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封建”
在现代人的话语体系中,最为滥用的一个词汇,莫过于“封建”了。
往大里说,有所谓“封建主义”、“封建社会”、“反封建”之类。往小里说,有所谓“封建迷信”、“封建思想”、“你这个人太封建”之类。无怪乎美国的汉学宗师费正
JohnK.Fairbank十分感叹地说,在中国,“封建”是一个骂人的词汇,但是它的含义却很混乱。
1980年代学术界曾经兴起过一场大讨论――“中国封建社会为什么长期延续?”现在看来,显得很滑稽,仿佛堂吉柯德在和风车作战,一大群人围在一起慷慨激昂地争论一个“伪命题”。
我这样说,实在是出于一种感慨,感慨于人们对“封建”的误解。
“封建”一词,出于西周。周朝建立后,为了稳定新征服的地区,实行大规模的“封建”。所谓“封建”,就是“封邦建国”、“封建亲戚”。当时一共“封建”了71个诸侯国,其中多数是周王室的同姓(姬姓)诸侯,所以说:“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用同姓诸侯构筑一道屏障,来扞卫周天子的中央权威。
“封邦建国”既是巩固和扩大周朝统治的手段,又是贵族内部权力和财产再分配的方式。既然“封建”是权力和财产的再分配,它必须符合显示等级差别的“礼”的规范,周天子的“封建”诸侯,有一套隆重的“策命礼”,以显示天子(周王)与诸侯的联系。在太庙举行的策命礼仪,首先由天子(周王)向诸侯授予“册封”文书,然后由主管国土和人民的大臣向诸侯“授土”、“授民”,意味着把一方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民“封”给了诸侯,周天子通过诸侯对那些地区实行间接的统治。
在诸侯国内部,还要进一步“封建”。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建”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再把土地和人民“封建”给卿、大夫,叫做“立家”。经过层层的“封建”,形成了金字塔形状的“封建”体制:处在底层的是庶民,在庶民之上的是下级贵族“士”,“士”的上面是“卿、大夫”,“卿、大夫”上面是诸侯,位于金字塔顶层的就是周天子。
这就是所谓“封建”的本意。
欧洲中世纪也有类似的情况,英文叫做“Feudarsystem”或“Feudalism”。近代日本学者在翻译时,借用周朝的“封建”一词,把它译作“封建制度”、“封建主义”。
如果认真加以比较,与欧洲的Feudalism时代相似的,是周朝建立以后的四、五个世纪。秦始皇废除“封建”制度,建立“郡县”制度以后,很难说仍然是“封建”时代。因为已经没有了诸侯国,代之以直属于中央的郡、县两级行政区划。郡的首长是由中央政府任命的郡守(正职)、郡尉(副职,分管军事),另外还配备郡监(监郡御史)。郡级行政区划之下,设立若干县,长官是中央政府任命的县令或县长,县下面由若干乡、亭、里。这是一种先秦时代没有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与欧洲的Feudalism时代截然不同。但是,以往许多学者竟然把从秦朝到满清的这种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叫做“封建社会”,御史就产生了“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似是而非的问题。
唐朝的柳宗元写了一篇有名的文章《封建论》,他认为秦以前有“封建”制度并非圣人的意思,而是时势造成的;秦始皇废除“封建”制度建立“郡县”制度,也是时势造成的;郡县制优于封建制,后世企图恢复封建制,是逆潮流而动。
现代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论述“国体”时,区分为三个时代:(一)部落时代;(二)封建时代;(三)郡县时代。他认为,秦以后由封建时代进入郡县时代,此后虽然出现过“封建的四次”,但都以失败告终。第一次是项羽的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结果自取灭亡。第二次是刘邦的封建,结果同姓诸侯王成为独立王国,晁错建议汉景帝“削藩”,吴王刘濞打出“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旗号,发动吴楚七国之乱。叛乱平定以后,那些王国的“封建”色彩大为削弱。第三次是西晋的封建司马氏宗室为诸侯王,导致八王之乱,随之而来的是西晋的瓦解。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的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不仅有封地,而且有军权,建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准备“削藩”,却招来了燕王朱棣的武装叛乱。朱棣上台后也不能容忍“封建”,继续“削藩”,使得藩王不再成为一种割据势力。所以吕思勉说:“封建实至第四次而终”。这种立论,显然是从“封建”的本意出发的。
现代历史学家把秦朝至满清的二千年笼统的叫做“封建社会”,把“封建”的本意异化了。最为奇怪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钦定”的战国封建说,偏偏把“封邦建国”、“封建亲戚”的周朝说成是“奴隶社会”,而把已经废除“封建”建立“郡县”的秦朝以后漫长时期说成是“封建社会”。看来,此说是沿用了欧洲的Feudalism概念,却把这个概念的内涵抛弃了,似乎是在强调这是中国特色的封建主义。好在现在历史学界已经对此提出了异议。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秦朝以后不叫“封建”时代,那么叫什么呢?历史学界正在探讨,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白寿彝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把这一时期叫做“中古”时期。黄仁宇则把这一时期叫做帝国时期,秦汉为第一帝国时期,唐宋为第二帝国时期,明清为第三帝国时期。也有人把这一时期叫做“传统社会”。尽管这些叫法可能还不够理想,还不能够为所有的人们接受,但是总比把秦以前的“封建”与秦以后的所谓“封建”混为一谈,要好得多。最近,《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上有人发表了长篇论文来辨析“封建主义”,印证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来澄清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封建主义”的种种误解,确实值得学术界认真反思。
明白了这一点,那么人们日常话语中的“封建迷信”、“你这个人太封建”之类说法,就显得滑稽可笑了。难道大家都很迷信“封邦建国”吗?难道大家都喜欢“封建亲戚”吗?在下真的希望今后的文章、言论中,不要再滥用“封建”这个词汇。不知列位看官意下如何?
说“染”
北宋诗人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经过清水的洗涤,显得纯净却不妖媚,它是高洁之物,廉洁清白。莲花的形象亭亭玉立,纯洁美丽,白的淡雅素净,红的艳而不俗,粉的娇而不媚。它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玫瑰的艳丽多彩,没有月季的婀娜多姿。但是,莲花冰清玉洁的情操却始终感动着我们。
“要出污泥而不染,才算是真正的洁净。”这是一位哲学家所说的话。所有洁净和美丽的事物,都是值得珍惜的。可是,要得到这样的洁净和美丽,只有一条路:从肮脏的淤泥中破土而出,却丝毫不染一点儿淤泥,不沾染一点儿污秽。这是多么清白高尚,自洁自爱的品质呀!
