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的意境
那个秋天,虽然有万丈阳光照射,但是不能驱赶瑟瑟的秋风。树叶‘沙沙’的声音,与蝈蝈的叫声,奏响了秋的暖意。美丽的风景画,动人的音调,精妙的特写,也仿佛比不了这个秋天!
秋天,我喜爱秋天!它有独特的风格,也有不同的幻想,每一次的秋天来到,心中异常的兴奋!我喜欢果实,无可挑剔的表面,和里面精甜诱人的果肉,看着都想流口水。真想‘哇呜’一大口,把这些水果都吃完。
我经常在秋天下写作文,看书,或者戴着耳机漫步在太阳照射的每一寸地方。在秋天里,做每一件事,都会舒服!因为只有在秋天,那个我才是真正的我!
秋天是凉寂的,有点冷,也有点热。有时,像个孩子似的,调皮地跟我玩捉迷藏的游戏!我的性格类似秋天。有时候,自己觉得好冷漠!也觉得好虚伪!
秋天要走了!冬天要来了!我得带上面具了。
啊!好辛苦哦!
第二篇:
不知怎么滴!自己开始喜欢黑色衣服!黑色,一个冷淡的名称。给人的感觉就是冷酷无情!
时而常常幻想:黑色的衣服加上那个黑色的裤子,还有帽子和鞋子搭配起来,一定很酷吧!我做了一个完美的哇塞,好棒哦!(看来偶还是蛮有品味的嘛!)我之所以喜欢黑色,用帽子和鞋子搭配起来是因为穿起来很酷。还有,在别人看来,我是一个不能欺负的人,不然,就要吃苦头了。我比较好强。喜欢挑战,也喜欢写作!还有,我最讨厌别人侮辱我的自尊。所以哩!用衣服的装饰和面具的改造,也许会不同凡响啦!
也许,在以后,我的衣柜里,只有三种颜色,那就是——白、蓝、黑。
盲人女孩
我有一个不知是什么时候养成的习惯,每个星期六都要从一辆我认为路线最长的公交车的起始站坐到终点站,然后再坐回来。而且每一次都要坐在靠窗的位置上。
这一天,我按照惯例坐在靠窗的位置,把窗子开到最大,看窗外的事物。耳机里放着一首动感的歌曲,让我觉得心旷神怡。
公交车开过了几站,我无意间瞥见一个手持盲人杖的女孩缓慢地走上来,盲人杖敲击着地面,发出了很有节奏的声音。
看着这个女孩自己一个人走上车来,后面并没有人。善良的本能驱使我拉过女孩的手让她坐在自己旁边的一个位置上。女孩轻轻拍了拍我的手,对我说:“谢谢您!”我笑了,我伏在女孩的耳边,对女孩说:“我没比你大多少,不用称‘您’。”女孩听后点了点头,我把头扭向窗口,继续听起我的歌来。
过了不大会儿,我忽然感觉有人再推我的胳膊,我把头过去,发现是那个盲女孩。“怎么了?”我摸了摸女孩的胳膊,示意她可以说话了。女孩得到我的回应以后,支支吾吾的说:“大姐姐,你……你可不可以把这个东西塞给我一个?”说着,女孩摸索到了我身前的的耳机线,晃了晃说。
我听后笑了笑,摘下一个耳机塞到盲女孩的耳朵里。耳机里放的是一首摇滚乐曲,女孩刚听到的时候明显哆嗦了一下。我看到女孩的反应,拿出放在兜里的手机把歌曲调成了广播。我一直认为手机中的收音机是一个多余的摆设,却没想到今天居然能派上用场。
盲女孩听着广播,不时传出短暂的笑声。我看了看窗外,忽然想到女孩跟我说她要到达的站点。我拍了拍女孩的胳膊,说:“要下车了。”女孩用手摸索着摘掉了耳机,站起身来对我说:“谢谢你,再见!”
我看着盲女孩,忽然拉着她的手说:“我也是这站下车。”说完,我拉着女孩的手下了车。
我把盲女孩送到她要去的地方,举起她的一只手,把手指稍微弯了弯,向前挥动了两下。然后我放下女孩的手,对女孩说了一声再见,女孩听后大声的说了一句:“再见!”说完,朝着前面使劲地挥着手。
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觉得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因为,我下车的那一站离我家还有两站。
相关推荐
-
意境森林这是一片幽深的森林,阳光从那冒盛的枝叶透过。亮亮漫步在森林的小路上,嗅着泥土的芬芳,他还不时的摘下一朵小花,放在鼻子上闻一闻,小鸟在枝头上纵情的歌唱:这个森林可真是个好地方啊。突然,他的眼前出现了一间小木屋,有谁会在这里造一间小木屋呢?他跑了进去,白雪公主原来在这里啊!亮亮一进去,热情好客的白雪公主就立刻给他泡了一杯龙井茶,白雪公主关心的说:“这里可是意境森林,要小心,这里可有许多大灰狼哦。”亮亮漫不经心的说:“没事儿,我一个大男人还怕什么?”白雪公主说:“那也不行,这样吧,你一直往东走,会看到一座城堡,我的家人在那里,你说出我的名字,他们会招待你的。”亮亮辞别白雪公主,一直往东,果然看到了一座城堡,走进去却发现城堡内人心惶惶,战争即将笼罩了整个城市,人们逃的逃走的走,狼狈不堪。亮亮心中也非常害怕,他向国王说起了白雪公主的名字,国王把他视为贵宾,给了他无数的金银财宝,还有一匹好马,他辞别国王后,独自踏上了回家路。不久他看见了一条可怜的流浪狗,便收养了它。不料狗说话了,它说:“我是上帝,我可以实现你的愿望。”亮亮说:“我要回家。”霎那间,亮亮回到家,见到家人他哇哇地哭了。亮亮慢慢的睁开眼,原来,是一场梦啊!500字 五年级
-
深秋意境岁月匆忙,从“温暖”到“冷酷”,从春季到冬季,每一季都有着它自己独特的魅力。深秋已至,落叶纷纷,飘零而落。然而这个秋天更是有着它美丽的意境。秋风寒冷袭人,秋叶被风呼啸吹落,从远处看,就像星星点点的流星坠落,但坠落的又是那么优雅,仿佛跳着优美的华尔兹。几乎每一棵树都有很多的树叶宝宝离开了树妈妈,它们如一只只枯叶蝶打着旋儿飞舞下来。它们就像天降的秋叶雨,但打在身上一点儿也不痛,它们集体的“温暖一碰”,再加上秋风的“热情拥抱”足以让我们“精神抖擞”了。我总喜欢树叶踩在脚下沙沙的声音,那种声音如进行曲,有节奏,有韵律,让人随之振奋。还记得过去的前几个秋季,秋叶都落尽了,满地都是它们的天地。我缓缓地走在“秋叶路”上,随着沙沙声,我捡起了几片秋叶,它们是那么轻薄,透过秋日难得一见的阳光,我看见了秋叶中细密的细纹。街道上静悄悄的,没有杂乱的汽车鸣笛声,没有喧闹的说话声,只有风和秋叶孤独的演绎着凄美的歌舞,没有人打扰。我多想躺在铺满秋叶的床上,享受着温暖的秋天的午后。那一片片树叶独有特色。有的枯黄发白;有的还显些新绿;有的深棕色……它们形态各异,有的已经开始腐败掉了,有的则还保持着秀美的姿态。秋季的意境,有着它独特的美丽,色彩。这就是独一无二的美丽的深秋意境。45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
诗中的意境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总是拿着一本唐诗书,一字一句地教我读,教我背,当时的我并不能明白这些短句所包含的意义,只知道读着很顺口。妈妈一定是在某一个春天开始教我读诗背诗的,不然我会背的第一首诗怎么会是《春晓》呢?背完后,我问妈妈“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中的“知多少”是不是知道有多少?妈妈摸着我的头,笑笑说:“傻孩子,不是知道有多少,而是不知道花落了多少。”哦,原来如此,我开始觉得“诗的语言”原来是“诗自己的语言”,语言中包含了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意境啊!慢慢地,上学后我接触了越来越多的诗,比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透过这字里行间,我仿佛闻见了桂花的香味,看见月亮出来了,听见了鸟儿飞过小溪的尖叫,“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想一想,多么美啊,万紫千红繁花似锦,可是春天却要归去了,留不住的美丽留下的遗憾!我把这些描述给妈妈听,妈妈说:“这就是诗中的意境展现给你的一幅幅美妙的画啊!”400字 五年级
