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起源与习俗
“正月十五闹元宵”,每年春节过后的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元宵节,又叫“灯节”和“上元节”,是中国自古以来就在民间流传的另一个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传统佳节。
元宵节起源于西汉王朝。相传汉惠帝死后飞扬跋扈的吕后篡权,任用了大量吕氏亲信,宦官当权。吕后死后,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在老忠臣协助下登基,博采众议,在正月十五这天,一举扫除了诸吕残余势力。因古代“夜”与“宵”同义。正月又叫“元月”,为了纪念正月十五这一天,汉文帝就将此日定为“元宵节”。从此,经隋至唐,到唐玄宗李隆基时,为显示大唐兴盛,国泰民安,逐沿用旧俗,每到“元宵节”这天,张灯结彩,欢庆狂欢,“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使这一节日更加兴盛。
节日期间,灯月交辉,游人如织,正如唐代诗人张说所描绘的:“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李商隐的诗曰:“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描绘了当时观灯时车水马龙的宏大场面。流传到宋代,在元宵之夜悬灯欢乐的规模更加盛况空前,花灯的装饰造型也更精美,灯节带给人们更多欢乐,更多光明。诗人苏东坡有诗云:“灯光家之有,笙歌处之楼”;大词人辛弃疾也曾有著名词作:“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些诗词描绘了当时元宵佳节满城花灯齐放,通宵达旦,歌舞笙乐的壮观场面。到了清代,据《京都风俗志》记载:清代太平年间每年元宵节都是:“通街委巷,灯光星布珠悬,皎如白昼”,“王孙贵客、士女儿童,倾城出游,谓之逛灯”,由此可见元宵节观灯的热闹场面。
到近代,这一习俗代代流传,至今仍经久不衰。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在门前和屋内悬挂彩灯、大红灯笼,全家团圆,围坐一起,观花赏灯吃元宵,象征着“团圆美满,丰收和睦”,同时这一天还标志着是春节欢乐的最后一幕,热热闹闹过完了“元宵节”,才算是真正过完了春节。
宋代诗人欧阳修诗曰:“去年元宵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说明在这灯好月明人团圆的喜庆佳节里,亲朋好友相约团聚,早已是民间庆春节的重要习俗。如果在团聚时捧去一把鲜花,携带上一个花篮,让美丽娇艳的鲜花送来一个吉祥幸福的欢乐好运,会给朋友相聚增添无比欢乐的心情,这时应该选用寓意团团美美、如意祥瑞的花材,如火红的火鹤花、满枝悬挂形似红爆竹的炮仗花、鲜艳的孔雀草、象征明媚春天光明的银芽柳、闪烁洁白繁星的满天星等,都会展现出一片祥和安乐的氛围,为亲朋好友送去一年吉祥幸福的祝愿。
我真是个傻瓜
记得在我五岁的那一年,爸爸送我去幼儿园。那时我不愿意,在家里大哭大闹了一个上午。可是无济于事,下午便被爸爸强行送到幼儿园去。我读的是C班,刚到这陌生的地方,我害怕得哭了,加上爸爸妈妈不在这儿,我哭得更大声了。陈老师听到我的哭声,便叫我去办公室。我到了老师的办公室,老师拿面巾纸擦干我的眼泪,摸摸我的头,说:“别哭了,你会慢慢熟悉这里的。你可要努力学习,遵守纪律,和同学打成一片。知道吗?”“知道了。”我走出办公室,走着走着,突然想起老师话里的最后几个字——和同学打成一片。我又想:爸爸妈妈叫我一定要听老师的话。既然老师叫我去和同学打架,那我只好照办了。我找到了班级里的三大“肥猪”,约他们到操场上。他们来了,说:“有什么事?”看他们那满脸横肉的样子,我真有点畏缩了,但想起老师交给我的艰巨的任务。我鼓起勇气,大声说:“你们这三头肥猪,给我听着,我要跟你们一决高下。看你们是头猪,本大爷还可以饶你们一马。”其实我并不想这样说的,但是为了激怒他们,然后打成一片,只好这样说。他们生气了,脸一下子涨红了,紧紧地握着拳头,嘴边的肥肉不停地颤动,咬牙切齿,异口同声地大声喊:“我要把你打成肉酱!”说完,三人一起扑面而来。于是,我们打成一片了。我被沙锅大的拳头打得很痛。但我忍着痛,心想:为了完成任务,一定要撑住。相反地,我也给了他们每人一拳。这时,值日老师看见了,连忙过来制止这场斗争。我们只好回到班级里,其中一个肥同学向我瞟了一眼,说:“我与你誓不两立!哼!”经过调查,陈老师知道是我引起打架的,下课便叫我去办公室。她严厉地说:“你怎么可以惹事生非呢?”面对老师生气的表情,我委屈地说:“老师,是你叫我这样做的呀!”老师困惑不解了,问:“我什么时候叫你去打架了?”我说:“你叫我和同学‘打成一片’,我就和同学‘打成一片’啦!”老师听了,恍然大悟,竟捧腹大笑大笑起来,这笑声打破了整幢教学楼的安静。陈老师挤出一句话:“你真是个傻瓜!”
