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550字

接受

550字 高三 叙事

哪年,哪月,哪天

不知道在哪年,哪月,哪天。我牵着你的手,在那个街头,你说不回头,我放纵了自由,选择了接受。

星星夜晚,你的脸

太阳从东边升起,那不需要道理。在那个街头,你说和我一起走,晨辉在指明向东的路,而你执意要西走,我没有理由不答应你的要求,选择和你同走。

星光灿烂的夜晚,我可以清晰地看着你的脸,在那个街头,你挥洒着自由。当你转过身去时,我可以发现你手中的信签,那是我在有星星的夜晚,为你而作的诗篇,在诗篇里,有我句句的召唤。能看见你的脸,我都当作最美的画面,不知你有没有发现?

秋天,在那个冬天前

你让我选择最美的季节,我很高兴的答应,在那个街头。每个秋天我都很喜欢,但我知道,你最喜欢雪白的冬天。不想让你失望,我大声告诉你:“我喜欢冬天!”你在微笑,我知道。但你没有看到,我只是浅笑,像这个秋天一样,浅浅的,就过去。

我想问你,在这个别样的冬天,你是否很快乐?你没有看见我,心里有没有想过?

同个镜头,异样要求

车还在不停地走,你在我的后头,张开着双手,你说你在遨游。我不想停留,你也说不回头,我放纵了自由,选择了接受。

时间没有停留,还是那个街头,同一个镜头,你却提出了异样要求。我无法承受,像这样的自由,我发现你在颤抖,而我的心也不停的跳动。我站在你面前,没有了语言,你看着我说再见,我麻木若然,问你去向哪边?

幸福的那班车,从我的身边走过,我没有招手,它也没有停留。我知道,你在车的窗口,向外,寻找你的所有!

那年,那月,那天

是在那年,那月,那天。你说你要走,我放纵了所有,选择了接受。你没有回头,在那个街头。我目送着你走!

接受和发现

1200字以上 高三 议论文

大抵说来,接受和发现,是人生的两大主题。我们每一个人,一旦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必须无条件地接受这个世界,当然包括接受这个世界上的人:在世的,以及已经死去的。在世的,有身边的、能够认识的与从来不会认识、更难以见面的。在接受中,形成认识、看法庸阋迳辖玻徒蟹⑾帧?

对人的影响,自然和社会同样巨大。但有着显着差异的是,自然的影响比较客观化、固定化,在文化和意义范畴内,基本上具有时空的恒定性,亦即,不同时间――比如古代、近代与现代――和不同地域的人,在对自然的感知上,不会相差太多。对自然的感知,有物质的和美学的两种。前者有生存的便利与灾难,后者有心灵的愉悦与寄托。

社会对人的影响,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身边的、能够认识的人施加的,二是由存在着时空距离的人施加。第一种影响容易理解,至于第二种,有空间距离的人,难以谋面、无从相识,但同处时代,在统治通道以及大众传媒的作用下,被人感知――比如政府政策的传达与执行,当世文人文章的传播,以及关于歌星影星的传媒等。存在空间距离而对人施加影响,并非人人可以做到,必须以权力、创造力以及取悦大众的技艺作为道具才能登台表演。同样,存在时间距离施加影响,在死去的人中,也只有那些已经进入历史的大师们才能做到。

不管怎样,上面所说的影响,归根结底,就是给人一套由历史文明积淀形成的所谓“道理”,让人在这套道理中生存与死亡。你所有的生存元素,都被它左右、固定,难越雷池半步。无论作为证据还是借口,一切都建立于这个并不完整与并不固定的“道理”本身。健在或过往的精英们,不管你愿不愿意,强行将他们权威的唾液吐到你的身上,麻醉你的意识,控制你的手脚,如同不管你有没有毛病,就被押上手术台,到处来上几刀。

由此说来,一般而言,人在接受中所形成的发现,即认识与看法,基本上与自己无关,乃因外力强加而不自觉形成,此外,也有非强加因素形成这种发现的情况,这源于周围人的影响,有独立判断能力的人何其少,因此存在趋同心理,所谓人云亦云,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几乎同一面目,有几许真知烁见?

