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粮食
唱响节约之歌,迈向低碳未来
节约粮食——一个听了不知有多少遍的词语。中国拥有13亿人口,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我国的耕地面积呢?仅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百分之七,却养活着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也许有许多人不知道。从古人“锄禾日当午”,直到现在人们统计的精确数字,无一不表明粮食的来之不易。从播种至收割多少道程序,多少辛苦汗水,多少双饥饿的眼睛在渴望……再回头看看,又有多少不珍惜粮食的人,将热蒸蒸的白米饭倒入到垃圾袋。看到学校里的同学们淡漠的不屑的脸,丝毫不犹豫的动作,不禁有些心寒。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节约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美德,是中国人永远不会弯曲的背脊,是大家坚信的理念。但是现在我们的行为为什么会变质了,节约不再被认为是美德,却被当成小气、抠门的意思。
现在似乎说到节约,大家就会不由想到低碳这个词。而低碳日的成立也是势在必行了,低碳日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在这一天,我们将动员地球村普通居民,通过个体和群体行动,参与创建国家及全球层面解决气候变化等紧迫问题的方案,并在各地展开大规模社区性“低碳生活”活动的具体构想。全球变暖,对于人类既是挑战,也是创造新时代、新经济、新文化的良机,是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价值创新的动力。
我们需要改正的机会,浪费可耻,从某种意义上说简直是“犯罪”。凡事贵在坚持,节约要从点滴做起,尤其需要坚持。一天两天可以,一年两年呢?更长的时间呢?不仅仅是对粮食,要让节约内化为自觉,成为习惯。我们更不能把眼光拘泥在这短短的一周——所谓的每年的粮食周,其实只要我们愿意每一天都可以是节约粮食日。节约粮食和低碳不仅仅是一种口号,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和所有人的号召与呼吁,我们希望它是一种情结,熔铸在你与我的心中,从而自觉的作到。
马克思说过:“节约无异于增产。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也正是基于对中国国情和家底的清醒认识。无论从人均资源量或政府、企业、家庭的财政情况来看,我们手头其实都很紧。在我们这样一个并不富裕的国家,能否在节约的问题上进入到人生更高的境界,事关社会和谐乃至中国社会的未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只有当节约成为一种生活态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内心需要的时候,我们才离真正的节约型社会不远了。”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朗朗的读书声透着活力,希望我们可以把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第一次被批评
在我们的生活中,尝试过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养小动物,第一次去野营,第一次……。我们尝试过的“第一次”总会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但是留给我最深印象的是我第一次被老师批评。
那是我读三年级的时候。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晚上,我刚想写才想起老师曾经辅导过我们,可是,因为自己上课的时候走神了,没有注意听老师讲课,所以我现在完全不知该怎么写。当时,我十分后悔,后悔自己没有认真听课,导致现在这个结果。
于是,我决定明天去学校请教同学们。因为那时候组长只有在上语文课才检查语文练习,所以只要趁中午放学回家吃午饭的时间补上就可以了。可谁知,早上的数学课因故被改成语文课。其实,这件事,老师早就讲过了。但我却没有听。同学们早有准备,只有我和一些差生才没有完成任务。老师知道了,历声批评了我们:“你们几个昨天去干什么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你们不完成,是不是不想读书?……”老师批评完后,为了让我们牢牢记住不认真完成任务的后果,罚我们在黑板拉着耳朵罚站。当时的我又羞愧,又愧恨,同学的异样眼光不断的嘲笑我。我真想让同学忘了今天,但我却是万万不能忘记的。
这就是我第一次被老师批评,也是我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丢脸。不过,这件事一直鞭策着我,让我不敢再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相关推荐