至今,我想起这件事来,有说不出的激动,有说不完的话。总之,千言万语归纳成一句话:“我真是个傻瓜!”
相关推荐
-
元宵节习俗_1000字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六年级:马家乐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00字 六年级 状物
-
端午准备与习俗我一直在等着端午节的来临,可惜的是端午即将来临而我却即将去学校,就这样,我只好和端午节告一段落,乖乖在学校待着。端午节要到学校去过,我有些高兴,又有些伤心。当然高兴的是端午节和同学一起过,伤心的是学校过端午节没有乐趣,一点也没情趣。所以我只好回家这几天狂补端午节,每天早餐都吃粽子,用这样的方法来表达对端午的期待。呵呵,其实补粽子吃,并不说明我对粽子没感觉,其实我也蛮喜欢吃粽子的。里面的肉或蛋黄都很好吃,正是因为这样才喜欢的。端午的由来是因为屈原跳泪罗江,大家为了鱼不吃屈原,所以扔粽子来让鱼吃粽子,不吃屈原的尸体。这样表达了对屈原的哀思和对屈原的想念。当然这个故事只要是中国人都应该知道的。除非你是在外国养大的。端午节的习俗有-画额,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一上是我的心里和知识,希望你能用上些这些知识。45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习俗中国有许许多多的习俗,今天我给大家来讲一种我们中国的习俗——腊八节。腊八节这天家家都喝腊八粥,泡腊八蒜。以往我们家都是买腊八粥,去买时没有了,所以我妈妈今年要在家里煮腊八粥。妈妈叫我把红豆、黑米、花生、莲子、红枣……,洗干净,放在盆里,对不起,我忘了要把米和干果分开洗。开始做了,妈妈说:“要先在压力锅里放大半锅水,等水开了,把米和干果放锅里,过几分钟放里一把芝麻,等水开了再过二十到三十分钟,就可以吃了。”腊八蒜,就是把蒜放入咸菜坛里,把醋和一些水(水不要放太多),放里一些花椒把这些放了作料得水烧开冷凉,倒入咸菜坛里封上口放在外边。到了。大年初一吃饺子时捞出来,酸酸辣辣的可以让你多吃几个饺子。今天,我给你说的中国习俗你学会了吗?以后我还会给你们一起说一些中国的习俗。拜拜!封丘县城关镇东关小学六年级:lihaixin300字 六年级 叙事
-
习俗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直延续下来。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直延续下来。美佛儿六年级:郭祎杰1000字 六年级 叙事
-
习俗傣族的风俗 傣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景谷、新平、金平、元江、双江等地,现有人口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和竹楼、竹桥显示出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傣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其先民汉晋时期被称为“滇越”、“掸”、“擅”、“僚”、“鸠僚”,同时其分布地区亦被称之为“乘象国”;唐宋时期被称 为“茫蛮”、“金齿”、“银齿”、“白衣”等;元明时期被称为“白衣”、“百夷”等;清以后被称为“摆夷”或“摆衣”。“傣”为本民族自称。按分布地区又有“傣力”、“傣雅”、“傣那”、“傣绷”、“傣端”等自称,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一称为傣族。此外,不同地区的傣族,因其风俗习惯、服饰特点的差异,分别被称为“旱傣”、“水傣”和“花腰傣”。 傣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傣文来源于梵文字母的拼音文字,原有傣力、傣那、傣绷、金平四种,现通行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文字。 