造成这种近乎宿命的文化与意义,不仅形成思维僵硬,意识模糊,而且造成个性沦丧。放眼天下,尽是满目雷同,如同一座大山,山脚山腰尽是蓬生杂草,看上去郁郁葱葱,好一派繁荣景象,但随时代流行的风雨飘零枯萎,有几株个性的大树,面对无情风暴,傲然屹立山颠?

有一天,无意中与一位工厂的同事谈起了什么是道理这个问题。我一向不大喜欢同别人争论,就是在文人的圈子里,也基本如此。他说能说服一个人就是道理。我对他的反驳的代价就是他近乎嘲弄地说我白读了几年书,连这个“起码的道理”都不懂。我不知道谁有资格说这种话,不过我承认我读到中专算是白读了,因为就道理本身,我还来不及下一个什么定义,而且,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我获得的途径更多的是观察、体验和领悟。除此之外,我不相信道理还有别的出处。如果你对一个小孩讲什么道理,这些道理并没有属于他,只有到一定时候他经过观察和体验的印证,这些道理才真正进入他的思维。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承认现在还没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我只想指出:最重要的不是来倾听道理,而是发现道理。如果人来到世上,没有自己的观察与领悟,仅仅担任传声筒的角色,从别人那里接受过来,不假思索,又传给别人,甚至后代,那真是可悲。在这里,我只列举一个最平庸但还能说明问题的理由,即每个时代的所谓道理肯定不是一成不变的。

一切人类的先驱,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非议和打击。有趣的是,非议和打击的程度往往与他的发现价值的大小成正比。在考察这个问题时,我没有理由停留在这个程度上。我不得不提到作为一种惯于的,用于判断的前提和准则的,叫做文化界定和意义界定的东西。我知道,这里面有一个超级假定,尽管这个假定是很成问题的。一方面,习惯可以成为一种准则,另一方面,任何假定都必然与这个假定所建立的时刻有关。时刻是时间的具体化形式。事物的意义是动态的,体现在它所处的时间位置,即时刻,每一时刻中事物的意义可能是变化的。事物的意义是时间的函数。由此我们发现:任何假定都不是永恒的,只有建立于抽象的、不可分割的时间上的假定才可能永恒。遗憾的是,至今还未发现哪位伟人或大师的假设具有这种效果。

的确,我们的整个生活都来自于假定。这当然是因为世界比任何人远远古老,谁也无力看清它的真实面目。各种各样的假定,以一定的方式糅合,构成了我们的所谓文明。假定真伪难辨。对于假定,我们有责任对它进行解剖和监督,看它是否达到了一定的纯粹程度,审视和研究它到底包含了哪些虚无的附加因素。也许,人类恰恰就生活在那些虚无的附加因素所构筑的假定中。

宗教、哲学和艺术就是这些假定的发源地,后来,政治从宗教中分离出来,成为了假定最大的制造者之一。从这些东西中出来,假定开始渗透进入一切领域,于是假定成为经典,成为决定一切的准则。由此我想到《圣经》,这个庄严得敢于把手按在它上面发誓就可以说服别人的东西。如果谁把这种发誓作为借口,他也许能欺骗许许多多的人,但若干年来,竟然没有人敢于这样做。《圣经》中的“上帝”,就是一切假定的操纵者,或者说就是一个最大的假定。人类创造出上帝,千方百计寻找理由承认自己被它创造进而成为它的奴隶,服从它的意志。这就是人类生活的实质。生活从人类出发,经过上帝,再回到人类终结。人类希求得到一种力量的保护,这种依赖心理迎来一片虚幻,成为人类的坟墓。

因此,有足够的理由认为,习惯和假定就是人们经常谈论的意义,这种方式构成了人类的文化态度和思维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高三
叙事
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