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我看金庸》900字

我看《我看金庸》

900字 高二 读后感

最近看了王朔写的《我看金庸》。文中大骂金庸小说低级、愚昧,还说谁看谁低调、庸俗。我几乎要掏出手帕来擦唾沫星了。

但在我看来,王朔是用一双被忌妒心驱动的眼珠来看金庸的。

王朔大师开篇便说:“金庸的东西我原来没看过,只知道那是一个住在香港写武侠的浙江人。”好家伙,王大师连看都没看过,就写了近3000字的评论,我真实佩服他的想象力,我看他应该去写科幻小说,这才能充分显示他的天才。就我浅薄的见识来看,要想评论一部书、一个人,或好或坏,都应该仔细研读、考察,找到书中的原文或是个人行为的证据,然后加以评论,才能做到有理有据,否则就可能是凭空捏造。而王大师的文章没有引用金庸作品的丝毫原文,而只是用那“低俗愚昧”的常人读不懂的高调语言,大说特说了一番,也许有人会在懵懵懂懂中相信他的话吧!

再者,王大师在文中从头至尾都说金庸的小说低俗无味,而说自己写的当代文学才有趣味,还是什么“四大支柱”。但我要问: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去读金庸的书,而不去读“当代文学”呢?难道他们都低俗、都不懂得欣赏吗?文人写书不就是为了能让大多数人去读、去欣赏吗?难道像王大师那样,虽然出了许多书,但是很少人读、很少人看,成了书店里的摆设,这才是不低俗不无味吗?邓小平喜欢引用这样一句话:“黑猫,白猫,捉到耗子的就是好猫”,受这句话启发,我也想说:武侠、散文、当代文学,有读者欣赏的才是好书。

就我所知,金庸是国内某名牌大学特聘的高级教授,他的《笑傲江湖》也由中央电视台计划投拍。王大师总不会认为那个大学和中央电视台也低俗吧!

王大师在评金庸低俗的同时,也指出了他心中的趣味,“我们有过自己的趣味,也有四大支柱:新时期文学,摇滚,北京电影学院的几代师生和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十年。”依我看,这些虽然是高尚的,但其中也不乏高高在上的成分。比如,新时期文学也受西方的影响一直在走下坡路,至今缺少像鲁迅、茅盾、老舍、冰心那样的得到广大读者崇拜的作家。再说摇滚,中国的摇滚热已一去不复返。田震(曾经是中国的摇滚天后)改了曲风,唱起了通俗;崔健(中国摇滚的天王)原想东山再起,但也力不从心,和者盖寡吗!

我看《我看金庸》倒也看出了一点道理:就是无论是谁,如果过分的自大,眼中不能容忍别人超过自己,而不是从自身找差距――比如哪位作家看到别人的作品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他们不是去发现别人的作品的优点,而是百般挑剔,甚至连读者都跟着受连累,被怀疑价值观是否有所变化――这样下去是很难有所提高的。

旧梦凋零

900字 高三 议论文

细雨蒙蒙,落叶萧萧。在忽而潮湿忽而干燥的九月里,我的思绪是潮润润的。

始终摆脱不了心头寂寞的愁云,整个季节,都浸在莫名的忧伤中。

踏上落叶斑驳的熟悉的小径,最先映如眼帘的总是无奈与萧条。故乡,渴望与你亲密无间,莫名的感伤,却拉长了我们之间的距离。黯淡忧戚。

故乡,在梦中凋零,模糊。

故乡,忽然又变的无比清晰,真实。

想象着自己犹如空心人,故乡,让我的眼泪如此冰冷.故乡,早以失去了童年时的淳朴;故乡,早已被遗忘在阴暗的角落。

曾经,躺在外婆的怀里,望着无比无比亮的星星幻想;曾经,看过村农劳作归来时无比无比满足的笑容;曾经,有那么多伙伴一起游戏,总有无比无比幸福的童趣。曾经,已随岁月流逝。

当自己不再单纯时,故乡,比想象的还要苍老。

当梦想激起心湖涟漪,当梦想插上远飞的翅膀,故乡,也离自己越来越远。

每次离开故乡,不带走什么,也不留下什么。我不希望也没有勇气对故乡有什么留恋,有什么牵挂。

故乡,没有多少鼓励,来慰藉我远行的步履;故乡,没有多少目光,来送走我仓促的背影;故乡,亦没有多少耐性,来等待我归来的讯息。

置身于异地他乡,说不出是什么滋味。每每躲进低矮的屋檐,多么想报头痛苦;每每误入黄昏深处,窥视生活的忧伤,好象又让我想起了什么。

故乡?是的。然而很快,故乡又让我无助。故乡,清新中透着苦涩,宁静中和着凄凉;故乡人,勤劳中渗着慵懒,知足中浸着感伤。

想到故乡,就想到了家;想到家,就想到了家人。想着,想着,泪,不禁又来了。

父亲,好久没有回家;母亲,依然爱唠叨;姐姐,还是没有来过电话。

面对着不再温馨的家,我只是以局外人的身份,来看着它不断破败。我也曾无数次地从中搅和,然而家人总是比我还要固执。渐渐地,意识到了自己的多余,渐渐地学会了冷漠。

我不想自己有什么抱怨,然而故乡的阴影总是挥之不去。故乡的愚昧,掩埋了五彩缤纷的梦想,抛下一个个故步自封的笑脸;故乡的粗俗,束缚了自由勇敢的翅膀,洒下一片片孤芳自赏的翎羽;故乡的卑贱,注定了贫瘠的土地永远贫瘠,迷惘的目光永远望不到旷野的尽头。这里的生活依然宁静,却不在祥和;这里的人们依然节俭,却不再淳朴;这里的风俗依然多样,却不再浓厚;而这里的方言,表达了更多的抱怨。

落叶飘零,每每见到落叶,总会触痛我的内心,总会莫名地感动,随后便是感伤。

恍惚间,又想起了童年。童年我揪心的痛呵!

岁月的河流,为何如此湍急,那柔弱的水草,如何经受的起这恒久的冲击?

哦,旧梦凋零,零落成泥,又能掩埋什么痕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二
读后感
9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