-
徜徉在意境迷离的字里行间你会为一双流转的明眸而亢奋,你会为一片山影的青睐而欣喜,你会为一杂玫瑰的朝红而痴迷。你是行走于岁月河畔的纤夫,有着自己对生命的诠释。你轻轻地、轻轻地从我们身边走过。是的,你的身姿像青山一样巍峨;你的品性像雷电一样刚直;你的音韵像春天一样明媚;你的面容像母亲一样慈祥。目光从岁月的痕迹中透出,那是你的文采;声音在古老的典籍中流消,那是博大的山河,是朗朗的乾坤。或许你是跨越了千年却依然不朽的荷马,你是宇宙中的那颗永恒升起的太阳,你是经历了无数磨难而再度涅槃的凤凰;或许你是泰戈尔的飞鸟,是伍尔夫的蜗牛,是舒婷的橡树;或许你是以色列的哭墙,是被毁的巴米扬大佛,是两河流域的桑田。但不管你是什么,我肯定你是人类前行的动力,是激活人类生命的甘泉。知道吗?你,已成为人类的一部分,你将浮动的音乐纺织成一道可视的风景,你将几千年的山河浓缩成手中的一根琴弦,你将古老的秦宫汉瓦浑炼成口中的一道小诗,你将时间停留在命人羡慕、令人向往的大唐盛世。你轻轻地,从我们身边走过,轻轻地来去。曾徜徉在那意境迷离的字里行间,陶醉在瑰丽的影视作品中,置身于青山绿水间,这时才知道,原来你就是生活,你就是那看不见、摸不着的生命磁场。美好的回忆和美丽的诺言被定格在一张张冷黄的纸片上,你的名字叫语文。500字 五年级
-
秋,秋,秋秋天的田野路两旁的玉米尖已经泛黄了。每一颗玉米粒都饱满晶莹,朝着太阳的方向。农民们头也不抬的摘着,脸上被割伤的印迹和汗水也抑制不住嘴角上扬的弧度。孩子们坐在田埂上剥玉米秸,咔蹦咬上一口,不管是甜的苦的还是没味的,都一定是最美好的,秋天的味道。小虫从小路上一蹦一蹦地跳过,不时鸣叫几声以示欢愉。风撩起玉米秆的味道,哗啦哗啦的乱窜。秋天,就是这样一个令田野开心的季节吧。秋天的风风是秋天的使者。它满捧着家乡的味道和运河上的水花急匆匆地赶来城市。它总冒冒失失--不是把金黄的秋的信件弄撒一地,就是把田野里家乡的味道丢在某个角落。人们总是对此丝毫不介意--他们会拉拉衣领,裹紧大衣去亲自找回家乡田野的味道。风也总是会不好意思地挠挠脑袋,帮人们将信件堆到一起。耳边,哗哗哗的树叶摇动声中夹杂着几声鸟鸣。秋天的鸟群秋天到了,候鸟们也要准备离开这里,去长江以南挨过漫长的冬天。秋天来了,也象征它们要走了。除了麻雀。这些可爱的小家伙仍旧不愿离去,它们轻快地叫一声,便忽地跳到了枝头张望。有时也会偶尔有几只喜鹊,翘着尾羽急促地叫几声。它们的存在,令秋安了心--等冬天来临,人们就不会无聊了吧。大雁或者是其它的什么候鸟,也会排着队从天空划过去,给人一种惊喜般的心情。这就是我家乡的秋天--有风,有鸟,有田野。我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这些秋天的景象,不要只是驻留在我们的心间吧。500字 五年级 写景
-
意境“什么叫意境”我望那深蓝的天空,面对着南归的雁群自言自语。早晨,搬张椅子,坐在清新的阳台上,旁边是一张古香古色的茶几,捧上一本醉人的小说,品一口好茶,含在口的清香久久未散,那一朵朵茉莉的幽香,沁人心脾,掺拌在冷冷的空气里,万物沉睡在寂静,吸一口模糊的空气,怪有些凉意,这就是意境!午后的夏天,走在绿树成荫的小道上,吸着镇冰的柠檬饮料,太阳射到小道,射进心房,喉管凉冰冰的,却满心温暖,这就是意境!日落时,望这那将面临沉睡的夕阳,小镇被沉浸在金红的世界,观赏着一天这最最美好浪漫的时刻,不禁恍然大悟,这也是意境!当落叶归根的秋天,自个坐在那被金黄的落叶铺满的“地毯”(半坡上),日落更给这眼前的一切锦上添花,这也是意境!人世百态,意境成千上万,我如梦初醒……300字 一年级 记叙文
-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总盼着过节。春节和中秋是家乡最受重视的两个节日。或许是因为那时候生活水平比较低,只有过节时家里才会改善一下生活;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总会搞一些娱乐活动,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两者兼而有之。总之,过节忙的是大人。但大人们忙归忙,每到过节也都有一种心情的放松。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孩子。春节的时候,虽然恰逢农闲,但总感觉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独中秋,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别的想往。后来想起来,似乎是心绪不同使然。内容来自“我的作文网”我喜欢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我想惟有经历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圆圆的月光之下,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实所谓:“每逢佳节备思亲”。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妈妈每年都要亲手给我们做月饼吃。妈妈做的月饼外观象大饼,很厚实,新鲜的面,新鲜的馅。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烙出来的,上面都有用农家的大碗所刻画出来的月的图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馅,也很特别,主料是红塘,里面放些芝麻、清红丝,果仁、葡萄干什么的。新做出的月饼,蒸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轻人情有独钟。你看,新端上来的月饼,热气腾腾,一股清香味道儿扑面而来,真令人垂涎欲滴!多少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市场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各种瓜果一应俱全,但是我还是喜欢吃妈妈做的月饼。