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弟子规》有感
最近,我读了《弟子规》这本充满人生哲理的书,感触颇多,明白了做人也有这么多规则,懂得了一个人想要得到他人的尊重就必须做到尊老爱幼,诚实守信、有礼貌………
“首孝第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弟子规》的总述。
“人则孝”主要讲的是孝顺父母。要经常帮家里干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什么事都依赖父母。父母教导我们时,我们要耐心的听,并且铭记在心,不能闲啰嗦,也不能很不耐烦的跟他们顶嘴,要知道父母说什么都是为子女好,爱子女的表现。我们也要爱父母,孝顺父母,书本中也写道“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记得以前自己真是太任性,简直就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事情都要父母做,自己偷闲。天气凉了,父母叫你多穿件衣服,觉得啰嗦;感冒了,不但要父母照顾,吃饭还要挑三挑四,父母都没坐下动筷子,我们就先吃了。《弟子规》里有一句“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意思是长辈没坐,我们不应该先坐下,长辈坐下来了,叫我们坐的时候再坐,可是如今在社会一还有谁会真正做到这些呢?父母说两句,就发小脾气,其实,等自己长大后,才会懂得这一切,天下父母心,他们把最好的东西给了我们,很多人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不,这不是……每个人心里都应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天下的父母都一样——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所以目前报答,孝顺父母的方法之一就是好好读书。孝顺父母是做子女理所当然的事。
“出则悌”意思是兄弟姐妹之间要和睦相处,不能整天吵闹,让父母操心,以前的我总是和姐姐闹别扭,大家更是互不相地抢东西,把家弄得乱烘烘的。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那样做是不对的。其实兄弟姐妹相处和睦,父母心里就会感到安慰,这比任何东西都珍贵,这也是孝顺父母的方法之一。
《弟子规》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深刻理解这些至理名言,长大了才会真正懂得父母的唠叨是多么重要,无论再亲近的人,都比不过父母的好!
角落的阳光
1月19日
今天我和公公一起去玩,到了他的朋友家里已经9点了,玩到11点钟,公公他还不回家,出去时我看到骆晨姐姐和她的朋友,她说:“我们和你先回去。”我说:“好!我先问我公公。”公公说可以,我便跟骆晨姐姐回去了。
回到家后,妈妈不在家,我便去骆晨姐姐家玩。玩了一会儿,妈妈还没回来,不久妈妈回来了,我跟妈妈回家,刚换好鞋公公就回来了。
1月22日阴
今天是学期的最后一天了,我高兴极了,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学校。我到了教室,一会儿老师来了,发了《寒假园地》。李校长在广播上说,要注意安全。一会儿又发试卷,一会儿郭主任又说话,说了很久,下课铃响了。老师要组长发评价手册,发完了就回家。我和公公回家了。
2月2日雨
早上,我和妈妈去吃猪场粉。吃到一半的时候,我看见了大姑姑,我叫了大姑姑,大姑姑来了,妈妈和大姑姑说了很久,就走了。妈妈的朋友来了好几个呢?我忘了买黄糍粑,妈妈就要去买,然后就没有买了,就回家了,走到半路,有要买毛笔,买的时候一个人给我一个水果,我拿了,妈妈叫我说谢谢!我说了谢谢!我没有吃,买完了我又不要了,我还给了她,她拿到了,我和妈妈回去了。
2月2日
老师今天要发本子给我们,发完了本子,我们做完了操,下午上了音乐课,上完了音乐课,下课了,又上体育课,体育课上完了,上语文,语文抄好了作业,我们要扫地了,我没带扫把,要干其他事了,干完了,我和公公回去了。
3月6日
今天下午,我和爸爸一起去拉小提琴那里,我去到那里,我拉呀拉,拉到五点,五点,五点半妈妈来了,和我一起走路回家,在半路还买了不少东西,我们两个一起回到了家,我们吃了粉,我来画画,画完了画,我写日记了,我写完了日记。
4月3日晴
星期天
我今天要去扫墓,我和爸爸、姨叔公去,去到了那一个地方爸爸砍草,砍完了,中间还留着一根棍子,我问爸爸:“这根棍子来干嘛?”爸爸说:“来挂纸。”我们又去了第二个地方了。去到那里也一样,就是没有说那些说。第三个地方扫完了墓,回家了,第四、五、六、七、八个地方都扫完了墓,回家了。
5月6日
今天的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去看马戏。那里又凶猛的老虎,跳高椅子,跳完了,回到它原来的地方了。狮子也来了,它跳火圈,没跳几下,尾巴就烧着了,火又灭了,跳完了,回去了。有很多又趣的东西,马戏团真是好玩啊!
