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英雄的赞歌——读《三国演义》有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背着《临江仙》中那脍炙人口的诗句,不禁联想到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今年暑假,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又翻开了那本早已看过好多遍的古典名著。这是一部以三国作为历史背景而创作的小说,描写了公元三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国、蜀国、吴国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谱出一曲曲英雄的赞歌、历史的壮歌。
《三国演义》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如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得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中,我最敬佩的人既不是千里走单骑的云长,也不是足智多谋的孔明,而是智勇双全的曹操。他也许很诡诈,很霸道,但他用兵举世无双,拿官渡之战为例,七万大战七十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战败袁绍,使他独霸一方。他的大度也令人敬佩,青梅煮酒时,他对刘备说:“你我并是英雄!”说得刘备不敢听,这时曹操可以把刘备杀掉,方可安忧,但他没有杀刘备。还有他非常注重人才,他失了一个吕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吕韦;他的谋臣郭嘉死后,他也十分痛心。如果说他是“乱世之奸雄”,但是我倒觉得他奸得真,是一个有雄才伟略的能人。
我最瞧不起的人就是刘玄德了。他这人有点言而无信“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而且是个“唐僧”——太过仁慈了,还是个十足的伪君子。当时刘备在徐州混不多久地盘让吕布夺去,他就厚着脸皮在托庇在吕布门下,但吕布终究不信任他,他就随曹操灭了吕布,可一到京城,他又企图对曹操下毒手,最后在徐州反曹,失败后投袁绍,看袁绍不行又投刘表。但刘备也有一股使人佩服的韧劲。他有屡败屡战的勇气与卧薪尝胆的精神,他也非常爱民,为了老百姓,放弃了大好的军事重地。在生死关头,他对老百姓不离不弃。难怪有那么多的贤人才士和强武之人为他上刀山、下火海,真叫人不得不称奇。
还有些人物也是我印象深刻的:不知名的贾诩,曹操初露锋芒时帮他的郭嘉,胸怀大志的孙策,以及保护阿豆的赵云。。。。。
读了这本书写英雄的书,让我懂得了在我们遇到困难时,要有关羽勇往直前的精神,还要有孔明的足智多谋;在学习上我们要有刘备“三顾茅庐”的耐力;在交朋友上,我们要学张飞与朋友相交的豪爽,学曹操的大度!
这就是我最爱看《三国演义》的原因吧。
《地球,人类的母亲》读后感
当每一滴雨水敲响石头时,当每一条小溪在嬉戏时,当每一只小鸟在啁啾时......你
可曾听见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正在为我们放声歌唱,你可曾感到这个世界是多么美好
,多么令人憧憬。
为了不让这一切破灭,为了能让子孙后代继续拥有,我有必要充分了解地球的有关知
识。我曾经在我们学校新建的欣欣图书室里读过这样一本书《茫茫宇宙之谜·地球——人类
的母亲》。
我们是地球人,我们应该为地球感到骄傲、自豪。与我们性命攸关的地球,与其它行
星究竟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呢,哪些地方得天独厚?这篇短文会为你解开这个问题。地球
的距离离太阳不远不近,这已经是宇宙中的一个奇迹。地球距太阳1.5亿公里,吸收阳光
适度,即不像水星、金星受太阳炙烧,又不像外行星被太阳冷落。所以成为了孕育生命
、繁衍生命的乐土。
地球上的四季变化也是独一无二的,这是因为它有一个轴。这个轴造成了地球上春夏
秋冬的更替,寒来暑往的变化。毛衣之后穿泳衣,绿叶之后赏红叶,让我们的生活并不
乏味,充满生机。
地球的自转速度也恰到好处,每转一圈需要24个小时,这是地球的一天,面向太阳一
面是白昼,背向太阳一面是夜晚。
地球自身的好处不计其数,但是这些好处却一点儿一点儿被人类的欲望抹杀,如今地
球的体积正不断的增加,地面的温度上升,海洋和沙漠的面积渐渐增多,而绿洲和陆地
渐渐减少,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样......这一切都是人类的“杰作”,美丽的大自然里
,不再有鸟雀的欢叫声,不再有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地球的矿产资源已经枯竭,它已被
人类破坏得所剩无几了。
当我看见工厂向河里排放污水时;当我看见一支冰冷的枪口正对着两只鸟雀时;当我
看见树木被一把把锋利的拦腰砍断时......我悲愤,我震惊。为什么和睦的世界会互相
残杀,为什么善良美好的人们会变得如此冷酷、无情。人类正在做着多少惭愧的事情..