西晋思想家博玄说过这样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是:靠近朱砂的变红,靠近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说明与人呆久了,就会沾染上他的行为和品质。
可是,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却推翻了这条理论,莲花经历重重污垢涤荡却仍如清水芙蓉一般,依旧保持本心,洁身自爱,纤尘不染,坚贞不渝。
比如鲁迅先生,他出生在一个封建地主家庭,那些地主总会欺压百姓,而鲁迅先生却丝毫没有沾染他们残暴的品质。他小时候就非常同情劳动人民,成年后,他以笔为武器,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丑陋。可见,近墨者未必黑。
再比如刘备之子刘禅,被世人称为“扶不起的刘阿斗”。他身边有诸葛亮,并依靠朝臣,从小到大受到他们谆谆的教诲和潜移默化的熏陶,但他仍没有受到一点点的感化,依然昏庸无能,奢侈无度,“乐不思蜀”,导致蜀国灭亡。刘禅待在这么多贤德之士身边,却丝毫没有沾染上这些贤德之士的美德。近朱者赤吗?由此看来,近朱者也未必赤。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是君子,出于污秽却不污秽,长于淤泥却如此美丽。在黑暗的社会中,许多人像莲一样散发着清香,含蓄深沉,光明磊落,自洁自爱,亭亭玉立,不沾染人世间的丑恶。莲虽然身处污泥,却依然冰清玉洁。这种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敬佩。
相关推荐
-
你说,我说,他说佛曰: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玻。——锲子今年央视春晚已拉下帷幕,不负众望,央视春晚再次成为除夕实时搜索第一,各种评论扑面而来。尽管冯小刚总导演已经在第一个开场短片《春晚是什么》中进行了自黑,但这并不代表接踵而来的多样吐槽的消亡。吐槽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今年语言类节目较去年缩水近一半,目前只剩下四个小品和一个相声,网友称语言类节目太少,看得不过瘾。有网友吐槽“什么春晚,歌舞升平,是要开演唱会的节奏啊,冯导这是唱的哪出啊?太失望了!!!”更有网友大呼“从头到尾都是尿点。”。另一方面,部分国人对央视春晚邀请外国人当红影星李敏镐、苏菲玛索在本国春晚唱外语歌曲深感反感,认为这是对本国传统习俗的亵渎、对本国人民能力的怀疑。值得一提的是,冯小刚导演无论导演得如何,那场景布置的还是相当不错的。整个会场上空被大红灯笼覆盖着,一股浓浓的年味儿顿时显露无疑。至于歌舞节目虽然多,但并非是一名不钱,老歌新歌的PK,时尚元素的混搭,不得不说,还是让这个春晚处于祥和热闹氛围中。诚然,李敏镐、苏菲玛索这两位重量级人物的登场,确实给予了一定的震撼,但从其他角度思考,这,是否又可以认为是外国与我国文化交融的一种表现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无疑体现得淋漓尽致。生活就是如此,像一个舞台,而每个人,都是舞台上那个翩翩起舞的人儿,无论表演得如何,总会有人高兴,有人猜忌,有人伤心,不同的人对同种事物总有不同的看法,这便是常人口中的“仁者见仁谓之仁,智者见智谓之智”吧。一个圆,你说是那挂在天空上明晃晃的太阳,我说是那夜晚洒向人间清冷光辉的满月,他说是那顽童手中握着的香喷喷的酥油饼……尽管答案不尽相同,可毫无错误可言,因为,这就是“路”,千千万万条通向罗马的大路。听,春姑娘的脚步已然响起!你说,春天来了!我说,冬天走了!他说,这是一季的结束,更是一季的开始!朋友,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带着你的满满信心,在充满坎坷与众说纷纭的未来中,扬帆起航、披荆斩浪吧!点评:反复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强调作者的观点,论据充足。比喻生动、形象、贴切,本体与喻体形神相似,文章的趣味性与说服力都大大增强了。文章杂而不乱,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900字 高三 议论文
-
你说,我说,他说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缤纷的花草,遍处青山绿野,遍处鸟语花香;可是,这一切,不久后,还会像这样美好吗?你说:不会。现在工厂那么多,出门就有可能“隐天蔽日,不见曦月”,茫茫“雾天”,成为“健康与环境的杀手”,一点也不错。“飞沙走石,尘埃滚滚”,一出门便要把自己“包装”成“粽子”,什么时候才能改变呢?他说:可能还会这样美好吧。随着每一个公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有关部门的逐渐保护,一切还是有可能会变好的;而我想说:我想念一出门便是扑鼻而来的空气清香的味道;还有,那清澈的泉水潺潺向前流淌,顿时神清气爽,沁入心脾……可我说,真的会一直这样吗?夜里的星空,看上去仿佛那样明亮,天亮了,却又不常是如此。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喜欢一个人抬头望着天空,觉得夜晚的星辰是一种很美好的东西;黎明来临后,又一个人望望天空,似乎又没有昨晚的夜那样美了。空气中弥漫着不怎么清新的气息,让我不禁感叹:往日那个怡人心境的环境去哪了?曾几何时,散步在湖畔,你看着湖水,说,你喜欢碧水蓝天的景色。他笑了笑,说:哪还有什么碧水蓝天啊?我听了,心里被深深触动了;于是,我说:如果有关部门不重视,公民还不提高环保意识的话,恐怕,还会是这个样子,甚至,不止如此,可能会更糟。因为,环境的好坏决定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的质量;它不仅仅只靠一个人,而需要我们大家来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生命行星”地球,宇宙中,独一无二;仅此一处,别无分处。她在太空中绽放独特的光芒,每时每刻,她都让光彩在宇宙中开放着。你说,外太空中,宇航员在那里工作;他说,他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而我想说,其实那只是表面,地球实际上是一个伤痕累累的“病人”,此刻,她正在呻吟着;她“伤”在臭氧层,“伤”在江湖,“伤”在森林……她已“伤”得太多,太多了。这些,都可以集中概括为“环境受伤”,再不留意的话,就真的难以恢复了。难道,真的要人类生存危机到来时再保护环境吗?我想说,不,保护环境,保护家园,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我们的祖国也同样面临着环境的挑战,对此:你说,西北荒漠化,需要保护;他说,“鸟类天地”鄱阳湖,需要保护;而我想说,不仅仅只是这些,每一个地方,每一处角落,都需要保护环境。云南滇池被列入重点治理对象,是因为水体污染;云南石屏异龙湖现在正在实行湿地保护,是因为曾经因持续干旱,几乎消失,离我们远去,也因为需要保护环境……我们的家只有一个,所以更要学会珍惜。今天,我在这里,一字一句都是在写着我的心。因为,我也是这个大家中的一员。你说,保护环境应从个人做起;他说,保护环境,有了环保意识,更要行动起来;而我说,我们的家园,只有一个,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奉献一小点,成就一片大蓝天,创造一片绿草地。来吧,让我们共同积极行动起来,我相信,我们的家园,明天会更美好。1200字 高三
