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
“兴逐乱红穿柳巷,因临流水尘苔矶。”一抹烟色,淡淡石墙;一晚月圆,又照弄堂,蜿蜒绵长亭房,幽芳紫陌垂杨。一夜扁舟到客方,恍然一梦重逢,陈年古巷。
——题记
巷,是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似一幅古雅恬淡的图画。
踏着青石板,抚着青瓦石墙,彷徨在巷子中。眼前,如蓓蕾初绽,昙花一现,墨滴在宣纸上无声晕染。第一次来,却感是旧时相识。
这种小巷,隔绝了城市的红尘,却又不是乡村风味,它又深又长,一个人独自走去,要老半天才出巷口,它又是那么曲折,望着前面,好像已经无路可走,可是走过去,一转弯,依然是巷陌深深,而且更加幽静。那里常是寂寂的,寂寂的,不论什么时候,你向巷中走去,都如宁静的黄昏,可以清晰听到自己的足音。
巷口,是一扇古朴的门,黑瓦白墙,交相辉映,更显一片寂静。当中的古井有如深千丈般,望不着底。苔藓悄然爬上井口,给巷子又添了几笔生机。
巷子,串起一座一座房子,星罗棋布的,看似杂乱而无章法,细闻则错落有致。不高不矮的墙挡在两边,上面印着斑斑驳驳的苔痕,墙上垂下一串串苍翠欲滴的藤萝,简直像古朴的屏风。墙内常是人家的院子,修竹森森,天籁细细;桃花杏花,娉娉婷婷,一派素雅清新,使人赏心悦目。
艳红婀娜多娇,绿杨依依多情,红杏枝头春意闹,垂杨紫陌落城东。夕阳影里,野草闲花,燕子低飞,寻觅旧家。画屏徐展,余香袅袅。染得鲜红的天边笼罩着巷子,残阳斜照,小巷的影子若隐若现,忽暗忽明,斑斑碎碎。归意,早以抛至九天云霄之外,付水东流入海内已。
雨水淅淅沥沥,巷子更是美丽。雨珠子颗颗落下,滴落在偌大荷叶边,娇艳欲滴,滚动,滚动,最后,“啪嗒”击打在光滑的青石板上,绽开一朵雨花。雨幕弥漫,炊烟泛起,清香飘万家,如仙气散去,真真梦中景色。只是一片澄明如水的气氛,净化一切,笼罩一切,让人豁然开朗,怡然自得,物我两忘。
不恨巷景,恨来时晚矣。早到此地,该有多好!
悠悠老街
那一条傍山谷幽兰、倚高树绿草的老街,散发着迷人颜容、古老气息的老街,常常勾起我无限的回忆。
那条老街,地上的砖块微微泛黄。一阵萧瑟的雨下了起来,雨水滴在荷叶上,滚动的水滴晶莹剔透,欢快地滚来滚去,没有留下一点痕迹。雨水滑过街头的柿子树叶,凝聚的水珠在叶尖停留几秒,便滴在了青石板上,发出“啪嗒”的清脆声响。
风儿用潮湿的小手拨弄着小草嫩绿的睫毛,河边的柳树婆娑起舞,似与风儿在嬉戏。河面微微荡漾,如老人脸上的皱纹。风,还带着阵阵甜甜的糖味。卖糖葫芦的老人,头戴圆顶帽子,身穿青色的大长袍,大声吆喝:“卖糖葫芦喽!”老街上的茶馆,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茶香。
重过老街,万事非,嘈杂徘徊非往年,心已凉。
如今,又下起了一场雨,可已与当年的景色大为不同了。雨水混着机油,散发出一阵阵令人恶心的臭味。我们再也听不见雨水敲击青石板的声音,那“啪嗒”声早已淹没在机器的轰鸣声中。风吹动从烟囱里冒出来的浓烟,重金属的味道直冲人们的口鼻。风中再无阵阵糖香。
雨一直下,这条老街的上空出现一道彩虹。彩虹之间,似乎还能隐约看见老街当初的模样。青砖白瓦,长满青苔的石板路,浸润着一阵阵茶香。
就这样,一条古朴,令人向往的老街消逝了。珍惜吧,不要让一切随这道悠悠老街的脚步越行越远……
相似题目
-
巷“故乡的小巷深又长,青石板路上木屐响……”,我哼着这首歌,走进了家乡的小巷。踏入又深又长的小巷,走在错落有致又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路上,整个人都放松下来了,感受着小巷的古典美,心情真是无比舒畅。夏日,走进阴凉的小巷,用手,在略微发黑的墙壁上摸一摸,只感到一丝丝凉意,从手上,传到心中。家乡的小巷,像迷宫一般,走了进去,仿佛迷失了方向,东转转,西绕绕,不知不觉竟走到了出口,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小巷是孩子们的天地,他们在小巷里奔跑着、追逐着,在小巷的拐弯处,总能与几个五六岁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的说声对不起,又去追赶别的伙伴了。