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花上的吉祥鸟1200字以上

格桑花上的吉祥鸟

1200字以上 高三 记叙文

今年放暑假,爸爸说,他要带我去青海,做一次特有意义的旅行。原来爸爸和他的八位朋友,在四年前开始一起资助了一所班玛藏文慈善学校的六十多名贫困小朋友,今年爸爸和朋友相约,要去看望这些让他们牵肠挂肚的孩子们。

七月十七日,我们经过整整两天一夜的奔波,终于来到这所青海班玛藏文慈善学校。

当我们还未跨入校门时,学校藏族小朋友们早已在校门口,敲着鼓、挥动着哈达欢迎我们。第一次受到如此隆重、热烈的欢迎,顿时把我路途的疲倦和困顿一扫而光。我兴奋、紧张,有点不知所措。我紧紧地拉住爸爸的手,心才踏实了点。

藏族小朋友为我们准备的文艺表演开始了。他们用青藏高原上美妙无比的天籁之音,唱起了《跑马溜溜的山上》,跳起欢乐畅快的“锅庄舞”。文艺表演的最后一首歌曲叫《感恩的心》,小朋友唱着:“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花开花落,我依然会珍惜。”我发现爸爸紧握我的手抽了回去,他正在轻轻地拭去眼角的泪花。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爸爸流泪呢!也许是这些孩子,小小年纪就失去父母成了孤儿,如一颗小小尘土般那样无助脆弱;也许是这些孩子,虽然小小年纪命运坎坷,却“有勇气做我自己”不认输的坚强;也许是这些孩子,小小年纪就懂得“感谢命运,感谢有你”的感恩之心,让爸爸感动而流泪。其实,我也被深深地感动了,他们是带着无比的真诚而唱,他们是想把一颗感恩的心融化到那些优美的手语动作中去的呀!

文艺演出后的那个夜晚更是让我难以忘怀。演出一结束,七位小朋友一下子围到我们面前,我迫不及待地拿出准备好的礼物,分送给他们。他们接过礼物,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我一下子有了闪电般的愉悦。正当我陶醉在欢乐之中时,七位小朋友却魔幻般地掏出了洁白的哈达,跳着蹦着围到我们的脖子上,口中还不断地喊着:“扎西德勒!扎西德勒!”吉祥的祝福声回荡在高远的夜空中。不知什么时候,七位小朋友又从衣兜里掏出一筒筒藏香,塞在我们手中,还轻轻地对爸爸耳语:“爸爸,这是我们自己动手制成的藏香,点上它可辟邪去灾,带来幸福吉祥!”

正在这时,一个肤色黝黑、有着一双聪慧明亮眼睛的小朋友,双手递上了两幅装帧精美的“唐卡”画卷(“唐卡”是藏传佛教的画像)。爸爸事后告诉我,这个男孩叫索朗,因为缺少营养,所以看起来身材瘦小,但已经有十六岁了。因父母早亡,家中贫困,错过了上学机会,他十四岁才到学校上学。他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进校后,他一边努力学习文化,一边学画唐卡。他很有天赋,又十分刻苦学习,他几乎不放弃任何可以利用的时间,他饭吃得比别人快,觉睡得比别人少,把挤出来的时间都用来临摹唐卡精品。通过两年的学习,他已经成为学校里画唐卡的高手。当索朗把两幅唐卡“智慧之神”和“力量之神”在我面前打开时,我惊呆了!这精美传神的唐卡竟出自这个只学过两年唐卡的小哥哥之手。我羡慕他的绘画天赋,更敬佩他非凡的毅力。当我还没有回过神来的时候,索朗哥哥又动情地念起给爸爸的信:“爸爸你来看我们,真的太高兴!明年请一定还要再来,不然我们会哭的……”信上还画了一朵美丽的格桑花,每片花瓣上,都写上了美好的祝愿,格桑花上还画了一只英气十足的吉祥鸟。索朗说:“我就是这只吉祥鸟,祝爸爸一家幸福吉祥!”我看着听着,感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我们紧紧地抱在一起,不想分离!

天上夜空繁星闪烁,明亮,清澈。一闪一闪的星辰,她在见证一个来自美丽的西子湖畔的江南女孩,在青藏高原之东、巴颜喀拉山脉之下的班玛县拥有了一群聪慧、坚韧和善良的兄弟姐妹们,见证着她与班玛的兄弟姐妹们永远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格雅致生

1200字以上 初三 散文

中国的雅,是古代文化阶层最高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习性,儒雅的谈吐言行,清雅的世俗观念,风雅的诗文韵味,这就是对中国从古代源流下来的生活方式的最好诠释。

一个座落有致的小院,一间风清明月的亭台,一池荷红萼绿的碧水,一方凉爽流逸的石桌。中国式的雅生活里从不缺乏这些精致的小景林园,大到群苑宅落,小至卧居书房,无处不体现着中国人对优美意境的追求和对自然和谐的统一。

小院里梅兰奇香,松竹幽翠,池水假山错落,垂柳徜徉。亭台嵌在池水之滨,俯身看一看碧波池水,荷叶间锦鲤穿梭,交聚游欢。亭台朱红墙柱,琉璃砖瓦,清风徐来,铜铃唱响,韵意悠长。苍古的高树下寻一方石桌,坐看日起日落,凝望云舒云倦。

