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与重逢之间1000字

离别与重逢之间

1000字 高三 散文

人生是一条路,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路上行走。也许之前我们还与亲人和同伴同行,但在下一个路口可能就要分离,独自前行等待重逢。诚然,在离别之后、重逢之前,我们是单身一人,但我们并不用伤心、难过,因为有很多情感会在离别与重逢之间陪伴我们。

离别只是身处两地,属于彼此的亲情与友情依然盛放在各自的心中,不会流失。林清玄曾说过,友情不老,天涯海角,你我依然是朋友,依然记得彼此的喜好,依然挂念对方是否安乐。

李白的诗中,《赠汪伦》给我很深的印象。在很小的时候,在还不懂李白诗中的抱负和孤寂的时候,我就深深记住了这首诗,在诗里我看到的不是两人因不舍而流泪的画面,而是因感动而微笑。

李白该是站在岸边,背对微微荡漾的湖水,潇洒地一笑,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千尺的桃花潭都不及一个知心朋友在离别时的相送,彼此都不说,可彼此都懂。这份友情,我会一直珍惜;这个朋友,我会始终保留。

当李白乘舟离岸时,当他终于看不见汪伦时,我相信,他一直是笑的,因为他在离别时收获了一份支持、感动。

离别之后,重逢之前,陪伴我们的不再只有炙热的阳光、清冷的月光以及这些光芒下我们自己的影子,还有我们知道远方有一份祝福,远方有一份支持。属于彼此的往事,不只是代表过去的记忆,而是美好曾经存在的有力凭证。

于是,我们灰心时,拿出一份鼓励照亮自己;寂寥时,拿出一份支持陪伴自己;伤心时,拿出一份祝福安慰自己。

我曾经也在街上的人潮中、深夜的月光下感到孤单,但自从我看到一句话后,我内心便充满了力量。它像是一句呢喃,细碎地进入耳膜,柔软地落在心尖上。那是普希金的一句诗:朋友啊,当你感到伤心时,请轻轻地念一念我的名字,在这个世界上,你在一个人的心上。

亲人和朋友不曾遗忘我们,他们温暖的怀抱和笑脸从不曾冷却,在这个偌大的世界,我们并不是孤身一人,这便足够使我们坚强与快乐。

在心怀温暖的离别与重逢之间,我们与亲人和朋友总会再相逢。有时,再盛大的重逢,也会迎来暗下来的再次分离,如同烟花一般。

显然,苏轼也曾如此认为。在中秋节与弟弟重逢的晚上,他略带无奈与不舍地吟出:“此生此夜不长好,明年明月何处看。”再圆满的月亮,也会在十五之后渐渐缺下去。但没有重逢后的离别,又何来下一次渐渐圆满的月圆之夜?

张小娴说过一句话:有时候只有前面的苦心经营,才会有后来的偶然相遇。地球在转,我们的生活也循环往复,离别、重逢、离别……因为离别的人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我们才会如此期待重逢。只有前面满怀期望的等待,才有之后满心欢喜的重逢。

在离别与重逢之间,我们心怀朋友与亲人的柔软祝福,又满怀期待地等待重逢,我们不孤单,我们很幸福。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900字 初三 读后感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从清朝官吏到现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尽管曾氏著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 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了一整套官场绝学,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 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毛泽东)。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学理论,其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的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散文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