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辱观教育1200字

荣辱观教育

1200字 初三 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荣辱观教育是社会进步永恒的主题。

荣辱观是人们关于光荣与耻辱的一种道德评价标准,是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决定的。不同的荣辱观,是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不同的时代、阶段、政党、社会,有不同的荣辱观。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是把为人民服务、爱国奉献、辛勤劳动看作是最大光荣,反之就视为耻辱。它是凝聚人心的坚强纽带,是实现宏伟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

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诚实守信,知道的就知道,不能假装;周恩来总理一生服务人民,鞠躬尽粹,死而后已;钱学森,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在新中国成立后毅然回到自己的祖国;邱少云,为了大部队的行动,坚守纪律,强忍着烈火烧身直到牺牲……这些鲜明的事例告诉我们,不管是过去、今天,还是将来,荣辱观教育就是教育我们如何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负责,对祖国、人民有贡献的人。反之,八耻类人物将会永远被人民和时代唾弃,踩在脚下。

“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这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珠玑名言。从古到今,中华文明始终都是通过强烈的荣辱意识来维系基本的文化价值。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有什么样的孩子,就有什么未来。教育要从娃娃开始,道德教育也不例外。

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整个社会“言教”,更需要整个社会“身教”。

教师要为人师表。在我们孩子眼里,老师的形象是崇高的,教导是神圣的,老师的话是我们辨是非、分荣辱的标准。在我们孩子眼里,老师就是我们做人的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成为我们模仿的对象,对我们的一生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学校要用富有创造性的鲜活形式,将“八荣八耻”引进课堂,作为我们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父母要为子楷模。父母是我们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的更多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成长。父母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事事处处都在点点滴滴塑造着孩子的心灵。我们对是非美丑善恶的最初判断,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父母,会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人生榜样。相反,那些消极度日、自私自利、愚昧无知的父母,只会给我们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社会是更大的课堂。今天,我们生活在信息变幻的时代、受到各种文化的影响,视野将更为开阔,思想将更为活跃。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无不成为我们做事的参考、做人的参照。在现实的社会中,只有树立鲜明的荣辱观,是非界限清晰,善恶区分明确,我们才能知荣明辱,扬荣抑耻,向善而行,健康成长。

“八荣八耻”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容,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为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我们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一代,肩负着历史赋予我们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神圣使命,我们有责任把握荣辱观教育这一社会进步永恒的主题,不断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逐步把自己塑造成为理想远大、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接班人。

同情

1200字以上 初三 书信

一枚小小的硬币,落进了乞讨者的铁罐子——叮当!声音是那样的清脆响亮,它似乎在向全世界宣告:我多么善良,我的行为多么高尚!

一颗金灿灿的种子潜入了本是荒芜的土壤,它是那样的悄然无声,既使当它带着喜悦钻出地面,欣赏着已经成为土地一部分和自己,也仍然显得如此安详。

如果在命名同情的圣典上,当之无愧的应该是后者——悄然无声的种子,而不是叮当作响的硬币。

同情,人性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人类组合的和谐音响。我曾苦苦地追寻过它的色彩显像,包含着色彩三原色中的两种。没错,肯定没错,请原谅我的自信。难道你没看到,它给被同情者送去的是温暖,为同情者带回的是收获。

同情,是一种美。它不是居高临下的恩赐,不是装模作样的慈悲,而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和谐的连结,同情者与被同情者之间同等的情感流动。请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同情者把自己比作高山,而把被同情者看作低洼,那么高山流水只能在低洼里搁浅,而无法反馈。如果世界上真有上帝,那他一定是最寂寞的。他以救世主的身份恩赐于凡民,却永远不能获得交流。有的人说:“我也想同情和帮助别人,可是,他只朝我看了一眼,一扭头就走了。”我真想告诉那人:去对着镜子照照自己的脸吧,那脸上的表情一定象个骄傲的王子。

亲爱的朋友,请记住我的话:同情的美是流动的美。平等是她的前奏曲。

有人为求名而施予,那潜藏的欲念,使他的礼物不完美。同情不是一种炫耀、一种交换,而是一种与功利全然无关的情感享受。只有达到主客相投,物我两忘,天地间只有一个实际的行动,才能达到善行的顶峰。由此,不禁使我想到那个扔给乞讨者的硬币。在一群围观者中间,施予者叮当得越多越可谓善者,旁人的赞叹声也越频繁。假如他就此而陶醉,陶醉于第三者的捧场,那他只是一个傻瓜,他只是用几个硬币租了一个瞬息即逝的桂冠。他一旦离开这个空间,谁都把他忘得一干二净,在他未到家之前,也许连他自己也忘了曾经戴过这样一顶桂冠。

我曾品味过这样的诗句:

人的朋友是你的有回答的需求

他是你用爱播种

用感谢收获的田地

他是你的饮食

也是你的火炉

国为你饥渴地奔向他

你向他寻求平安

我赞叹这样富有哲理的诗句,感谢它给了我第三个命题的灵感。同情的美是一种完善自我的崇高感,犹如一面镜子。人们常说,人应该有同情心。不能想象,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会没有同情心。因此,把同情心作为人的基本素质去张扬,看来是极其必要的,在与被同情者的关系中,了解自己,发现自己,完善自己,这便是镜子的功能。

今天实际上我不想用自己的文笔来告诉大家同情的美是流动的美。平等是她的前奏曲。

而是想告诉大家做一个有同情心的人。尤其是中学生朋友们。我清楚的记得那是离考试很近的时候,我们正在上晚自习,由于马上考试了所以上的是数学。当数学老师进来时,对一个老奶奶说;‘别捡了,放学再捡吧!’我当时还有些纳闷,可向后一看我惊呆了,不过正当我向后看时,却听到了同学们的笑声(嘲笑的笑声)那笑声是如此的刺耳,我真的接受不了。那是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奶奶,她在吃力的拾起垃圾。可听到的却是我们的笑声,老奶奶怎么了,她是靠自己的劳动来捡垃圾,捡垃圾怎么了,这其实很正常,很好的一件事,真不明白同学们为什么看不起这位老奶奶。

为什么,为什么我的同学连这点同情心都没有,这么看不起捡垃圾的?同学们,朋友们醒醒吧睁开你那朦胧的睡眼吧。同情比人不仅被同情者快乐,你自己也会得到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演讲稿
12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