月饼的花纹虽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花纹总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匀,那么好看。所以一赶上中秋过节回家,总要吃上两大块儿,觉得好香、好甜……。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因为从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水平变迁。你看,农家餐桌上,除家禽肉类,传统的蔬菜等食品外,越来越多的餐桌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肉类、蔬菜、海鲜。“无酒不成筵席”,喜庆的日子,中国人总要饮一点酒。过去,多是二锅头等高度白酒,现在人头马、茅台等国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这些都预示着祖国经济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红火。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蓝图上的规划和设想,而是逐渐成为千家万户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真。900字 四年级 记叙文
-
意境中秋春节的时候,虽然恰逢农闲,但总感觉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独中秋,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别的想往。后来想起来,似乎是心绪不同使然。我喜欢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我想惟有经历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圆圆的月光之下,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实所谓:“每逢佳节备思亲”。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妈妈每年都要亲手给我们做月饼吃。妈妈做的月饼外观象大饼,很厚实,新鲜的面,新鲜的馅。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烙出来的,上面都有用农家的大碗所刻画出来的月的图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馅,也很特别,主料是红塘,里面放些芝麻、清红丝,果仁、葡萄干什么的。新做出的月饼,蒸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轻人情有独钟。你看,新端上来的月饼,热气腾腾,一股清香味道儿扑面而来,真令人垂涎欲滴!多少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市场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各种瓜果一应俱全,但是我还是喜欢吃妈妈做的月饼。月饼的花纹虽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花纹总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匀,那么好看。所以一赶上中秋过节回家,总要吃上两大块儿,觉得好香、好甜……。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因为从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水平变迁。你看,农家餐桌上,除家禽肉类,传统的蔬菜等食品外,越来越多的餐桌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肉类、蔬菜、海鲜。“无酒不成筵席”,喜庆的日子,中国人总要饮一点酒。过去,多是二锅头等高度白酒,现在人头马、茅台等国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这些都预示着祖国经济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红火。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蓝图上的规划和设想,而是逐渐成为千家万户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真。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收获。我愿意在这种意境中感受亲人的关爱,品味生活的哲理,体会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中秋节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更祈望我的亲人愈加健康、我的家乡愈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起期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或许,这就是我中秋情结的真谛。红星路小学六年级:付志斌900字 六年级 叙事
-
夜的意境时光境迁,春去冬来!记得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冬天的夜晚宛如大海的潮汐,它会随着时间规律的变化而逐渐地消散。冬夜的寒冷让人们早已沉睡,外面的一切也仿佛都已凝固。当寒风呼啸般地吹过街空,似乎有一些冷寂;当雪花轻盈般地洒落在满空,似乎有一些凄凉;当流星飞跃地划过了星空,似乎有一些暗淡;当云层缓慢般地飘过了天空,似乎有一些朦胧。冬夜的城市宛如空城般地柳啼花怨,心在这种意境下难免会触动起一丝曾经眷恋的回忆。它!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也可能是愉快的,也可能是伤感的,最终不会像青春那样似水流年。就犹如枝叶虽然早已散落,树枝依然为它们屹立着;鱼儿虽然早已沉眠,河水依然为它们流动着;花朵虽然早已凋谢去,花梗依然为它们守候着。如果在冬夜的城市中能让心去深刻地感受这种意境,那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冬夜的寒风宛如巨浪般地咆哮如雷,当它突然袭来之时,感受到是一阵透骨奇寒。深夜的寒风总喜欢用那冷艳的风姿去肆虐着周围的一切,它猛烈地吹响着冷清的地面,吹打着沉积的灰尘,吹动着凋零的树枝,吹舞着流动的气息,吹卷着弥漫的云雾。难道它真的那么地无情?不,寒风只是在默默无闻地尽着自己的义务,因为它营造了最真实的冬夜气息。如果能用心去感悟寒风的这种奥妙,那将体会到的是一种它最具有独特的魅力!冬夜的雪花宛如柳絮般地漫天飞舞,当它柔和般地飘来时,感受到是一种晶莹剔透。深夜的雪花凝结了河塘,沉眠了鱼儿;凝固了残枝,沉眠了树根;凝冻了土壤,沉眠了大地。虽然感受到的是一种天寒地冻,但是它非常优美。当雪花随空轻柔般地飘落在身旁的那一刻,周围的气息会散发出一股清淡的芳香味,心仿佛沉醉在了奇幻般的梦境内,那简直就是让人难以离舍的一种意境。雪花不像寒风那样刻意地埋藏着自己,它喜欢用那高傲而又优雅的风姿舞动着周围的一切,或许这又是一种魅力的体现!冬夜虽然是凄寒的,但你是否能真正地感触到它另外那种与众不同的意境呢?当融入其中时,你就会恍然发觉——这就是冬夜的自然之美!800字 初二 记叙文