美丽的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我国西南边陲,这里聚居着傣、哈尼、布朗、基诺、拉祜、瑶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唐宋时期属南诏、大理地方政权管辖;宋淳熙年间(公元1180年),傣族首领叭真以景洪为中心,建立了名为“景龙金殿圆”的勐泐地方政权;元朝设车里军民总管府;明清改为车里宣慰司;民国时期设立思普沿边总局,后改为思普殖边总办公署年1月23日建立自治区年6月改为自治州,辖有景洪、勐海、勐腊三个县,总面积为平方公里。 相传有个叫帕雅拉吾的傣族首领,为了捉到一只金色的鹿,翻过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座高山,蹚过了九千九百九 十九条大河,眼前现出一泓美丽的金湖,金鹿跃入金湖,刹时湖面莲花盛边林木苍翠,百鸟啼鸣。帕雅拉吾深深地爱上了这“美好而神奇的乐土”——勐巴拉纳西,这就是今日的西双版纳。西双版纳,傣语意为“十二千田西双”即十二,“版纳”为一千块田。公元1570年,车里宣慰使刀应勐将其管辖区域划成十二个田赋单位,每个“版纳”为一份田赋额。后来,他又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十二个行政区。 西双版纳风光旖旎,物产丰富,生长着两万多种植物,仅热带高等植物就有大约5千种,占全国总数的六分之一。这里不仅是植物王国,也是天然动物园,有珍禽异兽200多种。同时也是“南药之乡”、“普洱茶”的原产地。8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元宵节习俗元宵节,这是一个好日子!一个热闹的日子!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一个令人陶醉的日子!一个令人欢乐的日子!让我们一起来谈论谈论吧!先来说说元宵节的习俗吧!有哪些呢?有吃元宵、送花灯、猜灯谜、踩高跷、耍龙灯……好多好多好玩的游戏呢。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猜灯谜了!知道为什么吗?因为猜灯谜不仅有趣,还可以培养语言能力呢?你们呢?喜欢哪一个呢?那么,元宵节有哪些诗句呢?欧阳修的元夕、崔液的上元夜、李商隐的诗曰、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还有李白的……有空一起去欣赏欣赏一下这么多古人写下的这些好诗好词吧!怎么样?你们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喜欢这个热闹的元宵节呀?一年级:靳淼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250字 一年级 叙事
-
元宵节习俗元宵节,这是一个好日子!一个热闹的日子!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一个令人陶醉的日子!一个令人欢乐的日子!让我们一起来谈论谈论吧!先来说说元宵节的习俗吧!有哪些呢?有吃元宵、送花灯、猜灯谜、踩高跷、耍龙灯……好多好多好玩的游戏呢。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猜灯谜了!知道为什么吗?因为猜灯谜不仅有趣,还可以培养语言能力呢?你们呢?喜欢哪一个呢?那么,元宵节有哪些诗句呢?欧阳修的元夕、崔液的上元夜、李商隐的诗曰、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还有李白的……有空一起去欣赏欣赏一下这么多古人写下的这些好诗好词吧!怎么样?你们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喜欢这个热闹的元宵节呀?一年级:靳淼250字 一年级 叙事
-