-
你说,我说,他说你说,他说,不过旁人之眼观物,无关痛痒;我说之言,有时难免口不由心。唯有内心的声音,才是引领自己一路前行的手杖。——题记M年6月6日 星期二 小雨六月的南京格外炎热,即使是下雨天也不例外。窗外蝉鸣阵阵,让人听了没来由的心烦。小桥扭开风扇,送出来的都是一股股的热风。随手翻了翻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心绪烦乱的一点都读不下去,随手扔在一边。她躺到床上,头枕着胳膊,回想着白天在办公室里与班主任的谈话。明天就要上考场了,你准备的怎么样了?还好吧,只是我不是很有信心。小桥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办公桌上的一棵盆景。沉下心来,不要太过紧张。以你的水平,考上一本不是什么难事。老师很亲切的拍了拍她的肩膀。小桥低下头,不明意味的笑了笑,听见最后一句,不由得咬了咬下唇。本来天就热,她涨红了脸,活像只煮熟了的虾仁。老师还在自顾自的唠叨,“你这孩子就是性格太拗,老师理解你的想法。可是你太缺乏社会经验,不知道现在的形势……”小桥原本已经咬住的下唇又紧了紧,捏的紧紧的手心里全部都是汗,“老师我知道了,谢谢你的建议,我会认真考虑的。”说完便逃也似的离开了老师的办公室。老师还在一边说得口干舌燥。“你这孩子,我知道你想上ⅩⅩ大学,可那是二本呐?怎么比得过ⅩⅩ、ⅩⅩ这些一本呢?你还太年轻,不懂得社会的残酷。现在的就业形势是越来越严峻……咦,人呢?”“唉……”小桥长长地叹了口气。也许是因为天热吧,她的脸蛋通红通红的。其实类似的谈话已经不知进行过多少次了。小桥也知道老师是为了她好,可是有时也难免会恶意地想,老师这样苦口婆心的劝说,也有对学校的考虑吧?更何况,ⅩⅩ大的ⅩⅩ专业,一直是自己心中的理想,虽然……那只是一所二本院校,录取分数线也要低于几所位于一本边缘上的学校……哎呀,烦死了,先睡觉吧。小桥一把抻过被子,拉过来盖到头顶,不一会就做起了香甜的梦。在梦中,她拿到了那所她心仪已久的大学的通知书,开心的笑着……窗外,雷雨阵阵。屋内,杂乱的书桌上摊着一本《飞鸟集》。我听见回声,来自山谷和心间以寂寞的镰刀收割空旷的灵魂不断地重复决绝,又重复幸福终有绿洲摇曳在沙漠我相信自己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败,妖冶如火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乐此不疲……M年6月9日 星期五 晴终于考完了。小桥却完全没有靠后应有的轻松,虽然只过了3天,天气却好像更热了,这几天一直都是艳阳当头。刚刚走出考场,便遇见了同班的一个女同学。小桥,你考的怎么样?还好吧,你呢?我……还好吧,不过肯定比不上你,只能考个二本了。二本又怎样?还不是一样上?小桥想起了自己在上考场之前的晚上做的那个梦,忍不住说到。小桥,你可不知道,一开始我也以为现在的二本和一本也差不到哪去。可是去年我姑家的哥哥毕业了,他就是二本,到企业去应聘时人家听说他是二本,第二轮就被刷下来了。真后悔自己当初没好好学……小桥心里“咯噔”一下,勉强笑笑,说,其实我觉得上那些不太好的一本还不如上个好点的二本。女同学说,小桥你真傻,放着好好的一本不上,琢磨上什么二本,这不是傻吗?小桥愣愣的站着没说话。哎呀,我姑给我打电话了,我得先走了。女同学扭着纤细的腰肢袅袅婷婷的走了。临走前,仿佛看出小桥的顾虑,女同学拍了拍小桥的肩膀,别傻了,我这想上一本还上不了呢!M年6月15日 星期四 阴今天终于准备投档了,小桥工工整整地在申请表上填好了自己的信息,她终于明白了自己应该怎样选择。将申请表上交后,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一种轻松感。从高考结束到现在,她终于真正的放松了。只是不知怎的,最近的几天天气一直都是阴沉沉的,她心里又有点发怯……(M+10)年x月y日 星期一 晴“郦小桥女士,请谈一谈你这些年来成功的经验。”一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行走谈吐之间还流露出些许稚气,一本正经的提问。舞台上,一身职业正装的小桥望着台下几百双透着热切与渴望的眼睛和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仿佛又看见了10年前的自己。“你说,他说,不过旁人之眼观物,无关痛痒;我说之言,有时难免口不由心。唯有内心的声音,才是引领自己一路前行的手杖。”台下的年轻人们有些迷惑不解,有些低头沉思,还有些恍然大悟……1200字以上 高三 记叙文
-
你说,我说你现在说我无理取闹了。开始宁愿出去打牌,也不愿意花很长很长的时间给我煮汤了。你埋怨我啰嗦了。我生气了,你也不那么紧张了。你想,我是不是逃不出你的手心了?那一天,我们坐在透明玻璃窗边吃饭。你在抽烟。我说,我讨厌烟味,后来你紧张兮兮的掐灭了烟,信誓旦旦的说一定戒。那时候我们还不曾在一起。可是后来,你从年尾戒到第二年的年中,都没有戒掉。因为我们在一起了。有时候我想,是不是跟你在一起了,所以你懒惰了?不勤奋了?不上进了?有时候我想,是不是我太苛刻了,其实你还是个孩子。有时候我想,是不是我也变的不温柔体贴了?所以活该有那么多争吵。其实我每天都在反省自己。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只蝴蝶。翩翩起舞还美丽。我努力想要飞出囚禁我的玻璃瓶。可是到头来,心底总有声音提醒自己:你以为自己真是一只蝴蝶?文艺,特二。我就是这样。你不是老早就知道了?这样的我?任性,撒娇,无理,霸道,野蛮。可是我善良啊。我真的善良啊。我不虚伪,我只是挢揉造作。可是我直率啊。我不对你拐弯抹角,不喜欢的就是不喜欢。你不喜欢这样的我。你心情好的时候,宠我像蜜一样。你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哄自己像个孩子一样。你说我敏感。若不是喜欢,谁愿意花那么多时间,那么多精力,那么多心情,还有那么多自尊去喋喋不休,去歇斯底里,去死皮赖脸只为了一个男人?还一而再再而三的在别人面前失礼、失态、甚至失心疯?若做的小心翼翼若不情投意合若不能坚持到底若不能说到做到至少别给我希望600字 高三 散文
-
该说就说冯小刚在《一九四二》发布会上面对诸多记者关干“为什么要用如此直接的方式揭当年的痛处”的提问,淡淡地回了一句:“没什么值得掩饰的。”的确如此,痛了,就直接说出来,让人们看到痛处,如此才能去治疗,否则一直捂着伤口,不为他人所知,着实让人赞许你的坚强勇敢,却也使得伤口溃烂,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从此留下难以抚平的伤痕。季羡林便是一位不撞饰自己苦痛的人。回忆当年文革被批斗时在《生棚杂忆》中写道:“这次的批斗颇合我不满意,没有戴高帽,没有坐”喷气式“……只有半个小时的教育。”季老用如此通透的态度轻描激写了文革所受的屈辱与折辱,纵然写得幽默风趣,但仍能使我们窥得当年的黑暗。季老知道豁达而不郁结。相比之下,傅雷上吊,老舍跳湖,顾圣婴自杀……也许就因在痛苦中沉默,最终踏上了不归路,他们的逝去让中国一度为之叹息,如果他们能够将痛苦宣泄出来也许他们的人生就是另一番天地了。人生在世,往往会经历种种的痛,国家、民族也难免如此,民族的痛就更不该掩饰了。正如索尔仁尼琴所言:“如果一个国家拥有了一个讲真话的作家,那么他们就拥有了两个政府。”事实正是如此,当年索尔仁尼琴因《古拉格群岛》这本真实揭露了俄国黑暗社会的著作而被削去国籍、流放到国外。这就显出了当年俄国的心虚。然而即便作家被赶出国门,《古拉格群岛》也从未停止过出版。忧国之痛同样弥漫着中国作家的心,郁达夫写《沉沦》中国青年身在东瀛,在与日本侍女的交往中,竟然吟起了典雅的对于故国的愁思:“一饭千金图报易,五噫几辈出关难。茫茫烟水回头望,也为神州泪暗弹。”亡国之危,弱国民众的心灵压抑,激起了郁达夫深沉的悲怆。两位作家肩负重任,他们痛苦的血脉,流淌在自己作品的字里行间,充满着痛苦和激愤的情感。痛了,就要直接说出来,只有说出来才能引起重视,才能得到治疗,日本拒不承认侵华事实,这不仅仅是我们的耻辱更是他们的悲哀。一个民族连自己的痛处不敢说出来,那么他们还有什么未来可言?鲁迅先生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我想真正有担当的人,敢于说出自己的痛处,敢于面对自己的痛处。不说出来如何敢勇敢面对?该说就说,没什么值得掩饰的!800字 高三 议论文