-
意境与境界境界、意境辨——王国维“境界”说探微文章来源:云南艺术学院学报文章作者:黄永健发布时间:2006-09-09一王国维在1908年发表的六十四则《人间词话》中,只有第四十二则没有用其“众里寻他千百度”才“拈出”的“境界”二字,而用了“意境”二字,原文是:古今词人格调之高者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也[1](P360)其它六十三则一律用“境”、“境界”。如“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他所说的“境”也即“境界”,可视作王国维诗学和美学本体论的标记。对于“境界”二字,王国维是频为自得的,他说:“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到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这实际上是王国维的诗学宣言。学贯中西,博通古今且已具有亲身创作实践经验的王国维,从数以千百计的中国诗学批评术语中独“拈”出“境界”二字,难道是没有来头的吗?且看一则考证[2](P112)。1905年,王国维讨论学问事业的三种境界,在其《文学小言十七则》之五中写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历三种之阶级:“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同叔《蝶恋花》)此第一阶级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阳永叔《蝶恋花》)此第二阶级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应作“蓦然回首”),那人正(应作“却”)在,灯火阑珊时。”(辛幼安)《青玉案》此第三阶级也。未有不阅第一、第二阶级而能遽跻第三阶级也。文学亦然,此有文学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莫大之修养也。在《人间词话》的第二十六则,这则文学小言的结尾被改为:“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这里权用“阶级”二字,还没有沾上“境”或“境界”二字。一九零七年,《人间词乙稿序》: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滤已,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原夫文学之所以有意境者,以其能观也。《人间词乙稿序》作者署名樊志厚,但经王国维的学生赵万里考定,此序为王国维所作(见赵万里编《王国维先生年谱》),此论目前已被学术界公认[3](P322)。但王国维或将“意境”联用,或将“意”与“境”对用,界说无定,仍在“众里”寻觅。终于,到《人间词话》(一九零八年),这才呼之欲出,开卷第一则便是: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自此,在《人间词话》中一概用“境”或“境界”二字,并以“境界”作为诗(词)美学的最高统摄点,连接提出“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优美”与“宏壮”,“隔”与“不隔”等词美学范畴。在《人间词话末刊稿》里也一律用“境”与“境界”说词。如:言气质,言格律,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格律、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三者随之也。(末刊稿十三)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末刊十二)[1](P369-383)。而在一九一二年,王国维著成《宋元戏曲考》,在评品元曲文学时,他又用“意境”二字。其文章(指元曲文学)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泌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古之诗词佳者,无不如是,元曲亦然。由于王国维在短短的数年时间(从《文学小言》的1905年到《宋元戏曲考》的1912年),时而采用“众里寻他千百度”才“拈”出的“境界”二字来建构其诗(词)美学的理论框架,时而又采用“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意境”二字来给自己的《人间词》作序,或用:“意境”二字来评品元曲,所以历来“境界”说和“意境”说之考辨成为研究静安诗学美学思想的焦点之一。绝大多数学者认为,王国维的“境界”说,其实等同于“意境”说。如:“意境”或曰“境界”,二者王国维都用,无本质差别[4](P152);“意境”和“境界”两者的意思都是一样的,“境界”是意和境的统一共名[5](P103)“作文时遣词用字变化有致,跌岩多姿,文章才不致呆板。静安写的不是科学性报告文学,故境、意境、境界等交替而用,怎知道些诠释者辨了又辨辨个不清”[6](P106)。但也有学者认为王国维用“境界”二字是别有深意的,代表人物为朱光潜和叶嘉莹。朱光潜说“严沧浪所说的(兴趣),王渔洋所说的(神韵),袁简斋所说的性灵,都只能得其片面。王静安标举“境界”二字似较概括,这里就采用它”[7](P114),叶嘉莹从佛学“六根”所具备的“六识”之功能所达至之“境界”(多见佛经翻译),及其纯精神指向的特征出发,推说“《人间词话》中所标举的‘境界’,其含义应该乃是说凡作者能把自己所感知之‘境界’,在作品中作鲜明真切的表现,使读者也得到同样鲜明真切之感受者,如此才是‘有境界’”[8](P221-220)。