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900字

低碳生活

900字 初二

低碳,是一种新鲜的生活方式,减少“碳”的排放,成为其中核心内容,当生活遇到问题时,当你的情绪无法遏制时,是否也可以低碳来解决呢?

——题记

操之不“极”

凡天下之物,物极必反,不论是富也好,穷也好;聪明也好,愚笨也好,一旦到了一种临界点,便会带来极大的伤害,情绪也如此。古有范进中举,喜极而蒙心,差一点变成了一个疯子,此乃喜极之伤;唐寅才子去考试,骄傲之极曰:“今科状元非我莫属矣。”结果引来皇帝的猜疑,定位作弊而永不能复考。以伯虎之才,状元是可以取得,只是自信之极,遭人诟病。”“郁郁柳宗元,朗朗苏东坡”柳宗元便是因为久久不得志,在中壮47岁时便变成一杯黄土。情绪不分好坏,人皆会有任何一种。不用“含碳产碳”的物质却也又不成现实。所以,小情绪常有,但不要过度。

事半功倍

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也十分的重要。就像低碳一样,用更少的损耗,做更多的事。如若安静时吵闹,不识情的人,还会在他人心中落得个不识大体的名声,是这些情绪都不好吗?不是的,只是你没有把握正确的情绪镶嵌在正确的时间里。科学研究表明,人拥有的情绪是有一定“发酵”时间的。你在该愤怒时伤心,那样哪天该伤心时你就拿不出这种情绪,一切的情绪便会乱了套,不仅你不能心灵放松,别人也会心存差异。就像低碳中的“淘米水”一样,拿它来浇花,你偏偏要喝,你喝的水就闲置下来了,花又没浇,只能用你喝的水去浇花了。这样不仅是浪费,还是自我的虐待,对花来说,你喝的水真不如“淘米水”好,你也如此。两件事物乱套了,就出现不小的问题。那么情绪呢?

以“情”治“情”

还是回到这两个例子:“范进中举”,“朗朗苏东坡”苏轼被从“国家要员”贬为“地方闲员”,这种差距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但是东坡先生用他的乐观,豁达冲开了这种伤愁,而范进也是被谎称自己没考上,才恢复了正常,才重新变为了范举人,他们都是用一种相反的、对立的、矛盾的情绪拉回了正常的范畴。低碳也是如此,我们既不能减少排放,就多植树造林,加强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情绪没法抑制,就把它“消灭”,用其他与之对立的情绪冲击,使他重新恢复平衡。

低碳情绪,总结出来就是一句话“不过极,正确使重平衡。”只要我们做到这几点,不仅自己心灵舒坦,别人亦会喜与你处,一举两得,低碳情绪,为什么不去实现呢?

中秋之夜

650字 四年级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的一句诗不知道出多少游子的思乡之情。而我也是一个远离故乡的游子,在这八月十五,中秋之夜,更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天边一轮孤月,照着远行之人。月圆人不圆,何以千里共婵娟呢?我不禁慨叹。不知那故乡的亲人,是否也看到的是这轮昏黄的圆月?辗转反侧,今夜无眠,乡愁如同一个影子,无论如何也甩不掉,挥不走。

回想上次回家,是在暑假。那时,我脚刚踏上故乡的土地,便觉得无比亲切。虽然常年在外居住,对故乡的环境已经遗忘了一些,故乡的变化也一无所知,但是我对故乡的那份热情丝毫没有减弱。内心对故乡依旧是热爱的,老家的瓦屋,过时的炉灶,房前的桃树,房后的竹林,池塘、小山、松鼠……一切既陌生又熟悉。而现在,在这中秋佳节之际,我却只能在这异地他乡,在这千里之外和故乡的人,同望这轮昏黄的圆月。

有人曾经问我,“你和父母虽同在外地,但生活在一起,在外地待的时间比在故乡还长,你思什么乡?”我反驳道“你知道生活在海外的华侨吗?他们虽然也跟父母在一起,但他们依然忘不了自己的家乡,自己的国家,人岂能忘本?”他变得哑口无言。“自古逢秋悲寂寥”,哪个游子会乐不思蜀?一点不思念自己的家乡呢。

“砰、砰、砰”父母的敲门声打乱了我的思绪,为了不让父母担心,我关上了灯。月光照进了我的卧室。寻光望去,月亮上似乎就有故乡的影子,那山、那水、那树、那人……啊!这就是故乡的月亮,我心中的故乡。

夜深了,心暖了,原来故乡一刻也没有离开我,始终陪伴在我的左右,它一直照亮在我的心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二
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