-
爱粮食节约粮食从以往的“民以食为天”随着时代逐渐的发展渐渐演变成了“民以食为乐”越来越多新奇古怪花样百出的食物出现在我们桌上,让大家渐渐忘了食物原本的意义。逢年过节,家里常常来了许多人做客,一套套传统的菜被端了上来,老人们的眼里都布满了笑容和满足,而小孩子却在旁边拿着筷子嘴里嘟囔着:“怎么又是这些菜呀。”记得那天,当桌上端上了菜,表妹就开始抱怨:“这些菜吃了那么多年早腻了,我们出去吃肯德基麦当劳。”桌子被敲得咚咚的响,爷爷奶奶有些生气了,眉间显露出了一股沧桑感,双目盯着那几道菜,眼神飘得很远:“你们这些小孩呀,现在整天就想着吃好的,其实有的吃就已经很不错了,想当年我们那会吃饭吃肉都不是顿顿都有的呀!”坐在一旁的大人们也开始议论道:“爸妈,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了,不要老是跟孩子们说旧时代的事,孩子们,总想着吃些好的,人之常情么。过去的就过去了就别再想了。”爷爷奶奶听了,神情显得有些尴尬和失望,无奈的摇了摇手:“说的是这样没错,但是。。”“好了好了,别说这些了。”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他们深深的叹了口气。饭吃完了,桌上剩许多剩饭剩菜,看着这些菜,爷爷奶奶想说些什么但还是犹豫着没有说什么,安安静静的坐在旁边同时我仿佛又听到了他们的叹息。坐在一旁的我听着大家的絮絮叨叨,想到在书上看到过的文章,现在的生活哪有好转,那些受到战争侵略的人呢,他们不是跟爷爷奶奶那辈一样么。许多人因为战争饭都吃不饱,他们没有心思去想吃好的,因为他们却连吃饭都显得有些奢侈。尽管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可是也不能处处都想到自己啊,也许节约一点食物节约一点水资源,那些人民也不会显的那么贫乏了。想想现在全世界都倡导低碳环保,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地球的污染,在我们开始减少使用塑料袋的次数是,在我们出门减少用汽车多步行时,在我们提倡全球关灯一小时时,也要想想,节约点食物也不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么,别再在饭桌上挑东捡西,别在沉迷于快餐无法自拔,让那么辛苦播种来的食物尽到他们原本应尽到的义务,这不是比原本在饭桌上留下一堆的剩饭剩菜来的更有意义么?在进行低碳环保时,也别忘了我们原本就应该做到的节食节粮,那是最简单也是最应该我们需要作出的一份贡献。六年级:周心茹900字 六年级 日记
-
爱粮食节约粮食小故事月饼的故事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晚上,我高高兴兴地和爸爸妈妈到外婆家吃饭。一进门,外婆就乐呵呵地招呼我:“艾艾,快来尝尝外公刚买来的鲜肉月饼!”一听这话,我的心一下子凉了,大声嘀咕道:“这种月饼我不要吃的,真是倒胃口!”一旁的爸爸尴尬地摇摇头:“你真是太幸福了,有的吃蛮好了!”外婆也无比感慨:“小时候,我还为吃不到月饼大哭过呢!”原来,外婆小时候买东西不仅要花钱,还要凭票,买米用粮票,买肉用肉票……逢年过节,更要起个大早,天不亮就要赶到镇上去排队,起码要等四五个小时才能买到定量的菜。现在想来,真是艰苦啊!外婆说她总是难忘那个中秋节。那一年,天黑蒙蒙的,作为家中老大的外婆照例拿着篮子去买菜。那时,买菜的人队伍排得像长龙,外婆被挤得都要喘不过气来了。天渐渐亮了,外婆想从口袋里掏出美味——一小块月饼填填肚子。她一摸口袋,马上傻眼了:月饼都成泥粘在了衣服的口袋上。外婆难过极了:家里四个孩子分吃一个月饼,我没有舍得吃,想不到现在竟被挤得没法吃了。买完了菜,她垂头丧气地走在了回家的路上,一见外婆妈妈,她就泪如泉涌,伤心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听着听着,我的眼眶不禁润湿了。我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平时吃饭还总是挑三拣四。现在想想,外婆的童年生活真是令我匪夷所思啊!想到这儿,我看着桌上的毛豆、芋艿、月饼,惭愧地笑了笑,然后慢慢地吃了起来,恍然间发现原本不爱吃的食物原来也是那么的可口。在特别的日子里忆苦思甜,虽然那个时代的灰暗早已远去,但我们的光明生活确是要需要我们的“成长”才能一直到永远!55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爱粮食节约粮食小故事月饼的故事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晚上,我高高兴兴地和爸爸妈妈到外婆家吃饭。一进门,外婆就乐呵呵地招呼我:“艾艾,快来尝尝外公刚买来的鲜肉月饼!”一听这话,我的心一下子凉了,大声嘀咕道:“这种月饼我不要吃的,真是倒胃口!”一旁的爸爸尴尬地摇摇头:“你真是太幸福了,有的吃蛮好了!”外婆也无比感慨:“小时候,我还为吃不到月饼大哭过呢!”原来,外婆小时候买东西不仅要花钱,还要凭票,买米用粮票,买肉用肉票……逢年过节,更要起个大早,天不亮就要赶到镇上去排队,起码要等四五个小时才能买到定量的菜。现在想来,真是艰苦啊!外婆说她总是难忘那个中秋节。那一年,天黑蒙蒙的,作为家中老大的外婆照例拿着篮子去买菜。