元宵节的习俗元宵节的习俗各式各样,有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等精彩节目,其中属猜灯谜最有意思。吃过晚饭,我迫不及待地跑下楼去。小区的花坛边,人群早已聚在一块儿,熙熙攘攘的。我高兴极了,因为我这位猜谜高手终于有用武之地了。放过鞭炮,灯谜会正式开始了,人群早已把花坛围得水泄不通。我抬头看见一张谜条,上面写着“我的心打一字”。我想:“我就是吾,心用竖心旁,那不就是个悟字吗?”我赶紧撕下谜条,挤进兑奖处对答案,果然是“悟”,太棒了!突然,我被一道“拦路虎”难住了,我只好请来爸爸妈妈帮忙。爸爸一读题“一口咬破皮打一字”就得出结论,一定有个“皮”字。妈妈却说“皮”一定被“咬破”了。我说一定有“口”字旁。我们一致决定是“叹”,去对了一下答案,错了,真扫兴!“替爷爷站岗打上水浒人物”,这是谁呢?我绞尽脑汁地想啊想,怎么也想不出。还是求助书本吧,我赶紧跑上楼找出《水浒传》,在书中我查到了,这是病蔚迟孙立。看来,我的知识还不够丰富啊!经过一个晚上的脑力劳动“苦战”,我们一家三口捧回了八件“战利品”。猜灯谜真是个好节目,不仅能让我们学到知识,也知道了一些生活上的常识,还娱乐了气氛。450字 五年级 叙事
-
元宵节的习俗农历的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元宵节,因为正月是我们农历的元月,15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就称为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称为月圆之夜,又称为小正月,在我国古代传统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并且这天也称为家庭团聚日,很多对习俗观念强的人,会要求这天一定要聚集家里的所有人,团团圆圆的一起吃个饭。也会有很多节目对元宵节的重视,当天会开设许多的元宵佳节庆典,据说月圆之夜和中秋节一样,也是我国传统节日中很重要的日子,寓意就是一家人和和美美,永远能够聚在一起。元宵节有个这样的习俗,南方吃汤圆,北方吃饺子,每个地方不一样,风俗习惯也会有一些差异,比如很多人说北方人一般都在元宵节会吃饺子,而南方人一般都会吃汤圆。每年元宵节的时候我们也会准备一些汤圆,市面上的汤圆会有很多种系列,也会有流心的,主要是寓意甜甜美美,团团圆圆,在这一天也会有一顿丰盛的晚饭,会做一大桌好吃的饭菜,和一大碗汤圆。大家也会一碗一碗的盛放在嘴里,团圆节就是要团圆,所以饭桌上也不乏有许多热闹的欢声笑语,大家对于元宵节的喜爱也一直热情不减,晚上在公园里也会有许多的节目和举办的一些灯光节目。可能还会放一些烟花给大家助兴,代表着一年即将过去了,新的一年马上开始,大家要顺顺利利,和和美美的。元宵节还有很多的习俗和传说,以前也会有许多的猜灯谜和逛庙会,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许多的奥秘都等着我们去发现,我们所做的事情应该是期待,并且认真过好当下的每一天,元宵节就要热热闹闹,开开心心的迎接美好的新一年。600字 五年级 叙事
-
元宵节的习俗_元宵节作文元宵节,这是一个好日子!一个热闹的日子!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一个令人陶醉的日子!一个令人欢乐的日子!让我们一起来谈论谈论吧!先来说说元宵节的习俗吧!有哪些呢?有吃元宵、送花灯、猜灯谜、踩高跷、耍龙灯……好多好多好玩的游戏呢。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猜灯谜了!知道为什么吗?因为猜灯谜不仅有趣,还可以培养语言能力呢?你们呢?喜欢哪一个呢?那么,元宵节有哪些诗句呢?欧阳修的元夕、崔液的上元夜、李商隐的诗曰、辛弃疾的 青玉案.元夕 还有李白的……有空一起去欣赏欣赏一下这么多古人写下的这些好诗好词吧!怎么样?你们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喜欢这个热闹的元宵节呀?以上是本站用户作文栏目为您带来的 元宵节的习俗 ,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果你有好的作品,也可以点击下方“我要投稿”把作品发给我们,届时将会让更多的读者欣赏到您的大作!本站用户300字 三年级 叙事
-