....
在共同的家园里厮杀,为野心去争斗,无休止地侵占植物的领地,让更多的小动物无
家可归,并残忍的捕杀人类的朋友,将它们一一摆上贪吃者的餐桌......
为什么,为什么人类不能像以前一样和睦相处。让那美丽的地球,永远不失青春的活
力吧!美人鱼的歌声萦绕四方,小鸟的身影在天空穿梭。泯灭旧日的怨恨,放弃贪欲,
放弃野心,敞开胸怀,换来的将是比现在一切美好的事情。让葡萄滴下甘醇的乳汁,给
动物们一个栖生之所,那么人类会永远长存,不会走向灭亡的道路,一切将会变得更加
美好。
我们的地球是个美丽、可爱的星球,又是个极其脆弱的星球,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生
存的家园,我们不能不对地球环境加倍爱护。还地球一片蓝色的天空、绿色的大地。让
地球永远成为人类生命的摇篮。人类的千百种语言,凝成一句不用翻译,永恒不变的誓
言:“保护环境,善待我们的地球!”
相关推荐
-
读《三国演义》有感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着《三国演义》。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蝉,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笑逐言开)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400字 初三 书信
-
读《三国演义》有感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着《三国演义》。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蝉,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笑逐言开)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400字 初三 读后感
-
读《三国演义》有感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一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就在书中.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禅,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又怎么会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杀呢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算得上是最强了,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正中年时.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700字 初三 读后感
-
读《三国演义》有感《三国演义》是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著作,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故事,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三国演义》中,对于战争情况的描写,作者注重智慧的碰撞和谋略的较量。就像孔明运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一样,集中体现了智慧的力量。关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勇猛的人,他能在战场上百战百胜,但是他也只能败在智慧之下。在三国时期,曹操无疑是个大人物,他雄霸于东汉末年,曹操在我心中是一个人才,一个有情有义,爱憎分明的人;一个豪情万丈,气度非凡的人;一个雄才武略,机智聪明的人。在作品中,关羽是“义”的化身,在文章开头桃园三结义的誓言就有显示,“今后同心协力,救困扶贫,报效国家,保卫百姓。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生死。如若背义忘恩,天地不容。”曹操欣赏关羽,派张辽前去说降,被关羽一口拒绝,后来为了保全刘备和夫人,不得已才投降了曹操。曹操天天以酒宴款待,但是他却不为所动,后来知道刘备在袁绍那里,毅然放弃了曹操给他的优厚的待遇过五关斩六将前去投奔刘备。读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才感觉到它果然不负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称号。令人有种畅快淋漓的感觉。400字 初三 应用文
-