小巷边,总有一些乘凉的老人,他们坐在藤椅上,有的手摇着蒲扇,斜着身子聊天,有的低着头,戴着老花镜读报,还有的手拿着竹签子,专心致志地织着毛衣。小巷深处有一个茶馆,走过那,总能闻到一股茶香,听到一阵欢笑,也许,这就是小巷里人们的慢生活吧。小巷也是吃货的天堂。小巷那长满青苔的墙边,总有几个小吃摊,糖画摊、凤爪摊、蛋饼摊……整条小巷都弥漫着小吃的香味。“故乡的小巷深又长,青石板路上木屐响……”。这就是家乡的小巷。点评:语言平滑晓畅,刻画细致,描写生动;句意含蓄委婉,暗含深意读毕如酒后余香,不绝于口。景物描写传神逼真,遣词造句贴切得体,景随情生,情景交融,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恰似一幅生动传情的写生画。这篇文章充满了激情,从字里行间能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全文层次清晰,语句流畅。600字 四年级 写景
-
巷苏州的小巷,隔离了城市的喧嚣,但也不像荒芜的乡村那样杂草丛生,你要耐心的走下去,才能品味出它独特的韵味。像一位不常抛头露面的少女,那样耐人寻味。然而故事就发生在那粉墙黛瓦中。从大马路往里走,两边都是低低的平房。又深又长的小巷。走久了也许会闻到谁家的饭香,又是谁家的孩子没带伞在屋檐下躲雨。不过令我记忆最深的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邻居的奶奶和我奶奶坐在一起一边晒着太阳一边织着毛衣。奶奶们熟练的织着毛衣,当我在很小的时候,记得奶奶不用带眼镜也可以看清楚织毛衣,那时年少的我总爱问:“为什么奶奶们要织毛衣呀?冬天还没来呢!我们为什么不去买现成的毛衣呀?”奶奶们总会慈祥的告诉我:“因为等到冬天织毛衣就来不及了 囡囡们冬天就要穿了呀 自己织的毛衣暖和呀!”那时似懂非懂的我,总爱呆呆的看着奶奶们织毛衣。到了冬天,奶奶给我穿上了新织的毛衣,那种温暖让我久久铭记在心。可渐渐的随着时光的推移。奶奶不再像之前那样轻松的织毛衣了,而要戴上眼镜。而我也不常看的奶奶们坐在一起织毛衣的样子了。奶奶织的毛衣给我的温暖如夏日清爽的风;如旧城温暖的光,温暖而不炙热,舒适而不沉重。是我成长的动力,奶奶织的毛衣并不是有多昂贵,而是那种温暖舒适的感觉吧!奶奶织的毛衣也许和古城苏州有着相似之处,古朴典雅而又不失大气,温暖舒适而又不沉重…这一切的温暖的回忆都是在这条巷子中发生的,这大概就是小巷的魅力之处吧。这里的房子都挤着,好像一家人紧紧抱在一起,很温暖…点评:语言平滑晓畅,刻画细致,描写生动;句意含蓄委婉,暗含深意读毕如酒后余香,不绝于口。景物描写传神逼真,遣词造句贴切得体,景随情生,情景交融,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恰似一幅生动传情的写生画。这篇文章充满了激情,从字里行间能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全文层次清晰,语句流畅。700字 五年级 写景
-
巷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用此诗句形容上塘小巷不足为过,小巷小巷顾名思义就是一条巷子,它没有别墅般的豪华美丽,但确实人与人之间更好的交流沟通,促进和谐。走进小巷,放眼望去像是一条无止境的隧道,也许墙变脏了,也许脱落,掉漆,但这不也正说明了它的时间之长,历史悠久吗!每天早上我都会经过那条巷子,也许是太早的原因,看不见太多的人,只有同学,如果有时来的晚了,可以看见手里拿着早饭,着急上班的人,边看手表边小跑的人,到了中午,忙完活吃完饭拿着小板凳三五成群坐在门口聊着天,说说晚上做什么饭,哪里的衣服打折了。到了下午,孩子们都放学了,欢快的笑声在巷子里随风飘荡,使单调的巷子变得丰富多彩。当我们放学时,天已经黑了,月色笼罩了小巷,让它在月光下若隐若现,它没有霓虹灯的闪烁,没有公路上汽车的鸣笛声,安静的像一潭水,似乎所有的生灵都已睡去,一切都显得格外安谧。撑一把油纸伞,独自仿徨在悠长又寂寥的小巷中。350字 初三 写景