6月29日
星期的时候我和妈妈一起去买药,发现一个小弟弟的纸包掉了。我捡起来,还给了失主,小弟弟的妈妈说:“谢谢你!”还有一次我和婆婆两个姐姐洗完衣服正准备回家,到半路我摔了一跤,有一个把我扶了起来,然后我回家了。
相似题目
-
读《弟子规》有感学校发给我们一本《弟子规》小书。开始我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不懂什么意思。今天,在老师的指导下又把《弟子规》拿出来认真地读了一遍,原来《弟子规》是中国传统圣贤教育的书籍,它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的思想道德理念传承给我们。使我们懂得了什么叫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勤俭节约,宽容大量,什么是亲情,友情等等……以前我不懂得孝敬父母,常常惹父母生气。有一次,妈妈把饭做好以后放到桌子上,喊我吃饭,我被精彩的电视剧迷住了,没有答应。妈妈一而再再而三的喊我吃饭,我不耐烦的回答:“你们去吃嘛,我一会再来,喊我干什么嘛。”妈妈说:“饭快凉了,快点来吃吧!”我还是等电视剧完了之后才到饭桌上去吃饭。还有一次,妈妈正在厨房里干活,叫我帮她把地扫一扫。我根本就没有理她,只是在电脑上尽情的打游戏。妈妈过了一会又喊了:“你把地扫了没有啊?”我还是没有听见。妈妈生气的说:“你这孩子,没有听见我叫你吗!”今天,我读了《弟子规》的入则孝,我很后悔。尤其是有看见后面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说“父母叫我们,应该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辞偷懒。”反思我自己的行为,羞愧之心悠然而生。勇于承认错误是一种美德,现在,我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弟子规》是一面镜子,我要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读弟子规深有感圣人指引我向前尊老爱幼应在先亲情友情记心间孝敬父母无怨言兄妹和睦一家欢家庭和谐国平安为国为民做贡献600字 三年级 读后感
-
读《弟子规》有感读《弟子规》有感300字在开学典礼那天,卓校长给我们讲了《弟子规》的一些内容。当时,我对《弟子规》的第一感受就是这本书是一本好书,这本书可以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好人。那天的古诗文课,刘老师让我们每人都要买一本《弟子规》,买了书,回到家后,我便兴致勃勃地读了起来。《弟子规》里的每一页上都有一段短小精练的小故事和一个只有12个字的小道理。我觉得,这一页里不止只有这一段话和12个字,而是还有一把金子、一把能让人成功的金子。可能一个人能否成功就把握在这几个字间。初读《弟子规》,我就受益匪浅,我懂得了许多道理:人应该孝敬父母;应该勤学、善问;有勇气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时刻都不能放松自己等等。我想,对于《弟子规》这样一本好书,我决不会轻视它,我会认真地将它读完,把它背好。在《弟子规》中学做一个好人。读《弟子规》有感300字这些天,我们读了《弟子规》,其中我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感受很深。在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孩子不孝顺父母,父母的话不听,父母批评他时,还和父母顶嘴。而这句话的意思正是告诉我们要孝顺父母:当父母亲叫你时,你要赶快地跑去父母那里,不要慢吞吞的;父母亲让你去做事时,不要懒,动作要快点,不能拖拖拉拉。回想起我的生活,有时候也经历过类似于“偷懒”“不想做”的事情。有一次,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玩电脑游戏。正玩到最激烈的时候,爸爸回来了,他没拿钥匙,就敲门。妈妈叫我:“小琳,妈妈正在做饭,你帮忙开一下门。”我漫不经心的说:“哦!”可我并没有去开门,而是继续玩游戏。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爸爸等的不耐烦了,就朝里边大吼一声:“开门!”我这才放下手中的“屠刀”去开门。一把门打开,就劈头盖脸的被爸爸K了一顿:“怎么搞的!为了玩游戏,都不让我进来了!我一会儿就把网线拔了,把电脑搬走,但你怎么玩……”“老爸!你说够了没!”我不耐烦地丢下一句话,便把门使劲关着,进屋生闷气了。事情过后,我就非常后悔。自己不该和爸爸堵气,自己不应该为了玩游戏而和爸爸顶嘴。自己那样做,爸爸的心情也一定很伤心。读了《弟子规》以后,我就更深入的体会到了孝顺,知道了自己应该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不能做一个不听话的坏孩子。读《弟子规》有感300字在这绿色的春天里,我们学校开展了“我读书,我快乐”的活动,在这期间,我认真的读了《弟子规》。这本书是古代大臣至圣先师孔子所写,里面主要是教人怎么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讲信用……但在这360句中,最令我感悟最深的还要数这句:读书法,有三道。心眼口,信皆要。这句话的基本意思是:读书时,有三个到:心到,口到,眼到。即心要记,眼要看,口要读;这三者缺一不可。但我的实际行动跟着一比,简直是天然之别,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每次读书或做作业,我都做不到心到,口到,眼到,这点让我的内心非常的惭愧!每次我做作业,都不专心。不是玩笔,就是看窗外的风景。深深印在我脑海里的还要数那一次:二年级时,数学老师中午给我们布置了15题基本计算题让我们回家做。我一到家,准备开始做时,一开始下定了决心,开始还不到五秒就忘得一干二净,就像《哆啦A梦》里的野比大雄一样!我才做了4题就已经开始不耐烦了,于是我就在题目上稀里哗啦地随便写了几下,就盖上本子了。谁知下午批改出来后就前面认真做的4道题是对的,其他全是错的,就因为这事,被老师批评了好久。我想,只有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这样才会专心把一件事做得完美无缺!读《弟子规》有感300字按照郁老师的要求,我们暑假期间要从《快乐暑假》上面自选5本以上的书来阅读。我选的分别是《我爱你,中国》、《神话故事》、《科学童话》、《伊索寓言》、《中国汉字》还有《弟子规》,其中前面几本,我每天都朗读,而对于《弟子规》,父母要求我每天背诵一段,41段用了41天已经全部背诵完毕。