读《三国演义》有感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于是写下这篇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中国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着。《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他不但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700字 初三 应用文
-
论英雄——读《三国演义》有感论英雄——读《三国演义》有感普天之下,谁是英雄?我带着这个疑问读完了《三国演义》,但那时的我,依旧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只不过是为《三国演义》中的情节而感动。我为刘关张“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而感动,我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而感动,我为曹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而感动。可是那时只有感动,却忘记思考这个问题。现在回想起来,才发现,《三国演义》里面并没有英雄》曹操,他有着说不完的豪情壮志,可惜那刘备孙权的一场大火把他的豪情和壮志烧成了灰,一点又一点地溶解在刺骨的江水中。他的疑心病害死了名医华佗,他的嫉妒心害死了杨修。这是一个英雄所能做的吗?刘备,礼贤下士,重情重义。但是他在我心中算不上是一个英雄。徐州城破了,吕布向他求情,可是刘备却向曹操讲起了吕布的三个死去的义父,还反问曹操愿不愿意当吕布的第四个义父。吕布的下场不用说了,可刘备呢?他在攻打孙权时,不听诸葛亮的劝阻,结果,换来了“火烧夷陵七百里”,最终病死白帝城。诸葛亮不听刘备的话,任用马谡为将。张飞性格暴躁,常常随意打骂士兵……他们都称不上英雄。可是他们为什么称不上英雄?因为他们只是为了自己或自己所支持的一方的利益去努力,而不是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那么他们又怎么能算上是英雄呢?对于《三国演义》,我最讨厌一个地方,那就是“尊刘贬曹”的倾向太多了。历史是公正的,不会偏袒刘备,也不会与曹操做对。不像《三国演义》里面写的那样。罗贯中也许是害怕自己的作品不合百姓们的口味吧!可是司马迁明知《史记》不合汉武帝胃口,又为何要继续写下去呢?说到这里,也许是罗贯中的错了,我觉得他不应该在《三国演义》加入过多的感情色彩。可是他加了,名将周瑜成了一个气量狭小的人,而这只是用来衬托诸葛孔明的智慧!多么荒唐!当然,罗贯中能够把三百多场大小战斗,井井有条,丝毫不乱的排列在一起,令我十分佩服。而且,与《水浒》相比,《三国演义》的悲剧色彩更浓、更扣人心弦。其实,英雄还是有的: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英勇就义的关天培、收复新疆的左中棠、临危不惧的邓世昌……他们都是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我觉得在比过去更加强大的新中国,也会涌现许多真英雄!四川达州大竹县四川省大竹中学初二:zzsng800字 初二 读后感
-
论英雄,学英雄——读《三国演义》有感说起英雄,便想起《三国演义》中的张飞、马超、关羽、赵云等威风凛凛,身长八九尺的救世英雄;他们个个有自己的独特的性格面貌,关羽是脸红的,义重如山;赵云是有才智的,骁勇善战;曹操是多疑的,奸诈过人……这么多英雄,各具特色,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诸葛亮。诸葛亮又叫孔明,还叫诸葛孔明,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天才,被人们称为“智绝”。诸葛亮有三寸不烂之舌,说劝降之语,没人不降;跟众官舌战,人人都会无言以对。都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诸葛亮就抓住了敌人的情况,料事如神,立下了很多功,特别是诸葛亮抓住了曹操严重的疑心病,给曹操吃了很多苦头,第五十回就是个例子。庞统让曹操把船都用锁锁起来,这样就可以避免北方军不宜水战的难题。可诸葛亮招来东南风,用火攻把曹操逼地望彝陵逃走。曹操逃跑中,中了很多埋伏,都大难不死,庆幸逃脱。正行间,军士禀曹操,前面有两条路,大路比较平,却远五十余里。小路到华容道,却近五十余里,可地窄路险,坑坎难行。曹操让人上山观望,小路山边有数处烟气;大路并无动静。曹操多疑,说:“诸葛亮多谋,故意在小路烧烟,使我军不敢从这条路走,诸葛亮却伏兵与大路等着,我往小路走,偏不中诸葛亮计。”于是曹操上山走小路,其实正中了诸葛亮之计,上小路时伏兵一涌而出,险些丧命,曹军人皆饥倒,马尽困乏。诸葛亮的满头脑智慧,胜仗也就滚滚而来。最后诸葛亮操劳过度,死于五丈原,就这样一代英雄去矣!三国时期的英雄很多,如今的英雄越来越少。品质优秀,武勇超群,无私忘我而令人敬佩的才算的上是英雄,刘胡兰,董存瑞,徐洪刚一些就是英雄。英雄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让我们好好学习这些英雄吧!嵊州市剡山小学五年级:过思齐60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
