂你那长存于世间的顶天立地的精神……为了像你一样远离这混乱、嘈杂、腐败的王朝统治,我隐居于深山老林里,逍遥自在的生活着——这是你生前为我安排的居处。我怀恋你!时光荏苒,数个世纪飞逝,只知耳边不断的打杀声,只有哀叹。主人,我又读起你的《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你因《离骚》而不朽,这或许是你不幸中的最大幸运。我常在阅读之余掬一捧清泪,只为你无声消逝了的生命。我每天只能孤独地与你的遗作相伴,每读起你那饱含满腔热血的激扬文字,你那坚毅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真的希望你一直都未曾远离我,我多么孤独呀!今天,我——一个前生为鸽子的女孩,每每读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文字,我都会想起你——屈原,想起像你一样的一代又一代无数爱国志士,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前进,为我们获得了民族伟大复兴的荣耀。在心底,有一个声音在呐喊:“起来,中国!前进,中国!”900字 初一 散文
-
读屈原伴着那一排排青铜质地的编钟,在遥远的历史尽头,某一个时刻敲响,浑厚而雅致的左音右韵,由远至近穿越沧桑的纤尘,在一脉脉古音的涟漪层层叠起中,我仿佛置身在战火纷争的楚地,夜空有飞鸟掠过的痕迹,细碎的月光随着一颗闪亮的星辰陨落,风陈肆无忌惮地一浪浪袭来,眼前的画面在沙漏的渐远声里一幕幕切换,一缕揉碎的清香拂过我滚烫的脸颊,在这断续的栀子花的暗香里,我终于望见了你。在汩罗河摇动的水波里,早汩罗河吐蕾的睡莲里,在汩罗河一桨一桨的渔歌声里。那是你吗?带长狭陆斋,冠切云崔巍,被着明月佩着长剑,离开浑浊的朝堂,放逐在祖国的山水件,一人独醒。那是你吗?朝饮栏坠露,夕餐秋菊落黄,自顾高驰在黑白的世道,是非的人世间,只因为心之所善,而虽九死其犹未悔。那是你吗?质问天地万象只理,寻觅存之兴废之端,不屑贤凶善恶之报,不惜假借神奇鬼怪之说,用沙哑 的喉咙,追求一个人神共知的真理。那是你吗?问天,黑了吗?涉讲,累了吗?你宽大的衣衫可沾满了荆棘,你高抬的双脚可泥泞难提,你犹豫了吗?你退缩了吗?不!虽然你曾长太息以掩涕,但你是哀民生之多艰,虽然你曾叹日月忽淹惜草木零落,但你操吴戈,被犀甲,带长剑携秦弓,虽然你也曾恐惧美人迟暮,呐喊无人旁听,但你依然在车 交错中奋勇争先,即使身首相离,也要让魂魄为鬼雄。这就是你,一个真实的你,一个执著的你,一个愤怨的你,一个上下求索的你,一个坚贞不屈的你,正是这样的你,是支离破碎的祖国,是饥寒交错的百姓所必须的你啊!屈大夫!然而,你终于没有机会在 旗蔽日的战场,在枪林矢雨的搏斗中完成你热血最后的喷溅,当国 被践踏,当生灵被涂炭,无助的你无奈地选择的纵身一跃。是的!就是这样震撼世人,撼动朝纲的纵身一跃,就这样被定格成所有中国人两万五百年前的最揪心的一次感动,而你也把自己定格成为了历史长册最孤独的一带风景。两千多年了,棕香飘遍了大江南北,两千多年了,龙舟的蒿子也震彻了五湖四海,屈大夫,我想扶一扶你高峨的冠带,在这伟大复兴的号角声里,屈大夫,我想解下你的长剑,凌空一指,让剑峰刺透黑夜,光耀出一道眩目的闪电, 屈大夫,让你的真诚和执著给龙舟上的鼓点增添力量吧。让你的爱国和爱民给糯米上增添粘度吧。让你的激愤和无奈门头的苦艾增添灵光吧。同为我们曾同你而疼痛,更重要的是,我们同为你而满腔豪气。是的,屈大夫,我们记住了你。是的,屈大夫,我们记住了你,我们也记住了端午。因为,你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高峰里最惹眼的突起!900字 初二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