我感觉《弟子规》对我们生活很有帮助。它教会我们怎么对待父母和长辈,也教会我们怎么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情,甚至连怎么穿戴吃饭、怎么读书、怎么整理书籍都有很明确的要求。有一次,有人按家里门铃,我正在玩IPAD,妈妈让我去开门,我坐着不动,妈妈就说“父母命,行勿懒”,我赶紧跑去开门了。我平时吃饭,不太爱吃冬瓜和木耳,家人又会从《弟子规》里找到教育我的句子“对饮食,勿拣择”。“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当我有时读书不用心时候,我耳边就有人会这么说。《弟子规》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真的很有帮助哦!读《弟子规》有感300字“朝起早,夜眠迟”,作为一名学生,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以饱满的精神努力学习。“有余力,则学文”,品德要力行,文化知识也必须要学,要认真学,才能在德智方面不断提升。熟读《弟子规》,让圣人的教诲贯穿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一名德才兼备的好学生。读《弟子规》有感300字这个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同享读书乐,经常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以圣贤之道指导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读《弟子规》有感妈妈常说,我们要努力做一个先有德、再有才的人,学习《弟子规》是奠定德行的根基。“德有伤,贻亲羞”,孝敬父母就不应该做令父母蒙羞的事情,所以我要牢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凡出言,信为先”,不管大人还是小孩,说话做事都要讲诚信,做一个人人信赖与喜爱的人。“过能改,归于无”,人无完人,发现自己有过失错误,一定要下决心及时改正过来,不断完善自己。1200字以上 三年级
-
读《弟子规》有感最近,我读一本书,它是《弟子规》。我每天都会朗读两句,每天都会背两句,到期末,差不多整本就背下来了。这本书很有意思,三个字三个字的成一句,就像顺口溜一样轻轻松松就能背下来。这本《弟子规》的原名是《训蒙女》,是清朝康熙年间山西绛州秀才李毓秀所作。我记忆深刻的一句就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赖。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每次读着两句的时候,都不想在我妈妈面前读,因为,妈妈平常叫我做事或帮忙的时候,我总是慢慢地,懒懒地过去,妈妈很生气。所以,一读到这句,就害怕妈妈又唠唠叨叨地没完。还有一句: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我自己读完了这两句,就开始理解这两句的意思,我理解的是:事再小,也不能擅自去做,东西再小,也不自私藏起来据为己有。我看了看意思,跟我理解的差不多,我特开心,感觉自己有了很大的成就。我很喜欢《弟子规》这本书,这本书又有意思,又容易理解,还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正确,怎么做是错误的。我很喜欢它。400字 读后感
-
读《弟子规》有感读《弟子规【信】》有感读了《弟子规(信)》这一块,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它里面讲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形象地点出了,讲话也需要懂一定的礼仪,才能让人们听了你的话之后,觉得你是个懂礼貌的小孩子。其实,话说得不清楚,就很容易让对方误解你的意思。就拿我来说吧,有一次,我让老妈告诉我现在是几点了,由于说得很急,她没听清楚,误认为我要喝茶,便给我端来一杯茶,使我哭笑不得。这个例子也让我感受到了稳重、舒畅的说话是多么重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人,他们有的会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并且慢慢地进步,最终到达成功的顶峰;有的会把老师给自己的表扬当作前进的动力,争取获得最好;有的则因为一点点进步就骄傲自满,从而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其他人获得成功,自己则永远生活在黑暗边缘。信,这个字眼,看起来很简单,实际去遵守却很难,只要在生活中能够时刻提醒自己,就可以了。350字 四年级 状物
-
读《弟子规》有感在今天的课上我学了一首古诗“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我觉得做人应该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团结友爱,说起孝我想起一个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民笋的小孩子,九岁。他的母亲死后,他的父亲就为他找了一个继母,过了几年他的继母生了两个弟弟,他们一直都很幸福直到民笋的父亲去远方打工。从那一天开始民笋的命运就有了很大的变化,他每天都去上山砍柴、提水……到了吃饭的时候他的继母和两个弟弟在吃美味佳肴,而民笋却吃饭和菜叶子。可他从来都没有埋怨过他的继母。到了冬天,民笋的父亲回来了,他们一家到山上旅游,在过一个转弯的时候民笋冻僵了没能拉住马车,差一点就掉下悬崖去了,还好民笋的父亲拉住了马车,民笋的父亲把民笋给踹下马车,民笋还不停的说:“对不起父亲,我没有拉好马车。”民笋的父亲用鞭子抽民笋的衣服,可一抽民笋的衣服就破了,飞出来的不是棉花。当民笋的父亲看了以后决定休了民笋的继母,可民笋跪着父亲的面前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寒。”听了民笋的话他的继母被感动了,父亲没有休了继母。后来孔子到了他家决定收民笋当他的弟子。让我们学《弟子规》、品《弟子规》、仿《弟子规》、行《弟子规》。450字 六年级 叙事
相关推荐
-