家乡的习俗-元宵节(2)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家都沉浸在节日的热闹气氛中。今天是元宵节。和往日热闹的景象不同,小区里空荡荡的。虽然没什么人,但物业还是为了节日的到来在各处挂上了彩色灯带,灯笼。听说西南商贸城举办了灯展,我便决定抓住春节假期的小尾巴,去好好玩一回。我和妈妈坐公交车来到了西南商贸城,在车上我曾有无数种想象想象灯展上的人山人海,想象灯展的热闹喧嚣。可下车我却傻眼了,为什么连个人影都没有?妈妈看穿了我的心思,对我说:“小傻瓜,那么急干吗?灯展在里面呢。”说完还拍了拍我的头,被妈妈看穿了想法的我不好意思地笑了……走进灯展,我们仿佛来到了一个新世界,两旁彩灯如林,浩瀚的灯海让人眼花缭乱。看到这样热闹的场面,我不禁的想到了元宵节的传说:一只神鸟误打误撞的闯到人间,却被猎人射死。玉帝知道后大怒。命令天兵在正月十五那天往人间放火烧死人们。玉帝的女儿不想让百姓受苦,便偷偷地告诉了人们。并且还让他们在正月十五晚上挂灯笼,燃放烟火。天兵看到后以为人间已经起火了,便禀报玉帝。于是,人们把这一天称为“元宵节”。开始逛灯展了,有多彩贵州主题的、有招财进宝的、有军民一家的、有盛世华章主题……其中,我喜欢的是“盛世华章”主题的,它的外形是古代宫殿的组合。宫殿金顶、红门,这古色古香的格调,使人油然而生庄重之感。每层都挂有许多小灯笼,下方台阶重重,台阶旁是一条栩栩如生外大金龙。这条龙体态矫健,龙爪雄劲,似奔腾在云雾波涛之中,仿佛在说:“别动我!不然把你吃掉。”接着是“美丽乡村”主题的,这个花灯的外形是安顺的石板房。这些房子是用大大小小的石块垒起来的,用树木檩椽制成屋架,十分漂亮!这些石板房围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小镇,真是太壮观啦!往后面走各种漂亮的花灯让我目不暇接,有大数据主题的、龙舟的、城堡的、莲花灯的……走着走着,我停在了原地被眼前的花灯惊住了:一座小瀑布旁建着最经典的黔北民居,在瀑布岸边有一座拱形小木桥,岸边还建有一个小水车,房子旁边是一片小树林。我不由称赞,这里真的是一个风景如画、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不知不觉中在灯与火的海洋里,我跟妈妈已经观赏到了深夜。当妈妈拉着我朝家的方向前进时,我却依依不舍的朝着花灯展览会望去,真希望可以再次回到那观赏花灯啊!900字 四年级 散文
-
家乡的习俗-元宵节(10)元宵节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今天是元宵节。和往日热闹的景象不同,小区里空荡荡的。虽然没什么人,但物业还是为了节日的到来在各处挂上了彩色灯带,灯笼。听说西南商贸城举办了灯展,我便决定抓住春节假期的小尾巴,去好好玩一回。我和妈妈坐公交车来到了西南商贸城,在车上我曾有无数种想象想象灯展上的人山人海,想象灯展的热闹喧嚣。可下车我却傻眼了,为什么连个人影都没有?妈妈看穿了我的心思,对我说:“小傻瓜,那么急干吗?灯展在里面呢。”说完还拍了拍我的头,被妈妈看穿了想法的我不好意思地笑了……走进灯展,这里灯火辉煌、喜气洋洋,处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看到这样热闹的场面,我不禁的想到了元宵节的传说:一只神鸟误打误撞的闯到人间,却被猎人射死。玉帝知道后大怒。命令天兵在正月十五那天往人间放火烧死人们。玉帝的女儿不想让百姓受苦,便偷偷地告诉了人们。并且还让他们在正月十五晚上挂灯笼,燃放烟火。天兵看到后以为人间已经起火了,便禀报玉帝。于是,人们把这一天称为“元宵节”。开始逛灯展了,有多彩贵州主题的、有招财进宝的、有军民一家的、有盛世华章主题……其中,我喜欢的是“盛世华章”主题的,它的外形是古代宫殿的组合。檀香木雕刻而成的飞檐上凤凰展翅欲飞,青瓦雕刻而成的浮窗玉石堆砌的墙板,十分漂亮。每层都挂有许多小灯笼,下方台阶重重,台阶旁是一条栩栩如生外大金龙。巨龙皱紧眉头瞪大眼睛,强劲有力的尾巴,让人望而却步,仿佛在说:“别动我!不然把你吃掉。”接着是“美丽乡村”主题的,这个花灯的外形是安顺的石板房。这些房子是由一片一片不规则的薄石板,一块压着一块,错落有致地搭放在椽子上搭起来的,十分漂亮!这些石板房围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小镇,真是太壮观啦!往后面走各种漂亮的花灯让我目不暇接,有大数据主题的、龙舟的、城堡的、莲花灯的……走着走着,我停在了原地被眼前的花灯惊住了:一座小瀑布旁建着最经典的黔北民居,在瀑布岸边有一座拱形小木桥,岸边还建有一个小水车,房子旁边是一片小树林。我不由赞叹,这真的是美不胜收,仿佛人间仙境……不知不觉中在灯与火的海洋里,我跟妈妈已经观赏到了深夜。当妈妈拉着我朝家的方向前进时,我却依依不舍的朝着花灯展览会望去,真希望可以再次回到那观赏花灯啊!900字 五年级 说明文
