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动650字

触动

650字 初三

尊重,触动人心。

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一个人静静地隐居于山林。袁绍好大喜功,不听人言,不足以辅之。他毅然离袁营,隐于山水之间。人们皆说他不识大体,他却明白,袁绍不尊重任何人的建议,固执己见,自诩为名门之后,难成大事。后来一纸书信,将他从山林拉回尘世。他听友人之言去见了曹操。然而,那人出营十里相迎,爱才重才,彻夜相谈。“真吾主也!”一句感叹,叹尽一生。定奇谋,淹下邳,论十胜,北方初定,遗计辽东。因为曹操的尊重,郭嘉为他倾尽一生,安定北方。触动,创造了霸业之始。

郭嘉去世不久,另一个人即将出山。“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他满腹经纶,但刚开始只想当个司马徽那样的隐士,淡泊一生。他自比于管仲、乐毅,人们皆认为他狷狂。然而,有个人三顾于南阳这座小小的茅庐,两次未见而不恼,不惜自降身份虚心请教,惟贤惟德,仁服于人。他为这三顾之恩,毅然出山。烧新野,胜赤壁,据荆州,白帝托孤,七出祁山。因为刘备的尊重,诸葛亮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触动,成就了国之栋梁。

刘备以举国之力,向东吴报杀弟之仇。东吴人心惶惶,该怎么办?败报一封封递上,形势一天天危急。然而,一介白面书生却担当起国之重担。他,能行吗?所有人都有疑问。据守不出,自让营帐,未战先退。人们请战,焦躁,对于这位新都督充满不屑。然而,作为一国之君,孙权没有怀疑他的一切举动,赐他宝剑让他以威镇人,不听号令者,斩!终于,刘备七百里连营,皆成灰烬。因为孙权的尊重,陆逊智计得展,以少胜多。触动,缔造了救国奇迹。

尊重的力量是强大的,它触动的不只是一个人的心灵之弦,更是一个社会的脉络。尊重造就的触动,永远都会闪烁于青史,千年而不绝。

如果有一天没有了

750字 初三

初春的北京,漫步在寂静的巷子里,眼角处留意到一个大大的“拆”字,心,莫名地悸动了。我缓步向那个大字走去。近了,发现那是一座四合院。梁上的漆虽然剥落了,木门虽然破旧不堪了,院子里虽然杂草丛生了,但在我眼里,它却是那么古朴宁静,宛如一位年老的长者,历经时光的涤荡洗礼,沉淀在此,如今却因为一个“拆”字而烟消云散。我不禁有些难过。双手轻抚那墙上的土砾,虽然十分松散,但在我眼中,却比那高楼大厦的混凝土还要坚硬!因为那是时光在它身上刻下的永久的回忆。

然而这一切,都将在不久的将来化为一片乌有。曾经的小院儿,承载着老一辈人童年回忆的小院,终于还是在灯火辉煌的高楼面前低下了头,任凭人们将它肢解、粉碎,终成一地齑粉,带去世界的尽头。

如果四合院消失了,没有了,北京会是什么样子呢?你可能会想到先进的机器,舒适的房屋,以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切都看起来那么美好,又有谁会关注到,有那么一种建筑,在不断发展的道路上,悄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如果有那么一天,四合院消失了,那么北京也便死去了。如今的北京,早已不是以往的宁静帝都,科技在发展,人们生活在进步,饮食、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现如今的这个模样。而自始至终能代表北京,代表老北京的象征的,便是四合院,它是多么坚强,回绝了人们对它的改造,以自己本来的面貌走到今天,“出淤泥而不染”便是指四合院了。这样想来,倘若四合院有一天没有了,北京大概也就彻底死了。

但现在,它还在这里,虽然只有区区几十个,但却是对历史,对北京最大的肯定。我们还有时间去改变对四合院的看法,或许我们无法阻止人们对四合院的拆除,但我希望在路过它们时能怀着尊敬之情,在心底对它们说声“谢谢”。这样,才能在不久的将来,当它没有了的时候,不留遗憾在心中。

轻轻地,我走出去,站在它门口,对它鞠躬的同时,潸然泪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6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