读《弟子规》有感读《弟子规》有感记得我第一次见《子弟规》的时候,就被它那古朴典雅而精致的表面而吸引。在上六年级时,我爸爸给我买了本《子弟规》是一本儿童读物。而且都加了解释和图画,非常漂亮亲切。我记得看见《子弟规》上面的第一段话是:“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句话使我感慨万千,像一个古圣贤师在教诲我一样;清澈的小溪湍湍流入我的心田。一本《弟子规》能指导我们如何正确的做人、待人、处事、待物,是教导我们生活、学习应有的礼仪与道德的老师。如果我们能严格遵守《子弟规》的话,坚持一年;我相信我们身上的坏毛病,一定会改掉一些,甚至全部改掉;如果学会了《子弟规》我相信你一定成为一个文学雅士。《弟子规》篇幅不长,总共1080个字,分五个部分。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和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做人要讲信用、讲仁义、讲道德,也就是做人要厚道,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要亲近有仁德的人,并向他学习,这些都是我们必做的事,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不要浪费光阴,要抓紧时间精力去学习技艺等其他有益的知识学问。读《弟子规》要用我们的心地去感悟,《弟子规》的每一句都是我们每个人心性的流露,“父母呼,应勿缓”虽然只是对父母一个恭敬的行为,但是心中要时时刻刻对父母保持孝敬!我认为《弟子规》确实是指导我们日常生活、学习的一本好书,时常能把自己的言行举止用《弟子规》进行观照,反省自己的过失并能改正,假以时日,相信自己会有很大的进步东城双语一年级九班李晓东6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
读《弟子规》有感听老师说,《弟子规》是一本好书,所以我就买了本《弟子规》读。读书可使人睿智,使人升华。阅读弟子规后,感悟颇多。“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当父母呼唤我们时,要及时回答,父母的命令,要立即去做。儿时,父母的命令,我们总是拖拖拉拉的做,没有把父母的命令当作正事,觉得真愧对父母,而我们的命令与要求,父母总是把他当成最重要的事情来做,读完这两句,我觉得我对父母的孝敬太少了,以后要好好孝顺父母。“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长辈如果站着,晚辈不能先坐下来;长辈坐下的时候,招呼、允许我们坐下,我们才可以坐下来。啊!我记得一次与妈妈出行,有座位的时候总是我先坐下,母亲站着,从来没有考虑过父母。是呀,我们现在这个年龄的孩子,就像个小祖宗,父母什么好东西都给我们,自己却受苦受累。读完这两句后,每当有座位时,我总会让父母坐,我站着,从此我也养成了先长后幼的好习惯。《弟子规》还交代了怎样尊敬父母师长,怎么为人处事,真是本好书。贾存仁的这本《弟子规》,是一本优秀著作,我读了它,学会了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如何为人处事等等。做人,要孝敬父母,要懂得先长后幼,还要懂礼仪,讲诚信,这样良师益友才会越来越多;学习要学思结合,要去实践,不能光看课本;学习的时间要宽裕,这样一些问题才能搞明白;书房要整洁,书桌上的东西摆放整齐,才像个读书的样子,正所谓“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就是这个道理。孝敬父母吧!根据《弟子规》上所学的知识,去过每一天。550字 初一 应用文
-
读《弟子规》有感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生活,我们迎来了升入中学的第一个长假——寒假。为了不浪费寒假的时间,我想在寒假里学习不一样的知识,便在姥爷的推荐下找来了《弟子规》来阅读。阅读才知道,这本书果然是“名不虚传”,不禁可以陶冶情操,更是教了我们后人做人的道理,我想,要真能读透这本书,肯定是受益匪浅啊!《弟子规》中一再强调“孝是信根,信是命根”,虽然只有八个字,但却蕴含了决定人一生的大道理。就比如《入则孝》这一篇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所说,父母就好比树根,我们好比树枝。长出什么样的树枝,不是有树枝决定,而是由树根决定。我们是树,父母是根,根树相连,树由根生。父母叫我们,不能慢悠悠的。不孝顺,不仅伤父母的心,到最后,最受伤害的还是自己,我们想:没有父母爱的孩子,肯定不能茁壮成长。俗话说“百善孝为先”遇事能先想到父母,从一件小事中使父母开心,久而久之,这一件件小事情积累起来,这便是孝了吧!《弟子规》教给了我做人的基本原则和礼仪,使我懂得了怎样爱别人、尊敬别人,使我成为了一个懂礼貌的人!初一:晓琳cool400字 初一 读后感
-
读《弟子规》有感读《弟子规》有感《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这本书主要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其中包含了亲情,友情,学习,孝等内容。就拿孝来说吧,它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个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弟子规》,中的一句话,让我们印像深刻,“亲爱我,孝向难,亲憎我,孝方贤。”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亲爱护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亲,那是及其天然的事,这样的孝顺又有什么困难呢?如果父母亲了、讨厌我们,却还能够用心尽孝,那才是难能可贵。一般人总认为,父母要对子女有所付出后,子女才要有行孝的义务,这和菜市场的讨价还价有什么区别呢?作为我们青少年,能做到这点是非常值得赞赏和学习的。不过大多数人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都从来没有为父母付出过,从来都只有索取。连古人都能够做到的事情,何况我们呢?父母生我们,养育我们,为我们付出了巨大的辛勤和劳动。区区这点小事我们都做不到吗?父母和子女有了代沟。子女不愿意跟父母多多沟通。父母批评了我们,我们就怒气冲天,顶撞父母,把父母当仇人一样。家庭没有了融洽的气氛。其实父母这样做都是为了我们好,只是他们的表达方式我们无法理解,但是我们应该多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只有这样父母和我们之间没有了任何代沟,就像朋友一样,可以互相说心里话。