-
家乡的习俗-元宵节(4)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描绘的正是元宵节的热闹场景。今天是元宵节。和往日热闹的景象不同,小区里空荡荡的。虽然没什么人,但物业还是为了节日的到来在各处挂上了彩色灯带,灯笼。听说西南商贸城举办了灯展,我便决定抓住春节假期的小尾巴,去好好玩一回。我和妈妈坐公交车来到了西南商贸城,在车上我曾有无数种想象想象灯展上的人山人海,想象灯展的热闹喧嚣。可下车我却傻眼了,为什么连个人影都没有?妈妈看穿了我的心思,对我说:“小傻瓜,那么急干吗?灯展在里面呢。”说完还拍了拍我的头,被妈妈看穿了想法的我不好意思地笑了……走进灯展,整个城市笼罩在灯的海洋里,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看到这样热闹的场面,我不禁的想到了元宵节的传说:一只神鸟误打误撞的闯到人间,却被猎人射死。玉帝知道后大怒。命令天兵在正月十五那天往人间放火烧死人们。玉帝的女儿不想让百姓受苦,便偷偷地告诉了人们。并且还让他们在正月十五晚上挂灯笼,燃放烟火。天兵看到后以为人间已经起火了,便禀报玉帝。于是,人们把这一天称为“元宵节”。开始逛灯展了,有多彩贵州主题的、有招财进宝的、有军民一家的、有盛世华章主题……其中,我喜欢的是“盛世华章”主题的,它的外形是古代宫殿的组合。檀香木雕刻而成的飞檐上凤凰展翅欲飞,青瓦雕刻而成的浮窗玉石堆砌的墙板,十分漂亮。每层都挂有许多小灯笼,下方台阶重重,台阶旁是一条栩栩如生外大金龙。这条龙体态矫健,龙爪雄劲,似奔腾在云雾波涛之中,仿佛在说:“别动我!不然把你吃掉。”接着是“美丽乡村”主题的,这个花灯的外形是安顺的石板房。这些房子四角立着汉白玉的柱子,四周的墙壁全是白色石砖雕砌而成,黄金雕成的兰花在白石之间妖艳的绽放!这些石板房围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小镇,真是太壮观啦!往后面走各种漂亮的花灯让我目不暇接,有大数据主题的、龙舟的、城堡的、莲花灯的……走着走着,我停在了原地被眼前的花灯惊住了:一座小瀑布旁建着最经典的黔北民居,在瀑布岸边有一座拱形小木桥,岸边还建有一个小水车,房子旁边是一片小树林。我不由赞叹,这里古朴,自然,清晨,炊烟袅袅,如诗如画,好一派天上人间的景象……不知不觉中在灯与火的海洋里,我跟妈妈已经观赏到了深夜。当妈妈拉着我朝家的方向前进时,我却依依不舍的朝着花灯展览会望去,真希望可以再次回到那观赏花灯啊!900字 四年级 写景
-
2019年生元宵节作文大全-元宵节的由来与习俗高中生元宵节大全元宵节的由来与习俗元宵节起源于西汉王朝。相传汉惠帝死后飞扬跋扈的吕后篡权,任用了大量吕氏亲信,宦官当权。吕后死后,公元前xx年,汉文帝在老忠臣协助下登基,博采众议,在正月十五这天,一举扫除了诸吕残余势力。因古代“夜”与“宵”同义。正月又叫“元月”,为了纪念正月十五这一天,汉文帝就将此日定为“元宵节”。从此,经隋至唐,到唐玄宗李隆基时,为显示大唐兴盛,国泰民安,逐沿用旧俗,每到“元宵节”这天,张灯结彩,欢庆狂欢,“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使这一节日更加兴盛。节日期间,灯月交辉,游人如织,正如唐代诗人张说所描绘的:“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李商隐的诗曰:“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描绘了当时观灯时车水马龙的宏大场面。