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评价550字

老师的评价

550字 四年级 状物

今天下午放学,梁玉林峰的妈妈到校接孩子。谈起这两个曾让她焦虑的孩子,我们现在都是满是信心。

我说:这学期幸亏你们做家长的抓紧了。孩子的作业比以前好了很多啊,你看,老师现在也不会把他们留在教室里改错了。

梁母:不是啊,这学期我没怎么管他们啊?还是老师教育有方。孩子这学期也听话多了。

老师:奇怪,那是怎么回事?你也没怎么管,我也没怎么使劲说他们啊?(看了老师写的这句话,我伤心的差点没流下泪来。)

谈来谈去,原来是读书的缘故。这学期,两个孩子开始大量阅读各种小说。《地雷战》、《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哟,都是一些我也不曾读过的书呢。问起孩子为什么开始读书,我才知道,原来是上学期我在教室门后贴了个表,要统计学生读过的书名。读过了什么书,家长签个字证明一下,就可以在表上给记录下来。谁的名字后面跟的书名越多,说明谁读过的的书越多。

这两个孩子自从开始读书,这学期的作文就变得轻松起来。在论坛上,发表的作文一篇又一篇,甚至当上了版主。孩子的妈妈笑着说:我还不会上网呢。我也笑着打趣,你们家里有两位版主,这可是别人家无法超越的哦。

当上了版主,孩子就更愿意学习了。开辟了数学专栏,可以发表奥数题,也可以解答题目,两个孩子就使劲琢磨着数学题。作为版主,要审查同学们的帖子,纠正错别字,他们就天天上论坛,看帖子,发帖子。

希望这一切能继续进行下去,两个孩子能继续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不断进步。

这就是老师对我们的评价。另:我还有个弟弟,我们是双胞胎。

为你,千千万万遍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1000字 四年级 读后感

阿富汗,一个阿米尔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在这里,一个关于爱,赎罪,愧疚的故事发生了,这是一段令人受益匪浅的故事,读过后仍觉得意味深长……

12岁的阿富汗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但在一次风筝比赛过后,一次悲惨的事件,促使两人各奔东西,成年后的阿米尔再度踏上久别多年的故乡,一切都不一样了:曾经的美好,早已被战争摧残的面目全非,他只希望为自己的好友--哈桑,尽最后一点心力。

在他们儿时时,风筝,不仅是一个用棉纸、胶水和竹子做成的玩具,而是象征着胜利与荣誉,交织着亲情、友情、爱情。在主人公阿米尔的眼里,这也曾一度能弥合父亲与自己的鸿沟,让自己成为父亲的骄傲,但是,他却因为自己的懦弱,背叛了那个为他追风筝的人,那个一直忠于他的人,那个从小兔唇的人,那个说出的第一个字是他自己名字的人--哈桑,看他受到阿塞夫的迫害。

长大后,风筝,不仅象征着胜利与荣誉,而是这对好友的对儿时美好生活的回忆,很简单,但是很快乐,想要成为父亲的骄傲,但父亲不在了。他拥有了家庭--一个他爱,并且爱他的人,一对视自己为亲生孩子的岳父岳母。就在这时,他得知了一个惊天大秘密--哈桑与自己是同父异母的亲生兄弟,于是,他选择了赎罪,决定去弥补,弥补他对哈桑的所作所为。将他被留在孤儿院的孩子带回美国。

故事的最后,历尽艰辛,阿米尔第一次像个男子汉一样,在满目疮痍和塔利班残酷的统治现实中,找寻回自己二十年前未能拥有的勇气,阿米尔终于救回了索拉博,可此时的索拉博却因精神上的伤痛,完全失去感情,唯有说起风筝,那哈桑和阿米尔童年最喜爱的玩物时,才会不知觉的笑起来……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是哈桑对阿米尔的承诺,亦是阿米尔对索拉博的承诺。这一句话,看似简单,却又十分沉重。这是哈桑纯洁善良的写照,是哈桑挺身而出的见证,是哈桑忠志不渝的承诺。就是这一句话,救赎了阿米尔,他将哈桑对自己的忠诚,转化为对索拉博的关心与爱护,将所有的愧疚,化作对索拉博的耐心。

在这个故事中,风筝,象征着人性中的真诚,勇敢,善良与互相关爱。他们追求的,是亲情与友情,是信任与宽恕。

追风筝的人,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追寻一条自我救赎的路,心里藏着阴暗,有些人敢于面对,像索拉雅和拉辛汗;有些人选择用另一种方式去弥补,像阿米尔的父亲和哈桑的母亲;有些人在逃避后选择再次回归,像阿米尔。我想没有人是哈桑,因为不会有那样善良的人存活,所以我们的一生都是个追风筝的过程,希望在追到风筝的那一刻再倒下,然后仰望蓝天说一句:“这辈子我不再欠任何人的。”

人生就是这样,犯错,错过,再用一生来挽回。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追……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四年级
状物
5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