那时,买菜的人队伍排得像长龙,外婆被挤得都要喘不过气来了。天渐渐亮了,外婆想从口袋里掏出美味——一小块月饼填填肚子。她一摸口袋,马上傻眼了:月饼都成泥粘在了衣服的口袋上。外婆难过极了:家里四个孩子分吃一个月饼,我没有舍得吃,想不到现在竟被挤得没法吃了。买完了菜,她垂头丧气地走在了回家的路上,一见外婆妈妈,她就泪如泉涌,伤心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听着听着,我的眼眶不禁润湿了。我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平时吃饭还总是挑三拣四。现在想想,外婆的童年生活真是令我匪夷所思啊!想到这儿,我看着桌上的毛豆、芋艿、月饼,惭愧地笑了笑,然后慢慢地吃了起来,恍然间发现原本不爱吃的食物原来也是那么的可口。在特别的日子里忆苦思甜,虽然那个时代的灰暗早已远去,但我们的光明生活确是要需要我们的“成长”才能一直到永远!山东枣庄滕州市实验小学新校(东校)六年级:周心茹600字 六年级 叙事
-
粮食爱惜粮食、节约粮食、杜绝浪费、低碳从我做起同学们,当我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我们唱起雄壮的国歌时,我们心中充满了自豪和幸福。我们为自己是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而自豪,我们为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歌唱。但同时,你们有没有为我们的祖国忧愁呢?我国人口众多。世界上平均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已达十三亿。而我国的耕地面积呢?仅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百分之七,却养活着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成为我国第一个大问题。你们为我国这一最大的问题忧虑过吗?不错,我们有共产党的领导,我们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早已解决了旧中国几千年没法解决的人民吃饭问题。我们应该为之自豪!可是,透过下面的数字,我们也应该看到,沉重的人口包袱不仅使吃饭成为一个大问题,而且也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有这么一组数据。2000年我国谷物、棉花,肉类的产量均占世界第一位。可是按人口平均,人均有粮食仅362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还低,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的国家。更令人感慨的是,新中国的今天不是比一千多年前的唐宋王朝不知多了多少倍吗?可是由于人口猛增,人均占有粮食竟比唐宋时代还少了200多公斤。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方,12亿人口的嘴加在一起,比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还要大。这真是一张大嘴!光是每年新增加的一千五百万人就要吃50亿公斤的粮食!所以,增产粮食,节约粮食,对我们的国家更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同学们都知道联合国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把世界粮食日的那一周定为节粮周。我们要开展各种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主题活动。今天,我们知道了国情,进一步明确了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特殊意义,我们每个同学都要从现在做起,要拿出实际行动,为党为国家分忧,把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山东枣庄滕州市实验小学新校(东校)六年级:周心茹800字 六年级 叙事
-
粮食爱惜粮食、节约粮食、杜绝浪费、低碳从我做起同学们,当我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我们唱起雄壮的国歌时,我们心中充满了自豪和幸福。我们为自己是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而自豪,我们为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歌唱。但同时,你们有没有为我们的祖国忧愁呢?我国人口众多。世界上平均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已达十三亿。而我国的耕地面积呢?仅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百分之七,却养活着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成为我国第一个大问题。