流传到宋代,在元宵之夜悬灯欢乐的规模更加盛况空前,花灯的装饰造型也更精美,灯节带给人们欢乐,光明。诗人苏东坡有诗云:“灯光家之有,笙歌处之楼”;大词人辛弃疾也曾有词作:“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些诗词描绘了当时元宵佳节满城花灯齐放,通宵达旦,歌舞笙乐的壮观场面。到了清代,据 京都风俗志 记载:清代太平年间每年元宵节都是:“通街委巷,灯光星布珠悬,皎如白昼”,“王孙贵客、士女儿童,倾城出游,谓之逛灯”,由此可见元宵节观灯的热闹场面。到近代,这一习俗代代流传,至今仍经久不衰。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在门前和屋内悬挂彩灯、大红灯笼,全家团圆,围坐一起,观花赏灯吃元宵,象征着“团圆美满,丰收和睦”,同时这一天还标志着是春节欢乐的最后一幕,热热闹闹过完了“元宵节”,才算是真正过完了春节。宋代诗人欧阳修诗曰:“去年元宵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说明在这灯好月明人团圆的喜庆佳节里,亲朋好友相约团聚,早已是民间庆春节的重要习俗。如果在团聚时捧去一把鲜花,携带上一个花篮,让美丽娇艳的鲜花送来一个吉祥幸福的欢乐好运,会给朋友相聚增添无比欢乐的心情,这时应该选用寓意团团美美、如意祥瑞的花材,如火红的火鹤花、满枝悬挂形似红爆竹的炮仗花、鲜艳的孔雀草、象征明媚春天光明的银芽柳、闪烁洁白繁星的满天星等,都会展现出一片祥和安乐的氛围,为亲朋好友送去一年吉祥幸福的祝愿。900字 高中 叙事
-
清流与活源宋代理学家朱熹曾有这样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 光云影共徘徊。间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子讲 的是他的读书体验。拿来一本书,作者观点,思想一目了然,即 所谓的“清如许”。这是作者平时不停地读书、思考探究和“每事问”才有的清爽,朱子称平日积累为“活水”。可见,清流的 产生,源于活水;活水的培养,才有赏心悦目、心旷气爽之清 流。这好像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然而我们许多人至今还搞不 “清爽”。经济要翻身,生活水平要提高,靠的是生产的发展。然而 生产的发展靠什么?有人喊引进.投资,如同曰本经济六十年代翻身一样,也用个十年八年来个经济大飞跃。此言谬矣。引进、投资固然重要,然而这只是一种经济发展的表层,更重要的是人民的素质。引进、投资是无源之死水,固然能潺潺流淌 一时,却不能清流长久。而活水来自提高人民的素质‘关键在 教育。试拿日本经济腾飞来说,从明冶维新开始,教育非常普 遍。就拿《阿信》来说,阿信和其丈夫生活贫困,又有一串家小, 然而令我大为感叹的是,就连这样的人家,孩子们全都能上 学,父母全支持他们上学,这是一种多深厚的积蓄和基础啊!日本虽遭二次大战之灾难,但又奇迹般地创造了“坚实的日本 神话”,行家们说,这是普遍重视教育的结果,教育.这才是活 水,清流之源。再回头看我国.且不说解放前教育低下,今日之中国呢?据一份调查资料表明,我国每年的人均教育经费,不 用说与西方大国和苏联比,竟排在非洲一些干旱国家之后!呜 呼哀哉,这怎不令我痛心疾首,怆然泪下。无有活源之水.哪有 清流潺潺!“读书无用论”死灰复燃。个体户能攒钱,卖茶叶蛋能促.进 市场繁荣.长途贩运能促进中国人经商头脑等等言论冲击着中小学生、大学生、博士生、讲师、教授。亲爱的同胞们。你想 过文明的复兴,经济的繁荣难道靠的是茶叶蛋加馄饨摊吗?你 想过立国之本是什么吗?你想过你的责任吗?国家复兴,靠的 是读书,读书是高科技、高文明的保证.这才是活水!市人大一个热门话题是如何提髙上海人之士气。有物质 奖励的,有学习别省经验的,等等,然而说到点了上、即根本之 源,在于激发起一种责任感,中华民族危机感及奋发斗争的精 神。谈了一些社会改革及一些热门话题,无非是想说,教育, 民众之精神,人民之素质是有源活水.培植和发扬了这几点, 中国大地上不会不出现几条、几十条清流。900字 高二 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