-
从贾府看封建《红楼梦》是一部描写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百科全书”。它详细的描写了以贾府的兴衰为主要线索的封建图景,揭露了封建社会衰微的必然性。说到这里,有同学举手了:“封建社会什么的,未免太扯了,“必然衰微”又是从哪来的呢?”确实,结局是哀微并不意味着必然结局是衰微。那么既然有了问题,我们就一同分析一下。引出争议的问题,大致就是说:贾府衰败的直接原因是“锦衣卫查抄”以至于家财散尽,日益衰败。那么如果锦衣卫不来查抄,那贾府岂不是“千秋万载,一统江湖”?即脱离“必然衰微”的命运。虽然理论上是这样,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单是锦衣卫肯不肯不来查抄就是一个问题;《红楼梦》开头就有过这样一个情节:薛蟠纵使家奴打死了人,贾府中有人央告贾雨村将此事“摆平”,类似剧情更是反复出现在书中。这就说明对贾府而言“借钱消灾”不在少数,甚至已经十分熟练。那么“灾”从何而来呢?简单来说就是贾府子弟、佣人仗势欺人,积压民怨,人家一气之下告上官府,这才来了“灾”。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日积月累,查抄也只是时间问题。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贾府的衰败,“锦衣卫查抄”仅仅算是“直接原因”,如果“仗势欺人”这一根本原因不解决,显然是毫无作用的。那么,解决其他的“直接原因”来挽救贾府就也行不通了。既然如此,解决贾府下人“仗势欺人”的根本问题又如何呢?理论上来讲,确实是可行的——但难就难在“理论”二自上:人非圣贤,贾府子弟再规范,也不可能一点错漏也不出。由此推理,出了错漏就要上官府,“贾雨村们”就不得不顾及到贾府的面子,自然要“适当轻判”,这一轻判自然不能只针对于一个人轻判。你轻判,我轻判,大家都轻判,久而久之贾府子弟恐怕都不规范了吧。综上所述,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都无法得到彻底的解决,或是无法改变贾府的衰微命运。故贾府的衰微的确是注定的了。这一点作者也借书中人物之口解释了;大致是说“兴而复衰是古之常情”,故封建制度必然衰微,也正是时代不断淘汰不与其相适应的制度的体现。只是辜负了宁国公和荣国公的辛苦打拼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制度如此,人何以堪。但愿诸位千万紧追时代,莫要被淘汰了。800字 初三 议论文
-
假如中国人的思想不那么封建_650字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今天晚上,和父母讨论到厨师,我说我想去当厨师,立马遭到父母的反对,父亲一脸嫌弃的对我说:学什么厨师啊!你怎么这么没出息,只有美出息的人才会去学厨师!这句话让我心碎了,为什么父亲会这样评价这门行业,假如这世界没有厨师,那这世界不久乱了套么?母亲提到一个亲戚,是学厨的,学完后便在家里待着,无所事事,好像故意打击我的信心,母亲说:你看看,***学完厨就找不到工作,学这门行业没用的,我很是不服气,为什么总把我和失败的人比他们那样并不代表我会那样,你们就这样看不起我么?还是觉得你们女儿学了这门行业就一定找不到工作?只能内退在家?为什么不往好处想想呢?也许我会成功,我站在厨师的巅峰上,我会实现我的理想,做一名出色的高级厨师。只要有信心就能成功,况且这还只是我的一个想法。中国人的思想总是那么封建,孩子说想当一名厨师,一名化妆师,就会遭到父母的讽刺,说什么你没出息,学这个是不能出人头地的,于是,华丽的打击了孩子们的自尊心,又一名优秀的技术人员陨落。在美国,家长们很是尊重自己的孩子,当他们和自己的孩子提到以后要干什么时,一个孩子说要当一名清洁工人,美国家长门没有像我们中国人一样讽刺自己的孩子,而是鼓励自己的孩子,说有你这样的想法真让我自豪,说完,给自己孩子们讲起清洁工人的辛苦和重要性。有时我在想,如果我把这样的想法告诉自己的父亲,以他那种暴脾气肯定会遭来一顿暴打和一顿训斥,想到这,一抹嘲讽的笑容出现在我的嘴角……假如中国人的思想不那么封建,那么,将会超越美国和日本,成为世界上人口、经济、素质、技术的第一大国!高一:李雅丽650字 高一 议论文
-
说说“比”在现实生活中,比是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像企业之间的竞争、学者们之间的较量,这些都给国家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益处,但是,比就一定是好的吗?其实,比的本意并不坏,只是由于一些人错误的判断,才导致了他们错误的认识。在一些学生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A爸爸给他买了一支钢笔,于是A就将这支新的钢笔拿到班级中炫耀,B就看得不顺眼了:“这算什么,才几十块,我有一支派克钢笔,一百多呢!”A十分羡慕B,便要他爸爸也给他买一支,第二天又带到学校炫耀,看得同学们眼睛红一阵绿一阵的。后来,只要有什么新鲜的东西A都要缠着爸爸买,在拿到班上跟人家比,把心思全部花在了攀比上,使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想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但都是虚荣心在作怪。每个人都不想服输,就是因为这种心理,才导致了最后的结果。还有一种比,就是学习上的竞争,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对它的好处我是最清楚不过了。那时我刚上五年级,一个叫晨雨的同学一直是我的学习对手,每次考试结束后我们都会笔试一番,胜者从中找到成功的经验,在下次大显身手。败者则从胜者身上汲取他们的优点,并将优点吸收到自己身上来,代替自己的不足,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在下次考试中渐渐进步。就这样,我们的学习成绩都一升再升,不分上下。同样是比,为什么会这么大的区别呢?是他们用错了地方。他们比的是钱物,而我们比的是学习。其实,每件事都有它的好处,重要的是在于你怎么正确得看待她。550字 初二 议论文
-