你们为我国这一最大的问题忧虑过吗?不错,我们有共产党的领导,我们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早已解决了旧中国几千年没法解决的人民吃饭问题。我们应该为之自豪!可是,透过下面的数字,我们也应该看到,沉重的人口包袱不仅使吃饭成为一个大问题,而且也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有这么一组数据。2000年我国谷物、棉花,肉类的产量均占世界第一位。可是按人口平均,人均有粮食仅362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还低,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的国家。更令人感慨的是,新中国的今天不是比一千多年前的唐宋王朝不知多了多少倍吗?可是由于人口猛增,人均占有粮食竟比唐宋时代还少了200多公斤。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方,12亿人口的嘴加在一起,比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还要大。这真是一张大嘴!光是每年新增加的一千五百万人就要吃50亿公斤的粮食!所以,增产粮食,节约粮食,对我们的国家更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同学们都知道联合国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把世界粮食日的那一周定为节粮周。我们要开展各种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主题活动。今天,我们知道了国情,进一步明确了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特殊意义,我们每个同学都要从现在做起,要拿出实际行动,为党为国家分忧,把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山东枣庄滕州市实验小学新校(东校)六年级:周心茹800字 六年级 叙事
-
粮食我们村里有个张爷爷,80多岁了,皱纹布满了他慈祥的脸,背也有些驼了,还整天在田地里劳作。他的女儿也在外面工作,几年回来一次。张爷爷住的是几十年前修的土公房,已经裂了好几个口子,张爷爷都用破布和稻草堵住裂口。他家里的家具更破得不成了,水壶已经换了5、6个底,蚊帐补了又补,衣柜修了又修的……总之,张爷爷的家具都是修补过的。他女儿每个月给他寄600元钱回来,老人有这600元钱应该可以舒适地生活了,然而他却把钱存到银行去。有人问他:“您一个月有600元钱,您屋里的家具已经破得不像样了,为何不换些崭新的呢?”张爷爷严肃地说:“我的住房虽然难看,家具虽然破,但是都还可以用的。你们年轻人只知道换新的,多浪费呀!现今生活好了,可不能忘掉过去的苦日子,能节约的尽量节约,一分钱也是女儿的血汗钱啊!”几年过去了,张爷爷的女儿从外地回来,看见十多年前他给父亲买的那双皮鞋还放在衣柜旁,女儿劝他换新的,他说:“还能穿,实在不行了再说。”他对女儿说:“在任何时候,办任何事情,都不能大手大脚。”在张爷爷看来,生活节俭并不丢人,是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是光荣的;而浪费财物,不该花的钱花了,不该扔的东西扔了,则是败家子的行为,是可耻的。有的人把浪费看成阔气大方,把节俭当作寒酸小气,这真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自古以来人们就把节俭视为美德,是劳动人们的本色,而浪费则是人的要害。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即便如此,也不能讲排场,不能铺张浪费;在任何时候办任何事情,能节约的尽量节约。因为任何一种财物,无论它是国家的、集体的、还是个人的,都是劳动的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随便浪费就是不尊重劳动人民,这不仅不是大方,还是非常可耻的。我们要时刻牢记“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把它当作我们的座右铭!700字 初三 叙事
-
粮食在粮食这个大家族中,我最喜欢的是大米,它长的白白的,瘦瘦的,活像一梗火柴,但他还会变身,在煮熟的时候,他就摇身一变,变成个白胖子,真可爱。我最喜欢的粮食,还有小麦,把它的衣服一扒,把它往打粉机里一放,它就变成了面粉,这时面粉就可以做好多好吃的,面包;大饼;面条子,饺子;包子;面团子。粮食是多么的可爱,而我们是多么冷酷,吃他们也就算了,有人还在浪费他,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以后,我们就做,它们的守护神。150字 二年级 叙事
-
