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性源自责任1200字

品性源自责任

1200字 初二 议论文

为什么星星这般耀眼?

因为这片宇宙太过深沉。

历史是浩瀚的宇宙,无数颗星球莫不是附着不死的灵魂。时间缓缓流逝,一颗颗星球无声无息无息地陨落,一代又一代人不甘寂寞,但我们头顶的星空依旧璀璨夺目。那些在人类步伐中一直闪烁的光点,正是随时间风化后英雄们难能可贵的品性。

康德这样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使我们感动——一个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另一个则是我们内心的道德准则”。是的,对宇宙而言,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而卑微的,但一个人的品性却可以伟大到永恒,胜过星宇,压过苍穹!而英雄的品性之所以为英雄世人敬仰,不仅是因为他们嫉恶如仇,乐善好施,更是因为他们拥有圣洁的品德和高贵的性情。从英雄们的事迹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不是每个人都有劝及天下的壮志,他们不是每个人都富可敌国的钱财,他们有且只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肩上不容抛却的责任!我认为,他们圣洁高贵的品性,正是来源于这个不可或缺的责任。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生于“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恰处于唐朝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时代。杜甫是不幸的,他亲眼看着欣欣向荣繁华的长安渐渐变得萧索破坏,亲眼看着大唐人民的希望一次次破灭,他痛心疾首啊!他的人生早因仕途失意,遭遇重重坎坷变得昏暗,又因祸乱而变得更加不堪。但他没有放弃,因为他看到了受苦受难的人民。既然国家给不了百姓一个安定的生活,那么我变在精神上带给他们最后一点阳光!所以,虽然他的身体因日驱厚重的责任而愈加佝偻,但他一直坚持在黑暗的边缘行走,坚持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了一段沉重的历史。不可否认,杜甫的品性是圣洁高尚的,因为他肩上的担子汇聚了无数人的希望!他只有坚持!承受责任是一种坚持,放下责任是解脱,那么扛起这责任奔跑,则是另一种升华!与世俗小人不同,真正的英雄面对责任,往往将负重,更奋然而前行!

同样站在世俗权力的巅峰,赢政与孔明的选择决然不同,致使他们的名声与品性也大相径庭。始皇的丰功伟绩天下皆知,只因地位太高,天下万民的希望系于一身,责任太重,以至于不堪重负,慌于朝政,又贪图功绩,终招致千古骂名。孔明其本质上相差不大,只是面临责任时,一个选择了放弃,一个选择了奋力奔跑。肩上同样肩负着人民生存的希望,始皇抛掉责任,只注重自己,奴役天下百姓而孔明则不然他接受了刘备的临终叮嘱,把蜀地百姓作为根本,把这个蜀地放在肩上,顶着重压力,呕心沥血地把蜀国发展壮大。他不是没曾想过放弃,但除了他,谁来扶这扶不起地阿斗?于是,一步一步的咬牙前行铸成了他忠义之表的美名。

人生是一条泥泞的小路,风雨雷电,迷雾蒙蒙,从地狱延伸到天堂。每个人在这条小路的不同地方出生,或丑或美,或身强体壮,或弱不禁风。然后,或结伴,或独行。但无一例外,他们生来便扛着一块块的石头,有大有小,有重有轻。这些石头就是人们所肩负的责任;地上的脚印,便是他们的选择。石头越大,责任越重,走出的脚印越正直稳重,但易被人们抛弃;石头越小,责任越小,走出的脚印就越圆滑轻浮,却更易被人们接受。而英雄的品性,便是那一条条永恒的脚印,在历史的大道上无止境地一直延伸,然后,毫不犹豫,也不可避免的与时光的逆流碰撞,最后“砰”的一声,在天空中闪现的一道道火花和一声声回响!

品摩诘诗,览摩诘一生

1200字 高二 散文

亘古至今,名人不少,我却独爱这诗人、画家皆俱于身的王维,我对他的喜爱也正是源于这诗。他的诗总让我忍不住细细品味,而诗中总也星星点点的折射出他的影子,依我看,这诗也便是他的自画像吧!

曾几何时,幻想着与他一起,在“鹿柴”的竹林中漫步,夕阳的余晖从枝叶中探出,金黄的光芒略带一些橙红,镀亮每一层落叶和那些模糊而又悲伤的回忆,一同坐在磐石上,听着他“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的吟咏,在其中陶醉。风安静的栖落在叶片上,黑夜张开了眼睛。这幽密的竹林,是比天空更深的海。“独坐幽篁里”的人,也便只有我相伴,依旧是一片寂寞……

突然,琴声响起,所有寂静,都碎成了一圈一圈的涟漪。拨琴者,十指轻飞,划过每一根琴弦的声带,这便是“弹琴复长啸”吧!而在向林深处走去,尘世的喧哗已然遥远,玉盘升起,清冷的光辉抖落在大地的手掌上,只身感受“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情境。

他总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识,冬日逃窜,春日在一夜之间便袭满了整个乡镇,成双成对的人们一同在桃花树下期许着美好景愿,他却爱欣赏那辛夷花,那辛夷花也甚是好看。树梢上,辛夷的花蕾,在每一株枝条的末梢露出了含羞的表情。阳光等不及打声招呼,手忙脚乱的握住季节的彩笔,为它们打上让万物惊艳的点点口红。

远远望去,那含苞欲放的萼嘴,仿佛江南水乡才露尖尖角的荷花,犹如一群戴着红纱巾的少女。

野径无人,空山无语。比天空更纯洁的花朵,点燃了山野的安谧。在远离长安的辛夷坞,没有人看到,一些花悄悄的开了,又悄悄地落了。时光的手掌没能接住这些落寞的词语。他仿佛感知了他们的心境,为这些花儿的青春感叹,为自己感叹。是啊,他又何尝没有青春呢,他明白青春不要轻易错过虽不能说这十年就是一生中最光华的足以在白发时回首的全部印忆,却是最桃花妙漫的,荡漾情愫的刻度!

田园诗是他的招牌,可又有几人知道这是他处处寻访的心得呢。他路过渭川田家,看见欲昏欲坠的夕阳的余晖懒懒的映在山坡上,啪啪的鞭子声招着牛羊们各自回归。老叟久久不见小孙子回来,拄着拐等候着自家的材扉,便提笔记下“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他毕竟是农民出身,对这一切更是情有独钟。

中年了,独自去山林中静心,听到哗哗的水流便沿着小溪漫步,便在不知不觉中走到了源头,就地坐下,微风拂过他的面颊,昂起脑袋看着天空的云彩。连一名老翁来了也不知,直到老翁坐下才发觉,一样的心境时二人谈到了一起,一起欢笑,一起在这山水中沉迷。“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笑谈无还期。”便是他留下的足迹。

人人都看过美景,可你们看过这样的景色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他不在白天赏景,偏偏在一个有明月的晚上,刚下过雨的天赏景,而看到的却也别有一番滋味。稀稀松松的月丝从松叶缝中穿过,为大地留下了点点亮斑。清冽的小溪在光滑的鹅卵石上流淌。普通的景物却在这时显得那么特别,可是这时日选的对吧!

或许因为它同样也是画家的缘故,他的诗与画总是不离不弃,苏轼曾这样评价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他的山水诗关于着色取势,而诗中的景却并不刻意铺陈,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来,而淡远之境便也自见。见王维之诗如见王维其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议论文
1200字
栏目热门