小家庭和睦温暖,那社会这个大家庭就更加安定了。希望古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也能做到。人生在世父母与我们最亲,给我们恩情也最重,努力学习侍奉父母的礼节,把孝道当成一项伟大的事业,用心经营,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父慈子孝,不一定让我们的家庭富裕有钱,不一定有花园别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勒逸的环境中。家,如果是一个人的堡垒,孝。就是堡垒下的基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们用孝行把家固成金石堡垒。读了《弟子规》让我受益匪浅,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我要时时畅读,把它当成自我反省的镜子和行为的指针,不断完善自我!800字 初一 议论文
-
读《弟子规》有感《弟子规》读后感《弟子规》那本金色的小书,短小而精悍。传承着中华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一辈辈人。那一个笑声与泪水交织的夏天,别了母校,刚摘下红领巾,满带稚气的我考上了华泰。刚开学,学校就发了一本小小的书——《弟子规》,还要全文背诵。刚开始,我只是应付着读着。一天早上,家中停了电,出于无聊,我随手拿起那本小书看了起来。渐渐才发现它——《弟子规》的内容如此精彩。我读它、品它,学会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读了弟子规中的的《入则孝》后,让我感到十分惭愧。原以为为父母做几件家务事就是“孝”了,现在才发现其实什么是“孝”我一点都不懂。反而,父母对我百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要的东西想方设法的满足我,还反倒觉得父母为自己做的是理所当然,甚至有时候他们对自己过于担心还觉得他们很烦,讨厌他们。我实在是太不应该了。记得有一次,吃饭的时间到了,妈妈喊我吃饭,而不听话的我却始终沉迷于精彩的电视节目中不肯离去,妈妈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应付,等到爸爸妈妈都吃完了,我也没有去。等到节目结束了,我有感觉肚子饿了,走出房间一看,桌上已没有饭菜了。我气愤极了大喊:“妈妈,我要吃饭,怎么没有了呢?”妈妈急急忙忙的从房间走出来:“没有了!你要吃饭?我给你去做。”于是妈妈急匆匆的为我去做饭……。而我还在埋怨着…。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是太不应该了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当我们蹒跚学步时,是他们用他们温暖的大手紧握你的小手;当我们生病时,是他们将我们拥入他们暖和的怀抱;当我们学习遇到困难时,是他们为我们耐心的讲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对我们无私的付出。你们发现过吗?他们头上已悄悄爬上岁月的痕迹——因我们而生——那一丝丝银发……感恩父母,他们只需要你以后过得好就好,他们只需要你在他们工作劳累时在他们耳边轻轻说的那一声:我爱你们。品读《弟子规》,品读《入则孝》,实践《弟子规》实践《入则孝》。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做人基本准则——《弟子规》吧!800字 初一 应用文
-
读《弟子规》有感又到读书时间,我们拿出了《弟子规》大声地朗读了起来:“弟子规,圣人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当我读到这句时,妈妈的呼唤声犹在耳边。每天妈妈都在我耳边叫“快点起床了,不然会迟到了”“快点吃吧,不要再说话了”“快出来吧,你已洗澡快半个小时了” ……我一听妈妈这些话就觉得厌烦,经常爱理不理,也不回答她,叫我做事我老是慢吞吞的,搞得妈妈经常生气。还记得有一次爸爸回到家兴冲冲地对我叫道:“妹妹,出来,我有东西给你看。”我听了还在房里一声不吭,继续玩我的东西。爸爸又叫了我两声,我还是没答应,爸爸在房间找到了我,但是挂在脸上的喜悦没有了原来,他想送我一份小礼物,因为我的态度,后来他给了哥哥。想到这里我的脸开始发红了。当我读到“兄弟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时,更恨不得在地里找个洞钻下去。昨天,我才因为一点小事和哥哥吵架甚至打了起来,气的妈妈怒火中烧。原来在远古时候,我这些行为对父母已经是不孝,而在今天,爸爸妈妈一再的宽容着我。每次写文章写日记的时候,我都写如何要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可是现在连平常这些小事都没做好,又怎么能成为一个孝子呢?我陷入了沉思。百善孝当先。“入则孝”不但要求我们心里面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而且还要用心照顾好父母。爸爸妈妈,对不起,我一定会用我的实际行动来报答你们对我的养育之恩的!500字 初二 读后感
-
读《弟子规》有感我很欣喜的通过尚学路上图书室这个平台,读了我们的国学经典《弟子规》,从这本书中我受到了许多启发。“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让我感到十分惭愧。记得有一次,妈妈在染头,不小心染膏进眼睛里了,喊我帮忙。我却只顾玩电脑,很久才慢吞吞地应答。害得妈妈的眼睛得了眼病,打了好多天的点滴。现在想起来,我实在是太不应该了。要知道,妈妈头上那一丝丝银发是因我而生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做哥哥的要爱护弟弟,做弟弟的要尊重哥哥。兄弟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心也就包含在其中了。知道了这些以后,每次我有好吃的和好玩的东西,我都会惦记给我的小表弟留一部分的,从不一个人享用。家里人都我夸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妈妈也一直以我为荣。在和表弟相处的时候,我还学会了宽容别人,学会了体谅父母。