-
巷这是一个甜美的江南小镇。小镇因着一句话而名噪一时。“一些稚拙的美,一些惊人的丑,以一种牢不可分的天长地久的姿态栖居在某个深深的巷底。”作家写道。十年过去,作家被人遗忘,小镇也在人们的记忆中渐渐荒芜。但那里的人们,依旧在慢腾腾的空气和小雨中生存繁衍,像是生活在一个像一个微微摇摆的小船那么悠缓的世界。——引子梦魇起航,喧嚣出发。一年又一年的时光抬高了头顶仓皇的天,一季又一季的雨水冲刷着脚底斑驳的石。梅雨正是繁盛,我感到雨水是薄薄的,一层又一层地把我裹起来,像是给我打上冰冷冷的石膏,令我无法动弹。我慢慢地把褶皱的纱裙抚顺,在心里轻轻地咒骂了一声。这鬼天气!碗被汤匙敲了一下,阿婆骂道:“还不快吃!”我迅速喝完汤,把深蓝色的背包往肩上一撂便奔出了家门。温情款款的巷陌,轻柔一如梦境的水波。墙上斑驳的岁月的痕迹,石灰剥落后现出的黄泥。还有褪了红漆的,有着斑斑孔洞的楹柱,以及曾经墨迹淋漓、如今已惨淡了的门联,那红纸上依稀的点点淡金,就像从前人蒙眬的眼。童年已跫然渐远,而我每日面对着阿婆左脸上盘踞的一道丑陋疤痕,心生嫌恶。我叫左左。对于这个名字我有着说不出来的复杂感情。开学时自我介绍,我说:“我叫左左,光明右,天堂右,而我左。”他们说我老气横秋,我只能哑然。美好的东西原本就与我背道而驰,它们在右,我却一直向左,就这样渐行渐远。每天晚自修下课,我总会等到整个世界的寂静无声如波涛汹涌,快要把我湮没时,才慢慢走出校门。我闭上眼睛,听到阿婆熟悉的拐杖声,笃定不移地叩击着我的心扉。我循着声音辨别方向。雨依旧淅淅沥沥地下着,我听见风吹过,像谁在岁月里轻轻的一声叹息。走过小河,也许雨点正在水浪间采花。水而落花浮荡,一如飘摇的年华的逝鸿片羽。回到家,我拖着木屐上了小阁楼。风在夜里领唱,风把整个夜晚从零点开始分成两半,前一半是记忆的湖水,后一半是畅想的海。我是一个有着小小缺陷的孩子,那种疾病,书上管它叫“夜盲”。每晚我躺在床上,望着这夜,拽着被角瑟瑟发抖。就像现在,我躺在床上,黑暗水一样浸透身子。风与黑暗为虎作伥,我听见风在屋顶放肆地抚摩自己的灵魂和梦境,然后看着它像一张单薄锋利的金属片,侧着身子从门窗的缝隙挤进来试图对我图谋不轨。它整夜的呼喊与奔走,没有一丝疲倦。那些安静的树枝与草垛,在它的淫威下发出苍凉的呻吟或呐喊。黑暗包容着这暴君,一起将我吞噬。黎明是我的救赎,我总是在天光流泄出一小束时便匆匆起床,睁着眼睛毫无睡意。我没有问阿婆,那道丑陋的疤是怎么来的,她也不曾对我提起。但是这天晚上,阿婆用了吴侬软语,与我娓娓道来,声音的沧桑掩盖不住甜美,魅惑着我的思绪。那日母亲执拗着要去大城市寻找她的梦,她的灼烧的梦。阿婆希望她能为刚出生的我留下来,她还是不依。阿婆苦苦相逼,刀划过左脸,血珠渗出。可是我的母亲,哦,这等决绝的女子,背起行囊,留下一个背影,惊落一片夕阳。阿婆拿出一本厚厚的画集,都是凡高的画。母亲相信凡高是灼烧的代名词,他的画,色彩绚艳压住生命的苍白,是对灼烧的最好诠释。书里有一张大型照片,阿婆说这是母亲在我2岁时寄回来的。我端详着,母亲穿着白棉布裙,将环形灯管高举过头,头顶上的光环神圣地照亮了她的脸。这幅照片叫:洁白的灼烧。是的,我也相信,母亲的眼神灼烧,皮肤灼烧,细胞灼烧,她的梦想烨烨灼烧,不曾寂灭。我的江南是首诗,是我的一首诗。一切都安谧地如同某个遥远的童话,温存、清灵,不带哪怕一点点的忧伤。我搀扶着阿婆,空气中漾着她颤巍巍的笑声。低头是久远年代的青石板,闭眼仿佛还能听到当年锤錾时的清脆辽阔的回响;抬眼是细细一线藏蓝通澈的天空,那一绺墨色的檐角不经意间便做了这一线天的花边。一拂袖便是烟柳水湄,一举首便是流金薄暮。我不再惧怕夜,我相信在比夜更深的地方,一定有比夜更黑的眼睛,比风更沙哑的喉咙,比向日葵更执著的花,在凝视,在歌唱,在灼烧。高涨的秋水,漫漫淼淼地映出了一些旧事或深或浅的容靥。且以一种微漾的四月梨花之婉然香馨,潜入记忆,舞而不饰,歌而不泪。风在耳边唱和,脚下的路,正慢慢地绿向天涯。1200字以上 高三
-