说粮食 珍惜粮食作文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民以食为本,我们爱吃,更因为我需要吃饭。只是对于吃饭,我觉得现在最多的问题,不是吃不吃的饱,吃不吃的好,又或者健康不健康。而是,对于食物,我们的态度。在我的家庭中,就有这样的明显差距。老一辈的人,舍不得丢,小一辈的人,不愿意吃。中间人,难做。老人们经受过那些苦头,知道食物的来之不易。别说浪费粮食,就是一点饭渣子,都不带放过的。固执一点的老人,就算你和他说隔夜的饭菜对身体不好,他们甚至都会说自己没多久可活,不怕。我不知道这算什么,但是人在哪个年纪,都应该珍惜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健康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将老人们带向正轨,让他们知道生活已经不是过去的时代,应该学着对自己好一点了。说起吃饭,相信每个人都有那么一个阶段,开始嫌弃家里的饭菜不好吃,就是我们这群小屁孩了。我不是一个挑食的人,基本没有什么讨厌的食物,可能也是小的时候穷,能够有的吃,就不错了。但是,我也确确实实看过那些挑剔的孩子,比如我的表妹,我能够感受到,她是怎样让人讨厌的。小孩子吃饭都比较麻烦,任性一点的,没吃完就想要逃离饭桌了。刚开始和表妹一起吃饭,我就深深的觉得,自己小时候,还好穷。小孩子吃饭靠哄,不仅要做的他们喜欢吃,还要“骗”着吃,一会吓她不吃动画片的反派角色会生气,一会说再吃一口就好了,吃了几口之后还要夸两句。真的很是麻烦。要是拍拖太久,大人也真的会经受不住,发起脾气,又成了一场大人和孩子之间的战争。再大一些的我们,吃也懂得自己喜欢吃什么,不会要人哄着吃,我们也知道什么东西是不健康的,要少吃或者尽量不吃。可是,对于幸福的我们来说,美食多,诱惑大,我们最容易被美食牵着鼻子走,时而会浪费粮食。哪怕你觉得原本可以吃下,哪怕你打包回家基本就没有人动过,对于食物来说,都是一种浪费,一种不尊重。我想,我们对于吃,越来越讲究了。可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不是想吃什么好,而是要先想好,自己适不适合吃,能不能吃,又能吃多少。一定要有控制自己的能力。大多数人的日子是越来越好了,不管是谁,都要吃饭。有时候,吃饭是一件维持生命的任务,可是,有的时候,吃饭却是一种享受。我们要吃,就要尊重粮食,不奢望吃饭的时候,想农民的苦,想土地的伟大,仅仅是一种对自我的要求和对食物的尊重。900字 初三 记叙文
-
关于粮食提到粮食,你一定会想到香喷喷的米饭,好吃的馒头吧!粮食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能解决我们的温饱问题,还能为我们的身体带来最基本的营养和能量!从我懂事时,爸爸妈妈就教导我要勤俭节约,要珍惜每一粒米,每一滴水!在刚刚过去的5。12汶川大地震中,我们失去了一座座美丽的城市、一条条宝贵的生命、还有那一块块田地!现在灾区的人们过着缺水缺粮的困难生活,可是我却在生活中发现有不少浪费粮食的现象发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勤劳动换来的,爱粮节粮就是对农民伯伯劳动的尊重!我们不仅要从自身做起,还要带动身边人爱惜、节约粮食。在这三天的实践中我总结了几点节粮小窍门:1、平时做饭买菜时要适量算好吃饭的人数计算好需要的量2、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尽量不剩饭菜。3、在饭店吃饭时点菜要适量,不要浪费,吃不完的打包带回家。4、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习惯,既可以让自己的身体得到营养,同时也避免了浪费的隐患。5、节粮爱粮,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400字 五年级 叙事
-
珍惜粮食“锄禾日当午,汗滴何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悯农》,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在我们浪费粮食时,大人就会朗诵起这首诗,提醒我们要节约粮食。每当我们浪费粮食时,是否想过碗中的每一粒米都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劳动成果呢?在我们学校食堂里,同学也常常浪费粮食。食堂有三层楼,每一楼都有两个大桶,一个年级的同学倒掉的饭菜常常装满这两个大桶,学校一共六个年级,每个年级都浪费两大桶的饭菜,那一天就浪费了十二大桶饭菜,一年下来要浪费多少桶饭菜啊,足足可以让多少贫困山区的孩子不挨饿啊!我们祖先说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珍惜劳动成果,应该从爱惜一粒米,一根线开始,让我们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吧!300字 三年级 记叙文
-