此外,他还认为自古以来“境”和“境界”二词引申衍变成多种含义,“既足以概括一切作品的各种内容,又可同时成为衡量各种不同作品之艺术成就的基本准则”[8](P220)。朱光潜和叶嘉莹对王氏为何竟不采用“意境”二字来建构其诗词美学框架,以及王氏笔下的“意境”和“境界”究竟有何区别,未加评说。和上述两派观点不同,也有人认为王国维前后不一,他改变或发展了“境界”说,持“改变”说的周振甫在其《人间词话初探》一文中,拿《人间词话》第三则的“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以我观物”、“以物观物”和《人间词乙稿序》里所谓“意与境浑”、“以境胜”、“以意胜”以及“观我”、“观物”的前后标准不一,提法不一,推断:王国维修改了他的境界说,至于王国维如何修改了他的境界说,周振甫未能寻根究源,只从侧面也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某些论点和叔本华唯心主义美学观的不尽一致,来说明王国维意欲修改其“境界”说的原因,如不再提“以物观物”、“不必阅世”等等,这种浮光掠影的评说最难令人信服。近年来,有致力于研究王国维的青年学者夏中义,在其所著《世纪初的苦魂》中认为,王国维发展了“境界”说从而提出“意境”说。他认为:“意境”之“意”等于“境界”之“内美”,则“境”就可作景物或景物造型解[9](P38-42)。这样“意境”就不仅能涵盖言情之作,也可网罗写景之作了。“与‘境界’的纯精神高度这一内涵相比,‘意境’的内涵显然多了一份诗性气质,这就难免使‘意境’的外延有所收缩,这就是说,有‘意境’者必须有‘境界’,但有‘境界’未必是‘意境’”。夏中义的判断首先经不住时间上的推敲。(注意:王国维在《人间词乙稿序》中用‘意境’二字是在1907年,而经王自己删定的《人间词话》发表于1908年),虽然《宋元戏曲考》(1912年)中王国维又重用“意境”二字,但彼时“意境”二字的涵义,仍有别于夏氏所理解的“意境”,此点下文另行讨论。其次,王国维“将类似精彩”的“意境”思想,尽数删去,而不是作为正文列入《人间词话》定稿,此点,也令持“发展”说的夏氏频感失望,而只能推测:王国维对“意境”论太珍爱,有意另述之,而舍不得让所有珍藏在《词话》中一挥而尽[9](P39)。关于王国维诗词美学思想上的“境界”说和“意境”说或曰“境界”和“意境”的考辨,应以朱光潜、叶嘉莹二人频得王氏之心曲,惜乎未将“境界”和“意境”放在一起细味深究,似只入其门津而未得堂奥。本文以为要弄通弄懂王国维“境界”说诗词美学思想的实质,揭开近一个世纪来众说纷纭的迷雾,只能从王氏《人间词话》等文本出发,联系他的唯美主义的悲观主义的美学观和他自己的创作尝试———《人间词话》、《静安诗稿》,深思慎断,方可溯流讨源,曲尽其妙,还王氏“境界”说以本来面目。二《人间词话》第三则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弧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我有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而在《人间词乙稿序》里则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滤已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原夫文学之所以有意境者,以其能观也。出于观我者,意余于境;而出于观物者,境多于意,然非物无以观我,而观我之时,又自有我在。故二者常互相错综,能有所偏重,而不能偏废也。文学之工与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深浅而已。周振甫发现了王国维“境界”和“意境”的不同提法,并指出两处所立范畴的难以绾合:一、这里提“意境”而不提“境界”,“境界”是一个完整的概念,“意境”是“意”与“境”的结合。二、这里把作品分为三种:意境浑,境胜,意胜;境界说里只讲造境、写境,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写真景物、真感情,境界有大小(《人间词话》二、三、六、八),没有分成三种的。三、这里分观我观物,境_________界说里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两个都是观物;据此,周氏推断:王国维修改了他的境界说[2](P112)。周氏提出三点非常重要,本文以为考察王国维在1908年发表他的《人间词话》为什么要用“境界”二字代替他在1907年所写的《人间词乙稿序》里的“意境”二字,正应该从这儿着手。三王国维对自己的词作自视很高,他推李后主为古今词界第一大家,又引尼采“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认为“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俨有释迦、基督旦荷人类罪恶之意。”(《人间词话》十八),同时觉得他自己的词作可以直追太白、后主,正中而比肩“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纳兰容若,那么他的词作和这些古今第一流大家的词作有什么共同之处呢?细究之下,我们可以发现那就是所谓:“以通古今而观之”的诗人之眼[1](P380),看待这个世界,以心印物,以意照境,其“心”其“意”须上升到人类共同的“生命意识”、“宇宙意识”也即是叔本华所说的人类的“内在本性”,也即“人的理念”的高度,要通过“感慨深”、“境界大”的诗境把人类的本相———人类共同的悲哀真切的表现出来,具体一点说,所谓“人类之感情”,也就是那个“罪恶的生活意志、欲望所必然引起的“人生长恨”以及作为这种长恨之插曲的短暂的快乐”[10](P16)。在王国维看来,词家真正达到这种无我(超越“小我”已达到人类之“大我”)之境的,上举数人而已。他举出自己的《甲稿》《浣溪沙》之“天末同云”,《蝶恋花》之“昨夜梦中”,《乙稿》《蝶恋花》之“百尺朱楼”等阕,认为皆“意境两忘,物我一体:高蹈乎八荒之表,而抗心乎千秋之间”。(《人间词乙稿序》)。佛雏在《论人间词与叔本华美学》一文中,指出王国维《人间词》中,有“人间”一词的词句有三十八处,并于“梦”(二十八处)相对待,相依存,他说:“《人间词》之所以命名“人间”,就在:这是一个只似风前絮的人间,是无数“精卫”充塞其中的人间,是“浑如梦”而须努力挣一个“遽然觉”的人间。整部《人间词》成了一曲“人间”的悲歌,一曲“梦”的悲歌!”“这里有清末危亡现实的折光,有传统的壮烈厌世思想的回响,而更多的则是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之深深的浸然:由盲目的意志本体推而至于整个悲剧的人生。《人间词》主旋律盖在于此。”