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的《命运》300字

贝多芬的《命运》

300字 初一 议论文

许许多多的名人都是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而得名的,贝多芬也不例外。任何人都逃脱不了尘世的喧嚣,都会在痛苦里苦苦挣扎,就算是要“扼住命运的喉咙”的贝多芬也要经受命运的“洗礼”。

贝多芬不管是双耳失聪还是双目失明,不管是贫困潦倒还是情场失意,他从未屈服。《命运》让我知道并且真正听懂了贝多芬。他乐章的开头在伤心地流淌,静静的流过。接着乐章开始波涛汹涌,连绵不断。最后,高昂的结束了他华丽的乐章。贝多芬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黑暗的世界中。就算这样,他在不断的奋斗。

《命运》缓缓接近尾声的时候,贝多芬的脸颊早已染上了久违不见的泪水。调皮的泪水不知此刻为何如此安详的在贝多芬的脸上抹去。

贝多芬是一本读不透的书,他用超越尘世的信念抗击着人类的痛苦,他是永恒的不灭星辰,他是对生命完美的敬畏。

“格言新说”与“非主流”

900字 高二 议论文

看如今形形色色的所谓“格言新说”的文章,把原本传统厚重的中华文化都改得面目全非了。我看着那些文章,看了很久,才惊奇地从其中看出三个字,是“非主流”!

“非主流”一词伴着“90”们后的脚步,通过网络渐渐地在当今社会泛滥起来,在网络上一搜索,一大堆不知所谓的颓废,忧伤之类的另类东西几可炸爆银屏。而如今,我看到连作文题目都显示出了其“非主流”的一面了。

“非主流”是什么?是个性?是张扬?是拿个格言都要改得与众不同?“成功是失败之母”,“三人行,没有我师”,“温故而误新”……诸如此类的“格言新说”层出不穷,大家看到某一格言都下意识地做起“改错题”,或质疑,或否定,或偷梁换柱,有的甚至恶搞……“这是创新,这是彰显个性,这是非主流!”——多么可悲的“非主流”!

格言,是文化沉淀下的精华,而被人们大肆修改后的“格言”无疑失去了其原本的意蕴而成为糟粕。实际上,世上并不存在完全正确抑或永远正确的格言。对于格言,我们是否应该保持一种敬重,宽容的态度去学习,去继承,而不应总是怀着质疑的态度去找他们的茬呢?毕竟那些几千年继承下来的文化不是我们这整天对着电脑的一代玩弄得起的。大肆宣扬个性与创新的背后,我感到一种古典文化被现代人凌辱的感觉。

或许“格言新说”的初衷是好的,它最初只是作者为了表达某与格言不同的论点而单纯地将其作为一种表达形式。然而,如今却有相当一部分人们,或“为属新文强改词”,或为求创新另类而盲目批驳前人,而其中大多都只是“标题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这与现在的年轻人们追求所谓的“非主流”是有关系的。我想真正的“非主流”是应该保持它的活力的。这个活力不是指其存在与否或正在运行与否,而是指其创造的能力。很多“非主流”的事物,一旦失去其创造力,尽管其形式仍然是“非主流”的,但结局只会有两种:一、灭亡;二、被同化。

“格言新说”无论说得如何天花乱坠,如何深刻有理,都仍然是缺乏真正的创造力的一种文学形式,一种建立在前人劳动成果上的“假文化”。假如没有那些原本存在的格言,又何来新说?但是n年以后,真正被人们记住的又是什么?所以,这种没有创造力的“非主流”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最终的结果便是——灭亡。

现在的人们不知端午重阳而热衷于情人圣诞,不看四大名着而青睐于日本动漫……像格言这样的文化经典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似乎就更加成为了宣扬个性的牺牲品了。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我们是否就要成为亲手埋葬她们的一代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议论文
3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