粮食俗话说得好,“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仅仅一句话中,就能知道粮食对人类的重要性。人类没有粮食就无法补充能量,无法生存。而粮食都要通过劳力才能获取。“大米”、“小麦”等谷物是农民伯伯的汗水浇灌的,需要锄草,喷农药;“虾”、“鱼”等水鲜是渔家老人的努力喂养的,需要抛苗,收苗;“鸡”、“鸭”等家禽则都在农妇一声声吆喝中成长的,需要喂食,预防病毒……所有粮食都需要付出才能收获。这一点大家都知道,可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呢?如今,浪费粮食的现象仍是普遍存在。近几年来我们学校的学生在校吃早饭、午饭。每人都有自己固定吃饭的位置,我在的那一桌,有八个人。浪费粮食的现象十分严重,早饭通常是一些较有营养的点心及一些粥。可是,许多点心同学们都不爱吃。譬如说肉包子,一桌八个人,每人都有一个肉包子,可菜盘里最多动了两三个。还有鸡蛋,情况更严重,几乎没有人动筷子。其实,现在的条件是多么的优越呀。想想以前,想想上个世纪,和现在根本无法比较。爸爸告诉我,在他那个年代,因为中国刚在世界上站稳了脚步,经济较差,所以有许多人因为没有吃的,都去世了。为了生存有些人甚至割树皮、挖草根吃。而爸爸为了寻找吃的,每天都挎着个竹篮子到十几里外的山坡上挖野菜吃。为此,每天,他的脚上都有发紫的血泡。后来,慢慢地长大,年龄长到可以去挣工分的时候,就每天随着大人都到田里干活,工分积攒得,可月底兑换的粮食依然很少,根本解决不了一家人的温饱。学校食堂里,每天的菜都一个样,不是野菜就是豆腐。偶尔有一片带毛的瘦小的肥肉夹在野菜或豆腐里,立刻会有许多学生去抢。现在再想想,以前的餐饮条件和现在的餐饮条件简直是天壤之别。节约粮食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时尚。这几年来,为了呼吁广大群众爱惜粮食,一些名人把节约粮食称为“光盘行动”,名称既新颖又易记,立即吸引了许多人参加“光盘行动”,浪费量直线下降,整个社会也刮起了“光盘”风。节约粮食也是一种美德。妈妈从我小时候刚会呀呀学语的时候,就教育我要“节约”粮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虽然连说话都说不清,但我还是把它背了下来,至于题目,我还是等到上小学的时候才知道的。妈妈说,别人与你同桌吃饭时,你就一定要把自己的饭菜吃完,如果你不吃完,别人对你的映象就会很差,相反,如果你吃光了自己的饭菜,别人就会认为你节约粮食,品质优秀,对你的映象就比较好。由此可见,吃饭也是一种德,是好是坏还得看你是否“光盘”了。每当你吃光一顿饭,你就没有浪费农民伯伯的一番努力;每当你吃光一顿饭,你就为“光盘行动”做出了一份榜样;每当你吃光一顿饭,你就多收获了一个欣赏的眼神……朋友们,吃光一顿饭并不难,难的是我们有没有这份自觉,这份“心”。爱粮节粮,从我做起。传承美德,发扬光大。1000字 初一 说明文
-
说粮食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民以食为本,我们爱吃,更因为我需要吃饭。只是对于吃饭,我觉得现在最多的问题,不是吃不吃的饱,吃不吃的好,又或者健康不健康。而是,对于食物,我们的态度。在我的家庭中,就有这样的明显差距。老一辈的人,舍不得丢,小一辈的人,不愿意吃。中间人,难做。老人们经受过那些苦头,知道食物的来之不易。别说浪费粮食,就是一点饭渣子,都不带放过的。固执一点的老人,就算你和他说隔夜的饭菜对身体不好,他们甚至都会说自己没多久可活,不怕。我不知道这算什么,但是人在哪个年纪,都应该珍惜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健康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将老人们带向正轨,让他们知道生活已经不是过去的时代,应该学着对自己好一点了。说起吃饭,相信每个人都有那么一个阶段,开始嫌弃家里的饭菜不好吃,就是我们这群小屁孩了。我不是一个挑食的人,基本没有什么讨厌的食物,可能也是小的时候穷,能够有的吃,就不错了。但是,我也确确实实看过那些挑剔的孩子,比如我的表妹,我能够感受到,她是怎样让人讨厌的。小孩子吃饭都比较麻烦,任性一点的,没吃完就想要逃离饭桌了。刚开始和表妹一起吃饭,我就深深的觉得,自己小时候,还好穷。小孩子吃饭靠哄,不仅要做的他们喜欢吃,还要“骗”着吃,一会吓她不吃动画片的反派角色会生气,一会说再吃一口就好了,吃了几口之后还要夸两句。真的很是麻烦。要是拍拖太久,大人也真的会经受不住,发起脾气,又成了一场大人和孩子之间的战争。再大一些的我们,吃也懂得自己喜欢吃什么,不会要人哄着吃,我们也知道什么东西是不健康的,要少吃或者尽量不吃。可是,对于幸福的我们来说,美食多,诱惑大,我们最容易被美食牵着鼻子走,时而会浪费粮食。哪怕你觉得原本可以吃下,哪怕你打包回家基本就没有人动过,对于食物来说,都是一种浪费,一种不尊重。我想,我们对于吃,越来越讲究了。可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不是想吃什么好,而是要先想好,自己适不适合吃,能不能吃,又能吃多少。一定要有控制自己的能力。大多数人的日子是越来越好了,不管是谁,都要吃饭。有时候,吃饭是一件维持生命的任务,可是,有的时候,吃饭却是一种享受。我们要吃,就要尊重粮食,不奢望吃饭的时候,想农民的苦,想土地的伟大,仅仅是一种对自我的要求和对食物的尊重。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1000字 初一 议论文
-