你说,我说,他说有苦,有泪,有心酸;有甜,有乐,有幸福。你说青春如夏花般美丽热烈,我说青春如菩提般恬静美好;他说青春如地狱般沉重痛苦。青春,十八岁的雨季,说着笑着抱怨着,就这样悄悄地,悄悄的来了……“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你若盛开,清风自然来”。安抚那颗狂热躁动的心的唯一方法,莫过于一杯沁人心脾的茉莉花茶了。慵懒的窝在摇椅里,手执一本精美的诗集,思绪在幽清的茶香中变得不受约束。兴致浓处,随口吟两句美丽的小诗: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任由阳光在指尖游走,茶香,书香,温暖四溢。静从胸中起,乐在心里生。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不过是如此的美吧。不需要太多的细枝末节,自己的青春,简单最大,平淡是美。没有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伟大抱负;更无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豪情。在青春的演讲台上,我说出自己的那份肺腑之言。不需要多激情澎湃,娓娓道来,才是极好的。你说的青春纵然万般美好,对我却只是可望不可即的亭台楼阁;他说的青春及时阴云密布,但在我的世界依旧晴空万里。我的青春我来演绎。“布履一双,山河自在。我有明珠一颗,照破山河万朵”,为了寻找心安,他在山中隐居。或许正是因为他那颗玲珑剔透的寂寞文心,才造就了世界的绝美诗篇。我迈着青春的步伐,努力去追寻他的踪迹。仲夏之夜,身着一袭白裙,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做一个夏夜的精灵。远离繁华都市的喧嚣,褪去种种世俗的牵绊,独自一人找寻内心遗失的美好。谁言孤独可悲,在我看来此时的孤独寂寞恰到好处。不需要观众,伴随夏虫声翩然起舞,一个人独舞照样格外精彩。不需伪装,卸下面具。任思绪天马行空,想自己所想,悟心中所悟,此时的快乐喜悦皆由心生。只有自己。在繁星点点的夜幕下,尽情地做一回仲夏夜之梦。我的青春,无需过分的伪装。做最真的自己,言发在内心的最美的话语。你说,青春年少,应去努力迎合众人的口味,随主流向前;他说,青春朝气蓬勃,应狂傲不羁的活出自己的一片天空。我说,清静无为,其实恰到好处。自己的个性标签不允许他人随意涂改。同样的,与人交往,敞开心扉,用最真实的自己去真诚的对待每个爱自己和自己爱的人,在爱的浸润下友情,亲情,爱情……自然不期而至。“生命就像,一条大河,时而宁静,时而疯狂”,挣脱现实的枷锁,谁说我们不可以去彻彻底底的疯狂一把。瞒着家长,三五个好友偷偷的聚在一起。去KTV肆意的唱着《考试什么的都去死吧》,《死了都要爱》用高音将内心的愤怒不满全都嘶喊发泄出来。管他在不在调上,情绪到了,别的算什么!家长的苦口婆心,老师的谆谆教导,此刻全都抛在脑后,管他什么不许到处闲逛,不许打牌,不许k歌……此时欢乐至上,狂嗨才是王道!来一次彻彻底底的叛逆,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谁叫我们年轻!青春,理应有这一部分。尽管知道,为这一次的彻底叛逆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但有哥们一起担着,这又算得了什么。“人不风流枉少年”,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你说青春就应该循规蹈矩,努力做一个乖乖女。但那毕竟乏味的。他说青春就应该,潇潇洒洒,狂放不羁。但那终究切实际的。我说,波澜不惊我不向往;惊涛骇浪我不追求,一点点的小涟漪,足以使我内心欢喜,有所收益。“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却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我的十八岁,我的小青春——理应如此。高二:无墨无碍1200字 高二 议论文
-
鱼说水说鱼说:“你看不见我的眼泪,因为眼泪滴落在水中。”水说:“我看得见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中。”这一段短短的对话,可以解释为许许多多的含义。其中,也包括了难与易的辨证关系。难与易是相互包容的,正像鱼和水一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时,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中,可能包含意想不到的困难。一个春和日丽的早晨,我在楼梯的拐角无意得瞥见一抹绿色。走近细看,才发现是一蓬小草。它凭借着施工时未搬运尽的泥土,顽强地从水泥缝里伸出头来。它不仅仅青翠欲滴,甚至还有一朵白色的花含苞欲放。我一时兴起,想把这蓬小草连株拔起,夹在书中做一个顽强精神的纪念。于是,我弯下腰,拽着小草的叶子,轻轻向上提。原以为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小草拔起,可未曾想到,小草竟纹丝不动。这么一蓬孱弱的小草,以钻出水泥般的顽强,和如钢铁般坚韧的根须,骄傲地站立在那里,仿佛在警示着我它自己的不可屈辱和坚强。我顿时豁然开朗——其实,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看起来几乎无法完成的事情。比如:让小草从毫无生长条件的水泥缝里挤出。但只要拥有了像小草那样的顽强和坚韧,只要相信自己拥有完成它的潜力,只要一步一步坚强地走下去,那么,再困难的事也将变难为易,我们也终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世界上还有一些事情,它们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在电视上观看乒乓球比赛,很欣赏运动员们的挥洒自如,因而也就觉得控制一个小球易如反掌。但真正和同学打起比赛来,才发现虽然同样是一个小小的球,但它的运动方向我却根本无法左右。就像那蓬孱弱的小草,轻轻用力,无法拔起。因此,在困难来临的时候,学会顽强的面对困难,化难为易;在看似简单的事情面前不放松,不大意,就成为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必须掌握的道理。难与易,其实就在一念之间。700字 初中 议论文
-
封建女子的悲歌读一本红楼,品味其中的故事。在闲暇的时候,写下了这篇文章。虽然水平是低了点,也算是一番感悟。阅读过此书,恍然大悟。有一句歌词——如果没有如果停留,难以再回头,究竟伤口究竟忧愁。旧时的社会沉淀着黑暗,封建时期的女子更是在那样的世界里做牺牲品。翻开红楼,字里行间无不充斥着封建王朝对女子的禁锢。残忍的社会,复杂的世道,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固性的思维,麻木的旧人,把女子推到了黑暗的角落。末世,是书中明确提到的时间。那么,是社会的末世还是贾家族的末世呢?末世一词,有些许新颖,在我的看法里,这意味着某种东西的衰落吧。若要真说是什么的话,应该就是人性的衰落。旧时封建社会,阴暗的事情比比皆是,书中处处体现了。还有一种深沉的悲哀,是阅读这本书油然而生的,那就是封建时期女子的悲惨命运。我不愿多做些批判,只是书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好象有几百年熬煎似的”。我对林黛玉是抱有同情的,她最后的结局未免过于凄惨。林黛玉,从书中“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两句话中大概也明白她是个美人儿。虽无闭月羞花之貌,但也绝不亚于沉鱼落雁的绝世容颜。而且,林黛玉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浑身上下散发一种仙气,仿佛来自天上的精灵。可惜的是,自古红颜多薄命,林黛玉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她实在太追求自由的感情,但在封建的社会,这是不可能的。她完全活在宝玉的世界里,把自己的生命和所有的喜怒哀乐寄予一个人身上,怎不可悲?