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在四季1200字以上

读在四季

1200字以上 高一 写景

放虎归山实乃文人智士成功的谋略,而非其失败的根源。虽曰纵之,其实擒之。放虎者,自得其乐;不放虎者,自得其哀。悉心量之,故曰:“放虎归山者,其乐亦无穷也”!

古有云;“放虎归山,后患无穷。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轻易地放走敌人,那么留给自己的祸患将是无穷无尽的,所以对待敌人绝不能心慈手软,定要斩草除根,赶尽杀绝方可消除后顾之忧。但是倘若真是这样,那我是否可以认为此句是在教我们要想方设法地去铲除那些可能给我们带来祸患的人呢?

细加分析便知这实为一句荒谬之言。众所周知,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需要爱与被爱。如今大家都渴望和平,渴望和谐共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并且提出;“宽容是一种美德”。既然如此,那么自然地“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在形式与内容上就存在明显的不合理了。自然偶尔放过与自己敌对的人,这也没有太大的过错,又何来后患之理?要是忧心忡忡,一心想着排除异己,那岂不得累死!还谈什么后患?

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史实被世人传为千古佳话。他也放虎归山过,而且放了不仅一次,而是七次!试问:“这给他带来后患了吗?这给他带来忧愁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历史告诉我们,他的“放”是值得的。他不但获得“心胸宽广、内心善良、神机妙算等众多美誉,而且使敌人输的心服口服,甘愿投降,不再战争最后,他笑了,笑的那样洒脱,那样快乐。于是叹曰:“放虎归山者,其乐亦无穷也”!

假如刘备大军放过陆逊,等到时机成熟再去攻打,也许战争的硝烟造会消散,百姓早可以从水深火热的残酷统治中脱离并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可是他偏不放,非要对快战败的陆逊军穷追不舍,结果中了陆逊的奸计。一招:“火烧连营七百里”的计谋既让自己得到他人的赏识,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保全了军队的实力,为自己留下一世英明,更是将敌人击的溃不成军,抱头鼠窜。最后,刘备哭了,哭的那般伤心,那般遗憾早知这样,当初选择放手不是很好么?也不会落得这般下场。然后叹曰:“不放虎归山者,其后患亦无穷也”!

读史使人明智。于是一千多年后的我们也学会了“放”,并且饱尝到了“放虎归山”所带来的甜头。

2008年对我国来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百年难得一见的雪灾与地震已经使人民背井离乡、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苦不堪言。多少人为此而牺牲,而落泪。屋漏偏逢连夜雨,藏独,台独分子也伺机而动,日益猖獗,惟恐天下不乱。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们还要准备众望所归,盛况空前的“北京奥运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幸好我国的领导者们及时选择了“放”,并没有一心投入到与藏独、台独分子的抗争中,而是以体恤难民,努力办好奥运会为首任。然后,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下,一切问题都得到顺利解决。北京奥运会精彩纷呈的内容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获得好评如潮。

细细想一想,在那样混乱的背景下,人民正是需要政府的时候,奥运会正是需要积极筹备的时候,如果不是因为“放虎归山”的缘故,此刻若只想单纯地引发战争,那岂不正中敌人下怀。自然地,奥运会的举办充其量也不过是请各国领导者再来看一次我们这个泱泱大国的笑话。舞台是北京,而我们正是这一舞台上表演笑话的小丑。这该是多么的另人可笑,可悲!

由此又可见:“放虎归山者,其乐已无穷也”!

当然,对于“放虎归山,后患无穷”这句话我们也不一概加以否定,因为确实存在这样的事实,我们需要以辨证的眼光去对待。从长远看来,在现今多元化的世界中,随着科技人文,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人们的思想与活动也愈来愈开放,对外联系也愈来愈密切,各行各业的人都积极相互合作,以求双赢。若是在这个时候我们仍旧自我封闭,一味想着排除异己。那么,我们将会脱离实际,脱离大众。最终只会被时代的潮流所淹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所以我们得认清形势,及时调整好心态方能在残酷的竞争场中找到一席之地。

“穷寇莫追、得饶人处且饶人、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些至理名言不就是“放虎归山,其乐无穷”的最好诠释么?表面上看来我们是放走了敌人,但实际意义上我们已真正地捕获了敌人的心。适当的放一下手,一来可以表现出人性的纯真和善良,二来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大气和风度。何乐而不为?

善“放虎”者,快哉!乐哉!只要放的适当,放的巧妙,我们定会拥有一个非凡多彩的人生。故吾盖叹:“放虎归山者,其乐亦无穷也”!

读城市与狗有感

1000字 高一 日记

读《城市与狗》有感

第一次见到这个书名的时候,还以为这是一本关于流浪狗的小说,就像一次探险,不断的与奇怪特殊的人物相遇那样。但当我真的读过这本书后,却又觉得有些后悔看这本书,后悔知道了这所莱昂西奥·普拉多军事学校。

自从听到有人说:“军校是最能美化人类情感的地方,军人是最热血、最善良的人。”我就开始梦想未来的我能成为一名军人,成为绿色军队的一员,与那群最可爱的人一起生活。

但对于这个莱昂西奥·普拉多军事学校,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这是由一群流氓、无赖所组成的学校。在这里,到处都充满了欺压同学、抽烟、喝酒、偷窃甚至还有嫖娼等称得上是“丰富多彩”的各种恶劣行为。在他们眼里,似乎善良就是愚蠢,守纪就是犯罪。在这所“地狱”学校中,那个唯一没有做过任何坏事的男孩——“奴隶”,却死在了军事演习中,而他暗恋的女孩,竟与心地亦有纯良面的凶手走进了神圣的婚姻殿堂。

当我第一次看完这本书,我觉得这是一本与现实几乎相反的书,或者说这本书把现实中的黑暗点无限的放大了。而作者描写的是一所地狱,在这所地狱中,小鬼不管恶灵,恶灵欺压他人。

后来,在与同学的一次聊天中,偶然的谈到了这本书,同学告诉我这本书的作者曾因它而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一听到这句话,我一下子就迷茫了,心中也变得十分迷惑。为什么这本书也能得诺贝尔奖,是颁奖的人眼花了吗。

我特地到网上了解了一下别人对于《城市与狗》的看法,其中我觉得最难以理解的是其作者略萨的诺贝尔获奖评语,“因他对权力结构制图学制的细腻描写,和他对个人的抵制反抗和挫败形象的尖锐刻画。”

我耐下心来,坐在藤椅上,带着这句话,又仔细阅读了几遍《城市与狗》。当我再次读完这本书时,感觉好像真的是那句话所描述的那样。虽然我还是不太理解前半句话,但在这次的阅读中,我发现了“诗人”的不卑不亢、不欺弱小与他为扞卫自己尊严的努力,也看到了“美洲豹”的坚强、勇于反抗恶势力与其维护自己尊严的斗争。还有那最终死去的“奴隶”,他虽然善良、温顺,但也懦弱无能、不知反抗。他是最可怜也是最可悲的。他永远的沉睡在了这场噩梦中。

这所莱昂西奥·普拉多军事学校,是一片被原始树木遮的暗无天日的原始森林,外面的人只能看到这里的绿色,里面的人却望不到明媚的阳光。在这里,“强者生存”就是原则,“拳头大”就是道理。善良的人在这里没有立足之地,软弱的人在这里没有生存空间。一切都是物竞天择。

而在这场有一枚小石子引起的海啸中,那只被“我”不小心掐断了后腿的狗,那只一开始未被作者关注的狗,一直用它同情的双眼,看着这场“狗”与“狗”之间的战争。

高一:9361479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一
写景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