节约粮食一片金色,一阵金风,吹奏出动人的乐章;一把锄头,一个动作,演绎着重复的风景;一束麦穗,一滴汗水,展现了因果的平等…… 这些既是美好的,却也是最会被忽视的。人们只欣赏昙花一现的美丽,却不曾想昙花一年积蓄的不易,粮食也亦如此,人们在餐桌上“大块朵颐”,甚至“挥金如土”,可谁曾想到粮食的来之不易?而我,因为是农民的孩子,却深知这得来不易。在春天,俗话说:谷雨种大田。在谷雨时节,农民们便忙着插早稻秧苗,我爷爷也亦如此。尽管下着雨,田里依旧有着爷爷忙碌的身影,我有时心疼,让爷爷休息会儿,他却说:“不能让良田荒废了,这些秧苗很弱小,需要人照顾,否则遇见个虫害什么的,就白忙活了。”于是,我只好,让他小心点。而夏天,农民们更忙得是焦头烂额,顶着个大太阳,既要施肥,还要喷农药,一滴滴汗从额头上掉了下来,也不管不顾。我又让爷爷歇会儿,可爷爷坚决不肯,说他扛得住。我内心知道,爷爷现在也热着,只不过他把粮食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这便是一个老农民的敬业精神啊!过了三伏盛夏,又来了一个更加忙碌额的季节。人们常说: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的确如此,遍地都是金灿灿的麦穗和水稻,到处都是忙碌碌的身影。每到这时,我们会全家出动,却抢收麦子,否则,一下雨,就不好了。打完麦子后,还有一个重要的步骤:晒麦子。这么做是为了让麦子不发芽,否则,如果直接保存,一碰到水,麦子就会发芽,就不能吃了,爷爷说。晒好的麦子还要更过一系列繁琐的过程,才能食用。 可是,人们并没有明白生产粮食的艰辛,在电视上,有一个公益广告让我记忆犹新,上面写着:“全球,每年粮食总量的1/3被浪费,年浪费量达13亿吨,相当于全球谷物产量的1/2,你的挥霍,正伴随着别人的饥饿。”看之心砰砰然。我的内心澎湃汹涌,如果只讲中国,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田所产的粮食很难支持如此众多的人口。而对全国来说,被浪费了1/2,也是一个不可小觑的天文数字啊!而且,现在全球粮田还以每年千万亩的速度在消失。如果没有了耕地,没有了粮食,没有了食物,即使有着最高的技术,最飞速的经济,最大发达的商业,又有什么用呢?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便是勤俭节约,你浪费几粒米,就是丢弃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节约一粒米,就是做出了贡献,保护了这种美德,而且,这种珍惜不仅是对“财富”的珍惜,也是对劳动的尊重,对创造的爱护,对劳动者辛苦付出的肯定。总而言之,作为中华儿女,节约是义不容辞的事情,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那如何才能节约粮食呢?其实,节约粮食很简单,只要从生活做起,做到不剩菜,不剩饭,不多点,不浪费,便已经对“光盘行动”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大海是如何形成的呢?就是一滴水、一滴水汇集而成的。我们每个人都像一滴水,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来使这滴水越聚越多,愈积愈大,最后形成一片个“文明”的大海。“节约朴素,人之美德”希望大家铭记这句话,为节约粮食出一份力吧!1000字 初一 议论文
-
爱惜粮食俗话说:勤能补拙,省能补贫;精打细算,油盐不断。可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浪费粮食的现象。当我们随手扔掉一块馒头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世界上还有许多人正在为一餐饭而辛苦奔波?还有许多人正因饥饿而在死亡的边缘上挣扎?以前我总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浪费,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所以吃东西常常挑三拣四,吃不完就随手扔掉。可是自从我在电视里看到了很多非洲难民因饥饿而瘦骨嶙峋、饥不择食,最终饿死在街头那惨不忍睹的情景时,我才突然觉得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地幸福:有爸爸妈妈的疼爱,有大房子住,上学放学都有汽车接送。外婆常常告诉我她以前经历饥荒岁月的艰苦生活,吃野菜、吃树皮,好多地方还饿死了很多人,还不厌其烦的对我说:“要珍惜粮食,要节约粮食,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的人不能吃饱饭的。”通过查找资料,我知道我国每年有许多贫困地区、受灾地区的老人、小孩没饭吃,要靠国家救济,要靠大家帮助。我们国家还要花费巨额外汇去进口粮食,粮食确实是宝贵的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我们从小就会背诵的诗句。但是,看看我们周围的情况,各种浪费粮食的现象真是让人触目惊心。有的同学还很挑食,吃了几口饭就扔掉了,说这饭菜是自己不喜欢吃的!有的同学只想买零食,不想吃饭;有的同学着急去玩,走路时慌慌张张地把饭粒洒在地上!