品行论“英雄”----- 读《三国演义》有感近日,我看了《三国演义》之后,心有所触,文中的曹操,乃天下奸雄,挟天子以令诸侯,生的儿子也都个个可以在乱世之中独挡一面。“汉贼,曹贼”的也不知被骂了多少回了。可是我所认识的曹操与演义中可大不同:有谋略、文武双全,见识广胆子大,雄心壮志,就是有些好色,不过这与他的雄心壮志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一样的人物,为何有如此不同的印象呢?我仔细琢磨,才得出一个结论:应百姓需求,写作时间是朱元璋洪武三年,当时百姓正脱离元朝的统治,但明朝仍在对元朝进行最后的打击,民众极需要一个精神寄托。于是,一部极具政治目的的小说《三国演义》诞生了。其中,把“仁厚、忠义”的刘备吹捧至极,把“奸诈、暴谲”的曹操鞭挞至极。鲁迅也曾说过:“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刘备则作为一个“天生”的领导者,百姓无不拥戴。所以说,《三国演义》中的话并不能作为历史参考资料。(但也不可否认它的文学价值。)“无风不起浪”,如果曹操完全没有做过“奸诈”“不厚道”的事,作者也无法将其夸张放大,于是,我便开始了二次调查。我花了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去琢磨陈寿所写的《三国志》与现代作家袁腾飞所写的《汉末三国》。其中也有不少曹操的“坏事”,如:冤杀吕伯奢一家;为引诱吕布,拿掳来的群众当炮灰;为报父仇,攻打徐州时,军队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等等’“缺德”的事也干了不少。现在我们看来可以说是残忍至极,但在当时则属于政治需要,“一将功成万骨枯”,在乱世之中,这样的现象不足为奇,但作者却抓着不放,一点点地夸大。这件事过后,我想了足有一个钟头,曹操本应在后人之书里为堂堂的“魏武帝”,乱世豪杰。只因为他在攀登上极力的高峰时,脚下的白骨比其它二人(刘备、孙权)多了一些,便遭后人不齿。可见比别人多并不见得一定就是好事。“吃亏是福”有大气度的人方能成就大事,抛开曹操的种种“不良记录”。曹操在对阵袁绍之时,因实力悬殊,部下们几乎都给袁绍发过归纳信。当曹操打赢了战役以后,他大度地将信投入了火中。他这种大度不但加强了将士谋臣追随他的信念,还引得更多才子投奔而来。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大度一些,吃的亏终究都会化为你登上成功之顶的垫脚石。还有一点,那就是读书切忌囫囵吞枣,我们应该带着批判的目光去阅读并思考。并结合多种资料去理解。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啊!六年级:汪一丁8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
读《三国演义》有感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一书,我受益匪浅。《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着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关羽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现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100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
读三国演义有感“我们在这桃园中结拜为兄弟。我们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句话是刘备说的,出自于《三国演义》中的第一章“桃园结义”。《三国演义》这本书讲了刘备、张飞和关羽在桃园中结拜兄弟后打败了董卓,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后来诸葛亮把曹军打的打败。接着曹操又去打孙权,曹军战败后,曹操华容道遇到了关羽。为了活命,曹操讲起了过五关,斩六将的事,关羽放过了他。我认为诸葛亮是智勇双全,他有智有谋,还有勇。因为诸葛亮他七擒七放孟获,最后孟获归顺了诸葛亮,这不说明诸葛亮既有智谋,也有勇吗?他还助刘备一臂之力,每一次都获得胜利,这不说明他有智有勇吗?一说起张飞,我就想起了我的爸爸,他老用暴力解决问题,也常常喝酒误了事。比如:晚上没去加班,没去开会……我的老爸可真是跟张飞一模一样啊,我真是无话可说了。这本书告诉我们了很多道理,我们也要学习主人公的优秀品质,遇事不慌乱,开动脑筋,沉着应对,一定会取得成功!350字 读后感