“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清晨要早起,晚上要迟睡。人的一生很短暂,转眼间从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此时的宝贵时光。我们所知道的鲁迅先生,一生都在与时间赛跑。他在课桌上刻的“早”字至今还印在我的脑海中。地球上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经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要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就是我的座右铭,所以我会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和时间赛跑的人。“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要通报一声,以免父母挂念。平时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选定的职业或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轻易改变。以前我去哪里玩,都不告诉父母,回来的时候也不声不响的。自从我知道了这句话后,决心改掉这个坏毛病,做一个让父母放心的好孩子。还有一件事对我的触动也很大。和我一起学琴的邻居家的姐姐一开始对弹琴十分喜爱,而且她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一个曲子几天就能练完,有些曲子都不用老师指导,她就能自学弹下来,琴班老师非常喜欢她。可是在她妈妈给她买了一台价格不菲的电子琴之后,她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再也没有往日那股学琴热情了,再后来她就干脆放弃了,无论老师家长怎样规劝,就是打动不了她的心思,老师也为她感到惋惜。我想:我一定要按照《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决不轻易放弃!“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对于食物,不要挑食,也不要偏食,偏食会营养不良。吃东西要适可而止,不要过量,过量会损伤脾胃。我有一个姐姐,她吃饭十分挑食,这个不吃,那个不吃,倒是天天小零食离不开她的嘴。每天不是吃可乐鸡翅,就是吃方便面或西红柿。从来没见她吃过一口青菜。一到冬天,感冒发烧天天伴她左右,身体也十分虚弱。虽然她是我的姐姐,比我大一岁,但是每当我们两个人走在街上,大家都认为我是姐姐,她是妹妹。因为我个子比她高,身体比她结实。我一定要把《弟子规》这本书推荐给姐姐看,让她和我一起健康成长。我们班同学趁中午吃午饭时,总喜欢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结伴去买零食吃。尤其张悦同学特别喜欢吃油炸串,天天买炸串吃,常常吃得肚子溜溜圆,直打嗝。那天中午,我们又在有说有笑地吃饭。突然,只见张悦脸色苍白,眉头紧锁,捂着肚子,还不时发出呻吟声。同学们见状,赶紧问她怎么了。她结结巴巴地说:“我——我肚子疼,哎呦哎呦。”幸亏老师及时把她送到医院。医生说她得的是急性胃肠炎,主要就是因为吃东西没有节制,胃受不了,才得了这种病。为此张悦同学休息了半个多月,耽误了很多课程。我们同学个个引以为戒,再也不敢暴饮暴食了。对照《弟子规》,我每读一句都能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啊!《弟子规》真是我的良师益友,和它朝夕相处,我就会成为一个既懂事又快乐的好孩子。吉林延边汪清县吉林省汪清县四年级:岳雨晨1200字以上 四年级 读后感
-
读《弟子规》有感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弟子规》,《弟子规》被称为我国的国学,是我国清代非常流行的一种启蒙课本,用三字一句的方式进行伦理道德的教育,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的教诲要恭敬认真地听个明白;父母的责备、批评,应该虚心、顺从地接受。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同龄孩子学习不肯用功,非常贪玩,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及时完成,甚至不听老师和父母的话,学习成绩就不能提高。“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尖酸刻薄的话,下流不干净的话,千万不要说。粗俗无赖的不良习气,要坚决戒除掉。经常有许多小朋友喜欢说脏话,既不文明也不礼貌,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要是老说脏话,长大了就改不了这个坏习惯。“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什么人都必须互相关心爱护,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我们小学生不管成绩好坏、家庭条件如何,从小就要养成谦虚谨慎、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优秀品格,团结一致,长大了才能为国家做贡献。《弟子规》这本书上的好句很多,意义也非常深刻,值得我学习一辈子。40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
读《弟子规》有感这个假期我读了《弟子规》,它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它告诉我们,做人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要与德性好的人打交道,远离那些品行差的人。父母生病时,要日夜守护在身边,汤药要自己先尝,然后再让父母喝。如果自己外出工作,一定要禀告父母,回来时也要和父母打招呼,以免父母牵挂。它让我明白了细心是由专心和认真组成的。取得好成绩也不能骄傲,要继续努力,才能再次取得好成绩。弟子规虽然是一本并不起眼的小书。,但是它却包含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我们应该好好读这本书,不要辜负作者的一苦心。200字 二年级 读后感
-