何况她出身卑微,封建时期的贾家,是肯定不接纳她的。她的结局,让人不免替她感到惋惜。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却常常生病。像是飞蛾扑火,她把所有都给了宝玉。最后,宝玉在她病危之际还是跟宝钗联姻了。她妒人夺取她的所爱,她却无能为力。封建的规矩,贾府的轻蔑,压抑着这个弱小的可人儿。她在宝钗与宝玉结婚的当晚病死在潇湘馆。一边是迎新嫁取的喜庆场面,另一边是孤苦、病痛的黛玉在潇湘馆煎熬。心中一直的追求,最终破灭在香消玉殒。旧时多少女子也曾向往过自由,也曾追求过梦,可也生生被压制,只能被鱼肉。慢慢堕落成听别人指令毫无思想的人。因为一旦有自己想法,封建统治将会扼杀一切的美好。一切只会像雪花,融灭在大地,消逝得无影无踪。书中有另一个人,与黛玉颇为相似,那就是王熙凤。相同的是,她也希望心上人欣赏自己的才干;不同的是,凤姐追求的是财富和权力。不过她比黛玉强悍得多,她操持着大局,贪婪,善于攻心。她是一个脂粉英雄,富有管理才能,书中道“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募此生才”。才能显而易见,相比于黛玉的才华,有过之而不及。她的手段与思维,充分体现在封建社会该怎样生存。凤姐的心狠手辣是被迫的。原本是个安分的女子,后来经历险恶后意识到只有狠心才能做大事。弄权铁槛寺,她果然不信什么阴司报应,恣意妄为,导致两条人命尽失,她却不以为然。一个社会,把一个奇才培养成攻心人。封建社会,女子想保住自己拥有想要的只能用如此目不忍视的方式夺取。然而,她的结局比黛玉悲哀得多。被陷害苦于牢狱之灾,后来死了,被人用席子裹着在雪地里拖,相当悲惨。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她被封建黑暗势力培养的狠心最终害了自己。与凤姐类似,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她属于封建主义社会的牺牲品。她的名字是薛宝钗,一个企图用婚姻实现自己“青云之志”的人。终其一生,也茫茫追逐着功利,贯注于为人处世上。可是贾府对于宝钗却很是满意,她是封建淑女的完美典范。持家有道,把老人家、众多姐妹安排得妥妥当当,这是她的闪光点。她虽不及黛玉之美,在旧时也衬得上宝玉了。宝钗识大体顾全局,是个集智慧与美貌与一身的正品夫人。但是,她想妻凭夫贵是因为薛家想找到一个靠山,正好贾家就是个大富大贵的宝地。于是,一场封建婚姻风风火火地展开。宝钗辛辛苦苦争夺的夫人之位,仅仅是为了家族。牺牲自己的幸福去换功利,这是最糟糕的。旧时的封建制度甚至让这位夫人常常说这样一句话——“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由此可见,宝钗是个封建主义的拥护者。她觉得女子就应该持家然后帮助夫君成就事业,牺牲一切都无所谓。书不用读好,女子没有学问也是一种良好的品德,封建的女子,大都没有选择的权利,把统治者的思想当作自己的思想是多么可悲。只有一味的趋炎附势,才能保住自己,不至于落到毁灭的地步。封建社会的思想氛围,是麻木不仁的,多少才子佳人被扼杀于条条框框中。倘若思想能自由,现在的中国还是这样吗?一部《红楼梦》,梦的究竟是些什么?看到的难道只是封建王朝的衰落吗?人性的末世,女子的禁锢,才是最可怕的吧。书中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辛酸唉,辛酸唉,封建王朝的女子,只是牺牲品,没有选择,没有退路。忆一两位佳人,亦是封建压迫的囚徒。一位是世间罕见的才女,唤为贺双卿。贺双卿有着惊人的才学,可她却生于封建王朝时期下的一个小乡村。她的才华不被认可,只因为她是一个女子。家里的重心只在男子身上,她像是山间一朵野百合,静静散发无人倾嗅的淡雅芳香。无奈,家人又将她许配给贫寒的周大旺家。她被迫做许多农活,她曾写下一诗:“冷厨烟湿障低房,爨尽梧桐谢凤凰;野菜自挑寒里洗,菊花虽艳奈何霜”。在生活压迫下,她依然热爱文学,留下许多篇著作。可最后,她带着来不及留下的文学才华在日复一日艰难的劳活中病逝了。又忆另一位,素有清新婉丽之笔而扬名的女诗人朱淑真。幼颖慧,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尤工诗词。可是,她被父母强迫下嫁一个不爱之人。她的丈夫唾弃她的才华,处处压抑着她。后来,她丈夫抛弃了她,她写下断肠词集。断肠词集中她写道:“酒从别后疏,泪向愁中尽。”她的断肠词集,被魏仲恭评论为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岂泛泛所能及,未尝不一唱而三叹也。最后,也是抑郁而终,相传投江自尽。倾慕于封建王朝下诞生充满才情的女子,又对她们的命运感叹。她们才华横溢,原本可以青史留名,但许多女子埋没了自己。用这么一句诗来形容她们的才华——“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寻不到伯乐,空有满腹经纶,任由社会剥削。若不是压迫,留下来的不止这么点文学。一首首悲歌,一段段绝唱,歌者忧愁伴随挣扎,听者怜惜伴随哀叹。伊人,最后的结局是香消玉殒。自有的才华,骄人的天赋,也随着时间的洗涤不留下一丝痕迹。女子,可悲的命运,在降临封建王朝的一刻已经注定,只能叹息生不逢时。一部《红楼梦》,梦的是封建王朝的可怕,末世社会的黑暗,女子的悲惨命运。读罢,感悟罢,深思罢,常使人心灵震撼,只能轻叹封建女子的悲哀与泯灭。1200字以上 初三 散文
-
谈中国封建教育制度中国,就是那个有五千年封建文化的文明古国吗?我记得我曾看过这样一篇文章,大概是一个记者问一个农村孩子为何而读书,“你读书为了什么?”孩子回答道:“找工作。”“那找工作是为了什么?”“娶媳妇。”“那娶媳妇呢?”“生孩子。”“生孩子那又为了什么?”“读书……”……孩子朴实的回答不仅令记者感到震惊也使我感到诧异,让我对自己感到疑惑……但是这番话也反映了现中国教育制度的弊端。我们自己不是为了学习而读书,我们的孩子也不是以学习的目的而读书,那么我们读书的真正意义何在?中国,曾经有过五千年的璀璨文化。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但是在明清时这种百家争鸣文化却已没落,被人们所诟病的八股文所代替,但放眼现在,我们却在“墨守陈规”!中国,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经历这么久的磨练,人们的创新精神却任比不上美、日等国。中华名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可是现在你去街上看看,有多少人显得呆板?创新精神早在初中政治课本就曾学过,可是有多少学生有创新精神?他们怎么会有?每日都被学习、作业的重压压的喘不过气,哪里会想什么创新!在美国学生眼中,中国学生普遍学习成绩很好,但在很多创新实践的比赛中,中国学生的成绩远不及美国学生。14亿,14亿人集思广益,我们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接受了教育,至少会基本的思考,他们每天都在思考、工作,可是为什么中国社会还是发育的如此缓慢?因为即便是一些人们口中所谓的高材生也是高智商低情商的“书呆子”!也许是中国五千年封建文化束缚我们的思想罢。不过,即使是过亿的人口接受了教育,为什么在政府选取公务员如此苛刻的条件下,政府官员腐败、行贿、裸官这种刺激民众的底线的事还是层出不穷呢?为什么那些高材生进入的大企业偷工减料、偷税漏税这种损害道德的事依然广泛呢?其实就是中国现如今教育的弊端:只注重灌输书本中死板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心中,却基本完全忽视了对孩子心理上的培养!