-
英雄本色读《三国演义》有感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场面,一次次侠义之间的对决,一位位威武勇猛的武士,都在我合上书间纷纷浮现在我的脑海之中。赵云的勇猛无敌,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关羽的忠诚重义这些英雄本色都是让我们叹为观止的。《三国演义》主要是由陈寿的《三国志》而创作的中国古代首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此书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天下大势记载了从东汉末年黄巾之乱至西晋初年三分归晋之间110多年的历史故事。小说不仅是“三分虚,七分实”的历史巨著,还是一部兵法韬略的兵书,真不愧是名著!小说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描写,深受读者的喜爱和传颂,特别是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更是独树一帜。譬如被称奸绝的曹操。他虽然阴险狡诈,疑心重重,总以为“只许我负天下人,不许天下人负我”,但曹操的功绩却是不可抹杀的,也算是个枭雄。他先是率兵剿黄巾,诛袁术,后灭吕布,平袁绍,定刘表,一路丰功伟绩。其实,大家对曹操褒贬不一,有的说他器重人才,有的说他凶恶狠毒。章节里,“过五关斩六将”这个故事确实让人震惊。被誉义绝的关羽为了追随刘备,不论曹操如何好言相劝,都不肯留下,最后只身一人不告而别。当于曹操对决时,关羽基于他对自己的厚待,就放了曹操一马。关羽是“五虎将”之首,他这样一位义重如山的人却也会骄横跋扈,曾不听旁人劝诫,自执己见,最后痛失荆州,败走麦城,壮死于江东。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颂的就是“智绝”诸葛亮。他心怀雄心壮志,自刘备三顾茅庐后出山,为其出谋划策,忠心耿耿。刘备死后,诸葛亮也努力扶持后主,绝无二心。他真是神人一等,晓人心、知天文、识地理,每次设计都是如此高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恐怕是说不尽道不完。罗贯中可把他写活了。“三绝”的英雄特征是描写的栩栩如生,但罗贯中笔下更多的人物也是想附了神一般。如果历史是一幅画卷,那这三足鼎立的《三国演义》也许就是最为璀璨的一章,因为从这里走出了太多的英雄人物。这些英雄都各有所长,都展现了不一样的本色。有些虽轻笔带过,但他们也论的上是英雄。三国并非打打杀杀,里面其实有无穷智慧,同样也有儿女情长。《三国演义》乃奇书也!我们世人又怎能凭借三言两语而论述?每一章回,都在叙述着不同的故事,有豪情壮志,激动人心;有黯然离别,留有淡淡忧伤;有喜悦躁动,欢呼庆祝……读三国,让人燃起熊熊的斗志之火;读三国,让人深刻体会到它透露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读三国,鼓励世人为实现生命的价值而拼搏、前进……因为它的魅力影响着世人,所以它用这独特的意义来阐述独特的道理。9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
读《三国演义》有感在《三国演义》中,我比较欣赏曹操。对于曹操这个人,争议非常多,有人说他是小人、奸贼;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枭雄;有人说他是奸雄。我认为,曹操是个实实在在的英雄对于曹操,敬佩他的人们在某一方面对他的评价很高,比如: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英雄,乱世之奸贼”等等。他做过许多诗,比如说:有名的《观沧海》、《龟虽寿》等等。说曹操是军事家,一是有一定依据的,他不止有略,并且有很高的勇气。我举一个例子吧:有一次,曹操派兵去收麦子,吕布率兵来攻城,曹操大惊,后又镇定下来。城门前有一片树林,吕布就认为曹操把兵埋伏在树林里,等着他呢,就退兵了。当天晚上,曹操的兵收完麦子回来了,曹操说:“明日吕布定会来烧树林,我们可以将兵马埋伏在城门外,包围吕布。”结果第二天,吕布果然来烧树林,曹操的兵马便在城外包围吕布,且打败了他。有人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个奸贼。那么,我就要说,曹操如果是个奸贼,那怎么能说他是“治世之能臣”呢?所以说,曹操还是忠于汉室的,曹操当初要冒着生命危险杀董卓,救活汉室;也是他,搬大兵救援汉献帝,大败李?唷⒐?帷⒗罾秩?簦?锓龊菏遥?