巷这是一条又窄又宽的小巷,巷子里常年弥漫着古老的气息。踏着青青的石板,呼吸着小巷中清新的空气……小巷中独有的韵味,成就了那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观。夏天,露淋渴草,鸟伏绿树,雷动雨点,风约青莲。小巷就宛如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清晨,当第一丝曙光闪现在空中,当地一声鸣叫在小巷中响起,人们也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外出读书的孩子暑期回来,给原本平静的小巷平添了一分灵动与生机。晚上,大家就好似约好了似的。爷爷奶奶们都搬了一把椅子,手里都拿了一把蒲扇,在一起聊着家常。而孩子们却都在小巷里奔跑嬉戏。有的仰望星空,如痴如醉;有的妙语连珠,绘声绘色……热闹不已。秋天,金色的小巷示意着丰收的来临。天公不作美,秋天的雨却来的十分频繁,一下就是一两天。一颗颗的小雨滴,融合成了一丝丝的细雨,伴着邱风在空中密密地织着。小巷一片朦胧,就仿佛披上了一件薄薄的轻纱。这件轻纱还不时被调皮的风儿轻轻吹动,缓缓飘着。人们却不辞幸劳,冒着密集的秋雨出门,去收获一年的成果。冬天悄悄的来临了。青松迎客,梅花吐艳,大雪纷飞。小巷迎来了一年的第一次雪。雪从空中飘落,是晶莹的,是纯洁的,是迷人的。雪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为小巷添上了一件银色的皮袄。春节也正悄然到来,小巷被人们打扫一新。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窗花与春联。外出打工的人们都提着大包小包的赶回来,与家人齐度新春佳节。夜色慢慢降临,烟花爆竹声也此起彼伏。烟花在小巷上空中交相辉映,流光溢彩。整个小巷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里。离开了冬日的寒冷,小巷步入了春天的温暖。久居小巷的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一到立春,空气变得清香起来,天空就宛如被水冲洗过的蓝宝石,一尘不染。不同于夏日的灵动,秋日的丰收,冬日的喜庆,春日的小巷,显得异常的忙碌。人们都在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丰收的季节。时光荏苒,是那么匆匆。而永远不变的,是那条依旧泛着古老气息的小巷。750字 五年级
相关推荐
-
老巷你单薄的身影没在了雨里如此蒙蒙的烟雨我开始辨不清两侧的墙色亦看不见你在雨里模糊了的背影看吧,我又在这条老巷里跟丢了你对于你我仅仅只认识那个背影单薄,迷糊且透露着丝丝神秘,以及诱我的芳香我猜,我定是那只流浪狗——成天陷在这条老巷里嗅寻你的味道在这条幽长的老巷寻你,寻你只因笨拙的我总是跟丢你,在这雨中雨脚泛起微微的迷茫像极了我的步伐踏踏,嗒塔竟是如此突兀你晃着单薄的身子走远了如此蒙蒙的烟雨我开始辨不情两侧的墙色亦看不见你在雨里消散了的背影是呢,我还是继续跟丢了你在这茫茫的老巷200字 五年级 诗歌
-
雨巷“答答答答—”从窗外望去,丝丝的细雨显得那么美,老巷子中那灰白的砖,渗入了雨滴,颜色开始变深。一旁的大榕树枝条稍微有点儿弯曲,细雨如针扎进了大地。老巷子里下雨时,天空是暗暗的。像一张灰色画卷,用画笔渲染上一抹黑色,淡淡的,淡出视线。云变化极快,移动着,变化着。湖面泛起了涟漪,一圈圈,像一朵雪白的茉莉花,不一会儿消失了,又有更多的波纹。周围的石凳子满是雨的足迹,草丛中的野花摇摆着身躯,像在对我招手,渐渐朦胧起来了。雨滴与雨滴之间几乎没有距离,用肉眼根本分辨不出。风配合着雨,奏起了圆舞曲。风就是一位绅士,轻轻的舞步,与雨一起摆动,多么美妙啊!他踏前一步,她又向后退一步,我沉浸在这场舞会当中。忽然,闪电从天空划过,天空狰狞的脸庞,多了伤疤。大地亮了,像开了灯似的,却只有瞬间。“轰—”,随着一阵巨响,雨持续了很久很久……从楼上的玻璃窗外看,人们打着伞,伞上的图案各种各样,颜色也五花八门。有序的步伐,伞打开时像是一朵大花,呈一个圆形,中间还有花蕊,跟着人们的行走,不断地移动着,雨水从那里悄悄地滑下,跳进大地的怀抱,一切是那么的宁静。下雨天,我在听雨的歌声,由慢变快,又由快变慢,那声音成了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我躺在靠窗的床前,凝望着那一刻的一切,看着雨变化的那一瞬间,那童年最美的一瞬间。