现在的学生只会死板的学书本上的死知识,辅导资料层出不穷,说是没有它们,中考、高考根本上不了一个好学校,那么书本上都没有的知识,教育局都没“印”的知识为什么要考呢?说是灵活运用,可是请你们扪心自问,你们确定这就是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学生学知识,只会记要考的重点,把人都学木了!只知道背书,却丢弃了道德;只知道读书,却摈弃了学习;只会在考前复习,却不知道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只会考试题,却在自己独自生活上一无是处!那么,这样的读书于学生有何大用?难道这样的“人才”就是政府,是现中国社会真正需要的吗?现在的“好学生”认为如果考不上所谓的国重那他的一生就废了。同样的,他也只会为考学校而读书,为考试而学习,完全忽视了对自生的培养……多少学生在如愿考上大学后,在大学军训中却被烈日晒晕?其次,中国封建的教育制度还束缚了孩子的娱乐,增大了他们的压力。比起很多发达国家的同龄人,他们只知道读书、玩电脑,基本没有户外活动的时间,或是根本不想户外活动,在闲暇时间,只知道玩电脑。这样的封建教育应是从明清或是近代发展而来的,明有八股文,近代有旧教育。昔周恩来为中华只崛起而读书,可生活在幸福中的我们呢?为自己之文凭而读书?许多人学有所成后,想得不是怎样造福社会,而是可以通过哪些不合理手段使自己利益最大化。中国教育制度如再不改革,国民素质只会越变越低,社会风气每况愈下,后代越来越自私。那么,在这众多人民中,也只有很少一部分才会积极造福社会吧。万恶的教育制度!(这篇文章只是说明我个人的一些观点,未经整理,若条理不清,或与你的观点不符,请不要发带有攻击性的言语对我进行人身攻击。初三:某丶1200字以上 初三 议论文
-
说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个世界,倾诉内心的世界。家人也好,老师亦可,朋友也行。今天,我谁也不说,就只和自己对话。我是个念旧的人。心形的巧克力盒、古香古色的茶叶盒、用过的小挂件、做过的手工、串过的珠子,都被我错落有致地摆放在书桌前。这些旧盒子里,有的放花花绿绿的糖果纸;有的放颜色不一的幸运星;还有一个放开发智力的孔明锁,形成书桌前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没事时,我经常打开看看,回忆曾经的点滴。念旧给我带来了美好回忆。这不,圣诞节即将过去,我什么礼物都没买,正愁怎样过圣诞?妈妈发话了:“你去年买的圣诞帽不是还收藏着吗?拿出来戴戴。”“对呀,我怎么忘了。”我急忙翻箱倒柜,找出圣诞帽一戴,呵!帽沿四周的小红灯还如去年买时闪个不停,这简直把我乐坏了。妈妈见我高兴,提议:“来,妈妈给你照几张相,发到微信上给阿姨送一下祝福。”“太好了,正合我意。”我摆了几个“pose”,妈妈一一拍了下来。“妈妈,我想去跟邻居小弟弟道一声福。”此时的我仍意犹未尽。“好啊,真懂事,赶快去吧。”没想李阿姨家正好也有三个圣诞帽没有发挥作用。给阿姨一家送完祝福后,妈妈风趣地说:“这么多的圣诞老人啊,你们一起合影吧。”我和阿姨一家三口就俏皮地搭起了“火车”,温馨画面瞬间定格,快乐的笑声响彻整栋楼。你瞧,一顶本该丢弃的圣诞帽带给我如许的快乐,羡慕吧!然而,念旧也给我带来不少麻烦。我家面积不大,东西又多,妈妈为此经常抱怨空间太挤,要求我不用的东西统统扔掉,而且还振振有词地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如今抽屉里的好几个“小生命”都是我从妈妈手中“解救”回来的呢!又是一天大扫除,我已有了防备妈妈的心理。可妈妈依旧趁我不注意,蹑手蹑脚地往外扛东西。我见了,快步走到妈妈跟前,大声呼喊:“妈,你是不是又扔了什么东西?”妈妈神色紧张地说:“没,都没扔啥啊。”看看妈妈,我不禁一脸狐疑:“妈妈说话很少有这种表情,今天有点异常?不行,我得确认一下再说。”我悄悄避开妈妈的视线走到走廊,发现地上赫然躺着那个一直悬挂在门上的金黄挂钟!“天啊,这怎么能不要”,我急忙弯腰捡起它往内跑,一进房间迅速把它藏到了床底。之后,气匆匆找妈妈理论:“妈妈,你和爸爸还多次告诉我:‘这个挂钟是你出生后不久就买了,跟你同岁,现在,你怎么忍心这样对待它?”妈妈见事情败露,忙陪笑脸解释:“你看那钟不是坏一两个星期了吗?既然我们已经买新的了,就……。”我打断妈妈的话理直气壮地说:“你干嘛不跟我商量一下,坏了也可以收藏做纪念啊!羁鸟还恋归林呢”说完,我就“砰”的一声,重重摔上了房门。妈妈看我一副得理不饶人的执拗样,已然有了几分气,她轻轻敲门说:“赶快开门,有话好好说,否则妈妈就不理了。”我没有妥协,闷在房里不出声。妈妈也自顾做她的事,跟我打起了“冷战”。屋外渐渐平静了,我的内心却开始不安了:“为一点小事跟妈妈拌嘴,应该吗?妈妈也是迫不得已才要定时把没用的东西扔掉。其实,如果不是妈妈定时清除旧东西,现在窄小的房子可能已被东西堆满,想想就令人窒息。看来,念旧的麻烦还真不少。我一定要学会放弃。放弃是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放弃旧的才会有新的开始。人的思想只有定时梳理,才不会导致心脏超负荷。”不说了,妈妈又买新东西了,我得赶紧去整理一下,好腾出足够的空间……拜拜!1200字以上 高中 记叙文
-
你说我说他说你说我说他说从根本上说,只有我们独立自主的思索,才真正具有真理和生命。因为,惟有它们才是我们反复领悟的东西。他人的思想就像夹别人食桌上的残羹,就像陌生客人脱下的旧衣衫。——叔本华不同言论逐渐弥漫了当今社会,有各持己见的互不相扰,也有剑走偏锋的针锋相对。如何在取舍之间寻见正确的答案,着实要下一番功夫。你说,未必真,我说,未必对,他说,未必实。关乎现下社会弊端的讨论随处可闻,新闻媒体网络等介质的发展推动了全民言论时代的到来。人们只要端坐小小机器前,手指轻敲键盘,就能发表自身的观点。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表达欲,也尊重了所有人言论的自由。“网民”成了中国的第三方驻扎人群,这是时代的决定,无可厚非。但恰恰是这第三方的加入使得原本浮华的社会更加焦躁不安,人人都能说,也使得迟早会应了那句老话“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空间上的距离,认知上的距离,造成了言论上的距离,真实与虚假的距离。能佐证此观点的例子不胜枚举,也就不再举。若是将与自身无多大关系的第三方撇置一旁,就还剩下一方朋友圈。换言之,就是第二方人群,通常所说的“你”。对于这些“你”所说的言语,我们通常报以更大的信任,至少说这话的人存在于面前切实可见,比起远方的第三方空间看似要实在得多。因为作为生活的初学者,我们的一切认知来源于生活,身旁的朋友自然成了我们认知世界最为重要的渠道。透过他人的双眼拓展自我,是不可置疑的生存法则,没有任何人可以生活在自我的世界。我们又该怀着怎样的心态对待这些“你说”呢?大多数人有自我的一套判断标准,朋友或是亲人在眼中或是心里被分成了三六九等,取九舍三。面对不同人的不同思维方式,我们无权干涉,更无法妄加评论。反复玩味“他说”、“你说”,总有餐桌上被他人夹过舍之之物之感。这些取之于他人之物必将立足于他人。如此思考,慢慢产生了时间静止,唯有我在的觉知。这种“觉知”让我与现实拉开一段不小的距离,以至于使我有时间去想想语言本初的意义。如若要谈社会对“话语权”的隐形争夺,则避不开对其本质的解读。语言文字自发明之始,就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想法的媒介。通过语言,内心的想法得以表达,相对的,理解体会他人的心境也成为可能。语言的重要性从我们面对陌生世界的第一刻就开始体现,广义言之,哭是所有人的第一语言,也是生命最初的见证者。