有的同学还一边吃一边打闹,饭粒随处可见!这些都是在浪费粮食啊!也许他们并不觉得自己在浪费,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可是,如果你浪费这一点,他浪费这一点,大家都浪费这一点,那合起来这个浪费就太惊人了!浪费真是一种可耻的行为!我们每个孩子都要存有节约的意识,这其实做起来很简单,例如: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要剩饭菜;集中注意力认真吃饭,不偏食,不挑食,无论爸爸妈妈给我们吃的,还是学校里的饭菜,我们都要不浪费粮食,文明就餐。这样既有利于我们身体的健康成长,又能爱惜粮食。正因为生活条件太好了,所以我才养成了浪费粮食的坏毛病。每次吃饭都会掉很多的饭粒,吃不完也觉得无所谓,爸爸妈妈批评我,我还找很多的理由来狡辩。想到这里,我感到非常惭愧,我真是太不应该了!从现在开始,我一定要改掉这个缺点,节约每一粒粮食,再也不浪费了!日省一把米,月节一斤粮。凡事贵在坚持,节约从点滴做起。同学们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尽自己的一分力量,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乱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不浪费、不摆阔,若有剩余的要打包带回家。联合国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就是要我们把节约变为自觉、成为习惯。节约是美德,节约是责任,爱惜粮食就是爱惜生命。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节约身边的每一滴油、每一粒粮,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富有,我们的祖国才会变得更加繁荣昌盛!1000字 初一 议论文
-
粮食浪费知多少粮食浪费知多少?我们无看到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官员发表的谈话,触目惊心:全球每天竟然有1.8万儿童饿死,有8.5亿人处于饥饿或营养不良状态……而我们,却因为营养过剩而忙于减肥并乐此不疲,为比富贵攀豪奢而沾沾自喜。学生食堂被丢弃了大量的饭菜,用珍贵的粮食酿造的酒喝下肚的一年可以灌满一个西湖……我做为一个当代的中国人感到汗颜。中国本是一个以勤俭节约为美德的国家。古诗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一直被家长做为给孩子的启蒙教育的教材,而让这段小诗人人尽知。孩子的爸爸妈妈给每个孩子做诗的启蒙教育时,有认真讲过这首小诗的含意么?有教育过孩子世界还有很多人吃不饱饭,因而要节约每一粒粮食么?生活很富足,富足到人们把地球当作不停产出的宝地,可以养活无限增长的人口。但是事实不是,事实是我们在整个整个的馒头被丢弃,一袋一袋不够口感好吃的大米被扔掉的时候,世界还有那么多饥饿的孩子充满欲望的眼睛在让人心碎的凝视着。而怀抱他们的妈妈,则是因为绝望而熄灭了渴求的眼神。事实是,当人们只要开口势必豪宅华车的时候,没有谁会再想起节约一粒微不足道的粮食,而国家却需要拿出战备储蓄的粮食来平抑不知不觉悄悄上升的粮价。我们浪费,我们不自知。我们豪奢的毫无理由,我们却不知耻。我们要一直等到饥饿降临于头顶,才懂得粮食很珍贵。我为我们的这种麻木不仁和后知后觉而感到羞愧。昨天还在为逛公园时笑话大吃碗仔面的游人们说“要是大年初一就过得又饥又渴可不划算”的我,兴高采烈的带着家人去西餐馆饕餮,今日就看到这样的新闻,我深深的感到内疚。我想,有太多的人都有过我这种经历,却毫无感知:把别人的节俭当作笑料,为自己的挥霍以为自豪。但是今晨,正月初二,中国人正在继续着无尽的豪奢的春节的今晨,我被这则短短的报上内容而震撼,而让我反省起自己,以及国人现状的种种浪费,尤其是对粮食的浪费。我想,我们该把当年毛泽东提出的口号再搬出来重温一下,一半给政府和企业官员,一半给我们自己: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拉动内需,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弃拙大而换精巧,而绝对不是我们这样对最原始的粮食资源和森林资源以及各种资源的浪费:除了我们丢弃的菜饭,还有粗糙的一次性筷子,到处飞寄的纸质贺卡,以及中秋节或者任何时候小小的礼品大大的包装……腊月二十八,清理卫生时,丢弃了两盒中秋的月饼。莲茸,蛋黄,烤制的油汪汪的面皮,还有精美的木质包装盒,里面衬着闪光的丝绸……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我需要忏悔。也为那些为敛小财而疯狂的糟蹋着各种珍贵资源的制造商和经销商而忏悔。须去看大环境,只需检视一下我们自己,就明?了。为了世界每天不再饿死1.8万儿童,为了世界还有差不多相当于大半个中国人口的人们少点饥饿,我决定,从不再浪费粮食开始,我要重新做回一个节俭的中国人。节约粮食,从我做起。1000字 五年级 叙事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