我闭上双眼,沉醉着,陶醉在一阵令人回味气息中。一缕阳光从窗外射进,刺疼了我的眼。顿时,大地湿润了,被阳光照得有一点儿发亮。屋檐不时滴下几滴雨滴,鸟叫了,花儿又停止舞动了,我发现,沉睡时的大地显得更加美丽。走出去,天空是那么蔚蓝,云又脱掉了黑衣,穿上我最熟悉的白袄。湖面静了下来,鱼儿游来游去,又卷起了涟漪,像极老婆婆的皱纹,显得那么慈祥。雨季,我多想再一次在童年的雨季中徘徊,再一次地静静地品味雨带给我最浓郁最难忘的快乐之意。75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
古巷吟着这优雅的诗词,一不小心就闯入了这一条充满古铜韵味的小巷。纯洁白的栀子花清雅地绽放在树枝头,幽幽地醉着空气,在那红底金字的春联下衬托着,散发出古典与娇艳的气息。这是什么地方啊?我看了看两旁那两堵长长的墙,墙上垂下几串青藤,我轻轻地触摸那舒润的藤叶,清凉感便在指尖徜徉起来,我顺着墙,忽而踩入一片浓荫,一株墙内的老榕树,用它的浓荫证实了生命的价值。日光稀稀疏疏地渗透了下来,瞬间变换换成了脚下摇曳的星光,撞击着我的脑神经,我又十分迷惑的朝前走去。一右转,一幢破败的大房子便映入眼帘,恢宏的气势瞬间被这破败感抹上了那浓重的朦胧感。门口的那一条石板凳上静静地坐着一位慈祥的老婆婆,她双手撑在拐杖上,脸上挂着那祥和的微笑。乌衣巷一一我恍然大悟,接着便仔细的打量起了这眼前的旧时王谢。或许,正是岁月的创伤斑驳了这扇沉重的木门,还是时光的流逝暗淡了这一种鲜艳的朱漆,亦或是时代的变迁冷落了这昔日里的繁华。曾经的那一颗轻舞飞扬的心灵从滚滚红尘之中浮起,洗去了浮华,终成今日的恬淡如水。是谁,在早春的细雨中流连了一整个午后?又是谁,在飘红的火枫叶下轻舞水袖、笑靥如花?是谁,在那清冷的月光下弹奏着那一首首悲凉的琵琶曲?到底是谁,在这寂静的夜空里吹奏着那一曲曲忧伤的洞箫。箫声,逐渐融入湖面腾起的白雾,缥缥缈缈。那一条看似无形的纽带,正在飞速的旋转中,将一切都远远的甩在了岁月的风中。那早已落满了尘的书,那早已断了弦的琴,那早已脱落了的银簪,还有那早已憔悴了的红颜,慢慢融合成了一朵凋谢的玫瑰,插在那破晓前的黑夜中。花瓣上的露珠,似一滴清冷的泪,悄然诉说着破碎的美丽。繁华旧如三千流水,毕竟东流去。空中曾经追梦的飞鸟划过深邃的眼瞳,留下一丝希冀;森林中潺潺的流水声还是一如既往般敲击过耳膜,唱着那一首首清新的歌;清风中暗暗的花,香刺激过鼻翼,残留下一缕美好。心灵,在这晨昏间的苍凉与悲哀之中重生了,温柔地舒展开它的翅膀。于是,青丝渐渐成雪,而笑容依旧。我漫步离开,两句诗穿越了千年,依旧在我脑海中萦回着。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800字 五年级 散文
-
老巷秋的风声乍响,返校的时刻也悄然来临。经过一个暑假,再站在校门口的巷中,有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我最是喜欢这条老巷了。八点,夜色与天空协调最为完美的时刻,四周涌动的昏沉渲染出一种神秘的气息。我从校门口缓缓走近,前方的人影逐渐朦胧。跟随着人潮的起伏,我心中开始呐喊:“近了,近了!”就是这里,当走到一个特定位置,全身感官开始不受控制得被调动起来,鼻子开始猛吸——啊,如预想中的一样,一阵关东煮的迷人香气前呼后拥上来,其中还夹杂了烤肠和手抓饼的肉香,都直直地由鼻孔进了颅腔,随后久转不散,如同余音绕梁,分外醉人。脚上的步子不由得放缓,似乎是要多享受一会儿这样美妙的滋味。但是最终还是依依不舍地走过了卖关东煮的摊子,不过不必泄气,因为前面还有两个卖文具的店铺,光是它们门口悬挂的各种色香味俱全的垃圾食品,就叫人食指大动,还有里面琳琅满目的笔、本子……谁不想进去光顾一番呢!然而口袋里可怜的、孤独的几个硬币,根本就载不动我心中的激情似火啊!又是几次回首,然后仍然万般无奈的过去了。但是,它到了!巷口的凉皮店,口袋里的硬币们经受住种种诱惑以后最终的归宿。要一碗凉皮,把硬币轻轻摞在窗口,再向内努力巴望着老板手下华丽变身着的凉皮,口腔深处的唾液争先恐后地上涌,微微抖动的腿透露了心中的愉快心情。我脑海中已经规划好了一碗凉皮要怎么吃:三分之一用来大快朵颐,三分之一用来细嚼慢咽,最后三分之一的吃法是随心所欲的,因为无论怎么吃都能满足胃的要求。时间在想象中度过的极快,老板把一碗凉皮放在窗口,我小心地拿过来,各种思想已经不听指挥地占用大脑开完了一场狂欢。我终于不用再闻着食物的香味来望梅止渴了!按捺住心中的狂喜之情,我抱着它往马路对面走去。就在一只脚要踏上斑马线的那一刻,我回头深深看了一眼身后的老巷。凌乱交错的电线充满了旧时的文艺气息,并不平整的道路还和以往一样幽深,暂时忘记了身在何处,一种道不明的情绪在心头静静地荡漾开来……800字 五年级 写景
