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千年古剎——白马寺1200字以上

中国千年古剎——白马寺

1200字以上 初一 散文

——记洛阳白马寺

王轩宇

洛阳白马寺是我国创建历史最早的第一座佛教寺院,它历史悠久,久负盛名。到洛阳旅游,白马寺是我们选定的旅游景点之一。早上,我和爸爸7:30就来到了洛阳城东的千年古刹——白马寺。

白马寺被人们誉为“释源”、“祖庭”。北依邙山,南望洛水;在郁郁葱葱的长林古木之间,隐隐可见巍峨的殿阁和高高耸立的宝塔;洪钟长鸣,佛香远溢,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神圣之感。

我们来到白马寺山门外,山门面向道路有一座四柱三间的石牌坊,穿过石牌坊即放生池,放生池上有一座三石拱桥跨池南北,池子周围有石栏环绕,水中可见鱼吮残红,随波游荡;池子左右两侧,绿草茵茵,中心设花地,形成一种风格自然的人间淨土。

白马寺山门,为牌坊式歇山顶,上以灰色筒瓦覆盖,有三个门洞;三门洞皆以灰砖、青石券石砌成;部分券石上刻有工匠的姓氏名字,从字体上看,此种券石是东汉的遗物,为白马寺内现存最早的文物。白马寺山门上镶有一块青石匾额,上书“白马寺”三个大字。这是明代嘉靖三十五年,太监黄锦重立在白马寺山门的。白马寺山门前还有两匹青石雕马,该马形象温驯,雕工细腻。此马原为宋朝太师太保、右卫将军、驸马都尉魏咸信墓前之物,后又被白马寺主持和尚德浩法师将两匹石马迁置于寺门前。

进入白马寺山门,在寺院东南角、西南角各有一座方形角楼,东楼悬钟,西楼架鼓;这就是白马寺的“晨钟暮鼓”之处,这“晨钟”这“暮鼓”之声,敲醒了人世间一些人的迷梦,也给人门带来了吉祥如意。

天王殿是寺內的第一层大殿,歇山顶,正脊中央饰圆形“佛光”,“佛光”两旁雕龙塑莲,两端似鸱尾。脊正面有“风调雨顺”四字,脊背面有“国泰民安”四字。殿内两侧供奉着四大王像,分别为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东方持国天王。他们各自所持法器,分别表示:风、调、雨、顺。天王殿正中供奉着一尊满面笑容、赤脚打坐、右手手持念珠,左手手握布袋的弥勒佛像。人门一看到他总是乐哈哈的形象,就有一种欢乐的感觉,又称他是“欢喜佛”。

大佛殿是白马寺的主体建筑,殿顶九脊、筒瓦覆盖、飞檐挑角,斗拱华盖,大殿的正脊梁上有“佛光普照,佛轮常”八个大字。大殿内供奉的主尊佛像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他“大慈大悲,佛力无边,大智大觉”,故名“大佛殿”。释迦牟尼左边站立的是摩诃迦叶尊者,释迦牟尼右边站立的是阿难尊者,左右两倾的坐像还有文殊、普贤菩萨,他们作为“智慧”与“德行”的化身,来协持释迦牟尼的,此三尊佛又称“释迦三圣”。

大雄殿中央,置巨大的木雕贴金双层佛龕,精雕细刻,金碧辉煌,十分壮观;上有大鹏展翅,蛟龙飞舞。殿内三尊主佛,中间是释迦佛,乃娑婆世界教主。左边是药师佛,为东方硫璃世界教主。右边是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故又称此三尊为“三世佛”。

三世佛两旁是韋驮、韋力两位天将守卫左右,十八罗汉分列两旁,其造像栩栩如生。

接引殿是寺内最小的一层殿,原殿焚于清同治元年,再建于光緒六年。殿内供奉的主尊佛像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手呈接引状。左侧是手持净瓶的观世音菩萨,右侧是手持珠宝的大势至菩萨。这一佛二菩萨称为“西方三圣”,是清代遗留下来的精美地泥塑艺术作品。

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都是白马寺的主要建筑,还有许多景点,由于我们的时间不够用,没有逐一游览。