如若说是狭义的语言,从开始呢喃的“爸爸妈妈”,到最后的一句“再见保重”,语言无不是贯穿我们整个生命的东西。既然语言有如此重要性,且按照耳听八方而博见广闻的观点,我们确是该取万家之言,方能知明而行无过矣。然而对于当今言论的方式,我却要打上一个问号,驳了大众的想法。我并不反对“兼容并包”的理论,那又为何自称为悖论呢?一是当今社会并未达到我们的理想的境地,二是不同的价值取向已经偏离了是非观判断的本身。这恰好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我说”在他人那会成为“你说”和“他说”的潜藏矛盾。除自身以外的空间有着铺天漫地的言辞,到处充满的是别人的想法。这些想法指引着你认识事物,而它绝非你内心本真的想法。此类情况一多,就成了鲁迅先生在《文化偏至论》中所说的“社会憔悴”。其实,我们生活的环境还存在第一方人群,就是常常被我们忽略的自身。面对任何事任何人我们都会有自己想要表达的第一观点,称为“我说”。只不过这些最朴真的藏识,往往因为外界的主流意识形态而被掩埋。因为我们并非专家学者,有发言权却没有多少分量,既然言多必有失,那还不如沉默来得保险。于是随意附和几句,成了一个个“规训个体”。前北大校长蔡元培曾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一文中提到,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养成“自由人格”。从自由人格认识到自我的独特性,从而实现自我个性的超越。从中我们可以理解到为何我们身处社会却可以不被其他言论所左右,具有自由人格的个体应该既存在于社会群体当中,同时也应该区别于社会共性。从“你说”、“他说”中摆脱出来,形成具有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意志的“我说”。人只有完成两层障碍的突破,才能超越自身,达到自由之境。既然“我说”能培养“自由人格”,由此发展为“自由思想”和“自由意志”。那何必要将“我说”湮没在“他说”、“你说”之后?自由是人的灵魂,也唯有自由之人方能成为世界的认知者、价值的判断者和生命的缔造者。你说他说谁说他说你说我说我说他说谁说谁说你说我说管他谁说的听我们的关于你说我说他说的讨论到此作结,以上言论,都是我说。点评:反复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强调作者的观点,论据充足。不失时机地运用排比的手法,从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特征,既增强语势,又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全文清新秀逸,亲切委婉,朴素而不落俗淘,值得借见。1200字以上 初三 议论文
-
你说我说他说你说我说他说从根本上说,只有我们独立自主的思索,才真正具有真理和生命。因为,惟有它们才是我们反复领悟的东西。他人的思想就像夹别人食桌上的残羹,就像陌生客人脱下的旧衣衫。——叔本华不同言论逐渐弥漫了当今社会,有各持己见的互不相扰,也有剑走偏锋的针锋相对。如何在取舍之间寻见正确的答案,着实要下一番功夫。你说,未必真,我说,未必对,他说,未必实。关乎现下社会弊端的讨论随处可闻,新闻媒体网络等介质的发展推动了全民言论时代的到来。人们只要端坐小小机器前,手指轻敲键盘,就能发表自身的观点。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表达欲,也尊重了所有人言论的自由。“网民”成了中国的第三方驻扎人群,这是时代的决定,无可厚非。但恰恰是这第三方的加入使得原本浮华的社会更加焦躁不安,人人都能说,也使得迟早会应了那句老话“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空间上的距离,认知上的距离,造成了言论上的距离,真实与虚假的距离。能佐证此观点的例子不胜枚举,也就不再举。若是将与自身无多大关系的第三方撇置一旁,就还剩下一方朋友圈。换言之,就是第二方人群,通常所说的“你”。对于这些“你”所说的言语,我们通常报以更大的信任,至少说这话的人存在于面前切实可见,比起远方的第三方空间看似要实在得多。因为作为生活的初学者,我们的一切认知来源于生活,身旁的朋友自然成了我们认知世界最为重要的渠道。透过他人的双眼拓展自我,是不可置疑的生存法则,没有任何人可以生活在自我的世界。我们又该怀着怎样的心态对待这些“你说”呢?大多数人有自我的一套判断标准,朋友或是亲人在眼中或是心里被分成了三六九等,取九舍三。面对不同人的不同思维方式,我们无权干涉,更无法妄加评论。反复玩味“他说”、“你说”,总有餐桌上被他人夹过舍之之物之感。这些取之于他人之物必将立足于他人。如此思考,慢慢产生了时间静止,唯有我在的觉知。这种“觉知”让我与现实拉开一段不小的距离,以至于使我有时间去想想语言本初的意义。如若要谈社会对“话语权”的隐形争夺,则避不开对其本质的解读。语言文字自发明之始,就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想法的媒介。通过语言,内心的想法得以表达,相对的,理解体会他人的心境也成为可能。语言的重要性从我们面对陌生世界的第一刻就开始体现,广义言之,哭是所有人的第一语言,也是生命最初的见证者。如若说是狭义的语言,从开始呢喃的“爸爸妈妈”,到最后的一句“再见保重”,语言无不是贯穿我们整个生命的东西。既然语言有如此重要性,且按照耳听八方而博见广闻的观点,我们确是该取万家之言,方能知明而行无过矣。然而对于当今言论的方式,我却要打上一个问号,驳了大众的想法。我并不反对“兼容并包”的理论,那又为何自称为悖论呢?一是当今社会并未达到我们的理想的境地,二是不同的价值取向已经偏离了是非观判断的本身。这恰好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我说”在他人那会成为“你说”和“他说”的潜藏矛盾。除自身以外的空间有着铺天漫地的言辞,到处充满的是别人的想法。这些想法指引着你认识事物,而它绝非你内心本真的想法。此类情况一多,就成了鲁迅先生在《文化偏至论》中所说的“社会憔悴”。其实,我们生活的环境还存在第一方人群,就是常常被我们忽略的自身。面对任何事任何人我们都会有自己想要表达的第一观点,称为“我说”。只不过这些最朴真的藏识,往往因为外界的主流意识形态而被掩埋。因为我们并非专家学者,有发言权却没有多少分量,既然言多必有失,那还不如沉默来得保险。于是随意附和几句,成了一个个“规训个体”。前北大校长蔡元培曾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一文中提到,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养成“自由人格”。从自由人格认识到自我的独特性,从而实现自我个性的超越。从中我们可以理解到为何我们身处社会却可以不被其他言论所左右,具有自由人格的个体应该既存在于社会群体当中,同时也应该区别于社会共性。从“你说”、“他说”中摆脱出来,形成具有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意志的“我说”。人只有完成两层障碍的突破,才能超越自身,达到自由之境。既然“我说”能培养“自由人格”,由此发展为“自由思想”和“自由意志”。那何必要将“我说”湮没在“他说”、“你说”之后?自由是人的灵魂,也唯有自由之人方能成为世界的认知者、价值的判断者和生命的缔造者。你说他说谁说他说你说我说我说他说谁说谁说你说我说管他谁说的听我们的关于你说我说他说的讨论到此作结,以上言论,都是我说。1200字以上 议论文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