在卧榻中挂一帐青纱,悠然围桌而坐,焚一柱熏香,在香炉中氲氲弥漫。香料是雅居之中必不可少之物,沉香檀艾,再加上一些温然的药材,那香味不单提神醒脑,还能健补虚乏,久闻弥香,身心俱而清朗。在那香味熏陶之中,不知多少文人大豪诗意盎然,千古名篇,唯此书撰。

说到诗意,便就还要提到酒了,雅文化里的酒,不是交际场里的互敬干杯,而是随性而饮。青梅煮酒,微微一温,抬手轻晃酒杯,对着明月洁光,悠然呷尝。酒到微微有了醉意即可,挥手一抹漫天嫣红,就着卧榻酣然入睡。在这微微的醉意里,便有了李白的斗酒诗百篇,有了欧阳修的醉翁亭中叙。

酒能让人飘飘欲仙,茶却让人清醒神朗。紫砂一壶水,侵润茗叶中,水间热气袅然,伴随清风送爽,四溢便飘散出淡淡清香。轻斟一碗碧绿琼浆,放于唇间慢慢品尝,那抹茶香韵味顺着齿间流荡,润进肺腑,滋进心脏。玉露得用泉水慢泡,方才能出逸久弥香,如同人生一般,慢慢品味方知世事冷暖。

这样的生活清净,清淡,却不孤单。闲来与人下一盘棋,在黑白之间对弈来去。黑与白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这个思想便是阴阳,阴为万物滋济,阳乃万物生长,阴阳相互调和便有了世间万物。这个哲学思想被古人很好的融入进了日常生活里,结合韬略智慧形成对弈。一方石桌,二人围桌而坐,你来我往,送子贴提。古有南柯在山中观其仙人对弈,一局临终,已是多少春秋,棋局对古人的魅力可见一斑。

在桌案上展一卷宣纸,提笔飞舞,在泼墨浓香中,绘手丹青,临帖摹碑。览一卷诗书,文稿中遨游字意优美,史书里畅想盛世华章。诗书笔墨是雅文化里最不可少的,绘画一湖山水,涂染一株花色,描素一乘灵物;书写一方汉字,叙往一段锦句,咏赋一首诗词。博览古今书篇,翻阅浩瀚文献,引章顿句,著书作传,让这世间美好均留于纸上,皆遁放心里。

清晨的阳光照进亭台小谢,起手轻轻一抚琴弦,和着晨曦初日,妙奏一曲悠扬梵音。古琴声色沉浓,玉萧轻快悠扬,二者合而托出,尽演角徵宫商。琴萧丝竹之声不但可以陶冶情性,更能会友知良,伯牙一曲《高山流水》后毁琴断弦,只因世间已无知音为伴;嵇康一曲《广陵散》奏尽,仙乐从此终成绝响。

雅生活不是孤芳自赏,也需要伙伴,刘禹锡在其《陋室铭》中便说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知己二三,对影而坐,举杯同饮,共吟高歌。雅生活中的友伴,自然也是对这种生活方式持之以恒的人群,一起饮酒作乐,谈诗论词,弄曲作画。要是到了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那又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了。

古时中国在这样的雅生活里讲究的是两个字,“淡”和“慢”。这与之现代生活所要求的高效快捷是格格不入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才能使身心自在,感悟自然中的天人合一。淡是心态,慢是形态,在淡慢之中才能体会酒微入醉的沉意,体会香氲薰绕的怡人,体会茶香清洌的甘醇,体会围对弈趣的闲适,体会书画笔墨的韵法,体会琴瑟悠扬的梦絮。只有慢下来,才能体会世间烟云飘渺,门前流水从容,才能明白人生在世的意义。

人生在世的意义便是一种平凡清淡的简单。这样的生活或许对于现代的我们太过于遥远,但是我们仍可追寻把握。金钱权利虽不如浮云,但也不必拼力追攀;穷不至饥寒,富不过安稳;每天有事情可以做,但却不必奔波;有固定的休息,可以支撑广泛的爱好;身体偶有小病,然也硬朗健康;才华虽登不了台面,但也能及附风雅;梦想虽不能实现,但依旧茁壮成长。正是这种半成半就,也无成无就的状态,才使得现实生活与梦想生活之间的距离趋向到平衡这一个点上。

这一个点揭示了《易经》尊天循地的自然理念,诠释了不偏不倚,中正致和的《中庸》之道。这样的雅居文化贯穿了中国古代的一切,它包含了儒家的格物致知,修身养性;包含了道家的道法自然,清静无为;包含了佛家的禅机揭韵,万妙法门。

芸芸众生中,这样的生活方式更加包含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做事风格。这种中国式的高雅生活,无处不阐释着顺其自然,张秉人性的态度,是中国人敬天知命,养生修性的最好表现。这种带出世而未出世的状态正是中国人最健全的生活理念,因为它让世人在这种返璞归真的生活里悠然体现着清雅、风韵、禅趣、淡泊、宁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记叙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