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即公元68年),相传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夜梦金人,身长仗六,飞绕殿庭。翌晨,即召集大臣,告以所梦;太史傅毅答曰:“臣览《周书异记》,谓西方大圣人出;灭后千载,当有声教流传此土,陛下所梦,将无是乎?”,汉明帝听后即遣大臣中郎蔡愔、博士王遵等十八人出使西域,拜求佛典。行至大月氏国,恰遇在当地游化宣教的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二位大师,得见梵本佛经六十万言及释迦牟尼白毡佛像。东汉使者请二高僧东赴震旦弘扬佛教。汉使、梵僧便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极为礼重两位高僧,躬亲迎奉,并请其禅居鸿胪寺。翌年,汉明帝敕立在洛阳城西雍门外三里御街北兴修僧院,并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便命名这座寺院为白马寺。

白马寺建寺至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几经风雨,几度兴衰。在人民政府的宗教政策和国家文物的保护下,寺院现在的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了洛阳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如果你有机会来到洛阳的话,可别忘记到这儿玩上一玩。

作者所在学校:渭南市临渭区育红初级中学 初一十班

作者通信地址:渭南市胜利大街105号

邮编

中国历史之最

1200字以上 初二 记叙文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开创了人类使用科学仪器测报地震的历史。长期以来,中外科学家一直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它是利用惯性原理设计制成的,能探测地震波的主冲方向。在科学技术还很落后的2世纪初能做到这一点,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它比欧洲创造的类似地震仪,早了1700多年。

女真族起源于东北,如今在东北却找不到一个女真族的聚居部落。但在数千里之外的西北,却有着一个有5000多人规模、800多年定居历史的完颜氏聚居部落。

这个国内最大的“完颜部落”位于甘肃省泾川县。静静的泾河淌过泾川县王村镇。在泾河北岸、状如九朵梅花的九顶梅花山山麓,聚居着5000多名女真族完颜部后裔。这些世代以完颜为姓的守陵人后代,恪守着祖辈留下的传统,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完颜氏聚居区。

虽然完颜村的诸多王室墓冢和历史遗物足以说明这一支完颜部落后裔的来历,可他们的祖先又是如何护送祖先灵柩,奔赴这千里之外定居呢?长期关注、研究完颜村的泾川县政协副主席张怀群说,女真族是马背上的民族,因此借助畜力,大范围迁徙相对容易;同时,女真族在顺治皇帝入关以前习惯于火葬,因此护送灵柩长途迁徙的负担并不重。

如今的完颜村人,多是当时守陵人的后裔。随着历史的发展,目前他们整村一次性地登记为汉族。

月球上90%以上的“地形”是以各国著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其中有5位中国科学家的名字。他们是:

石申——战国中期著名的天文学家,他和楚人甘德合作编制了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后人把这两部著作合称为《甘石星经》。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国际月面地名命名委员会把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石申山。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20世纪中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祖冲之字文远,

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源县),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

在天文学方面,祖冲之创制了中国历法史上著名的新历——《大明历》。在《大明历》中,他首次引用了岁差,是我国历法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他还采用了391年中设置144个闰月的新闰周,比古代发明的19年7闰的闰周更加精密。

祖冲之推算的回归年和交点月天数都与观测值非常接近。

在数学上,

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的真值应该介于和之间,比欧洲要早一千多年。

在机械制造上,曾制造了铜铸指南车、利用水力舂米磨面的水碓磨、能日行百里的“千里船”和计时仪器漏壶、欹器等。

为了纪念祖冲之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1888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郭守敬

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元朝天文学家、水利学家、数学家和仪表制造家。

郭守敬和王恂、许衡等人,共同编制出我国古代最先进、施行最久的历法《授时历》。为了编历,他创制和改进了简仪、高表、候极仪、浑天象、仰仪、立运仪、景符、窥几等十几件天文仪器仪表;还在全国各地设立二十七个观测站,进行了大规模的“四海测量”,测出的北极出地高度平均误差只有新测二十八宿距度,平均误差还不到5';测定了黄赤交角新值,误差仅1'多;取回归年长度为日,与现今通行的公历值完全一致。

郭守敬编撰的天文历法著作有《推步》、《立成》、《历议拟稿》、《仪象法式》、《上中下三历注式》和《修历源流》等十四种,共105卷。

为纪念郭守敬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

万户——明朝人,15世纪末的中国科学家,是世界上载人火箭的先驱。万户在座椅上捆绑了47支火箭,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持两个大风筝,令人点火

,试图利用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升空。万户惊人的胆略和非凡的预见,为后人进入太空打开了思路。为纪念这位世界上第一个利用火箭推力飞行的先驱者,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环形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散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