[11](P131)所以,王国维自称其《人间词》“真能以意境胜”,其“意”和中国传统诗论中的“意”有所不同,“吾国古人诗词含政治与伦理之意味者多,而含哲学之意者少,此亦中西诗不同之一点———。王静安以欧西哲理溶入诗词,得良好之成绩,不愧为新诗试验开一康庄。”[12](P110)王国维以叔本华尼采的悲观主义哲理入词,取得的成绩如何呢?不妨看看他的得意之作《浣溪沙》:天末同云暗四垂,失行弧雁逆风飞,江湖寥落尔安归?陌上金丸看落羽,闺中素手试调醯,今朝欢宴胜平时。这阕词中,词人以超越具体历史时空的诗人目光,将人类共同的悲剧性命运融铸在“弧雁”的形象里,弧雁失群,逆风而行,而命运不测,灾祸深重,被弹丸击中变为少男少女闺中筵席的佳馔,词人置弧雁于“天、云、风”的大背景中,暗示着“生命的时空”,复又以“暗、弧、逆、寥落”等意态萧飒的意象衬以“金丸、素手、欢宴”等亮丽欢愉的意象,越发显示出天网恢恢悲剧气氛的深沉。有人评论“这首词的沉重、痛苦和悲哀都深深地打上了垂死的腐朽的封建贵族阶级的烙印。”[2](P360)此论肤浅,根据周策纵先生的考证,《人间词》定稿于1905至1909年,此时清室未亡,作者的绝大部分词作实鲜伤时之作,所悲悯者要为普通之人生。[13](P14)周策纵先生的观点,确实道出了王氏在其《人间词》里所要追求之境界,但要说《人间词》里的所表现出的悲观情调和悲悯情怀和王国维身处的封建末世景象毫不相干,恐也不符合实际,如果我们将王国维《人间词》中诸如“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采桑子?高城鼓动》);“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浣溪沙?山寺微茫》等词句,看作是他由“伤时”也即所谓“身世之戚”(《人间词话》十八)而进一步上升至“忧生”、“忧世”的宗教情怀的高度,则似乎更能说得通。从《人间词话》面世以来的反响看,他是不是真的像王氏自称的那样“意与境浑”,达到了一等境界,而可以比肩太白后主等第一流词家,似未可肯定。但从他的立意和取境看,他确实突出地体现了王国维的词美学追求,即:旦荷人类罪恶之意,将对普通人生的悲悯情怀,“从时间和空间中执著一微点而加以永恒化和普通化”。以期“在无数心灵中继续复现,虽复现不落于陈腐”。[14](P114)。四明白了王国维在《人间词乙稿序》里所谓“意与境浑”的古今第一流诗词中的“意”的真实指向,再回过头来看上述曾引起歧解的两则词话,问题就豁然明朗了。在《人间词乙稿序》里,王氏不提“境界”,而提“意境”。我们不妨先看他的“意境”说的架构,因为他写成于王国维删定《人间词话》之前。在“意境”说里,王氏将文学作品分三种级别,第一流的作品“意与境浑”如他所谓:“太白、后主、正中”等人诗词。其次“以境胜”,所谓“以境胜”也即“出生观物者,境多于意”相当于“境界”说里的以物观物的“无我之境”,而这种“无我之境”并非真的“无我”,因为“然非物无以见我”,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此等诗境中,我虽然被大自然客体化,好象隐退到物象的背后,但不是没有我的情致在,我的情致还要通过“物”———南山、东篱、悠然、寒波、白鸟、澹澹等显露出来,所以说“境多于意”,而“意”是存在的,不过比较隐约罢了。容易引起误解的是在“无我之境”中,王国维说“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这好象与“意与境浑”的意思一样,其实不然,因王氏“意与境浑”的“意”乃指向叔本华所谓的“人类的理念”也即是人类悲剧性的生存意志,或曰“生命的本相”,而过着隐居生活的陶渊明和彼时正急着回家的元好问[15](P75)的诗句显然在“立意”上还没有达到此境界,所以,他们(陶、元)也皆不得入于“太白、后主、正中”等“意与境浑”的第一流大家之列。而所谓“以意胜”即“出与观我者,意余于境”,我之感情、意绪较之景物更其显露,也即“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此等诗境中,因客观景物已带上强烈的主观色彩,故一遇而知有我在,即“观我之时,又自有我在”。但这时诗人所抒发之感情都与世俗的身世感和俗世生活的关怀有关系,故与静中之自然所达至的恬淡的沉思默念,在精神层面上要低一个档次,离体悟到了并真切地表现了“生命的本相”、“人生的大悲苦”的诗词境界更其遥远!那么,这种古今中外的诗人中罕有达至的“意与境浑”的诗词境界,到底是“有我之境”呢,还是“无我之境”呢?答曰:它既是“有我之境”又是“无我之境”,因为根据王氏《人间词乙稿序》的“意境说”,没有“无我”的诗境,而关键是看其中的“我”融入诗境时,是否通过更加模糊、更加隐约、更加渺小的“我”而凸现出更加悲悯、更加恒久、更加沉痛的“意”,如果诗境中由于最模糊、最隐约、最渺小的我的存在而凸现出了最悲悯的、最恒久的、最沉痛的人类的共同“理念”———人类悲剧性情感。那么,这就是“意与境浑”———有境界!王国维“众里寻他千百度”,他终于“拈出”境界二字,作为其诗词美学本体论的标识,并将其作为批评论、创作论和欣赏论的准绳,在本体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上,构建他的诗词学美学思想。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未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1](P360)。应该看到,王国维在《人间词乙稿序》里所提出的“意境”说是对中国传统诗论中“意境”理论的突破,中国传统诗学中的“意境”理论发展到王夫之和况周颐,还停留在“情”与“景”诗之二原质的关系的讨论中,王夫之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融,荣悴之迎,互藏其宅”(《姜斋诗话》)。况周颐说:“词境以深静为至———善言情者,但写景而情在其中,此等境界,为北宋词人往往有之。”(《惠风词话》)这和王国维的“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意余于境”、“境多于意”都是一脉相承的,但他们(王、况)说诗论词,将“意境”和“风格”、“声律”、“技巧”并举,而不以“意境”作为其诗论词论的根本标准,更没有在“意境”的精神层面上向人类的“大我”境界拔高,而多止于情感的层面,而王国维提出的“意与境浑”的具有“终极意义”、“生命意识”、“宇宙意识”的诗境,更没有出现在他们(王、况)的诗学批判的视野之内。王国维上承中国传统诗学渊源,即浸润于西方尼采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思想日久,博学精思,又有丰富的创作体验,当他发现他有足够的理论支持和逻辑力量来建够他的新的诗词美学理论体系时,他舍“意境”二字不用,而采用“境界”二字主要原因是:在王国维的“意境”说中,存在着基本的二原质:“意”与“境”,他们极易被人等同于中国传统意境理论中的“情”与“景”,而实际上,王国维的“意境”说中的“意”已超越了传统意境理论中的“情”,此点上文已作论述。