-
巷趣在近于段塘的雄镇桥处,有一片幽幽小巷。她们像静静流淌的河流,将城市与乡村如此鲜明的分隔开来。她们像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水墨画,无声无息地呈现在你我面前。当你步入其间,那种感觉妙不可言。你看……好几条香肠般的小巷,纵横交错着,互相交织着,宛如一张天然编织的蜘蛛网,犹如一幅刻意描画的迷宫图。那里没有闹市区的繁华喧嚣,没有公园的浓妆艳抹;那里有的是古朴娴静,淡雅自然。初次走入小巷,第一感觉就是窄小。当你正低着头,小心翼翼地行走,生怕碰到近在咫尺,青苔斑驳的石墙时,常会冷不丁地与迎面走过来的陌生人撞个满怀;偶尔有一,两个赶急事的人,行色匆匆地侧身从你身边挤了过去,让人不禁伫立片刻……我喜欢走小巷,她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最纯真的美,更带给我闯迷宫般的乐趣。当你徘徊在其中一条小巷的拐弯处,正想继续往下走时,蓦然发现不远处,巷的出口若有若无,使你不得不犹豫再三,不知如何抉择。当你以为有路可走时,而每每走过去,那里常是巷的尽头或是一户人家的后院。正当你垂头丧气,懊恼不已时,那里的风景却这边独好:修竹森森,天籁细细;野花竞放,别有风味。当我吸取上次的教训时,以为肯定又是无路可走时,可却常常是曲径通幽,别有洞天。小巷总爱跟我开玩笑,也许是因为她太过调皮,也许是因为我们还不太熟悉。走进小巷,像是一场游戏,令我乐此不疲;像是一个美梦,我但愿长眠不觉醒。550字 五年级
-
老巷碧云天,黄叶地。时入深秋,碧空响晴,树枝枯萎,土墙晦暗,秋风萧瑟。我站在那个无数次出现在梦中的窄窄巷口,心中涌起熟悉的感觉。这个清冷的秋天我执意要回来看看这个古老的旧巷。我的老家,因为它马上就要沦为铁锤下的一团尘埃,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终是被淘汰了。老巷像一条准备冬眠的蛇,懒洋洋地蛰伏在村子里,贯穿东西。老巷有十几米长,两米宽,曲曲折折,整条巷用鹅卵石铺成,形态各异,石头光滑清洁,异常美丽。巷面中间隆起,两边低凹,下雨时,水流向两边,人走在巷里也不会湿。推开老旧的木门,童稚时的情境又浮现在脑海,院子里有许多花,开时幽香,绽时七彩。那些爱花的邻居便不邀自来,推开木门,轻轻招呼一声,便欣赏满园红绿来,笑意盈盈。端一杯温水,在院中小坐一会,便能安下心来,在满园花香的伴随中进入书香。花藤遍布陋墙,笑语充盈的古巷一时活跃起来。年幼的我看着这种景象,心里便充满了温暖。夏天,巷子里行人很少,偶尔有几条小狗甩着尾巴跑过。石子铺的路面被雨水冲洗得清清爽爽,凉鞋踏过,发出清脆的声响。由于老巷的特殊地理环境,使它冬暖夏凉,夏天坐在院口便可以乘凉。老巷两边清净的小院子一座挨着一座,矮墙上露出一丛丛繁茂的栀子花,花香伴和着泥土的气息在老巷里散开,让人心旷神怡。而现在,寥落多年的巷子已经无花草,住户多已搬走,秋风在陋墙上抹上了秋凉与凄清。“你回来了!”身后似乎传来好几种不同声音的问候,我惊讶转身,却只有灰的色调与阴冷的空气伴随着我。岁月在这条巷子上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原来老巷也舍不得抹去那些温暖的记忆。欢声笑语又重回了老巷,秋风似乎也不再肃杀……待到离别时,手指轻抚已衰朽不堪的陋墙,心中充满太多的不舍。尽管不久以后,老巷将不复存在,但我知道,有些东西被带走了,而有些东西会永远存在!家乡的那一条老巷,老巷的记忆会永远铭记我心。750字 高一 散文
-