读《弟子规》有感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弟子规》,弟子规对我的帮助很大!像“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他的意思是:父母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父母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以强词夺理,使父母生气、伤心。在现实生活中,上面的我都没有做到。可是,从这一分一秒开始,我要孝顺爸爸妈妈,如果,犯了错误,我一定会主动认错。不管爸爸妈妈骂、打我,我都不会抱怨。因为,爸爸妈妈都是在叫我做人的道理。《弟子规》还教会我做人不要骄傲自大,要谦虚。大个比方吧,比如,他考了100分,却在骄傲地炫耀,另一个人也考了100分,却坐在位置上,甜甜的笑了。这就是骄傲和谦虚的区别吧。还有一句话叫“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些道理也让我深受启发。三年级:周敏怡300字 三年级 读后感
-
读《弟子规》有感读了我们的国学经典《弟子规》,从这本书中我受到了许多启发。“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让我感到十分惭愧。记得有一次,妈妈在染头,不小心染膏进眼睛里了,喊我帮忙。我却只顾玩,很久才慢吞吞地应答。害得妈妈的眼睛得了眼病,打了好多天的点滴。现在想起来,我实在是太不应该了。要知道,妈妈头上那一丝丝银发是因我而生的。“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清晨要早起,晚上要迟睡。人的一生很短暂,转眼间从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此时的宝贵时光。我们所知道的鲁迅先生,一生都在与时间赛跑。他在课桌上刻的“早”字至今还印在我的脑海中。地球上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经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要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就是我的座右铭,所以我会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和时间赛跑的人。“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做姐姐的要爱护弟弟,做弟弟的要尊重姐姐。姐弟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心也就包含在其中了。知道了这些以后,每次我有好吃的和好玩的东西,我都会惦记给我的小表弟留一部分的,从不一个人享用。家里人都我夸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妈妈也一直以我为荣。在和表弟相处的时候,我还学会了宽容别人,学会了体谅父母。“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要通报一声,以免父母挂念。平时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选定的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轻易改变。以前我去哪里玩,都不告诉父母,回来的时候也不声不响的。自从我知道了这句话后,决心改掉这个坏毛病,做一个让父母放心的好孩子。《弟子规》是一面镜子,我每读一句都能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啊!《弟子规》真是我的良师益友,我要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读弟子规深有感,圣人指引我向前,尊老爱幼应在先,亲情友情记心间,孝敬父母无怨言,兄妹和睦一家欢,家庭和谐国平安,为国为民做贡献!7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
读《弟子规》有感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弟子规它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使我受益匪浅比如总序就让我们明白了许多道理还有泛爱众、则学文!总序部分概括地介绍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做事要严谨,还要诚实、博爱,在做好以上这些事情的基础上,还要去学习文化知识。入则孝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在家要孝顺父母的道理。要虚心听从父母的教诲,了解父母的好恶,力争为父母生活的更好创造条件。在这些方面,我感觉自己做的还可以,为什么说只是还可以而不是非常好呢,这是因为在大多数时间我做的是好的,但有些时候在有些细节上还不够注意,比如,有时父母教育我时,我嫌他们唠叨,没有做到“父母教,须敬听”。出则悌的主要内容是:在外边要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并要学礼、懂礼等等。我在尊敬师长方面做的很好,对于老师和长辈我都能做到见面主动问好,从内心去尊敬他们,但是有些时候和同学相处的不太好,离“兄弟睦”的要求有点差距,我会努力做的更好。谨和信的内容主要有:为人处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衣着要端正,说话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我感觉自己在品行端正方面做的比较好,能够以诚待人。但是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做的不够,有时东西摆放比较乱,而不经常收拾。另外,我在经常反省自己这方面做的不够好,不擅于和不愿意做自我批评,这是以后需要改正的,因为只有经常反省自己找到自己的缺点,才能改掉缺点,从而使自己进步。泛爱众、亲仁的主要意思是:人在世上要有一颗博爱的心,要爱天地万物,爱万物生灵,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养,更要亲近有仁德之人,不诽谤别人,不强人所难等等。今天,我就读到了亲仁这一部分,以后我会把剩下的部分全部读完的,从我读的弟子规当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我发现了自己的不少缺点,我一定会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按《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井楼村回民小学五年级:皮国澳70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