可以说,王国维“意境”说突破前人的地方正在他的“意境”说中的立意,也就是缪钺所指出的以西方哲理入诗而开一康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王国维看中了“境界”二字。我们知道,“境界”一词自从被借用翻译佛经,其语义已从“领域”、“边界”转而指人的意识(“六根”所对应的“六识”)所能达到的高度,它变成了一个专指人的精神向度和意识领域的名词,王国维正是看中“境界”一词专指人的精神向度的语言特性,从而借用它来建构“境界说”。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王国维“境界说”与中国传统诗学理论中的“意境”说完全是两回事。王国维没有先创立“境界说”,而后又改变了它。王国维没有先创立“境界说”,而后又发展了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众里寻他千百度”才拈出“境界”二字,是因为在他已发展了中国传统诗论中的“意境”思想的前提下,不用“境界”二字,实在不好找出更合适的术语来建构其诗词美学的本体论,他是用“境界”二字最后统摄了经由他而已经发展了的“意境”说。当然,叶嘉莹提出“境界”一词的词源上受佛学影响,而具有“吾人之感受性”[8](P221-220)的特点,诚为王氏舍“意境”而取“境界”二字立说的主要原由。由于王国维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意境”理论,最后又统摄于他的《人间词话》的“境界”说,所以,在本质上,王国维的“境界”说和他的“意境”说是一致的,但无论王国维的“境界说”还是“意境说”都不同于中国传统诗论中的“意境”理论。这样,我们回到本文开头《人间词话》里唯一一次用了“意境”的一则词话,就不至于茫然不可索解了。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于与第一流作者也。此则盛赞白石格调之高,也即表现手法之高超[16](P8),这儿的“意境”既不是“意余于境”之境,也不是“境多于意”之境,而是“意与境浑”之最高词境,即“真切地表现了人类的内在本性,生命意义的万古同悲情怀”。即使姜白石写景状物手法高超非凡:“终不能与第一流作者也”如“太白、后主、正中”等,这几个屈指可数的第一流作者,他们的作品皆已臻至“意与境浑”的最高境界,作品立意指向生命的大悲苦,因而超越他们所处的时空,而具永恒的意义,姜白石词的立意尚没达到如此高度,故“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也”。此则因有最后一点点明,那么用“意境”和“境界”都不致引起误解。另据周锡山考证,此则词话原手稿为: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落第二手,其志清峻则有之,其旨遥深则未也[1](P360)。对照王国维的手稿和删定稿,王氏的意思就更加显豁了,他所谓的“终落第二手”,也就是不能与第一流作者相比,原因也是“其旨”还没有遥深到“意与境浑”的最高境界,在王国维看来,这是姜白石作为词家的一件憾事。同样,我们回头检讨王氏在1902年的《宋元戏曲考》中的话:其文章(指元曲文学)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叙事则如其口出,古之诗词佳者,无不如是,元曲亦然。元曲属说唱文学,“曲系自然化,词则雅化”“自然化”和“雅化”是词与曲之间在质性表现方式上的总的划界之一[2](P390)。元曲贴近口语,又多有实叙其事的故事或情节成分,这样就很难像“雅化”的纯抒情性的诗词,宜于抒发诗人悲天悯人的生命情怀,揭示人生的那些个本相,所以这儿用“意境”,即偏向于“意余于境”或“境多于意”的诗境。也既是说元曲中,那些抒情真切感人,写景鲜明形象,叙述逼真的曲作差可比拟于王氏“意境”说中的第二第三种境界,而“意与境浑”的大制作恐少至又少。所以,此则最后说“古之诗词佳者,无不如是,元曲亦然”,而没有说“古之诗词绝佳者,无不如是”。(作者单位深圳大学文学院)参考文献[1]周锡山.王国维文学美学论著集[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7.[2]姚柯夫.人间词话及评论汇编[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3]干春松、孟彦弘.王国维学术经典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4]聂振斌.王国维美学思想[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5]陈元晖.论王国维[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6]黄维梁.中国诗学纵横论[M].台北:洪范书店发行,1986.[7]朱光潜.朱光潜选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8]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9]夏中义.世纪初的苦魂[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10]佛雏.人间词话广人间词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11]佛雏.王国维诗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2]缪钺.王静安与叔本华[M].上海:上海古迹出版社,1982.[13]周策纵.论王国维人间词[M].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6.[14]朱光潜.朱光潜选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15]施义对.人间词话译注[M].南宁市: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16]施义对.人间词话译注[M].南宁市: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1200字以上 叙事
-