⑶宜?挥写酆褐?模?皇浅仆醢樟耍摹拔何涞邸钡拿?涫撬?亩?硬茇ё贩獾摹我们说曹操是政治家,是因为他是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出兵,使各地响应,他本人也是称自己为汉朝丞相,结果使许多当时的有名的人物响应,比如:司马懿、司马昭、张辽、徐晃、李典、乐进、典伟、夏侯⑾暮钤ā⑾暮钌械鹊取曹操他惜才,比如说官渡之战过后,沮授成为了阶下囚,按照常规,应该杀了的,但曹操却劝降,并且要以泪水打动沮授,虽然说后来没有成功,但是这还是能体现出曹操惜才。曹操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官渡之战时,袁绍的手下写了一篇侮辱曹操以及曹操祖上的檄文,袁绍在官渡被打败后,那个人就被曹操抓了,曹操怒气冲冲地说:“你侮辱我,我不介意,但是,你凭什么要侮辱我的祖宗!”我本以为曹操要杀了那个人,但是曹操却让那个人当着大家获的面,读那篇檄文,曹操的手下都劝曹操:“丞相,这不可呀!”可曹操却偏让那个人读,这便是曹操的独特之处了。曹操他还惜才。在官渡之战中,原本袁绍的谋士的许攸来投降曹操,曹操却不计前嫌,且赤脚相迎。曹操堂堂一个丞相,却要赤脚相迎区区一个谋士,这曲不是惜才吗?岂不是尊重游谋略的人吗?对于曹操,易中天教授还对他有一个评价,那就是:胜利归功于他人,失败归责于自己。这样的人,不值得尊重吗?不值得赞赏吗?所以,我们应对曹操这个人另眼相看。9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
读《三国演义》有感我终于将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读完了。《三国演义》,也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或《三国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流传极广,影响很大。《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从东汉末年的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开始,一直叙写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吴亡为止,差不多一个世纪。读完了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人物形象。《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共有1191人,其中武将436人,文官等128人,其它176人。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智圣诸亮和常山赵子龙。我非常敬佩诸葛亮,因为他末卜先知,料事如神、用兵胜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善于用人、善于治国,他是智慧的化身。他之所以这样,是由于他对具体情况善于进行调查、分析的结果。如在火烧博望坡、火烧赤壁两大战斗中,诸葛亮事先实地观察地形,调查对方兵力部署,根据地形和客观实际情况,制定了有利的作战方案,才“轻松”击败了敌人。又如诸葛亮敢于使用“空城”,就是因为他对敌方将领的情况作了分析,诸葛亮知道司马懿对自己“生平谨慎,必不弄险”,从而利用马懿对自己长期形成的认识,采用了十分“弄险”的疑兵之计,解除了危机。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到,诸葛亮的正确判断,是在他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当我读到这里,我不禁为诸葛亮提心吊胆,如果司马懿打进来怎么办呢?当看完之后我村不住为诸葛亮捏了一把汗,我对他的胆识和自信非常佩服。我也非常敬佩赵云的勇敢和忠心。在长坂坡他为救后主,七进七出。这充分体现了他的勇敢和忠心。有诗曰:“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这正是他赤胆忠心的生动写照!你知道吗?在汉水时,黄忠、张著被魏军围住,赵云前往救援。他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赵云救出黄忠和张著回到营中。曹操亲率大军而来,赵云只身在外;威风凛凛吓得曹军不敢向前,最后赵云与埋伏的士兵一起进攻打败了曹操。有诗赞曰:“昔日战长坂,威风犹未减。突阵显英雄,被围施勇敢。鬼哭与神号,天惊并地惨:常山赵子龙,一身都是胆!”每次读到这,我全身热血沸腾,就好像和赵云并肩作战一样,沉浸在战斗的氛围里。他的勇敢只有一句话能形容----常山赵子龙浑身。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男人看‘三国’,女不看‘西厢’”。我认为是男人就要读《三国演义》;因为《三国演义》可以让我们学习到其中人物的优点,如诸葛亮的智慧,赵云的勇敢,也可以引以为鉴,如马谡骄傲自大、纸上谈兵失街亭,曹操讳疾忌医最终病死。这样一部可以学习、借鉴的好书,我们能不读吗?900字 六年级 抒情散文