读《弟子规》有感我今天读了我们的国学经典《弟子规》,从这本书中我受到了许多启发,《弟子规》共有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分别是: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总序部分概括地介绍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做事要严谨,还要诚实、博爱,在做好以上这些事情的基础上,还要去学习文化知识。入则孝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在家要孝顺父母的道理。要虚心听从父母的教诲,了解父母的好恶,力争为父母生活的更好创造条件。在这些方面,我感觉自己做的还可以,为什么说只是还可以而不是非常好呢,这是因为在大多数时间我做的是好的,但有些时候在有些细节上还不够注意,比如,有时父母教育我时,我嫌他们唠叨,没有做到“父母教,须敬听”。出则悌的主要内容是:在外边要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并要学礼、懂礼等等。我在尊敬师长方面做的很好,对于老师和长辈我都能做到见面主动问好,从内心去尊敬他们,但是有些时候和同学相处的不太好,离“兄弟睦”的要求有点差距,我会努力做的更好。谨和信的内容主要有:为人处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衣着要端正,说话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我感觉自己在品行端正方面做的比较好,能够以诚待人。但是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做的不够,有时东西摆放比较乱,而不经常收拾。另外,我在经常反省自己这方面做的不够好,不擅于和不愿意做自我批评,这是以后需要改正的,因为只有经常反省自己找到自己的缺点,才能改掉缺点,从而使自己进步。泛爱众、亲仁的主要意思是:人在世上要有一颗博爱的心,要爱天地万物,爱万物生灵,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养,更要亲近有仁德之人,不诽谤别人,不强人所难等等。今天,我就读到了亲仁这一部分,以后我会把剩下的部分全部读完的,从我读的弟子规当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我发现了自己的不少缺点,我一定会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按《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700字 初三 读后感
-
读《弟子规另解》有感我还记得在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已经让我读过《弟子规》了,可我没有感悟到什么。这次爸爸妈妈又给我买了一本“索达吉堪布”写的《弟子规另解》我读过之后倍感万分。“索达吉堪布”用了七个问题来解释,而且解释得非常透彻:第一讲:“孝”在古代,对孝的重视程度很高。所谓“百善孝为先”。可我在这点却做得不是很好,特别是在母亲教导我的时候,我有时不仅不听、还会还嘴,我现在想起来简直就无地自容。第二讲:“悌”,就是要友爱兄弟姊妹,我在这点上自己认为做的还可以,特别是同学和朋友之间还处得不错。第三讲:“谨”,我认为这点讲得太好了!讲每个人所作所为都要小心翼翼、认真对待。做任何事不要任意妄为、敷衍了事,而应该认真谨慎。第四讲:“信”,就是诚实、做什么事都得守信用。看到这点我就有点脸红,主要是在学习上,我答应过爸爸妈妈各科成绩至少达到九十五分以上,有时候有点懒散,搞得不是很守信,不过我一定会慢慢改变过来的。第五讲:“泛爱众”,这是一种广泛的爱,类似于佛教中的以慈悲心关爱一切众生。第六讲:“亲仁”,“亲”,是亲近;“仁”,是仁人志士,也就是要亲近所有人、亲近自己的师长。“出必告,反必面。”让我更加的亲近自己的家人。每天我只要一出门都会向家里的每个人说再见。回到家,我就会说:“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因为爸爸妈妈给我取名叫“杨理德”就是要让我懂道理、讲品德。因此我时时刻刻注意到自己的行为举止。所以“泛爱众”和“亲仁”当中,爸爸妈妈经常夸我在这两点上做得最好的了。第七讲:“有余力,则学文”,古人把德育放在首位,有了这个基础后,才要求学习文化知识。所谓“德才兼备”而不是“才德兼备”就是说每个人要先学好品德后,再学习其它的文化知识。让我感悟到在物质文明的今天,古老的东西并不意味着过时。因为智慧是永恒的,历久弥新的。就像太阳,虽是古老,但每天常新,她不仅赋予人类生命、又带来光明和希望。古圣先贤的教育,就像和煦的阳光,普照寰宇,带给人类幸福、美满。实验小学战旗分校 5.7班 杨理德700字 二年级 读后感
-
弟子规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几点体会: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和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们应感恩老师,因为老师打开我们智慧的大门,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浓浓的师爱一直伴随左右。要感恩国家,今天如果没有国家,没有一切的施政,我们就没有办法生活在安定的社会里。一个对国家、社会有责任心的人,才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一切,他的人生也因此而精彩。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700字 五年级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