我的伙伴――秋秋我的伙伴――秋秋我有一个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她叫林欣秋,大家都管她叫秋秋。秋秋长得很秀气。她的皮肤白白的,就是到了夏天也不会晒黑。她的头发很长,每天都分成两边扎辫子,活像《美少女战士》中的“月野兔”。秋秋的眼睛水汪汪的,高高的鼻梁,还有那白里透红的脸蛋,小巧的嘴巴,让人看了都觉得眼前一亮。秋秋是一个爱帮助人的小姑娘。记得十岁那年,我和秋秋一同去游泳池游泳。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我们看见了一个老奶奶想过马路却没人扶她,秋秋马上对我说:“都都,,我们去帮帮那位老奶奶吧!”我说:“还是不去吧,蕊儿还在游泳馆等我们呢,如果迟到了……”还没等我说完,秋秋便拉着我到了老奶奶面前,扶起老奶奶,让我也扶一把,把老奶奶送到了马路对面。我对秋秋快玩笑说:“什么时候当上了学雷锋小组组长了,变得这么乐于助人?”秋秋得意地笑了笑,说:“不只帮助老奶奶,帮助其他人也是好的。这样,不仅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你说是吧?”秋秋不仅乐于助人,还非常孝顺父母。记得七岁那年,我去他家玩儿。我去的时候,她父母还没有回家。过了一会儿,“叮咚”“叮咚”,清脆的门铃声打断了我俩的笑声。秋秋马上去开门,他的父母一进门,秋秋便跑去拿拖鞋;等他的父母坐下了,秋秋有去给妈妈倒茶、给爸爸拿报纸。他的父母看到了,欣慰地笑了。秋秋不仅是我的好伙伴,也是我的榜样,我要向她学习。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实验小学六年级一班王宣懿500字 六年级 写人
-
秋秋天到了,秋高气爽,大雁南归。秋天是美好的,秋天是迷人的。秋天,花儿都凋谢了唯有菊花还在争奇斗艳。它开得热烈奔放,红的如火如荼,粉的清淡高雅,黄的金光闪闪,还有紫的、白的,使人百看不厌,爱不释手。秋天,树叶黄了,蝴蝶般飞舞着,飘落着,它经历了冬的孕育,春的萌发,夏的茁壮,此时,已到了生命的顶峰,它满足了。它欢笑着,翩翩地从树枝上飘落下来,把生命与泥土融为一体,又开始孕育来年的嫩叶儿……一夜之间,稻子好象都换上了节日的盛装,黄得耀眼。稻浪一层挨着一层,放眼望去,竟然茫茫没有边际。凉爽的秋风,一阵接着一阵,金黄的稻浪一浪高过一浪,使人不禁想起“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诗句。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好似人们忙碌的身影,春的播种,夏的耕耘,收获的季节终于到了。冬虽纯洁而过于寒冷;春虽明艳而过于妖娆;夏虽奔放而过于炎热;只有秋的美是理智的、金黄的、充实的,秋天带给人们收获的喜悦,并给人以希望。我爱秋天!我赞美秋天!点评:语言平滑晓畅,刻画细致,描写生动;句意含蓄委婉,暗含深意读毕如酒后余香,不绝于口。景物描写传神逼真,遣词造句贴切得体,景随情生,情景交融,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恰似一幅生动传情的写生画。文章语言清新活泼,描写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篇幅短小精悍,值得一读。500字 四年级 写景
-
秋今夜,我在痴痴的等;等待山谷的回音,等待梦中的影子,等待落日的晚霞和伊人。梦碎忆无缘,葬秋芳华祭。岁月的流河,为何不可停下?只请你给我一秒停驻的时刻,给我一秒回眸的机会;你没有停下,我只好苦苦的等。秋葬无梦亦难逢,思念时年别亦难。秋风落叶的季节,悄悄而去的不仅仅是刮落一地零散的孤叶也带着生命的灵魂悄然归土。秋天红叶霜满天,谁不爱秋?红叶如梦,藏着春天的生命稚嫩,蕴着夏天的炽热,终于带着四季的梦秋落一地。谁言红叶无情?他痴情于“四姐妹”,四季如歌的“四姐妹”……听窗外秋雨声声,闻路边花香淡淡,看门前落叶飘飘,尝秋后果实甜美滋味;马路上铁路中,列车载着游子四处求学;路茫茫,红叶相思……秋,收获也充满伤感离别的季节。君知否,去年今日此门中,景、人是否如依旧?去年今日别离去,又是一年梦里花落人无依。君记否,孤藤树寂寞梧桐诉哀情?梧桐枝上乌鸦掠,千年古墓谁长眠?爱深秋如致,却被脆弱的情感伤的满目是非;痴深秋柔情,却被秋雨缠绵扰的催泪而下;念深秋似梦,却被无边际的梦击碎的再也不敢奢“梦”;恋深秋一场,却被多变的情感不再渴盼恋情的美好。秋,如何留住易流逝的你呢?想你爱你留不住你,让我如何面对你的柔情似水?500字 初二
-
秋缠绵悱恻的春,热情似火的夏,娴熟稳重的秋,冷酷无情的冬,这四季之中,我惟爱秋。因为秋是独特的,掺杂在夏与冬之间的她拥有着夏的热,冬的冷酷两相结合铸造了她娴熟稳重的性格。我喜欢秋,不仅仅是因为她的性格,还有她的美丽。秋的美丽与春的美丽中带有着一丝青涩不同,秋更倾向于一种成熟的美。所以,与美丽青涩的春相比成熟美丽的秋更胜一筹。人们都说“春天,花开的季节”但我却并不认同。因为秋天也有很多花,如菊花,桂花,油菜花……比起花朵,秋天更盛产水果。树上,石榴姐姐已经换上了艳丽的红裙子。带有一丝成熟韵味的她像是在效仿秋。橘子也蹆下了青色衣裳,换上了黄色的西装。现在的他就像一个成功的男士。稻子也换上了金色的的西装弯下腰来像是在邀请着秋共舞。大家就像追星似的模仿着秋。让自己变得更成熟。秋一挥手召来了风爷爷。与稻子在秋风中共舞周围的油菜花也受到感染,在秋风中舞动。这一动便将追求者蜜蜂,蝴蝶也招来了。大家都在秋风中欢乐地舞动。这快乐的一幕即将消费,不知道为什么,秋天总是过得很快很快……瞧,秋天就要走了,大家并没有不舍,相约来年秋天再见。大树叹了口气,树上的叶子刷刷地落下,隐隐约约像是看见了秋穿着一袭红裙在落叶中舞蹈这一幕很美很美……500字 初一
-
秋秋风萧瑟,树叶枯黄,果实渐渐成熟,我们也迎来了新的学期。秋姑娘正在不知不觉中降临人间。秋风“嗖~嗖~”地从我脸上刮过。天上飘来几片大大小小的树叶,金黄金黄的,在秋风中旋转,跳跃,……像一双双灵动的眼睛,一颗颗明亮的星星,还眨呀眨的。树叶像谢幕了的演员,从天空,不,从属于它们的舞台下去了。这早已不是平凡的落叶,而是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它令我痴迷,令我陶醉,令我遐想。一片,两片,三片……过了许久,屋顶上,大地上,河流上,都被树叶覆盖了。秋风冷嗖嗖的,但树叶们用尽了最后一丝生机,做了一件金黄的衣服,给万物铺上了。可是,又有谁会记得它的付出?我不禁为树叶感到惋惜。田野里,大树上,都丰收了。橘子,苹果,梨子……都赶趟儿似的,从树上钻了出来。沉沉的果实,将直直的树枝压弯了。橘子像黄灯笼,苹果像红灯笼,挂在树上,喜洋洋的。红红的高粱,黄黄的水稻。都像迎接秋姑娘的绅士,弯下了腰,欢迎秋姑娘的到来。农民伯伯的嘴角洋溢着浓浓的笑意。秋姑娘是心中的天使。因为有她,农民伯伯的汗水才没有白流;因为有她,农民伯伯的生活才得以持续。树叶的表演,植物的果实,农民伯伯的笑容,合起来成为了美丽的秋天。“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500字 初一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