古巷作文碧落黄泉在,烟火语默时。那条古巷,又见证了多少旌旗猎猎,悟透了几分世间颠沛,从此了悟了尘世。——题记扬州的东关古巷,复有旧时的喧闹,是置身于烟火中的美好。但却怎么也比不上它——那条乌衣巷,被浮华簇拥,却与烟火形同陌路。乌衣巷,坐落在夫子庙此起彼伏的声浪中,可它却与外面的烟火人气、锦绣街景大相径庭。那日我被人群推搡着,颇有些惊慌失措,就在这迷惘间,邂逅了它。乌衣巷好像一位老者,处于人潮之中,却又在其之外。它似乎在淡淡地唤我:“来吧!”那时的我,只觉沧桑如斯,好美。“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抚摸着巷口的石碑,感觉着指肚间石块凸凹的印迹,千年之间流转的光年、笑饮青盏的浮世都烙在了那里。那时的我,只觉厚重如斯,好美。稍一抬头,看见两株枯树。枝干是风干了一般的石灰色,掩着巷口两边的对联。无意仔细辨认对联的内容,便步入巷中。仿若这真是一个无人触及到的地方,巷中没有行人,只有巷两边古朴的黑砖瓦、白砖墙的屋子。很简单,却让人感到心静。扬州的东关古巷俨然变成了商业化的街区,而这乌衣巷却挡住了世俗的入侵,独看万世繁华,却始终保持着一己的本真,纯朴如本初。那时的我,置身无声的巷中,只觉宁静若此,质朴如斯,好美。一时间,时空也错乱,仿佛我置身的是千年前的古巷。那秦淮河边的八艳从巷中婀娜走过。白衣胜雪,飘飞如若谪仙;钗簪叮当,回风更添舞雪。席地而坐,把那檀板敲响,将这银筝奏鸣。朱唇轻启,是一世的沧桑,还是乱世的流离?而乌衣巷,依旧用古朴、宁静回应着八艳的路过。那时的我,再一次被这美折服,真的好美,“乘云沐彩霞,不负此年华。”走出了巷子,我恍惚领悟了这尘世,有了历史的厚重之感。混迹于人潮之中,又随着历史之江流奔腾而去,就像禅宗那句著名的话一样:“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如这乌衣巷一样保持着纯净,至美至朴。悟得的尘世,陌路的烟火,在这一刻升华。750字 初二
-
深巷母爱林语堂说,孤独两字拆开,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蝇,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儿擎瓜柳棚下,细犬逐蝶窄巷中,人间繁华多笑语,惟我空余两鬓风。孩童水果,猫狗飞蝇当然热闹,可都与你无关,这就叫孤独。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日子里,我经常看着巷子的尽头,渴望他们的出现……——题记我是一个小女孩儿。今年九岁,我的记忆中都是奶奶把我养大的,因为从小妈妈就离开我去外地打工了。聚少离多的日子,我总是搬着小凳子坐在门前的巷子里,希望看到妈妈转过墙角,出现在我面前的样子。甚至我能够想象着妈妈是穿着连衣裙,出现了。暑假来了,妈妈却没有回来。不敢奢望妈妈带我去水上乐园,所以我看到五颜六色的游泳圈,心里挺难受的,我喜欢它的颜色,却不喜欢它的存在。有一天大伯家弟弟的妈妈回来了,我管他叫大妈,可是大妈并不是我的亲妈,而是弟弟的妈妈。晚上,我给妈妈打电话:“妈妈,为什么大妈回来了,你还不回来呢?我好想你呀。”电话的那一头传来机器的隆隆声。妈妈几乎是扯着嗓子说话的:“工作太忙回不了家,过年的时候妈妈再回家,好不好?”“不,你们大人都是骗子,我不会再理你们了。”说完我哭着跑开了,经常陪我的小狗也和我一起跑出了家门。来到广场上,奶奶在跳广场舞,看着悠闲的人们,突然想起来我的妈妈还在工作……妈妈工作太忙才会这样的,我刚才太过分了,我不应该这样对妈妈,我仔细想了想觉得该跟妈妈道歉才对。于是我抱起小狗回家,又把电话打过去,我对妈妈说:“对不起妈妈,刚才是我太冲动。但是您得答应我,今年一定要回来,哪怕一天也好。”“嗯,到时候妈妈一定会来看你。”电话的那端,依然有机器隆隆的声音。“那说好了,妈妈不准反悔!”“妈妈一定说到做到。”到了第二天早上我似乎已经忘记了想妈妈,还像以前一样吃着奶奶做的饭,学习,和弟弟们一起做游戏,领着小狗去看路边的黄色的花儿……750字 初一
-