-
读《三国演义》有感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曹操的聪智,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我仿佛进入了另种境界。《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禅,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这些我就不再一一细说了最主要的是我想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一些认识和看法.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因为曹操乃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大片的土地,连少数民族都心甘情愿地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个国家中最强大最繁荣的大国,是曹操为魏国奠定了坚固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的,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大英雄!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9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
读三国演义有感欢迎来到我思想中的三国世界。《三国演义》这本名书不用我说,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吧!这本书中的人物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如:张飞,他虽然武艺高强,但是有勇无谋。但能让许多能人贤士辅佐的人却只有他们:曹操、刘备、孙权。他们三人有一个相同的特点:看重人才。关羽为保护刘备的夫人而假装向曹操投降,曹操为留关羽为己所用而用金钱美女诱惑他。曹操知道关羽这人有情有义、这对他没有用,但他也要试一试。在关羽离开曹操而要返回刘备身边时,曹操并没有下令让人追杀关羽。曹操知道即使留不下他,也不能去杀他。其一,关羽是人才,曹操很欣赏他,也希望有像关羽这样的人为自己办事;其二,曹操想借“留关羽”这事来告诉能人之士“他的求贤若渴,和他怎样对待能人之士。刘备的求贤之事,最着名的就是我们常听到的“三顾茅庐”。诸葛亮为看看刘备是否诚心请他出山才多次为难刘备,刘备下定决心要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出山不仅是因为刘备的诚心,而且是因为刘备仁德、礼贤下士、为人谦和。孙权善于任用贤人,如:吕蒙,孙权知道吕蒙在沙场上屡建奇功、有用武之地,孙权知道吕蒙的才能不仅如此,倘若让他读书,他一定能充分发挥他的才能。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好好读书”,果然,吕蒙的知识、见解有所提升,在沙场上善于用兵。如果要我来评价他们三人谁最好谁最坏?就我个人而言,曹操、刘备、孙权他们三人中——没有最好、也没有最坏。倘若他们不在战争时代,他们可能会保卫国家。但他们偏偏在战争时代,曹操为了实现他的抱负而发动了战争;刘备为了维护汉朝的统治而建立了军队;孙权为了保护父兄留下来的祖业而训练军队、不受侵略。之后,他们三人先后建立属于自己的帝国。但是,他们建立的帝国最后成司马家族的江山。曹操、刘备、孙权他们三人都意识到“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但他们的后代子孙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魏国的最后一代君主魏元帝曹奂手中无实权,由司马炎控制;蜀国的最后一代君主孝怀皇帝后主刘禅,刘备死后,刘禅依靠诸葛亮帮他处理朝政,诸葛亮等贤臣死后,他昏庸无道、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宦官黄皓乘机取宠弄权、结党营私、朝政日非,魏国分三路进攻,最终蜀国灭亡;吴国的最后一代君主吴末帝孙皓,孙皓初立时,下令抚恤人民、开仓振贫、一时被誉为令主,但是,孙皓很快变得粗暴骄盈、暴虐治国、又好酒色,从而导致民心丧尽,西晋伐吴,吴国无力抵挡、最终吴国灭亡。正所谓:一步走错,满盘皆输。900字 初二 读后感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