《六尺巷的故事》读后感星期天,在南湖三八巷的老师家里,我和表哥正在上英语辅导课。上着上着,表哥旁边的顽皮小子苏语泉就挤起表哥来。“嘿,你别挤我呀。”表哥大叫道。“呃,我只是想看看你的书。”苏语泉答道。老师见状说道“你俩上课别闹了,要不画个三八线。”“三八线?三八巷里画三八线?”同学们都笑了起来。表哥和苏语泉只好乖乖坐好,各自往旁边移了移,尽量离对方远一些。这样,这首课堂小插曲就谢幕了。但他俩各让三分向旁移的情景使我想起了《六尺巷的故事》。《六尺巷的故事》讲得还是我们安徽省的事哩。在清朝康熙年间,安徽桐城县发生了一件奇闻:当朝宰相张英家人与邻居吴家为了墙基争地界,打起了官司,告上了县衙。可因两家都是显贵望族,县官左右为难,迟迟没有判决。张家地契上写明了“至吴姓墙”,但张家人怕有理难争,就写信告诉张英,让他出面处理。张英收到家书后沉思片刻,回信到: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看了信后,明白了张英的意思,便立刻将院墙往后移了三尺。吴家人深感惊讶,在看了张英的诗后,也将院墙向后移了三尺。这样一来,两家院墙之间便空出一个六尺宽的空道。两家人谦和忍让形成了六尺巷,从而被世人褒扬,流芳百世…..因此,我们也要在生活中学会谦和、忍让,互相理解,互相宽容。就像两个人分别从桥两端过河,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那谁也过不了河,但只要其中一个人谦让一下,大家都能平平安安地过河。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一幅画,画中两人握手言欢,旁边还有几个发人深省的字“何必争个两败俱伤,互谦互让就是‘双赢’。”彼此谦让,能避免许多矛盾,减少人与人之间的纠纷;互相理解,互相宽容,有利于大家之间的和谐相处,还能大大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俗话说得好“忍一言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们大家要向故事里人物们学习,凡事不要争强好胜、斤斤计较,而应该谦和、忍让,礼让三分又何妨!750字 初中 读后感
-
凉城空巷少年时(2)天空一览无余,雾气渐渐消散,午后温暖的阳光在指间闪烁,我试图遮去它的光辉,却也是无能为力。挎着单肩包,漫步在青灰色的石板路上,放眼望去,只见远处几户人家正喝着茶,闲扯着家常。运河边的杨柳随风舞动着,树梢荡漾在河面,撩起层层涟漪。青灰色房顶的吴越民居下,一只猫正慵懒地晒着日光浴。一切仿佛都是那样恬淡,那样温暖,如诗如画,让人不忍发出一丝声响,生怕扰了那一片安宁。不知不觉中,已经快要到做晚饭的光景了,各家各户都开始忙着准备晚饭了。一个被烟熏黑的小灶,温暖的火苗正在它的嘴中跳跃,映射在烧柴人的双眼,“澄澈如洗”——也许我可以这样形容,那眼睛就像一面水镜,那么澄澈,那么干净,和他身上的粗布短衣形成强烈的对比。一缕青烟从烟囱缓缓升起,忽而随风消逝。不久,农家小菜的香味从屋里飘出,引得我饥肠辘辘,肚子似乎也受不了这诱惑打起鼓来,一阵一阵。最终,抵挡不住诱惑的我,双脚不自觉地往民居那边挪去,我厚着脸皮要了一双筷子,丝毫不顾淑女形象地吃了起来。纯朴的主人非常热情地看着我吃着,一边给我夹菜还一边说不着急多吃点,那醉了一脸的微笑让我吃得更欢。谢过主人,又走在了幽深的小巷中。脚下的青石板凹凸不平,坑坑洼洼,其间尚有雨水未被蒸发。两百多年的民居,经过风吹雨打,日晒雨淋,白色的外墙也开始剥落,一块一块的,走近一看,还有新生的小植物在它上面落地生根,奋力生长着,似乎要把全部的生命都绽放在这古老的屋子上,真有点那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感觉。羊肠小道边,一棵棵参天的香樟树,挡住了零碎的阳光。一棵小小的梧桐也不甘就此落后,顶芽早已冒出了新枝,它也很努力呢!现在不是旅游季,人还不多。我特别喜欢这种宁静,远离喧嚣,享受自然。因此,每每心情不好的时候来这里走一遭,一下子就释然,豁然开朗,坏心情也无影无踪了。来到这里,仿佛置身于一片心灵的净土上,总能感受到生活最美的气息。750字 初一 应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